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內涵豐富的永春魁星文化

作者:蘇金茂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內涵豐富的永春魁星文化

“魁星文化”作為永春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其產生應該從宋代說來。宋乾道年間,鄉賢顏應時、陳樸在石鼓奎峰山的詹岩讀書並同登進士。顏應時認為奎峰山有靈氣,萌生了供奉“魁星公”的心願,便令民間巧匠取大樟木,全相雕成“魁星公”(魁星公,相傳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三元及第,因其貌醜,接榜時驚嚇了皇后,“狀元”旁落,於是,魁星便踢掉書鬥,憤然投江)。詹岩因供奉“魁星”而易名為魁星岩。顏應時之所以雕“魁星相”,目的只有一個,即“光昌文運”。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年代,激勵桑梓後學讀書求取功名,無疑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明代慕仁裏(即上場城)顏廷榘在此讀書,嘉靖三十七年(西元一五五八年)舉貢生,授九江府通判,曆官大江南北,官至明奉政大夫、左長史,書法成大家,並著書立說,流芳後世。因奎峰山勝景幽,又距縣城甚近,自宋以來,歷代永春莘莘學子皆到奎峰朝“魁星”、面“魁”字,奎峰山成為閩南永春最富文化底蘊的聖地靈山,魁星文化歷經數百載的積澱傳揚,內涵極為豐富。

“魁星文化”具有以下主要內涵:

勤奮好學、勇於奪魁的進取精神。鄉賢顏應時、陳朴、顏廷榘皆在此挑燈苦讀,成就功名,為後學作出了榜樣。顏廷榘在魁星岩讀書時,每天以地磚為箋,以清泉為墨,揮毫練字,從不間斷,終於練就一手好書法,楷、行、草、隸、篆樣樣精通,他還著有《叢桂堂集》、《杜律意箋》等文集。前人已把“學而不厭”、“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融入到魁星文化中去。從馬負書題“魁”字以後,隨著“魁”字含義的不斷延伸,奎峰山“景色第一”的本義,已演變為“求學奪魁”的新含意。永春縣城及周邊有十幾所中學、幾十所小學、幼稚園皆組織學生到魁星岩景區或“春遊”或“秋遊”。學生們在欣賞景區風光之余,自然也會朝“魁星”、面“魁”字,你能不說在他們的心裏會滋長出勤奮好學、勇於奪魁的進取精神嗎?改革開放以來,永春已有二十多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筆者曾經與這些天之驕子之中的幾位面談,他們都說中小學時代不止一次到過魁星岩,而且都在老師同學們的保護下,爬上石壁觸摸過“魁”字,可見,“求學奪魁”在他們心靈裏影響之深。如今,魁星岩景區新立了“魁星公”巨型石雕,新辟了百“魁”陣,新建了“篤學路”,營造了更加濃烈的魁星文化氛圍,從更深一層意義上說,不正是要更強烈地激勵永春莘莘學子勤奮好學、積極進取、勇於奪魁嗎?

以人為本、重教興學的教育思想。在永春,學校組織學生前往魁星岩景區,如果說這只是一種遊覽活動的話,那麼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前往魁星岩朝“魁星公”、面“百魁陣”、觸摸“魁”字,那就是一種重教興學的自覺行動了。我們不要僅從封建迷信的角度來看待家長們的行為,而應該多一點看到這種行為的積極意義。家長們這是在激勵後代一心向學啊!有一次,在魁星岩,我見到一位女家長帶著一個小男孩,女家長手把手地教小男孩朝拜魁星公,口中念念有詞:“小乖乖,拜魁星,一拜上課注意聽,二拜越來越聰明,三拜做事樣樣行!”那份虔誠,那種意境,絕非僅僅“迷信”二字即可概述。在整個泉州地區,說起永春人的重教興學,那是有口皆碑的。永春是泉州第一個榮獲全國教育“兩基”先進縣。在永春,不論是縣內勤勞致富的個體戶,還是海外眾僑親,捐資興學蔚成了良好風氣。在艱難的歲月裏,永春人如是說:“自己做牛做馬,也要讓子女念上書!”在寬裕的今天,永春人把對子女的智力投入視為首要投資。

勤勞孝順、尊老敬賢的傳統美德。魁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顏廷榘曾教女勤勞,他有一個女兒,嫁給貧苦的小木匠。出嫁時,顏廷榘畫了三幅畫作為嫁妝,一幅“明月”,一幅“青松”,一幅“紅日”。他把這三幅畫送給女兒,叮嚀她要好好收藏。聰慧的女兒理解為父送畫的深意,即是勸他們小夫妻倆要勤勞持家。婚後,男耕女織,小倆口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很不錯。夜間,他們把“明月”圖掛起來,心中就像中秋明月那樣明亮,小倆口享受著這獨特的“月光”在加班勞作;夏天,他們把“青松”圖掛起來,心中感到松風陣陣,非常涼快,幹起活來,並不感到炎熱;冬天,他們把“紅日”圖掛起來,心中就感到陽光的溫暖,幹起活來不覺得寒冷。這樣,小夫妻倆終因勤勞而過上了寬裕幸福的日子。在永春這一美好的傳說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淳樸的永春人。

顏廷榘又是個大孝子,永春民間廣為傳頌他“以字換蚵”的故事。有一年,顏廷榘的母親臥病在床,時常叨念著想吃蚵鮭。一天,有個從泉州來的魚販王熙走進上場堡,亮著嗓門叫喊著“賣蚵”。顏廷榘走出門外,叫住小販,他多麼想買一些蚵讓母親嘗嘗啊!可此時,他摸一摸口袋,已分文不剩。因母親久病,延醫抓藥,顏廷榘已三番五次地找親人借錢了。為了讓母親能吃上“蚵”,顏廷榘懇求王熙以“字”換蚵,王熙見他誠心孝順,也就應允了。顏廷榘分別寫了“春夏”、“秋冬”,換了兩次“蚵”給母親吃。王熙所獲的“字”後來被泉州一位慧眼識珠的古董商以重價收買,得到極高的回報,那是後話。顏廷榘寫字換蚵的初衷實是孝心所驅,這一美談被永春人代代傳頌,曉示後人孝敬長輩,其意義可謂深遠。

自古以來,敬賢在永春形成良好風尚。魁星岩景區即建有鄉賢祠。清乾隆年間(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永春知府陳邦泰為奉祀顏廷榘而建,同祀顏應時、陳樸;民國廿五年重建,後圮。一九八五年旅港顏彬聲先生重建,內塑顏廷榘坐像,門撰“鄉崇博雅文風美,賢應魁星地氣鐘”的對聯。可見顏廷榘的為人、為官之道以及他的學術成就對後人影響之深。後人建祠塑像撰聯,旨在把敬賢風氣代代弘揚。

慈善為懷、行善濟世的人生理念。魁星岩大雄寶殿裏除供奉魁星外,同奉釋迦牟尼和清水祖師。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乃西方佛祖,佛以慈善為懷。而清水祖師俗名陳榮祖,乃宋朝永春縣小岵鄉(今岵山鎮)人,自幼善讀佛經。榮祖六歲出家到大雲院當小和尚,改名普足,持齋戒殺,講求經讖。後來他到高超庵,拜大靜山長老明公禪師為師,學得高深法術。他以慈善為懷,樂施善事,曆千辛萬苦,到處募捐,修橋造路,施醫送藥,弘揚佛法,聲名遠揚。有一年,安溪縣天旱,蓬萊鄉的人們請他祈雨。他人一到,就下起大雨。蓬萊人都認為他祈雨靈驗,再三挽留他。他看到蓬萊山川奇麗、風景幽雅,就答應住下。蓬萊人便在張岩披荊斬棘,建起岩宇。普足見岩旁泉水清冽,四季潺潺,就把張岩改為清水岩。他在清水岩圓寂,後人尊稱為“清水祖師”。魁星岩之所以也供奉清水祖師,是與陳樸有著直接關係。因為陳樸(舜帝一一三世孫)是清水祖師的大伯父,陳朴後代便將清水祖師分香到魁星岩。在魁星岩景區,清水祖師文化已經完全融入到魁星文化氛圍之中。魁星岩大雄寶殿有柱聯曰:“魁星踢鬥,文運光昌開勝地;清水飛爐,法音演暢沐慈恩”,即是最好的例證。

保護生態、優化環境的環保意識。魁星岩景區之所以山勝景幽、風光旖旎,全賴歷代鄉民們的保護有加。景區內滿目蔥綠、古木參天、風景如畫。早在明代顏廷榘便與李廷機、黃克晦在此詠出“十二勝景”詩。如今,景區被保護下來的“千年金玉桂”、“千年荔枝”、“八百年龍眼”樹依然枝葉繁茂;景區到處可見“山牡荊”、“青岡”、“栓皮櫟”、“鵝掌柴”、“楓香”、“楝葉吳茱萸”、“香樹”、“翻白葉樹”等古樹名木。蓊郁蒼翠的林木使得魁星岩景區秀氣與靈氣相得益彰。遊客們步入景區觀賞幽境美景的同時,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肯定會有一番新的認識。

魁星岩還是一個英雄的寨堡,永春人民不僅在這裏抵禦過湘軍的進擾,還曾在這裏操戈執戟,抵禦倭寇入侵;響應太平太國運動的林俊起義軍曾以此為根據地,攻州陷縣,威震八閩,在農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如今永春縣政府、石鼓鎮政府高度重視魁星岩旅遊景區的保護開發建設,眾多新建的景點乃僑親、鄉賢踴躍捐資。景區內新建有仙媽宮、觀音殿、吉祥道等,其中吉祥道,十座石雕形象生動、依序排列,分別為: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拱照、八方送寶、九九同心、十全十美。所有這些完全可以再挖掘出魁星文化新的內涵,如熱愛桑梓,建設家鄉、美化生活、無私奉獻等等。

有聯贊曰:“奎山勝地,佛儒融合,魁星輝彩,尤有鄉賢榜樣;峰巒幽林,竹木並茂,景致迷人,更是生態旖旎”。翰墨千古事,魁星振人文。誠願魁星文化在桃源大地、在海內外永春人中得以弘揚。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