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德化 »

德化縣地名的由來

作者: 徐顧瞻.許志良  來源:德化故事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德化縣地名的由來

德化縣名的由來

唐貞元年間,析永福(泰)縣之歸義鄉置歸德場,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閩王王延鈞令場升縣,取“歸德”之“德”,鳴琴布化萬民,所以命名德化縣,並將善業寺辟為縣治之所(即今址),傳說宋代德化第一任縣官劉文敏為“德化”寫下一副冠聯:“德風吹草綠,化雨潤花紅”,但德化縣只產陶瓷,卻不出文人。有個陳半仙雲遊到德化,見縣治前二水準行東流,說要改二水準流為丁字形,讖言:“水流丁,歲簪纓”。楊梅富戶林程聞言,即獻資五十萬民緡買田改溪,開鑿未竣,夜間暴雨,洪水直沖,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縣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陳師文、蘇祥、林揚休三人遂中進士,德化斯文則從此始。有人仿撰一聯:白瓷映草綠,舉子襯花紅。這更體現了德化瓷都的特色。

 

丁溪

德化城關滻溪南岸有個村落叫丁溪,原名叫登榮。相信過去民間流傳著讖語:“水流丁字,官榮自至”。“水流丁,歲簪纓”。

宋末元初期間,德化楊梅村的林程,平時慷慨仗義,廣收圖史,聽了一這讖言,就捐家次五十萬,在縣堂門口對岸的滻溪。有一夜落大雷陣雨,山洪順著未竣工的新溪道,沖決成溪,與滻溪匯合成“丁”字形,後人就取名丁溪。

 

塗厝格

德化縣城北,有個地名叫塗厝格,其實不是塗厝的開基地,雖有塗姓居住,也是後來從外遷入。塗厝格原地名是稱“陶趣”。相傳彭厝祖先彭長州,明洪武撥軍入泉州居住,後裔彭史亥由泉州遷居此地,當時德化陶瓷業興盛,彭史亥也聚集鄉親建窯制陶,他常說,“陶趣”與“塗厝”諧音,後人說成“塗厝”,地處山口又加上了“格”字,“塗厝格”的地名因此而形成。

 

石城

德化雷峰鎮有一個自然村落,叫做石城,蘇氏始祖蘇奉禮在唐末因參儀軍事,黃巢起義時,跟父親蘇益隨王潮入閩,奉禮與兄弟秉禮、明禮來到雷峰長基石山架厝,當時地方混亂,奉禮練兵集石城自衛,後人就把石山頭叫做石城。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其後裔蘇十萬因感“宋廷恩深”,發誓要“盡忠報效、誓不降元”,在石城募兵,並分駐太平城、羅城寨,與元兵抗戰七年多,石城成為堅強的抗元堡壘,就更為聞名了。

 

相安

又叫小垵。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曾穆任德化知縣,將其高祖師父(內侍省使)曾浤棺木遷葬於此地,後來曾穆之孫曾公亮入朝為相,皇帝准建相安院守墳。遂後在石筍寨兜,曾浤的後妻林氏墓前建起相安院,買田二頃八十餘畝,收租百石,充當院租,專供子孫祭掃墳墓的費用。公亮的四世從孫曾從龍狀元,又在相安院立碑和建華表,自此,這地方就叫相安,墓又叫相安墓。相安和小 安方言諧音,因此後人把這個地方叫小垵。

 

安村

德化楊梅有個叫安村的地方,過去稱“鹹存”,因為地處偏僻,歷來是外地人避亂逃荒,來此謀生的所在。定居者雖來自四面八方,且有李、賴、陳、連、林、蘇、劉、溫等十多個姓同居,他們能夠和睦共存,鹹受其益,相安共處,日漸興隆,所以有“鹹存”之稱。後來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人們又把它叫做安村。

 

龍闕

德化三班鎮的龍闕村,有人寫“能屈”或“龍屈”不一,實叫“龍闕”。它有個典故。

相傳賴姓開發該村時,建有關一祖厝,風水先生認為該地形如“龍蝦出海”,將來一定會出人才。後來該村賴天與以拔貢登天歸天榜,皇帝賜匾額,“皇命帝闕”。自此,後人為紀念祖德恩光,而取名“龍蝦出海的“龍”字,“皇命帝闕”的“闕”字,組成“龍闕”兩字作為地名,留傳至今。

 

久住

相傳水口鎮久住,是狗為主人找到福地而取名的。

早時,有一獵戶名叫林維六,養有一隻獵狗,隨維六四處打獵,每當遊獵到今久住的一個石洞就洞穴而宿,維六感到奇怪,詢問半仙陳朗,陳朗蔔其地為福地,林維六就在此建屋居住,成為該地始祖,取名“狗竇”(竇即洞、孔)。九與久普通話同音,狗與九方言同音,到與住同義,到與竇又諧音,後來認為狗字取名不雅,而該地又是久居繁衍之福地,故稱久住,流傳下來。

 

樂陶

德化潯中隆泰村,有兩個自然村落,一個叫樂陶,一個叫六車。早期是以“鹿”命名,就是鹿逃、鹿車,為什麼以鹿為名呢?

相傳很早以前,德化縣城一帶森林密佈,鹿群經常在此出入。縣地在開發後,鹿就無處棲身,跑到縣城東去棲息,人們就稱這裏為“鹿逃”。村落分列在滻溪兩岸,狀似鹿的雙耳,後來就把橫跨兩側的木橋稱鹿耳橋。隔壁村落居民,見鹿善良可愛,就把它馴服了,利用它來拖車運載物件。該地又叫鹿車。

後來,這裏人丁興旺,陶瓷業繁榮,人民生活改善,呈現了樂陶陶的盛景,人們把“鹿逃”叫做“樂陶”;鹿車村落利用水力加工瓷土,建起六部水車,“鹿車”也就變“六車”了。

樂陶,六車這一帶村落,農業發展,瓷業興旺,村隆民泰,現在人們把它統稱為“隆泰”。

 

蔡徑

德化三班有個村莊叫蔡徑,這裏並不住居蔡姓的人家,也不是蔡氏顯赫人物經過之地。其地名有著一則風趣的傳說。

從潯中的高陽進入蔡徑的一條古路邊,有一塊大石,形狀像一隻龜在爬行,昂頭朝向天馬山,其路稱石龜嶺,龜殼為古時“占卜”器物,稱為蓍蔡。相會過去有個風水先生,見其地讖語:“龜若爬到天馬山,天馬山即可成帝都”。所以人們把石龜當為吉祥物,石龜和路徑之景物作為地名,稱為“蔡徑”。

 

赤水

德化西片,有一個比較古老的農村集市,大家叫它為赤水,這個名稱來歷也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很早以前,離現赤水二裏處的田地生鐵銹水,人們把它叫做“赤水”,有人在此開店做生意,人們把它叫赤水鋪。雖然來往行人坐歇不少,但是買賣蕭條。有一次半仙陳朗路過指點:“要開店鋪,必須從赤水鋪遷移獅頭半山建街市。”後來人按陳朗仙的指點,把赤水鋪遷到獅頭山腰建街道做生意,街路名還是叫赤水。後來有風水先生說:按“五行”論,赤水面對“丙向”的雙髻山屬火,恐怕時有火災發生,需要架樓梯嶺,雕石龜,修水巷,砌七星池,建德殿,開闢錦水,即可制火邪。人們就一一照辦,錦水從此而得名,因此歷史上有叫“赤水”,也有叫“錦水”的。

 

承澤

德化水口鎮,有個承澤村,它的來歷有一段風趣的傳說。

最早時,邱、陳兩姓的人來到承澤的地方居住,開山佘、種植五穀稱為佘宅,後來莆田黃石有黃氏小販,常來佘宅做買賣,看到田園開闊值得開發,遷來佘宅繁衍。黃氏居住後第三世黃耿榮,第六世黃龜明,第七世黃建發先後得中進士,世代簪纓,後人為顯耀祖澤,寄意繼承祖先恩澤,將“佘宅”變成“承澤”。

 

吾華

蓋德有個村落叫吾華,地勢較高,自然環境幽美,“五峰並峙,狀如蓮花”。唐代僧人陸無晦,留戀此地景色,在此鑿石架室,與虎同居,後坐逝,鄉里人建寺奉祀,後人稱為陸禪祖師。在祖師公塑像內藏有:“當年學道白雲邊,這點靈光徹發先;五朵花開金布地,一源泉湧日中天”的字條。清,解元蕭弘梁賦詩:“磅礴裁成五朵花,朝暉相對靜如霞,浮雲一任閑舒卷,萬古華山萬古華”。五與吾諧音,花即華,後人就把此地叫“吾華”。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