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26日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懇親大會‧逾千嘉賓參與盛會

印尼星洲日報 報導:廖子建‧攝影:蔡明智 2012-10-08

大會主席傅樵忠致詞(右) 左是副總主席楊健強

 

左起:張小紅副市長、下屆大會主席陳奕福、楊健強、大會主席傅樵忠、張建生、

黃南康書記、上屆大會主席陳水波合影

 

籌委會主席黃瑞泉致詞

 

馬來西亞南安聯合總會會長葉清良(左2)馬來西亞南安聯合總會青年團團長葉濰銘(右)

 

參加世界懇親大會的國內外南安代表合影留念

 

緬甸南安同鄉聯誼會代表合影

 

馬來西亞柔南南安會館會長黃錦年(左8)

 

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理監事合影

 

國內外南安同鄉聯誼會代表入場

以“互惠雙贏、和諧共榮”為主題的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 6日(週六)上午10時在太陽城國際大酒樓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南安鄉親,華社團體領導等貴賓 1千多人聚集一堂、共榮盛舉。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是由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主辦,泗水南安同鄉聯誼會和棉蘭南安同鄉聯誼會協辦,同時,來自錫江、萬隆及三馬林達等鄉親也積極響應此次的盛大活動。

30個來自海內外的南安團體包括新加坡、香港、緬甸、臺北、高雄南安同鄉會、菲華南安公會、馬來西亞南安總會國家及地區。來自國外的南安商會包括北京、哈爾濱、天津、南京、上海、大連、銀川、西安、湖南、成都、南寧、廈門、珠海、深圳、廈門、龍岩、永安、遵義、同安、龍岩、明溪及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等。

籌委會主席黃瑞泉指出,這次是印尼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首次舉辦的國際性活動,希望通過這次的懇親大會能進一步團結世界南安鄉親,促進在各個領域的合作,為鄉親做出更多的貢獻,如有招待不周的地方,還望多多諒解,最後祝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懇親大會圓滿成功。

大會主席傅樵忠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大會平臺,大家能互相溝通交流,一致產生一些真正促進各地鄉親交流合作,對各地鄉親們有益的議決,把世界南安鄉親聯誼會的章程宗旨“為聯絡世界各地區南安同鄉情誼、促進民間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落實進行和發揚光大。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特刊‧南安精神下南洋

2012-10-06

中國福建省沿海一帶縣級中,南安可列為耕地少人丁稀,四處都是山的山縣。俗話有句話說,番平無人莫朝中無人莫當官。所謂番平,指海洋一帶,包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販番也即是世稱的過番,南渡謀生之解。南安人大量移居海外,主要是移民老家的僑鄉和特定的旅居地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互動關係,是促使來自僑鄉的人移居海外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有了海外的親戚朋友或同鄉的接應,促成了連鎖移民效應。有著重視傳統宗鄉族群觀念社會背景的南安邑人,尤其再加上居住海外經濟富裕而成功的同鄉或親朋戚友的存在,更加速成為南安邑人出國的充份理由。

 

一、漢代就有邑人出洋旅居海外

中國古書記載顯示,南安的豐州鎮金雞古港,是文明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中國閩南的對外開放史書冊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豐州鎮金雞古也是宋元時期,泉州府對外通商的主要港口。由於經商謀生和友誼親屬關係南安人早在漢代(西元206年--220年)就有人出洋旅居的記錄,而較多人遠涉重洋是在唐朝年代(618年--907年),足跡遍佈東南亞、美加兩大洲、澳洲以及西歐等地。根據1993年出版的《南安縣志》記載,西元 661年,南安邑人鄭國希死於菲律賓,為史載福建最早出洋的唐人。

從發現的地方史文獻資料來看,唐朝與五代時期,南安邑人前往海外謀生,從事貿易、手工業、宗教文化活動等頗多。晉江《安海志》記載,唐朝南安石井人林屢仙,造船通渤泥(今稱印度尼西亞),又有王堯從印尼運載木材到南安做買賣。而 753年,唐朝鑒真法師東渡日本傳經,泉州高僧曇靜和尚(南安人)隨行前往擔任戒師。

根據史學家李長富的《南洋僑史》稱,福建閩南地區是唐朝海上外交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南安人陳匡範就是利用海外貿易,成為富商巨賈。五代(907--960),劉從效、陳洪進、相續當官治理泉州,主張殖貸泛於番國,鼓勵泉屬各縣百姓到南洋諸國開展貿易活動。那時候,許多南安人都紛紛到南洋討生活,生意有了發展,或與當地異族通婚,或將故鄉親友遷往。

《五代史》雲:劉祖安仁,上蔡人也。後徙閩中,商賈南海,固家焉。據查證,劉安仁晚唐隨黃巢起義入閩,定居泉州南安,成為當時南安有名的海商。歷史記載,南安是泉州的主要沿海縣份,對泉州海上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存南安豐州九日山上的祈風石刻,記載著宋元時代郡縣官員祈風盛典和南安人前往海外謀生的史跡。元朝(1271--1368),元世祖忽必烈曾經利用泉州和南安的獨特地理優勢,組建水兵並從泉州府做為發兵進攻印尼的爪哇、占城的基地。

明代(1368--1644),印尼海盜連年侵襲南安,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民不聊生。這期間,南安邑人為逃避倭害,而大批逃亡南洋定居謀生,成為歷史上的第一次出洋潮。依馬國的馬六甲南安會館館史資料記載介紹,明代嘉慶壬午年(1522年)至隆慶丁卯年(1567年),南安芙蓉(今梅山鎮)李氏鄉人為避倭害與自然災害,不顧觸犯朝廷海禁殺頭的危險,皆紛紛出洋遠渡尋找生機。

1603年,菲律賓從閩南募集了數萬華工,前往當地從事開墾種植業,南安人被招募者眾多。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鬥爭堅持十多年。收復台灣後,大批南安人跟隨鄭成功去了台灣發展,從事墾殖業或經商。

台灣後來歸順了明朝之後,許多南安邑人轉赴南洋各埠。據有關史料記錄,1683年台灣回歸,不願降清的鄭成功軍中將士們,都分批乘船到菲律賓、印尼、馬來半島的馬六甲等地居住。鄭成功的兒子鄭明曾領數船人馬,前往印尼的三寶壟定居開發,其中多數為南安邑人。明朝鄭和太監七下南洋,每次北返時,便一小群隨從留居馬六甲。當時的馬六甲乃是東南亞最繁榮的海港之一,新加坡尚屬未開發的荒島。

 

二、早期邑人來新應於1819年之前

根據1997年在中國福建僑情普查表明,南安旅外僑胞在馬來西亞有50萬、新加坡28萬、印尼33萬、菲律賓30萬、緬甸6.2萬。泰國4.1萬人。20世紀90年代,根據新加坡知名老報人研究,新加坡華人人口,若以原籍縣市為單位估計,南安人數量僅次於安溪。戰後初期華文中學學生都要填報原籍,據學校的統計顯現,以安溪生最多,南安生居次,安溪人口目前估計約占新加坡人口的 10%,南安人可能佔8%左右,大約有28萬多人。2001年初,另位學者潘明智校長,從其好友日本學者小木裕文處得知,新加坡獨立後至今,若以原籍縣市來評估新加坡華人的人口數據,南來新加坡的泉州地區移民,以南安人為首,約有40餘萬人,則安溪人則退居第二,少了南安人大概千餘人左右。

南安邑人何時到新加坡進行商務活動,已經是無史實可稽。新加坡是否在宋代以前就有華人移民的足跡,眾說紛紛也無史實可考證。但是,據最早的一方古墓碑石考證,1829年(清朝道光九年)已有南安31位先賢合葬於青山亭人(丹戎巴葛華人公塚一帶)。據此推斷,南安邑人很可能在新加坡開埠之前,就已經熬新加坡這海島上拓荒。

依照中國古籍記載顯示,中國和新加坡的關係,其歷史淵源是相當久遠的。早在漢朝《漢書‧地理志》記錄的《皮宗》(Pulau Pisang)、三國時代《吳時外國傳》一書中提到的《蒲羅中》( Pulau Ujong)及宋朝人撰寫的《新唐書》中的《羅越》(Laut)等,據史家的考究,上述的地名,依記載的地理位置與沿中國海岸南行的航程推測,極有可能指的就是現在新加坡的本島,或者是新加坡鄰近周圍的島嶼群。現存最早述及中國移民新加坡的文獻,是元代(1271--1368)、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成書於1349年)。在書中所說的《龍牙門》指的就是新加坡。根據史家的論述,新加坡的歷史是始建於《新加坡拉馬來王朝》(Raja Melayu Singapura),即是淡馬錫王朝。該王朝成約立於西元1299年,皇宮就坐落在今日的福康寧山,那時的岌巴碼頭(Keppel Harbour)稱為《龍牙門》是船舶必經之地,《淡馬錫》和《龍牙門》史學家都公認為今日新加坡的古名稱。

 

三、鄭和航海圖上有淡馬錫之名

查閱史料典籍,“淡馬錫"這名詞也出現在《鄭和航海圖》上。明朝鄭和與1403年下南洋時,穿過東南亞一個美麗的濱小島(即今日的新加坡),鄭和按照當地人的發音,在他的航海圖上標上了“淡馬錫"(Temasek)三個字,爪哇語謂《海城》之意。而鄭和隨從費信,在他所著的《星槎勝覽》 (成書於1436年)一書中,曾記載他在檳城、馬六甲的見聞,也提起了龍牙門(即古新加坡之稱)這個地方。

可以這麼說在明朝以後,中國大陸都是一直保持與新加坡的關係。而在1819年 1月,英國人萊佛士 (T.S.Raffles)在新加坡河口登岸時,也發現島上已有不少人定居。而且從皇家山發現的殘存遺址和出土遺物,有些銅錢是北宋真宗 (998年--1022年)及神宗年代(1068年--1085年)所生產的產物。據學者深入研究,中國的銅錢自唐宋以至明清,是東南亞的通貨,為東南亞等地區人民所廣泛使用的。

“淡馬錫"在西元12世紀的時候,已成為古代蘇門答獵島室利佛逝王朝的一個貿易中心,到西元13世紀,這裡成了室利佛逝王朝的三個小國之一。西元14世紀末,室利佛逝王朝遭受到爪哇外族的入侵,王子拜裏米蘇拉逃亡來到小島。登岸時,無意從叢林裡發現一頭奇異且漂亮的動物,都認定是吉祥兆頭的獅子,便在島上自立為王,並根據梵文SINGAPURA,因SINGA是獅子,PURA是城的組合,從此把淡馬錫這濱海小島稱作為“獅城"。中文的稱呼就是今人們熟悉的“新加坡"。此後,新加坡不斷處於王朝的更迭和外來的入侵之中,到1811年,大約百餘名馬來半島柔佛州的馬來人,在當地首領天猛公的率領下佔據了新加坡。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萊佛士來到新加坡,發現是個一個優良的天然深水海港,於是便將新加坡作為英國海上貿易基地。

1827年,當時的柔佛蘇丹正式將新加坡割讓給英國,從此新加坡進入了百餘年來英國殖民地統治時期。直到1959年,新加坡才宣佈自治。到1965年 8月 9日,才獨立為新加坡共和國。

根據萊佛士於1819年 6月11日致函森美塞公爵夫人(Duchess Of Sonerst)的信中有雲:我的新殖民地迅速繁榮。開埠至今不足四個月,人口卻超過 5千,而且大部份都是華人,相信人口還會不斷增加中、在開埠後的十多年期間,華人的祠廟也紛紛創設起來,諸如:曹家館建於1828年,金蘭廟建於1830年,僑生的慶德會建於1831年,中山會館前身在香山公司創於1831年,南安會館的鳳山寺建於1836年,天福宮建於1839年,這些都是建立在華人聚集密集的地區,分屬於漳泉語系、朝語系、粵語系、客語系、瓊語系不同的方言群,這裡頭也包括了泉州府的南安人。

 

四、馬六甲南安籍商賈南來發展

在史學研究者丘新民所著《新加坡先驅人物》一書稱:1819年前,已有不少人在新加坡種植甘蜜和胡椒。書中又說,甘蜜和胡椒的種植遍佈在梧槽河的西北,沿實利基山、蘇菲亞山、皇家山、珍珠山、歐南山、河水山等地帶。從海峽殖民地政府檔案,1822年12月23日行政官( William Farquar)威廉法誇呈交萊佛士的報告中說:皇家山附近西北面,倒有個華人的甘蜜園,這甘蜜園是在我們還沒有來到這裡時便已開拓了的。而與1829年有31個不明姓氏在南安先賢古墳合葬於距離皇家山不遠的丹戎巴葛青山亭附近的福建公塚。從以上史籍的記載與論述,我們可以說,當萊佛士於1819年在新加坡努力開拓自由貿易港時華人移民從各埠風聞而至,積極參與拓荒開疆的偉業,不論是早在1819年之前到島上謀生,或者是在1819年之後才來,這批華人移民於短短的十多二十年,就把新加坡從一個不知名且落後的小漁村,轉變成一個繁榮的大商港,奠定了新加坡然後的發展為亞西安重要的轉口貿易中心的基礎。這群拓荒的開埠新加坡先驅當中,肯定有福建的南安邑人在裡頭。

另據史學家研究分析,在1824年以後,新加坡華人社會經過一場動亂後,出現了一輪新面貌新氣息。在英國人萊佛士的扶掖下,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一批漳泉商賈,形成一股新興勢力,進入新加坡華人社群,取得了華人社群的領導權,建立了華人社會的新秩序,這裡頭也出現了一些才華出眾的海峽殖民地南安邑人。例如:薛佛記三妹婿梁美吉(又名梁美記),而梁美吉則是梁壬癸之胞兄,泉州南安縣人,同時任馬六甲青雲亭亭主和新加坡恆山亭的大董事之一。又如南安籍的王九河,出生於馬六甲,1871年在新加坡創立丹戎巴葛船塢公司,其兄王慶雲為馬六甲種植家兼米商。侄兒王錦威是馬六甲著名的萬裏望橡膠園園主,在新加坡陳篤生醫院興建一座病房。專門照顧盲人。而王九河本身後來是新加坡恆山亭大董事之一,曾資助英華學校和萃英書院,王九河之孫王瑞洲是太原山信託人之一。王九河之子王德霖,1906年取代林文慶醫生,當選為中區市政委員。再如南安籍梁美吉胞弟梁壬癸與1836年,帶頭創建鳳山寺在丹戎巴葛青山亭附近(即丹戎巴葛聖王宮邊的華利街 (WALLICHST)已崇祀光澤尊王。另,祖籍南安的梁添益,為新加坡慶德會創始人之一,也是馬六甲青雲亭第一任亭主樑美吉的兒子以及中國南安出生的黃衍才,到馬來西亞謀生而後從商致富,曾捐資同德書報社和新加坡南安會館。這些史料都可看出,南安邑人在新加坡早期華人社會中,確實佔有一席之位。

1824年,滿清政府根據南京條約,將廣州、寧波、上海、福建及廈門的 5個口岸開放給外國人。又因福建省兩港(福建和廈門)的開放,加速了閩人(包括南安人)往外遷移的決心。1880年《中英續增條約》和《中法續增條約》簽訂後,滿清政府才准許中國老百姓以華人身份出國工作。從此,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民,就大批大批的抵達亞細安各國,中國廈門成了苦力貿易中心地,新加坡也逐步成了苦力貿易中轉站。

之前的“移民貿易"也就逐漸演變成“苦力貿易"(俗稱為賣豬仔)。

民國期間(1912--1949),軍閥混戰,封建宗派械鬥,國民黨發動內戰,實行苛政,經濟凋弊,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大批南安難民逃亡海外求生。漂洋過海的南安邑人,秉承桑梓勤奮進取、吃苦耐勞、勇於開拓拼搏、感於革故鼎新的求變、與時俱進不懼挑戰的大無畏精神,這種精神也就是現今所言的南安精神。

南安精神,促成南安邑人個個勇於走出家門,跨出國門,遠渡重洋,就食南邦,披荊斬棘,建家創業,將南安精神淋漓盡致地在異域他鄉,播種、生根、萌芽以及茁壯長大,而且同當地人民胼手胝足、拓荒種植、做工務實,對僑居地的經濟開發做出了貢獻。

歲月悠悠,星移鬥轉,南安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許許多多的壯麗詩篇。湧現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先驅人物,以及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歷史為南安邑人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者為新加坡南安人)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特刊‧五洲四海南安鄉親‧聚集雅京共襄盛舉

印尼星洲日報 2012-10-06

第11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10月 6日至 7日在雅加達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南安籍賢達將在此共榮盛舉。

本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是由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主辦,並由泗水南安同鄉聯誼會和棉蘭南安同鄉聯誼會協辦,同時,來自錫江、萬隆及三馬林達等處鄉親也積極響應。

主辦單位細心策劃一系列活動,也讓國內外來賓能在大會後到國內各地名勝旅遊。旅遊觀光的地方共有三個選擇,分別是中爪婆的羅浮屠佛塔、峇厘島或是蘇門答臘的多峇湖。

今次的大會吸引了大約30個來自海內外的南安團體參與,其中來自國外的南安同鄉會有新加坡南安會館、香港南安公會、緬甸南安同鄉會、菲華南安公會、馬來西亞南安總會、臺北南安同鄉會、高雄南安同鄉會;來自國外的南安商會有北京南安商會、哈爾濱南安商會、天津南安商會、南京南安商會、上海南安商會、大連南安商會、銀川南安商會、西安南安商會、湖南中方南安商會、成都南安商會、南寧南安商會、廈門南安商會、珠海南安工商會、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廈門南安商會、龍巖南安商會、永安南安商會、遵義南安商會、同安南安商會、龍巖南安商會、明溪南安商會。

同時,印尼的南安同鄉會有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棉蘭南安同鄉聯誼會、泗水南安同鄉聯誼會及錫江南安公會。

 

歷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簡況

第一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1990年 5月由菲律賓南安公會成立,首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是邀請各國(地區)的南安兄弟社團閉觀禮,此後,與會鄉親醞瞅組織聯誼活動。

1991年初,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籌委會委託雪蘭莪南安會館、吧生濱海南安會館及馬來西亞劉氏公會三個屬會組成工作委員會,開展籌組工作,並於1992年 1月在馬來西亞成功舉辦“東南亞南安同鄉懇親會"。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主席黃炳成任大會主席。當時,緬甸、香港、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泰國等地的南安同鄉組織應邀出席盛會。

 

第二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第一屆懇親大會座談決議成立“海外南安同鄉聯誼會",主理各國(地區)同鄉的集體活動,主辦懇親大會的單位擔任主席。由於菲律賓南安公會新會所將在1994年落成,第二屆懇親大會決定在菲律賓舉行,菲華南安公會首屆理事長陳經綸出任“海外南安同鄉聯誼會"第二屆主席,不幸任內病逝,由第二屆埋事長黃書漢接任,於1994年 5月23日在馬尼拉巴比倫大酒店隆重召開,南安市人民政府組團出席。會議通過修改章程第四條:“團結世界南安同鄉及促進家鄉及居住國公益福利事業之發展"。

“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從此正名,決定兩年一次輪值舉行懇親大會,大會一致推舉新加坡南安會館接辦第三屆懇親大會。

 

第三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第三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1996年 4月 9日在新加坡舉行,新加坡南安會館主席黃國慶任大會主席,會議以《會館的應變求生存與使命》為主題,充實大會內容,為今後同鄉社團的生存發展拓開新思路,加強了世界各國(地區)南安社閉之間及與故鄉的交流與發展。此次會議之後,各國(地區)在故鄉投資工商企業,捐資公路、醫院、學校等公益人幅度增加。會議在香港南安公會提議下,與會代表議定由故鄉南安市接辦第四屆懇親大會。

 

第四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1998年10月16日,第四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在故鄉南安市多功能體育館隆重開幕,陳慶宗市長任大會主席,同時舉行慶祝南安市建市五週年慶典及鄭成功塑像揭幕儀式和紀念光前學村創辦六十週年等活幼。大會突出主題“根連四海、情系桑梓、發展南安、共創輝煌"。中央、福建省、泉州市等領導出席指導,參加懇親大會的鄉親來自二十三個國家或地區,規模與人數為歷史之最。大會將《把心貼著南安》定為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會歌。同時,根據章程,接納澳門南安同鄉會、緬甸南安同鄉會、印尼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為新會員。會議還一致推舉香港南安公會接辦第五屆懇親人會。

 

第五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2000年11月12日,第五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南安公會會長林樹哲任大會主席。大會主題為“二十一世紀同鄉社團的使命",大會決定接納深圳市南安個業協會為新會員,推舉菲華南安公會主辦第六屆懇親大會。

 

第六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2002年 5月12日,第六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在馬尼拉“菲律賓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菲華南安公會戴宏達會長大任大會主席。大會號召繼續團結鄉親,發揮友愛、互助、加強與桑梓聯繫,支持家鄉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呼籲發揚南安精神,大膽創新,奮力拼搏,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作貢獻。

 

第七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2004年 9月21一24日,第七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在臺北市舉行。臺北市南安同鄉會理事長黃清源任大會主席。泉州市政協主席傅圓圓、南安市人大常委會主席洪本地等嘉賓蒞臨指導,海外南安社團及北京、上海南安商會均組團參加。

大會主題“故鄉情、世界心"。

 

第八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第八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2006年10月28一31日在澳門旅遊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世界各地南安鄉親社團及國內幾十個商會,一干多名嘉賓出席盛會。

澳門南安同鄉會會長呂金福任大會主席,以“誼聯四海、情系桑梓、同謀發展,共建和諧"為主題,希望藉此加強與世界各地南安鄉親的聯誼交流活幼,願五洲四海南安鄉親情系祖國,情系南安,攜手共創新明天。

 

第九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請大會

2008年11月20日,海內外南安鄉賢領袖會聚深圳五洲賓館,隆重召開第九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深圳南安企業協會會長林長榮任大會主席。大會以“心貼南安、擁抱世界"為主題,主要活動有:第九屆世界南安同鄉耿誼懇親大會理事會;深圳南安企業協會第七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深圳南安企業風采圖片展;舉辦南安市大型招商項日推介及簽約儀式等。本屆懇親大會上,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南安鄉親互敘鄉情,為家鄉發展獻言獻策。本次大會共簽約44個項目,涉及建材、機械製造、汽車配件、光電資訊等產業。

 

第十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請大會

第十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2010年10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北京南安商會會長陳水波擔任大會主席。大會以“弘揚成功精神,推進海西建設"為主題。來自中央、北京、福建、泉州、南安等各級各部門有關領導,及來自祖國各地的兄弟工商社團與海外南安社團的領導和代表等共1200多人蒞臨本次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南安市回歸創業工程投資項目簽約儀式等活動,會後於人民大會堂二樓宴會廳舉辦“第十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聯歡宴會"。在聯歡宴會上,來自泉州少林寺武僧團的武術表演,總政歌舞團、海政、空政歌舞團演員及北京高校(南安)同學聯誼會學生等的精彩文藝節目博得參會嘉賓的隆隆掌聲。

 

記印尼旅遊懇親活動

香港南安公會秘書長 洪朝南

10月 2日,本會70位理監事及親屬在榮譽團長林樹哲、陳通貴;團長林懷宣,副團長黃少玉率領下,乘搭國泰 CX785航機前往印尼展開六天五夜的旅遊懇親活動。

首站峇裏(也稱巴里)島有三天多的時間旅遊觀光。在這裏居住的 370多萬巴里島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信奉印度教,七成從事旅遊業,三成務農,是個旅遊聖地。下午四點多在酒店落腳後,即驅車前往海灘,剛好趕及觀賞世界十大最美落日景象,團友們紛紛舉起相機,捕捉日落彩霞相輝映的美麗倩影!

第二天,團友們分乘二輛旅遊大巴前往南灣,乘玻璃底船一邊觀賞海底珊瑚,一邊拋麵包碎喂引遊魚。有比較大膽的團友則排隊乘坐顛波剌激的“香蕉船”和水上降落傘。下午轉赴海龜島,觀賞各種奇異動物。團友們紛紛爭相與海龜、大咀鳥、蟒蛇、蝙蝠等影相留念。

第三天,旅遊車駛往蠟染村參觀古老傳統的巴迪克蠟染紡織工藝,清一色的婦女正在用木制腳踏的梭織機織出花草樹木或寓意事物各種圖案,既堅實耐用又色彩繽紛的布疋稱為“依卡面料”;有的則用蠟染將圖案描繪在布疋或衣服上。我們不禁慨歎印尼婦女可能是世界上既勤勞又聰慧的族群。據說印尼男人多數不務正業,喜鬥雞賭博。女人不但肩負家務和勞作,而且十分 “硬頸”, “頭頂”功夫了得,可頂十多公斤物品。在參觀威鎮海強的 “海神廟”之後,團友們享受了一小時的精油芳香按摩,消除幾天來的舟車勞頓,輕鬆地迎接下一個旅程!

印尼,可說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相對於大部份巴里人居住的又矮又爛的平房。第四天,當地導遊張先生和曾先生帶我們去的洋人街,庫塔區卻是世界各地富豪居住和旅遊的娛樂和購物中心。五星、六星的豪華酒店依海而建,可惜我們不能流連太久,因為下午我們要乘搭內陸航機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參加第十一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

由印尼雅加達南安同鄉聯誼會主辦,泗水南安同鄉聯誼會和棉蘭南安同鄉聯誼會協辦的第十一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於10月 6日在雅加達SUN CITY大酒家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和地區的二十多個代表團在大會持牌禮儀隊員的帶領下依次入場參加開幕儀式。最少的代表團只有 2人,香港南安公會70人代表團成為全場最竉大和矚目的隊伍!簡單而隆重的“敲鑼”開幕儀式後是全體大合照。是晚,盛大的歡迎宴會仍然在SUN CITY大酒家舉行。出席盛宴的有印尼旅遊局以及家鄉泉州市和南安市的官員。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林樹哲主席,從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全程參加這次旅遊懇親活動。大會傅樵忠主席、中共南安市委黃南康書記等分別在晚會上致辭。新加坡代表團興奮地上臺從印尼“世聯會”理事們的手中接過大會會旗,正式接辦2014年第十二屆“世聯會”。

傳統的印尼民族特式歌舞將晚會熱鬧的氣氛推向高潮。我們深深地感受了這個擁有二億三仟多萬人口, 17500多座島嶼, 350多個族群和 480幾種語言的熱帶島國異地情調和風土人情。

這次旅遊懇親活動是本會成立33年來規格和陣容最大的一次國外會務活動,有21對夫婦、46名永遠榮譽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名譽會長及理監事參加,再一次增強了本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