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東頭陳氏--跨越百年的兩岸情緣

記者:王文治 黃德展 洪梅  來源:海峽之聲網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5日

東頭陳氏--跨越百年的兩岸情緣

2014年08月12日

台灣宗親到官橋陳氏宗祠祭祖

陳氏宗祠

在南安官橋鎮的東頭村里,矗立著一座飽經風霜的陳氏宗祠。2010年,已有91歲高齡的台灣老人陳道祥回到這里尋根祭祖,圓了多年的歸鄉之夢。臨離開前,陳道祥帶走了一捧家鄉的泥土和宗祠的香灰,這一幕讓當時在場的南安鄉土文史工作者陳澤鉅動容不已︰“他說要帶回這些泥土和香灰,讓他女兒、兒子永遠記住家鄉。寧戀家鄉一撮土,不戀他鄉萬兩金。”用唐代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詩句形容陳道祥的心境或許再貼切不過。

明朝末年,陳道祥的祖輩們離開東頭,前往廈門謀求生計,後來又舉家橫渡海峽,最終定居台灣彰化。這一去,就是 140多年。在歷史的變遷中,家族資料不斷散佚,而祖父和父親的過早逝去,又讓陳道祥無法獲得更多有關家鄉的訊息。幾十年間,陳道祥從沒有停止過對家鄉的尋找,卻始終一無所獲。

2010年,借著來福建柘榮旅游的機會,陳道祥通過當地政府聯系到南安市台辦,拜托他們幫助找尋自己的家鄉。幾經周折之後,南安市台辦在網上發現了陳澤鉅撰寫的東頭村資料,並把它反饋給了陳道祥。經過認真查閱,陳道祥確定自己正是源自東頭,屬昭穆輩序第二十二世“道”字輩,而其台灣祖先墓碑上所鐫刻的“碧霞”,也是出自東頭村“五甲碧霞”的分派。

興奮之余,陳道祥萌生了到故鄉尋根的想法。2010年 3月的一個午後,陳道祥給陳澤鉅打電話說,他就是這個家鄉的人,想念祖宗的觀念一直沒有變,找到家鄉太急了,一定要帶子女回來拜拜祖先、看看家鄉。事隔多年,陳澤鉅仍然記得當時電話中陳道祥所流露出的熱切和期盼。然而出乎陳澤鉅意料的是,僅僅三天之後,陳道祥就帶著女兒、女婿一行 7人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東頭。在家人的攙扶下,陳道祥邊走邊看,村里的每一棟房屋都讓他感覺特別親切,鄉親們的熱烈歡迎,更讓陳道祥倍感溫馨。在陳氏宗祠前,陳道祥激動地說︰“我們終于到家了。”他和家人一起虔誠地拜祭了祖先,真誠祝願家鄉越來越好,並表示有機會一定還會再經常回來。

東頭陳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進士陳邕官至太子太傅,後因與權臣李林甫不和,被罷官入閩,陳邕的子孫自此開始在漳泉一帶繁衍,並逐漸擴展到台澎金馬及南洋一帶。據資料記載,南安東頭村的肇基者正是陳邕的後裔“慶公”,但由于族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毀損嚴重,因此,關于“慶公”的詳細源流已經無從考究,這成為長期橫亙在陳澤鉅心頭的一個謎團。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陳澤鉅受邀到福建閩清參加一場閩台族譜研究會。會議間隙,陳澤鉅來到台灣代表團的住處作客,在台灣代表團團長、時任金門縣長陳水在的桌子上,陳澤鉅發現了一本族譜。“我找到那個族譜里有關于我們的記載,就拿過來,一看,跟我們的族譜完全吻合,這下可以證明我們是從金門過來的。”陳澤鉅回憶道。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陳澤鉅又輾轉找到了已遷往新加坡的陳氏宗親。在新加坡的資料當中,陳澤鉅發現最早的記載同樣來自于金門,這次意外的收獲讓陳澤鉅就此理清了東頭陳氏的由來。

巧合的是,與記者同行的南安電視台主持人陳方方,就是東頭村人。當听到自己的家鄉竟然同金門有著如此之深的淵源時,陳方方非常驚訝。她說︰“今天是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從那邊發源過來的。近年來,台灣的朋友經常過來這邊尋親,我們也想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反著尋回去,讓血緣的關系更加深遠。”

“千流萬派,總歸一源;葉茂枝繁,不離一本。”宋代理學家朱熹在《陳氏族譜》序言中所寫的這段話,而今更是成為了兩岸關系的真實寫照。百年間,陳氏宗祠默默地見證著漂泊游子葉落歸根的動人故事。而在這些尋根情懷的背後,兩岸的血脈情緣就這樣代代流傳。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