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地攬諸峰秀,人同百世師--記永春環翠亭.下

記者:林聯勇/文 梁白瑜/圖  來源:永春新聞網-桃源鄉訊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09日

地攬諸峰秀,人同百世師--記永春環翠亭.下

2014-12-02

重建的環翠亭

重建的環翠亭大門

抗戰報警處

民國年間重建的環翠亭,規模較前為大,平面六角,兩層閣樓式磚石土木結構,攢尖頂,中有葫蘆頂刹,屋面覆以本地產的青瓦,階以石條,地鋪方磚。亭內有回廊,四窗一門,樓梯在背面,占地80平方米。周圍有矮牆,牆內種有荔枝、芒果樹,曠地為常住者辟為菜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環翠亭於1938年 7月更名為“七七紀念亭”,並將設在縣衙的警報器移放亭上,專人司職。當時沒有水電,報警時用人工搖動,每次用四個人八隻手使勁搖動使它發聲,聲聞十裏外。每日五點固定搖一次,叫“晨報”,催人早起。其他時間一搖是防空警報。由於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曾多次轟炸縣城,人人抱有戒心,一聽警報,全城騷動,官民人等趕忙離開居地、店屋,就近躲進防空洞、壕溝、管道或大樹下。1941年7月9日《永春日報》還報導,永春縣政府和地方鄉紳籌建忠烈祠,擇址於環翠亭前的曠地,但此事後來未成,忠烈祠定址於五裏街金峰殿。1957年,由於環翠亭之木構件有脫榫和傾斜跡象,即予以拆除。平整後,這裏成為農地,種植木薯等作物。

 

重建放光彩

環翠亭因先賢留韻、風景特秀而著名,與雲龍橋、留安塔一起被視為古桃源的標誌。1978年雲龍橋更新,1984年留安塔重建,惟有環翠亭尚餘荒丘,令人不無興歎,許多有識之士不斷發出重建環翠亭的呼聲。1986年12月20日《桃源鄉訊》就刊登了一張環翠亭的設計圖,同時報導日本高野山大學助教授、名古屋大學文學修士竹內弘行(後來擔任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因為從日本出版的圖書裏讀到與朱熹史實相關的環翠亭、穀音亭、懷古堂的介紹,于當年秋特來前來永春實地考察。

“登斯亭也,則有俯仰興懷,一洗數百年荒陋矣”。如今,在縣裏的重視支持下,環翠亭在經歷數百年滄桑數興數廢後,又得以依照舊制恢復,規模巨集麗,意境優美,使人欣慰。“開八窗之繡閣,挹四面之青山,千家城郭,萬葉帆檣,雲林畫圖,紛披滿目”,這是當年鄭一崧、雷元運等登臨環翠亭時所見之景象,把乾隆盛世的永春縣城描繪得花團錦簇,還描繪了當時桃溪水上交通發達暢通的盛況。如今登亭遠眺,所見之景更遠勝往昔,縣城面積擴大數倍,桃溪兩岸高樓林立,紅綠相間,行人車旅往來,一派“清新桃源、美麗永春”的喜人景象,不亦快哉!

不論是九日登高,還是閒暇悠游,憑古懷幽,歷代騷人墨客在環翠亭留下許多動人詩篇。除了前面提到的陳知柔、雷元運的詩外,還有鄭夢馨(1689—1772,舉人,曾任湖北咸甯知縣)的《環翠亭》:“重重翠黛鎖雲屏,罨畫風光屬此亭。雉堞半銜斜照落,佛頭無數好山青。詩瓢榻上分清潤,樹色空中入杳冥。每向登高懷曩哲,年年萸佩扣林扃。”鄭夢馨生活的年代環翠亭尚未重建,所以他更多的是描寫山景與緬懷先哲。清末陳佩韋(恩貢生,曾任梅峰書院山長)有《遊環翠亭詠》:“舊愛名山住此間,樓前四面即開顏。近來觸目傷心事,不敢登樓望此山。”(此詩系筆者從一本民國年間的手抄本中尋得摘錄)1931年10月 3日《崇道報》刊登徐士俊(莆田人,時任永春縣政府秘書兼第一科科長)的《登環翠亭(朱文公陳休齋講學處)》:“鵬麓北山環翠亭,朱陳講學重麟經。登高九日供憑眺,過化千秋想典型。萬疊雲峰青擁黛,一灣桃谷碧浮冷。畫圖城郭蒼蒞被,挈榼題詞筆不停。”1932年10月29日《崇道報》又刊登徐士俊的《別永春諸友》,提到:“長游橋過交通路,晚步亭登環翠梯。”可見環翠亭是徐士俊的常遊之地。1934年 9月,當時擔任國民黨“閩南剿匪司令”的蕭敬到永春,亦登環翠亭,有詩雲:“開拓江山眼,滌清塊磊胸。秋風吹緩帶,指點數青峰。”“秋老亭猶翠,戰痕認古營。齊雲淩近郭,分水拍孤城。”“萬山清響發,高調出天然。菊影移涼月,松漆抹冷煙。”1936年2月1日《崇道報》刊登曾詠的《環翠亭即景》:“人傑原由是地靈,昔賢因以翠名亭。眼前馬岫蒼盈幾,背上鵬峰秀映庭。東望泰山無邊碧,西環桃谷有餘青。描來好景堪迎目,聊寫新詩入畫屏。”1939年 4月15日,一代高僧弘一法師在其弟子李芳遠的陪同下,也曾遊覽環翠亭,惜乎未留下詩篇佳構。

 

環翠亭?萬壽亭?

最後,筆者還想就環翠亭的幾種常見說法做一番辨析。許多資料提到朱熹有一首《環翠亭》詩:“閑將歲月老煙汀,更遣詩情到杳冥。遊子故應悲舊國,壯懷那肯泣新亭。一官避世今頭白,萬卷收功久汗青。但見潮生與潮落,不知沉醉又還醒。”但此詩是否真的描寫環翠亭,實際上很值得懷疑。詩中的“煙汀”、“潮生與潮落”,與環翠亭所見之景殊不吻合。仔細探究該詩的出處,在清乾五十二年《永春州志》的“藝文”卷中有收錄,題目卻是《次韻寄題萬頃寒光奉呈休齋先生》而非《環翠亭》;在“山川”卷附“古跡”中提到:“環翠亭,在州治北,宋朱文公嘗與陳知柔講學於此,知柔有贈朱子詩。”該版州志的總纂就是知州鄭一崧,也就是倡修環翠亭者,如果朱熹的這首詩真的是寫環翠亭,肯定要在州志中明確大書一筆的,而事實恰恰相反。朱熹詩中的“新亭”,用的是“新亭泣淚”的典故,並非實指某亭,更非指環翠亭,該詩更像是描繪南安九日山(宋代海潮可漲到九日山麓)或泉州洛陽橋的。

還有一種說法,說環翠亭一名萬壽亭,從清乾隆兩版《永春州志》到民國《永春縣誌》、1990年新編《永春縣誌》皆持此說,對此筆者亦表懷疑。翻開現存更早的永春地方誌——明嘉靖五年《永春縣誌》,裏面收錄了“遊亭”18個,偏偏缺了環翠亭,卻出現了一個“翠環亭”,其內容為:“翠環亭,在縣東太平寺後,宋時建,邑人重九於是登高,後改萬壽。”該翠環亭在縣城東面的東平鎮(太平寺後),現在寺、亭皆廢,早無遺跡。清乾隆二十二年《永春州志》摒棄了翠環亭而收錄了環翠亭:“在州治東,州人以九日登於此,又名萬壽亭。”完全是將原來翠環亭的內容直接剪接給了環翠亭,甚至連方位也忘了改(在州治東),到了清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才修正為“環翠亭,在州治北”。可見從前的修志者太過敷衍,記了一筆糊塗賬。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