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安溪 »

安溪陳氏宗親名人錄

作者:佚名  來源: 安溪資料庫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安溪陳氏宗親名人錄

人物傳

陳光緒

(?~九五八年),號五閬,五代後唐特請進奉幕府參軍。後唐清泰二年(九三五年),因政局混亂,陳朝翼帶長子光緒及次子榮緒入閩南抵溫陵入永春,再移居小溪場大成(今安溪縣湖頭鎮後溪一帶)。光緒為人樂善好施,仗義疏財,裏人得其恩惠,名其山為“陳五閬山”。為湖頭後溪大成派陳氏開基始祖。

陳惟安

安溪縣光德里(今鳳城鎮美法村)人。據《美法陳氏族譜》稱,惟安身長九尺,腰圍五尺,以勇力著名,有司薦為力士。從征有功。明永樂年間(一四○三~一四二四年),楊元帥奏主封為總兵。

陳遷鶴

(一六三六~一七一一年),字聲士,號介石,又號景南。安溪縣崇信裏(今祥華珍山村)人。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年),以廩生中式舉人;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會試第三名,殿試成進士,選庶起士,其才學得李光地賞識。陳遷鶴尤精于《易》,書法學唐代李邕,骨力遒勁,屢蒙清聖祖賞識。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授翰林院編修,曆官中允、侍講、侍讀,至左庶子,掌左春坊事,直南書房。七十歲致仕歸裏,為鄉里做了不少好事。著作有《易說》十五卷、《上峰堂文集》二卷等。

陳萬策

(一六七四~一七三四年),字對初,號謙季。安溪縣崇信裏(今祥華鄉珍山村)人。清初著名數學家,詹事府詹事。幼穎悟,九歲能文,十七歲時學使拔他為全縣童生之首,不久被選入國子監學習。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參加順天(京都)鄉試中式第一名。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中進士,選館後即為武英殿纂修兼蒙養齋纂修參修子平諸書。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任翰林院編修,被召往熱河行在,因詞采華贍,深受賞識。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萬策奉派主持湖南鄉試,事竣擢升中允。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升為詹事府詹事,充講官,掌管起居注。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遷侍講學士,奉派教習癸醜科庶起士。

萬策教習有法,後學仰為山鬥。他受算學于梅文鼎,著有《中西演算法異同論》一文。著作有《四書制義》二卷、《館閣絲綸》二卷、《近道齋詩文集》八卷。

陳宗達

永安裏同美鄉(今城廂鎮同美村)人。拜唐桂生為師,雖資不甚敏,但發奮攻讀,文思大進。清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中進士,歷任延平、建甯兩府教授。勤慎廉介,著有賢聲。

陳元錫

永安裏同美鄉(今城廂鎮同美村)人,陳宗達族親。自幼聰敏,讀書過目成誦。清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登進士第,選任儀征縣知縣,後升刑部主事。

陳聖

(一八二三年),字址盤,號廷銘,崇善裏彭格鄉(今蓬萊鎮彭格村)人。為人豪俠,正直無私。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五月初,陳聖暗中與吾都陳羨蘭招集數百人,推吾都武解元陳陸書為正元帥,陳聖為副元帥,陳羨蘭為軍師,在吾都鄉溪沙埔豎起“除清複明統兵大元帥陳陸書”旗號,發動農民起義,進攻縣城西門。起義失敗後,南渡新加坡,不知所終。

陳浚芝

(一八六五~一八九八年),字瑞階,號紉石,長泰裏經嶺鄉(今城廂鎮經嶺村)人。其先世渡台,定居新竹縣。清光緒年間(一八七五~一九○八年),浚芝舉孝廉,授知縣,後擢五品銜,候補周知,誥授奉政大夫,著有《竹梅吟草》。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秋,清廷割讓臺灣後,義憤填膺的浚芝攜眷內渡,歸安溪,掌教考亭、崇文兩書院。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登進士第,無意仕進,歸隱經嶺。

陳盛聳

原籍金穀鄉溪榜村。壯歲往緬甸,僑居彬文那埠,初為行商,後經營米廠油廠,規模宏大,業務迅速發展,成為富商,擁資百萬。平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創辦緬甸安溪會館時捐資四千盾建會所,臨時董事會成立時被推為首任名譽理事長。日軍南侵時已年逾古稀,為避難攜眷回鄉,以家鄉動盪不安,暫住永春,不久即病逝。

陳良糧

祖籍城廂鄉同美村,少壯旅居緬甸。初居滑獨,為小商販,後任粟業經紀,有了積累即自營米廠,先後於秉實洛、宋砌兩埠建立規模宏大的米廠,設備完善,業務迅速發展,遂成緬甸華僑米廠業鉅子,擁資百萬,自奉儉薄。熱心社團公益事業。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閩南大水災,除捐匯泉州救濟總會普遍施賑外,並自匯萬元賑濟家鄉。抗日戰爭期間避難返鄉,捐資倡辦劍鬥農械廠及縣城印刷社。創辦緬甸安溪會館時首捐鉅資建會所,歷任緬甸安溪會館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陳朝棟

(一八八四~一九四三年),又名孫梁,號基齋,感德里桃舟鄉(今桃舟鄉桃舟村)人。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進入廈門回瀾聖道大學就讀,宣統元年(一九○九年)轉福建甲種商業師範學堂。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奉派為安溪勸業員。嗣後任民軍團級軍需多年。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後任惠安縣知事、安永漳警備總司令部少將參謀長等職,曾獲福建省長頒贈“清德長馨”匾。晚年返鄉,被推為崇德中學董事長。

陳丙丁

(一八八八~一九五○年),官橋鎮官鬱村人。清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遠渡南洋,幾年後與其叔陳廻義在印尼椰城開設順美成公司,後發展成為印尼僑界著名企業家。

丙丁心系祖國,曾籌集鉅款支持孫中山革命活動,獲國民政府頒發的“愛國徽章”、“護法共和獎章”及“二等銀質獎章”、“金質獎章”等,被譽為當時“印尼華僑中最負重望之一人”。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被聘為中央僑務委員會顧問。

丙丁熱心公益,曾主持創辦“曾郁小學”(今官橋中學前身),後又協助創辦“藍溪中學”。一九二六年,出資一萬元為安同公路建設前期經費,後又募集股款三十萬元支持安同公路建設。抗日戰爭時期,丙丁又募集鉅款支持祖國抗戰。後又與鐘銘選共同在官橋建立依新醫院(今官橋醫院前身)。

陳錚(附:莫耶)

(一八九○~一九四○年),又名瑞金,字鐵卿。金穀鎮溪榜村人。出生于緬甸仰光。後隨父回國,就讀於“兩廣師範”,學成到本鄉龍坑角落任塾師。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陳錚則棄筆從戎,賣業產買槍炮,投靠于民軍陳岳、楊漢烈麾下,任第三旅少將旅長,後自兼縣長。於是辦學校,修公路,發行“建昌匯票”。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離開軍旅,寓居廈門,開設“鐵峰茶莊”。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陳國輝被十九路軍剪除後,陳錚始東山再起,回鄉當起“安南永三縣邊區聯防總隊長”,收集民槍,擁眾自衛,並大力開墾茶園,設店經營糧食。在家鄉營造“晚香別墅”。

其女莫耶(一九一八~一九八六年),原名陳淑媛,筆名白冰、椰子、沙島。自幼聰明,十歲即景吟有詩:“春日景色新,行到山中亭,亭中真清朗,風吹野花馨。”被鄉人譽為才女。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投奔延安,後入魯迅藝術院第一期戲劇系學習,創作《延安頌》,歌聲響徹大江南北,成為一曲激發抗日愛國熱情的戰歌,至今仍傳唱不衰。

陳嶽輝

(一八九一~一九七九年),原籍蓬萊鎮,馬來西亞丁加樓僑領,曾任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駐丁加樓領事館領事,丁加樓福建會館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創辦丁加樓中華維新革文小學,獲馬來西亞蘇丹王封賜拿督勳銜。

陳文晟

(一八九二~一九五一年),祖籍蓬萊鎮,其父是清代僑居馬來亞的礦工,後成為礦業主,是馬來西亞錫礦開拓史上的功臣之一。文晟在雪蘭莪州叻思埠墾山填澤種植膠樹,後在雪蘭莪州、彭亨州、吡叻州經營錫礦,兩項事業都迅速發展,擁有資金甚多,成為有名的富商。曾獲馬來西亞政府封賜太平局紳(J.P)榮銜。曾任教育機關及實業俱樂部等要職。

陳體

(一九八四~一九三四年),字孝山,金穀鎮深洋村人。性格豪爽,練就一手好槍法。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安溪境內發展的第一個黨員。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夏任東溪党團支部書記。隨後在東溪等地建立農會,開展革命鬥爭。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任安溪遊擊隊副隊長。此後,與陳仲琪帶領遊擊隊打擊土豪劣紳。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協助陳鳳伍組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三月二日,英勇獻身。

陳獻琪

(一八九六~一九七九年),祖籍安溪縣龍門鎮山頭村。一九二九年當選為菲律賓吧咾省省長,連任十六年。一九四六年當選為菲律賓國會議員、副議長。

陳日定

(一八九六~一九七○年),原籍蓬萊鎮新阪村科港,幼受中文教育,長大從事航運事業。一九三五年自創“瑞芳號”于新加坡福建街,經營匯兌業務,兼營土產出入口業務,事業蒸蒸日上。一九四六年後常年資助故鄉育民小學。一九五四年參與創辦工商銀行,並任該行董事。歷任新加坡安溪會館常委、主席,保赤官陳氏宗祠總理、名譽總理,以及新加坡出入口商公會、新加坡樹膠公會、星印商業公會等社團要職。

陳番西

(一八九九~一九七二年),官橋鎮碧二村人。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遠渡南洋到馬來西亞,在機器廠當學徒,還偷偷學會汽車的駕駛和修理技術。三年滿師後先當司機,後升機匠。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回國定居於漳州。先在漳浮、漳嵩汽車公司任機匠和機務主任。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與他人合辦漳合興機修廠。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後改進“漢口爐”(即木炭爐,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燒產生乙烷來為汽車提供動力),百公里能耗降低百分之十五,被美國汽車製造公司爭先購買,後被廣泛運用。一九五二年省內貨車使用率達七成。一九五三年在省汽車運輸公司工作。一九五九年退休後居漳州。被譽為漳州第一個汽車修理的行家,事蹟入編《漳州歷代名人傳略》。

陳丙丁

(一九○七~一九八四年),原籍安溪縣城廂鎮同美村。早年往新加坡經商,一九五○年與陳錦章合資創辦同美公司。一九五三年兩人又發起創辦新加坡工商銀行。一九六四年榮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

陳仲琪

(一九○九~一九三五年),又名傳黎,金穀鎮溪榜村人。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任聚英小學校長,在師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與陳體在安溪秘密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武裝,並任同榜農會主席、中共東溪支部書記。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三月,任中共安南永德特委組織委員;十一月,任中共東溪區委書記。在他的領導下,東溪區成為安溪中心縣委的一個中心活動區域。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八月,任安溪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安溪縣城英勇就義。

陳乃昌

(一九一○~二○○四年),別名羅光,龍涓鄉新嶺村人。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留學日本。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起任總政治部三廳對敵偽宣傳主任,上海大廈大學、復旦大學、震旦大學哲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九三”學社發起活動。在此期間,先後在上海、南京、北京和日本東京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抗戰爆發,在周恩來副主席的單線領導下,進行統戰和情報工作。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研究室主任,中國貿易促進會委員,中國國際商會委員。

陳錦章

(一九一○~一九八三年),又名陳大輪,祖籍安溪縣城廂鎮同美村。出生於新加坡,先後創辦多家公司,均任董事長,還有多項社會職務。他是新加坡民主黨發起人之一,一九五五年任該黨中央理事會理事,曾任新加坡安溪會館主席、名譽主席。

陳錦發

陳錦發(一九一○~一九八七年),原籍安溪縣龍門鎮翠坑村。二歲時隨父往新加坡,一九五二年創辦建築承包商公司,後發展成為新加坡從事建築業的名商。曾任新加坡安溪會館第二副主席。

陳江蘇

(一九一五~二○○三年),原籍安溪縣官橋鎮官鬱村。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往印尼雅加達經商,後創辦印尼宇宙集團,並在香港創辦宇宙銀行等。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多有貢獻。

陳宗基

(一九二二~一九九一年),祖籍龍涓鄉莊灶村,出生于印尼爪哇島蘇加巫眉鎮。一九五五年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回國工作。先後擔任中科院土木建築研究員兼土力學研究室主任,國家建委黃土研究組副組長,國家科委三峽組岩基分組科技組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部專家,中科院岩體土力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員、所長,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副主席,系一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傑出的土力學專家。他先後當選為第二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四屆全國僑聯副主席。他精通英、法、德、荷、印尼五種外語,曾榮獲比利時“利奧彼得二世一級騎士”稱號等多項國際榮譽。

陳有火

(一九二五~二○○三年),福田鄉豐田村人。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參加革命。解放後任豐田村支部書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帶領群眾艱苦創業,開路架電,創辦學校,改善村民生活、生產條件,深受群眾好評。一九七○年多方奔走,請求在豐田創辦國營林場,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一九七二年設立國營竹園林場豐田分場,一九七八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國營豐田林場,為保護當地森林資源和環境作出貢獻。被評為“開發綠色金庫的有心人”。

陳開政

(一九二七~二○○二年),原籍蓬萊鎮彭格村,早年南渡新加坡經商,與人合營茂興企業私人有限公司,經營化學工業原料。系新加坡安溪會館第三十三屆名譽主席。後移居印尼經商。在家鄉彭格村捐資助建彭格小學。

 

歷代科舉及第名錄

宋進士(含特奏名)

陳子木 陳椿壽 陳舉龍 陳應鼇 陳雨潤 陳雷煥 陳應雷

清進士(含武進士)

陳遷鶴 陳萬策 陳紹芳 陳亮世 陳科捷 陳廷科 陳宗達 陳元錫 陳甲捷 陳浚芝 陳瑞芳

明舉人

陳 璋 陳興仁 陳大廷 陳洪圖 陳鳳翔 陳一道(武科)

清文舉人

陳嘉章 陳鳴球 陳萬寶 陳兆泰 陳萬松 陳兆熊 陳冕世 陳朝璋 陳覺世 陳興國 陳旭世 陳冠世 陳有捷 陳聯捷 陳鴻捷 陳 橓 陳源遙 陳清捷 陳蘭枝 陳源懋 陳有光 陳九疇 陳志薈 陳希實 陳壽勳 陳浩然 陳延清 陳大猷 陳承恩 陳文輝

清武舉人

陳臥龍 陳雄健 陳繼俊 陳清照 陳河一 陳龍光 陳三捷 陳拔翠 陳寶光 陳德雄 陳克勳 陳長安 陳六書 陳其登 陳輝鳳

陳肇雄(清光緒二年武舉人) 陳起鳳(清光緒二年武舉人)

非科第出身仕外職官(七品以上)名錄

陳 道 陳 福 陳 謙 陳仰民 陳斌儻 陳爾侯 陳文翠

陳章龍(兵部侍郎兼節度使,巡撫福建、臺灣等省)

陳咸高(清道光年間直隸州司馬,敕封儒林郎)

 

民國時期在縣外任縣、團長以上職務名錄

陳朝棟 陳 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知職務職稱學位名錄

曾任副縣(處)級以上職務名表

陳清江:1904,官橋吾宗,私塾,廈門市僑聯副主席。

陳乃昌:1910,龍涓新嶺,南京政治學院,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研究室主任、

       中國貿易促進會、中國國際商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副部級)。

陳宗基:1922,龍涓,荷蘭德魯浦科技大學,中科院學部委員,

       全國人大常委會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一級研究員(有傳)。

陳 牧:金穀中都,泉州建國商校,德化縣副縣長。

陳泮水:1925,城廂同美,福建農學院,福安農校校長。

陳湘陶:1927,城廂光德,集美航海,上海遠洋運輸公司船長(離休享受局級待遇)。

陳有義:1928,金谷金東,廈門大學,河南商丘市政協副主席。

陳長川:1929,官橋吾宗,中學,龍岩地區勞動服務公司黨委書記兼經理

陳新智:1931,官橋仁峰,高中,海澄縣長,廈門市杏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德馨:1931,鳳城吾都,福建教育學院,泉州市公安幹校校長。

陳昭圍:1931,金穀深洋,福建省交通學校黨組書記、工會主席

陳覺萬:1932,魁鬥奇觀,吉林大學,華僑大學校長,全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教授

陳選讀:1933,金穀美洋,小學,安溪縣革委會副主任

陳清炎:1934,城廂同美,高中,福建省廣播電視廳一○五台台長

陳水珠:1934,官橋吾宗,緬甸南洋中學,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聯絡處處長

陳福接:1935,官橋吾宗,上海交大,國防科技大學電腦系主任,少將軍銜,教授

陳金池:1935,官橋吾宗,復旦大學,新疆公安廳廳長,新疆武警總隊隊長、政委

陳火旺:1936,長坑玉南,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腦研究所所長,

       少將軍銜,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文理:1936,龍涓內灶,南平林校,漳州市林業局副局長

陳泰山:1936,金谷金東,華南農學院,中共安溪縣委副書記,安溪縣政協主席。

陳泗平:1936,蓬萊彭格,初中,安溪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安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來涼:1936,官橋吾宗,福建財金學校,中共漳州市物委副書記。

陳金榜:1937,官橋吾宗,廈門大學,中共江西省委委員,江西省外事辦副主任,

       江西省僑聯主席。

陳瑞能:1937,金穀,武漢測繪學院,廈門市規劃局辦公室主任。

陳偉志:金穀,華東政法學院,廈門市教委辦公室主任。

陳金星:1937,官橋官鬱,北京輕工學院,天津造紙廠副廠長。

陳文炳:1938,金穀溪榜,甘肅教育學院,蘭州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學生導報》總編。

陳再成:1938,蓬萊彭格,廈門大學,中共漳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炳列:1938,龍門翠坑,集美財經學校,三明市作協副主席。

陳如意:1940,金穀溪榜,廈門化工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商檢局黨委書記,工程師。

陳清河:1940,尚卿中山,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安溪縣政協副主席。

陳文良:1941,龍門山頭,高中,廈門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陳長昭:1941,城廂同美,上海交大,中共安溪縣委副書記,縣長,縣政協主席,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厚枝:1941,長坑山格,高中,三明鋼鐵廠小蕉軋鋼廠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副處級)。

陳水筆:1941,官橋吾宗,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副書記。

陳新仲:1942,長坑南斗,福建農學院,福建農學院保衛處副處長。

陳樹林:1943,長坑南斗,長沙鐵道學院,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二處處長,

       局長助理,副局長。

陳文南:1943,龍門山頭,廣東省公安廳一處副處長。

陳耿忠:1943,長坑,廈門大學,安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秀蓮:1943,女,龍門山頭,福建師院,中共惠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陳田爽:1944,鳳城吾都,大專,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副部長兼機關黨委書記。

陳啟明:1944,城廂同美,上海鐵道學院,福州鐵路分局東站副站長。

陳聯合:1944,官橋吾宗,華僑大學,廈門市僑聯主席,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樹林:1944,安溪,大學,中鐵第十六工程局局長。

陳朝旺:1945,長坑山格,初中,中共安溪縣委常委。

陳水貫:1945,官橋碧二,北京大學,蚌埠市職工大學副校長。

陳金泉:1946,鳳城吾都,天津民航學院,福建民航局運輸處長,副局長。

陳仲和:1946,虎邱竹園,大專,安溪縣經委主任,經貿局局長,

       技術監督局局長(副處級)。

 

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名錄

陳子民:1949,魁鬥奇觀,福建醫大,福建中醫學院針炙推拿系黨總支書記。

陳應輝:1950,官橋碧二,福建農學院,安溪縣縣長,永春縣副縣長,

       黎明大學副校長,泉州市交通局長、甯德市副市長。

陳水潮:1951,感德槐植,大專,安溪縣副縣長,泉州市水產局長,

       中共安溪縣委副書記(正處)。

陳炳發:1951,城廂墩阪,華東政法學院,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黨組書記,廈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陳榮生:1951,龍涓後林,南京大學,福建省僑務辦公室副處長。

陳連真:1952,蓬萊美濱,廈門大學,商業部辦公廳副主任,

       中國商業對外貿易總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正司局級)。

陳火荼:1952,福田雙垵,南昌步校,南京軍區清江基地主任、上校。

陳木星:1952,安溪鳳城,大專,三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陳海基:1954,魁鬥,河北炮兵學院,安溪縣副縣長,中共安溪縣委副書記,

       南安市市長,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陳全順:1954,鳳城美法,廈門大學,安溪縣副縣長,永春縣副縣長,泉州市經委主任。

陳金樅:1956,金穀東溪,大學,廣東省軍區企業局副局長。

陳文傑:1957,金穀美洋,廈門大學,《中國旅遊報》總編室主任。

陳昭揚:1957,城廂同美,泉州師專,中共安溪縣委書記,廈門杏林區區長,

       中共同安區委書記。

陳長壽:1957,金穀,大學,解放軍某部作訓處處長。

陳榮洲:1958,城廂同美,上海第一醫科大學,泉州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

       衛生局長,清濛管委會書記。

陳柴生:1960,桃舟,天津輕工學院,共青團莆田市委書記,仙游縣副書記,

       莆田市紀委副書記。

陳長華:1960,湖頭,廈門大學,安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陳木根:1962,龍涓,中央黨校本科,安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添有:1963,長坑,大學,廈門市開元區梧村街道辦事處主任。

陳來福:1964,蓬萊彭格,南京大學,廈門市杏林區外商投資局局長。

陳恬波:1965,長坑南斗,福建工程學校,泉州市組織部青幹科科長(副處級)。

陳曉玉:1969,城廂同美,大專,中共安溪縣委常委。

陳金水:龍涓莊山,福建省監獄管理局辦公室主任。

陳振乾:龍涓莊山,廈門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陳德宗:福田雙垵,漳平縣副縣長。

陳振羽 陳垂民 陳覺萬 陳梧桐 陳亞浙 陳火炎 陳天庭 陳砥柱 陳旭俊

陳國振 陳金燦 陳子根 陳芳順 陳水筆 陳人園 陳澤琬 陳璋玲 陳華民

陳秋生 陳曉輝 陳奮飛 陳火車 陳百安 陳金華 陳仰輝 陳推遷 陳四川

陳貴良 陳天佑 陳榮德 陳園田 陳文立 陳振家 陳振賢 陳三才 陳春生

陳耀志 陳輝煌 陳開河 陳景春 陳呈祥 陳長髮 陳大泳 陳挺秀 陳壬水

陳寶宗 陳雙秦 陳 文 陳婉珍 陳培榮 陳金德 陳志敏 陳國強 陳漢洲

陳發展 陳河水 陳大永 陳連柴 陳金貞 陳婉瑋 陳金強 陳榮根 陳育倫

陳遼坤 陳文虎 陳顯過 陳高鴻 陳華山 陳培源 陳江樹 陳川禮 陳旭俊

陳子民 陳樟樹 陳朝宗 陳銘鐘 陳祖偉 陳泰山 陳金成 陳曉玲 陳振煌

陳達真 陳建新 陳敏樹 陳明鋒 陳主義 陳子魁 陳惠倩 陳水銀 陳躍琦

陳庭裕 陳康黎 陳滄淞 陳銀潔 陳永盛 陳合水 陳水土 陳銘隆 陳木蘭

陳慕鴻 陳良圖 陳永福 陳梅林 陳富華 陳興安 陳泗明 陳有丁 陳基平

陳亞星 陳金輝 陳淑貞女 陳石姑女 陳秀月女 陳安麗女 陳秀琴

陳振恒 陳進才 陳秀英女 陳英花女 陳素梅女 陳美美

 

博士名錄

陳宗基 陳志堅 陳松柏 陳少暉 陳振羽 陳怡謀 陳 瑜

 

已知在港澳臺及海外安溪籍名人錄

陳秋江 陳火耀 陳文華 陳怡謀 陳新明 陳石獅 陳寬成 陳偵祥 陳升祺

陳金火 陳丙耀 陳月火 陳凱希 陳財和 陳土虱 陳江蘇 陳松基 陳明祥

陳永新 陳文喝 陳芳明 陳獻琪 陳亞通 陳煥瑞 陳金隆 陳科場 陳金髮

陳春生

林 浩 淩文斌 撰

 

安溪縣陳氏宗親分布

據二○○四年十二月人口統計資料表明,安溪陳氏共十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一人,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一位,分佈於全縣二十四個鄉鎮。主要分佈見下表:

鳳城鎮:11288

吾都村2660人,美法村2986人,下西居衙口199人,南街居陳衙483人,小東居285人,東北居507人,上山村山佘40人,祥雲居420人,北石居1009人,祥都居133人,華新居33人,朝陽居347人,龍湖居506人,東嶽居250人,鳳山居540人,上西居764人,鳳明居123人,先聲居3人

城廂鎮:10106

同美村5071人,光德村210人,勤內村987人,碼頭村8人,仙苑村599人,團結村九垵1168人,中標村107人,土樓村尾山101人,磚文村34人,墩阪村阪頂120人,經嶺村西姑內889人,玉田村後遼787人,員宅村25人。

參內鄉:345

參山村150人,羅內村85人,大厝村28人,祜水村82人。

蓬萊鎮:5851

彭格村2121人,中芹村399人,嶺東村十字路256人,聯盟村138人,聯中村85人,美濱村766人,鶴前村99人,蓬溪村8人,新阪村阪頂1421人,磜內村49人,蓬新村2人,蓬萊居72人,福山村20人,上智村1人,新林村田尾洋43人,竹林村院宅林371人。

金穀鎮:13453

金穀村1207人,湯內村256人,華芸村289人,尚芸村943人,河美村安都399人,深洋村1400人,東洋村1404人,溪榜村2430人,美洋1765人,洋中村1539人,中都村660人,金東村1124人,金山村9人,芸美村10人,河山村9人,田頭村9人。

湖頭鎮:7518

宗城、廟巷居57人,下東、仁福居84人,四角井、船巷居56人,湖一村41人,湖二村18人,湖三村站前路206人,湖四村32人,山都村70人,前溪村912人,埔美村1668人,高山村福德墘634人,後溪村1531人,前山村1532人,美溪村135人,美阪村228人,登賢村中湖36人,東埔村89人,竹山村石牌17人,福壽村75人,大埔村82人,產賢村2人,半山村13人。

白瀨鄉:2956

下鎮村2940人,長基村16人。

湖上鄉:3263

雪山村327人,格頭村848人,沙堤村1179人,飛新村905人,湖上村4人。

劍鬥鎮:920

東陽村452人,潮碧村石碧43人,小磜場341人,雲溪村6人,福鬥村75人,劍鬥村3人。

感德鎮:5476

槐東村2957人,槐川村2353人,洋山村139人,大格村22人,龍通村5人。

桃舟鄉:508

桃舟村504人,南坑村4人。

福田鄉:3805

白桃村100人,雙垵村543人,尾洋村636人,豐田村1322人,豐都村1205人。

長坑鄉:19167

月眉村2400人,山格村5157人,南斗村7430人,玉南村1620人,雲集村西坑、熨斗1652人,長坑村3人,雲一村803人,華美村102人。

祥華鄉:7877

祥華村37人,福洋村1795人,珍山村2162人,崎坑村1196人,舊寨村2177人,後洋村505人,美西村5人。

藍田鄉:57

藍二村57人。

尚卿鄉:1720

新樓村68人,尤俊村859人,中山村陳厝前710人,灶美村83人。

虎邱鎮:4205

竹園村陳厝140人,芳亭村1995人,文美村倉美1418人,羅岩村77人,雙都村575人。

西坪鎮:1318

百福村1278人,後格村40人。

大坪鄉:280

前洋村香村258人,雙美村22人。

蘆田鎮:999

蘆田村68人,石盤村106人,福嶺村825人。

龍涓鄉:20900

福都村上都山1874人,舉溪村1709人,舉源村二房1070人,安美村1700人,長新村1560人,內灶村2259人,灶坪村3675人,半林村64人,石塔村20人,新嶺村1413人,莊灶村2883人,連祠村978人,崎佘村520人,玳堤村148人,山后村23人,赤片村13人,下洋村52人,福昌村56人,新民村新林831人,美嶺村50人,鶴林村2人。

官橋鎮:7574

官橋居334人,官橋村1181人,碧二村639人,山都村669人,吾宗村2701人,仁峰村152人,仁宅村22人,恒美村6人,馬獅村2人,碧一村白沙亭200人,官郁村曾鬱1668人。

龍門鎮:6727

和平村1008人,湖山村36人,榜頭村4人,觀山村120人,光孝村23人,山頭村2420人,金獅村石盤頭516人,洋坑村2050人,翠坑村550人。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