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武夷山 »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一》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一》

飯頭行善列仙班

五曲雲窩,有一座陡峭無比的奇峰,叫接筍峰。它倚於隱屏峰的西邊,崖壁上貼著一片尖銳的危石,就像是一枝破土而出的春筍,從壁根鑽了出來。而在它的半腰,卻又橫列三痕,仿佛是折斷了又連接在一起,令人望而生畏,唯恐大風一刮,便將傾倒下來。此峰為何這般奇特?這裏有一段傳說。

原先,這山峰不叫接筍峰而叫小隱屏。小隱屏下有一座石堂寺,寺裏住著一百個和尚。九十九個大和尚又懶又壞,不守規矩,只有一個小和尚手勤腳快,為人厚道。這些大和尚總是欺負小和尚,寺的裏裏外外,重活髒活全都叫他幹。

小和尚起五更,睡半夜,整日裏擔水、劈柴、煮飯,一刻也沒有閑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和尚們漸漸地忘了小和尚姓甚名啥,都管他叫小飯頭了。

石堂寺山高路陡,原來香火就不算很旺,現在加上大和尚們為非作歹,來石堂寺求神拜佛的香客越來越少。香客少了,供點就少了,沒了供點,哪來的財路?大和尚們常常為此愁眉不展。

一天,幾個大和尚湊到了一起,在一間廂房裏嘀咕了整整一上午,終於想出了一個歪點子。他們把寺門重新鑲金鍍彩,在寺裏塑上“觀音送子”的鍍金大菩薩,掛上“觀音殿”的大金匾;又在寺後院修了一座“圓夢壇”,隔了九十九間小客房,還在客房的下面挖了一條通道。這條暗道,可以通到每個客房裏。這些事辦好後,大和尚們又分頭下山,四處遊說,逢人就講,觀音娘娘大發慈悲,要給凡人送子啦!久婚不育的婦女,上了花轎的新娘,只要上石堂寺觀音殿進香,在“圓夢壇”裏歇個夜,娘娘就會托夢顯靈,早賜貴子。

這消息一陣風似地傳開了,方圓百十裏盼子心切的婦女,不怕山高路遠,跋山涉水,來到石堂寺燒香拜觀音,圓夢求子。一時間,小隱屏上人來轎往,川流不息。把條彎彎曲曲,荊棘叢生的羊腸小路踩成了大道,連那描龍畫鳳的楠木門檻也踏矮了幾分。

這樣一來,寺裏可熱鬧了,新媳婦進,大嫂子出,大嫂子進,新媳婦出。大殿上香火點點,紅燭高照,供品堆得像座小山,燈油錢裝滿了櫃子。

大和尚們好不得意呀!他們吃飽喝足,更是起了邪念。白天,他們躲在暗處,一雙賊溜溜的眼睛不停地轉著,不是偷看年輕的嫂子,就是盯著漂亮的新娘。夜半三更,他們便從圓夢壇地下的通道爬進小客房,糟踏了許多在那裏歇夜圓夢的良家婦女。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漸漸地,知道大和尚們幹壞事的人越來越多,石堂寺的香火又稀了下來。後來這事還傳到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耳裏。“天下竟有這等野和尚,膽敢冒觀音娘娘聖名欺淩百姓!”文殊、普賢拍案而起,“我們一定要下去探個虛實,若果真如此,非嚴懲不可!”

這天黃昏,小飯頭做好晚飯,就上觀音殿來撣掃關門。這時有兩個長得如花似玉的姑娘走進來,對他說:“小師傅,我們姐妹兩人遠道來進香,想在此借宿一夜,請小師傅行個方便。”

小飯頭一看這兩位姑娘長得如此嬌柔嫵媚,一口就回絕了。

兩個姑娘見小飯頭不答應,就圍攏來苦苦哀求。小飯頭往四下裏掃了一眼,見沒有大和尚,便輕輕地說:“勸兩位大姐姐早早離開此地,不是小僧不肯收留,是大師傅們不好呀!”說完,嘴巴一呶,用手指指後面。

兩位姑娘聽了,竟嗚嗚地哭了起來。小飯頭見兩位姑娘如此傷心,鼻子一酸,淚水也在眼眶裏打轉轉。他趕緊走出寺門一看,唉!夜幕已經降臨了,山下灰濛濛的一片,不時還傳來一陣陣狼嚎聲。小飯頭只好走回殿內對兩位姑娘說:“兩位大姐不要傷心,容小僧進去稟告一聲,請姐姐們夜裏千萬要多加小心。”

數月來,到寺裏的女香客稀少了,大和尚們正為自己的野性無處發洩而垂頭喪氣。今日忽聞有兩個姑娘要來借宿,大和尚們頓時來了精神,一個個眉開眼笑,爭先恐後地迎出去。他們一看兩個俊俏的姑娘就像天上下凡的嫦娥,不禁愣住了。那白嫩嫩的臉蛋,水靈靈的眼睛,俏麗的打扮,引得他們垂涎三尺,魂不附體。他們忙不迭地端茶送水,爭獻殷勤,簇擁著把兩姐妹送到圓夢壇去歇息了。

夜深了,兩個姑娘靜靜地躺在床上。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平安無事。到了四更天,兩姐妹漸漸地有了倦意,想要入睡了。忽然“咣當”一聲,客房的地板被掀開了,露出了一個黑咕隆咚的洞口,繼而一個個光頭從洞口伸了出來,大和尚撒野來了。

兩個姑娘飛身坐起,奪門而出。她們跑到第二間客房,在裏面大聲說話,大和尚們聽到說話聲,就“咚咚咚”地追到第二間客房。眼看就要抓住了,兩個姑娘一轉身又跑到了第三間客房。她們一邊跑一邊說:“這群野和尚,怎麼一直跟來……”

大和尚們一聽那嬌滴滴的聲音,心頭大喜,又拔腿追到第三間客房。可就是只聞其聲,不見姑娘。見到姑娘,又捉不住她們。就這樣跑呀追呀,九十九個大和尚瘋狂地追喲追喲,一直追到第九十九間客房,兩個姑娘忽地不見了。大和尚們一看已是五更天了,一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懊喪著臉,有氣無力地回到各自的房間去了。

再說兩個姑娘出了圓夢壇,就去找小飯頭。正遇上小飯頭在溪邊挑水,她們忙上前施禮說:“小師傅,你是個善良的人,我們會報答你的。”小飯頭連忙還禮,剛想向她們問安時,兩位姑娘已消失在濃濃的晨霧裏了。小飯頭很有些奇怪。

第二天五更時分,勤勞的小飯頭又起來挑水。他剛跨出寺門,就見頭上有一團光亮,一朵祥雲在光圈裏飄來蕩去,怎麼也不肯離去。他正覺得奇怪,忽又見一隻黑狗沖了過來,一口咬去他的水瓢。沒了水瓢,挑不了水,沒了水,做不了飯,那不被大和尚們打扁了才怪呢!小飯頭不敢懈怠,拔腿就追那黑狗,要搶回水瓢。說來也怪,那朵祥雲就像引路似的,一直向前飄去。小飯頭追呀,追呀,追著黑狗,跟著祥雲,過了雲窩,穿過茶洞,上了天遊峰。就在這時,天空忽然變得墨黑墨黑,猛然間,天空中謔啦啦地閃過兩道刺眼的白光,只見前晚在寺裏借宿的兩位姑娘拔出三把金光閃閃的利劍,往小隱屏上猛砍。霎時,三朵火花迸射,“轟隆隆”發出三聲震天巨響,從小隱屏上滾下三塊巨石,把個石堂寺砸得稀爛。99個野和尚,因為頭天夜裏追趕兩個姑娘,個個疲倦萬分,睡得跟死豬一般,這下也全被壓成了一團肉泥。

一會兒,天又亮了起來,小飯頭回頭一看,石堂寺已是一片飛礫碎石了。

傳說,那兩個姑娘就是文姝菩薩、普賢菩薩變的,那黑狗也是她們變來引小飯頭逃離石堂寺的。

後來,文姝、普賢為警誡後人,又把那砍下來的三塊巨石重新接上去,因為接成的山峰很像直插雲天的石筍,峰上還留著三道接過的痕跡,所以人們就把這座山峰稱作“接筍峰”。

話說善良的小飯頭得到兩菩薩的搭救,逃出了石堂寺,離開了那個受苦受難的地方。他走在羊腸一樣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孤單單地四下張望:天蒼蒼,野茫茫,山重重,水回轉。孤苦零丁的小飯頭呀,又到哪里去安身呢?

他問天遊峰下的小草,小草在風中微微地搖頭。

他問掠過玉女峰的飛雁,飛雁在天空悠悠地擺尾。

他問山中流香澗的泉水,泉水在幽谷中靜靜地流淌。

心煩意亂的小飯頭,走呀,爬呀,爬呀,走呀。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滴汗水,終於來到了山北的唐曜洞天。

唐曜洞天有一座寺廟,名叫三祀寺。寺裏住著十幾個和尚,大小事務都由老和尚一人掌管。這老和尚一肚子壞水,狡猾得像只老狐狸。他看到來找事幹的小飯頭,個兒雖小,可手大腳粗,准是把幹活的好手。又見他老實巴交的,就假裝慈悲地收了下來,叫他在廟裏當飯頭。

真是逃出了狼窩,又進了虎口。小飯頭的命就像泡過的黃連水,喝著總是苦的。

每天雞叫頭遍——天還沒有一絲亮光哩,小飯頭就忙完寺裏的活計,去燒火煮飯。生米煮不了飯呀,小飯頭頂著星星,踏著露水,到好幾裏外的流香澗去挑水。

他一天挑三擔,三天跑九趟。後來廟裏的和尚多啦,一天挑九擔,三天跑二十七趟。一月月,一季季,他去了又來,來了又去。挑呀,挑呀,他灑下的汗水比擔回的澗水多,留下的腳印比山上的花兒多。

天上的金鳥追著玉兔,地上的小草黃了又綠,冬去春回,又是採茶時節啦;小飯頭忙完灶堂的活計,還要給採茶的人送飯送水呢。

山有高有低,路有長有短,坡有陡有平,小飯頭踏著一坎坎石階,翻過一座座高山,越過一條條大嶺,風裏走,日裏曬,雨裏行。

衣服刮破了,沒人補。

肩頭壓腫了,沒人疼。

腳板磨出了血,無處說。

小飯頭瘦了,瘦得像根蘆柴棒。

樹上的松鼠見了,垂下頭為他落淚。

路旁的野花見了,用花瓣親他的手。

天上的神鳥見了,直叫“苦呀!苦呀!”

俗話說:“黃鼠狼不嫌雞瘦”,老和尚不怕小飯頭壽短。這老和尚可刁鑽哩,還挖空心思想出各種法子來折磨小飯頭:

飯送多了,罵小飯頭不會過日子。

飯送少了,罵小飯頭背地裏偷吃了。

苦呀!小飯頭的日子苦得像豬膽拌黃連!老和尚不但要他挑水、煮飯、掃地、洗衣,幹許多許多活兒,還要他上山去砍柴。

日子像九曲的流水,一天天不停地逝去。

小飯頭從天不亮幹到天煞黑,從雞鳴做到鬼叫。只有在更深人靜時,才能在床上捶一捶腳,歇一歇肩,揉一揉酸痛的筋骨。他還有時間去砍柴麼?

可砍不來柴,拿什麼來燒飯呢?燒不出飯,又怎能逃脫老和尚的竹鞭藤條呢?小飯頭百般無奈,保好打著火把,利用夜間上山去砍柴。誰知夜裏山風大,火把滅了,伸手不見五指,怎麼辦呢?

天上的月亮看見了他,格外地放射出那銀色的光輝。

銀河的星星看見了他,格外地睜大了那晶亮的眼睛。

草叢裏的螢火蟲看見了他,一群群聚集在一起,替他照明。

小飯頭砍呀,砍呀,砍倒了一棵又一棵樹木;小飯頭挑呀,挑呀,挑回了一擔又一擔柴禾。但是填不完的是人口,塞不滿的是灶口。無邊的苦海,什麼時候才有盡頭?!

苦呀,小飯頭像苦水裏的苦瓜苦透了心!這日子怎麼過呀!他沒有辦法,只能跑到唐曜洞天的岩頂上,伏在那裏嗚嗚地哭:“老天爺呀,我的命為什麼這樣苦喲?”

他哭呀,哭呀——

哭得殘月鑽進了雲裏。

哭得星星閉上了眼睛。

哭得蒼天流下了眼淚。

他一天哭三次,三天哭九回。他的眼淚像兩股水簾似地不停流淌。他的哭聲“嗚嗚嗚”隨風傳進了大山,飛上了雲天,被駕著蓮蓬雲遊到武夷山的觀音娘娘聽見了。觀音撣開雲霧一看,原來是三祀寺的小飯頭哭著跳了懸崖。觀音娘娘急忙摘下一片蓮葉,扔了下來。

這蓮葉飄呀,飄呀,飄到半崖上,輕輕一托,就托住了小飯頭。小飯頭坐在蓮葉裏,飄呀,飄呀,慢慢地飄落在唐曜洞天半壁的岩洞裏,成了“飯頭仙”。

從此,唐曜洞天的岩頂上就有了兩股清澄澄、亮晶晶的水簾垂落下來。春夏秋冬不枯竭,暑去寒來水不斷,長年累月灑落在綠沉沉的浴龍池裏,民間傳說那就是小飯頭流不盡的淚水。

每當晴日山風吹過,兩股飛泉淩空而下,隨風飄飄灑灑,化成無數晶瑩剔透的水珠,忽東忽西,看上去就像兩幀天然燦爛的珠簾,高高地垂掛在洞前。形成了“赤壁千尋晴疑雨,明珠萬顆畫垂簾”的奇觀。從此,人們就把唐曜洞天改名為“水簾洞”,也有人稱它“珠簾洞”。

這兩股水簾,在陽光下,有時像千萬片紛紛飄揚的雪花;有時又像千萬顆撒向赤壁的彩珠。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水簾晴雪”和“赤壁明珠”,至今赤壁上還留有石刻哩!

 

知府作惡成臭骨

話說心地善良的小飯頭,在飽經了一番苦難之後,得觀音娘娘超度,成了飯頭仙。這個消息被建甯知府知道了。他想:真是豈有此理,小小的飯頭能成仙,我堂堂的知府為什麼不能成仙?

這知府是個成仙迷。他呀,貪財如命,從不幹好事,到哪里做官,就把那裏的地皮刮去三分。可他還想成仙,想等百年以後,善男信女對自己的金塑泥像燒香點燭,三拜九叩,香名遠揚。於是,他一天三拜佛,三天九還願。

可是,這知府的心眼歹毒,比青竹蛇還毒三分。他幹了許多壞事,又總會巧立名目,給自己塗脂抹粉,臉上貼金。

他常派兵丁挨鄉挨戶地搜索好茶來巴結皇帝,可又偏說是為了普天同樂,讓皇民同飲一山茶;他常指使衙役走街串巷收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可又偏說是為了開河治水,造福於民;他常親自逐門逐戶地挑選宮女,拆散骨肉,折斷連理,卻硬說是好善積德,救民女於苦海……

知府就是這麼一個人!老百姓說:知府能成仙,老天瞎了眼!

但是知府住在戒備森嚴的府衙裏,百姓們的議論,他聽不見,他還是成天做著登天成仙的白日夢。

這天知府又做夢啦。他夢見飯頭仙踩著一片荷葉來帶他成仙去了,他喜孜孜地閉上眼睛,也踩著荷時輕盈盈地向上升呀,升呀,顫悠悠地滿天飄,快飄到九重天了。他更是樂喲,樂得飄飄然,忽地一陣旋風迎面而來,“呼嚕嚕”又把他卷回了地面……知府睜眼一看,原來自己還躺在床上呢。

這是好兆頭,飯頭仙托夢引我升天啦!他越思越想,越覺得自己成仙的時刻到了;越想越思,心裏越是癢癢。他忙喊人備轎,點起燈籠,準備連夜趕往武夷山去。

府裏的大婆哭著拉住他的手,不讓他走。

屋裏的小妾鬧著抱住他的腿,不肯他行。

知府咬咬牙,定定神,甩開大婆、小妾,掀起轎簾,坐進了大轎……

他來到了水簾洞,在飯頭仙的洞前焚香跪拜,祈求飯頭仙給他指點一條登天的路。

他求呀,拜呀,也許是“誠則靈”吧,在煙火繚繞中,他見飯頭仙兩眼忽閃忽閃地轉了幾下,手臂輕輕一揮,就“唰”地飄下一張黃色的“神簽”來:

要想成仙心要誠,心誠修煉人變神。

七晝七夜斷煙火,坐洞成佛脫凡塵。

知府看了神簽,心花怒放,忙派人在飯頭仙坐落的岩洞旁邊打了一個方洞,開了一桌豐盛的酒席,酒足飯飽,就進洞盤坐合掌,開始修煉了。

遠近的百姓聽說知府進洞修煉想成仙,都趕來水簾洞看熱鬧。

一天、二天、三天,知府嘴唇發幹了,腰酸背痛了,肚子嘰哩咕嚕地叫了。他想偷偷地去喝點水,吃點東西,可來圍看的鄉人白天黑夜不斷,怎好偷吃偷喝呢?那不是讓人笑話嗎?

罷了,罷了,只要能進蓬萊仙境,受萬人朝拜,流芳千古,再熬幾日又何妨呢?知府暗暗地又咬緊了牙關靜坐下來,好不容易熬到第7天,他的前肚皮已貼到後脊背上去了。知府沒有成仙,反而活活地餓死了,成了一堆遺臭萬年的屍骨。可惡的知府餓死了,百姓們拍手稱快,因知府生前一心想著成仙,人們就無不嘲諷地稱他坐等成仙的那個方洞為“蠻仙洞”了。

 

麗娘傾心愛夫子 龜精讒言中硃筆

話說南宋淳熙年間,朱熹辭官回到武夷山,在碧水縈繞的五曲溪畔建起了武夷精舍。那四方的學子,慕朱夫子大名,紛紛前來求學聽經。

朱熹住在清隱岩下的茶洞旁,這裏奇峰秀水,丹岩翠壁,一道道瀑布從天遊峰上“嘩嘩嘩”地流瀉下來,銀花飛濺,紛紛揚揚,像一片片雪花撒落在雪花泉裏。泉處長滿了一叢叢碧綠的岩茶,山風吹過,清香沁人肺腑。朱熹在秀麗的山光水色裏專心做他的學問。他餓了,吃一塊冷地瓜;渴了,喝一杯濃岩茶;冷了,跺跺腳取暖;困了,舀一瓢泉水洗臉提神。每天著書到深夜。

日落月起,花開花謝。朱熹年復一年地文不離口,筆不離手。他讀呀,寫呀,蘸幹了十幾缸墨汁,寫出的稿卷堆滿了整個書房。弟子們誰不敬佩朱夫子刻苦用功、博學多才呢!

可是,朱熹獨居深山,在幽靜中也感到寂寞。

早晨,他送走了一團團飄過窗口的雲霧。

晌午,他目送著一隻只飛過門前的山雀。

晚上,他靜聽著一陣陣刮過屋頂的山風。

冬去了,春天又來了。月缺了,十五又圓了。朱熹在寂寞中更加懷念起早逝的妻子。他把盞對著明月,遙祭劉夫人,不時又自飲幾盅,借酒來澆愁哩!

一天黃昏,日頭剛落山,朱熹正對著滿天的晚霞吟詩作賦,忽然聽到門外傳來“先生,先生”銀鈴一般的呼喚聲,忙出門一看,見茶洞外的獨木橋上站著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正笑吟吟地朝這邊走來。那女子一步一顫的,震得獨木橋吱扭吱扭地響著。忽然,朱熹看那女子腳下一滑,差點兒絆倒,就急忙上前扶著她從橋上走了下來。

“你是何人,家住哪里,為何來到此地?”

“我姓胡,名叫麗娘,家住在五曲河對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特來拜夫子為師,請受學生一拜。”

麗娘深情地望著朱熹,一邊說著,一邊就向他施禮參拜。

朱熹又驚又喜,心想:我平生雖有弟子數百,卻從未收過女流。但這女子端莊識禮,又如此求學心切,想來並非俗人,還是不妨收下她吧。朱熹扶起麗娘,問過她平日的讀書情況,就將她引入書房,向她講授起四書五經來了。

這麗娘確實機靈,聰明過人,不一會兒,就把先生講的全都記住了,而且能背會誦,對答如流。

朱熹一時高興,搬出自己的一大迭詩稿給麗娘看,麗娘見詩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絕句,畫了許多紅圈紅杠,知道先生為了學業瀝盡心血,很是感動,就說:“先生,就讓學生把詩稿謄寫一遍吧!嗯?”麗娘見朱熹笑著點了點頭,就磨墨提筆,在紙上唰唰唰地寫了起來。

朱熹默默地站在一旁,見麗娘書法如行雲流水,似龍飛鳳舞,筆觸瀟灑娟秀,字字珍珠,不禁呆住了:這女子果有才氣,今天收為門生,日後也不枉費老夫一番心血呀!

麗娘專心致志地謄寫,剛抄完一篇,無意抬頭見朱熹正凝神看著自己,那顆心立時提上了胸口,臉也紅了,她輕輕地喊了聲“先生”,便羞澀地低下頭來。朱熹心頭一熱,馬上察覺出自己舉止有失,慌忙支支吾吾地走開了……

從這以後,麗娘風雨無阻,天天晚上來到朱熹的書房。她讀遍了四書五經,替朱熹謄寫了很多很多的詩文,還常常陪先生吟詩作畫到深夜哩。

麗娘聰明賢慧,不但才學過人,而且非常溫柔多情,體貼先生:

朱熹餓了,她悄悄地端來一碗熱騰騰的竹筍香菇面。

朱熹渴了,他又輕輕地送來一盤甜蜜蜜的武夷山桃李。

六月酷暑,她為先生搖扇送涼。

早春寒夜,她又為先生起火取暖……

這一來,朱熹的著述越來越多,文思越來越敏捷。麗娘的心像浸在桂花蜜裏,從外到裏都甜透了。

麗娘的柔情體貼,使朱熹感到溫暖與歡樂;偶爾思緒縷縷,在燈下寫了這樣一首七絕:

川原紅綠一時新,暮雨朝晴更可人,

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

話說朱熹愛麗娘的才學風貌,愛她的溫柔多情。每天一早,麗娘走了,他就覺得孤單,總是巴望著日頭快落山,月兒早點升起。

這天傍晚,朱熹因思念麗娘,去平林渡口散步等她。忽聽得有人喚了聲“朱夫子”,回頭見是擺渡的烏老頭兩口子,忙停了腳步。


這兩口子長著三角腦袋,鼓著雙金魚眼睛,男的又高又大,女的又矮又小,一身穿戴黑不溜秋的,活像一對醜八怪。烏老頭朝朱熹瞅了瞅,搖搖三角頭,伸長又黑又細的脖子說:“哎呀,朱夫子,看你這氣色不好,定是中了邪呀!”

烏老婆子扯著嘶啞的喉嚨,陰陽怪氣地叫道:“是呀,是呀,中了邪呀!這邪氣入骨,要大難臨頭囉!”

朱熹問:“此話怎講?”

烏老頭說:“你可知每天晚上到你書房的女子是誰?”

朱熹反問:“你說她是誰?

烏老頭說:“她是武夷山的狐狸精哩!”

“啊?!”朱熹大吃一驚,又急忙問道,“狐狸精到我書房為何?”

烏老婆子又拖長她那嘶啞的喉音接上話說:“謀你的才學。——唉,糊塗呵,狐狸精還要謀你祖傳的玉碗!”

朱熹聽了心裏納悶:自從來了麗娘,我筆下生花,學業精進,這與她的相助是分不開的呵!那祖傳的玉碗麼?麗娘每晚都要擦上幾遍,小心地供在香案上;她豈有謀財之意呢?好端端一個正經女子,怎會是狐妖?

“胡言亂語!”朱熹厲顏正色的說著,就拂袖而去了。

朱熹走回書房,推門一看,不知麗娘何時已在燈下為他縫補衣裳了。他心裏感到一陣溫暖。他仔細端詳,越覺得麗娘長得秀麗、端莊,臉如出水芙蓉,眼似閃閃明星,那雙巧手飛針走線,眼邊嘴角含笑,更見脈脈含情,禁不住輕聲地喚起麗娘的名字來。麗娘見先生深情地打量著自己,臉一紅,心裏頭像有只小鹿在跳。她忙站起把補好的衣服披在朱熹身上,然後挑亮燈芯,擺好詩書,準備聽先生講課。

可是,朱熹哪有心思講課呢?他雖不相信麗娘是狐狸精,但擺渡佬的話像毒蛇一樣死死纏著他,咬著他,攪得他心神不定。

麗娘一看先生臉色不好,忙問:“先生,看你這臉色,是不是身子不舒服了?”

朱熹慌忙搖搖頭,掩飾地說:“哦哦,沒有,沒有……”

麗娘問:“那你……?”

朱熹說:“麗娘……我今天遇到擺渡人了……”

“啊!”聽朱熹說遇到擺渡人,麗娘暗暗一驚,心頭像被鉛塊猛擊一下,又沉又痛。好久好久,她才抬起頭來,顫抖地對朱熹說:“先生,你不要聽信讒言,不要聽信讒言呀!”

朱熹見麗娘眼裏滾下兩串亮晶晶的淚珠,忙上前勸說:“麗娘,我不信,不信那些讒言…”

從這以後,朱熹和麗娘結成了一對恩愛夫妻。但好事多磨,在歡樂中也隱藏著禍患。

一天,朱熹出門散步,就覺得有人在他背後嘀嘀咕咕。走進學堂,又見弟子們在議論狐夫人……朱熹正悶悶不樂,又遇到那兩個尖頭三角臉的擺渡佬。

烏老頭說:“大膽妄為的朱熹,老生好言相勸,你非但不聽,反而背叛聖賢禮教,與狐狸結為夫妻!”

烏老婆子又怪聲怪氣地幫腔:“哎呀,唉唉,朱夫子——你不信,不妨照我的老頭的辦法試一試……”說著,兩口子在朱熹耳邊叨咕了一陣,轉眼不見了。

真是大晴天響起霹靂,六月裏降下大雪,朱熹聽愣了,心如亂麻地回到家裏,在床上翻來複去的,怎麼也睡不著。他只好拿起硃筆,坐在案前批改文章。

麗娘見先生沒有入睡,溫存地陪著他坐到天明。一連兩夜都是這樣。到了第三天晚上,麗娘實在困極了,上下眼皮一直打架,只好伏在書案上睡著了。

四更天時,朱熹打了個瞌睡醒來一看,就被眼前一片光亮驚呆了:果然,一對碧綠透明的玉筷從麗娘的鼻孔裏伸了出來!他慌忙上前想喊醒麗娘,只聽得“咣當”一聲,玉筷被碰落地上,閃出一隻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見了。接著麗娘乍醒過來,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心痛欲裂,渾身顫抖得站也站不住,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簌簌簌地滾了下來。她哭道:“先生,我們要分別了,我雖有心陪伴夫子終身,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走了……先生,麗娘走了,無人問寒問暖,無人添衣送茶,你要自己珍重,珍重呀……”

朱熹心如刀絞,緊緊地抓住麗娘的手說:“麗娘,你,你……你不能走,不能走呀!”

麗娘搖搖頭,痛苦地說:“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練千年的狐狸精。因為仰慕先生的才學,知道先生的寂苦,所以每晚渡河來到書房,照料先生起居,陪伴先生讀書。不料,平林渡的擺渡佬,那一對害人的烏龜精,想謀先生的玉碗和麗娘的玉筷,曾跟我鬥法,被貶在那兒擺渡。他們惡言中傷,撥弄是非,四下暗裏挑唆,使我倆分散,生離死別,我恨,我恨呀!……先生,如今麗娘千年道行已破,玉筷離身,歸宿洞穴,我該到南溟靖裏長眠去了……先生呀,麗娘不能跟你百年到老了,只能在高高的南溟靖裏把你相望……”

麗娘淚水漣漣,與朱熹難分難舍。忽然空中呼隆隆滾過一陣悶雷,在一陣旋風裏閃過一對黑影。麗娘泣不成聲,指著窗外黑影喊道:“先生,是它們,毀了麗娘,就是它們……拆散了我們恩愛夫妻呀!……”

朱熹氣得咬牙切齒,渾身打顫,抄起硃筆扔向窗外,只見硃筆像燃燒的箭直飛而去。兩個擺渡佬立時“啊”地叫了一聲,就變回一對烏龜原形,慌忙地往九曲上游逃去……等朱熹回過頭時,麗娘已經不見蹤影了。

朱熹發狂似地追出房門,對著空曠的山野大聲喊著:“麗娘——!麗娘歸來!麗娘歸來!……”可是,麗娘一去不復返了,不是她不願歸來,是她歸不來了呀!山谷裏只留下一陣陣斷腸的回音……

天漸漸地亮了,朱熹沿著崎嶇的山路,急匆匆地爬上隱屏峰頂,啊!高山的林濤在哀嗚,雪花泉的流水在哭泣,只有南溟靖門口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山花,花叢裏靜靜地躺著一隻美麗的狐狸。她緊閉的嘴唇像蘊含著心裏的憤恨,她深情的眼睛還含著兩顆晶瑩的淚珠!

朱熹痛似腸斷,他采一朵鮮花,哭一聲;哭一聲,又采一朵鮮花,慢慢地用眼淚和花兒把狐狸掩埋在南溟靖裏。民間傳說,他還在洞前立了一個“狐氏夫人”的石碑。從此,武夷人就把南溟靖叫做“狐狸洞”了。直到如今,凡是往來武夷山的遊客,都一定要爬上狐狸洞去,看一看那位多情的麗娘!

至於那兩隻慌忙逃竄的烏龜精,剛爬上八曲水獅旁邊,再也爬不動了,變成一對石龜。這就是我們現在乘竹排游九曲時所見到的上、下水龜。那小龜歪歪斜斜地趴在大龜背上,傳說那是矮小的烏老婆子中了硃筆後,骨頭變軟了,跑不動了,就由烏老頭背著跑。到了水獅地方,一頭栽倒溪裏,就死了。至今還一上一下趴在水裏哩!

 

惡龍逞兇伏深潭

在九曲溪四曲大藏峰下,有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潭,碧瑩瑩的如一顆綠寶石。誰能想得到,遠古時候這裏卻是10條惡龍興風作浪,逞兇害人的地方。

沒人記得那是什麼年代的事了。那時武夷山的百姓一直過著安寧富庶的日子。有一日大晴天,突然間漠漠黑霧遮天,狂風揭瓦翻磚,揚砂走石。一時間六街三市沒人蹤,萬戶千門皆緊閉。原來是騰空飛來十條惡龍,“撲通”一齊紮進了這眼深潭。

從此,武夷山的百姓可遭了殃。清湛湛的九曲溪渾濁了。只要惡龍在潭中逞兇,那水浪漫過石頭如海濤,衝開石壁似汪洋。沖走莊稼,淹沒房屋,卷去牛羊……浪濤洶湧,嚇得武夷百姓戶戶焚香,家家化紙,祈禱上天懲罰惡龍。

惡龍的淫威沒有嚇退武夷山的後生哥和山妹子。他們拿著柴刀,穿上草鞋,鑽進山林砍竹,削出一支支利箭,製成一副副彎弓,躲進山中,日夜苦練殺龍本領,要為民除害。

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他們能一箭射中林中奔跑的小鹿。

練了八八六十四天,他們能一箭射中天空飛翔的大雁。

練了九九八十一天,他們能一箭射穿山裏的頑石?

他們練成了神箭手,練精了殺龍本領。他們要出山懲治孽龍了。

當十龍正在興災作害時,忽然傳來震天動地的怒吼聲,原來是後生哥和山妹子殺龍來了。那十龍被激怒了,張牙舞爪撲向鄉民。見惡龍如此囂張倡狂,殺龍人更是怒不可遏,支支利箭雨點般“嗖、嗖、嗖”射向孽龍。鄉民的魚叉、長叉、柴刀也狠狠地投將過去。惡龍有的斷了角,有的瞎了眼,有的落了鱗,痛得它們張著血盆大口嗷嗷慘叫。如此這般來來往往,戰了多時,十龍已力軟筋麻,不能抵禦,只好掉轉龍頭朝天河竄去。眼見著十龍就要逃走,大家心急如焚。

突然,當空一聲吼聲:“孽龍哪里走?看劍。”大家抬頭一望,原來是許旌陽大仙駕鶴趕來相助。他手舉七星寶劍,把十條惡龍殺得鱗甲滿天飛。

惡龍被攔回來了,殺龍人豈肯放過?又舉起利箭射向十 龍。不久,九條惡龍被射死了。最小的那條龍早已嚇丟了魂,連忙伏首叩頭求饒。

許大仙舉著七星劍厲聲喝道:“孽龍聽著,從今以後你要臥伏在四曲深潭,不准興風作浪。要保得此山生靈,饒你不死。若是再為非作歹,自有本仙來收拾你。”

小龍連忙叩首稱謝,從此便臥伏四曲深潭,不敢造次。如今遊人若從潭邊經過,仍可見它平靜地臥在潭裏。

再說那被射死的九條惡龍,傳說它們的屍體從天上掉下來,落在武夷山就變成了九座山峰,人們稱它為“九龍窠”。而小龍藏身的四曲深潭,則稱之為“臥龍潭”了。

 

妖牛造孽化硬石

武夷四曲的大藏峰,是一處稀世佳景。峰頂雲飄蕩,崖前樹影寒。幾處藤蘿牽又扯,滿溪瑤草夾香蘭。風飄飄,水潺潺,時聞幽鳥語相關。

相傳當年太上老君曾在此峰頂以巨石為壁,楠木做欄,搭了間仙牛欄,放養一頭獨角犀牛,太上老君囑咐犀牛曰:“孽畜!餓了就吃這峰頂千年草。吃完了放你回天。爾膽敢造次,將性命難保。”千年草細長青翠,仙牛邊吃它邊長,怎麼也吃不完。

話說有一年春天,仙牛見牛欄外春光明媚,陡崖前茶綠花香。夭桃迷翡翠,嫩柳閃黃鸝。仙牛想溜下峰去。無奈身不由己,只得怒向千年仙草大發雷霆:“全是你這該死的仙草作梗,害得老牛下不了山。”仙牛搖身一變,變成一隻黑乎乎的雙角妖牛。頭如峻嶺,眼若深潭;兩個角,似兩座鐵塔;連頭到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可妖牛剛竄出牛欄,後蹄便被千年草緊緊纏住。它奮力一掙,竟把千年仙草連片拔起,甩到崖壁上的洞罅裏去了。

妖牛竄下山,不顧嫦娥仙女相勸,不理雲錦仙子苦求。它一到稻田就邊吃邊踏,把方圓數百里的稻田全折騰完了。

鄉民下地耕田時,一看稻田便傻了眼,氣得紛紛舉鋤提棍向妖牛撲去。誰知那妖牛將頭一低,喝聲“長!”長得身高萬丈,頭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門扇。妖牛更加野性十足地鑽進茶園,把一叢叢未采的春茶糟踏得枝斷葉落。莊稼和茶園是武夷百姓的命根子哪,如今全給妖牛糟踏精光,日後靠什麼過活啊?鄉民們大怒,不顧性命的與妖牛廝殺起來。

那妖牛被眾人追殺,更是撒潑,剪尾蹦蹄闖進村去,光耀耀的兩隻鐵角,往來抵觸;南一撞,北一撞。一時間,但見柳折花傷,林摧樹倒。壁損牆崩,梁搖柱撼,大有地裂山崩之勢。霎那間哭聲、喊聲直沖霄漢,驚動九重天宮的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拔雲一看,見是他那頭犀牛在傷生造孽,驚呼:“造化低了!”太上老君怒拔寶劍,按下雲頭,厲聲喝道:“孽畜,拿性命來!”

妖牛猛然一驚,聽得是太上老君,嚇得抽身奔逃。才竄到九曲溪濱,只見前方白光一閃,太上老君橫劍擋住了去路。妖牛倉惶之際,又見四面八方都是憤怒的鄉民,真個似羅網高張。妖牛自知性命難保,便一頭栽進水裏。太上老君見這孽畜罪不可恕,不除它只恐後患無窮。他揮劍往下一指,撚訣念咒,只見亮光一閃,那妖牛立時被點化成一塊頑石,腦袋栽在水裏,再也抬不起來了。

時至今日,遊人乘筏漂游九曲時,還可以看到妖牛那露在水面上的兩個牛角和一截脖子哩!後人稱它為“仙牛石”或“牛角石”,把那彎深潭叫作“仙牛潭”或“牛角潭”。至於那被妖牛甩進罅洞裏的仙草,卻千年不壞,萬載生光;風吹不朽,雨打不爛,人們叫它“千年草”。

 

張富抱金雞送命

武夷山七曲的琅玕岩上有個名叫金雞舍的山洞,傳說早先那洞裏住著一隻金雞。

那金雞花冠繡頸若團纓,爪硬距長目金睛。踴躍雄威全五德,崢嶸壯勢羨三鳴。

金雞可神了,春啼桃李爭妍,夏唱荷桂散香。秋歌五穀豐登,冬鳴梅開滿欄。金雞飛到哪里,哪里就幸福康寧。金雞唱到哪里,哪里就人畜興旺。

武夷山的百姓可愛金雞了,人們流傳著一首民謠。

金雞金雞真漂亮,五彩羽毛銀鈴嗓;喔喔報曉豐收到,百姓個個笑顏展。

卻說武夷山有個名喚張富的財主,是個奸偽貪婪之徒。他聽得金雞之事,便在房中眯著鼠眼,撚著鼠須,心裏盤算開了:若能捉住金雞,把它送到京城獻給皇帝,那我就是福緣有慶與天連,祿俸齊天身康健。住的是鳳樓麟閣,吃的是百味珍饈。還可謀得一官半職,光宗耀祖,那時候的張富,嘿嘿……

張富越想越美,趁著夜幕,溜到琅玕岩下,算准時辰,看好時機,準備捉金雞。

太陽升了又升,月亮落了又落,張富躲了三天三夜,終於記清了:日落金雞回窠,夜半洞中光閃,五更時金雞就飛上武夷山最高的三仰峰報曉。可是,那琅玕岩孤峻崖陡,灣環澗深,十分兇險,怎麼辦呢?

張富回到家,輾轉難眠。思來想去,覺得開路上洞方是上策。於是他派爪牙捉來一位手藝精深的老石匠,命他五更前鑿開一條路通到金雞舍,並派家丁監守著。

石匠乃窮苦之人,曉得金雞是百姓的命根子,怎能落入豺狼之手?石匠越想越氣,一屁股坐在岩石上抽悶煙。

家丁見石匠不動手,揚著鞭子狠抽過去:“老傢伙,活得不耐煩啦?想找死啊?”

老石匠無奈,只好拿起鎯頭、鑿子、故意“叮叮噹當”敲得山響,他想驚醒金雞,讓它飛走。老石匠一錘慢似一錘的敲著,一更,鑿開的石路不足一尺;二更,敲開的石路不到一丈;三更,剛到一丈半。而那家丁呢?早就困得躲到岩石下睡覺去了。

忽然遠處飄來幾點燈火,隱約還有人影晃動。原來是張富帶著家丁,提著燈籠來察看了。他見石階不足十級,氣得七竅生煙,罵著:“你這該死的老傢伙,敢跟我作對?”

老石匠忙申辯道:“老爺息怒,不是我鑿得慢,是這石頭硬哩!”

“石頭硬?我看是你腦殼硬。”張富說著就舉起拐杖朝老石匠頭上砸去,老石匠頓時血流滿面。張富打了老石匠就去找監守石匠的家丁出氣。他見家丁“呼嚕呼嚕”夢得正香,嘴角還流著涎水呢!張富氣得狠狠喘了他一腳,嚇得家丁腳軟跌跟頭,腰酥打骸垢,叩首求饒:“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張富還不解恨,又重重地扇了家丁一記耳光。氣鼓鼓的反剪雙手踱來踱去。突然,他看見岩頂上有幾叢大毛竹,賊眼睛一轉,詭計上心來。他命家丁取來轆轤、繩子和籮筐,差人爬上岩頂,把轆轤固定在毛竹上,順著轆轤放下繩子,繩子一端綁上籮筐,然後自己坐在筐中,手一揮,叫了聲“上!”幾個家丁死拉硬扯,使盡了全身氣力才把張富吊到金雞舍洞口。

張富貼著岩壁躡手躡腳地鑽進洞裏,喜孜孜張開雙手撲向金雞。那金雞早有戒備,只是佯睡專候張富的到來。只見它展翅一飛,扇得滿洞塵土飛揚,迷了張富的眼睛,攪得他乾咳不止。金雞又撲扇著雙翅,啄張富的和尚頭,啄他的酒糟鼻,啄他的老鼠眼。張富痛得殺豬般慘叫。金雞抖了抖雙翅,“呼啦!”一下飛出洞去。

“金雞!我的金雞!”張富發瘋似的撲向洞口。金雞在洞外引頸長啼了幾聲,頓時電閃雷鳴,大雨傾盆,直往洞裏灌。張富唬得屁滾尿流,不住的作揖求饒:“金雞饒命!金雞饒命!……”

等家丁把張富接回家,只見他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不久就死了。

且說那金雞懲罰了張富,就飛到四曲大藏峰半壁的岩洞裏築巢,人們就把金雞住的地方叫做“金雞洞”。現今,遊人還可以看見金雞做窩用的千年不爛稻草。而琅玕岩上,從此也留下了老石匠鑿出的半條石階路。

金雞到了四曲,仍為武夷百姓報曉,啼唱豐收。百姓為此編了這樣一首歌謠:

金雞報曉豐收到,氣死財主百姓笑。 年年月月金雞唱,稻花茶歌滿山飄。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