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錦繡永春 撰聯以頌

作者:蘇金茂  來源: 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錦繡永春 撰聯以頌

新添新業績

美嶺美名揚

美嶺村僅有人口四百多,是地無三分平的山旮旯,沐浴改革開放駘蕩春風,美嶺人在領頭雁蘇新添的帶領下,解放思想,敢闖敢幹,勇於拼搏,艱苦創業,把美嶺建成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嶺村黨委被授予“全國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村黨委書記蘇新添連續兩屆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岱山林木稱勝

月蓬鬆竹迎風

距一都鎮區僅五公里的岱山是永春縣自然保護社區,該區覆蓋著五千畝的原始森林,樹種多達七十餘科三百多種,包括紅豆杉、四方竹等珍稀樹種。建于宋代的岱山岩,摩崖上有著朱熹親筆題刻“寒竹風松”、“月蓬第一峰”。岱山已初步建成“森林公園”,青山綠水,林木蓊郁,奇石崢嶸,雲靄飄渺,是永春生態旅遊的一處勝地。

 

陳鬥歧峰連綿十裏翠竹蒼海

任田源流環繞一鎮清水碧溪

一都鎮西部的林山村陳鬥歧峰竹林,海拔在五百米至一千米的高度之間,沿陳鬥岐峰(海拔高達一千三百四十四米)西北坡作條帶連片分佈,即從林山村的三林阪開始,經坑頭、石牌格,到大竹林,面積六百六十七公頃,長達十公里,連綿不斷,一望無際,蔚為壯觀。一都溪,又名碧溪,為永春四大水系之一,乃晉江西溪上源。碧溪發源於一都仙友村任田,全長三十三.七公里,主流長二十三.一公里,在永春境內流域面積三百有十平方公里。一都碧溪多隱伏于深山峽谷密林之中,清水潺流,沿途山景、樹景、村景、水景交替出現,是一條頗具觀賞價值的深山溪流。

 

紅軍臨福鼎

朱總植山茶

一九二九年八月,朱德同志率領紅軍由大田進駐永春橫口鄉福鼎,紅軍在福鼎留下了“紅軍到福鼎”、“衣衫和馬燈”、“一口袋大米”、“十一支步槍”、“五十塊光洋”等生動感人的革命故事。朱德同志當年在福鼎美魁堂居住、辦公,在這一古樸的庭院中親手栽種了紅山茶。該茶至今臨冬綻放,美觀紅豔。

 

金山一寨觀音極品

特爐雙恒建材名牌

橫口鄉金山寨鐵觀音是永春茶葉品牌的代表,香飄萬里。雙恒集團董事長張特爐,現為永春縣政協副主席,在山溝裏創辦幾家建材企業,產品以品質著稱,經營以誠信至上,打響了“雙恒”品牌。

 

船山小武夷風光馳八閩

福鼎大紅豆美名傳五洲

橫口鄉船山岩,因該山狀若巨船而得名,是永春西部的一處勝景。“小武夷”乃福鼎龍虎石山的別稱。有此別稱,可見其風景之旖旎秀麗。紅豆杉,即在福鼎的東西尖峰山麓、龍興古刹旁三百多米範圍內,有一紅豆杉群,現尚存十餘株。其中一株,樹高四十五米以上,樹身最大圓周十一.二米,十多個人聯手擁抱才能合圍。據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有關專家考證,它極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紅豆杉。

 

有地竟稱曲鬥

無海敢叫下洋

古今漢語中有“曲筆”、“曲柄”、“曲尺”之說,沒有“曲鬥”之詞,下洋鎮竟有一村名叫“曲鬥”,是山區的小康村。鎮名稱下洋,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湖”、“海”,而下洋鎮在永春中西部山區,卻是山多水少。

 

巧竹嫁張哥荷花做媒桃作證

深潭映碧綠流水涵洞湖含春

下洋鎮有個含春村。從前村外的東莊有個父母雙亡的姑娘,聰明伶俐,長得苗條秀麗,像一株鳳尾竹,人稱“巧竹”。“俊俏姑娘逗人愛”,許多人爭著相親。巧竹有個條件:去相親的人誰能答上她所提出的問題,她就嫁給誰。很多公子少爺都答不上問題,灰溜溜地回家了。在一個香桃滿枝、荷花盛開的季節,家在西莊的張秀才前來相親,巧竹提了幾個問題,張秀才皆能對答如流。最後的一個問題,巧竹指著門前的蓮花池對張秀才說:“紅花香,白花香,哪種荷花香?”張在思索間,見到巧竹屋旁的桃樹上結著桃果,於是他答道:“紅桃甜,綠桃甜,哪種桃果甜?”於是,荷花和桃果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緣。古時候,巧竹所在的東莊附近有一潭湖水,青山綠影,盡收湖底,湖外有一個涵洞,水從涵洞流出去,每當清晨,湖面上晨霧繚繞如春,因為“涵”與“含”諧音,因而把這個湖叫做“含春湖”。有一年,遇到罕見的乾旱,張秀才出銀子率民眾將涵洞挖了個大缺口,把湖內的水全放出去,使外邊村莊裏的莊稼灌上了水。湖乾涸了之後,巧竹率眾鄉親遷移到這個湖內居住,這個村從此定名為“含春”。現在含春水尾大約有三十米長的溪道還能看出似人工開鑿的痕跡。

 

牛姆林無邊綠意四方遊客紛紛至

天湖山不盡烏金八面財源滾滾來

位於下洋鎮境內的永春牛姆林,是泉州市十八景之一,是聞名遐邇的生態旅遊區,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下洋鎮是閩南著名的煤都,天湖山及周邊地下的煤儲量達二億噸,煤炭生產成為永春的一大經濟支柱。

 

名優柿果村中采

吉普汽車肩上挑

桂洋是永春的柿果之鄉,山上村間種有許多柿樹,其優質柿餅為人們所喜愛。桂洋未修通公路時,有一桂洋人叫林妙慶,在國民黨軍隊裏任營長,他駕駛吉普車至蓬壺,爾後把吉普車拆卸開來,雇人用肩挑至桂洋一操場,重新裝好,在操場上駕駛幾圈,令鄉里人開開眼界,並在吉普車前與鄉親合影留念。然後,又把車子拆開來,挑至蓬壺,裝好,駕回營部。

 

深山藏古寺

皇帝賜白岩

在桂洋鎮歧山上有座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的寺廟,原稱集仙岩。明朝正德帝遊江南登上集仙岩後,俯瞰桂洋群山,滿眼嵐煙白霧,欽賜該岩為大白岩,延稱至今。如今,大白岩正在開發建設永春中西部新的旅遊名勝景點。

 

桂洋綠虎皮綠享譽石材上品

鉛鋅石鈮鉭石榮稱礦產寶藏

桂洋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花崗岩材質穩定,色彩協調,具有獨特的片麻紋理,經刨光後,素雅大方,隱有潑墨山水畫般的神奇裝飾效果,且硬度適中,多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為石材之上品,被稱為“桂洋綠”、“虎皮綠”。桂洋的鉛鋅、鈮鉭含量豐富,與高嶺土、石材並稱為四大礦產資源。

 

烏髻觀音傳佳話

吉祥女神揚美名

在錦鬥鎮夢仙山北麓山谷裏,有一座建于唐代開元年間的千年古寺,寺內供奉的主佛便是烏髻觀音。相傳,唐時錦鬥鄉里有一女子施秀英,聰穎美麗、勤勞善良,在一次上山勞動時猝死。錦鬥人感其德,塑其像,祀香火。錦鬥烏髻觀音被尊奉為永春佛祖之一,不僅影響八閩,且遠播海外,像媽祖一樣被廣為信奉。

 

錦上添花創偉業

鬥筆撰文書宏章

錦鬥鎮位於永春縣中部略偏西北,是晉江東溪的源頭,是一個山明水秀、風光如畫的山區鎮。改革開放以來,鎮黨政率領錦鬥人民走出一條以農為主、種養加並進、產供銷一條龍、大力發展鄉鎮工業、運輸業旅遊服務業配套、多種經營的經濟發展新路子,向著寬裕型小康鎮的目標邁進。

 

西機憐鴨竟得風水寶地

通判廉政惟遺氣節芳名

南宋年間,錦鬥有一窮書生叫王西機,一邊在田間牧鴨,一邊在田頭讀書。有一天,死了一隻鴨子,西機非常傷心,他對一起牧鴨的夥伴們說:“人死了有墓,咱也給鴨子挖一個墓地!”他們就學成年人的樣子,用樹葉做棺材,挖黃土做墳墓,安葬了死去的鴨子。第二天,他們再到掩埋鴨子的所在,扒開黃土一看,死鴨子竟然活轉過來。一位地理先生聽了此事,覺得十分奇怪,便前往察看此地,見四周山勢,靈氣集於一地,稱讚說:“好一塊風水寶地呀!”牧鴨的孩子家長知道此事後,都來爭這塊風水寶地,最後官府介入此事,瞭解葬鴨子的經過後,把這塊風水寶地判給了王西機。王西機在這塊地上埋葬了其先父,人曰“鴨仔墓”。王西機後來考取了二甲進士,曾在禮部為官,因得罪權貴,被貶到廣東惠州做通判。當時官場腐敗,行賄受賄成風。西機為官清廉,不為腐風所蝕,在堂前貼上一聯:“饋遺及門可恥,苞苴入腹足嗟”。他死在任所,回永春時僅有一副棺木和忠骨,沒有留下任何業產。

 

居魁鬥科舉鼎甲

占龍頭臚唱第一

相傳元順帝年間,永春坑仔口魁鬥村謝孟高中狀元。據《謝氏家譜》記載,謝家祠堂的大門外有一牌匾,上書:“明代工官居首府,元朝鼎甲及第家”。現祠堂內右上方有塊朱漆匾額,上雕“臚唱第一”四個浮金大字,落款為:“大明會狀莊際昌屬”。堂柱兩側撰有楹聯:“居魁鬥日,人占龍頭,紀乘不登緣勝國;當永嘉時,庭栽寶樹,風流再振今朝。”可見,謝孟被傳譽為“永春第一狀元”,乃有史跡實據,並非僅是傳說。

 

魁鬥村中揮鬥筆

盤龍山麓湧龍津

坑仔口鎮的溪口村因歷史上元代出了謝孟狀元,故易名為魁鬥,魁鬥謝姓人家歷代秉承勤讀古風,該村富有文化底蘊。坑仔口盤龍山麓湧出一大天然礦泉,被譽為“世界名泉”,現生產“牛姆林礦泉水”,暢銷遐邇。

 

聯合國南南合作示範基地

坑仔口山山構成標準茶園

坑仔口鎮地處永春中西部天湖山南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極適宜烏龍茶生產,是著名烏龍茶生產基地。二○○○年,坑仔口鎮憑具備優先發展條件的茶葉產業化建設模式,被聯合國南南合作網示範基地批准成為全國第一個茶葉示範專案。近年來,該鎮借助聯合國南南合作這一國際舞臺大力推進茶葉生產,現有茶園一萬多畝,年產鐵觀音、佛手、水仙茶等優質茶葉一千多噸,每年銷往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茶葉在五百五十噸以上。

 

李白杜甫臨玉鬥

紅山爐地詠茶詩

玉鬥鎮位於永春縣西南部,氣候溫和,雨量氣沛,是生產烏龍名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全鎮茶園達一萬畝,年產佛手、鐵觀音、水仙茶葉一千多噸。茶葉批量出口到美國及德國。當地人自豪地說:李白杜甫大詩人若從此地過,看到茶樹綠如油,茶園美似畫,肯定會停車坐愛玉鬥茶園,寫下非常美的茶詩。聯語中“紅山”、“爐地”為玉鬥鎮村名。

 

潔白雲錦化瀑布

美麗田螺治龜精

在玉鬥鎮的雲台、白珩、鳳溪和紅山等村的交界處,有兩個相近且同水源的瀑布,高約五十米,寬有十多米。現因白珩和雲台截流建一、二級電站,平時水量較少,一旦山洪暴發,洪流從天而瀉,蔚為壯觀。相傳,在很早以前,這裏住著許多善良、質樸人家,男耕女織,過著安穩的生活。後來,這一帶來了一隻千年烏龜精,專門殘害良家美女,令人不得安寧。是美麗的田螺幫助了施家姑娘,到天庭的玄女宮向玄女求得青絲三條,金梭一隻。回到家後,施家姑娘按玄女的吩咐,用玄女的二根頭髮作經,另一根穿上金梭作緯,織成了一匹三四丈寬、幾十丈長、輕軟如雲、潔白如雪的玄女雲錦。美麗的田螺跟烏龜精一番鬥法後,施姑娘用玄女雲錦把烏龜精罩住,潔白的雲錦立即化為瀑布。這就是上述瀑布的由來。

 

五鬥反比九鬥超四鬥

鳳溪正與竹溪入安溪

在省道“三郊線”未開通之前,從永春縣城至玉鬥鎮(俗稱五鬥),途中須經過錦鬥鎮(俗稱九鬥)。有一外地人,從縣城乘坐客車往五鬥,一上車便睡著了。車行至九鬥時,車上的女乘務員喊:“九鬥到了,車票買到九鬥的客人請下車!”此時,外地的客人驚醒過來,急忙下了車,心裏還在責怪自己:“真不該睡著了,如今已超過了四鬥,如何是好!”一問九鬥的群眾,才知道五鬥尚要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方可到達,徒自生歎,後悔莫及。鳳溪、竹溪乃玉鬥的村名,這裏借用做玉鬥水流的象徵。玉鬥的水流經坑仔口溪流域,後入安溪(不入永春主流桃溪)至晉江,乃晉江西溪上源之一。

 

此處山有雪

這邊地呈祥

呈祥鄉位於雪山東南麓,僅有三個村,即東溪、西村、呈祥,人口八千多人。

 

晉江水東溪發源地

戴雲山南面著名峰

雪山位於永春西北部的呈祥鄉,為戴雲山脈南部最高峰,也是永春全境最高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六米,其峰拔萃,其勢雄偉,一山分兩縣,南為永春,北為德化。山高水長,這裏的水流源頭即是晉江上游東溪支流的發源地。

 

雪山四時景山靈鐘秀氣

佛岩千載香岩錦毓人文

雪山氣候獨特,四序分明,風光優美。春日,淡霧綄紗,春光明媚,林木蔥郁,山花鬥妍;夏日,清新涼爽,山風陣陣,避暑勝地,令人神往;秋日,天高雲淡,金風送爽,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冬日,“彤雲密佈六花飄,翹首層巒積態嬈,看到諸峰新霧後,宛然天半曬瓊瑤。”山上有座聞名海內外的古刹--雪山岩,肇建于唐光啟年間,迄今已有千年。明清以來,文人墨客紛紛慕名來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明代東閣大學士李廷璣曾作《詠雪山》,清代武探花周自超作《題雪山岩》。現今雪山岩建築造型中西結合,主殿巍峨壯觀,內塑法像莊嚴,釋迦佛像高達五米,堪稱永春佛像之最。殿內還供奉宋代開山古平祖師。岩寺設有佛教圖書館、坐禪室、客房等,並定期開設佛學講座,是一個探討人生、心靈休閒、解脫煩惱、安祥自在的清涼世界。

 

蓬山百丈岩

勝地一壺天

蓬壺鎮地處永春中部,形狀如一大盆地,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酷似蓬萊仙境,故稱蓬壺。蓬壺是永春旅遊重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百丈岩、普濟寺、仙洞山等既是生態旅遊景點,又是宗教朝覲勝地。其中百丈岩為國家AAA級風景區。

 

馬跳鵬溪達仙嶺

鶴飛鸛山入美林

“馬跳”乃當年楊文廣平南策馬跳過的地方,古稱“一夫關”,有詩流傳:“危崖峭壁百回環,路窄淵深躍馬難,此地何殊蜀劍閣,長留千古一夫關”。“鵬溪”、“仙嶺”、“鸛山”、“美林”皆為蓬壺村名。聯對通過“馬跳”和“鶴飛”,聯綴村名,描繪出蓬壺青山秀水壯麗圖景。

 

帝仙居仙境月到觀書花釀慧

神農教農經猿能說法鶴知音

傳說,有一天,天上的“神農帝仙”降臨蓬壺的仙洞山,讓坐騎鶴仙停在山崖上一塊平坦的岩石上面(這岩石後來叫做來鶴台),並選定山腰林中一個石洞做“行府”。這石洞雖然不大,卻很幽雅,洞裏地板中心有個天然石鼓,敲起來咚咚作響,聲聞十裏,後人把它叫做“神農洞府”,稱這景致為“石室土鼓”。神農帝仙住下來後,天天邀集附近有聲望、肯學習的人,不論老少,也不論每天來者多少,都熱情地讓他們坐在洞前草茵上,聽他談經說法,傳授醫術和長壽術,連附近的花卉樹木和猿猴鳥獸也都凝神聽講,深受感化,令這一帶山水特別靈秀。神農帝仙把這裏當成他在凡間的一處行宮,還派他的弟子石將軍護衛山頭,龜仙和背負經書的黿仙守在洞府之右;蟾仙守在洞府之左,永遠保護神農洞府的安全。直到今天,這些弟子還忠誠地堅守崗位,變成了可供觀賞的好景致。這座山稱為仙洞山,位於蓬壺。蓬壺人民還在仙洞山腰修了一座金碧輝煌的真寶殿,安裝黑臉赤足的神農帝仙塑像紀念,享受世代子民供奉香火。

 

塾師做境主

金財稱尊王

昔有德化縣三班鄉人鄭金財,到蘇坑的內、外洋(現分別為嵩溪、嵩山村)當塾師,因啟蒙教導有方,且懂得不少青草藥方,常為村民解除病痛,備受蘇坑人的尊重。一年,正臨歲暮,學童放假。鄭塾師返家團聚過節,竟然仙逝。蘇坑人感念其功德,集資建廟塑像,內洋所建之廟稱“壽春宮”,外洋所建之屆則稱“集福宮”,同祀鄭金財,尊為境主公,享人間香火。

 

仙人掌巧制七仙面

佛手茶欣聞一品香

蘇坑鎮成功引種墨西哥食用仙人掌,並採用仙人掌原汁和優質麵粉生產“七仙面”。其面鮮爽好吃,銷路看好。蘇坑的佛手茶名聲在外,堪稱“一品茗”。

 

金佛手香飄四海

銀球拍暢銷五洲

蘇坑鎮素有“佛手名茶之鄉”美譽。現全鎮茶園達五千多畝,年產茶葉四百多噸。其佛手茶鮮葉似佛手柑(香櫞)葉,葉肉肥厚豐潤,質地柔軟綿韌,嫩芽紫紅亮麗;制好後條索緊結,粗壯肥重、色澤沙綠油潤;沖泡時,香氣馥鬱幽長,沁人肺腑,湯色金黃透亮,滋味芳醇,甘爽生津。蘇坑“佛手”連續五次被評為“福建名茶”,榮膺永春“佛手茶王”三連冠、二○○二年中國(福建)國際茶博會茶王、二○○三年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暨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茶王。因其品質優異,贏得廣闊市場。蘇坑鎮明星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羽毛球拍和網球拍暢銷海內外。

 

永春蘆柑發祥地

桃源佛手引種鄉

達埔鎮華僑尤揚祖先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從印尼歸國,不辭艱辛,率領鄉親在猛虎山搭草寮、睡草棚,披荊斬棘,開墾荒蕪,引種了四百畝柑桔。從此,達埔成為永春蘆柑的發祥地。安溪縣騎虎寺有個和尚把茶樹的枝條嫁在佛手柑上,經過精心栽培,育出了佛手茶。這位和尚把技術傳授給永春縣獅峰岩的師弟,於是獅峰岩附近的農民隨後便競相引種,發展至今,永春佛手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可謂“甲天下”。

 

尤揚祖是華僑旗幟

潘家軍乃群眾勞模

祖籍達埔鎮蓬萊的印尼老華僑尤揚祖先生,于一九五二年底回到故土,宣導山地開發,引種蘆柑名種,興辦華僑墾植場,為家鄉農業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尤揚祖先生曾任全國僑聯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長。著名教育家梁披雲曾撰過雲:“柑橘成林,開山治圃;首創者誰,實尤揚祖。著績炎州,輸財故土;愛國愛鄉,百年萬古。”“潘家軍”,即達埔鎮岩峰村民潘賢操及其兒子潘新星率領的農民築路隊,因其在八閩公路建設中以“嚴格管理,精心施工,保證品質,爭創一流”而被稱為“潘家軍”。潘家父子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他們捐獻永春公益事業資金達數百萬元。

 

走火把摑石頭趕神潮達埔三般奇趣

裁竹枝調原料制奇品漢口一地神香

達埔鎮歷史上有“三奇”:正月“走火把”,清明摑石頭,四月趕神潮。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五元宵節,達埔岩峰一帶,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喜歡玩“竹片火把”。這是民間一種迎神賽會,以特殊的方式,歡度新春,祈求安福。摑石頭,就是互相投擲石頭,是達埔特有的一種“趕龍送平安”的民俗活動。“摑石”趕龍,借遊戲的聲威催趕龍王不要貪眠,要振作精神,行雲布雨,讓雨水充足,春耕順利,五穀豐登,合境平安。達埔的達德水尾,溪中有一段天然的石坡名喚神潮,落差約十米,其間有好多石窟窿,溪水時急時緩地繞著石坡往下奔流。歷史上,每年春夏之交,下游的淡水魚逆溪而上,成群結隊地往上游尋找好地方產卵,經過此處,好像漲潮一般,魚群沿著石坡一級一級往上沖遊,沖上了一級,就在水窟窿中稍息一會兒,往後再往上沖游,成為一大奇觀。當地人瞄準這一天賜良機,每逢這個季節,便來到神潮撈魚,皆能滿載而歸。達埔漢口是全國最大的神香出口生產基地。漢口神香以竹篾為骨,以香料為身,點燃後氣味芳醇,既可提神醒腦,又可辟邪淨氣。相傳,其製作工藝,乃明清時期從泉州移居達埔漢口的阿拉伯後裔蒲氏家族所傳。

 

雙燈明夜路

一祠祀鄉賢

明朝時,石鼓鎮桃場人顏廷榘少年時在魁星岩讀書,夜讀後都要趕回家中與母親做伴。廷榘夜間回家時,其母在門口迎兒歸,總能看到一對紅燈在兒子之前引路,映至家門時紅燈才隱沒。明•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貢生,授九江府通判,曆官大江南北,官至奉政大夫、左長史、書法大家,並著書立說,流芳後世。後人在魁星岩建鄉賢祠,紀念這位先賢。

 

綠郊區農穩基地旺

金石鼓工健產業興

石鼓鎮地處永春縣城西部,農業十分發達,形成了蔬菜、麻竹、名優水果、蛋雞、白番鴨五大生產基地。工業躋身於福建省重點工業衛星鎮和泉州市星火技術密集區行列。

 

蔬菜綠甘蔗甜麻筍嫩蘆柑制含片

枇杷黃荔枝豔醋豆香番鴨煮成湯

聯對所列的是石鼓鎮聞名遐邇的名優特產。

 

五裏街喜迎天馬

十八寨欣朝萬春

明清時代,永春五裏街是閩南閩西的山貨海貨的集散地,德化瓷器、永春、大田、永安的筍乾、苧麻布、扣紙(毛邊紙)等山貨于豐岑市旁小溪仔裝船運至泉州,海貨(尤以鹽為主 )也由溪船經縴夫逆水拖運至此,轉銷內地。五裏街西面有永春名山--天馬山。五裏街萬春寨,又名公孫寨,乃明嘉靖年間為禦倭寇而建,依山而築,占地面積五千平方米,是永春縣城西部的重要屏障。因其地理位置十分獨特,自古以來就有“十八寨朝萬春”的妙論。在桃城、五裏街、石鼓和吾峰四鎮的群山莽林之中,隱伏著梅板、金鐘、銀瓶、西埔、飛鳳、坑園、龍垵、馬垵、石鼓、大林、龍旗、格仔、牛頭、南埔、覆船、東山、昆侖、吊燈等十八個寨堡,這些寨堡皆羅漢似地禮拜于萬春寨之前、之側,形成了萬春寨十分獨特的景觀。

 

面對奎峰風景入畫

背倚大鵬壯志淩雲

五裏街鎮政府大樓坐北朝南,前臨桃溪,面對石鼓奎峰,背負巍巍大鵬山。

 

五裏名街昔日雄風今猶在

萬號商鋪前程錦繡後更榮

明清時代,因永春五裏街的乃山貨海貨集散地,故五裏街名聞八閩。今日的五裏街,城改獲得巨大成功,商鋪店面生意興隆,五裏街益發繁榮昌盛。

 

豐山侖山濟川環翠

留安長安張埔臥龍

聯中桃城八個村名聯綴,頗能說明桃城山清水秀,地靈人傑,社會安康。

 

大鵬山麓一城勝景

桃溪岸邊滿眼風光

桃城鎮位於大鵬山南麓,是永春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國衛生縣城,桃溪自西而東從中川流,佳山秀水麗景,山城美如畫圖。

 

大鵬奮翼經濟發展鼓實勁

桃水歡歌社會文明昂龍頭

桃城鎮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先後榮獲“福建省百強鄉鎮”、“福建省文明鄉鎮”稱號。

 

福建體育強鎮

永春華僑之鄉

岵山鎮培育出世界女子排球“五連冠”名將陳亞瓊,羽壇雙打冠軍陳紅勇,亞洲跳遠第一陳尊榮,是名震八閩的體育強鎮;岵山鎮是永春著名僑鄉,海外華僑六萬多,是該鎮人口的二倍多。

 

始為放牧子弟整天誦經禮佛

終成清水祖師世代飲譽垂名

安溪清水岩供奉的清水祖師,是永春岵山人,俗名陳榮祖,出家後叫陳普足。據傳,榮祖之父陳機中了進士,榮祖之弟夢得也中了進士。榮祖生來也愛讀書,可他不讀四書五經,卻偏好讀佛經。榮祖六歲即出家到大雲寺院當小和尚,持齋戒殺,講求經讖。後來,他到高超庵,拜大靜山長老明公禪師為師,學得高深的法術。有一年安溪縣天旱,蓬萊鄉民請他去祈雨,他人一到,天就下起大雨。蓬萊人家都說他祈雨靈驗,再三挽留他。他看到蓬萊山川秀麗,風景幽雅,也就答應了。蓬萊鄉親在張岩披荊斬棘,建起岩寺。這個地方上面流泉,泉水清冽,普足就把張岩改為清水岩。他圓寂後,安溪人塑成佛像供奉,稱其為清水祖師。

 

龍閣地和林地茂霞地岵山八面寶地

龍眼鄉荔枝鄉蘆柑鄉永春一方貴鄉

上聯通過岵山鎮村名“龍閣”、“和林”、“茂霞”聯綴,說明岵山地有靈氣;下聯的龍眼、荔枝、蘆柑乃岵山名優特產。岵山是名優水果之鄉,全鎮名優水果園面積二萬三千畝,其中有萬畝估質蘆柑、萬畝龍眼、千畝烏葉荔枝、千畝早鐘六鐘枇杷,還有臺灣青棗、火龍果、文旦柚、四季芭樂等,年產量一萬五千噸。岵山烏葉綠枝被譽為“閩南果中之王”。

 

龍水漆籃老

仙鄉芥菜甜

仙夾鎮的漆籃是永春的傳統產品。明正德年間,龍水村的油漆匠開始編制漆籃。發展至後來,漆籃品種、類型達到一百多種。製作漆籃工序有制坯、水煮、上桐油、裱布、塗漆等三十多道,所制漆籃,高雅古樸,端莊大方。清乾隆年間,龍水郭孝養等人開始外出編制竹籃,其族人郭永盛等一百多人,分別在縣城、五裏街、泉州、晉江、安溪等地設鋪營業。早在一八○一年,永春漆籃即遠銷南洋名埠。芥菜是仙夾鎮特色產品。由於仙夾地勢高,氣候涼爽濕潤,常年霧繞,所以芥菜味甘梗嫩,享有盛名。

 

語言學家文章泰

愛國華僑倉滿情

仙夾鎮美寨村出了一個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名叫陳章太,於一九五五年畢業于廈門大學。他一生從事漢語言研究,一九九三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對科學事業有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享受國家級特殊津貼。一九九四年以來,他擔任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委員、語言文學應用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應用語言學會會長、北京廣播學院顧問。他在漢語言學領域研究成效卓著,論著甚豐,出版了八種專著,發表了論文一百多篇。祖籍夾際村的鄭倉滿先生,旅居新加坡,是新加坡著名實業家,被稱為麵粉大王。倉滿先生熱愛桑梓公益事業,捐建了永春縣倉滿幼稚園、永春醫院銘善樓、倉滿體育場及夾際通村水泥路等一大批項目。

 

僑鄉引僑資興善業

龍湖蓄龍水潤德田

仙夾是永春著名僑鄉,華僑歷史源遠流長,主要分佈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仙夾華僑熱愛桑梓、關心家鄉建設。仙夾鎮引進僑資興建設了仙夾中學、夾際中學、夾際衛生院、仙夾衛生院門診樓、岵夾十一公里水泥路,還有各通村水泥路、環村水泥路、小學、幼稚園等一系列公益事業專案。“龍湖”、“龍水”、“德田”皆為仙夾鎮村名。

 

李中和退賊寇

太平鄉迎龍燈

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倭寇入侵永春太平,官府腐敗無能,知縣棄城逃跑。太平鄉的李中和聚集鄉里的青壯年,把昆侖寨作為據點,誓死保衛家鄉。在一次伏擊戰中,打敗倭寇,令倭寇不敢再犯太平鄉。李中和因抗禦倭寇勞累成疾,病死在軍中。太平族親厚禮埋葬之,並立廟奉祀。每年農曆正月廿四、廿五兩天晚上,太平人高抬關帝神像,舞著龍燈,遍遊鄉裏,以此紀念李中和抗倭保境安民的功績,傳習至今。

 

祖師德重稱佛祖

雲峰山高聳白雲

東平鎮太平村的雲峰岩,供奉武功祖師,乃永春三大佛祖之一。武功祖師姓蘇,名一道,號法真,籍貫陝西省武功縣。宋昭聖元年(一○九四)出生,十歲持齋,十五歲成道,十八歲入閩,居普濟寺,後入沙縣雲景山。政和元年入永春。同年十一月羽化於雲峰山上,建刹大山庵。鄉人每逢歲旱,請其祈雨輒應,護境佑民,世代流傳。山峰山麓有桃溪環抱,經長澄潭,越昆侖山麓而東出。雲峰山勢壯麗,層巒疊嶂,樹茂林幽,風光旖旎,超凡脫俗,四時景色不同。《永春縣誌》記載:“山高承雲,故名雲峰”。

 

一方小吃狗肉牛仔腳

兩道名菜溪魚路鰻湯

東平小吃乃永春最有特色,深受四方賓客的青睞。其中,狗肉、牛仔腳、溪魚、路鰻湯最享盛名。

 

閩南水仙地

北硿茶果場

為安置歸僑,一九六○年九月,“福建省永春北硿華僑茶果場”正式成立,為省僑辦直管,以發展茶、果生產為主,種植茶、果樹一多畝,形成了“閩南水仙”茶的主產地,成為福建省優質烏龍茶和柑桔等出口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其“閩南水仙”茶曾獲國優金獎,暢銷東南亞及日本等。

 

新鎮新發展

古橋古通仙

一九九七年四月,北硿華僑茶果場下放縣管,一九九八年九月改制建鎮,與原東平鎮的東關、溪南、東美、美升、外碧五個村合併組成新的東關鎮。該鎮境內的東關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距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歷史,橋全長八十五米,寬五米,系歷史上罕見的長廊屋蓋梁式橋,素有“閩中橋樑甲天下”之稱。此橋古稱“通仙橋”,橋頭木柱上尚有“古通仙橋”四字,為清朝光緒年間知州翁學本所題。清•王光華詠《通仙橋》詩曰:“桃谷尋源路不迷,垂紅人渡古林西。雙魚塔近殘霞散,五岫台空落照低。置驛此間通上國,放舟何日到仙溪。會當立馬金鼇上,大筆淋漓認舊題”。

 

若能全識石壁字

方可盡收潭底金

在東關鎮外碧村路邊的大石壁上,有古代永春名士李開芳、李開藻、顏延榘的題刻。自古以來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全識石壁字,盡收潭底金”。說的是,若有人能全部識得石壁上的題字,流暢地念出來,石壁下面的深潭就會浮出十八棺材的金銀財寶,便可發大財。原來,其用意是在激發、教育一代代年輕人要讀書識字,勤學向上。

 

鼎仙雲裏走

清泉佛前流

湖洋鎮仙溪村鼎仙岩,處於高山半腰,樹木茂綠,水清霧重,如同仙境。蓬萊村岩屏山間的清泉岩,在懸岩疊峰的幽深處,有股甘醇的清泉,流經大雄寶殿,潺潺泉水,竟從佛祖的蓮花寶座下源源流出,終年不絕,清冽凝香。

 

茶香柑香桔香香風陣陣

山美水美人美美意重重

湖洋鎮是永春著名的蘆柑之鄉和茶鄉,山明水秀,柑綠茶香。原福建省長、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兆國視察湖洋時曾賦詩一首:“高山遠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茶果山,溪邊平地水稻田,林茂糧豐茶果香。”

 

外界傳佳話

山鄉出正堂

清光緒年間,外山鄉美兜村林一桂考中“思元”,官任連江縣正堂,他公正廉潔,愛民如子,在任期間,連江縣政通人和,百業興旺。

 

大橋內格特

小康外山鄉

省道二一二線外山鄉境內的“內格特大橋”,橫跨大山間,為華東旱地高度第一橋,成為永春的一大景觀。外山鄉初步建成茶葉,用材林、麻竹、名優水果、蔬菜、禽畜、養殖等生產基地,正向著小康目標邁進。

 

群峰連綿綠中綠

一鎮秀美山外山

外山鄉地處永春東部,群山連綿,有林地二萬八千畝,加上國有碧卿林場六萬畝森林與該鄉連成綠色圖景,突顯生態優勢。

 

一獅一象把水口

半月半弓枕溪邊

臺灣商界名流、臺北市永春同鄉會第七屆理事長、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第四屆會長黃金如,祖籍吾峰鎮梅林村。黃金如離鄉多年,念念不忘歸根溯源。一九八八年以來,他先後在家鄉捐建了一系列公益事業專案,榮獲永春縣人民政府授予的捐資“特別獎”。吾峰梅林興建有“偉倫紀念館”,偉倫即金如之號。紀念館位於梅林村蕉林兜黃姓祖祠右側,“尾山子”之麓,飛簷翹脊,美侖美奐,巍峨壯觀。“尾山子”山形拱狀,似弓如月,當地人有“半月半弓沉江”之說。館前溪流繞了個彎,折向南去。在溪水山谷處,左立獅山,右聳象山,人稱“獅象把水口”。

 

重才憐才育才興邦志

思本愛本固本報國心

祖籍吾峰鎮吾頂村,現旅居澳門的當代華人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梁坡雲先生傾心宣導發展桑梓教育事業,是旅外鄉賢、熱愛桑梓、重教興學的一面旗幟。梁坡雲先生“思本、愛本、固本”的觀點,道出了永春僑胞“興邦報國”的共同心聲。其弟梁靈光先生曾任國家輕工部部長,廣東省省長。

 

三龜並排走銅鑼把水口

六鼇皆雅稱藻嶺蔚人文

吾峰鎮境內群山環繞,民謠雲:“三龜並排走銅鑼把水口”,“三龜”,指棗嶺村的龜仔寨、吾中村的茂林山和吾西村的大宮山,三山如龜,首尾相望,竟走溪邊;“銅鑼”,指棗嶺村的寨子山,把守著吾峰的東大門,溪水從山麓向東流,故有此諺語。古時因龜鼇同類,以鼇為雅,故稱此地為“鼇頭”,由此衍生出“鼇邊、鼇東、鼇中、鼇西、鼇頂、鼇南”六個地名。國家推行簡體字後,取方言諧音,以“吾”代“鼇”,改稱“吾峰”。南宋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朱熹遊歷劇頭鋪,而使劇頭鋪名揚遐邇,成為吾峰人文尉然發展的重要開篇。當時朱熹到永春拜師訪友,沿永德通道一路走來,過通德橋,上一個山嶺,見其地背負獅頭(天馬山左峰),前臨“銅鑼”,風水主文藻,故稱此地為“藻嶺”。明代林姓自蓬壺梅治移居至此,見滿披棗樹,改稱“棗嶺”。

 

大山出院士

少將立勳功

出生於介福鄉紫美村的林俊德先生,一九六○年浙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一個研究所工作,在大漠工作四十多載,成為新中國核子試驗基地優秀研究員,為我國的核子試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一九九三年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二○○一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陶瓷鄉都名聞八閩

介福鄉高嶺士縣有儲量大、品位高、用途廣、易開採諸特點,境內高嶺士貯藏量達五千萬噸以上,居福建省前六位。陶瓷業是介福的支柱產業,境內有日用工藝陶瓷企業六十多家,瓷土精製加工企業十四家。介福四周群山環抱,地勢卻十分平擔,素有“山頂平原”之稱,全鄉僅有三村,即龍津、紫美、福東村。

 

世美世雄從戎有志

神鶴神虎所向樹功

清朝初,永春介福出了二個了不起的人物,兄叫鄭世英,弟叫鄭世雄。兩兄弟從小習文練武,精通文韜武略。世英被稱為“鶴神”、世雄被稱為“虎神”。兩人先是加入七臺山(永春、德化、仙遊三縣交界的一座大山)林忠的隊伍,殺富濟貧,賑災救民。林忠死後,世英繼任寨主。清廷派福建八府(即福州府、延平府、興化府、漳州府、泉州府、建陽府、邵武府、長汀府)官兵前來圍剿,由於七臺山地勢險要,將勇兵精,眾志成城,官兵進攻,非死即傷,圍困許久難以攻下。於是,朝廷改用招安辦法。世英兄弟率隊伍接受招安後,當時沙俄對我邊境大肆騷擾,兄弟倆毅然走上保衛邊防前線,在與外來侵略者作戰中,英勇善戰,立下戰功。戰後,皇帝嘉其忠勇,封鄭世英為江西贛州府總兵官,後榮升為榮祿大夫;封鄭世雄為浙江占州府遊擊將軍。介福百姓贊世英:“公性剛方,氣象軒昂,從戎有志,所向樹功。整軍治旅,威鎮贛疆,保國為民,忠勇可風。”贊世雄:“血性素驍,聯輝棣萼,為國效勞,民安境肅。”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