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在這桃花盛開的地方

作者:李端陽 來源: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09日

在這桃花盛開的地方

桃李芳菲永

源流浩蕩春

這是著名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和愛國僑領梁披雲描寫家鄉的一副嵌名五言聯,首尾嵌入“桃源永春”,可謂言簡意賅地點出了桃源古地桃花盛開的美好景象與悠長的歷史韻味。

桃,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六至八米,樹幹灰褐色,粗糙有孔,花單生開放,多粉紅色,變種有純白、紅白混色,深紅、緋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三月,六至九月果熟。桃花為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樹態優美,樹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豔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桃源產於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後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又從波斯傳入西方。桃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桃果果肉清津味甘,有健美皮膚、清胃、潤肺、祛痰等功能,其蛋白質、鐵、糖、有機酸、維生素 C等含量豐富。除生食外,可制幹、制罐、桃木堅硬,可供雕刻用。其枝、葉、花、果、根俱能入藥。桃仁可榨油,還有活血化瘀、平喘化咳的作用,中醫有一藥方,名為五仁湯,能潤腸通便、活血路、成分正是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杏仁。桃樹流出來的樹膠也是一味好藥,既能強壯滋補,又能調節血糖水準。據《本草綱目》記載,成熟桃曬乾稱碧桃幹治盜汗、止血,嫩桃曬乾稱碧桃,治吐血、心疼、妊婦下血、小兒虛汗。葉稱桃枝,竄氣行血,煎水洗治風濕、皮膚病、汗泡濕疹,根、幹切片稱桃根或桃頭,治黃疸、腹痛、胃熱。花稱白桃花,治水腫、便秘。等等。

永春種桃的歷史很早,隋、唐時期就有成片栽培,而且得名與桃樹密切相關。隋開皇九年( 589)劃南安西北二鄉設置一個場,因其境內主溪流兩岸桃樹成林,桃花繽紛,故其溪流叫桃林溪,後簡稱桃溪,而場名也稱之為“桃林場”,後唐長興四年( 933)閩王延鈞稱帝,升桃林場為桃源縣,以“眾水會於桃溪一源”而名,也有人推測,是以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理想境界,又有秀美的桃溪山水(舊志有桃溪山)之現實,故名桃源。後晉興福三年( 938),因“四時多燠”永遠如春,閩王昶改桃源縣為永春縣。至今永春縣還保留著桃城鎮、桃溪村、桃場村、桃源村、桃東村、桃星村、桃聯村、桃美村的名稱,桃城也是縣城的別稱。“桃溪牌”永春老醋還躋身全國四大名醋之列。

說來也奇,在永春名山—天馬山左峰、巨石崢嶸,居然有塊大石如桃,人們稱之為“仙桃”,輕搖會微晃,力推則紋絲不動,有如風動石,成為一處遊人必至的佳景。

宋以後乃至當代,仍都有種植桃樹的風氣。如南宋紹興年間,閩縣進士黃禹知永春有政聲,嘗植名木及桃樹,秩滿,擢禦史,人稱禦史林。明萬曆年間,永春知縣梁道凝,才智明敏,有異績,他倡種桃樹,當地名宿顏廷榘長史《寄邑令梁侯》詩贊雲:“為縣三年有好音,種桃千樹已成林”。當時的品種有海桃、金桃、銀桃、合桃、匾桃、七月桃、十月桃、白蜜桃、矮桃、奈桃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僑聯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長尤揚祖在宣導柑桔的同時,也在天馬山農場、猛虎農場、北硿華僑茶果場引進栽種優質水蜜桃。永春當時桃的品種主要有水蜜桃、鷹嘴桃、苦桃等,水蜜桃為主栽品種,嫁接繁殖,1952年全縣桃樹面積50畝,產量 280擔,以後種植面積最多的是1969年1399畝,年產量最高的是1971年3246擔,永春水蜜桃曾銷往新加坡和港澳地區。1987年,桃樹總面積 361畝,總產量 114擔,一都、東平二鄉為主產區。

由於桃樹桃花與永春結下了不解之緣,故流寓永春和本籍的文人騷客代有詠唱。

唐大中十一年( 857年)桃林場迎福裏(今桃城鎮桃溪村)人盛均破天荒考中進士,官至昭州剌史, 858年,他回到桃林場,看到桃林場一派繁榮昌盛景象,寫下《桃林場記》,為永春縣現存最早的文學著作。《桃林場記》有句雲:視廛裏若巨邑,覽風物如大邦。鱗鱗然解宇之羅,靄靄然煙火之邦。一派趨碧,群峰走青。

唐末著名詩人韓在桃林場寓居二、三年,西元 910年,他六十六歲作《多情》(庚午在桃林場)詩雲:

  天遣多情不自持,多情兼與病相宜。

  蜂偷野蜜初嘗處,鶯啄含桃欲咽時。

  酒蕩襟懷微駊騀,春牽情緒更融怡。

  水香剩置金盆裏,瓊樹長須浸一枝。

宋陳襄緋桃詩雲:

  十月樹底折香葩,蔌蔽浮光弄曉霞。

  只恨無情是風雨,直將紅片入西家。

元末著名詩人、永春縣尹盧琦下鄉蓬壺得詩雲:

  我來作縣已三載,偏愛毗湖春酒香。

  溪上畫橋朝系馬,雨中破屋夜連床。

  多情啼鳥長短曲,無數桃花濃淡妝。

  欲學淵明歸種柳,卻栽桃李滿河陽。

明代禮部右侍郎、贈禮部尚書田一俊《春日偶成》詩雲:

  兩夜東風作意吹,桃紅李白冠當時。

  多情卻恨春光少,底事同林隔一枝。

明代永春書法家、詩人顏廷榘長史《詠桃花》詩雲:

  雪裏一支紅,不知春幾許。

  試問玉堂人,春色何如此。

《山水四景》詩雲:

  二月春水滿,柳暗山桃紅。

又:桃綻爭花勝,梅飄著柳枝。

又:桂子當秋馥,桃花滿路榮。

題《壽詹司寇汝欽》詩雲:

  仙源地僻桃花滿,佛耳峰高白日遲。

《春日憶別》詩雲:

  猶憶鄉園履歲時,桃紅李白正參差。

又:綽約春當桃李月,蹁躚袖拂薛蘿花。

又:桃花依舊昔年紅,誰道仙源路不通。

明代仙游詩人鄭紀《游魁星岩》詩雲:

  古松夾道洞門幽,碧桃千樹春還秋。

清代舉人王光華《通仙橋》詩雲:

  桃谷尋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

清末舉人鄭翹松《詠桃溪》詩雲:

  曲曲溪流淺淺沙,桃花臨水幾人家。

  浣紗村女如相識,遙指前頭客泛槎。

辛亥革命先烈潘節文《春溪漁婦》詩雲:

  綠波一勺棹孤舟,箬笠齊肩半掩羞。

  柳色塘中裙影亂,桃花浪裏櫓聲柔。

  東風嫋嫋吹蓑帶,春水盈盈濕釣鉤。

  若問儂家何處住,桃源深洞竹亭幽。

《郊遊即景》詩雲:

  溪邊閑坐伴春風,兩岸桃花競鬥紅。

  對面林深藏古刹,鐘聲沉細月當空。

《暮春聯句》詩雲:

  門前桃李靖無言,竹籜盈林放筍根。

  出景春花同惜暮,清和風細柳絲翻。

《冶春詞》詩雲:

  十二朱樓廿四橋,春風楊柳鬥纖腰。

  桃花笑對橋邊水,人比桃花水更嬌。

馬來西亞怡保永春會館聯雲:

  桃陵書法桂亭織畫翹松詩詞三絕思前哲,

  岵山荔枝前溪碧桃太平紫李上珍憶故鄉。

新加坡僑親鄭義燕聯雲:

  永菁萃薈聚桃李芬芳飄新國,

  春靄滿瑞祥鄉人英傑耀家邦。

香港港胞王先生聯雲:

  永治鯤鵬千里志,春溶桃李萬年紅。

澳門僑領梁披雲詩雲:

  桃李芬菲是解顏,松蒼竹翠更堅顏。

  開來繼往迎新運,佇看成林玉筍斑。

原廣東省省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梁靈光年幼時隨其兄披雲赴上海讀書,揮淚辭別了慈母與故鄉,邁出決定人生方向的第一步。1930年10月15日,他在《天邊的白雲》一詩中,以纏綿的情感,追憶與母親離別時的情景。在詩的最後兩節對白雲說:

  告訴我吧,可愛的白雲,她是否囑您叫我前程自珍重?

  她是否還倚在盛開的桃花下,悵望著我走遠的方向?

  可愛的白雲呵,請您飛回我的故鄉;

  代我告訴仁慈的母親,我身體無恙,生命正如桃花樣紅!

天津著名畫家于複千教授蒞永采風,畫《山桃》並題詩雲:

  細柳輕拂撲面風,春花璀璨郁叢叢。

  沁心新蕊誰為冠,一簇碧桃格外紅。

著名畫家鄭捷克教授晚年專畫家鄉的小橋流水桃樹桃花題材,尤其是他花了二年功夫畫出了《桃源憶舊圖》,高0.45米長達12米巨作,傾注對家鄉故土的熱愛與眷戀。其題畫詩《桃花春雨》雲:

  煙雨故鄉路,桃花百里香。

  溪間聞 乃,田野見朱牆。

《山村小景》題畫詩雲:

  迎客桃花入畫圖,小橋流水傍新屋。

  東風曾識舊時貌,布穀聲聲萬物蘇。

北大學者徐寒教授《北溪遊記》雲:北溪多桃樹,亦名桃花穀也。陽和三月,花開翕然,遊人紛至,便爾成蹊。四周翠嶺,十裏溪穀,千朵 芳,萬枝丹彩,素頰粉腮,滴露化雲,此悅色可醉日。

永春詩詞家陳詩忠,《桃源春曉》詩雲:

  桃溪汩汩朝海東,源水清清入剌桐。

  春日先知誰有節,曉風偏愛灼華紅。

《桃源春色》詩雲:

  桃城四月芳菲盛,源納春泉碧浪歡。

  迎客新風傳海嶠,求真話舊步詩壇。

  北溪花樹流香韻,南畝農家弄管弦。

  陶令逢人問遺響,隨心嘯詠入雲端。

《桃源新詠》詩雲:

  桃源仙境萬山青,溪水淙淙花木馨。

  街道縱橫展新貌,樓房錯落拱繁星。

  金鐘總喚大鵬志,寶塔頻招古雁翎。

  人傑地靈千載史,今開彩頁作奇屏。

書法家、詩詞家李端陽聯雲:

  永日輝煌桃李豔,春風和煦蕙蘭香。

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春至1928年秋,共產黨在東山小學和化龍圖南小學創辦油印刊物《桃浪》、八開四版,不定期宣傳共產主義,發動群眾組織起來開展鬥爭。出版30多期,農民運動失敗後停刊。

1935年5月,永春詩家詞人成立了“桃穀吟社”,取名得自王光華《通仙橋》中的“桃谷尋源路不迷”之句,骨幹有十多人,著名詩人有陳佩韋、鄭翹松、王錦機、黃壽祺、李漢青等人,一直活動到1949年,在當時詩壇頗有影響。

1986年4月,永春縣詩詞界又成立了“桃源吟社”以繼遺音。取名源自永春古稱桃源,繼承“桃穀吟社”又別于“桃穀吟社”,是一個全縣性的傳統詩詞組織,著名書法家、教育家、詩人梁披雲任名譽社長,有會員50多人,同海內外數十個詩詞團體有聯繫,出版了五集《桃源嘯歌》,刊發社員作品。社員發表在各級報刊與專集的作品數以百計,出版個人專著20多本,不少作品還獲全國、省級比賽大獎。

1958年初,永春華僑聯誼會創辦《桃源鄉訊》,四開四版,每季一期,介紹家鄉新貌及風土人情,發往東南亞各地和本縣各有關部門。2012年1月1日,《桃源鄉訊》轉為中共永春縣宣傳部主辦,對開四版,每週一期,宣傳、報導永春各條戰線的建設成就及人文、特產等。

2005年,紙織畫師周梅森創建桃源紙織畫院,既繼承傳統紙織畫技藝,又獨創紙織繡技藝。永春紙織畫為中國四大家織之一,始創于隋末唐初,是從中國畫發展起來的獨特的編織工藝。2011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現在,永春有桃樹約 300多畝,主要在吾峰鎮棗嶺村等地有脆桃 100多畝,年產量近百擔。岵山鎮北溪風景區則以觀賞桃為主, 200餘畝,品種有大小花白碧桃、紅碧桃、千瓣桃紅、絳桃、綠花桃等等。每年陽春,滿山遍野的各種各樣桃花競放,群蜂飛舞,花香醉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又增加建設了“桃香湖”。永春縣政府與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已聯合舉辦了二屆中國北溪桃花旅遊文化節暨“人面桃花相映紅”人像攝影比賽和生態旅遊攝影比賽活動,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與嚮往。正在進行中的福建省“五大戰役“重點專案桃溪流域綜合治理,也把栽種觀賞桃作為綠化的內容之一,將用石雕打造以“一江桃花春,無限詩畫美”為主題的文化走廊,可以相信不久的將來,桃溪兩岸又可見當年“萬紫千紅永是春”的盛況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