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公路變遷漫談:從古驛道到國道一路走來

記者: 梁白瑜 通訊員:陳秀冬  來源:永春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1日

永春公路變遷漫談:從古驛道到國道一路走來

2014-04-11

20世紀90年代鋪就瀝青的介福公路(康慶平攝

古驛道留安段(梁白瑜攝

核心提示:

“要致富,先修路”是改革開放初最常見的一句話。21世紀初,“村村通公路”成了各級政府的要務之一。後來,一個個村莊富起來了,一條條路越來越寬了,越來越美了。2014年,秀裡線(俗稱三郊線)將升格為國道,西廈線的一部分連同原本的縣道五蓋線,也就是從岵山過桃城、五里街、石鼓、介福,直通德化的這條路也將成為國道。“已經定下來了,上級也批了,明年就開始建設。”縣公路分局局長吳海虹開心地說,“不久,兩條國道將呈一縱一橫貫穿永春了。”

國道來到永春,其實並不新鮮,早在唐末宋初,“泉州出城西義成門至南安汰口驛(碼頭)入永春桃源驛經德化的上湧驛”的進京古驛道已貫穿永春,近千年來,大路小道見證著桃源大地的點滴變化。

幽幽古道

“永春的古道大多是石塊鋪成的大路,在宋代永春就有了官脩大修。”據《永春縣志》載,古代的道路主要有官馬驛道(即古代官府傳遞文書、接送官員以及解送貢品的大道,通抵京城)、縣際道路、鄉間小路等三種。首都通往各省省會的干線道路則名為官道“支路”,簡稱“大路”,沿途設有官辦的驛館站鋪供官差行旅歇息;通往鄰縣的道路,簡稱為縣際道路;鄉與鄉互相通往稱鄉道;村與村相通的稱村道,路線較長的也設有路亭,供行人歇息。官道是鋪石的,路寬一米左右,有寬有窄,有的用石砌,路中間用較大石塊或卵石排列,兩邊砌石以防塌毀,有的則是土路。

據悉,唐末宋初,泉州往京城有兩條驛道,一取道向北經福州進京,一取道向西經南平、建甌進京。不同朝代,京城所在地自有不同,但從泉州出發的官馬大道在福建境內大致如此走向。

其中,西向驛道途徑永春。具體而言是從泉州城西義成門(即西門)出發,經豐州、洪瀨抵驛站“南安汰口驛”(今南安碼頭鎮),向北在東關一帶進入永春境內,抵達下一個驛站“永春桃源驛”(大概現在桃場一帶),接著繼續北上,過五里街、吾峰,入德化,德化有“龍潯驛、上壅驛”兩個驛站,隨後就進入尤溪到劍州(即南平),再經建州(即建甌),然後進浙江境內。不知從何時開起,該驛道荒廢了,為取道福州那條所取代。

而有趣的是,雖然進京陸路荒了,可是清朝時,由於永春桃溪航運十分發達,船可通達泉州港,“因此有些任滿晉省的官員、趕考赴省赴京的士子和一些商賈。他們為避免陸路山嶺險峻之苦,有些人由桃溪坐船至泉州,再由海路至福州,然後轉坐其他船隻北上京師。”《永春縣志》這樣記載。

在永春境內,除了這條官馬大道外,還有四通八達的縣際古道。說“四通八達”,還真名副其實。以桃源驛為中心,“出東門至嶺庵過湖洋越白鴿嶺到仙遊的上板村,又有一條由湖洋過惠格嶺(又名古路嶺)到仙遊的渡尾鎮;二者均達楓亭驛經莆田、福清越尚書嶺抵福州”;南向“由冷水鋪(東平冷水)過東關經南安九都至洪瀨到泉州”,另有自碧卿林場五旗寨工區、碧潭工區抵南安五台山昭惠宙;西南向“長安鋪(岵山鋪尾)過仙夾入南安蓬華到安溪經同安至廈門;西北則有“由五里街經劇頭鋪(吾峰吾中)越虎豹關入德化,或由蘇坑經英山格至德化、大田、尤溪到省城”。此外,還有從達埔出發也有古道過烏石抵安溪的湖頭鎮;從馬跳出發有一條有名的“蕭公路”,它可經“龜洋鋪(桂洋)過曲鬥、塗山(愛門街)至大田轉尤溪抵省城。”或經一都魯山進龍巖漳平。

據了解,從馬跳起始的蕭公路是唐代(另一說為明洪武年間)由蕭氏父子鑿壁為羊腸小道而成,“自陳岩(即馬跳)通往龍巖、尤溪兩縣的大路。”馬跳峽是一處自然天險又處福建南北交通要道。相傳,路口刻有“一夫關”;峽谷兩岸相對的兩塊巨大岩石,上有楊文廣因跳馬而留下的馬蹄跡(這裡也因此稱為馬跳峽);宋代陳知柔造“高騫石橋”,另有羅氏造雨亭。可惜,現在都已不見踪影。但馬跳峽谷那個被疑為原始先民居住之所的“蝙蝠洞”,至今還在。

而“明萬曆年間(1573—1620),東平里紳李開芳、李開藻兄弟倡修東通往南安的大路。清雍正、乾隆年間(1723—1795),蓬壺裡紳尤元愈、尤錫觀父子捐資修建縣境內不少的道路和橋樑。”均可查於《永春縣志》。

至於鄉村大道則更是暢通。“縣境內鄉村之間都有石路或小路(土路)可通,並與大道相連接。這些大道和小路是當時通往外地和本縣集鎮、農村的主要交通道路。”據縣志載,以縣城為中心,東行有二:一是從大路頭經洛陽、東山至嶺庵至湖洋;二是從大路頭經店口(太平村)、冷水鋪(冷水村)到東關。南向則從城關經岵山鋪尾到西向、夾際,或由鋪尾經南石至詩山。西行有三:一是從官田市(華巖村)布房巷經十三階豐岑頭由新亭路至高壟、劇頭鋪到虎豹關。或由劇頭鋪過後壟到蘇坑。二是從官田市過石鼓、卿園、仁莊(鳳美)洑江到達埔、蓬壺。三是從官田市十三階過社山,經吾江、半嶺、蓬萊巷、仙嶺達蓬壺湯城。西北可由高壟經吾邊越南畬嶺達四班(介福),或由北從城關越洋上嶺轉往西到風流嶺達四班。

到民國初年,永春公路有了大發展。

內格特大橋(縣公路分局供圖)

白改黑後的迎賓大道(康慶平攝)

民國期間的公路建設

民國時期,尤其集中在上世紀20--30年代間,永春公路修建迎來一個好季節,雖然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及現實需要,所修建的公路還較粗糙,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發展。

據縣志載,這個時期,修建了“永春至詩山公路、永春至德化公路、蓬壺至桂洋公路、永春至湖洋公路、湖洋至惠格嶺公路、錦鬥至玉斗公路、五里街至德化公路、濟川至東關公路、岵山至夾際公路、社山至湯城公路等”。左表對此時期的公路建設作一簡介。

另註:

 1、1939年,為防日軍入侵,自行破壞泉永段公路。

  1947年“泉永德公司复路委員會”搶修被破壞路段。

  1949年1月,泉州至永春路段修復為簡易公路,並通了車,但公路等級很低。

 2、1927年尤賜福主持續修永德公路。

  歷時三年多,僅完成全線路基工程,橋、涵與路面尚未全部竣工。

  1930年陳國輝修竣永德公路,同時興建鋼筋混凝土的西安橋和雲龍大橋。

  1942年,奉第三戰區命令,自行破壞永德公路。

 3、劉鞠民負責開築五里街經高壟格、暗坑嶺至介福(即四班)路段;

  德化民軍徐簪枝負責修築德化城關經三班抵永春介福路段,以相銜接。

  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通內地公路均奉令破壞。

  抗日勝利後,該線未能及時修復。

 4、1936年,全路段40公里路基的石方、橋、涵洞工程交由私商包工承建。

  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該線公路奉行破壞。 抗日戰爭勝利後,無及時修復。

以上資料來自《永春縣志》、《泉州市志》、《永春文史資料》及縣公路分局提供的資料。

解放後

解放初,永春的公路狀況極其糟糕。大致只有從泉州到永春的一條簡易公路;而永春到德化、通仙遊、接大田、抵安溪等道路,都幾乎無法通車。

於是,1951年​2月,開始修復長潭橋(南安與永春交界)至英格(永春與德化交界)公路,1952年底全線竣工並於1953年擴建,達三級路標準。至此,泉永德全線貫通。

1953年 2月開始搶修仙游至永春公路,同年 9月,永春段(城關至惠格嶺)修通,1954年永仙公路始通車。

1956年 3月動工興建蓬(蓬壺)鉛(天湖山鉛坑)公路,同年 7月建成通車;1958年修建下一線(下洋到一都)公路,同年12月建成並通車;1962年起修一都至漳平線國防公路,1964年竣工。至此,從永春縣城到漳平一線貫通。

1959年,大(永春大榮)吳(大田吳山)線公路起修,同年 5月建成。可惜,1960年 6月一場大暴雨把路基大部分沖毀;1965年,大(榮)劍(安溪劍鬥)線公路修建,同時把部分水毀路段進行改線;1974年10月,大吳公路在永春大榮與省道福三(福州至三明)線相交。至此,永春達大田、安溪的道路終於修通了。

此後,歷經維護、修補、重建、新建,永春公路面貌有了大幅度改善。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泉德路與三郊線的大規模重修,永春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改變。

泉德線永春路段。1994--1998年12月,該路段全線重修,它貫通永春南北,南出長潭橋通達泉州,北抵英山格。整個路段途經岵山、桃城、五里街、石鼓、達埔、蓬壺、蘇坑等 7個鄉鎮,總長35公里。

秀裡線永春路段。秀里路是2001年開始的學名,我們更熟悉的名稱應該是三郊線。這條線路的修建,自1992年初到1997年12月,歷時 5年多,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見。該路段,西與大田縣交接於石門隧道,經下洋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達埔鎮、蓬壺鎮、石鼓鎮、桃城鎮、東平鎮、東關鎮、碧卿林場、湖洋鎮、外山鄉等十二個鄉鎮,總里程 101公里。建設時,分 8個階段進行:其中老路改造兩段,分別是石鼓至桃城湖尾和達埔至石鼓;其它皆為新路修建,分別是玉斗至達埔、下洋困牛至玉斗玉美、桃城湖尾至東關、下洋石門格至下洋困牛、東關至湖洋內格、湖洋內格至外山四邦院。

“泉德路修建時,那時我是達玉段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我們10多個人就住在達埔僑聯那裡,兩三個人擠一張床。”說起這兩條主幹道的修建,永春公路分局的老書記薛康生如數家珍,當時,楚安經猛虎到白珩路段完全沒有路,連小路都沒有,在技術力量不夠,施工經驗也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修通了那條路。而三郊線上最有名的內格特大橋(見左圖),垂直高度達99米,到現在還是全省最高公路橋。當時施工時也是遇到不小的困難。同線上的下洋隧道開鑿可謂險象環生,下洋以產煤著稱,煤坑重重,在隧道開鑿中曾多次遭遇煤坑而被改道,甚至還曾有開挖機掉進煤坑,消失得無影無踪。“不管怎樣,我們都克服了,兩條路都修通了。”

泉德路與三郊線的通車,不僅方便了永春人的交通,還帶活了經濟,從此永春的旅遊業、工業、農產品貿易等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全市乃至全省的路況也同時期在改善,甚至腳步更快,效果更好。”曾多年擔任泉州市公路局工程科科長的吳海虹下車伊始就不無感慨,“許多年來,永春公路多有困境,2006年,郭根才到永春當局長,永春公路建設進一步發展。”

(未完待續)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