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安溪 »

安溪陳氏宗祠、墓葬

作者:佚名  來源: 安溪資料庫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安溪陳氏宗祠、墓葬

祠廟

鳳城美法教美陳氏祖祠

位於鳳城鎮美法村水吼尾大榕樹南側,始建於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清溪洪水氾濫,殃及宗祠。一九六二年重建祠堂於舊址。一九九二年再建,坐東朝西,石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建築面積二百三十八平方米。楹聯:“教人以善昭藍水;美德傳芳紹潁川”、“左挹閬岩,勝地名山標八景;右瀕藍水,茂林修竹茁千竿”。

鳳城虞都陳氏宗祠

坐落於鳳山西麓、鳳城鎮吾都村中部,背靠貢山。始建於明末,二○○一年重建。大厝式,兩旁有護厝,建築面積五百二十七平方米,門前有月眉池,豎立三副旗杆磐石,大廳懸掛“進士”、“解元”、“文魁”、“武魁”、“父子典邑”、“連捷登科”、“登科”等匾額。楹聯均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金用所書,主要有:“父慈子孝千秋繼;兄友弟恭百世傳”、“成才裔應勤工立業;好兒孫宜奮發興邦”、“宜抱興邦報國以求顯祖;應為毓裔成才爭取榮宗”、“宜培蘭桂以期流芳遠;應毓家駒爭取衍慶長”、“虞人永應興鴻業;都眾長宜毓俊才”、“虞宗德業宜長繼;都裔人龍應永培”、“已得家山多隱秀;能修學海自風流”、“祖德千秋宜永繼;宗功百世應長傳”、“虞祖欣居鳳麓;都祠誠覲觀音”、“百代孝慈高仰止;萬年支派承流通”。

城廂同美陳氏宗祠

位於城廂鎮同美村。始建于明初,歷經明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年)、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等多次修建。現存建築為一九九○年重建,二進廳,長二十五.米,寬二十米,占地五百一十四平方米。堂中懸掛“文魁”、“選魁”、“進士”等十多面牌匾。被確定為“泉州名祠”。每年正月初一日為裔孫祭祖日,臘月初五祭掃祖墓,儀式莊重。楹聯有陳振珠撰的“同宗懷祖潁川衍派;美德承先小岵流芳”、“因愛家山,喜唐宋元明賢哲筆留芳跡;美揚祖德,欣士農工賈嗣徽輩出良才”、“文明肇啟閬岩,芳跡千秋,時雨和風施我輩;道統何殊鹿洞,芸窗一席,蟾宮折桂摘高枝”等。

城廂土樓東墘陳氏宗祠

位於城廂鎮土樓村尾山。唐天祐二年(九○五年),肇基始祖陳潼原建于厚安左都營(今磚文村亭頂一帶)。明永樂年間(一四○三~一四二四年)遷居土樓村安內山頭,清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再遷建東墘(又名東衡),坐向乙辛兼辰戌。一九九八年按原基原向重建,為木石結構,琉璃屋面,翹脊,二進三間,建築面積三百一十五平方米。楹聯:“位葉乾坤鐘地脈;功參日月振人文”、“固始綿瓜,結翠千秋蔭石室;潁川騰浪,分源萬里到清溪”等。

魁鬥東洋陳氏宗祠

位於魁鬥鎮魁鬥村東洋山麓,為陳輝開基之地,歷代是東洋、菜塘陳氏宗親聚會、議事的場所。宗祠背倚山武頭山,面向清溪造尖山,山龍地脈鹹稱福地。始建於明,面積二百多平方米;清初擴建,建築面積三百○三.五平方米,土木結構,上落上廳外有東西兩廂房,下落三面為廡廊。一九四五年小修,一九八八年海外宗親捐資重修。宗祠歷次修建中,均嚴格按原基、原局、原結構建造,故至今仍保持清建築風格。祠中奉祀一至三世先祖。堂中懸掛“文魁”、“選魁”、“選元”等匾額。楹聯:“義禮傳家淑德長垂奕禩;文章華國蜚聲遠播芳洲”、“東山再看科名早;潁水長流甲第新”。

魁鬥大嶺陳氏宗祠

位於魁鬥鎮大嶺村山頭,始建於明宣德年間(一四二六~一四三五年),一九九五年重建,建築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雲列旗形,正中幅蛟騰鳳起;山名鼓案,發聲際化震天長”、“尊祖敬宗思舊德;敦仁安義迪前光”、“祖創孫承本支百世;流長源遠大業千秋”。

魁鬥奇觀陳氏祖祠

位於魁鬥鎮奇觀村伏形灣。始祖陳坤、陳炯始建,後幾經修葺。一九九四年因漳泉鐵路建設被徵用,再擇今址建祠。祠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二進大厝式,建築面積二百八十平方米。楹聯:“奇士英才人文獻瑞;觀山樂水地脈鐘靈”、“孝德仁風,虞代聖明高千載;廉泉讓水,潁川世胄衍萬支”。

鳳山陳氏宗祠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一九九二~一九九七年重建,為大厝式,二進十間。

尚卿中山陳氏真山祠

位於尚卿鄉中山村陳厝前。明永樂二十二年(一四二四年)由先祖陳朝惠(諱觀養)始建。歷經多次修建。一九六四年重修。二進雙過水十二間,建築面積四百平方米。楹聯:“真地祥鐘開昌運;山峰高拱起人文”、“真守曆藏便是祖宗肖子;山清水秀儲看閭裏文明”。

蓬萊聯盟五十三陳祖宇

坐落于蓬萊鎮聯盟村十字路蓬萊華僑醫院邊,為土木結構,二進三大門古建築,坐向申寅兼庚甲,占地面積五百七十平方米。原為土樓,清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年)由長坑陳氏宗親陳文生、陳有福捐募改建。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陳國輝、陳佩玉會集安溪、南安、永春三縣五十三鄉社陳氏潁川派族親重建,故名為“五十三陳祖宇”。解放後多作他用,一九八八年歸還陳氏宗族管理。古楹聯有:“派分潁水迎清水;宇啟蓬山接曆山”、“重尋乎湖公譜親;華美哉潁水祠堂”、“重新廟貌昭禋祀;華慶宗功尚典型”。

蓬萊阪頂陳氏坑邊祖宇

位於蓬萊鎮新阪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坐向甲庚兼卯酉,占地面積一千二百平方米,一九八八年部分維修。楹聯:“坑水長流繩祖武;邊峰高聳蔚人文”、“坑流碧水龍起舞;邊圃高梧鳳來儀”、“坑內流清源遠南山匯藍水;邊坡地沃華榮寶樹挺英姿”、“坑頂鴻圖龍蟠虎踞;邊開祖武鳳起蛟騰”。

蓬萊彭格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清水岩峰西南崗之鵝冠山麓,始建於明弘治十五年(一五○二年),土木結構,二進十間,建築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清水右環歸潁水;芹山左峙護彭山”、“三派衍慶千秩烈同奉祀;八支傳芳萬代繼述薦馨香”。

蓬萊院宅林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竹林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年),歷經多次修建。二○○二年重建。楹聯:“宅宇增輝光潁水;林泉競秀耀蓬山”。

蓬萊美濱路尾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美濱村路尾角落,始建于明隆慶六年(一五七二年),清代重修。土木結構,由大厝、兩旁護厝及後落厝構成。建築面積一千一百九十三.四平方米。堂中懸掛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年)立的“忠厚可風”匾額。楹聯:“永久傳家訓,詩書式谷生,春蘭兼秋桂,鳳起與蛟騰;承先光祖德,啟後貽孫謀,富貴榮華茂,簪纓世代悠”。

金谷涵陳宗祠

位於金谷鎮金穀村店仔口,為金谷村、金東村陳氏宗祠,清初閩南風格建築。據壬虎頭山落琵琶形穴,向丙兼亥已,歷代興修,二○○○年按原坐向及樣式重建,保留原有風貌,為漢式大厝,石、磚、木結構,重簷硬山式屋頂,豎瓜鬥木構架,二進,面闊五開間,建築面積二百九十平方米。正面為三門直進,邊門對開,俗稱“五門直出”,其建築格式在閩南實屬罕見。二○○三年,宗祠入編“泉州名祠”。楹聯:“潁川千家沐宗功祖德;川流萬派匯武緯文經”、“翰墨門岡,幸文明盛世開拓;德宗祠宇,慶化日光天重輝”。

湖頭後溪陳氏家廟

坐落於湖頭鎮後溪村,俗稱“大宗”。陳光緒始建於後晉天福年間(九三六~九四七年)。經多次修建。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裔孫陳世春帶頭捐資,宗親集資重建。占地面積一千八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百九十八平方米。楹聯:“後昆昌裕光宗族;溪水淵源溯潁川”、“祖源潁川,而福建溫陵小岵,至大成而蕃衍;宗本帝舜,衍太丘朝翼啟端,由光緒以開基”。

湖頭後溪陳氏卿侯宇

位於湖頭鎮後溪村中點,為後溪陳氏十五世陳宜升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年)。二○○一年按祠堂古體重建。建築面積三百八十五平方米,土木結構。楹聯:“卿雲伴月鐘祥瑞;侯舜遺風毓俊賢”、“卿志昂揚宗德傳千古;侯峰挺拔桂蘭茂萬年”、“奕世流芳凝千載風雲氣;敦仁睦族心鑄四時富貴春”、“卿月無邊竹蒼松茂;侯風長聚桂馥蘭香”。

白瀨下鎮陳氏宗祠

坐落于白瀨鄉下鎮村,共有四座。

下官廳厝。位於上寨自然村,土木結構,三落大厝,占地六百平方米。

陳氏宗祠。位於待禦潭自然村。魯班式大厝,占地面積五百平方米。楹聯:“由固始而來,一脈相傳蔓延葛蕊根同庇;居南山之下,五星環聚羅列峰巒氣獨鐘”。

嶺兜祖厝。為日月星陳氏祖宇。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土木結構,建築面積三百多平方米。楹聯:“中山聚秀代世智仁勇;宅地鐘靈宏觀日月星。”

庵邊祖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一九九五年翻建,土木結構,上下落魯班式建築,占地面積五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百六十平方米。楹聯:“憶河南潁川,思仙遊東亭,歷史流長顯宗祖;說漳平和睦,話長基下鎮,時光源遠耀子孫。”

湖上沙堤新鳳阪陳氏宗祠

位於湖上鄉沙堤村陳氏宗祠。始建於清,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翻建,建築面積一百二十平方米,奉祀歷代祖先神位。楹聯:“新宇發祥休徵祖德敦厚;鳳麟呈瑞兆應世運昌隆”、“派衍沙堤溯源有自;基開鳳阪報本宜誠”。

湖上格頭中寮陳氏祖宇

位於湖上鄉格頭村,始建於清中葉,一九六七年因破“四舊”被拆除,後重建。四合院式七間張,占地約六百平方米。

感德槐川眠牛陳氏祖宇

位於感德鎮槐川村卿度內牛眠山麓。始建于明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年),一九八一年重修。土木結構,坐北朝南,二進十間,占地面積四千一百八十二平方米。楹聯:“眠因仰祖思潁水;牛以臥坡鎮槐川”、“眠思潁水源流遠;牛臥槐山世澤長”。

長坑南斗陳氏聚星堂

位於長坑鄉南斗村中部,為南斗、山格、舉魁安美、霞鎮嶺兜、桃舟金鉤陳氏宗祠,又名“東山祖”,被確定為“泉州名祠”。歷經四次修葺,一九九四年最後一次修葺。現建築面積六百九十六平方米。土木結構,有上下進兩邊護厝,下進三架建造。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舉行祭祖活動。楹聯有“追本溯源祖在光州固始縣;分支衍派基開南斗四三公”、“莫遺祖澤源起潁川,流來小岵滋吾南斗;須曉宗祧支承校尉,分自邕公歸本有虞”、“四面錦屏環南斗;一條玉帶束東山”等。

長坑山格林兜陳氏祖祠

位於長坑鄉山格村,始建於元至元六年(一三四○年)左右,系四世陳觀光(字以立)肇基。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鋪設庭石,歷經多次修葺,一九八九年進行部分修繕,下進圍牆改為條石砌築。原有泉州進士秦鐘震題贈對聯及匾額,後不幸被毀。現存木刻裝金古對聯一副:“基開珊格無雙地;案拱銀瓶第一峰”。新撰對聯有:“銘一君賢功地學;嘉章公傅師相臣”、“七星伴月光珊格;一水環門匯潁川”等。

祥華舊寨陳氏宗祠

坐落于祥華鄉舊寨村,共有四座。

陳厝坪祖祠。一世祖陳雲先始建于宋建隆二年(九六一年),明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就原址擴宏重建,清康熙九年(一六七○年)再建。現存建築為整座中堂及偏房,共五間,系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建,坐東北朝西南,一進三開間,占地面積四百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宋代於斯奠定萬年基業;潁川衍派丕成百世鴻圖。”

厚仁堂祖祠。俗稱“後壟祖厝”,坐落於村中南,十四世陳昭文建于明初,現存建築物系清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重建。坐西朝東,建築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舍坪支分,百世衣冠長振秀;厚仁衍派,千年山水永朝宗。”

前村寮祖祠。明陳孟孫建,歷經多次重修,坐西南朝東北,建築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承先世,一脈真傳惟忠惟孝;啟後人,兩條正路曰讀曰耕。”

瑞德堂祖祠。楹聯:“瑞星照庭宇,詩書迭步芳跡;德祖垂功業,子孫延世茂才。”

祥華福洋陳氏達道堂

位於祥華鄉福洋村,為福洋村陳氏祖宇,始建不詳,一九九五年重新修繕,占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建築面積四百六十平方米。大門楹聯:“地枕雙山升雲近;門環潁水波浪深。”堂前楹聯:“達尊登廊廟,文質彬彬,當世鷹揚繼起;道義列宗庭,冠裳躋躋,將來虎榜聯登。”

祥華後洋六旗陳氏祖厝

位於祥華鄉後洋村,為後洋村陳氏宗祠,一世祖陳文鳳始建於明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原名為“肥豬樹厝”,多次重建。因文鳳的裔孫繁衍為六個支派,故後人改稱今名。楹聯:“六秀聚成祖宗地;旗銘輝耀子孫興”等。

祥華珍山陳氏祖宇

共有三座。

眠牛祖宇,又名“眠牛堂”,位於祥華鄉珍山村庵邊角落。始建於元至順四年(一三三三年),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占地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自同發而佛耳而福鼎,水木火相生,蜿蜒結就土金宅;由開基有分派有遷居,高曾祖遞衍,賢親恃在子孫儔”(清進士陳遷鶴撰上聯,清進士陳萬策續下聯)。

華整祖宇,十世陳積斌始建,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占地面積二百平方米。楹聯:“鶴頂劈脈開珍山,懷瑾韞瑜,世代毓玉堂之器;潁川衍派流華整,耕禮種義,春秋薦明德之馨。”

奇卿內祖宇。十五世陳臨溪始建。楹聯:“潁水東來源流遠;奇卿北接世澤長”等。

陳萬策祠

位於祥華鄉珍山村,建於清代。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式屋頂,是典型的清代宗祠建築。

虎邱文美中侖陳氏祖祠

位於虎邱鎮文美村倉美,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年),歷經多次修建。二○○○年翻建下落。楹聯:“潁水分支源遠流長,藍水無非潁水;岐山發脈崗連嶺續,岐山即是南山。”

虎邱雙都梘頭陳氏祖祠

位於虎邱鎮雙都村雙坑。始建於明弘治年間(一四八八~一五○五年),明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年)左右重建。楹聯:“派分永福源流遠;世奠雙卿慶澤長”、“祖德鐘雙卿濟美;孫支振潁川源流”、“永福支出承介福;雙卿世卜葉正卿”。

西坪百福湖坵坪陳氏祖祠

位於西坪鎮百福村,為百福村陳氏宗祠。楹聯:“百千載勿忘致敬;尺寸膚宜念先傅”、“舜帝曆傳,巨族萬世耀祖宇;潁川衍派,小岵傳芳發源長”、“湖水怎常清,福潭雙溪源流遠;坵坪湖永奠,潁川百尺世澤長”、“湖鏡分明照徹堂中俎豆;坵坪秀雅添來界外帳屏”。

尚卿尤俊高嚴陳氏祖宇

位於尚卿鄉尤俊村,為尤俊陳氏宗祠。宗祠背靠枕頭山的土地山峰,面向草埔坪山,始建於後周,清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重建,一九八七年重新修建。土木結構,建築面積一百七十二.五平方米,占地面積六百五十平方米,清代建築風格。楹聯多為名家所撰,有“遷坪嶺而蕃尤俊,源源有本肇基業;分潁水乃拓高岩,世世克家崇明禋”、“士農工商各執一字,便是祖宗肖子;仁義禮智統行四端,堪稱宇宙完人”、“木有本水有源,子孫勿忘先祖;左為昭右為穆,敬謹總在後人”。門聯“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宗廟之禮玉帛雲乎哉”。廳堂橫樑懸掛“旌義”、“選魁”、“明經”等匾額。

龍涓安美陳氏後裕堂

位於龍涓鄉安美村,為陳氏安美派開基宗祠。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年)左右,最早為草厝,後翻建為土木結構。明萬曆十年(一五八二年)後多次重修,最後一次修繕於一九九六年。二進大厝式,建築面積約六百平方米。楹聯:“後鎮舉魁望有魁,文武雙全光珊格;裕存安美期長美,昌隆萬代耀潁川”、“梅花福地有誰識;元美陳公吾祖開”、“後超前開基所願;裕勝昔為祖之心”。

龍涓莊山陳氏瞻遠堂

位於龍涓鄉莊灶村,為莊山陳氏大宗祠,系龍涓莊山莊灶、新民、上下半嶺、良安、連祠、茅湖、溪打、茶溪、崎佘、竹班寮、福鼎等十一個自然村落的陳氏宗祠。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十二年(一四一四年),坐北朝南,仿皇宮式建築,土木結構,屋頂燕尾翹脊,門面用精雕細刻的木屏構成,可自由拆裝。祠前有照牆,占地四万平方米。歷史上曾多次修茸。一九五八年在原址依舊規制重建,一九七七年僑親募資再修,古樸大方。門匾“大宗祠”系清康熙年間進士陳遷鶴所授。大門聯:“追祖念宗源永福;繼往開來鎮莊山。”

龍涓內灶裏佐陳氏宗祠

位於龍涓鄉內灶村貝山,為莊山村陳氏宗祠,背倚鳳山為屏障,面向龍砂、鼓山為案。旌旗為形,鐵爐為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初構茅舍,明永樂年間(一四○三~一四二四年)擴大規模重建,前後歷經三次修葺,二○○○年最後一次重修。一落,宗祠坐庚向甲,建築面積三二四平方米,廡前廊上欄杆半圍,規模依舊,石柱琉璃瓦更新。堂中懸掛“拔元”、“七葉衍祥”、“選魁”(兩面)、“急公好義”等匾額。楹聯“啟宇發祥,五世七房門戶;奏星聚簇,一家卅裏江山”、“鳳髻為屏,羽翼飛揚增物色;龍砂作案,風雲變化振天衢”。門聯:“潁川衍派,分支貢川永福;裏佐開基,承澤九三親宗。”

龍涓舉溪陳氏宗祠

舉溪陳氏宗祠名為“新聚堂”,位於龍涓鄉舉溪村後竹垵。始建於明景泰七年(一四五六年),一九八六年重修。土木結構,二進十間,建築面積四百平方米。堂內大廳懸掛“奉正大夫”、“大夫第”、“都閫府”、“瑞應重熙”等匾額。門聯:“新匾欣題威鳳舞;聚庭喜看祥麟騰。”

龍涓福都陳氏祖祠

位於龍涓鄉福都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年)。二○○二年春,族人陳立教等發起捐資修建,次年竣工。祠坐西北朝東南,石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建築面積六百平方米。楹聯:“潁水分支,源遠流長通涓水;曆山發跡,父慈子孝衍都山”等。

官橋虞宗陳氏祖宇

位於官橋鎮吾宗村中部。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一四○三~一四二四年),歷經多次修繕,雄偉壯觀,建築面積三百二十平方米。祖宇門前三池藏輝,屋後綠林獻瑞,環境優美。面朝鐵峰山聖地,背負聖泉岩名山,左倚五虎拜獅奇石,石呈金牛望月美景,世稱“聖地鐘靈”。祖宇大廳有“譽滿鄉坪”、“共紓國難”、“解元”等牌匾。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均舉辦祭祖活動。楹聯:“虞舜孝雙親;宗堯睦九族”、“紫菜至微亦可薦;子孫雖富不如賢”。

龍門山頭陳氏筍山宗祠

位於龍門鎮山頭村山頭林。始建于宋開寶四年(九七一年),清康熙年間(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重修,一九九四年再修。楹聯:“天威嚴咫尺;臣節使琉球”、“潁川衍派源流遠;南院分支世澤長”、“葛竹當前玉筍班聯光世胄;銅鑼擁後金鐘大響振家聲”。

龍門翠坑陳氏白葉堂

又名翠坑陳氏大宗祠,位於龍門鎮翠坑村白葉角落。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六一八年),幾經修葺、重建。祠坐東北朝西南,土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八間,建築面積一百三十三平方米。楹聯:“派衍開封被德澤;支分白葉振宗風”、“柏蒼奕世繩祖武;葉翠群倫競芬芳”。

蓬萊聯中田後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聯中村田後。平屋,一九九四年由馬來西亞族親陳天木集資十二萬元重建。楹聯:“田舍維新守成祖武;後塵效步借鑒前車”、“田疇衍沃,且喜得天獨厚;後進多才,龍宜處世謙和”。

金谷深洋陳氏全福堂

位於金穀鎮深洋村,為深洋村陳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築面積約四百平方米。堂中懸掛“孝節旌天”匾額。

福田豐田陳氏福壽堂

位於福田鄉豐田村,為豐田村陳氏宗祠。始建不詳,歷經多次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風格,土木結構,二進五間,建築面積約三百平方米。

金谷東溪陳氏宗祠

坐落于金穀鎮東溪洋中村秋尾墘,始建于明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年),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重修,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米,堂中懸掛“司馬”、“德行可欽”、“貢元”、“明經”、“進士”、“女魁”、“武魁”、“天生節孝”、“陸軍少將”、“萬安總鎮”等匾額。楹聯:“源來潁水,流壯東溪開泰遠;本植永春,支繁冠度展丕謨。”

福田陳氏奉先祖宇

位於福田鄉雙垵村,現為雙垵、尾洋、豐都三村的陳氏祖祠。始建于清初,居雙髻山脈田螺形穴,坐坤向艮,辛未、辛醜分金,一九七○年被拆除,一九八二年簡易重建。二○○四年七月十九日,三村兩委牽頭動工,按歷史上方向、範圍重建,十一月二十六日竣工。為石磚木結構、五爪三樑、具有閩南祖祠建築風格的小五間平房,建築面積一百四十六.六平方米。內有“奉舊章,煥重文,文子相承光萬世;先宗信,厚感德,德星環聚耀千秋”、“奉盛奉醴如將見;先祖先公實式憑”、“奉法無私皇繼序;先民有作大貽謀”、“奉天地靈氣,華屋時時高朋滿座;先乾坤神韻,貴胄代代才俊盈門”、“奉世間德,祖傳恭儉高風舉典範;先天下奕,代有家國良材為事功”、“奉宗銘祖,地靈人傑,詩書無俗句;先創後享,源遠流長,仁德有遺風”等楹聯。

 

墓葬

陳光緒墓

位於羅山金釵,俗稱“金釵墓”,坐辛向乙,後周顯德五年(九五八年)葬,一九九六年重修,分金依舊。陳光緒,湖頭鎮後溪大成派陳氏開基始祖。

陳雲先墓

位於祥華鄉多坑鳳形大石下,宋淳化三年(九九二年)葬。陳雲先,祥華鄉舊寨村陳氏一世祖。

陳文舉墓

位於祥華鄉舊寨村湖嶺虎形侖,宋鹹淳十年(一二七四年)葬。陳文舉,為今祥華多坑的詹、陳氏復興始祖。歷代以來,詹、陳兩姓共奉祀。

陳敦仁墓

位於鳳城鎮美法村後格。陳敦仁(字公愛,號義卿),美法村陳氏一世祖。墓祭農曆八月初四。

陳元美墓

位於龍涓鄉安美村上保,俗稱“虎仔墓”,明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年)葬。陳元美,陳氏安美派開基始祖。

陳昆實墓

位於尚卿鄉長林內,坐卯向酉,明永樂二十年(一四二二年)葬。陳昆實,西坪百尺陳氏開基始祖。

陳滿生墓

位於官橋鎮官郁村曾鬱,地名“墓林內”,明成化四年(一四六八年)葬。陳滿生,虞宗陳氏開基始祖。

陳仙瑪墓

位於魁鬥鎮大嶺村屏岩山,地名“水湖”,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葬。陳仙瑪,大嶺陳氏始祖。

陳公蔭墓

位於長坑鄉南斗村旗鼓山,坐申向寅。陳公蔭,南斗陳氏開基始祖。

陳遂墓

原葬于藍溪橋頭,一九九八年因公路建設遷至閬苑岩山中。陳振珠作墓誌銘。陳遂,同美陳氏二世祖。

陳冬生墓

位於湖上鄉格頭村五龍隔坵田,坐丙向壬。葬於明。陳冬生,湖上鄉格頭村陳氏始祖。

陳碧廷及妻吳氏墓

位於藍田鄉進德村,穴名“蜈蚣吐珠”,葬于清順治年間一六四四~一六六一年),為陳碧廷與妻吳氏合葬墓。歷代多修築。陳碧廷,鄉飲賓授八品頂戴。

陳朝棟墓

位於桃舟鄉桃舟村。陳朝棟,民國期間惠安縣縣長、安永漳警備總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陳資直墓

位於蓬萊鎮聯中村赤崎頭。為陳資直與妻甯氏合葬墓。陳資直,蓬萊鎮聯中村寮內陳氏一世祖。

陳世榮墓

位於鳳城鎮吾都村侯厝,穴稱“龍蝦出海”,與妻廖氏合葬。陳世榮,鳳城鎮吾都村陳氏始祖。

陳奇宗墓

位於城廂鎮福洋崗洋沙阪田中,葬於清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年)。陳奇宗,字道翰,號泰垣,城廂鎮虞都三落腳陳氏先祖。

陳鞠我墓

位於湖上鄉雪山村溪尾尖仔侖,葬於清,坐乾向巽兼亥已,穴稱“天虹灌水”。陳鞠我,湖上雪山陳氏開基始祖。

陳朝惠墓

明墓,葬于尚卿鄉中山村隔尾水埕頂,坐庚向甲。二○○○年重修。陳朝惠,尚卿鄉中山村陳厝前陳氏先祖。

陳祥欽、陳祥鋕墓

系龍涓莊山陳氏二世祖陳祥欽、陳祥鋕昆仲的合葬墓。位於龍涓莊山湖弼崎侖寨北側,葬于明成化九年(一四七三年),坐南向北,形稱“倚壁掃帚”。墓碑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彩雲、月亮圖案。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