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行走四海 根在永春》之四 赤子情懷 波瀾壯闊(下)

記者:梁白瑜  來源:桃源鄉訊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5日

《行走四海 根在永春》之四 赤子情懷 波瀾壯闊(下)

管窺永春籍海外遊子的革命足跡

2013-04-22

紅色革命為解放前仆後繼

據永春黨史資料顯示,早在1924年,就有一批永春籍的青年學生在上海、廣州等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從此,永春人邁開了紅色革命的步伐。

隨著1926年北伐軍入閩,這些年輕人帶著革命信念紛紛回鄉,以工運、農運以及學運等各種方式在永春開展活動。1927年1月,中共永春支部成立,1928年2月建立中共永春縣委。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海外永春遊子有幾十人參與其中,他們英勇無畏、前仆後繼。

本文選三個片斷為敘。

東區:農會打響第一槍

1926年 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伐軍所到之處,工農運動迅速興起。

1927年 1月,顏步青等人經常在羅口(今濟川村)時思堂集會,從此東區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展開了。

顏步青、林詩必攜手抗捐。

“1927年 3月,共產黨員顏步青和國民黨員林詩必共同領導了東區農民抗捐鬥爭。”《永春縣誌》裏短短的這幾個字記下的是一段永春遊子為家鄉戰鬥的歷史,是國共兩黨攜手的歷史。顏步青,1907年出生在東平鄉東山村。幼年隨父到南洋。1919年回國就學。1926年底,共青團廈門市委派遣共青團員顏步青回到永春。林詩必,1864年出生,祖籍桃城鎮濟川村。早年下南洋,是老同盟會會員。1926年他以國民黨福建省党部特派員的身份,回永春與共產黨合作,領導開展東區農民運動。

1927年 3月,民軍塗飛鳳(即塗友情)派兵到羅口、花石一帶催收“田畝捐”(即不論田地有沒有種罌粟,一律按面積征捐),遭到群眾抗拒。士兵開槍,打死邱愛嬸(即顏芋,娘家東山村)。顏步青、林詩必率東區群眾1000餘人,抬著邱愛嬸的遺體到縣署示威抗議,沿途各村群眾自發參加的竟達數千人,結果被捕 5人。

為了更好發動群眾,顏步青、林詩必決定組織農會。

“我們生活為什麼這樣苦?苦是誰給我們帶來的?我們要解除痛苦,只有組織起來,團結起來,共同戰鬥,打倒地主惡霸土豪劣紳。”據村裏老人說,當時顏、林積極宣傳革命道理,並將街尾一帶的人力車夫、搬運工人以及東區的農民群眾發動起來,醞釀組織工會和農民協會,“還組織一個秘密社團‘覺民社’。”覺民社有十個分社,社員 280多人。

1927年11月,邱廉回、顏步青、林詩必等人在霞林村成立了東區農民協會。東區農會成立後,隊伍不斷發展,擁有會員2000多人。三個月後,東區農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減租、抗餉、反迫害”示威遊行,2000多人遊行隊伍先環繞東區一周,後挺進縣城,聲勢十分浩大。1928年08月30日,召開東區農民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發表《大會宣言》,同時建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農民武裝隊伍——東區民團,“有槍20多支呐。”

 

打響永春第一槍。

1928年10月省委巡視員吳亞魯來到永春,指出:“永春革命的前途,是群眾武裝暴動,推翻現政權,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當月18日,東區農會在東平的霞林太平寺廣場召開群眾大會並遊行示威。與會群眾高舉岸刀、土槍、木棍等,高呼革命口號,在達墘壟召開公審大會,處決了兩名破壞農運和欺壓群眾的反動分子。這是永春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打響的第一槍,聲勢震動閩南。

同年11月 9日,湖洋民團與國民黨軍張貞所部勾結,包圍東區農會所在地,強繳農協槍支,農協會骨幹顏步青等 9人被捕並押解漳州。在獄中,顏步青被折磨致重病。雖經其父顏柴四處奔走,獲釋放,終因傷勢過重於1931年 6月間在廈門病逝,年僅24歲。而林詩必被迫再次出洋。“聽老人說,那時詩必為逃難,趕緊從仁壽堂後面的渡口上船。”林詩必的族親林培植帶記者來到那個渡口,可惜,眼前已是一片枯地,“以前這個渡口有許多溪舟船,可以直通泉州、廈門。60年前,由於大雨的侵襲,河道開始外移,目前移到 200米外了。”至此,東區農民武裝鬥爭轉入低潮。

其實北伐路上,永春遊子何止顏步青、林詩必參與革命,還有印尼歸僑辜仲釗擔任興泉永政治監察署農工指導員,參與組織工會、農民協會;越南歸僑王裕昆參加許崇智部隊東征,後回永春,任縣政務委員會委員,可惜于1926年11月被敵人暗殺;……

 

永春黨的靈魂:文武雙全李南金

李南金

無情戰火吞噬著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王裕昆、顏步青剛剛離開,越南華僑李南金也犧牲了。這位年僅25歲的年輕戰士被評價為“永春黨的靈魂”。

出國又回國只因憂國憂民。

1907年李南金出生在達埔鄉岩峰村。“李南金是我的堂叔。他博覽全書,勤攻書法,擅長文學,不僅學文,且好武藝,苦練拳術。”曾出任永春代縣長的李仁實有文載。這位文武雙全的年輕人甚至還深研醫術,希望能為貧苦百姓排除病痛,救急扶危。“20歲那年,他抱著憂國憂民的心情,悻悻地離開了家鄉,遠渡法屬安南(今越南),以教書糊口。”《泉州人物庫》中《永春黨的靈魂》一文說,可惜,在安南,他看到的是國弱僑賤,華僑們非但沒能過上好日子,還得時時彎腰低眉、忍受屈辱。滿腔抱負、文武雙全的李南金輾轉反側,但問出路在何方?

1928年秋,李南金返回中國,入學上海中華藝術大學文科班。192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國於危難,拯民於水火。”懷抱這樣的信念,1930年 7月,李南金受命回永春開展革命工作。

他利用主編《建設月刊》的機會,用筆名“覺因”在月刊上發表文章,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同時廣交朋友,培養積極分子,秘密發展黨員,東平的李曉山、李永康,蓬壺的林多奉,夾漈的郭節等都是在此時被吸收入黨。當年底,李南金出任縣委書記。而他在《建設月刊》發表的文章引起了當時統治永春的民軍頭子陳國輝的注意,該刊物終於被迫停刊。

為了避免暴露,李南金離開縣城,回達埔達新小學(現岩峰小學)任教,並親自主編當時永春縣委的機關報、油印不定期刊物《磨礪》,繼續傳播革命真理。李南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先後建立了兒童團、農民協會、互濟會、婦女會等組織,並建立中共達埔支部,“李劍光、李世全、李准、李梓桐等人就是這個時期開始參加革命的。”李仁實回憶。

開闢安南永遊擊根據地。

1930年底,李南金領導開闢安南永三縣邊界遊擊根據地。“他打扮成獵手,翻山越嶺,通過獵戶陳體,在安溪東溪建立據點,又與郭節在佛仔格、山后、貞洋、小溪等地建立據點,建立了以安溪佛仔格為中心的安南永特區,由南金兼任特區書記。”《永春黨的靈魂》一文說,李南金帶領貧苦農民開展五抗即“抗租、抗糧、抗稅、抗捐、抗債”鬥爭。

“特區的革命活動引起敵人的驚恐,陳國輝所部到處抓人,南金的家 9天被抄11次。”為安全起見,李南金調任中共同安特支書記。1932年 1月,李南金以中共廈門中心市委特派員身份返回永春領導開展遊擊戰爭,他在安溪佛仔格組建安南永臨時縣委,並任縣委書記。他還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用火槍土炮武裝起來的遊擊隊,開展安南永遊擊戰爭。

1932年 3月,李南金帶上級派來的陳鳳伍(又作陳鴻伍)前往佛仔格,途經芸美村時,遭遇埋伏。陳鳳伍是外地人,地形不熟,被敵人包圍。為救出戰友,李南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沖入敵群,掩護其突圍。在子彈已打光後,他赤手空拳,同敵搏鬥,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捕。

1932年4月24日,李南金于安溪縣城英勇就義。“一天,有個身穿便服隱約可見配槍的陌生人來找我,低聲告知南金英勇就義一事,並要我轉告其家屬。”李仁實說,“我聞訊不勝悲痛和恐懼,但我始終未敢對南金家屬透露,也未敢告訴我的家人,只是暗地裏為他哀悼。”

 

西區:玉坑革命基地

徐志榮

抗日戰爭勝利後,大批華僑回祖國,他們大部分投身於革命活動。此時,永春籍歸僑參加革命的達幾十人之多。其中,從馬來西亞歸國的馬共康良石、徐志榮等人為位於西部的玉坑革命基地的開闢與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紮根玉坑幹革命。

1948年 6月,英國發佈“緊急法令”,懸賞追捕馬來西亞共產黨員。“我化名徐志榮,與舉家回國的康良石一起離開麻坡, 9月18日到達永春玉坑鳳溪村康良石家。”曾任德化縣人民政府縣長的徐志榮在回憶文章中說,他倆仔細分析全國形勢及玉坑鄉的情況後,決定不再出洋,留在玉坑鄉開展地下革命活動。經過多番努力,康、徐爭取到玉坑實權派康明深的支持:在玉鬥街開辦屠宰公營商店。“我們一面秘密向群眾宣傳共產黨的宗旨,聯絡了一些群眾,結交為知心朋友,以後成為革命的戰友;一面將屠宰店發展為革命企業和革命經濟組織。商店的收入除負擔小學辦公費外,還用來作為地下活動經費。”

1949年初,康良石帶秘密黨員張強、朱文鑒夫婦來到玉坑,隨後廈門地下党石益、鄭堅、力伯昌、張永年、李勇、黃傑等人也彙聚於此。 2月中旬,閩西南地下黨組織的王新整也來到玉坑。幾天後,他們在半天宮召開工作會議,宣佈成立玉坑鄉總支。

在總支的領導下, 4月,在玉坑水尾庵舉行“抗征會”成立大會。“有五十多人參加大會,群情振奮,殺雞歃血,誓不變心。”據相關資料顯示,隨後景山、西坪、福地等邊遠山村也相繼成立,全鄉會員達 376人。自從“抗征會”成立後,“國民黨政府休想在坑仔口抓到一名壯丁和收到一粒糧穀。”

隨著玉坑革命工作的迅速展開,在徐、康的努力下,其他回國的馬共也紛紛參加了革命,“有錦鬥的王國偉、桂洋的鄭聯春、德化的鄭積山、林水碧、鄭秋水、鄭成祖、鄭板等人加入革命隊伍。到永春解放為止,永春德化兩縣有五十多位回國的馬共同志參加地下党、遊擊隊、政工隊。”多年後,徐志榮回憶。其中,鄭聯春於1950年2~3月間遭叛變的康明深活埋,犧牲時僅29歲。

與此同時,同樣是海外歸來的鄭士照、顏天相、黃慈西、湯亞明、李正宗、陳巨水、鄭山鬥、鄭既明、鄭亞天、鄭新華等人也參加了黨組織,在東區開展工作。一西一東,他們為永春的解放打下了良好基礎。

 

解放永春縣城。

“1949年 5月16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副書記張連率一批軍政幹部到達永春坑仔口,成立中共永德大工委,領導永春、德化、大田三縣的鬥爭。”徐志榮說, 5月18日,玉坑地區各村“打獵隊”(以打獵為名的進步隊伍)、“打虎隊”、“抗征會”等 300多人在魁鬥土樓成立永春人民遊擊隊。

“ 5月20日,我受命潛往永春縣城,與國民黨永春縣長李逸雲進行談判。李逸雲答應待遊擊隊兵臨城下,槍聲一響,即率隊起義。” 5月26日遊擊隊開始進攻達埔。

“挺進達埔時,被對面山頭碉堡上的敵人開槍阻擊。張永年等人帶領著六七個遊擊隊員組成突擊隊,沿著一條小溪,準備繞到達埔街後面,走在前面的一個遊擊隊員的手腕突然被機槍打中,我背著他退到達埔糧站門前,替他包紮後再跟上突擊隊。腹背受敵,碉堡內的敵軍很快就被擊敗。至此,永春西部遊擊區連成一片。”幾十年後,曾參加這場戰鬥的張永年回憶往事仍舊激動不已。據縣委黨史資料顯示,此次進攻,繳獲槍支90多把,就地起義的有90多人。原馬共顏少克帶領的一批歸僑也在達埔戰役後參加了革命軍隊。

28日淩晨,遊擊隊開始攻打縣城。“遊擊隊進逼五裏街,西安鎮鎮長李仁實率義警20多人槍起義,並隨隊伍進攻縣城。”偽縣長李逸雲按約定宣佈起義,遊擊隊接管了縣府。不料,31日,國民黨96軍從前線敗退,進犯永春。因力量懸殊,遊擊隊只能暫時撤出縣城。

歷經三進三退之後,永春縣城於 8月23日終獲解放。

康良石

圖片說明(從左到右):東區農民運動五美社舊址“時思堂”

李南金在達埔教書的“達新小學”

康良石與徐志榮開辦的玉坑公營店

包括鄭聯春在內的12烈士墓

 1949年6月啟用的“閩粵贛邊永春縣人民民主政府印”

玉坑鄉總支成立“抗征會”的水尾庵

顏步青故居“實德堂”

林詩必逃難時上船的渡口

成立中共玉坑總支的半天宮

東山農民協會舊址“惟善堂”

錦玉桂遊擊區域圖(1949年秋繪製)

1949年 5月27日永春人民遊擊大隊入城紀律

 

與旅居地人民共同奮鬥

反對壓迫與剝削,爭取獨立與自由,不論是中國還是海外,天下的老百姓都是一樣的想法。在旅居國,永春籍華僑同樣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一戰期間。

陳若錦,“新加坡自來水之父”陳金聲的孫子,1859年出生在新加坡。一戰時,獨資購戰鬥機一架贈送英國(命名“陳若錦號”),用於反法西斯的戰鬥。

二戰期間。

馬來西亞麻坡的永春華僑,在顏迥華、鄭文炳等領導下,發起捐獻運動,以人力物力支援遊擊隊,成為抗日的旗幟。此舉讓日本人懷恨在心,1942年 3月一次就殺戮華僑 400多人。麻坡永春會館的領導人鄭文炳、顏迥華、羅文漁、林太宗、林彬卿、鄭友專、郭詩善、鄭明月、鄭金龍等慘遭殺害。其中,鄭文炳、林彬卿、鄭友專、郭詩善等全家均罹難,無一倖存。而新加坡的李秋萍(即李世准),巴力士弄的吳先沛,檳城的鄭德渭,印尼高茅的陳展,萬鴉佬的李貞祿、李德仁父子,菲律賓蘇祿的陳柔寶、陳大萬等,都因抗日而遭殺害。據不完全統計,東南亞各國的永春華僑,被日軍殺害的超過1000人。

黃重吉,暗中資助當地遊擊隊進行反侵略鬥爭,後來還掩護盟軍四名美籍空降人員轉移。

李俊承,在新加坡收容難僑 500余人,又在興樓開闢農場安置失業僑胞 1萬餘人。

余天送、林盛謀、陳崇智、梁元明等參加馬來半島的抗日軍 136部隊的遊擊戰鬥,其中林謀盛被捕犧牲。

抗日戰爭勝利後,反殖民鬥爭。

吳先力和曾紹舜(祖籍仙遊, 7歲隨父遷居永春)先後為馬來亞民族獨立和解放英勇犧牲。

顏子俊,在越南,積極支持胡志明領導的革命鬥爭,並冒險掩護解救越南的革命者。

在印尼,印尼永春公會聯合總會捐款捐物,參加救濟難民工作。顏裕發,參與印尼人民反對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不僅解囊資助蘇門答臘棉蘭地區的反荷遊擊隊,還親自參加武裝鬥爭。陳金安,為印尼獨立,除了運送糧食接濟遊擊隊外,還救濟被荷蘭殖民者拘禁在西伊安附近荒島的前任總統蘇加諾。

 

參考文獻:

《永春縣誌》、《泉州市志》、《泉州文史資料》、《永春文史資料》、《曙光》、《福建文史資料》、《永春縣革命遺址通覽》等書刊及《福建華僑與抗日戰爭》、《永春華僑在國外》等文章。(感謝縣黨史研究室、坑仔口鎮提供圖片資料)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