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丹霞奇觀——船山岩

者:  來源: 井岡山觀途旅遊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18日

永春丹霞奇觀——船山岩

船尾岩景區位於永春縣橫口鄉境內,是船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船山,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山的形狀像船而得名,據稱這個山名還有一段淒美的傳說。傳說玉帝的女兒私下凡間,飽覽人間風物,迷戀上凡間,更愛上了永春奇男子玉郎,就在橫口過起了夫唱婦隨,男耕女織的生活。但好景不長,玉帝知道了這件事,想降罪于玉郎,因此玉郎夫婦決定乘船私奔。只恨玉帝不解人間風情,一怒之下,用手指點翻了船,就成了現在的船山。而船上的三件物品飄離出船:一是鼎,也就是船上炊具,成了現在船山北面的鼎山;二是羅盤,也就是指南針,成了現在的帽頂寨;三是錨,成了東南方向的銀錠山。

船山風景以奇著稱,有奇山、奇樹、奇竹、奇洞、奇石,還有神奇的人文景觀。第一,奇山。大石船橫跨東西一千多米,石壁峻峭,中間“折斷”形成幽谷,兩頭分成船頭岩和船尾岩兩處景觀,兩岩腰處都有石洞,可容 500多人。第二,奇樹。船山有一棵千年古紅豆杉樹,高35米,十個人合抱不過來,又因年久,古樹中空,裏面可站20余名小孩子,而且樹身千瘡百孔,刻下了千年滄桑。站在樹洞中,可看“樹中一線天”奇觀。據專家考證,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全國最大的紅豆杉樹。第三,奇竹。船頭岩旁生長有片竹林,竹林中十多種竹子共同生存,種類有四方竹、黑竹、雷公竹、毛竹、石竹、銀竹等,其中以四方竹最為奇特。它內圓外方,遠看為圓形,撫摸則為方形,為中國罕見的竹種。第四,奇洞。這裏奇洞密佈,有風洞、水簾洞、麒麟洞、連環洞、石蛇洞以及我們今天要參觀的船尾岩石洞等等。其中以風洞最奇,它形狀如馬,如果人置身其中,會感到陰風陣陣,風鳴聲清晰入耳。更讓人稱奇的是,如果你用手帕測風向,會發現不同地點有不同的風向。第五,奇石。在船山,移步換景,石景星羅棋佈,而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福德溪 600米石陣。這裏巨石林立,錯落有致:有的獨自成景似美女沐浴水中;有的相依如情侶;有的相砌如山。溪水自石腳流過,有時如纏綿的情人,依偎著大石,潺潺而流,似在傾訴柔情;有時則春潮湧動,拍擊著,發出雷鳴般聲響。因此,當地都把這裏稱為“轟隆洞”。第六,神奇的人文景觀。清代康熙名相李光地童年時在此歷盡劫難,並在此讀書;咸豐林俊起義,先在船尾岩安營紮寨,後因隊伍壯大,遷至帽頂寨;民國時期,朱德總司令率紅軍進駐船山,留下美魁堂、紅軍大會舊址等革命遺址及許多故事。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船尾岩景區了。坐了這麼久的車,想必大家都很想活動一下筋骨。我們前面這條與眾不同的溪流就叫福德溪,因為這一段溪中遍佈大大小小的奇石,所以被稱為福德溪石陣。好,我們現在開始往下走,挑戰這些“石門陣”,看哪位遊客能“萬石群上過,不沾一滴水”。各位在艱苦跋涉時,可不要忘了欣賞腳底的奇石,並盡可能發揮你們豐富的想像力,讓這些可愛的石頭伴隨你們一路的挑戰。

我們現在到了停車場。仰望船尾岩,可看到一塊巨石聳立,經歷風吹雨打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真是大自然的傑作啊。大家看,這幅石壁圖自上而下分為五層,每層都被大自然鏤上美麗的圖案,有圓窗、方窗,有獨特的屋簷、飛簷,有各式各樣雕廊,並配上灰、白、黑、褐、紅等顏色,再配以中間那條綠色圍帶,真是個“天上園林”。石壁西側是獅山,獅頭向南昂立,似在守衛著這片安居樂業的“園林”。傳說玉郎天生具有與自然界動物溝通的能力,而這頭石獅就是被他馴化後來守衛這片由玉郎與仙女苦心經營的寶地的。玉帝女兒被抓回天廷後,玉郎和石獅準備沖向天廷,向玉帝討回公道。你們看,站在獅子邊上的那位孔武有力的石人,正昂首仰望著天門呢。

大家看這一片茶園,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無邊無際。據傳以前這裏是僧田,歸船尾岩上的和尚所有,也曾經是太平天國林俊起義軍的糧食基地,如今它成了茶和果樹的綜合園,是福德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這個茶園與安溪鐵觀音茶園中間僅隔一座大山,所產的茶葉以鐵觀音為主,茶香濃厚,味美甘甜。對面金山寨鐵觀音更是遠近聞名,那裏生長著一片海拔千米以上的茶園,常年接受雨露及雲霧的滋潤,所產茶葉是茶中之極品,曾多次榮獲農業部金獎。這個茶園,是永春茶葉出口的重要基地。

大家站在茶園,遙望獅山,可看到旁邊有一山峰,形似麒麟,因此稱為麒麟峰,是靈應岩的護山靈物,就是它止住了飛來石的撞擊,從而保住了這靈山聖水。

我們現在繼續往上走,我再為大家講一個傳說。據傳清水祖師曾在此顯身,在福德溪修煉了五百年的古黿和靈龜看見後,都想上山拜謁,祈求祖師的指點,以早日登上天界。不想古黿行動太慢,又被飛來石擋住了去路,結果遲了一步,被靈龜占了先機,因此悔恨不己,跳入山澗而死。而靈龜得以拜謁,後來還成了清水祖師的右護法,並被清水祖師在其龜背上點上佛面,成了龜身佛面像。

大家看,這塊就是曾擋住了古黿去路的飛來石,就是它改變了古黿一生的命運。人生也是如此,一輩子誰都難免磕磕碰碰,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不要像古黿那麼傻,這樣才能快快樂樂過日子。

這塊巨石就是剛才提到的古黿,看它靜靜地趴在這裏,不知是否正在為當年一時衝動做出的舉動而後悔呢?要是當年沒有跳入山澗,說不定現在早已得道成佛了吧。

大家看,在柑園的中央,有兩塊石頭,形似二牛相抵相拼,故稱為“鬥牛石”。傳說以前這裏是僧田,和尚為了種地,就飼養了兩條牛,以作耕地之用。但不知是哪位貪玩的住持,發現鬥牛非常有趣,就叫和尚百般馴化,使兩牛成為好鬥之牛,再把它們趕到這塊平地,用柵欄圍起來,和尚們群圍觀看。日復一日,和尚們只顧玩,不注重修行,佛祖大怒,施展佛法,將兩隻正鬥得起勁的公牛化為頑石,在場和尚大吃一驚,方覺自己行徑已經觸怒佛顏,慌忙跪地求饒,從此潛心修行。

我們站在柑園,仰望船尾岩,可見一塊巨石屹立於船尾岩之右,形似跪立的巨龜,這就是得以拜謁清水祖師佛面的靈龜。大家看,龜背上被清水祖師點上的佛頭,形神逼真,惟妙惟肖。

請大家再回身看對面的石壁,右邊那山洞常年泉水流湧,周圍潮濕,當地人根據它的外形,稱它為處女泉,而左邊那昂首翹立的石柱,被稱為“香火柱”。據說村裏人常仰望此柱跪拜,祈求予寶,以續香火,因而得名。在這片竹木的綠海碧波中,四周一片寧靜,也讓我們全身心地融入到這一片美景中吧。看著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木,踩著鵝卵石鋪成的林蔭小道,聽著遠處潺潺的溪水聲,是否別有一番浪漫在心頭呢?

大家看前面,這棵樹彎腰彎到了路的另一面,正好形成一個天然山門,過了“山門”,就如進了另一番廣闊天地,大家會發現更多奇樹、奇石。

剛過山門,就見蟠龍樹。蟠龍樹雖然只是一株18米高的榕樹,卻有一段傳奇故事。據說南宋末的一個中原遺民,因家破人亡,流浪到此,思及國破家亡,頓生隱居此大山之念。他每靜坐這塊大石上,痛思前事,終難忘懷。後來遇到一個雲遊高僧點化,在此建寺禮佛,法號“了塵”。而船尾岩上的寺廟也被取名“靈應岩”,意為“祈求先祖靈應”、恢復漢人江山,至今已有 800多年的歷史了。此後,了塵每日參佛禮拜,終成一代宗師。一日,他不忍見世間疾苦,決定雲遊弘揚佛法,幫助百姓脫離苦海。臨行前,在石盤上凹處種上一棵榕樹,叫弟子們精心養護,並囑咐說:“中原漢人就如此樹,此樹滅則漢滅,此樹生則漢生,此樹生根則中原人也生根。”據傳,元朝蒙古人、清代滿人入主中原時,蟠龍樹都處於垂死狀態,而當明代漢人掌權時,蟠龍樹就老樹抽新芽,生機勃勃起來了。經歷風吹雨打,老樹至今還是葉茂根深,榕樹根把這塊石頭緊緊圍抱。大家想,如今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就是高僧囑言的驗證嗎:後人林俊反清起義到此,曾贊道:“此中原漢人之根也,盤根錯節,勝似蟠龍”,由此得名“蟠龍樹”。大家再看這樹根,形似板狀,術名“板根”,它足足有六十六公分高,十釐米厚,堪稱“福建板根之最”。

沿石階而上,這就是古寨門了,是當年林俊起義時所建,由石頭犬牙交錯砌成。雖然寨門上方石坊已掉落,但看這古寨門,僅容一人通過,可見當年義軍守備之森嚴,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進了寨門往右看,可見一塊巨石逼近眼前,這就是“試膽石”,據說是林俊義軍屠凶懲惡及新兵試膽的地方。站上試膽石往下看,懸崖峭壁深達五十多米,讓膽小的人心顫不已。遠眺,福德公路如一條彩帶穿行于群山之中,若隱若現,可見此路之兇險。難怪當年紅軍總司令朱德想將此地作為根據地,並稱之為“軍事要塞”。

看試膽石上,長有兩株古樹,一株樹幹茂密,卻向五個方向生長,並呈圓形,底部形成一天然圓椅,形如佛座,因而稱之為“佛座樹”。而在佛座樹前,這株樹已死多年,巧逢佛光普照,枯木逢春,又添新枝,所以被稱為“超生樹”。

大家看,這塊巨石高達13米,好象要直通雲霄,因此得名通天石。通天石的聞名卻是因為康熙年間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李光地曾經在此讀書。傳說,李光地幼時即為“神童”。清順治十二年,光地隨父到橫口薑埕避暑並修習學業,遭造反軍林日勝綁票。被困期間,林日勝見光地聰慧過人且學業精通,就叫光地為自己兒子陪讀,傳授學業。李光地就在這裏教他讀《離騷》,而自己鑽研《易經》,每日晨讀與暮誦都被靈應寺住持其仁和尚看到。其仁觸景感悟:“此子讀《易》,身靠天柱,可通天也。”此後百般呵護,並指點迷津,令李光地在研究《易經》方面大有造詣,二十歲就著《(周易)精解》一部。這也是後來李光地官至內閣大學士而捐資重修靈應岩的原因所在。人們後來將此石稱為“通天石”,許多外出求學、經商者常到此參拜、摸石,祈求學業有成,官財兩旺。

大家往左走,可看見一個天然的石洞,洞口處建有月牙形古寨牆,史傳,這裏是林俊義軍指揮所。走進石洞,可見石洞高 3米,寬75米,深13米,而靈應岩就建在洞中,以洞頂為屋蓋,洞口為庭建有三室,主室供奉清水祖師,左有正覺大師,右有觀音聖姑,左室供奉五穀帝仙。這靈應岩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也就是1201年,又經李光地修繕而聞名,現存有侍奉兩師的木轎及檀香木香爐等遺物。清水祖師,原名陳榮祖,永春岵山人,出家後改名普足,自幼不讀四書五經,唯讀佛經。六歲在大雲院出家為僧,持齋戒殺,講佛誦經。後拜靜山長老明公禪師為師,學得高深法術,並繼承明公禪師衣缽,行善積德,弘揚佛法,施醫送藥,修橋築路,民間以“麻章上人”敬稱之。有一年,安溪縣苦旱,蓬萊鄉請他求雨,他人到雨到,人們更是敬重他,再三挽留。普足看蓬萊山川奇麗,風景清雅,也就答應了。後建清水岩,清水祖師圓寂後,人們塑像供奉。據傳,在他圓寂之日,福德村船尾岩佛光普照,清水祖師顯身,福德村民眾皆跪拜恭迎。而不久清水祖師化成雲煙而去,眾人上靈應岩一看,只見神翕上留有字句“身屬異地、心系桃源”,眾人明其意,就在神龕處塑清水祖師像供奉之。清水祖師曾受皇帝再三敕予封號,供為“昭應廣惠慈濟普利大師”,飲譽海內外。福建、臺灣及東南亞的許多地方都廣泛供奉。

走到殿前,近處建有柵欄,依欄俯視,崖下綠樹環抱,風景獨好;再看柑園,那翹首望天的巨石,就如同蛤蟆被天鵝拋棄後,還在苦苦等待,好一幅“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圖。望遠處,金山寨就像濃墨重彩的畫圖,或雲或霧,或虹或霽,讓人如臨仙境。

大殿右邊有一石槽,約兩尺見方,用於集水,泉水從岩頂16米高處滴下,人們稱之為天水,取天外泉水之意。其泉水清洌甘甜,是天然的礦泉水,它每天只能集水一槽,古時只能供一寺僧人飲食之用。

靈應岩由了塵一手創建,因李光地而聞名。據傳李光地被林日勝綁票,曾與林日勝的兒子至靈應岩求佛保佑。這天適逢農曆八月初一,一早,日勝之子帶著金錢和一對紅燭,和光地來到靈應岩案前,燭紙放於案上,兩人在案下取火,然而,瞬間紅燭有一支不見,兩人大惑不解。後來,李光地的叔父李日景扮作算命先生來到林日勝處,給林日勝看命。日景只說有兩人命很獨特,不日可榮華富貴,這兩人便是李光地和日勝兒子。林日勝怕光地奪了他的風光,也怕光地超過他的兒子,頓起殺心。夜間到李光地房間,手起刀落,但殺死的卻是自己的兒子。原來,光地早猜測林日勝會除掉自己,就與他兒子換了床。此事過後,光地問其仁住持,其仁住持解釋說:“兩燭失一,就是兩人必失一人也。”光地日後更敬奉祖師。失掉兒子的林日勝又恨又惱,準備活活整死光地兄弟。一夜,兄弟兩人睡于靈應岩外房,林日勝叫手下用煙火熏死光地兄弟倆。光地早驚覺,聞煙火味,便叫小弟脫下衣裳,撒上尿水,蓋在身上,面向地下而俯臥,離地寸許。當林日勝的手下把兩人拖去埋葬時,兩人便蘇醒了過來,林日勝大驚問他,為何不死,光地說有三昧真君在煙熏時把煙全吸去了。林日勝以為有神人幫助,光地是“文曲星”下凡,便欲認他為子,持刀令他寫認父書。緊要處,安溪湖頭十八勇士殺到,救走了光地兄弟。後來光地邊求學邊著書,二十九歲登進士,先封吏部尚書,後封內閣大學士,為康熙重臣,因吏治、編撰、推薦施琅平臺灣有功,被康熙封太子太傅。在這期間,李光地因為覺得靈應寺靈驗,曾派人修繕。

站在大殿庭前向左望,有一石壁突兀於山前,形似佛頭,據傳是清水祖師隨行大弟子。由於靈龜成仙後被封為右護法,而此弟子就被封為左護法。左右護法護駕祖師,形影不離。

船尾岩的介紹到此就要結束了,各位遊客在下山的路上別忘了一邊回味神奇的傳說,一邊欣賞景區美麗的風光,品嘗大自然豐厚的饋贈,讓自己的身心融入到清新的山野之中……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