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南安雪峰寺

作者:  來源:泉州歷史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南安雪峰寺

位於南安市康美、梅山、洪瀨三鎮交界處楊梅山東南麓(出洪瀨南行三公里西折如入),始建于唐,原為義存父母墳庵堂,南宋改為岩寺。

楊梅山在鼎盛時期,共有十八座寺廟,如山巔有慧泉寺,山麓有本山岩,北有西真寺,西南有太湖岩,中區有雪峰寺等。由於雪峰寺名氣高、規模大、高僧多,統領山中諸寺。

 

義存與雪峰寺的緣起

當代學才林子清撰、書法家虞愚書的一幅楹聯,概述了雪峰寺的緣起及與義存大師的關係:

 “左海多名山,幾人知訪義存故里雪峰寺;

  武榮推勝跡,自古相傳真覺先塋白馬墳。”

雪峰寺的開山祖師義存(八二二~九○八年),俗姓曾,唐代楊梅山下湖尾官田人,出生于唐.長慶二年(八二二年)。

義存其祖而下,皆友僧新佛,清淨謹志。十二歲從家君遊莆田玉澗寺,十七歲落發。唐.會昌年間(八四一~八四六年),武宗滅佛,義存束發著儒服隱居山林,到福州閩候芙蓉山參謁宏照大師靈訓,靈訓禪師見而器之,留在身邊。宣宗即位(八四七年)後廢除滅佛令,義存禮靈訓為師。此後,義存北遊吳、越、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於幽州寶刹寺,訖巡名山,扣諸禪宗。

鹹通九年(八六八年),義存一度回福州閩候芙蓉山,不久應福州刺史李景之請,到西怡山建寺,即後來的西禪寺。咸通十一年至乾符二年(八七○~八七五年),義存在福州刺史、福州觀察使韋岫的大力資助下,在福州象骨峰形勝之地建造雪峰寺,僖宗皇帝賜寺額“應天雪峰寺”。義存住持福州雪峰山廣福院,從此天下釋子,不計華夏,趨之如赴召。

義存成一代高僧,為禪宗雲門宗大師。中和四年(八八四年),福州觀察使陳岩上奏朝廷,僖宗賜真覺大師之號,仍以紫袈裟俾延郊授焉。義存于福州雪峰山廣福院住持40年,常不減一千五百徒之環足。大順二年(八九一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後,對義存特別尊崇,曾從他受法。大順二年至乾甯元年(八九一~八九四年),義存再次遊歷吳越諸寺,後回雪峰山。

義存晚年,欲葬父母于楊梅山中,因道行高潔,孝感天地,有白馬現身引路,擇得龍馬吉穴。結庵守墓三年,該庵即後來的雪峰寺前身。今寺後有其“父母墳”,又稱白馬墳。

寺中今尚留有唐.昭宗.光化二年(八九九年)皇帝“應天廣福”題匾。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年),教諭黃祖舜于義存父母墓前立碑“雪峰開山父母墳”,並植羅漢松於墓旁,“雪峰”之名自此始稱。

 

樗拙和尚建寺

南宋.淳祐三年(一二四三年),樗拙和尚.天錫在此建庵以奉香火,改為岩寺,號樗拙三築,因義存開山福州侯官雪峰寺,此寺遂名雪峰寺,為區別,也稱小雪峰寺。

史載樗拙和尚.天賜為“天竺講僧”,包括《中國名勝詞典》等不少資料,都認為天錫是印度僧人,這是錯誤的。天錫號樗拙,俗姓尤,泉州晉江人,雪峰寺僧和開元寺天竺院講主。

後人又多次拓建修葺雪峰寺,依山建築,遂成大寺。故有聯曰:

 “李唐誕聖,趙宋開岩,名山史跡千年古;

  梵刹恢宏,農禪克紹,盛世風興萬象新。”

 “應天然之形勢,傍壟結廬,存祖親塋長守護;

  廣福業以安僧,刀耕火耨,錫師道苑永昭垂。”

規制

雪峰寺經歷代多次修繕擴建,現有建築面積二萬多平方米。

雪峰寺山門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撲初題名,覺路外、山道邊的蒼松翠柏間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題名的“光前亭”。

因受山勢限制,雪峰寺只有一進,雙層樓閣式建築。

放生池建於主體建築之前,放生池前又建有一座拜亭,供奉彌勒佛和韋馱菩薩。

寺門石刻楹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這對楹聯相傳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遊覽雪峰寺時題刻,原為木刻豎匾,年久失落,近年重修該寺時鐫刻于石。朱熹在雪峰寺時,還到山上採食薇菜,至今人稱“朱熹菜”。

進門為前殿“萬福堂”,明亮寬敞。堂內正中題匾書“是什麼”,疑指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故事。

東坡多次與佛印較機鋒打禪,一輸再輸。有一次,東坡先發制人,問佛印“我是什麼?”佛印說蘇東坡是佛、菩薩。東坡說:你為什麼不問我你是什麼?佛印說:“我是什麼?”東坡說是臭狗屎。東坡回家告訴蘇小妹,小妹說:“你又輸了。”因為佛教主張“心即是佛”,佛印傳達了這個意思,而東坡不入其門,胡說八道。

二層為後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觀音大士等十多尊大佛象。方丈室在閣樓一旁。寺內還建有藏經閣,高僧著書頗多,還有從臺灣購進的佛教經典多部。

禪寺前臨東溪,背枕楊梅山,寺後古木參天,鐘靈毓秀。山前古寺遙對,有“五僧山”,皆因山頭有五小峰巔連,如僧俯首,又稱“五僧朝佛”。

寺右山上有“朝天亭”,“朝天”兩字系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福建觀察使馬負書題。

寺有古松曰“瘦松”,相傳宋代羅漢所植,又雲清初如幻上人所種。

月夜的雪峰寺,山光月色交融,空靈隱逸。古詩雲:“露冷秋空淨,樓高碧月娟。何須仙隱去,此際直超然。”

 

名禪高僧

寺中代有名禪高僧顯現。

如幻,名劉若,號瘦松,法名超宏,明末清初.惠安人。

劉若出身縉紳書香門第,十九歲為諸生,才學重於一時,所作詩文、著述深受黃道周、何喬遠器重。清.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年),清兵入閩,四十三歲的劉若不忍受剃發易服之辱,到惠安平山寺從住持僧沏際落發為僧。曾往漳州從亙信大和尚學法,並漫遊名山大寺。

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如幻應邀住持雪峰寺十三年,與僧刀耕火種,講說辯論,重興雪峰寺,成為明代禪宗中興以後閩南一大宗匠,後圓寂於寺中。著有《瘦松集》八卷、《語錄》等。後人有聯曰:“白馬隴高,毓聖淵源留古跡;《瘦松》名著,經綸奧博振宗風。”“白馬”指義存欲葬父母有白馬現身引路之典,“《瘦松》”即如幻《瘦松集》。

海印,清.德化人,開元寺為僧,受戒於鼓山道霈和尚。雪峰照拙和尚病篤,趣到雪峰寺,俾主法席,是如幻三傳弟子。改六和樓為庫堡,募修大樓,下層築堂基,改山樓,易門徑,蓋方丈,塑佛像,百凡更新。著《周易說明德解》、《羅經集解》、《愧軒語錄》、《雪關六言詩》一卷、南安縣《雪峰志》四卷,還為如幻編輯遺著而成《瘦松集》。

佛化法師,名林甫,法名如幻,字佛化,南安縣人,生於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

二十四歲時,拜本邑城南存真堂升虛老居士為門下弟子。鹹豐十年(一八六○年),佛化寄居漳浦大帽山絕頂天湖庵修持。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移居到南靖城外寶樹岩研經學教。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四十八歲,寄居海澄華圃龍池岩棲賢樓,以居士身聚徒講學,匯語錄為《密契真源》。佛化在龍池岩九年,道譽漸聞四方,問道者眾。

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春,率入室弟子能輝詣漳州南山寺參謁佛乘和尚。此時佛化年已丕十三歲,佛乘以他年齒已尊,且苦學潛修有年,德高望重,乃在他先師有情和尚像前,代師收徒,為之剃度,二人成為同門師兄弟。佛乘為其取法名如幻,號佛化,為南山崇福寺臨濟宗喝雲堂法系。越日,能輝亦依佛化落發剃度,法號喜敏,為佛化座下之上首弟子。同年,佛化與喜敏同赴福州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

佛化圓戒後回歸漳州途中,經過南安雪峰寺,頗有在此終老之志。回漳州後,暫居南山寺,輔助佛乘綱維寺務。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秋,南安鄉紳一行到漳州南山寺,禮請佛化住持楊梅山雪峰寺。佛化欣然應請,率弟子喜敏等,到楊梅山入主法席。

時雪峰寺山門寥落,殿宇傾頹,金容剝落,一片荒涼。佛化深為傷感,遂效百丈家風,宣導農禪,與門下徒眾,慘澹經營。雖常住澹薄,生涯清苦,而求法問道者,相望於途。佛化對於懇求剃染,列於門牆者,皆命高足喜敏度之。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監寺喜松和尚,及常住喜靜、轉初、轉華等,先後到海內外向善信勸募,廣集淨財。並得到兩序大眾同心協力,致力中興,於是佛殿僧舍,次第修復,一切尊像亦先後重塑,由此宗風大振,衲子往投者相望於途。在雪峰寺全盛時期,常住眾逾千人。佛化每遇高德來山,延請宣講經論,而自預講席,以結法緣。

雪峰寺田產無多,且土地磽薄,僅能種植山芋與茶園,是以寺中二時齋粥,至為清淡,而來寺者不以為苦。常住家風,日間出坡耕作,夜間禪誦之餘,佛化即集眾於僧堂,開講禪法,清規肅穆,聞於海內,近代閩南宗門之成為法器者,多受過佛化的毒辣鉗錘。流風遺澤,至今未泯。

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佛化應廈門廣善堂之請,率弟子到廈門啟建水陸法會。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廈門南普陀寺堂頭喜參和尚,以老病不堪任事,佛化受請繼主法席。前後三年,雖年事已高,而二時禪誦無缺。故山門清淨,海眾安和,南普陀道風日盛,佛化與有力也。

民國肇造(一九一二年),寧波天童寺住持敬安和尚發起組織中華佛教總會,各省聞風競設分會。閩南四眾公推轉初,雲果二師上省聯絡,經省佛教分會同意,設置漳泉汀龍水分會於泉州承天寺,佛化為首屆會長,並設辦事處於廈門南普陀寺及漳州南山寺。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十月,佛化圓寂於雪峰寺丈室,弟子為建塔于楊梅山慧泉寺西側。

近代曾有佛教三大法師弘一、太虛、芝峰會聚雪峰寺談禪釋義 ,書詩寫悟,留下墨寶鎮寺。其中,弘一大師於一九二九年、一九四○年兩度駐錫此寺,留下手跡石刻楹聯十多對。

一九二九年除夕,弘一偕太虛、芝峰陪轉蓬和尚度歲,太虛即景賦詩:

 “寒郊卅裏去城東,才過清溪便不同。

  林翠蔭含山外路,蕉香風送寺前鐘。

  虎縱笑覓太虛洞,獅窟吟留如幻松。

  此夕雪峰逢歲盡,挑燈共話古禪宗。”

為紀念弘一法師兩度蒞臨,一九八四年廣淨法師建有“晚晴亭”于寺左竹林邊,並由趙撲初書寫楹聯:“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該寺曾作為福建省佛教會辦公所在地。性願、轉逢、轉解、廣義、廣洽等高僧都從這裏出山。主持星、馬、菲龍山寺、普濟寺、信願寺的宏船法師、妙燈法師、廣淨法師、瑞今法師均任過雪峰寺的主持或方丈。南洋諸島不少佛寺禪院的高僧方丈,門出雪峰。

“四景”

山中有“四景”——緩步徑(含玉笏朝天、松風水月、太虛洞、獅吟虎嘯等),洗心泉,山月樓,芭蕉阪。

“洗心泉”旁有石刻詩雲:

 “泉向石中出,涵泓徹性天。到來心自洗,不負古今傳。”

“緩步徑”有詩雲:

 “一徑盤紆入,山光掩映幽。閑來行自得,笑看白雲浮。”

“八趣”

還有“八趣”,古人各有吟詠:

⑴晴窗曉日:“開窗當日曉,倚檻聽鶯鳴。”寫晨登山月樓之趣。

⑵花塢晚霽:“林間風色動,冉冉落花香。”寫暮行緩步徑之趣。

⑶薜蘿凝煙:“峭碧倚岩阿,松筠掛薜蘿。”寫山間岩壑賞景之趣。

⑷北牖涼風:“清風開戶牖,晚氣自生涼。”

⑸苔階浥露:“披襟深夜坐,松露浥青苔。”

⑹山樓夜月:“涼風盈殿閣,皓月滿山樓。”

⑺石竇鳴泉:月夜於洗心泉靜心聽流之趣。

⑻香庭蕉雨:讚美芭蕉阪之趣。

 

太虛洞、九洞崆

寺後有“太虛洞”,太虛洞下有“九洞崆”,深不可測,至今留有“西湖二景寶,流落九洞崆”的石刻。傳說此洞南北貫通,從山頂通向山下東溪前山渡口的深潭中,長達幾公里,大處如廳堂,窄處可通人,裏有石室、石桌、石床、石椅。

詩文

明.史繼偕《遊雪峰寺》:

 “寺名雪峰冠武榮,僧傳四景自天成。

  一阿上下樹林翳,遍處高低雲霧蒸。

  玩月樓中光已露,焚香爐內意先傾。

  重游問佛知何日,微笑予心在帝城。”

注釋--武榮:唐.中宗.嗣聖元年(六八四年),分南安、莆田、龍溪等地置武榮州,州治在南安豐州,武榮遂為南安的別稱。四景:洗心泉、緩步徑,芭蕉孤、山月樓。阿:大的丘陵,也指彎曲之處。翳:遮蔽。

明.葉向高《遊雪峰》:

 “雪裏流石髓,穀口見仙家。

  不斷四時雨,常飄六出花。

  林穿寒漱玉,壑渡晚凝華。

  欲作尋源客,窮探路轉賒。”

注--石髓:石鐘乳。《仙經》雲:“神山五百年一開,石髓出,服之長生。”四時:四季。“四時雨”即“四序雨”,四季有雨。韓偓《釣龍台》詩:“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六出花:雪花。六出即六瓣。《宋書.符瑞志》:“花雪降殿庭……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生。”《梁昭明太子啟》:“彤雲乘四面之葉,玉雪開六出之花。”漱玉:形容飛泉蕩漱岩石作玉聲,即“濺珠噴玉”。凝華:花凝固定型。賒:遠。

明.南安人、禮部左侍郎楊道賓《雪峰岩(即雪峰寺)》:

 “雨後城南喜見招,孝廉同載木蘭橈。

  登臨已動經年思,選勝何妨信宿遙。

  九日清藜懷舊火,一江白練湧新潮。

  雪峰隱隱樽前出,可奈輕雲暗小橋。”

注--城:此指豐州,當時的南安縣城。孝廉:漢武帝始令郡國歲舉孝廉各一人,歷代因之,州舉秀才,都舉孝廉,以為定例。至明清,稱舉人為孝廉。此指作者的舉人同窗。木蘭橈:橈即船槳,代指船。木蘭橈即木蘭舟,遊艇的美稱。《述異記》:“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有魯班所刻木蘭舟。”九日:指九日山。藜:一年生草,也叫萊,古讀書燃藜,以其光最明,可傳火徹夜。

明.南安人、許州知州蘇希《楊梅山》(題為《楊梅山》,實際寫雪峰寺):

 “古寺前開得月樓,長應明月到山頭。

  山林疏影隨杯轉,依檻清光入夢浮。

  未敢天花來作雨,故移雲樹動先秋。

  知君對此能相憶,一任禪棲半榻留。”

注--杯:指閩南方言“信杯”,一種蔔具,以前用兩蚌殼投空擲地,觀其俯仰(陰陽)以斷休咎;後人也用竹或木削制之。天花:“天女散花”的花。禪棲:禪本為靜,佛教以靜為宗,故稱禪;禪棲即在佛寺裏棲息。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