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反思永春“剿虎”的往事

者:林聯勇  來源: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18日

反思永春“剿虎”的往事

永春縣地處閩南山區,山脈接連素稱“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古邑志贊稱“峰巒特秀,林壑茂美”,“草木繁茂,四序皆春”。這樣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十分適宜各種野生動植物的繁衍生息,其中就有著名的華南虎。民國時永春地方政局不穩,兵匪交迫,民不聊生,老虎也多而為患。永春東部的五臺山麓有地名“虎巷”,即因虎多而得名,流唱有淒苦的民謠:“人過五台心膽寒,虎狼匪獸自相殘。神仙欲往皆繞道,漫山遍野絕人煙。”這裏的群眾曾先後用虎櫥捕捉到20多隻虎。永春最西部的一都鎮,民國至解放初共被老虎咬走 374人。有個叫三腳尖的小村落, 100多人口先後有40多人葬身虎口,村民被迫逃亡,村落化為廢墟。

到了解放初期,永春境內還活動有10多隻野生華南虎,與匪患一同擾民。其中,有 3只猛虎(母虎及兩隻小虎)流竄於永春、安溪、漳平、大田、德化 5縣交界處,吃人成性,有時一日吃二三人。母虎額頭上的毛長得垂下遮住眼睛,人稱“散頭彪”。

1951年底,永春剿平匪患,開始土改。為安定民心,發展生產,黨和政府又開始廣泛發動群眾投入剿虎運動。成立互助組的地方就組織民兵持槍站崗放哨,又採用歷史經驗的安放弩箭、虎炮、虎櫥等辦法,四處張羅。初時群眾還稱虎為“山君”,不敢傷害“神明”。不久就在一區光山鄉(今為村)用虎櫥抓到一隻大虎,繼而在福鼎鄉又捉到兩隻,以此進行宣傳教育,打消群眾的顧慮。

1952年,在福州召開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上,永春縣人民武裝部部長曾伯虎向大會呈交了一份“為民除害”的提案。曾伯虎還專門寫了一份虎患情況專題報告,在到省軍區開會時呈送軍區黨委,請求支持剿虎。

1953年春,福建省軍區撥下剿虎經費5000元,發給一挺輕機槍、 100支步槍和一批子彈、手榴彈,由永春與鄰近的安溪縣、德化縣成立剿虎聯合指揮部,由曾伯虎任指揮,永春一區武裝部長鄭瑞甫為副指揮。當時下達的任務,除了剿滅 3只專門咬人的老虎外,還要打其他老虎、野豬、山羊、豪豬、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剿虎指揮部在永春調集各地著名獵手、民兵,並抽調解放軍戰士協助,組成 7個專業獵隊和30個業餘獵隊,有隊員 194人,分數路跟蹤,日夜不懈地追殲老虎。

一日,剿虎隊接到群眾報訊,發現有虎在鄰縣漳平的潘田山上出沒,剿虎隊迅即趕到,包圍搜索。虎鑽入茅草叢中,剿虎隊集中火力射擊。虎撲過來,民兵盧來成(永春桂洋人)用胳膊扼住虎頸,用頭頂住虎的下顎,在地上滾動搏鬥。盧來成臉上和身上被虎爪抓傷多處。槍法嫺熟的獵手康由等趕上前,開槍斃虎。這是 3虎中的一隻小虎,重 100多斤。盧來成因剿虎有功,1960年 4月被推舉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兵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又一日,在安溪縣劍鬥,當地一名獵手看到一隻虎在泅水過溪,因洪水勢大,動作遲緩。他趕緊拿起鳥槍裝上鐵條,趕到溪邊開槍,擊中虎身。這只虎還是奮力過了溪,逃入林中。幾天後,獵手在山上找到這只已死的虎。後來這名獵手帶著虎掌、虎骨等,到永春剿虎指揮部證實這只老虎是他打死的,領回獎金。這是 3虎中的母虎,重 200多斤。

 3虎中的另一隻小虎,逃到永春一區龍山鄉的古格,被民兵安放的虎櫥活捉(後送福州動物園)。

在半年時間裏,剿滅了咬人的3只猛虎。1953年11月,剿虎指揮部奉命撤散,留下一批槍械彈藥給永春,地方民兵仍不時出擊剿虎。

1956年春,福建省軍區為表彰永春和安溪、德化剿虎和除獸害的功績,撥經費 2萬元,聯繫八一電影製片廠到永春拍攝紀錄片《深山除害》。永春重新調集獵手、民兵和部隊神槍手共40多人,組成打虎隊,由縣兵役局(原人武部)幹部林少明任隊長,帶領上山狩獵,配合拍攝。

為了補拍老虎縱躍發威的鏡頭,拍攝組特地從鄰近的仙遊縣借來一隻剛用虎櫥捉到的有 200多斤重的老虎,裝在鐵籠中,運到永春與仙遊交界的地勢險峻的白鴿嶺巔。他們在山頂找了一塊平地,在虎籠的背面,安裝一個滑輪(用木橛支撐於地面),纏繞上鋼絲繩,繩頭引進籠內,套牢虎的一隻後腳,又安排一個民兵守住滑輪。在籠前用麻繩圍了幾十平方米的圈,拍攝組和打虎隊成員立圈外。當時的設想是:打開籠門放虎出來,拍到老虎發威的鏡頭後,就轉動滑輪,將虎拉回籠內。結果打開籠門後,老虎卻懶洋洋地趴著,沒有動作。在場的永春兵役局局長郎守業心急,就撿了一根樹枝,走進圈內,在虎面前一番舞弄,然後抽身往回走。走了幾步,郎守業回頭欲看虎到底有沒有活動。就在這一瞬間,已跟在他身後邁出籠門的老虎一縱身,張口咬住他的左手和腰際。在場眾人驚惶失色,束手無策。守滑輪的民兵不敢亂動,打虎隊員不敢亂開槍,攝影機也停止了拍攝。就在郎守業痛徹入骨,快支撐不住之時,只見獵手康由不慌不忙,將子彈上膛,走入圈內,槍口緊挨老虎頭部太陽穴下就是一槍。老虎鬆口,大吼一聲,倒地斃命。眾人急扶郎守業到仙遊醫院治療。郎守業一個多月後傷癒出院,仍心有餘悸,對人說:“當時太麻痹了。”結果,此次拍的鏡頭也不理想,在銀幕上只有老虎出籠,一個穿白襯衫的人影一閃而過的一瞬間鏡頭。因為將借來的虎打死,後來還從拍攝經費中撥出一筆錢,賠償仙遊方面的損失。

攝影組又到永春的烏石、達山等村落拍攝自然山水和打虎隊在高山峻嶺中跋涉的情景,以反映剿虎之艱難。最後到大榮等村落拍攝虎害的慘景。整個拍攝過程歷時一個多月。《深山除害》在全國上映。

據有關資料記載,從1950年到1959年,這10年間用趕盡殺絕的手段,在永春捕殲大小野獸一萬多頭,其中就有老虎11頭。在此猛烈打擊下,永春的野生華南虎逐漸銷聲匿跡。

在今天看來,當時的剿虎與將麻雀列入“四害”打擊對象,同樣是人為破壞生態平衡的過激行為。《深山除害》一片也早已深藏於歷史的檔案之中。但是華南虎的故事還沒有完。近十幾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生態環境的改善,山高林密的戴雲山脈又有虎蹤的傳言。1990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野生動物基金會派貓科研究專家科勒夫婦到福建考察華南虎的蹤跡。他們在歷史上虎災嚴重的永春縣一都鎮林山村,發現有大型貓科獸足印和“掛爪”(虎類飽食後在樹幹磨牙留下的痕跡),證實確為華南虎所留。2001年 8月間,永春、德化、安溪三地同時有華南虎出現的紛紜傳言,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組織專人深入調查,沒有得到最後證實。但願華南虎永遠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德化古來即為虎患之地如今重聞虎聲尚有人在

顯然,關於華南虎可能重現泉州地界的事不只在永春、安溪山林之處發生,早在1998年,德化深山就已有人反映相關事件了。

1998年11月,泉州市野生動物調查在德化地區開展。被調查的戴雲山一帶及德化與尤溪交界的6 個村莊都有人反映有華南虎的活動。有的看到老虎足跡,有的稱親眼所見,也有的稱聽到虎嘯。反映者中不乏有資深獵人。

在德化歷史上,虎患之事有史記載的是從明洪武年間開始的。據載,明洪武二十年,鄉村黑虎四出,白天到窗戶下咬人,甚至有全家在夜間被害。清康熙年間,虎災再出,百餘人被虎咬死。

“清咸豐九年,石傑社溪邊鄉,老虎白晝咬人,梅嶺窯一時被害三命,牲畜被害甚多。傍晚,人們紛紛閉門避虎。至冬,虎患乃息。”

“光緒十三年,有虎身長尾短毛赤,虎紋豹首,兩隻相隨,日噬數隻牛,曆四五年之久,咬人數百。”

“光緒十七年,石厝鄉虎災。吳某父弟上山掘筍,同時被虎咬死,牲畜多被害。”

“1935年 4月中下旬,三班嶺頭牛羊被虎咬死十餘頭。”

“1941年,朱紫、上亭等村猛虎白晝咬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化虎患越來越凶,不久,德化縣城也遭到了老虎的襲擊;由於防禦措施採取不力,民國年間,虎患幾乎遍及德化全縣。

“1946年,縣城內虎噬豬。11月 1日午夜,虎入塔雁街米商曾某家豬欄噬豬一頭,人聞聲盡力喊叫,虎即逃走。”

“1947年,縣西南部鄉村發生虎患,人被噬者頗多,村民談虎色變,凡耕耘山田及行旅來往須成群結隊,才敢出行。”

“1952年,虎蹤遍全縣,耕牛及豬被咬各 200頭。”

“1953年,老虎傷害牲畜、山豬糟蹋作物,損失不少。縣組織打獵隊指揮部,發動群眾共打死老虎 8只、山豬數隻。”

幾乎與永春同一時間,德化採取了猛烈的打虎行動;也幾乎與永春同樣,自此以後,德化華南虎竟逐漸銷聲匿跡,直至最後音信遝無,若不是近年來山內有人稱發現虎蹤,德化有虎之事想來早已被德化人悄然遺忘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