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德化 »

德化縣橋梁

作者:佚名  來源: 《德化縣誌》1992.04.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德化縣橋梁

古橋

縣內古橋最早建于唐代,此後歷代都有修建,其中明、清最多,建造年代可考的唐十座、宋七座、元二座、明二十座、清三十三座,無可考的四十七座。其中登龍橋、廣濟橋、支澗橋、宴林口橋和通駟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橋有木橋與石橋兩類:木橋有浮橋、木架木板橋、石墩木板橋、木亭橋、獨木橋;石橋有石拱橋、石板橋。到一九八七年,如雲龍橋、龍津橋、鳴鳳橋等古橋已改建為公路橋和其他永久性橋樑。現存較有名的古橋有:

暗橋

在上湧鄉西溪村,唐僖宗年間(八七五~八八八年)建,條石幹砌,長二.五米,寬一.八米,高七米,今完好。

尖嶺橋

位於赤水鄉戴雲村,南宋淳祐十年(一二五○年),戴雲寺信士捐建,為石板橋,長二.一米,寬五.五米,高十二米,今完好。

上漈橋

在美湖鄉上漈村,建于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前,清嘉慶丁卯年(一八○七年)重修,為屋廊式石木單拱結構,長十六.一米,寬四.一米,高八米,至今基本完好。

西城橋

位於湯頭鄉嶺腳村,明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始建,為木構橋亭。清順治四年(一六四七年)兵亂焚毀,十六年重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被洪水沖毀,至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再建單孔石拱橋,長三十米,寬四.二米,高十米,宋代劍州路驛道經此,今仍完好。

謝公橋

位於赤水鄉猛虎村,明崇禎間(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謝啟衷重建,故名,後毀,鄉民依舊址重建。結構為石砌單拱,長十米,寬四.五米,拱跨十米,高七.五米,兩旁有欄杆。

長壽橋

又名山茶橋,“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永革橋”,位於上湧鄉山茶,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建,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下湧郭振華募捐重建,長二十五.八米,寬四米,高六.五米,兩端石台,以杉木橫架成拱,木板橋面上蓋屋亭,內設木凳,外有二層雨披,德化通尤溪古路經此,今仍完好。

銘新橋

在大銘鄉大銘村,清雍正八年(一七三○年)建,民國二十七年複修,更名“銘新橋”,為廊屋式木質結構,橋墩石砌,長三十.七六米,寬四米。

承澤橋

又名濟美橋,位於水口鄉承澤村,乾隆五十五年(一九七○年)建,民國二十一年、民國三十七年、一九五五年和一九六二年先後多次維修,為廊屋式結構,長二十二.五米,寬三米,由四十支木柱撐蓋屋頂,橋面鋪木板,四支木墩分兩組由雜木支撐,別具一格。

現存長十五米以上的古橋還有十七座。

 

一九八七年十五米以上的古橋一覽表

橋 名

橋  型

橋  址

橋長

(米)

橋寬

(米)

始建時間

登龍橋

木亭

潯中土阪

64.5

4.15

宋代

相垵橋

6柱、7板

木橋

潯中石鼓

50

0.65

宋代

雙桂橋

木亭

三班橋內

27.2

4.5

宋代

石鎮橋

石拱

美湖

16

4

明正德年間
1506~1521年

廣濟橋

木亭

春美雙翰

24

5.5

明嘉靖元年
1522年

龜洋橋亭

木橋

南埕蟠龍

31.7

5.6

福田橋

木亭

湯頭福山

27

4

清康熙

登龍拱橋

石拱

美湖

16

4.62

清乾隆七年
1742年

支澗橋

石拱

雷峰蕉溪

19.5

3.3

乾隆戊子年
1768年

暗林口橋

木亭

蓋德林地

27.3

3.4

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

粹美橋

木亭

霞碧碧坑

16

3.8

清道光八年
1828年

仁裏橋

木亭

赤水蘇嶺

15.8

3.7

道光十一年
1831年

湖春橋

木亭

霞碧湖景

18

3.7

清咸豐二年
1852年

錦溪橋

石拱

赤水蘇嶺

25.5

3.5

清雍正七年
1929年

丁村橋

木亭

霞碧

17

4

清代

萬溪橋

石拱

大銘瓊英

20

2.5

清代

富澤橋

石拱

湯頭格中、

大銘瓊英交界處

25

2

清代

 

人行橋

德化境內山巒起伏,澗壑交錯。為便於行旅往來,自古以來群眾就自發鋪設人行橋,有簡易的木橋,有的只用一二根木頭架設而成,常遭水患。一九六四年起,由群眾投工,鄉村集資,縣財政補助,全面修建,到一九八九年底,全縣共有人行道橋樑二百六十五座,其中混凝土結構橋八十一座,石拱橋一百七十二座;還有木板橋、鐵索橋、浮橋十二座。

五一橋

在潯中鄉寶美村,原為霞阪橋,于一九七四年重建,為六墩七孔,混凝土結構,長七十一米,寬五.四米,高五米。西墩至寶美經此,可行駛拖拉機。

白風橋

在水口鄉丘阪村長港電站。一九八五年九月,縣財政撥款二萬元修建,為單孔石拱橋,長五十五米,寬三.五米,高七.五米,淨跨三十五米,至一九八六年竣工,為上湖村白潭角落群眾往水口的必經之橋。

蘇園橋

在美湖鄉蘇園,一九七五年由美湖鄉建,為混凝土結構平板橋。長三十七米,寬一.二八米,高五米,十墩九孔,系蘇園通往斜山的必由之路.

鐵索橋

在縣城西二公里處,橫跨滻溪上游,南端為丁溪村,北端為世科村,長四十八.七五米,寬一.八米,高五米,一九六四年,由縣水電局投資修建。橋兩端砌橋墩,墩上各再築一水泥墩,高一.二米,並押上四根十五公分粗鋼管,高三.六米,管頂用三.四公分鋼絲繩拉緊兩端埋入橋臺,成下孤形飛架南北兩岸,底梁用兩條工字形鋼軌架設,用角鐵橫結成框架,每一.八米按有十四公分粗鋼條,上扣鋼索,下鎖鋼軌,橋面鋪設木板,兩邊有橋欄,可通自行車。

浮橋

在水口鄉村場村石柱,原址為渡口。現有九節竹排聯結浮在水面,每節以十多支毛竹編成,寬一.二~一.五米,上鋪木板,全長六十九.六米,兩端緊靠岸邊。

 

一九八七年二十五米以上人行橋一覽表

橋 名

鄉  村

結 構


(米


(米


(米

建成時間
(年

五松橋

潯中鄉丁溪村

混凝土

27

2

5.2

1986

壩仔頭橋

丁溪村

木質

26.3

2

3.5

1987

宮門口橋

丁溪村

混凝土

27

2

3.5

1968

下阪橋

土阪村

混凝土

70

3

0.5

1976

小溪橋

土阪村

石拱

26

1

2.7

1980

宮尾橋

石山村

混凝土

57

3.5

5.2

1987

歧宗橋

石山村

混凝土

43

2.5

4.5

1981

滻溪橋

石山村

混凝土

44

2

4.6

1976

盛隆橋

隆泰村

石拱

52.4

4.2

4.7

1979

潯中大橋

西墩村

石拱

33.4

5.4

6.9

1986

蓋德橋

蓋德鄉蓋德村

石拱

26

5.6

 

1976

觀音橋

霞碧鄉石室村

石拱

25

4.4

4.1

1974

下墌橋

大溪村

木板

25.1

2.1

4.2

1975

登高橋

三班鄉泗濱村

混凝土

26

3.1

6

1965

岩山腳橋

奎鬥村

混凝土

27

3.3

6.5

1969

東山橋

東山村

混凝土

28

2.4

5.5

1969

風乾橋

雷峰鄉溪美村

石拱

45

3.5

 

1975

車阪橋

格後村

石拱

45

3.6

 

1986

墘頭橋

水口鄉墘頭村

石拱

34

3.6

8

1985

店阪橋

上湧鄉下湧村

混凝土

40

2.6

3

1984

曾阪橋

曾阪村

石拱

25.7

7

4.8

1983

中阪橋

上湧村

混凝土

50.6

3.7

2.7

1980

山茶橋

曾阪村

石拱

30.5

4.3

7.5

1976

佛嶺大橋

國寶鄉佛嶺村

混凝土

33.6

2.4

 

1964

紅星橋

格頭村

混凝土

27.3

3.2

 

1966

青蘭橋

國寶鄉佛嶺村

混凝土

28.3

2.4

 

1983

龍騰橋

格頭村

混凝土

32

4.4

 

1984

扶楓林橋

楊梅鄉扶楓林

石拱

36

6

7

1985

後溪橋

大銘鄉瓊山村

石拱

27

4

 

1982

梧村橋

春美鄉尤床村

石拱

27.5

4.5

7.5

1982

 

公路橋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始建鋼筋混凝土龍津橋,其他公路橋均為木質結構,有的是木架木板橋,或石墩木板橋,常遭水毀。從一九五二年開始,逐步改建木架木板橋為石墩木板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全面改建為石拱或混凝土拱橋,七十年代後修建的大多是混凝土橋樑。到一九八七年,全縣有公路橋二百二十一座,結構式樣為石拱橋一百七十二座,各式混凝土橋四十九座。總長四千零一十三.五米,跨二十米或多孔總長三十米以上的三十二座。

雲龍橋

位於縣城龍潯山下,始建於五代,是溝通滻溪南北的主要橋樑。曾名通濟橋、化龍橋、起龍橋。清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年)定為今名。宋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年)由木橋改建為石墩木板橋,長三十二丈,寬二.六丈,橋中建“密符亭”,亭的兩端蓋屋十九間,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建為六墩五孔石拱橋,長三十二丈,寬一.五丈,高三.三丈。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複建時,減去南端一孔,長二十八.四丈,寬一.五丈,高三.七。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五月,橋北東側橋面崩塌過半,當年修復。一九五四年橋面鋪設混凝土,兩側置石欄石椅,橋頭兩端各置一對石獅。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橋北兩側崩塌,橋墩變形,同年十月動工翻建,次年五月竣工,橋長五十七米,寬十二.六米,高九.七米。為淨跨四十米單孔和拱上兩端六個小孔以及橋臺空心孔組成的石拱橋。

龍津橋

俗稱西門橋,是晉永公路通過城區的橋樑,曾名旌賢橋、李公橋,宋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年)改為今名,初建時為木橋,宋嘉定間(一二○八~一二二四年)壘石基建橋;明弘治八年(一四九五年),建石墩木橋,橋上蓋屋,清乾隆五十年(一八八五年)重建,長十五.四丈,高二.四丈;六十年,橋上建橋亭,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被山洪沖壞,重建時僅將橋修復,民國二十四年,王光張、鄭玉岡等向海外募捐,得華僑陳節侯、林書情、塗文柊等資助,建成石墩四孔的鋼筋混凝土橋,長五十四.四米、寬五.三米,高六.三米,一九七八年五月擴寬為十二.六米,其中車行道九米,兩側人行道各一.五米;加寬部分為四大孔和拱上九小孔的石拱橋。

鳴鳳橋

俗稱南門橋,明代南北築石壩,架簡便木橋,屢遭水患,清乾隆六年(一七四三年)建木橋,寬六.六尺,兩側有扶欄。民國三十年被洪水沖壞,複架便橋。一九六六年,橋址攔壩建電廠,壩上設置“石跳”供行人往來,一九七八年六月,拆壩建成三大孔(中孔淨跨二十米,邊孔淨跨十三米)和拱上十小孔的石拱橋,長六十三米,寬十二.六米,橋兩端建崗亭,一九八四年建沿溪北路時橋北的崗亭拆除。

丁溪橋

位於丁溪入滻溪約百米處,聯接龍鵬、興南二街,原為石墩木板橋。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橋被焚,一墩毀,重建時以木架代墩,常修復。民國二十一年六月毀于洪水,當年修復。一九五五年重建。一九六九年,建單孔石拱橋,長三十米,寬七米。一九八八年擴寬為十七.五米,其中行車道十四.五米,兩側人行道各一.五米。

村場橋

位於水口鄉村場村,一九六三年,由福建省閩江水電工程局承建。為混凝土橋,六墩五孔,淨跨二孔十二米,三孔二十,全長一百零三米,寬八米,高十一.七米,負荷汽車十五噸,為縣境內最長的公路橋。

水口橋

位於水口鄉湖阪村,一九六二年建成,為石墩兩孔混凝土橋,長五十三.七米,寬六米,負荷汽車十三噸,橋兩端連結水口街,逢圩日,橋上作市場。

 

一九八七年二十米以上公路橋一覽表

路線名稱

橋  名

結 構


(米)


(米


(米)

負荷
(噸)

建成

時間
(年)

後茅線

龍津橋

混凝土

54.4

12.6

6.3

15

1977

 

古壁溪橋

混凝土雙曲

27.6

7

3

12

1970

 

龍真橋

混凝土

20

6.2

4.4

10

1965

 

會龍橋

混凝土

19.6

9

8.5

10

1952

水漳線

水口橋

混凝土

53.7

6

14

13

1963

 

村場橋

混凝土

103

8

11.7

13

1963

 

南埕橋

混凝土

74.7

6

10.2

13

1963

 

蕉溪橋

混凝土

31.7

6

5.9

13

1963

德五線

丁溪橋

石拱

30

17.5

4.7

15

1969

 

龍東橋

石拱

77

10

9

20

1986

 

三班橋

石拱

42.5

6

4.3

13

1968

潯洋線

花橋

石拱

24

4.5

5

13

1969

城關

鳴鳳橋

石拱

63

12.6

6

15

1978

 

雲龍橋

石拱

57

12.6

9.7

15

1980

赤葛線

花橋

混凝土

20.3

6.3

4.4

13

1965

 

上湧橋

石拱

30

6

5.3

13

1971

三虎線

新橋

石拱

25

6.8

5.5

15

1986

 

溪尾橋

混凝土

25

4.5

6

10

1975

 

下村橋

石拱

26

6.7

8

10

1975

 

奎鬥大橋

混凝土

48

6.5

7

12

1985

橋錦線

田中洋橋

石拱

26

6

5.3

10

1975

良虎線

慶隆橋

石拱

67

6

6.7

15

1974

 

新隆橋

石拱

76

6

6

15

1973

林仙線

水尾橋

石拱

22

5

6

15

1979

霞朱線

龍門橋

石拱

54

6

12

12

1971

豹碧線

碧龍橋

石拱

57.2

6

9.5

15

1981

雷瑞線

後溪林橋

石拱

22

7

7.4

15

1986

 

石城橋

石拱

32

7

11.4

15

1985

石溪線

長基橋

石拱

20

5

8

15

1976

 

永津橋

石拱

30

7

13.5

15

1986

瑞李線

瑞阪橋

石拱

24

6.5

6

10

1986

半旺線

通海橋

混凝土

70

6

13

15

1986

南棗線

紫卿橋

石拱

40

6

4.5

15

1984

 

嶺腳橋

石拱

20

6

4.5

15

1984

湖木線

滻溪橋

石拱

95

6

10.3

15

1983

旺許線

龍潭溪口橋

混凝土

37

6

10

15

1987

水桂線

長遠橋

石拱

86

5.5

12

13

1971

 

長征橋

雙曲拱

58

6

8

13

1979

 

丘阪橋

石拱

56

6.5

8

13

1981

 

大邊坑橋

石拱

22

6.5

5

15

1984

 

雙溪口橋

石拱

35

7

11.2

15

1984

 

飛龍橋

石拱

52

7

13.5

15

1985

佛祥線

溪口橋

石拱

27

5

11

15

1975

下曾線

下湧橋

雙曲拱

26

6

5

15

1971

曾楊線

李田橋

石拱

42

7.2

8

15

1975

楊安線

溪底橋

石拱

25

6

7.7

15

1978

格富線

富澤橋

石拱

24

7

15.6

15

1987

水下線

湧溪橋

石拱

42

7

9.8

15

1976

 

龍澤坑橋

石拱

24.7

7.2

7.5

15

1984

大梓線

水尾橋

石拱

34.4

7.3

7.2

15

1986

美電線

下阪橋

石拱

30.6

6.2

6.2

15

1974

 

水尾橋

混凝土

23.4

3

2.4

15

1979

 

二級電站橋

石拱

35

5.3

8

15

1977

美洋線

洋坑橋

石拱

23

8

6

15

1984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