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人海外拓殖志

作者:  來源:永春文史資料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01日

永春人海外拓殖志

永春多山,在昔閉關時代,先輩多經商本省上下游各縣,以謀什一之利,持籌握算,角逐市厘,多能以機智勤謹取勝,用執當地商界牛耳,遂有“無永不開市”之美談。洎乎海禁既開,又能放開眼界,改換方針,乘風破浪,前往東南亞各國,披荊斬棘,墾荒創業。或更挈眷定居,長育子孫,繁榮當地,建立功勳,留名青史。筆者生長斯鄉,深知吾永與南洋之關係。民國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秋,因公南行,在新馬凡九月,一九五九年春再度前往新、馬、泰、越,歷時八載。留心考察,更知僑情。深為東南亞各地區我華僑慘澹經營,各有輝煌成就。我永春同鄉多居郊野,手胼足胝開闢草萊,驅除毒蛇猛獸,以事種植生產,謂為無永不開荒,亦非過獎。君不見新馬各地橡膠公會,我永人往往居重要職位,可推想而知之矣!

 

新、馬

華人前往新加坡,馬來亞,大抵先入麻六甲,因其地扼南洋交通咽喉,各國商人多來此地交易,形成東西洋貿易中心。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即以麻六甲為中途站,當時亦有滯留人口。麻六甲中國山如明當山,布朗山,尚有華人之古墓及大理石碑,已證明為明代初期之遺跡。葡萄牙佔領期間,委華人為甲必丹,輔助開發,先後有九位甲必丹,幾全為福建之先僑。可見麻六甲實為我華人南進開發之橋頭堡,亦可稱我華人之發祥地,此史家所公認,非筆者之私語也。
新加坡永春人向東南亞從事開發,時間最早,成功最大者,當推豐山兜之陳金聲及其子孫。金聲十八世紀僑居麻六甲起家,向新加坡發展。開設公司,從事商業,經營得法,積資不下二百萬元,在新加坡稱為首富。其人急公好義,倡設華英書院,免費教育華童學習中文,一八五七年任新加坡總務局秘書兼理稅務,提撥專款,備建自來水池,以造福居民。多年以後,自來水池告成,英政府特於市政府大廈前建一噴水池,以紀念其功績。一八六四年陳金聲曾在麻六甲獨資建立金聲橋。其子明水克承遺業,孫若錦,幼即接受中國文化,勤謹任事,營業蒸蒸日上,先後受任市政委員,立法議員,華人諮議局首席代表,維護華人權益;又能深謀遠慮倡設僑生義勇軍,表示華人願服兵役,為爭取公民權之張本。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動華僑人力物力支持盟國,並獨捐英國戰鬥機一架。又倡設醫學院,同時捐助英校經費,及其他公益。經常敦聘家鄉通儒為塾師,教子孫受祖國文化。其孫思宗,為英國經濟學士,雖不通華語,猶不忘祖國,抗戰期間曾任麻六甲永春會館總理,樂為同鄉服務,現豐興派仍能持盈保泰。

新加坡永僑,除豐興派之外,應推李俊承,彼由森美蘭喬遷新加坡,一方建置房地產,一方在馬來西亞擴大橡膠園,嗣更就新加坡及柔佛柔佛巴魯各建餅乾廠,用自動化制餅機,並聘英國機師認真監製,產品暢銷,擁資不祗千萬。平生樂於修造橋樑及寺廟,其他公益亦能酌量贊助,三年前逝世,年已八十,可謂福壽全歸。

新加坡又有岵山鄉之陳輝相,於十九世紀南來開墾,勤儉起家,至一九三八年始逝世,年七十八。子仁愞曾捐助钜款,支持崇賢中學。

五裏街鎮王聲世,城內李忠石,旅居新加坡多年,歷任永春會館正副主席,于僑社及桑梓各有貢獻,日軍南進時病逝,子孫皆克紹箕裘。

岵山陳承丕久居新加坡,先營橡膠,十年來致力經營棕油,獲利優厚,其人多情好客,歷任永春新加坡會館主席,會館之重建,即彼所促成。五年前逝世,子貴善,新燎,新榮克紹箕裘,方興未艾。

柔佛巴魯永春人最早來者,為冷水亭黃姓,我所見及有黃紳顯(佑)黃紳興(發)來此謀生,清末民初均回永養老,其在此定居,經營橡膠及生意者亦不乏其人。其較著名者,先有黃結佳(菊)與柔佛故王頗友善,受封太平局紳,曾建中國式大廈,以顯示中國之文化。民廿七年,筆者初次南行,曾往訪問,備承禮待,十年前再往亦得晤談,彼此略感蒼老而已。其次則為黃慶雲,為該處永德會館主席,及寬柔中學董事長,獲封太平局紳,聲譽頗著。數年前曾往訪晤,坦誠和易,有君子之風。

麻坡之開發,以吾永石鼓鄉之鄭文炳為最早。彼初南來,先在麻六甲為傭工,繼乃到麻,認為一片荒郊,正好開拓,遂先在河邊搭茅屋,經營“永復興”小商店,售賣雜貨;並墾地種植橡膠,積年累月,生意既漸發達,橡膠亦愈種愈多,永僑及他縣人相繼而至,既建第一馬路,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相繼修建。樓房櫛比,市政發展。吾永僑人日增,先後設立永春會館,桃源俱樂部,及同時聯絡他縣僑胞倡辦中華及化南學校以育人才。設立啟智書報社以開通民智,並贊助祖國革命。文炳參加同盟會,受孫中山委任為麻坡支部長。鄭氏之外吾永之開拓者,如湖洋之劉築侯,劉海、劉奕持、劉應得,劉國七,劉冷侯;冷水亭之李輝秀,李輝平,李輝金;鴻榜鄉之鄭其登;東山鄉之顏經聞等。他如麻坡之什廊,則有太平鄉之李載環等。麻屬之浮林望,則有前溪鄉之周公秀。麻屬之武吉巴西,則有白芸鄉之余金鑒,亦相繼拓殖以達成功。

峇株巴轄永僑先來開發者,有岵山鄉之陳礽唐,達埔鄉之潘列等。峇株屬之新加壟有東山鄉之顏園等,峇株屬龍引,則有仙溪鄉之鄭德拔、德祉等六人,均種植椰與栳枳,成家立業,長育子孫。

居鑾之開發,碧溪之李克佳,街尾之張秀科,大路頭之薛兆裕,上場之顏燈受,太平鄉之李振雲,水磨之黃朝廷,蜈蜞嶺之吳榮木皆早著先鞭,各有成就。

拉美士之開發,北墘鄉陳元炳及子松年,勤勤墾墾,最稱成功。

昔仔挽之開發,有東門鄭世雙、鄭爾愛,鄭奕步,蓬壺潘世泰,張埔李尚三,城內方侯思。巫羅加什則前溪周姓為多。

金馬士之開發,以太平鄉之李載金為最出力,其子孫仍居該處。

森美蘭州,清季我永僑到此拓殖者有西門董埔之李繼如(李俊承之父親),李桂、李燦,太平鄉之李水英、李克輩、李複基(李怡星之父親);碧溪之李俊謹,五裏街尾之宋樓,張;前溪鄉之周公日;上場鄉顏淡、顏淵、顏章受;洛陽鄉之邱廉溫等;太平鄉之李俊藩亦由麻屬什廊移此發展。

該州之晏鬥,有太平鄉之李坡,李俊輝,早來開荒致富,坡於清末逝世,子俊明回鄉,長孫安國來此辦學,病逝後子孫仍居此。俊輝為致祥之父,年八十余,尚健在。

森屬波德申,洛陽邱克遺早歲即經營協安什貨店,倡辦中華中學,獲封太平局紳勳銜,實至名歸。又有邱廉耕繼承父業,亦稱殷富。

瓜朥庇拉為森美蘭之屬邑,永僑來此開墾者,以太平鄉之李克甘(拋)、李克種(蟶)及其弟侄為最早,其店號有三振五裕共八間,足見興盛,頂埔頭林光挺亦於是時來墾,頗富有。該處有永春公所及中心學校。以李玉泰為首富,獲太平局紳勳銜。

麻六甲為華人最早來墾之地區,永春人陳金聲之豐興派,即在該處起家,再向新加坡發展,此外薑蓮坑之姚裕亦頗早來甲墾殖致富,太平局紳姚貞媛即其嫡系;東山鄉顏姓來居者亦多,顏文琪、顏家浩、顏華聞,經營墾種及商業,其泉公司至今猶繼續進展。東門鄭奕良,上場顏鴻祐各以樹膠大發其財。太平鄉之李俊萬、李涼等亦於清末來此開墾,子孫克紹箕裘,俊萬之子金山,曆充視學官華民政務官,為各方所贊許。湖洋鄉之劉兩,種植橡膠後來居上,與前溪之周卿昌,城內王裕輝,湖窟王敬忠,山仔余友善、余垂舒,五裏街鎮林先純於僑社公益,亦多貢獻。鄭文勝、陳清水,致力社會活動,于華巫協調頗有幫助。前溪周清渠曆長培風、育民、中華各中學,周達民曾服務育民小學,洋上余超英曆長益智、育民兩小學,城內許子青則著閩南民軍演義,均有良好表現。

吉隆玻為馬來西亞首都,其地原屬雪蘭莪州,廣東人較福建略多,財力則福建人不弱。福建人中,永春人數雖不甚多,但所經營事業,頗有可觀。上場顏滂浩,豐山兜陳日牆,早日以布業起家,繼則卿園黃重吉創辦枋廊,鞋廠、茶園而致殷富,卿園黃振清、振秀,東門鄭棣,城內李延年均以橡膠大發其財。夾鄭遠送以錫礦致富。山尾林邦玲,卿園黃永焮,上場顏德堯皆繼承父業,發揚光大。以上諸人擁資多在千萬元以上,其稍次者亦不下五六百萬元。皆以聰明機智,慘澹經營得來,非幸致也。馬洋邱祥熾為永春聯合會總務,熱心僑胞福利。

雪蘭莪港口,以東門鄭美金、鄭美壽,最早來墾,均致富有。

適耕莊為馬來亞農業區,稱第二穀倉,冷水鄉之湯日新,黃輝煌,霞坵林某,在此開墾。

雪屬甲洞碧溪李長流三四十年來經營橡膠及影戲院,以致殷富。其人豪爽廣交,熱心公益,受封拿督勳銜。

巴生坡早來開墾及經商者有太平鄉之李克名,李文檳,李俊賢,大榜鄉之陳文墁,東山鄉之顏穆聞,洋上余垂田,前溪之周勳舍、周卿巧等,巴生港口有太平鄉之李興吉,加埔路一帶則碧溪李姓為多。

丹絨馬林永僑以東門之鄭奕雨兄弟最先來此經商,他姓亦有來居者。

怡保乃吡叻州首府,永僑來此開拓者,有北門之李孝章,東門之鄭奕定,城內之洪祿寬,洋上之餘天送等。

檳城,百餘年前東山鄉有顏五美來此開拓,積資頗巨,曾將其廊後廣大地段獻作公塚,俾客居之人,死有葬身之地,其裔孫後遷居吉隆玻,有顏麗澤受封拿督,曾任馬來西亞駐澳洲及紐西蘭最高專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其斯之謂乎。

 

印尼

印尼,前被荷蘭統治三百餘年,稱為荷屬東印度,簡稱荷印,二次大戰結束後,始獲獨立。我華僑昔曾前往拓荒。其始荷人缺乏人才,曾許我入境,有時在海上捕我華人,視為豬仔,往作苦工,有時則又妒忌,滅絕人道,加以殘害。故華僑印尼拓殖史,滿紙血淚,令人酸鼻!我永春人具有冒險犯難之精神,故前往印尼僑居者,實繁有徒,惜筆者未曾親履其地,未克多所縷述,僅就所知,記其梗概,希望旅印鄉親,多舉史實,以資補充,而免湮沒,幸何如之。

蘇島棉蘭陳世節永春仙鄉(亦稱西向)許內桃源村人。十九世紀,往印尼蘇門答臘島民禮埠謀生。有子名承池,字鑿深,在民禮火車站酒房作小生意,以通多種語言,亦精文牘,為殷富黃瑞武所賞識,聘為書記,嗣升為英荷屬各公司總巡,後遷居棉蘭,鑿深雖非巨富,然交遊頗廣,聲譽亦佳,有子維龍在其東家公司樓上,與東家子同攻讀華文,教師為我永前輩李忠石、林貽福二先生,乃通人而善解者。維龍後考進南京暨南中學之補習班半年,及入中學,複又到檳城兼讀英文,於一九一九年進入新加坡和豐銀行任職,後併入華僑銀行。為上海分行副經理,中間亦曾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秘書及南洋商報記者。退休十餘年來,熱心文獻,為香港東南亞人物叢刊編纂委員會編撰,誠當代之有心人,足見吾道之不孤也!

椰加達系印尼首府,昔稱巴達維亞。我永人前往拓殖者以陳體研(興硯)為最成功,彼以勤勞節儉起家,漸成殷富,一方謀個人事業之發展,於新加坡、香港、日本各設商業機構,經營進出口業務,一方參與僑社之建立,與對國家之報效。歷任椰加達福建會館、中華商會、中華總會數屆會長,正直敢言,獻替良多。日軍南侵時被拘禁三年半。自印尼政府採取排外政策,氏大被壓迫,其所營之快樂世界,橫遭沒收,本人亦於一九五八年七月受拘禁至一九六○年一月始恢復自由,一九六九年逝世,享壽八十,諸子克紹箕裘,企業方興未艾。

三十餘年前繼往椰城者,有蓬壺林祖培,彼亦學亦商,頗有積財。八年前病逝砂朥越,其夫人劉佩欽及次子維持其商業,繼續發展;而長子林榮國系澳洲物理學博士,現任新加坡大學教授,亦吾永後起之秀也。

清末吾永旅印尼望加錫,萬鴉佬、安汶等處華僑,頗多滿載榮歸。最著名為豐山兜之陳聯登,次為冷水亭之蘇和嘉,豐山兜之陳紹祖,北門外之蘇智貞,張埔之王代良,頂埔頭之林爾啟,洛陽之丘克瀛,丘克淮,其中多系經營土產布業,及向土人收買鳧鳥,以其羽毛,運售歐美,供婦女插帽上為裝飾品,獲利甚豐。又有石鼓人王覺在該處專為僑社及學校奔走,曾獲我國政府頒給勳章。王於民國十八年回國觀光,到福州南京備受當局優禮款待,撚髯歡笑,謂國家進步,及海外僑胞所切望者。又有王敏甫(安國),陳子炯(聯碧),孫題三(聯登)在安汶、望加錫任校長、教員,同往者有仙遊之紀壽圖,福州之林善揚,以水土不服客死該處,孫聯登亦英年病逝,良可哀也。

峇厘,太平鄉李池於十九世紀前往峇厘種植咖啡,不辭勞苦,娶當地女子為妻,生二子,長名克淺,開春裕棧,經營咖啡出口,生意甚盛,人稱為咖啡王。雖系僑生,竟能關懷祖國,三十年前奉其母回鄉一遊,其母就池畔建樓屋以居,謂家鄉風土人情,遠勝南洋,決計終老不想出洋。克淺年七十餘,三年前逝世,家人不敢報喪,恐傷祖母之心,現孫曾旺盛,事業順利進展。湖洋劉熟、劉滂亦在此拓殖。

尚有埔頭之林爾雲於民國八年到望加錫為商會坐辦。冷水亭蘇吉齋二十八年前往,亦任此職。太平李亮僑居安汶,石鼓鄉之王正少曾回國求學,乃王覺之侄,在鄉任校長,聞已逝世。

 

菲律賓

菲律賓華僑以晉江南安兩縣為多,永春僑胞人數雖少,然經營工商業尚有相當成就。永僑之中,以夾漈,仙鄉、豐山、卿園、前溪、街尾、達埔等處為多。他鄉幾於無有。最早有卿園黃際良以傾家向海盜贖回同船百餘華人,以好義見稱。其由布商而兼辦布廠者,如鄭崇壁兄弟之東方布廠,鄭崇仰之威靈頓布廠,陳敬志之利美賽布廠,均具相當規模。周縵亭早歲與黃振煥等合營農業,種蔗制糖,頗多利益。振煥於抗戰時回鄉,適永春日報創刊彼盡力捐助,並在晉江東石與友人合營織布廠,不幸病逝。周縵亭則繼續旅菲,經營布廠、房地產,為宿務首富,其人慷慨,對公益往往自動貢獻,無待將伯之呼。前溪小學,彼早歲系薪水階級所入有限,即按年捐助銀圓二百,全無差誤,及其發達,貢獻更多,近年同鄉舉辦獎學創刊文獻,彼均當仁不讓,鼎力支持,功在文教,堪為模範。鄭君崇仰多財善賈,凡關公益,亦善輸助,夾漈鄉鄭君鴻善,歷任山民里拉商會外交,菲華總商聯副會長,鄭氏宗親會、旅菲永春同鄉會理事長,亦為桂冠詩人,於僑社亦有貢獻。其他同鄉好人好事,必然不少,惜筆者一時缺乏資料,無從說起,應待續采,以補缺遺。

 

越南

越南地當中南半島之東,水陸國界均與我國連接相關。漢武帝時,收為郡縣,曆千餘年始獨立自主,成為兄弟之邦。其地曾為中西商業輻輳及交通樞紐,中西商人多往貿易,福建人留居者不甚少。我永春人入越最有建樹者,當推東門之鄭昭明,彼在堤岸設萬源酒餉公司,為抵抗法國人之平西機器釀酒公司,勸同業華人聯合設六省和合酒公司,華商酒業以把握市場,賴以不墜。後當局實行酒業專利,欲置華僑酒業於死命。鄭親往巴黎向法國議會申訴,卒獲勝利,人皆欽其智勇。氏又倡組南越中華總商會,眾均信服,遂得告成,連任首兩屆會長,成為僑社幹城。又倡辦福善醫院,自捐萬元,再邀林和持,黃仲訓,陳永登等共同組織。優待病貧,利濟殊多。彼於民前一年逝世,其所創之商會及醫院日見發展,令人追念其遺愛!

商業方面,永春人專營布匹,清末由達埔之顏子俊、顏國隆,太平之李載日,東門之鄭世若,卿園之黃振清等開其先。一九三九年筆者初次過越,彼時堤岸永春同鄉有布商二十餘家,三年前再經該處,則已至五十餘家。同鄉間頗能協力圖謀公益,墳場及義祠,早經創設,並有同鄉會以便團結,顏子俊、李爐、陳棋生、潘嗣都、葉立貽、葉培瑤、顏滄溪、李清火、潘儒慨等皆致力同鄉福利。近年越南多事,同鄉團體,不能公開活動,然我永同鄉依然結合,遇事互助,遠地同鄉經過,皆熱烈招待,令人有鄉情溫暖之感。

李漢青簡介

李漢青,名嶽,字俊謀,筆名俊林,東平鄉太平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福建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後任上海《申報》、《新聞報》駐廈門特約訪員,廈門《民鐘報》和《江聲報》總編輯。又分別兼任廈門鼓浪嶼華人議事會主席、鼓浪嶼工部局董事會副董事長、國民黨廈門特別市党部主任,同時創辦鼓浪嶼中山圖書館並兼館長。抗日戰爭開始,他返回永春故里,創辦太平種植公司,並與郭禮宗等人創辦《永春日報》社,任董事長。當時徵兵,征屬生活清苦,永春各界推派漢青到南洋向僑親捐款救濟,全縣一千六百多戶,得受其惠。

抗戰勝利後,漢青重返廈門,任廈門漳嵩汽車公司董事長,修復公路,恢復交通,又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民國三十五年(1946),被選為福建省參議員,後到新加坡與親友創辦馬來亞制藥廠。晚年到臺灣從事文史編修工作,任福建文獻社和永春文獻社主編。先後整理影印永春州、縣誌四部,特別是為搜索已失傳的明嘉靖《永春縣誌》頗費苦心。1976年病逝於臺灣。

顏逢聞 供稿

注:以上材料來自麻六甲永春會館重修百周年紀念特刊和《永春縣誌》。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