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他,第一個發現了永春史上也有少林寺

記者:顏堯民  來源:桃源鄉訊 原創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01日

他,第一個發現了永春史上也有少林寺

2016-03-01

去年底,凝聚自己16年研究心血的作品集——《桃穀尋源集》即將交付出版社出版,只因參加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裏面的引文出自清康熙版的《永春縣誌》,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林聯勇毅然決定推遲出版計畫。林聯勇說:“之前沒有聽說有康熙版的《永春縣誌》存世,既然有人引用,就說明該志是存在的,而作為研究地方史志的人卻不知曉,豈不讓人笑話?”幾經周折,林聯勇還是在茫茫書海中找到了該志,這讓他異常興奮,但也讓他糾結,找到該志後,《桃穀尋源集》收入的文章必須全部過濾一遍,一些觀點和論述必須修正。

2005年在辦公室

“做文史、黨史研究就是這樣,每句論述都必須有史料依據,不能隨便發揮,有新的史料或者新的發現時,又常常要推翻自己以前的觀點,但這是文史工作者必備的修養。”林聯勇說。

舊紙堆與新研究

1997年夏,林聯勇踏入黨史研究室的辦公大門,雖然自小就對歷史充滿興趣,學生時代歷史科也經常考滿分,但剛入職,面對一大堆史料,他也感到很茫然。

那時,文史研究單位被很多人認為是“冷部門”,而且辦公條件也比較差,還是租在823東路的一個民房裏辦公。既來之,就安心坐冷板凳。林聯勇就把辦公室裏的藏書一本本翻出來看。“那時看藏書,也是漫無目的,就那樣漫不經心地翻。”林聯勇回憶道。

2008年11月16日在龍旗寨

不久,單位就接到了上級佈置的撰寫專題任務。於是,就跟著單位的前輩們到各個單位檔案室查找原始檔案。讓林聯勇印象深刻的是,到一家老牌國有企業資料室查資料,那裏的負責人指著散落在地板上的一大堆廢舊資料說,你們要是晚來一步,我們就把它們全扔了。林聯勇和前輩們將資料裝了兩大蛇皮袋,用摩托車載回來。

完成第一次的專題撰寫,林聯勇漸漸看出了門道:文史、黨史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第一手資料,要查找最原始的檔案材料,要實地訪問知情人,再綜合分析,這樣舊紙堆裏才能研究出新名堂。

1999年10月,林聯勇撰寫的《蘇軾詩詠柯述》一文在《泉州晚報.海外版》發表,這是他在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拿到第一筆稿費讓他很高興,也激發了他寫作的欲望。

“其實寫那篇文章也是無意做的。”林聯勇說,翻閱《永春風物》一書,無意中看到了書中收錄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寫的詩,竟然是詠頌一個叫柯述的永春人,這讓他眼前一亮。於是連忙查找資料:柯述何許人,蘇軾為何會寫詩給他。這些問題搞清楚後,林聯勇就寫成文章投稿。

初嘗甜頭,讓他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於是平常就沉浸在地方文史資料中,閱讀量大了,接觸東西漸漸多了,也不斷拓寬了他的視野。

 

閱百部族譜 拿下新聞獎

永春歷史上經歷了10多次的修志,但流傳下來的只有明嘉靖版、清康熙版、清乾隆版(有兩版)以及民國版,而且並不是每次修志會比前一次完整,修志者通常會對前一個版本進行增刪,認為不重要的內容就給刪減了。“縣誌不可能包羅萬象,方方面面都寫得很詳細,這個時候族譜、家譜就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林聯勇說。

2011年5月21日在蘇坑鎮東坑村東坑寨(萬古寨)

看族譜、家譜也很費周折。雖然新修的譜牒比較容易看到,但林聯勇還是堅持要看到清代和民國年間編修的老族譜。在他看來,因為後來人的校對等人為因素,經常會使新修族譜與老族譜的記述有所偏差。全縣各個族姓的舊譜,或收藏在宗祠,或由私人保管,往往秘不示人。為了看族譜,林聯勇總是想盡種種辦法,至今閱讀和拍攝了100多部的永春族譜。他很感謝提供點滴幫助和支持的朋友們。

那些泛黃的老族譜經過時代變遷,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不多了,不及時看,及時收藏,過幾年也許就沒有了。為了保存好有價值的族譜,林聯勇甚至不惜重金,曾花1500元將一套老族譜買了下來。

林聯勇撰寫的《〈泉州府志〉力證我國對南海行使主權》《永春宋氏與孫中山的一段緣》兩篇文章接連獲得了福建新聞獎一、二等獎。“這期間,族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林聯勇說。

1957年出版的《印尼椰城永春公會十周年紀念特刊》記載了有個名叫黃升的永春人,曾任廣東水師副將、福建陸路提督,曾經率水師到南海巡航。因為手頭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印證這段史實,林聯勇看到時只能將其記錄下來。後來,在《桃源鄉訊》記者姚德純的幫助下,得以看到《洑溪黃氏族譜》,黃升的事蹟在該族譜中得到了印證,才有了《〈泉州府志〉力證我國對南海行使主權》一文的產生。

腳下有泥土 筆下才有文章

治史既要嚴謹求實,又要善於獨立思考,有所創新。林聯勇寫文章總有一個習慣,別人寫過的題材,若他沒有自己的新觀點或者新發現,是絕對不動筆的。怎樣才能有新發現?林聯勇說,要堅持田野調查,實地走訪,直接訪問當事人。

在虎豹關

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別人是往風景名勝區跑,他卻是朝荒郊野地鑽,到深山密林尋找古道、古跡。容易暈車,他就捨棄轎車,騎上摩托車四處跑。幾年下來,虎豹關、風流嶺、白鴿嶺、龍船山……家鄉境內的山山水水基本讓他跑遍了。林聯勇堅信,腳下有泥土,筆下才有文章。

2012年,林聯勇無意中邂逅一群眾收藏的墓誌銘,發現其中記載著“少林寺”三個字。根據記載,他大膽提出“永春在歷史上也曾經存在一座少林寺”的嶄新觀點。為了印證這個觀點,林聯勇數次到墓誌銘的出土地、墓誌銘提及的地點,越過佈滿荊棘、野草萋萋的山間野地實地查看。形成證據鏈後,他才向外公佈,並邀請上一級專家前來一同考證。

2015年1月19日在永春少林寺遺址

永春少林寺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泉州少林寺在文物證據方面的空白,為中國武術特別是少林寺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物證和論點。林聯勇說,文史研究是無止境的,要多走多跑,躲在舒服的辦公室裏是沒法搞研究的。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