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安溪 »

古代安溪縣城八景

作者:黃炯然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4日

古代安溪縣城八景

因為“八”是個吉祥數字,古代漢語以“八”字組的詞頗多,例如神仙中有八仙,名馬有八駿,易經有八卦,地名有八閩,嘗的有八珍梅,吃的有八寶粥等,天下名山,以八景命名的也不計其數,古安溪也不例外。

相傳安溪縣最早的八景始于朱熹。他為安溪縣城標題八景。安溪八景的主要內容多數是突出當地特殊的地理風貌或奇妙的自然景觀。有的景觀蘊含古代神話或文人逸事,一個景點往往有一則有趣的傳說或故事,是今日導遊人員的生動解說資料。據乾隆版《安溪縣誌》載:朱文公臨縣,標題清溪八景:“鳳麓春蔭、龍津夜月、閬苑夕照、薛阪曉霞、蘆瀨行舟、葛盤坐釣、東皋漁舍、南市酒家。”但是,隨著歲月流逝,滄海桑田,許多景觀由於自然環境的改變或人為的破壞已名存實亡。民間流傳著未知名作者所詠的《安溪八景懷古》詩:

  清溪一曲半成林,風景依稀向古今。

  龍津無橋空夜月,鳳麓有樹少春蔭。

  東皋漁舍今何在,南市酒家久莫尋。

  蘆瀨行舟沙已滿,葛盤坐釣石皆沉。

  閬岩夕照與雲淹,薛阪曉霞散霧侵。

  莫道先賢標八景,山川猶改況人心。

這首詩,體現了詩人對安溪八景消失的無奈。

如今,消失的八景位置在哪裡,標題的由來又是如何,已少有人知。根據臺灣同胞蔡清雲先生的安溪八景位置淺說,參考其他文獻,現略述於下:

 

鳳麓春蔭:

位於縣城鳳鬢山麓的東嶽寺與新建的城隍廟後,原來兩側有很多松柏樹,高數十丈,綠蔭蔽天。直到正午,才能照到日光。現在雖無松柏,但遍栽各種雜樹,樹下置三二石桌,東後側則是茶葉大觀園,餘蔭猶存,仍是避暑的好去處;

 

龍津夜月:

古時縣城南門橋邊有龍津觀,現有大橋通往後 。曰龍津橋。橋上賞月別有風情。學者另有一說:龍津觀邊有井一口,每到中秋夜,月影在井面浮觀,人們都前往賞月,蔚為奇觀。

 

東皋漁舍:

後 東皋村,位於縣城東門外三裡處的北部灣對面。古時溪水流經東皋,此地群眾大都以捕魚為生,沿溪有漁人搭起漁舍以供夜宿式賣魚。後來溪水改流北部灣,於是東皋漁人匿跡,該地即以種甘蔗為主。

 

南市酒家:

位於縣城南門外。相傳古時貨船從泉州通往安溪縣城,至南門外便不能再上流。因此船工貨主遊客大都夜宿于南門外,此處酒家林立,遊客船工上岸盡興,燈火徹夜,熱鬧非凡;

 

蘆瀨行舟:

自縣城西門至南門外,西岸蘆葦叢生,水流湍急,河床很窄,只容一舟通過。上遊船隻在行舟前,先放粗糠通知下游,而下遊船隻欲逆流而上時,則先敲鑼通知上游,以免船隻相碰出事。現今下游蓄水,湖內船隻通行無阻,蘆葦與瀨灘已不復見;

 

葛盤坐釣:

傳說古時東門外有一橋,橋頭兩邊野生葛藤。每逢早晚,常有釣者,坐在葛盤上垂釣。現在橋已不存,葛盤也消失無蹤。城東水閘橋築起後,這裡已成汪洋一片。

 

閬苑夕照:

同美村閬苑山上,有寺名閬苑岩,內供奉清水祖師,岩寺北有石筍,高達十餘丈,中間有隙人可通過。據說在夏至日到冬至日,夕陽與月光可照進石隙。

 

薛阪曉霞:

縣城出西門外北行五華裏過渡為仙苑,沿小溪走二華裏即是薛阪,舊時溪畔種植桃樹。春到桃花盛開,日照花紅,水光映影,景象萬千,早上日出,遊人頗多。

  

八景現已大部分消失,現在的安溪縣城,處處有新景點。但是,“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儘管八景已經消失,但至今人們對它還是十分懷念的。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