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縣僑聯簡史

作者:  來源:永春文史資料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01日

永春縣僑聯簡史

永春是福建主要僑鄉。早在五代後周期間(951-960),就有永春人出國經商。現在,祖籍永春的華僑、華人達 100多萬人。他們落地生根,艱苦創業,眷念故土,追源報本。不僅為僑居地的繁榮進步建立功績,而且為祖國發展強盛貢獻力量。1949年 8月23日,永春解放,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為了團結歸僑,聯絡感情,互助友愛,擁護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聯繫海外華僑,促進祖國經濟建設,維護華僑利益,1949年 9月,徐志榮、張慶光、周亞華等部分歸僑幹部和歸僑民主人士發起籌備。同年10月23日在全國第一個縣正式成立“永春縣歸僑民主聯合會”,徐志榮任主席,陳式皋任副主席。會所租用五裏街民生路民房。1950年先後成立6個分會和城關辦事處。1950年8月,根據福建省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指示改名為“永春縣歸國華僑聯誼會”,陳式皋為主席,顏子俊、林東漢為副主席。1951年 6月30日進行改選,主席為蔡榮豐,副主席為顏志浩、林東漢;1951年11月,屆中補選李華鼎為主席,鄭德郁為副主席。1952年 5月,會所遷至城關,租用823東路197號民房。1951年12月成立華僑服務站,辦理華僑福利事業,對華僑進行宣傳。

縣僑聯成立後,積極宣傳黨的僑務政策,發動和引導歸僑、僑眷參加土改建政,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和生產運動。1952年 4月,籌集僑資,在北硿山地籌辦華僑墾殖公司,為我國國民經濟恢復做出了貢獻。有的歸僑在工作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共青團,被選為基層政府成員或人民代表,有的被評為積極分子。

1953年 2月,本會在福建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工作組和縣人民政府領導下,召開會員代表會,產生新的領導機構,主席為李華鼎,副主席為鄭德郁、林東漢、陳振設、姚珠允,撤銷分會,改在岵山、東平、達埔、五裏街、城關、湖洋等主要僑區設辦事處。1954年 4月,為了加強領導,集中力量搞好會務,撤銷辦事處,會務由縣僑聯統一領導。當時會員有 400人,最多時會員達1800多人。本會為廣大歸僑、僑眷和國外華僑對其子女就學要求,於1954年 8月25日成立永春縣華僑子女補習學校董會向政府申請,同年10月開始上課。1955年秋轉為華僑子女中級文化學校,並成立華僑中學籌建委員會,發起建校,1957年轉為正規華僑中學。1955年 1月29日成立永春醫院籌建委員會,是年 7月動工,1956年 7月落成開業。本會發動會員積極參加農村互助合作運動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產生了良好的政治影響。黨和政府也在1956年提前改變了華僑地主和富農的成份。同時,協助黨和政府積極做好難僑的接待安置,發揮了僑聯的作用。

1957年,根據全國僑聯章程,本會改名為“永春縣歸國華僑聯合會”。 3月15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李華鼎為主席,鄭德郁、林士琦、陳振設為副主席。是年,本會籌建會所,海外華僑慷慨解囊,盡力扶掖,建成一座二層土木結構的樓房。1958年 4月20日,本會創辦《桃源鄉訊》,出至11期,因全省調整鄉訊,1962年停刊。

1959年 1月27-31日,召開第一屆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351名,選舉產生新的領導機構,李華鼎為主席,鄭德郁、林士琦、鄭世貞為副主席。1959年10月,本會舉行10周年慶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書寫“永春縣歸國華僑聯合會”牌匾;全國僑聯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長尤揚祖親臨大會。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國嚴重經濟困難時期,本會發動和組織廣大歸僑僑眷努力生產,克服困難,與全國人民共度難關。海外華僑積極募集化肥、糧油,支援家鄉人民,緩解親人困難。縣僑聯積極辦理轉運,為歸僑僑眷服務,起到聯繫和轉接的作用。1960年,協助政府做好2000多名印尼難僑的接待安置,創業北硿華僑茶果場。

1960年 9月召開第二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240名。1961年 4月召開第三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309人。

1962年 2月召開第四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365名,選舉李華鼎為主席,鄭德郁、林士琦、鄭世貞為副主席。1963年本會又在會所西邊面溪擴建石木結構二層樓及食堂。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僑聯工作陷於停頓。

粉碎“四人幫”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本會1978年 2月恢復。1979年 7月,縣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代表 302人,選舉鄭德郁為主席,林士琦為副主席。城關、五裏街、蓬壺、達埔、石鼓、吾峰、岵山、仙夾、東平、湖洋等鄉鎮先後成立僑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指引下,開展僑務工作。1979年,在海外僑親的大力支持下,對50年代興建的樓房進行翻建竣工。

1982年11月,召開縣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428人,選舉鄭德郁為主席,鄭永仁、林士琦為副主席;聘請梁披雲為名譽主席。1984年 9月,本會主辦的《桃源鄉訊》復刊,以濃郁的鄉情,發往海外,傳遞鄉音,增進鄉誼。本會協助黨和政府做好落實僑務政策,在糾正“因海外關係”造成的冤假錯案,退還錯沒收的僑房、回收精簡下放的歸僑、僑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爭取了僑心。

1988年 9月27-28日,召開縣第七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269人,選舉鄭永仁為主席,林士琦、顏一鵬為副主席;聘請梁披雲為名譽主席。1991年 8月27日,增補鄭梓敬為副主席。

1994年 1月,補選陳友經為主席。本會據理解決了會所產權問題,利用會所於1992年 8月開辦華僑旅遊社,鄭梓敬任經理,作為服務接待,聯絡海外僑親的陣地。配合縣城改造,會所進行局部改建,於1992年建成五層樓店。

1994年10月23-24日,召開縣第八屆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 204人,選舉陳友經為主席,鄭梓敬、顏一鵬為副主席。1996年 8月補選梁黎玲為副主席。1998年 2月補選潘長安為副主席。

1994年本會購買了原食品一廠部份廠房,砌築了溪岸。1995年對面溪的石木結構二層舊樓及食堂進行翻建,在海外社團、僑親鼎力資助下,建成六層配有電梯、中央空調的新大樓,大大改善了服務接待條件。現在,本會會所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600多平方米。1997年11月,介福鄉成立僑聯,現在縣僑聯屬下團體會員有12個鄉鎮僑聯。

五十年來,本會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高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偉大旗幟,堅持為僑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祖國統一服務,組織歸僑僑眷努力學習政治理論,加強與海外社團和僑親的聯誼,參政議政,為僑辦實事,維護僑益,發展經濟。海外僑親情系桑梓,長流不息,在故里辦工廠、興公益、做慈善,誠摯踴躍,成績斐然,德澤家邦,功蓋千秋。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