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武夷山 »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三》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三》

眾仙幔亭宴鄉民

傳說秦始皇二年,武夷君、皇太姥和魏王子騫等武夷山十三仙人,在幔亭八月中秋擺酒設宴,款待開山有功的武夷鄉民。

這一天赴仙宴的鄉民們歡天喜地的翻過九條嶺,拐過九道彎,越過九曲溪,來到幔亭峰下。但見山巔松柏接雲青,石壁荊榛掛綠藤。萬丈巍峨峰嶺峻,千層懸削壑崖深。哪里有路上幔亭呢?大家正在疑慮之際,忽見一位銀須老者現于雲端。只見他手臂往空中一揮,忽地現出一道七彩長虹,變成一條彩虹雲路,慢慢伸到峰腳。

鄉民們既驚且喜,蜂擁上橋,到了幔亭峰。眼見幔亭峰上瓊香繚繞,瑞靄繽紛。瑤台鋪彩結,寶閣散氤氳。仙鶴聲傳霄漢遠,鳳凰翎飄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更有那幔亭屋外奇花散錦,彩虹橋邊瑤草噴香,真是人間天堂!

鄉民們看得入了神。不一會兒,十三仙人已著盛裝,駕著祥雲,步出彩屋請鄉民入宴。酒宴桌上有龍肝、鳳髓、熊掌、猩唇……玉液瓊漿,香醪佳釀,異香撲鼻。真是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佳餚色色新。亭中天香嫋嫋,紅獨高照。忽聞亭中鐘鼓三響,仙人傳話:“諸位男女鄉民,按東西兩邊依次入席。”

席間笙歌悅耳,弦管聲諧。眾仙娥、美姬舞袂翩躚,歡歌助興。鸚鵡杯、琉璃盞、琥珀鐘、水晶碗——滿斟玉液,連注瓊漿,仙凡歡聚,共同祈禱武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茶飄香,百姓康樂……

不覺間天色將晚,山色昏蒙。鄉民們已酒足飯飽,便依依不捨向眾仙躬身拜別。

說來也巧,當最後一個人走下虹橋,一陣狂風刮起,緊接著暴雨傾盆,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虹橋已被風雨打成片片殘碎,在狂風驟雨中全部飛插進二曲到四曲左邊的山崖岩洞中,那就是我們現今游九曲時所見的虹橋板。

待風停雨歇時,人們再往幔亭峰看去,那裏依舊是綠柳似拖煙,喬松如潑靛。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哪里還有彩屋眾仙的蹤影?

虹橋斷後,武夷鄉民再也不能上幔亭赴仙宴了。如今,到武夷山遊覽的人,遠在數裏外就能看到“幔亭”兩個遒勁有力的白色大字,那就是當年眾仙人大宴鄉民的所在。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于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采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武夷問樵台的故事

在武夷景區雲窩問茶處傍,有一岩石如台似桌,勒有“問樵台”三個大字,其下七絕一首:

剔盡蓬蒿見石台 臨流學的趣悠哉

投竿終日忘釣餌 獨與樵翁話幾回

落款為“萬曆丁亥上元明溪竭”。

“問樵台”三字勒於風景區門戶,按通常的理解,當是提醒遊人要向山中樵夫問路,以免迷途。俗諺雲:“傍水識魚性,靠山知鳥音”,“欲識山中事,須問砍柴人”。

武夷山文化,內涵豐富,上述解釋顯得過於平淡了,其實“問樵”還有“向世外高人詢問”之意。 南宋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洪邁編著有筆記小說集《夷堅志》。該書不僅在文學上有一定的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宋代社會史的有用資料。

該書上載有一則故事:南宋紹興(西元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初年,有一位名黃樸的人,從外地樵川來武夷尋訪神仙,走遍武夷一無所獲。一日,經過艱苦跋涉,時近黃昏,他走到白雲岩下,見山麓有一草屋。聽到外面有人路過,一個面貌秀麗的年輕道姑走出來。黃朴急忙趨前施禮,詢問何處尋仙。道姑回答他:“洞天仙府隱覆無形,凡人找不到,當然神仙就更找不到了!現在很快就要天黑了,路也看不清了,你今天就在我這裏歇歇腳吧”。黃樸是個規矩人,覺得不妥,說:“你一個婦道人家,又單身住此荒山野嶺,我一個男人彼能在此留宿,違反禮義的事萬萬做不得!”道姑說:“這位客官,說得也在理,要知道這裏多虎,晚上走液路危險,還是不走為好”。黃樸看看四周,暮色沉沉,茫茫蓬蒿,沙沙有聲,頓時心寒膽戰。無奈,只好坐在草屋外面。半夜裏一聲虎嘯,一隻吊睛白額猛虎從山麓竄出,在月色朦朧中向黃樸走來,他嚇得站不起來,冷汗直冒。這時草屋門忽然打開,道姑焦急地呼喊他趕快進來避險。但他想到男女授受不親的“禮義大防”,終是不肯進屋。說來也怪,老虎走到離他兩三丈遠的地方就不動了,虎視耽耽地盯著他。黃樸驚呆了,僵臥不動……時間,一分一秒慢慢地過去,天快亮了。老虎搖搖尾巴隱去了。這時,道姑在他背後說:“真是有志虔誠的君子!洞天離這裏不遠,你是可以找到它的!”道姑指給他下山的路,並叮囑說:“洞天的溪河對岸,那兒水太深,很危險,但你路上會遇見一個砍柴人,你誠心地懇求他,他會説明你的!”黃朴急急向山下走去,走到雲窩附近果然見到一個銀須老翁在路邊砍柴。黃朴按道姑的交待趕忙上前施禮,苦苦拜求老人。老人聽說是道姑教唆,氣憤地抱怨著:“這饒舌的女人真是多話!”但最終經不住黃樸的懇求,只好答應為他帶路,說:“閉上眼睛,緊緊地拉著我的衣服”。黃樸只覺得身體飄飄然升空,兩耳忽忽風聲,一會兒降到地上。睜眼一看,已來到一座巍峨高大道觀殿堂。向前望去,只見一位神仙,頭戴碧玉冠,身穿五彩霞袍,腳穿雲履,端坐殿上。左右有道童,手持指塵。仙人發出宏亮的聲音問道:“你是什麼人,隨便闖到我殿上,要趕快回去。回去後要好好積功德、做善事。待功德圓滿時,才能來”。小道童招待他一頓胡麻飯後,把他送到山下。黃樸回望山頂,仍是蔥翠峭拔如前,沒有什麼兩樣。他很驚奇又不甘心,就跑到白雲岩找道姑,想問個明白。到那兒一看,除了荒山茅草之外,什麼也沒有了。黃朴回家後,按仙人指點學會了辟穀,坐化在武夷山三仰峰。明朝人留下的“問樵台”摩崖,是在向後人提示這個“黃樸問樵訪仙”的故事。問樵台正在洞天仙府中心位置,對岸不遠就是文峰——即“玉皇大天尊”和下城皋、上城皋諸峰岩。 武夷一線天風洞附近有一道勒壁詩: 一線天洞 一畫先人見伏羲 群峰回合路逶迤 由來別洞藏仙窟 多少遊人恐未知朋友,你到武夷旅遊,可曾找到洞天仙府?

  

鐵拐李飲酒

在五曲更衣台西側,有個形似倒置酒壇的山峰,名喚“酒壇峰”。

那是遠古的時候,武夷山九曲溪畔住著一位善釀的老農,人們尊稱他為“田父”。田父釀的米酒醇美極了,只要一開酒壇,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著釅釅的酒香。農夫飲過田父的米酒,幹了三百三十三天的活,仍不覺困倦。路客喝過田父的米酒,走了九百九十九裏路也不感到辛勞。

一日八仙雲遊至武夷山,忽聞異香撲鼻,遠非紫府瓊漿熟醪可比。不由暗暗稱奇,忍不住駐足探問。原來是田父釀的酒香。鐵拐李止不住口角流涎,急嚷著就要去喝。其他仙人拗不過他,便打扮成凡間俗人,一路找詢到田父家。

田父乃是肉眼凡胎,如何識得他們是神仙?仍像往常待客一般。八仙原在天宮,玉液瓊漿,香醪佳釀飲過無數,卻從未嘗過如此美味的好酒,不由放縱痛飲。喝了多時,八仙仍不舍離去。從此,八仙再也無心遊玩他處。尤其是鐵拐李喝上了癮,天天上田父家討酒喝,臨行還要裝一葫蘆帶走,以便路上解饞。

一天鐵拐李在田父家喝了幾盅酒,一時興起,問:“此等稀世上品是如何釀製成的?”田父笑著說:“此酒乃是用武夷山下良田裏生長的稻米,九曲中甘美的溪水,遇林窯燒制的瓷壇釀成的。”鐵拐李一聞此言,不由連贊田父聰穎:“原來你是用了武夷山的三件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等絕好的美酒來。”他忍不住又連喝了幾盅,竟把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忘得一乾二淨。等七仙從田父家拉走鐵拐李趕到瑤池時,蟠桃宴會早已開始了。但見筵席上珍饈百味,美醪千種。鐵拐李一入座,舉杯就喝,誰知酒一沾唇便吐了出來,驚得眾仙都懵了。王母娘娘忙問其中原委。鐵拐李朗聲道:“這瑤池瓊漿不如武夷山田父釀的米酒香。”說完拿出隨身攜帶的葫蘆獨飲,果真是異香襲滿瑤池,佳味熏飄天庭。引得眾仙饞涎欲滴,王母娘娘也禁不住直咂嘴,嗔斥釀酒大仙竟不如凡間農夫。一邊命鐵拐李帶著釀酒大仙去田父家買酒。

二仙哪敢怠慢?匆忙趕往武夷山。鐵拐李向田父一五一十說明瞭來意。田父一聽仙人要喝他的凡酒,樂得合不擾嘴,把剩下的一大壇酒送給他們。二仙大喜,連聲稱謝。再說那鐵拐李本來腿腳就不靈便,加上這樣匆匆忙忙的來回奔波,早已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只好讓釀酒大仙先送酒去,自己隨後趕來,他又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給他留幾碗酒。釀酒大仙滿口承諾,抱著酒壇先走了。

王母娘娘見了武夷山田父釀的米酒,一嘗果然名不虛傳,命釀酒大仙分斟給眾仙品嘗。釀酒大仙只顧斟酒,早把鐵拐李的交代丟到腦後去了。待鐵拐李趕到時,酒壇裏的酒已所剩無幾了。鐵拐李正想喝酒消除疲勞,一見酒壇已近底朝天,不由怒火中燒,舉起拐杖朝釀酒大仙打去。釀酒大仙著了慌,慌忙躲閃,只聽“噹啷”一聲,拐杖敲在酒壇上,裂了三道長長的口子。釀酒大仙雙手一松,酒壇便骨碌碌地滾下瑤池,落到凡間去了。酒壇裏剩下的酒從酒壇的裂縫汩汩地流入九曲溪。現今,若是遊人泛舟遊經酒壇峰時,還能聞到那醉人的酒香呢!

 

武夷山酒壇峰的傳說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民,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壇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著濃濃的酒香。種田的鄉親喝了老農民釀造的米酒,幹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民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覺得辛勞。

人們對老農民,從心底裏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著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面八方。

那時節,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通過了東海,遊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他仙人一聽正合心意,於是,有的妝扮成販茶商客,有的妝扮成雲遊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裏來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讚不絕口。他們雖然嘗過仙家玉液,也嘗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後,八仙就不願到別的地方遊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拐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後,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著拐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帶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鐵拐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紅光,晃著腦袋問田父:“你怎麼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著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裏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拐李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裏的甜美溪水釀造的。”

鐵拐李又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桌旁酒壇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制的瓷壇釀造的。”

鐵拐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他連連誇讚田父,興奮地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他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拐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開始了。只見一排排桌面上,擺著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雲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那鐵拐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入口,卻“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

王母見了覺得希奇,便問八仙。鐵拐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麼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這時,從武夷山飄來一陣酒香,縈繞在瑤池之上,宴會上眾仙聞到,饞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責備釀酒大仙,竟不如人間的一個農民。釀酒大仙羞紅了臉,半天說不出話來。

鐵拐李眼睛眨眨,對王母說:他願與釀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買回一壇米酒,讓眾仙也嘗嘗人間佳釀,享享口福。王母這才轉怒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飄然來到田父家中,鐵拐李一五一十說明來意。田父聽說仙人要喝凡酒,心裏也樂了。

田父說:“行,我送你一壇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鐵拐李連聲稱謝,釀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壇美酒,辭別田父,急著趕回瑤池。
那鐵拐李腿腳不方便,又這樣往返奔波,累得夠嗆。半路上,他只好叫釀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這酒好,你千萬要給我留幾碗!”釀酒大仙一口答應,抱著酒壇先走了。

王母見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嘗果然美極了,真是名不虛傳,非常興奮,命釀酒大仙斟給席上的眾仙品嘗。釀酒大仙只顧給大家斟酒,忘記了鐵拐李的交代,等鐵拐李到了,酒壇裏的酒已經不多了。

鐵拐李回來,累得氣喘吁吁,早想喝上幾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釀酒大仙抱著酒壇給眾仙斟酒的樣子,知道壇裏沒剩多少酒了,頓時怒從心起,火冒三丈,舉起拐杖就打釀酒大仙。釀酒大仙慌忙躲閃,只聽“噹啷”一聲,人沒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壇。釀酒大仙抱不住,手一松,酒壇骨碌碌滾出瑤池,落到人間。

真是巧,那酒壇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鐵拐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從裂縫涓涓流入九曲溪。

後來這只酒壇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個石罎子,壯觀極了。人們便叫它天柱峰,知道它的來歷的人,都稱它為酒壇峰。

人們說,那酒壇裏剩下的米酒,至今還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飄逸不盡。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釀,美味芬芳,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魏真人五曲更衣成仙

在九曲溪的五曲南面,有座秀色絕倫的石台,此山瑞靄重重,祥雲不絕。山下有條石徑,可直通石台頂。武夷人稱此石台作“更衣台”,說來還有段故事呢!

相傳,魏王子騫本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只因一次貪杯,在南天門喝得酩酊大醉,仗著酒勢,恣意妄為,觸犯了天條,被玉帝貶下凡間。魏王子騫到凡間做了魏王以後,有一年碰上天下大旱。井中沒水,泉底無津。寸草乾枯,五穀不結。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魏王心急如焚,就在武夷山四曲臥龍潭邊大擺香案為民求雨。

巧逢天上甘露童子駕仙鶴途經武夷山,忽見魏王子騫不顧似火驕陽,誠心求雨,深受感動,決心助其一臂之力,即於半空中做起法來。不一會兒,但見電掣紫金蛇,雷轟群蟄哄。眾鄉民一見,一齊跪下,頭頂香爐。一時間好雨傾河倒海。東西河道條條滿,南北溪澗處處通。禾苗得潤,枯木回生。田疇麻麥盛,村堡豆糧升。

這事正巧被天上看管天門寺的天官知道了,於是飛奔前去稟報玉帝。玉帝翻開名冊一看,原來魏王就是被貶下凡間八百年的天神。玉帝念他求雨有功,就命他在九曲溪五曲南面的那座石臺上更衣重返天庭。魏王接到天旨後,就按旨行事,再上天宮,成為武夷山十三仙人之一。後人也就把他更衣的石台稱作“更衣台”了。

  

 三姑岩的由來

武夷山幔亭峰北有三塊石頭,蛾眉鳳目,蟬鬢迭雲,形似三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她們的右側便是換骨岩,據說,得道成仙的人需在此脫胎換骨才能飛上天去。在換骨岩的東、南兩壁各有一洞,名喚靈雲洞,相傳張果老曾在此洞住過。

這張果老真是個怪人,常扮作一個骯髒的白須老道下山到蘭湯和盤龍洞附近化齋討食。人們見到他那副齷齪樣,便給他取了「張邋遢」的綽號。然而,張果老最愛去的地方卻是十花村。

這十花村原有十戶人家,說來也怪,十戶人家同年都生了一個女兒。這十位姑娘個個娉婷婀娜,玉質冰肌,一雙雙嬌欺楚女,一對對美賽西施。為了易於分辨,村裏人從村頭算起,十位姑娘名字依次喚作大姑、二姑、三姑……一直叫到十姑。這十花村的十位姑娘如十朵嬌美的鮮花,遠近聞名,村子也因此得名。

有一天十花村的十個姑娘生了一場怪病,巧逢張果老采藥至此,悉知此事,便用仙草靈丹救治了10位姑娘。使得十花村家家感激,戶戶敬奉,10位姑娘也拜張果老為義父。於是張果老便成了十花村的常客了。

這一年七月初七,喜鵲們正忙著上天搭鵲橋,玉帝下詔書請張果老上天庭靈霄殿赴宴。這事不巧被臥龍潭的十條惡龍知道了。這十龍對十位姑娘垂涎已久,只是平時礙於張果老在而不敢造次。這十龍終於等來了千載而逢的機會,個個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只待午時三刻一到,張果老飛天赴宴,就把十花村淪為澤國,擄走十姑。誰知這一惡訊又被張果老知曉了。他連忙趕到十花村邀請全村鄉民到他神仙洞府作客,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全村人同往。

俗話說:「天機不可洩漏」。張果老為救十花村人,只好藉口把他們騙上山了。

十花村人經不住張果老盛情相邀,只好前往靈雲洞。

這靈雲洞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是安身養性的絕好所在。洞裏面寬且闊,容得下千百口老小。張果老眼尖,忽然發現大姑、二姑和三姑沒來,為穩住好不容易哄上山的村民,張果老一邊招呼:「諸位貴客請先用餐,膳完請務必在午時三刻後才能回去,失陪了。」一邊飛也似的下山尋找三位姑娘去了。

說十花村人到了靈雲洞,哪里有什麼酒菜筵席?更不屑說想像中的百味珍饈,玉液瓊漿了,只有三缸平時張果老化齋討來的發了餿的飯菜。村民們面面相覷,暗叫上了張邋遢的當,氣得轉身欲走。

道童在旁慌了,邊阻邊嚷:「師仙請諸位的酒席正是這些,沒錯!」 村民們更是惱怒,氣得把三隻缸的餿飯菜從洞口往下倒得一乾二淨。道童阻攔不住連聲叫苦。

且說那三位姑娘,此時還貪戀著武夷山的秀色,在山坡上采花擷草呢。忽然大姑看見石壁上有什麼東西流下來,異香撲鼻。三人又饑又渴,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接吃了幾口,立時覺得身子一輕,三位姑娘竟飛天而去。

再說村民們倒完了餿物,像是出了一口悶氣,眼見午時三刻已近,便匆忙往回走。張果老千尋萬找也不見三位姑娘的影子,又見玉帝詔書時限已到,只好上天赴宴去了……

這時,忽然傳來地裂山崩的巨響,十花村傾刻間淪陷成一片汪洋。所幸十花村民仍在山岩上,就是不見了三位姑娘。村民們著了慌,齊聲急呼:「大姑、二姑、三姑,你們在哪?」喊聲在空穀回蕩,傳入張果老的耳中,他不由駐足撥雲,只見3位姑娘已化為三朵祥雲正飛往天宮。

張果老無奈,便向三朵雲彩輕輕揮手一拂,三個姑娘又恢復原貌,在幔亭峰北化成三柱石峰,便是「三姑石」了,與十花村遙遙對望。據說,當村人遙對「三姑石」呼喚「回來吧!三姑--」時,那三姑石便似乎真的搖搖欲動呢。

   

武夷山來源

遠古時候,武夷山這地方是沒有名的,後來為啥叫武夷山呢?

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那時,武夷山洪水氾濫成災,逼得老百姓只好躲進山坳裏過著窮苦的日子。

俗話說,山有頂地有主。老人就帶領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含辛茹苦地開山治水。到了白髮白眉白須的時候,他已是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了,於是人們尊稱他「彭祖」。

彭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說來也怪,他倆一落地便見風就長。

一陣春風吹過,他們能喊爹叫娘;

二遍春雨飄灑,他們能站立行走;

三瓣春茶綻芽,他們能下地奔跑。

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跟隨彭祖翻峻嶺,鑽密林。因彭祖長年累月開山有功,當八仙在武夷山棋盤岩上飲酒時,鄉民們便去求仙人為彭祖賜壽。彭祖活到八百八十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日夜不停地開山治水,為百姓造福。

彭祖走後,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就進山了。

他們挖呀挖,挖了三百六十天,挖出了九曲十八彎,治住了咆哮的山洪。 他們砍呀砍,砍了七百二十天,砍倒了一叢叢荊棘,開出了一片片良田。

他們種呀種,種了1800天,種上了壟壟岩茶,栽上了稻穀和果樹……

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惡豹,把山上捉來的野兔、野雞、野豬等送給村裏的鄉民飼養。他們還在山上種了琪花瑞草和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過上了雞犬相聞,安寧幸福的日子。

彭武、彭夷死後,人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為「武夷山」了。

 

大王和玉女傳說

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武夷山,有一座秀麗無比的玉女峰,她亭亭玉立于九曲溪畔,就像一位美麗絕倫的純情少女,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千千萬萬的中外遊客,向人們輕輕地訴說著武夷山的遠古……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洪水氾濫,野獸出沒,百姓過著輾轉溝壑、巔沛流離的痛苦生活。

天,從遠方來了一個濃眉大眼、魁梧英俊的王阿哥,他目睹這悲慘的景象,決心要疏通河道,降妖除魔,為百姓解除危難。

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阿哥和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了十八彎的九曲溪,砂石堆成了三十六座奇異的山峰和九十九座山岩,治服了水患。阿哥也成為武夷鄉親的領頭人,鄉親們親切地稱你為“大王”。

大王和武夷鄉親一道把岩茶種在九曲溪旁,茶香飄山崖,武夷山變為人間的樂園,人們唱著山歌,跳起舞蹈,過著歡樂美好的生活。

生活在天宮的玉女,早已厭倦了天庭寂寞呆板的生活。這天,她忽然聽到了人間傳來陣陣美妙動聽的歌聲,萬分驚喜,她駕起雲彩,溜出天庭,化身為一個美麗的村姑,飄澆到峰奇水秀的武夷山。

玉女與大王相識後,勤勞勇敢、心地善良的大王令玉女一見傾心,愛慕不已。玉女甘冒違反天條之罪,決心留在武夷山,與大王共創美好的家園。

春天,玉女跟大王一起採茶,月夜,倆人相依唱著武夷山歌,玉女迷戀著武夷的山山水水,也熱戀著心目中的大王。

清晨,大王情意深長地走到玉女身邊,把五彩山茶花插在她的雲髻上,拿出竹笛,吹出心中的歌,粼粼清水映出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他倆情似武夷山泉一樣亮麗,愛似九曲溪水源遠流長。

心懷鬼胎的鐵板鬼覺察到玉女私下凡間,他想佔有玉女,時常變成美男子去糾纏都被她識破,鐵板鬼惱羞成怒,就上天去密告玉皇大帝。

玉帝得知玉女私下凡塵,立即下令鐵板鬼及天兵天將把玉女捉歸天庭。

鐵板鬼狐假虎威,竄出雲端露出鬼臉,嘶著怪嗓令玉女即刻回歸天庭。

刹那間,武夷山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山呼水嘯,大王、玉女堅貞不渝,拆與武夷共生死,夫妻同禍福,山崩地裂,海枯石爛,永不分離。

武夷上空炸響著玉帝的訓詞:“違反天條、私下凡塵、違抗聖令,竟敢對抗天兵天將,拒回天庭……”。喪心病狂的玉帝把大王、玉女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

直到今日,大王峰、玉女峰還隔水相望,他倆傾訴著堅貞的愛情,鐵板嶂也橫亙其間,遺下惡魔的恨。玉女大王這一美麗動人的故事淬千古,流傳在善良人們的心中。

  

大王和玉女的傳說

二曲溪南,但見大王峰獨聳山頭,雄姿巍巍;玉女峰佇立水畔,秀色亭亭,石崖蒼蒼的鐵板嶂橫亙其間。大王、玉女,東西分立,妝鏡臺前淚眼相望,情也悠悠,恨也悠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便有了一段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氾濫,野獸出沒的地方。洪水一來,百姓們就躲進山頭溝壑,靠吃野菜山果充饑。

一年春上,氣候反常得厲害,連著幾天雲黑日暗,狂風飛舞,雷雨交加,天空似乎裂開了口子,大雨瓢潑不止。令人毛骨悚然的山洪又暴發啦!洪水咆哮而來,卷走房屋,沖毀農田,男女老少亂作一團,紛紛逃命,有的爬上大樹,有的登上高岩,來不及跑的,就被洪水卷走了。

在受災的人群中,有一位英俊的後生叫大王。他在經歷了無數次洪災的磨難後,深深地感到,像這樣逃來跑去決不是個辦法,只有徹底治理山河,才能解除百姓厄難。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鄉親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援。

於是,大王領著鄉親們劈山鑿石,削嶺填溝,沒日沒夜地幹呀,幹呀!風吹來,雨打來,大王眉不皺手不停;雷劈來,電閃過,大王心不寒膽更壯。

一月月,一年年,山上的花兒謝了又開,樹上的葉子落了又長,南飛的大雁呵,飛去又飛回。

大王和鄉親們挖喲,挖喲,削了一嶺又一嶺,開了一渠又一渠,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汗水匯成了淙淙的溪流,終於繞過九曲十八彎開出了一條蜿蜒的九曲溪。

大王和鄉親們砍呀,砍呀,砍倒了一棵又一棵大樹,劈掉了一叢又一叢荊棘,開出了一片又一片良田;

大王他們種喲,種喲,種了一丘又一丘,種了一壟又一壟,種下了一片片茶葉,一壟壟水稻,一叢叢果樹。

從此,滿目荒涼的武夷山變成了群峰爭奇,碧水競秀,百花吐豔,茶果飄香的人間仙境。人們用不著再輾轉飄泊,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愉快地唱道:

  清清九曲茶香飄,三十六峰奇峻峭,

  莫道天宮花月美,更有武夷風光妙。

再說,那雲海深處的天宮裏,這天,玉帝的女兒玉女正倚窗對著心愛的鸚鵡哀歎天宮的淒冷寂寞;忽然,陣陣歌聲卷著茶香飄上九重天,巧嘴的鸚鵡立刻學唱起來:

  ……

  莫道天宮花月美,更有武夷風光妙。

玉女聽罷,愁眉舒展,心花怒放。她撥開雲霧往下一看:啊!山丹丹,水碧碧,幽澗深谷茶青青,銀鋤飛舞歌滿坡。山裏人家,男耕女織,恩恩愛愛其樂融融。

玉女陶醉了,想想天宮的淒冷寂寞,玉女動了真情。何不到人間去,到奇山秀水的武夷山去?玉女喜盈盈地駕起雲彩,踏上七彩虹路,靈巧的鸚鵡撲愣愣地飛到她肩上,輕叫三聲,拔下一根色彩斑斕的羽毛給它的主人;玉女接過羽毛,親了親鸚鵡,乘風下凡去了。

玉女來到人間,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村姑。她見溪水晶瑩,群峰奇異,便情意盎然地摘了片蘆葉化作輕筏,又折了枝蘆杆變作竹篙,沿九曲溪順水而下……掠過並蓮峰,流經曬布岩,穿過臥龍潭。

玉女漸漸來到一曲,忽然,她看見村前地裏一位魁梧英俊的後生哥,正在勞作,他腰圓膀壯,眉宇間顯現出堅毅與剛強。看著他,玉女的臉漸漸泛上了一層紅暈,玉女插篙下筏,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輕聲細語地問道:「阿哥,能討碗水喝嗎?」 大王抬頭一看,見是一位天生麗質的女子正笑吟吟地望著自己,不禁臉忽地紅啦!他趕緊低下頭提起茶壺就倒水。

不知怎的,他心跳手顫,竟讓茶水溢了出來,濺濕了玉女的紗裙……

大王急忙脫下身上的白褂蹲倒就擦,玉女見他如此憨厚,心裏暗暗喜歡!她輕輕推開大王的手,自己掏出手絹擦拭,老實的大王又倒滿了一碗茶水,小心翼翼地遞給玉女。玉女接過茶水,喝了一口,真甜真香哪!喝著香茶,再看著眼前英俊可愛的大王,玉女心裏暖暖的。

她想武夷山山美水美人也美,我何不……

「阿哥,我是天上的玉女,難忍天宮的淒冷寂寞,來到武夷山,您就收下我吧!」看著亭亭玉立的玉女,如此溫柔多情,大王打心頭歡喜,玉女從此就留在了人間。她美麗勤勞,聰明能幹,教姑娘們繡花織布,和鄉親們親親熱熱,和睦相處,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春天,茶山綠了--玉女與大王一起背著茶簍上山,走過一壟壟茶園,采回了一籃籃青茶。

夏夜,月兒圓了--玉女與大王一起打響柴刀竹竿,唱起婉轉的茶歌,跳起歡快的刀花舞。

秋天,茶花開了--玉女與大王一起采回並蒂茶花,織進絢爛的花布,送給村裏的鄉親。

冬天,雪花飄了--玉女與大王一起對著傲雪紅梅,立下山盟海誓,發誓彼此相愛,永結同心。

武夷的山山水水呀,到處映著大王玉女那英俊俏麗的身影,到處灑下他倆辛勤的汗水,到處飄著他倆動人的歌聲。

鄉親們都說,大王玉女是天生的一對。一個明媚的月夜,玉女獨自倚在窗前,遙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出神。她想呀想呀,想起該送給大王一頂金紗帽!於是她掏出彩色羽毛,朝九天喚了三聲鸚鵡,叫它送來金紗銀梭! 玉女話音剛落,鸚鵡就從雲天裏銜來金紗銀梭,送到玉女手裏,又拍著翅膀嘻嘻地笑道:「大王真好!大王真好!」羞得玉女滿臉緋紅地追打它,鸚鵡一展翅,又撲哧飛上了雲天。

玉女目送鸚鵡遠去了,就靜坐在燈下飛梭走紗,一梭一梭,把對大王的縷縷情思織進了金紗帽……

同是這個夜晚,同是這輪明月,大王也臨窗遙望明月出神!他想呀想呀,想到該送給玉女一顆珍貴的金石印!於是他掏出一塊金石,情意綿綿地對著圓月,一刀一刀精雕細刻,把對玉女的眷戀,深深地鐫進了閃閃的金石裏……

又是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月光像流水一般,靜靜地灑在大地上。 九曲溪邊,大王、玉女面對面坐著。大王吹起笛子,悠揚的樂曲,隨著月光流水,飄向遙遠、遙遠;玉女披著齊腰長髮聽得出神。月光把他倆的倩影投到清澈的溪裏,碧波蕩漾,泛起一陣陣漣漪。

一曲終了,玉女方回過神來。「阿哥,想不到你的笛子吹得這麼動聽。」

「哈哈!」大王笑著說道,「你以為我只會舞刀射箭,荷鋤犁田,不會吹笛。其實,我從小就喜歡吹笛。過去因為忙,顧不上,現在你來了,又有這興致了!」

「那以後每逢風清月朗之夜,我就到這溪邊來,聽你吹笛。」玉女含情脈脈。

「玉女……」大王欲言又止。 「你要說什麼?你說嘛!」王女嬌羞地搖著大王的膝,用鼓勵殷盼的目光望著大王。

大王終於鼓足勇氣:「玉女,咱們……咱們成親吧!」

玉女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正想答應,忽又望著水中明月,沉思不語。

「怎麼,你不願意?」大王急了,拉著玉女的手不放。玉女長歎一聲:「唉,我雖到了人間,可還是個仙女,仙凡結合,是犯天條的呀!」

「你怕受到天庭懲罰?」大王疑惑了。

「我要是害怕,就不會下凡,我是怕連累你呀。」玉女聲音很沉、很沉。「我不怕」。大王語氣十分堅毅,「就是把我化作岩石,我也要與你連在一起。」

「你胡說什麼!」玉女急忙摀住大王的嘴,「但願父皇永遠發現不了,我們就可以白頭偕老了。」

「你答應與我成親了!」大王驚喜。

「我的傻大王!」玉女用纖纖細手,輕輕地點著大王的腦門。

大王激動地從懷裏掏出那顆精心雕刻的金石印,雙手捧送給玉女,並把早已備好的一朵朵五彩山花,插在玉女頭上。

玉女深情地看著大王,接過金石印,也從懷裏取出那頂絢爛多彩的金紗帽,給大王戴上;又羞澀地從頭上取下那把潔白透明的香梳輕輕地放在大王手裏……

大王接過香梳,順勢將玉女緊緊地摟在懷裏…… 九曲淙淙流唱,遴遴碧波映出一雙倒影,在蕩漾中永遠連在一起,那樣深情,那般美麗!

到了後來,唉別提了,出來一個鐵板怪,把他們的愛情故事捅到玉皇大帝那,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把他們都點成石頭,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大王峰和玉女峰。

  

水仙茶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種茶樹,名叫水仙種。這種茶樹只開花不結果,需靠插條繁殖。說起水仙茶的發現和插條繁殖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遠遠望去原來是一棵小樹上開滿了小白花,綠葉卻又厚又大。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裏,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也不昏胸也不悶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裏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裏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采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而傳播四方。

  

武夷岩茶不知春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種品質極為優異的名種茶樹叫“不知春”。為什麼叫不知春呢?傳說有個叫寒秀堂的書生,平生愛茶如命,讀《茶經》,吟茶詩,作茶賦、喝山茶。一天,他聽人說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親臨其境,嘗試一番。但來到武夷山後,不巧清明、穀雨已過,春茶採摘已畢,甚為掃興。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順得山路來到九曲邊,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龍窠看到了“大紅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雞冠”,在鳳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龜"等等茶樹名種,只是茶樹上的嫩梢芽葉已不多見。當他走到天遊峰下的一塊大石旁,忽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似蘭又似桂,清甜濃鬱。順著香味走去,來到一個陰暗冰涼的岩洞,發現在石頭堆裏長著一株大茶樹。樹葉又大又厚,滿樹鬱鬱蔥蔥,隨風搖曳。寒秀堂忍不住感歎地說“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話音剛落,洞外傳來一陣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個紅衣姑娘提著茶籃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說:“哎呀,'不知春'這茶名起得真好,謝謝先生。”紅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採摘香茶,但始終不知其名,剛才聽到先生給茶樹起了個美名,忙施禮道謝。寒秀堂卻不好意思地說:“小生不過隨口說說而已,既然姑娘喜歡這個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從此不知春名叢茶樹名揚四方制得香茶遠銷海內外。

 

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穀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制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採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