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行走時光 »

行走時光之仙夾鎮

者:陶奚的博客A  來源:網易博客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2日

行走時光之仙夾鎮

╴▂▄▆█ 夾際--山母頭--大演…… █▆▄▂╴

2013-05-01

這回走的路線稍微複雜些:先由仙夾東裏走夾際山母頭,然後循山路經夾際電站到南安蓬華大演,再到路荇,接著走大路經安溪地方進入永春,經岱山、洑溪地方到達埔東園結束,在安南永三縣間轉了一圈,廿餘公里。

那天早上7:45到東裏,先看看路旁的集慶橋亭和宮廟——以前不很關注民俗文化之類,經過時不曾細賞,現在補上。

東裏的集慶橋亭

稍後沿縣道向南走數百米到東裏/夾際交界的“崇仰亭”地方,右拐走村道(路口有泗州佛龕)去山母頭。

走入村道先到的地方叫“嶺腳”,屬夾際村,有鄭氏宗祠“華埔堂”、通德橋/亭、西春宮等景致。

夾際的田園風光——攝於“嶺腳”地方

過通德橋向西走,水泥路在山谷間蜿蜒,而晨霧越來越濃,周遭的高山深谷變得朦朦朧朧。本來此行還想看看海拔八百余米的“兔子望月”山——就在山母頭、九百級地方——恐怕要告吹啦,這樣的天氣不宜訪山登山的。近處的景物倒是看得清楚,比如山花:

濃霧打濕山花——“……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水泥路約 1公里,接著是土路大概 2公里,就到山母頭了。山母頭是夾際的一個自然村,十數幢房子散處山谷間,村口立有“老區村”的標誌——當年安南永三縣交界處仙夾、蓬華、金穀(東溪)、達埔大片地方是“遊擊區”。

山母頭的人家與梯田

在山母頭請教老鄉,得知:“九百級”早前有人家村落,現在已荒廢道路難通;夾際電站的管道可通大演/華美的大路……

於是去夾際電站。到山母頭村莊最後一棟房子處,大路終結岔出幾條山路,先後試了上下兩條都不像,問了屋主才知道是屋旁一條小路,說電站的人沿這路能騎摩托到站的。

小路不寬,很快進入山林中,逐漸變為下行,而且蠻陡的,最陡的地方怕有 45°?雖說關鍵部位鑲砌了水泥、石塊,要騎摩托上下還真要技藝高超膽大心細……咱徒步也得小心翼翼慢慢挪生怕因滿地落葉滑倒——因為腳弓繃得太緊了回家後腳背還腫了好幾天。

這小路足有 2公里,全在密林中穿行——想不到仙夾地方還有這麼大片的森林。一路向下到達山谷底,傳來機器的低沉轟鳴,電站到了。

位於深谷中的電站是方圓數裏唯一建築

在電站旁先找到管道,然後在壩上稍休息。看周圍山高入雲,滿眼盡蒼翠,卻有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就沿管道往外走。

渠岸可通行的水渠,據說修於七十年代

沿管道走了近 1公里,地勢豁然開朗,接上大路了,是大演/蓬華的南安縣道。但只走一小段又換小路,這回是通大演的石碣——因為到大演要轉往路荇,而走這石碣可直接在大演村外拐彎不用進大演繞路,這是地圖上標示的也得到老鄉證實。

大演村外的茶園

石碣很規整,估計修於七十年代?沿石階很快下到穀底,接上大演村口通往路荇的大路,這時10:40。早上至此走了 14570步,約當10公里,從山母頭到大演走小路約 5公里。

大演是很大的一個村莊,比有些山區鎮還大,咱以前來過的,就不多說了。

 

 

╴▂▄▆█ 東裏油菜花 █▆▄▂╴

2013-04-12

一說起油菜花,人們難免立馬聯想到江西婺源、雲南羅平……想不到的是咱本地也有供觀賞的大片油菜花,就在仙夾東裏!儘管咱孤陋寡聞到 4月才聽說忒遲了點,油菜花已是美人遲暮花老莢多,但“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那嬌黃嫩綠依然吸引眼球,攝人心魄。

美麗的油菜花嬌黃一片

東裏的油菜花估計有十數畝,就在村口小溪旁,黃澄澄一大片很是顯眼,襯著青山綠水紅白房子,彼此相得益彰。

因為盛花期已過,有幾塊地裏已是莢果累累,綠多於黃,卻也耐得細看。油菜花從花開到花謝,都是嫩嫩的黃色,花瓣不褪色也不會枯萎在枝上;成片的淡綠色莢果中點綴著幾朵黃花,反差不大倒顯得和諧。

油菜莢果間點綴著些黃花,星星一般

東裏以前來過,印象滿不錯的;現在增添了這多花兒,感覺就更好了;村裏正創建“美麗鄉村”,相信以後田園風光更迷人——明年 3月記得早點來觀賞啦。

東裏村中的人家與茶園

東裏路旁的油桐花也很壯觀。雖說現在盛花期已過,卻依然有滿樹繁花初放的,當然更多的是樹下落花鋪地樹上幼果新成綠葉乍展,使人想起“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的舊詩。

東裏的油桐繁花滿樹,蔚為壯觀

山野間也是百花齊放,美不勝收。紅的是杜鵑,白的是金櫻,桐花白中帶赭……更多的是不知名的野花。風送來些芬芳,伴著春鳥的啼鳴……

繁花似錦,春色撩人

 

 

╴▂▄▆█ 山后--龍水……德田--新溪 █▆▄▂╴

2012-03-08

仙夾去過多次,卻沒有到過山后、龍湖,上週六就去看看,想不到一走走到達埔新溪……去了,漫遊啦。

本初的計畫是走山后--龍湖蓮湖--北溪的,一開始也按計劃行事,7:40由仙鄉嶺頭,也就是岵夾公路 7KM處起步,左拐向東走村道去山后。沒想到的是,天氣不好,濃霧籠罩——這地方海拔高,不比平洋;更何況“仙鄉”也許本就該是雲霧繚繞的吧?

霧中竹林和下雨差不多,濕漉漉一片

走了數百米,是一個岔路口,左手山后右手龍湖,按計劃沒進山后,右拐走龍湖方向。山后村莊就在公路下方山谷裏,霧中依稀可見。

山后村莊田園

往前走就進入龍湖地方了,山口處右手岔出一條土路,看得出是通往仙夾鎮街的;再往前又是一個岔路口,有路標牌,左手蓮湖,右手嶺後、龍林頭——這些都是龍湖的自然村。走左手去蓮湖,大概 1公里到蓮湖路口。這裏是三岔口,按地圖標示左手通山后,土路;中間水泥路,通蓮湖自然村聚居地,據說還通北溪灼庵;右手土路,據說可通頂北溪小電站……

在路口猶豫了一會兒,那土路看著就夠泥濘的;又向鄉人請教,說是這天氣走不得,太“澹”(濕)啦!三人商議,結論是改變計畫,不去北溪了,走美寨--德田去達埔新溪,那是一路水泥路面,這天氣好走點。

於是反身往回走。由嶺頭到蓮湖路口大概2·5K吧,往回走了1·5K就到剛才發現的土路口,左拐向下,去鎮街。

一段土路後接上水泥大路,這裏是龍水村地方,以前不曾來過的,看起來和其他鄉村差不多,屬於比較富庶一類的,民居也比較密集。龍水的漆籃名氣很大,但沒在村裏看見作坊,也許都在街上做呢。村裏的本境神廟倒是看到了,叫“山兜宮”。

仙夾龍水地方

沿村道在龍水繞了 1公里多,到了鎮街,過街向西走美寨,這條路以前走過,不陌生。美寨為平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村中有規模頗大、也有歷史的“靈鎮廟”。

美寨的田野

出美寨後,水泥村道在山間蜿蜒,約 3公里進入德田村地方。德田是一個漂亮的山村,有小溪流過,有幾處宗祠建築都很講究,本境神廟是2007建的“美阪宮”。

德田村中流淌的小溪——這溪流經南安蓬華大演,于安溪金穀匯入西溪

在德田折向北方,有土路經一個山口通達埔新溪。道路新近拓寬過部分,永春地界一段還是原先築了 1米來寬水泥的小路,不過已牽拉了紅線也準備拓寬了。向下走沒多遠就到新溪的內洋地方——從仙夾鎮區到德田5K,德田到內洋2K。

新溪內洋的一片老房子

到內洋就有規整的水泥村道了,往外走到新溪另一個自然村溪園,接著到新溪主村,有街道,民居密集。繼續往北走經洑溪、光烈地方,到東園接上306線公路,結束行程,其時12:20。計步是25470步,折合17·5K,計時是 4時40分。

最後在東園午餐,家常菜式,米飯、三菜一湯。菜是五花肉炒鳳尾菇、蛋炒苦瓜、炒青菜,湯是小腸豆腐花菜湯,外加一啤酒。

 

 

╴▂▄▆█ 新溪--德田--美寨 █▆▄▂╴

2009-07-11

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所以現在的行走“與時俱進”作些改變,早晨涼快時走走,只走短途,到晌午就告結束,不超過10點,以避開酷熱的中午下午。譬如今天由達埔新溪走仙夾德田--美寨, 6:00開走, 8:10到仙夾鎮區,還沒10時就回到新溪,14公里,涼快舒爽,小菜一碟。

達埔新溪村的一個角落,屬“內洋”地方

這回計畫是新溪走到仙夾,車還是寄放在新溪老地方(叫“中洋”),順便問路。沒想到新溪對面的山就是仙夾地方,觸手可及,不用走就到了,這難免讓人稍稍喪氣——還好主人介紹了經德田到西向,或到夾漈兩條路,還可以走走,就選擇了西向一線,估計 7公里左右吧。

由新溪“中洋”地方沿水泥路開始走,片刻就到“內洋”。出“內洋”有便道通仙夾鎮的德田村。一路上坡,才數百米就有一個村落,一問,德田到了!這時才 6:40。德田是一個山村,村人有明顯的“西向”口音——確實是“五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啊!站在這裏看新溪就在眼皮底下,而竟有了口音差別,不實地走走真不可想像。

山村德田

德田有路可東通“西向”,西通南安大演。通西向的是規整的水泥路,約走 4公里到“美寨”,美寨是仙夾另一個村,到美寨其實就是到仙夾鎮區了——我們走在美寨村裏,看有個滿大的學校,繞到大門口,一看原來就是仙夾中學,再一看自己已置身仙夾街道旁——今天的路真不經走,隨便幾步就換了個地方!

仙夾美寨一棟挺講究的磚石樓房,大概建於上世紀中後期

在美寨還參觀了一座“靈鎮廟”,廟裏有明狀元莊際昌書匾“飛爐古跡”,署“青陽莊際昌”,應是真跡,複製的新匾,因為“青陽”兩字不是造假的人會想得到的。

莊際昌書匾

返回路上還看到上次見到的一座山寨,從仙夾方向看去更覺險峻,可惜不知道寨名。

邊界上的古山寨

 9:50回到新溪,今天共走 21790步,約14公里,近 4小時。

 

 

╴▂▄▆█ 仙夾:西向--乞蔗 █▆▄▂╴

2007-04-10

這回林君鼓動去登天柱山,計畫由仙夾走到夾漈,再上天柱山訪天柱岩。

 8時許由城裏出發,到岵山經岵山舊街,沿縣道 347線往仙夾。不遠,有一牌坊謂“仙鄉……”,就開始爬坡。坡約 4公里許,路陡彎急,艱難挪到到格上,往前直行下坡,數百米就人煙密集,西向到了。西向是舊名俗稱,仙夾是官名。摩托車放路旁商店門口,開始步行。

仙夾雖是永春地方,但明顯受南安影響,包括當地人的口音。一條小街不長,建築還新,生意一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新民居,頗講究,形狀樣式各具特色,有些挺漂亮,也有的極豪奢,讓人歎為觀止。據說,仙夾是僑鄉,民富而政府窮,不知是否真的如此?路旁不時可見一些僑捐建築,如雨亭、學校之類,也許僑富是真的吧。

走一段路後,到了東裏,過東裏橋有一石碑,刻的是“旌義狀”,民初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給鄉賢鄭玉指的。路左有一新廊橋,叫“集慶橋”,過橋有一廟,就進去看看。廟名叫“昭靈宮”(?),供奉三尊本境“佛”,從沒見過的,也忘了向管廟問問。周圍環境頗美,青山綠水,可惜有些地方晾著菇農用的牛糞,不然是隨處可休憩的。再往前走,稍爬坡到格上有亭子,坐著觀賞山景,這還是東裏地方,亭邊原有古道,惜已湮沒,有一座舊雨亭也將傾頹,但道旁巨松生機勃勃,依稀可見舊日的從容。

道路潔淨,車輛稀少,這裏的確是散步的好地方。慢慢下坡,看路旁桐花盛開,滿樹燦爛,極美。也不認得是什麼樹,心想,會不會是法國梧桐?回家查查書,發現就是一般油桐——以前怎麼就沒發現桐花如此之美?可能欣賞美也要有美的心境吧。

再往前走就到了夾漈,夾漈俗名寫作“乞蔗”,其實該寫“乞漈”,“漈”音正是 “jia”。走到這裏,看已是15公里牌,就想找飯店吃午飯,沒想到竟沒飯店,只好買了“碗面”,用店家的開水沖了,端到路右的學校裏吃。

學校是夾漈小學和夾漈中學,連在一起,據說已有六十年歷史,看小學教室裏的課桌椅,竟是嶄新的鋼木組合,可調節高低的——還是第一次看到永春用如此先進的桌椅——當然是僑資的力量了。

吃過面,在小學操場上和一群小孩玩球,張君打籃球半場,颯爽英姿猶在;吾則踢了幾腳足球,正應朱自清先生《春》的話:踢幾腳球,賽幾趟跑……

春意盎然。不登山了,往回走吧。 (347線公里牌8-15路段往返,約行15公里,同行張、趙諸君)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