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練武石

作者:林中人  來源: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永春練武石

在永春,有些舊城區改建後,許多古大厝消失了,但如果你在新城區走一走,仍可發現一些有規則的長方型石塊被隨意放置在新居旁的空地上。而在永春鄉村的古宅舊居內,也散落著不少這樣的石塊。這就是技勇石,永春人俗稱它“義勇石”或“練武石”,大多沒有什麼雕飾,是那樣的樸實,如今已無用武之地,就象這座城市漸被遺忘的古老的記憶。但也正是這些技勇石,默默地見證了永春歷史上尚武風氣之濃郁。

永春是著名的白鶴拳之鄉,從古至今習武之風相沿不輟。在官修正史《明史》的兵志中,就留下了“永春人善技擊”的記載。清乾隆《永春州志》說永春人“多尚武節,勁悍絕人。居若處女,遇患難,提戈赴鬥,有燕趙風”。永春歷史上以武成名者比比皆是,如五代南唐大將林仁肇、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清代率藤牌兵抗擊沙俄侵略者的建義侯林興珠、南澳總兵黃龍、署浙江提督謝恩詔、武探花周自超、農民起義領袖林俊等。我們也可以從永春人參加科舉的情況窺見一斑,清代永春人中進士者25人,其中武進士就達13人,占一半強,至於武舉人、武秀才則更是不勝枚舉。永春縣五裏街鎮埔頭村是林姓聚居地,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習武世家,清代這裏出過舉人27名,其中只有7名是文舉人,其餘20名全是武舉人(其中有一名武解元,另有2名考取武進士)。而在整個清代,與永春毗鄰的安溪縣只出過武進士3人,德化縣則無一人。

技勇石是封建時代武舉考試時的用物。清代武舉考試以武技為主,第一場考騎射,第二場先考步射,再試硬弓,次試刀、石,這裏的石指的就是技勇石。技勇石為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分為 3號,頭號300斤,二號250斤,三號200斤,另外還備有300斤以上的出號技勇石。應試者自選石號,要求將技勇石提到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將技勇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為了參加武舉考試和平常練武,許多私人家中也備有技勇石。在它們身上也藏著許多故事。

在永春縣五裏街鎮埔頭村,有一座百年古厝——生本堂,在清代出過三代從武之家。其建造者林春慶,生活于清咸豐前後,膂力過人,因有軍功,得授武德騎尉,誥封武功將軍。林春慶的三子林克彰、長孫林國瑞先後考取武進士,有“叔侄進士”之榮耀。據現居生本堂的林成禮介紹,當年林春慶練武用的關公刀,重達 126斤,林春慶可單手持關公刀耍弄,並可用刀身托著重 200斤的技勇石,騎在馬背上跑幾個來回。可惜關刀公已毀於“大躍進”間,但兩塊技勇石仍保存至今。

進士厝生本堂裏的練武石

在永春縣達埔鎮新溪村,也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大厝——長泰堂。清末,當地人姚樟出洋經商致富,攜帶大量銀元返鄉,捐納了“州司馬”職銜,人稱他“姚百萬”。由於時局動盪,土匪橫行,姚樟在家鄉建造長泰堂,以禦寇亂。由於家財富裕,姚樟的第五子姚廷幹捐官廣西平樂縣知縣,第六子姚廷魁亦捐武官。在商場上長袖善舞的家族,亦出嗜好武術的子弟。姚廷幹素好武術,曾邀請白鶴拳名師潘貞團到長泰堂教傳白鶴拳10餘年,又邀白鶴拳名師潘孝德教傳一個多月。現在長泰堂內保存著3塊技勇石,分別為360斤、240斤和180斤,就是當年姚廷幹、姚廷魁等人用來習武的。當筆者參觀時,現居長泰堂的一位60歲的姚家後人,膀大腰圓,特地舒展雙臂,一口氣將 240斤重的技勇石提離地面。筆者歎道:果然武術淵源,大有乃祖風範。但當筆者問他是否也練過武術,他卻笑著搖搖頭說,現在長泰堂已無一人習武。看著這些技勇石,似乎猶能聽到百年前“謔謔”的練武之聲,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長泰堂裏的練武石1:180斤

長泰堂裏的練武石2:240斤

長泰堂裏的練武石3:360斤

姚家原是大富之家,從三塊練武石亦可稍一斑。與其他練武石相比,它們不但十分標準,而且還雕有紋飾,雖則簡單,卻是其他練武石所未見的。

藏於永春白鶴拳孝德研究會會所裏的練武石和石鎖

白鶴拳一代宗師潘孝德家族世代相傳。

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第五小組“光垂堂”門口的一塊練武石

附近古厝懸掛有“武魁”門燈,顯見歷史上出過武舉人。李志忠,于嘉慶中武舉第46名。現在放在體育鍛煉器材邊,倒有些古今相映成趣的味道,只是它已是難覓知音了。

收藏於五裏街鎮大羽村白鶴拳史館內的兩塊練武石,其中一塊據說近400斤,不知是大羽本村還是從埔頭村收集來的。非練拳者可不敢隨便去提起它,不然很容易閃到腰。現在放置一塊說明的牌子說是白鶴拳創派始祖方七娘使用過的,石頭又不會說話,只能任人擺佈了……)

大羽白鶴拳史館內新造的練武石和石鎖

與先輩留下來的相比,這些新的未免太“四正”而無趣了。

由於看到“老陶博客”中介紹探花厝的情況,提到厝內庭院還擺放著兩塊武探花周自超當年用過的練武石,本人興之所至,在桃溪一位朋友的帶領下,也跑到那裏看了一下。沒想到往探花厝的路不好走,進入城南中學校園後遇到一扇鐵門阻隔,只好奮力從其旁的土坡爬過。探花厝的現況確如老陶先生所言,頗為寂寥,兩塊練武石和周探花當年的題壁書法是最堅恒的歷史見證了。據說五裏街建大羽白鶴拳史館,曾派人來要搬走這兩塊練武石,當然是被拒絕了。2009年11月24日。

“英雄無用武之地”——被冷落的練武石。2010年9月7日到介福鄉龍津村“長輝堂”,見古厝很冷清,尚有人居住,但不見人,複見洗水槽墊腳的東西有些奇怪,走近一看,竟是一方練武石,不禁大為感慨!英雄落魄,竟至這種地步!!這座古厝歷史上應該也出過一些人物的,可惜無人可問。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