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南安古民居橋樑墓陵

作者:不詳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南安古民居橋樑墓陵

鄭成功故鄉的“中憲第”

中憲第是市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座落在石井的南面,坐南朝北。建于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前後,至今二百五十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歷經地震、颱風、暴雨、和戰亂,至今未曾進行過大修,整體保持完整。十分堅固,雄偉壯麗。整座建築占地十一畝多。七千七百八十平方米。主建築呈宮殿式,主軸線為五座大厝頂的大殿,設五進大門,五門全開時,可從外面大石埕直通第五殿。大門高達三米二十公分,寬一米九十公分。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面和宮殿式的廳堂,四周高牆圍築,全是白花崗石和大紅磚結構,巍峨壯觀。臺階石、堵石、柱石採用臺灣青白兩色花崗岩雕琢而成,殿中合圍的園柱,橫懸的大樑及門扇風窗,嵌壁雕屏,全採用臺灣的杉木和楠木,其中雕屏所用的木料是火燒不著,釘打不進的優質材。

主建築五殿:一殿稱為前廳,廳前大門上橫懸木制金字匾額“中憲第”;二殿為官廳,用於舉辦喜慶,接待貴賓,廳中上面高懸當時臺灣知府衙門所贈的“恩倫世寵”匾額,廳中掛有乾隆御筆畫的“桃園三結義”並蓋有玉璽(已散光)及其誥封“中憲大夫”的十四世祖畫像;三殿為半殿;四殿為公媽廳,供奉祖先神位,專供喪事之用;在四殿至五殿之間,由花崗岩大石條鋪成的大石埕隔開,是整座建築的制高點,殿前臺階左右各七級,登上五殿直通後花園。這五殿中,二、四殿稱主殿,廳堂高達七米二十公分,寬七米八十公分,深九米十公分,面積為七十一平方米,全用五十公分見方的大紅磚鋪就(至今磚面完好,光滑,呈深紅色),廳堂園柱高達七米二十公分,直徑四十公分,廳前均用石板鋪設大石天井,這些來自臺灣花崗岩潔白美觀,天井砛石共八條,底座八付,每條長七米八十公分,寬七十七公分,厚三十三公分,重達二噸多。

五殿兩側,東邊附有一排護厝,西邊有二排護厝,護厝的走廊通道與大厝天井隔開,由多處邊門與主建築連成一體,在主建築群西側附屬建築有大花園,花園中包括書院十二房,一大廳是族中子孫讀書處。還有演武廳、梳妝樓、月亮潭、九曲橋、水榭、亭閣、假山、魚池、佈局錯落有致,花木掩映,工程浩大,品質甚佳,處置合理。原石井中心小學師生五百多人的校址就設在這花園內,足見其規模之大。

據《鄭氏族譜》及發現的墓誌記載,石井鄭氏始祖,在宋初,由河南光州固始縣移來定居,從事漁農,傳至鄭成功系十二世,屬西亭份,鄭運錦(旁系)是十四世東角份。鄭運錦字尚實,號朴居,誥贈中憲大夫,卿欽大賓,生於康熙戊寅年(西元 一六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亥時),卒於乾隆乙酉年九月初十日寅時,(西元一七六五年),享年六十有八。鄭運錦靠海商盈利建“中憲第”。所以,其後代又稱為“建厝公”。

 

高蓋山歐陽詹故里

高蓋山于碼頭鎮高山村,地處詩、淘、碼三鎮交界處,是我市名山。

高蓋山麓與芹山麓交界處有歐陽故宅,為唐朝四門助教加博士歐陽詹誕生之地。後世盛傳歐陽詹有高蓋山前題詩,名人紛紛瞻仰並留下許多詩跡。故宋大學士朱熹稱高蓋山為詩山。

高蓋山有四景十二奇。四景:一曰“白雲室”,即歐陽詹讀書處;二曰“資福院”,為歐陽詹祖父出資興建之寺院;三曰“秀峰岩”,峭岩嵯峨突兀;四曰“萬壽宮”,系摩崖石刻。十二奇:一是蟠龍墓(歐陽祖母墳),戴廷昭少年放牛躲進墓中,發現墓誌銘,後據此而入翰林;二是“雲歸洞”,在白雲室下,為白雲歸宿處;三是“木根橋”,在雲歸洞下,榕樹蟠結為橋,歐陽詹讀書時頻經於此;四是“百層階”,在白雲室半嶺之間,壘石為階,百步連登;五是“普光塔”,僧人建造;六是“聖水洞”,在資福院之邊,怪石天成,盤於洞口,有泉漱口,四時不竭;七是“迎雲台”,為祈雨處;八是“透龍泉”,在半山之西;九是“伏龍宮”,在山麓之西,巨石蹲踞如伏虎,石下有洞,可容十餘人,為遊人休息處;十是“千壽龜”;十一是“古跡壇”;十二是“佛祖墓”。既可登高覽勝,亦可辨蹤索隱。

 

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建在南安市豐州鎮桃源村的“桃源宮”內。它建於北宋天聖三年(一○二五年)。幢身全石結構,高七米分七層,石面八角形,基座為八角須彌座,八角柱各雕侏儒,飛天束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施用八角水波絲平座,上置複盆,盆上為第一層幢身,浮雕雙龍戲珠,二層浮雕佛像,風姿各異,三層亦浮雕佛像。四、五層幢身主要部分刻“尊勝陀羅經咒”,其上橫刻“奉為今上皇帝資崇佛幢一座”十二大字。四至六層翹角間用仰蓮一朵,幢身瓦面仍浮雕各式佛像。七層幢身與簷均作方式。每石浮雕,出簷多雕飛天,幢頂葫蘆狀。四至六層每面翹形,有鐵環為串連鐵索之用。

豐州“桃源宮”的陀羅尼經幢,精美完整,歷史悠久,對研究宋代佛教雕刻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一九六一年列為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

位於南安市水頭街與晉江市安海鎮之間,因橋身長五裏,俗稱五裏橋,但南安史書記載卻稱為“鎮安橋”,意取“築橋鎮鎖海灣中洪波”。明成化十二年,知府徐源曾於橋西閭碑題刻“水國安瀾”。

該橋始建于宋紹興八年(一一三八年),歷時十三年告成,全長二千零七十米,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稱。它是模仿萬安渡洛陽橋的“簡支式”石樑橋。這項工程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在橋樑建築上的偉大氣魄。對研究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和橋樑工程技術方面具有重大參考價值。同時也反映了宋、元時代閩南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繁榮的情況。王世懋《閩部流》說:“閩中橋樑甲天下”即此橋。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同志游橋時,曾有《詠橋》詩篇如次:“五裏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縱金消。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解醋,愛看明儼偶題糕,複台詩意誰能識,開闢荊榛第一條”。

一九六一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成功陵墓

鄭成功陵墓在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的複船山。陵墓簡樸肅穆,墓前華表高聳,左右小山伴隨,溪水潺潺,迎面耕地翠綠,墓前豎立《重修民族英雄鄭成功陵墓碑記》,以示崇敬。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年)五月初八日病逝于臺灣,時三十九歲。先葬于台南州仔尾。鄭克爽歸清後,康熙三十八(一六九九年),遷葬于南安複船山祖瑩。一九八二年定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碑記》可供瞻仰。

 

獅子山六朝古墓

位於豐州鎮獅子山麓,一九五六年基建華僑中學“時代樓”時挖掘出土,除晉墓外,尚有大批六朝墓葬群,為磚式和土坑墓,墓中有許多殉葬品。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