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鄉土文化歷史探訪永春篇

作者:洛洛  來源:永春論壇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鄉土文化歷史探訪永春篇

永春探訪之旅--永春岵山鋪下村

前言:一次次的探訪,收穫的不僅是鄉土文化見聞,自身的知識和閱歷也在不斷增長和豐富。

泉州永春縣,在隋朝開皇九年時僅僅是南安縣西北鄉置桃林場,到五代時期後唐長興四年才升為縣,名喚桃源,後晉天福三年時改名為永春,遂沿用至今。

永春縣宗教氛圍濃厚,古刹廟宇林立,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蓬壺古鎮最早建制于隋.開皇九年,因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民風淳樸,酷似蓬萊仙境而得名。蓬萊普濟寺作為永春宗教的發源地,四季香火鼎盛,聲名遠播海內外。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和《閩南人》雜誌主編蘇少隆一起驅車前往永春的另一個蓬萊仙境——岵山鎮,探尋遺留的古跡。岵山是桃源姑峰陽山的簡稱,原名小姑,建制于北宋.建隆元年。鎮內寺廟祠堂遍佈各個村落,有些極具歷史文化價值。但由於村民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還很薄弱,不少古跡殘損、荒廢甚至消失。

一路暖風吹襲,倦意染上心頭。總是覺得沿途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也許一個忽略就錯過了一個探訪的景點,所以我一直抗爭著睡意,細心觀看周遭的一切。

此時正是農忙時節,金黃的稻粒整齊的鋪展在道路的兩邊,田地裏收割的舞劇在如火如荼地上演。開過許鴛道,汽車在石城寨五峰岩的石碑前停下。五峰岩石門高大雄偉,“有求必應”、“知恩圖報”的金字向我們展示著五峰岩的靈應及恩惠。未知路途裏的每一個分叉口悄悄引領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路的盡頭是一片荔樹密集的樹林,意味著我們終於將揭開石城寨五峰岩的神秘面紗。

在五峰岩廟宇的路口,一個海龜默默地背負著數百年歷史的石碑,講述著五峰岩的故事:五峰岩始建於北宋年間,是用來供奉清水祖師、張公聖君、武安尊王等諸佛……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我們來到了五峰岩廟宇前,寺廟的大門緊關著,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正忠實地履行著門神的職責,讓我們只能敬而遠之。在與一位當地的村民交流中得知,除了重大的節日或慶典,五峰岩廟宇一般並不開放。蘇主編笑道,那我們就等中秋節的時候再來吧,人月兩團圓,那時的場面一定壯觀無比。我也被想像中的情景打動,趕忙摘錄重要的資訊,為下一次的探訪做好準備。

告別村民,我們踏上了通往探訪的第二站——仙崆岩。仙崆岩位於岵山鋪下村南林山腰,據說曾是清水祖師的修道之地。

通往仙崆岩的山路蜿蜒曲折,越是臨近岩廟、親近天空,越感心曠神怡、如至仙境。站在仙崆岩處俯瞰,山水環繞的村落裏炊煙嫋嫋,雞犬相聞,恰似世外桃源。或許,這就是五代時這裏被稱為桃源縣的原因吧?兵荒馬亂之時,這樣安寧快樂的生活不比仙境更讓人嚮往?

穿過仙崆岩牌坊石門,莊嚴神聖的廟宇呈現在我們面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四方羅漢座,(景物描寫,顏色,體積,形狀,位置,材質,品質,用途等等)石座上墨蹟和燈油的油漬斑駁淩亂,而四面的四羅漢雕刻卻依然清晰可見,栩栩如生。石座與地面密不可分,巍然屹立。管理人員向我們介紹,這個四方羅漢座製造於西晉年間,距今一千七百多年。

終於來到了正殿,仰頭即可看見 “祖師殿”三個大字,左右側殿則分別懸掛著“慈濟重光”、“威靈願赫”的牌匾。正殿供奉的是清水祖師,側殿供奉的是古平祖師、趙大天王、伽藍天王、六壬先仙師、保生大帝、三代祖師。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清水祖師了。

清水祖師,俗名陳普足,宋代岵山人。祖師在得道前,一直在南林山東面的山坡下學習。為了更好地瞭解祖師,也為了表達我們的敬仰之情,我和蘇主編一起跟隨管理員前往。下山的路泥濘崎嶇,雜草叢生,但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恍若仙境。路旁的龍眼樹果實累累,樹枝都不堪重負,龍眼唾手可得。漫步在如斯美景中,我們的心情都開始變得寧靜,時間飛逝卻無人察覺。終於來到了祖師的學習處,岩壁上仍有雕刻的文字,疑似祖師的筆跡,但因數百年風雨的侵蝕而難以辨認。岩壁下有簡易的石桌石椅,已與土壤融為一體。岩壁後是一片竹林,清涼幽靜,的確是參禪悟道的聖地。

蘇主編多年研究佛學,是一個佛學愛好者,素來對祖師極為敬服,因此對這樣的機緣甚為歡喜,便讓我給他拍照留念。

黃昏悄然降臨,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仙崆岩,踏上了返程的道路。途中偶然發現了一個精巧的廟宇,姑且算是第三站吧。

廟宇名為“鎮永廟”,正門坐西朝東。廟內供奉關帝爺,主殿四角帖有“鏡、剪、尺”開光圖紙。石柱上刻有“大義在春秋慷慨一言成骨肉,丹心慰日月艱難百戰識君臣”等聯對,表彰關爺的功績。

今天永春的探訪到此先告一段落,初探的收穫還是很多的。只有繼續探索,發掘出更多的文化古跡,展示給大家熟悉、瞭解、重視它們存在的意義,從而更好保護它們,傳承下去。

 

尋訪清水祖師的故鄉——永春岵山     作者:蘇少隆

永春雖然離我很近,對於她卻不是有很深刻的瞭解,概念中的永春就只有永春老醋,永春柑桔,永春白鶴拳,永春佛手茶,永春牛姆林,還有兩位生活工作在永春的文友:劉豐年和林建南。應該說這是我對永春所有的概念。

永春老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永春柑桔暢銷海內外,永春白鶴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號稱閩南西雙版納的牛姆林有著許多美麗而神奇的傳說,與安溪鐵觀音齊名的永春佛手茶,這一些應該可以說是永春文化的形像體現。

文友劉豐年是地道的永春人,豪爽、果敢、智慧,是豐年兄給我的印象。豪爽的為人又有著儒家的風範,有著閩南人愛拼敢闖的創新精神,言談舉止間又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而文友林建南是永春人的女婿,長期生活工作在永春,一樣的豪爽,卻有著不一樣的才氣。他的文章就如他的為人和經歷,大氣中有一種靈氣,靈氣中有一種勇氣。每一位和建南兄交往過的人都很容易成為他的好朋友,因為他的爽朗笑聲中總透著一種真誠。

因為有了豐年兄和建南兄的緣故,永春區域的閩南鄉土歷史文化探訪活動才得以這麼快地啟動,更因為有了豐年兄和建南兄讓我踏走在永春的土地上倍感親切。

七月二十七日,在參加南安霞美公益活動之後,我和編輯王婷鳳、連麗雙即驅車前往永春,原與建南兄約定下午三點會合商談一些細節,但我們一點就已到達永春岵山鎮,迫不急待地想要來親近永春,所以先自行安排下午的探訪活動。

岵山鎮是豐年兄工作的地方,是著名的僑鄉,也是清水祖師(俗名陳普足)的出生地,之前聽豐年兄介紹,岵山宗教文化氣氛濃厚,寺廟宮觀有一、二十處,但我們目前手頭上幾乎沒有什麼資料可循,所以只能足漫天邊際地遊走,在岵山的坊間厝邊、角角落落尋找永春鄉土歷史文化的點點滴滴,感受永春的豐厚和韻味,感受清水祖師誕生地的靈性。

距岵山鎮政府不遠處的路邊看到一塊石路牌,大約三十米的地方還有一座石牌坊上書:“石城寨五峰岩”。富有閩南特色的石構件,精美的雕刻,顯得氣派而堂皇,沿著石牌坊下的水泥路行走,五峰岩就座落在一片龍眼樹下,主殿是閩南皇宮起大厝式的建築,兩邊有護厝,前有石埕,人們正忙著收拾曬著的稻穀,因為天氣預報說下午有暴雨,石埕邊有一個大戲臺,整座五峰岩就是一處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主殿是大厝,兩旁是護厝,還有石埕、戲臺,這樣的建築在閩南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所以每一次見到這樣的古厝、戲臺,都會有一種親切和溫馨的感覺,就好象在生活的厝邊。

查看五峰岩碑記和採訪當地村民,瞭解到五峰岩大概的情況。五峰岩始建於北宋年間,主祀的就是清水祖師,還有張公聖君、武安尊王等諸神。看來清水祖師的身影在家鄉是無處不在,信仰普遍,我們探訪的第一站就這樣“偶遇”了清水祖師。

在閩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寺廟宮觀。從規模幾百畝的大寺院到精雕細鑿的宮廟到方寸之大的簡易神龕,每一處這樣的建築都是閩南文化的濃縮,集中體現了閩南文化的精髓,是當地文化經濟的形象。更是當地生活空間的一個中心點,人們總是聚廟而居,在廟的周圍形式一個個族群。閩南地方的寺廟宮觀從建築結構上可以體現當地傳統建築藝術,從祭祀崇拜的物件體現當地宗教民間信仰習慣,從內在的內容(相關詩文聯句、碑記、傳說等),體現當地的文化內涵、歷史背景,從建築規模上,體現當地一個時期的民生狀態、經濟背景。所以可以說閩南的寺廟宮觀是閩南文化的集中體現,呵,這是我做閩南文化的一個心得吧。五峰岩的親切讓我對閩南文化研究工作多了一份心得。

仙硿岩是慕名前往,之前讀過許多相關資料知道清水祖師的故鄉在永春岵山,後來聽建南兄和豐年兄介紹過清水祖師少年讀書處在岵山鎮的仙硿岩,讓我很是嚮往,這一次的永春鄉土歷史文化探訪活動終於可以讓我如願而行。

仙硿岩在距岵山鎮區不遠的南林山上,或者是清水祖師的感召,冥冥之中好象有一股力量在牽引,沿途沒有問路,憑著感覺竟直達仙硿岩。在祖師殿中我以虔誠的心禮拜這位千百年來閩南人崇敬膜拜的先賢大德。內心生起了一種歡喜,這種歡喜就像千百年來的約定今日終於得以履約一樣。

管理員老陳熱情地以茶相待,向我們介紹仙硿岩的歷史淵源,仙硿岩始建于唐玄宗年間,供奉釋迦如來諸佛,清水祖師少年常到寺中持齋、誦經、讀書,坐化後迎其神像於寺中供奉,清水祖師常顯聖護佑眾生,朝拜者絡繹不絕。現有的建築都是二○○三年重建的。只有祖師殿前的一塊羅漢石依晰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據老陳介紹這塊羅漢石四面各雕有四尊佛像,據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各鄉里每年來仙硿岩朝拜時,皆在羅漢石上取火進香。

清水祖師少年讀書處在距祖師殿五六分鐘的路程。道路沒有修正、吭哇不平,一塊巨石天然壘成的石室,沒有任何人工的雕飾,一付天然石桌椅,置於巨石之下,或者因為雨季,石室的周圍雜草叢生。石壁上有幾處模糊的字跡不知始於何時。站在巨石之前遠望岵山全景,遙想清水祖師當年讀書和修行的情景,他是否也常站在這石室之前靜看這俗世,感受人間疾苦,所以才發心修行,度脫苦難眾生。

當我還沉浸在感受清水祖師的氛圍中,建南兄電話提醒我會合的時間到了,只得從這樣靈性的氛圍中走出來,驅車趕往縣城僑聯大廈。天下起了雨,建南兄卻己等待多時,豐年兄在開會讓建南兄轉達了問候,兩位文友的熱誠讓我為之感動。與建南兄交換了探訪活動的意見,商議了初步的計畫,便趕回了泉州。

臨行已暮黑,雨落訴未還。和永春的親密接觸意猶未盡,與建南兄共話鄉土文史也餘興未了,期待著和永春更親密的接觸。

八月二日“鳳凰”颱風登陸,以風雨交加的禮遇,叩問福建。餘威持續,讓福建緊張了好幾天。今日終於得見炎陽。原想早上就往永春,繼續與永春的親密接觸。但上午辦公室一直有事,拖延到下午一點鐘才到達永春岵山,和探訪組成員王婷鳳、連麗雙。沒做休息,便進入探訪工作的狀態。

今天探訪的第一站是岵山鎮北溪村。

豐年兄寫過一篇《魅力北溪》,說過:“欲知當代陶淵明筆下之世外桃源,乃北溪仙硿也。”建南兄也寫了一篇《春天請到北溪賞桃花》說道:“北溪是忘卻世俗紛爭的淨土,是可以詩歌的理想境界。”

豐年兄與建南兄對於北溪的讚歎,讓我為之嚮往。雖值炎夏響午,卻絲毫沒有半點的倦意,走在北溪的路上,感覺北溪的空氣都是超凡脫俗。一如北溪的人淳淳樸樸,沒有喧囂俗世中的雜質。

水,是北溪的靈魂,北溪也因水而靈動。傾瀉而下的九疊泉瀑布,像是躍動著水的精靈。還有沿瀑布而下的溪流,婀娜多姿地穿越整個村莊,像是飛天而下仙女的拂袖,潔白清澈地灑落在北溪。

綠,是北溪生命,綠的山,綠的樹,綠的莊稼。綠,點綴著北溪每一寸空間,北溪人賴綠而生,龍眼樹、桃樹、蘆柑、荔枝樹,綠色的經濟作物是北溪人賴以生存的依靠。北溪人用辛勤的汗水播撒著北溪綠的希望。

北溪人口只有四百多人,主要聚居許、郭、蘇等族姓。“聖公宮”是許姓族人主要的民俗活動,信仰中心,祀奉廣澤尊王、清水祖師等。每年都有迎香民俗活動。村民把祀奉的佛像抬在轎子上,全村巡遊,以祈風調雨順、百姓安康。郭姓主要祀奉仙公。蘇姓主要祀奉上帝公,每個族姓都有祭祀崇拜的物件,都有類似的民俗活動。

北溪有一處聖泉,泉水從青石獅子口緩緩流出。傳說洗過聖泉水的人可以耳聰目明。堯帝時期就有一許姓高士千里迢迢來北溪洗耳。讓北溪的水更顯神秘且神聖。

北溪的紅軍洞記錄著永春的革命鬥爭史,因在抗戰的年代有一隊紅軍夜宿此洞,後人為紀念,便將石洞命名為“紅軍洞”。

走馬觀花式地探遊北溪,雖沒能細細品味,但北溪的美已深植於心。走出北溪的時候心中竟有點戀戀不捨。

北溪距岵山鎮區有四、五公里,北溪的美景還葷繞眼前的時候,我被鎮區的一排老房子吸引了。近代風格,兩層騎樓式建築,一層是沿街的商鋪、二層是用來居住的,保存得還算完好。有一大部分還有人居住。現有的老街建築還有幾百米長,其餘的都已拆建為新房子。

岵山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岵山人數以萬計。各個時期的僑匯活躍了當地經濟,以及岵山人經商的天性和勤勞的本質使岵山自古商賈雲集,埠通十方。

站在老街的一側,老街象位歲月的老者立街中,我凝神注目這位見證岵山興衰更替的老人,他是否也在注視著每一個過往的路人,字跡模糊的商號,書寫過多少的繁華,斑駁的廚窗灰塵覆蓋,躲藏著多少滄桑屢曆的往事……

永春的魅力、岵山的豐富,隨著我們探訪不斷的深入,開始顯露出來。小小的吳阪西陵宮就蘊藏豐富。

在岵山誕生了兩位佛教修行的大德。一位是清水祖師,還有一位就是吳公祖師,西陵宮就是供奉紀念吳公祖師的場所。吳公祖師俗名吳昭應,生於宋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年)。十三歲在永春達埔惠仙岩出家為僧,三十六歲修行坐化成佛。民間傳說其威靈顯赫,為民除災。

在西陵宮,我們發現六塊清朝時期的贈匾原物,還有幾處獨具特色的壁畫,民國時期的石香爐,這一些對於研究永春的鄉土歷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說明作用。

八月三日上午,探訪組一行聚集在岵山鎮政府,豐年兄,建南兄還有岵山鎮政府的潘黎生等人向探訪組一行更為詳細地介紹了岵山的鄉土民情、歷史古跡,讓探訪組一行受益匪淺。豐年兄極力推薦應該先去福興堂探訪,說那是一座建築精品,塘溪村書記陳興煉趕來做嚮導,建南兄同行。

福興堂(永春人的房子都喜歡取一個堂號)是一座閩南式的雙護厝建築。一九三六年由當時風雲上海灘的岵山人李武庸、李武宗所建。李武庸的兒子向我們介紹了李氏家族的風雲史和福興堂的建築結構。李氏兄弟是當時叱吒商界的資本家。在上海、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均有置產和生意往來。與國民政府高層交往密切。福興堂最為特色的是建築雕刻,石雕、木雕、磚雕。幾乎每一處福興堂的構件都是一件精品,據說當時請來了好幾位南京建築專家來協助。地板鋪的是當時罕見的英式花磚,專程從英國進口而來。每一根柱石和每一面牆壁上雕刻名家題寫的聯句和家訓,每一個窗戶都嵌著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故事圖,外牆的磚雕以動物圖為主,美侖美奐。屋脊的造型保留閩南傳統風格,增加了泥雕人物和風景圖,幾十年的風雨洗禮依舊色彩鮮豔。

福興堂,讓探訪組一行留連忘返,也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閩南的民間還有多少這樣的事物和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去見證,去傳承。我們更加堅定了探訪的步伐,期望通過《閩南人》雜誌,通過閩南文化研究委員會點滴的努力,整理、展示更為豐富的閩南文化片段於大家面前。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