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武夷山 »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五》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武夷山神話與傳說《五》

羅漢有心獲“雞冠”

天上星星閃閃爍爍,武夷名茶滿山滿坡。

在武夷山所有的茶樹中,除白雞冠茶外,葉子都是墨綠的,爆出的茶牙直直的,光潔明亮沒有絨毛。而白雞冠茶的葉子卻是淡綠的,綠中帶白,芽兒彎彎又毛絨絨的,那形態就活像一個個雞冠。

為何白雞冠茶長成這種獨特模樣?

相傳明朝年間,武夷慧苑寺有一位僧人,名圓慧。他為人善良,待人接物總是笑嘻嘻的,人們稱他為“笑臉羅漢”。

一天清晨,笑臉羅漢早禪完畢,荷鋤來到焰崗茶園鋤草。當他除草至岩邊的茶畦時,突然從山崗上傳來一陣鳥的慘叫聲。原來是一隻兇猛的山鷹要捕捉錦雞的幼子,雌白錦雞奮力反抗,被山鷹擊傷。笑臉羅漢急忙跑過去驅趕,趕走了山鷹,救下了小白錦雞,但雌白錦雞卻因傷勢過重死了。羅漢連忙合掌念著:“阿彌陀佛”,然後懷著憐憫之心,把那白錦雞埋在茶園裏。

第二年春天,奇事出現了。埋錦雞的地方居然長出一株與眾不同的茶樹來。茶樹的葉子淡淡的,綠中帶白,葉子片片往上向內卷起,形似雞冠;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發光,楚楚動人。笑臉羅漢呆住了,連忙回村叫鄉親們來觀賞。大家看了都覺得奇怪,但又說不出什麼緣故,唯獨笑臉羅漢心裏有數。他把那一株茶的葉子采下來帶回廟裏,精心製作。茶葉條如搓緊的繩索,彎曲如一條烏龍,油光發亮,香氣撲鼻。他把幾片茶葉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蓋好杯蓋,略待片刻掀開杯蓋,一股清幽的蘭花香氣,直透肺腑,令人迴腸盪氣,心曠神怡。飲後更是妙不可言,那甘醇味使人滿口生津,回味無窮。笑臉羅漢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取出精製的錫罐,將茶葉裝好,放在乾燥的地方,視為珍寶。

有一年,建甯知府帶著眷屬遊覽武夷山。途經慧苑寺,正值盛夏,他的公子突然腹痛得滿床打滾。知府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正巧笑臉羅漢回寺,看到知府公子病重在寺,他連忙為公子診脈,一診便知病情。羅漢說了幾句寬慰的話,即回臥室拿出錫罐,取出一些茶葉放入杯裏,沖上開水,過了一會兒倒出一杯澄黃的茶水給知府公子喝下,沒一頓飯功夫,知府公子的肚子不痛了,而且還鬧著要喝那茶水,知府大惑不解,上前把公子喝剩的茶水啜了一口,只覺得香似蘭花,口中留香,周身涼爽,暑氣全消,實在舒服。

知府非常感激笑臉羅漢救子之恩,贈銀百兩。並向笑臉羅漢問道:“長老剛才那神湯叫什麼名,肯否告訴我?”笑臉羅漢答道:“大人,剛才那不是什麼神湯,而是茶葉,茶名叫……”。講到茶名,笑臉羅漢可難住了,因為他並沒有給這茶取名,一時答不上來。知府見狀,認為長老不肯相告,正待辭謝時,笑臉羅漢想起埋錦雞的事,便笑著說:“大人,此茶名叫‘白雞冠’,是我寺的珍品”。

 

老伯無意得“烏龍”

如果說武夷名叢“白雞冠”的傳說與“雞”有關的話,那麼另一武夷名叢“烏龍茶”的故事則與“蛇”相連了。

相傳武夷清源岩上有座廟,廟旁住著一個老人家。老人姓倪,人稱倪老伯。倪老伯孤身一人,平日裏他上山採集草藥,每逢黃柏墟日便挑著草藥去趕墟,換些銀兩度日子。

倪老伯家中養有幾隻老母雞,每天幾隻母雞輪流著咯咯咯地叫著不停,按講應該有很多蛋,可是老伯只是聽見雞叫聲,卻從來也沒看見過雞蛋。老伯感到很奇怪,為了弄個明白,一天看見一隻母雞進窩生蛋了,他就躲在不遠的地方看。不久母雞離窩咯咯地叫,他上前一看,母雞果然下蛋了。老伯要探個究竟,就沒有把蛋撿起來,而是躲著繼續觀察動靜。一會兒,離雞窩不遠的草叢裏傳來沙沙的響聲,只見一條茶杯粗細的黑蛇慢慢地蠕動到雞窩旁,把頭伸進雞窩,張口把雞蛋吞進了肚裏,然後又慢悠悠地遊回,消失在草叢裏。呵!原來這條黑蛇就是“偷蛋賊”。第二天倪老伯到河邊撿了個形似雞蛋的鵝卵石,等到母雞下蛋離窩,他立即上前把蛋換成石頭,又躲到一旁看。不久,黑蛇聽到雞叫聲,又如此這般地來到雞窩旁張口吞下那形似雞蛋的石頭就走了。老伯心裏很高興,這下可置蛇於死地了。可是出乎意料,第二天,仍然是只聽母雞叫聲,還是見不到蛋。老伯心想,這就怪了,難道石頭漲不死那條蛇?它是不是吃了什麼化石藥?過了幾天,老伯又用石頭換雞蛋,黑蛇又吞下石頭遊進了草叢,老伯躡手躡腳地跟著黑蛇去看個究竟。黑蛇吞了石蛋後,腹內漲鼓鼓的,艱難地蠕動著,來到了小樹林裏。那條蛇先是將身子緊緊地蜷縮起來,試圖將腹內的石蛋擠碎,不見效。黑蛇又將身子盤開,繼而遊到一根碗口大的樹旁,先尾後頭,從下到上,將身子緊緊地繞著樹幹,來回蠕動,把樹皮磨掉了一層,可黑蛇腹內的石頭依然鼓鼓的。老伯看得真切,又驚奇又高興,心想這回黑蛇是非死不可了。可不久又看到那條蛇從樹幹上展開身子,繼續向前遊去,遊到一株小茶樹旁,仰頭便吃起樹葉來。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只見黑蛇腹內的鼓漲物消失了,經過一場劫難的黑蛇又慢慢地遊走了。

老伯忙上前去看那株神奇的小茶樹。只見那茶樹樹幹直立,分枝旺盛,葉深綠色,兩緣微向內翻。倪老伯是采藥賣藥的,懂得一些藥物知識。他對這種茶樹葉有這樣強的消化力感到吃驚,便將那茶葉采了一些帶回家去,給病人一試,果然消化力極強。從此,倪老伯上山去找這樣的茶葉,采了不少,將其涼幹,專用於治療瘀食,消化不良等症。倪老伯暗暗欽佩這種茶葉的奇效,給這種茶樹取名“烏龍”。他的想法是,這種茶樹是黑蛇發現的,蛇又名小龍,本地方言黑與烏音同,因此把黑蛇叫做烏龍,這種茶樹便叫烏龍茶樹。後來鄉民把這種茶葉涼曬揉焙貯存起來,胃腸不適,傷風頭痛時,泡開水少許飲下,極為靈驗。這就是武夷岩茶烏龍品種名稱的由來。

 

秀堂巧遇不知春

武夷岩茶大多在穀雨前後採摘,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武夷名叢“不知春”。傳說“不知春”這名叢還是清代才子寒秀堂給取的呢。

寒秀堂平生最喜茶葉,他讀的是《茶經》,吟的是茶詩,作的是茶賦,喝的是山茶。

一天,他聽人說,武夷山的山是天下最美的山,武夷山的水是天下最甜的水,武夷山的茶是天下最香的茶。寒秀堂高興極了,連忙馬不停蹄地趕到武夷山來。

哪知來得不巧,這時清明,穀雨已過,武夷山那山坡坡、溝壟壟、溪邊邊的頭春茶早就采下山了。可是,寒秀堂看到了武夷的奇峰峻嶺,碧綠溪水,興致還是濃極了。他以極大的興趣盡情地欣賞著那漫山遍野姿態萬千的武夷岩茶。

他爬過一道又一道山峰,看到了九龍窠半天腰上馳名天下的大紅袍。他踏過一個又一個山坡,看到了慧苑坑後眾口稱讚的白雞冠。

他淌過一曲又一曲碧溪,看到了九曲溪邊上那鬱鬱蔥蔥的水仙茶。

他翻過一座又一座岩石,看到懸于慧苑岩峰窠坑峭壁上枝繁葉茂的鐵羅漢。

……

寒秀堂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如數家珍似的,把那千姿百態的武夷名叢一個不拉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真是飽了眼福,喜透了心。

他就這樣轉完山前轉山后,穿完林裏穿林外,涉過上澗涉下澗。這天他剛來到天遊峰下的一塊大石旁,猛然間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那香味像桂花,又像蘭花,濃鬱鬱,清甜甜,直沁心脾,令人心曠神怡。秀堂抬起頭來,左看看,不見桂花樹;右瞧瞧,不見蘭花草。哪來的這股子清香呢?

寒秀堂好生奇怪,就順著香味找去,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一個陰森森的岩洞。洞頂的山泉透過岩罅,嘀滴答嗒地往下落,洞裏濕潤潤,涼滋滋的,幾縷陽光透過洞口,照映著洞內滴水,那水滴也變成五光十色的彩珠鏈了。秀堂往四下看,只見那石頭堆裏長著一株大茶樹,葉子又厚又長,滿樹爆出一串串濃綠濃綠的嫩芽來,上面還掛滿了水珠呢!寒秀堂不禁愣住了,洞外的頭春茶早就采下山了,怎麼洞裏的茶樹才爆芽呢?他忍不住感歎道:“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

他話音剛落,洞外就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寒秀堂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紅衣姑娘手提茶籃站在洞口。她笑吟吟地說:“哎呀,‘不知春’這茶名起得可真好,謝謝先生了。”

原來這紅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端陽前後來採摘這茶樹的遲爆芽又香噴噴的嫩葉。可這茶樹沒個名字,問遍了山裏的老茶農也不知道。紅衣姑娘想:能給這棵茶樹取個好名字才美哩!她想了好久都沒想出一個好叫好聽又恰當的名字來。此時聽到讀書先生給茶樹起了個美名,喜得忙脫口答話,並向先生施了一個禮。

寒秀堂見姑娘施禮致謝,反倒不好意思起來:“小生不過隨口說說而已,既然姑娘喜歡這個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

從此,武夷山人就把長在洞裏和岩邊的這種茶樹叫“不知春”了。每年村姑們將它採摘單叢製成茶葉,因茶味特別清香甘醇,飲後滿口生芳,被人們列入武夷名叢而遠銷海外。

 

一株水仙出牆來

講到水仙茶的來歷,這裏還流傳著另外一個故事。

相傳那年武夷山熱得出奇,火辣辣的太陽把岩石烤得發燙,把九曲溪烤得快要沸騰了。往日那些喜蹦愛跳的山雀也收攏了翅膀,躲進林子裏耷拉著腦袋直喘氣。

有個外地來的窮漢子,家無隔夜糧,靠打柴過活。儘管那太陽火燒火燎的,他還得背起柴刀上山去砍柴。

天氣熱呐,熱得動兩下,汗珠子就滴成一串串。那漢子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口發悶,人也覺得疲倦。他就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了個陰涼的地方歇息。他剛坐下,一陣涼風撲面吹來,滿洞芳香,精神也立刻爽快起來。他迎著風來的方向朝前看呵,一棵小茶樹上開滿了星星點點的小白花!那茶樹葉子又厚又大,綠瑩瑩的,像要滲出水來。他正渴著呢,就隨手摘下幾片葉子含在嘴裏,便覺得喉嚨濕潤潤,涼絲絲的,於是就大口嚼了起來:

他慢慢地嚼著,頭不昏了,腦不脹了。

他細細地嚼著,胸不悶了,人不累了。

他越嚼越覺得有一股清冽芬芳的香味直滲肺腑,沁入心脾,迴腸盪氣,肚子也“咕咕”地叫餓了!他趕忙砍了擔柴火,又在那棵長滿白色小花的樹上折下一條小枝插在斗笠上,急匆匆地下山去了。

誰知這晚風雨大作,山呼林嘯,在一陣雷鳴電閃中,外鄉人家的那堵斷牆“嘩”地一聲倒了!弄得他在風雨裏瑟瑟縮縮地直等到天亮,一夜都沒合眼。

說來也真有點神了。第二天一大早,外鄉人見他昨天帶回來的那條樹枝被壓在牆土下麵,枝幹斜斜地伸了出來。第三天發了芽;第四天抽了葉;第五天就長成了小茶樹;第六天又開出了馥鬱清香的白色小花,星星點點,逗人喜愛。外鄉人摘下幾片葉子泡水喝,那味呀,又清香又甘甜,又解渴又提神,幹起活來也格外有力氣哩!

不久,這事就在村子裏傳開了。鄉民們看外鄉人神采奕奕,滿面紅光,都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外鄉人也弄不清楚,就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大家覺得新奇,都來討幾片葉子泡水喝。結果,不單止渴解乏,還能治頭痛肚脹。這茶樹變成神樹啦!沒幾天,這事就傳遍了整個武夷山,上門來瞧樹討葉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大夥都打聽這棵茶樹是從哪兒弄來的,外鄉人說是從祝仙洞一棵茶樹上折來的。因為他滿口外地話,那個“祝”字的發音跟崇安話“水”字的發音一模一樣,大家以為是“水仙”,就把這棵茶樹叫做“水仙”茶樹了。

在武夷山所有的茶樹中,唯有這種水仙茶只開花不結籽。人們見它斜插在土牆下也能活起來,也照葫蘆畫瓢地折下樹枝遷插在土裏,慢慢地,水仙茶在整個武夷山繁衍開來,滿山滿坡都是。因為水仙茶香味甘醇,愛喝的人多,被列為名叢,名氣也就越來越大了。

 

小龍抗旨噴甘霖

有關臥龍潭的來歷,另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上天玉皇也是個貪財愛吃的人。有一年,武夷山因為受了災,人們在大年三十夜晚拿不出三牲祭天。玉皇十分惱火,於是禦筆一勾,要讓武夷山大旱三年,所有神龍不准到那裏行雲播雨,以示懲罰。

第一個旱年,人們搶水搶種,總算還收了點山芋、蘿蔔,勉強熬過去了。第二個旱年,人們只能挖草根,剝樹皮,熬點稀湯苦度著。到了第三個旱年,大人餓得皮包骨,小孩餓得剩把筋。哀號連天,餓殍遍地,慘不忍睹!

哭聲飄到天庭,玉皇聽見了。他捋著鬍子,飲著瓊漿得意地說:“嘿,誰叫你們祭天沒三牲呀,現在就該知道冒犯天意的滋味兒了吧!”哭聲也被上天的小神龍聽見了,小神龍於心不忍,就在一個夜間偷偷地來到武夷山,對著武夷山“嘩嘩嘩,嘩嘩嘩”噴下了一場大雨,解除了武夷山的旱情。

第二天,玉皇聽到下界傳來陣陣歡歌聲。怪了,哭聲怎麼沒啦?玉皇打開天窗一看,哎呀呀,只見武夷山一帶枯樹重綠,茶葉泛青,旱地溢水,人們正忙著翻耕播種。嚇!是誰敢抗旨私降甘霖?玉皇一查,知道是小神龍幹的,不由氣得七竅冒煙。就傳旨叫巨靈神把小龍打落凡間,要它在大地蟄伏,受罪千年,千年以後才能重新被召回天宮。

小神龍被巨靈神狠打一鞭,震昏了過去,“撲通”一聲,從天上摔下來,跌落在它曾降過甘雨的武夷大地上,淹埋在泥石中。從此,武夷山人又遭到玉皇的懲罰,三年兩頭荒,山禿禿,草茫茫,人們生活好苦呐,苦難的人們多麼惦念好心的小神龍啊!

一年一年累成十年,十年十年累成百年,百年百年累成千年。這一夜,沉沉昏睡的小龍突然聽到玉皇頒來的神旨:

“小龍,小龍,今日你大罪已滿,等會聽到雷聲一響,你要騰身百丈,千萬莫要回頭,不然休想回到天庭!”

小龍蘇醒了,理理龍須,舔舔龍鱗,心裏又歡樂又悲傷。小龍“呼嚕嚕”打個噴嚏,地動山搖,把熟睡著的鄉民們驚醒了。大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跑出屋來。突然,天空中“喀喇喇”一聲響雷,大地上火光一閃,冒出了一條晶瑩美麗的神龍,這神龍就是小龍呵。隨著雷聲,小龍淩空躍上百丈。人們見了小龍,齊刷刷跪在地上,同聲呼喚:

“小神龍,小神龍,武夷老少盼又望,求你快把甘霖降!”

小龍聽見了,知道這一帶人們受盡旱災之苦,多麼想回頭噴點雨水呀!可是,就為了降點雨水已受罪千年,難道還要再遭第二回罰麼?

這時,天空中又響起“喀喇喇”的雷聲。小龍歎了口氣,隨著雷響,又躍上了一百丈。人們又齊聲呼喚:

“小神龍,小神龍,武夷老少盼又望,求你快把甘霖降!”

小龍心裏好難受呵,他多麼想回頭望望蟄伏了千年的大地和武夷山的鄉親呵!可是,一回頭就再也回不到天宮啦!他只能搖搖頭,隨著天空中第三聲“喀喇喇”的巨響,又騰空躍上一百丈。人們又齊聲呼喚:

“小神龍,小神龍,武夷老少盼又望,求你快把甘霖降!”


眼看再一躍騰,就可挨上雲端了。挨上雲端就可重回天庭啦。可是,此時小龍兩耳充滿了武夷鄉親的深切呼喚,他再也忍不住了,於是就不顧一切地回過頭來,對著久旱的大地和盼雨的人們,張開大口“嘩嘩嘩,嘩嘩嘩”噴灑著甘雨。

“喀喇喇”,一聲驚天動地的霹靂,小龍被打下了武夷四曲大藏峰下的深潭裏,再也不能騰空飛天了。

為了武夷大地,為了武夷鄉民,小龍寧願不回天宮,受罰深鎖潭底,常年累月給人們噴霖灑雨。從此,武夷大地不再遭旱,群山披綠,百澗爭流,到處鬱鬱蔥蔥,一派生機,人們過上了富庶的生活。人們為了紀念小神龍,就把小神龍藏匿的那泓深潭,叫做“臥龍潭”。

 

武夷干戈化玉帛

早先,武夷山這個地方,住著武族和夷族兩個部落。武族人生活在七曲城高岩一帶,他們上山種竹栽花果,下河打魚撈螺蝦。為了保護自己的勞動果實,武族人還在城高岩上築起石牆,鑄劍練兵。夷族人住在山前的土窯洞裏,他們常常持著弓箭、長矛在山裏追趕飛禽走獸,靠打獵和刀耕火種為生。

一天,夷族的族長領著部下追趕一隻猛虎來到城高岩附近,他們見城高岩巍然聳立,四面陡壁,前後臨溪,很像一座石城,城上花草飄香,果子壓彎了枝頭,真是一塊風光秀麗的寶地呀!夷族族長越看越喜歡,就想占這個地方。回去以後,他領著部落的人進山砍毛竹、造竹梯、舞劍弄刀,準備了九九八十一天,便出兵攻打武族了。

這天,天上只有一勾殘月,地上只有點點瑩光,夷族人摸到城高岩下,悄悄架上竹梯,攀上了石城,與武族人廝殺起來。

武族人奮勇抵抗,喊著衝殺,一步也不退讓,與夷族人打得難分難解。

這時,天空忽然閃過一道金光,又聽得一陣“喔喔喔”的啼叫聲傳來,只見一位白髮老翁,騎著一隻長著五彩羽毛的大金雞來到了城高岩上。

“住手!”白髮老翁喊著跳下了金雞,走到武族人和夷族人的中間說:“兩族兄弟,莫要爭鬥,要和睦相處,同心開發碧水丹水!”

兩族人見天上突然降下金雞,跳下老翁,都非常驚奇,族長忙問:“請問老翁,尊姓大名?”

老翁搖著滿頭白髮,捧起長長的銀須說:“老翁是天上大仙,專管這丹山碧水的風土人情,得知你們爭鬥,特意前來勸解。”

聽說是神仙下凡來勸和,武族人連忙收起手裏刀劍;夷族人也急忙放下手中弓矛。

白髮老翁又說:“從今天起,我把這只金雞送給你們兩族人,以後聽到金雞報曉,你們就起來耕田種茶,紡紗織布,武族和夷族要成為一家,世世代代相親相愛,和和樂樂,日子會好起來的!”

武族和夷族的族長各領著自己的族人連聲歡呼,一隊隊、一排排跪在地上叩謝白髮老翁,對天起誓:兩族人要攜手並肩,同心同德,永遠不再急鬥!老翁哈哈笑著一揮手,金雞呼地一下展開了五顏六色的翅膀,飛進了七曲琅玕岩上的金雞舍,而老翁卻在一陣白光中,笑呵呵地飄動著白髮銀須,乘風駕雲升上九天去了,把和睦與歡樂永遠留在了人間。

從此,武族和夷族就成了親親熱熱的一家人,為了鞏固這種情誼,他們把兩族人生活的地方叫做“武夷山”,把那位善良的白髮老翁尊稱為“武夷君”了。

 

太子頭飛登仙榜

相傳幾千年前,魏朝奸臣篡權,豺狼當道,魏王昏庸,聽信宰相饞言殘害忠良,欺壓百姓。魏王有個太子,不貪富貴榮華,不戀權勢酒色。因不滿父王所為,就離開王宮到武夷山南的一處廟宇住下,與當地百姓和睦相處。

那太子乃是奸佞宰相的心腹之患,他打聽到太子在武夷山後,為除眼中釘、肉中刺,就向昏君魏王奏了一本,聲稱太子日日聚眾議反,圖謀王位。魏王聞言大怒,派宰相率人馬日夜兼程奔赴武夷山捉拿太子。

再說太子在民間與人為善,關心黎民疾苦,感動了武夷君。這天夜裏,武夷君算到宰相要來謀殺太子。武夷君趕忙告訴太子大禍臨頭,生命不保。並交給太子一隻錦囊,內裝三粒仙丹,囑咐太子:“官兵到時,你吃一粒。抓到半路,你再吃一粒。要斬首時,再吃一粒,即可保你平安無事。”

武夷君一走,便聽得門外“休讓反賊跑了”的喊聲,兇狠的宰相帶著一幫如狼似虎的官兵沖進廟來,將太子層層圍住。太子顧不上吃仙丹,就被撲上來的官兵摁了個五花大綁。

押到九曲溪邊的官道上時,狡猾的宰相暗想:若是魏王念在父子之情的份上放了太子怎麼辦?豈不枉費了心機麼?他賊眼一轉,頓生毒計,不如先斬後奏,就說太子半路畏罪逃竄斃命。

毒計已定,宰相便命劊子手把太子押上大道問斬。太子要求臨死前朝北拜別父王。宰相料想他插翅也難逃,便點頭應允。

趁鬆綁跪拜之際,太子飛快地將三粒仙丹放入口中,可惜為時太晚了,只見白森森的鋼刀落處,太子的頭隨著一道白光飛得無影無蹤了。宰相命屬下四處尋找,怎麼也找不到太子的頭顱。

無奈,宰相只得命官兵草草掩埋了無頭屍回京複命去了。

且說那太子頭隨刀光飛走後,飛到了武夷山的仙榜岩石洞裏。他冤魂不散,對過往的貪官汙吏咬牙切齒。有一次宰相的兒子護送貢茶路經仙榜岩時,那太子頭就飛出來咬下他的耳朵,嚇得他魂不附體,驚下馬來,回府就病死了。那京城宰相痛失兒子,大為恐慌,又給魏王奏本,要封仙榜岩洞。

那昏君自是又驚又怒,果真派人傳他親筆禦旨,蓋上大印把洞封了,直到現在,那仙榜岩洞還封著呢!

 

大王贈印寄深情 玉女送帽表愛心

置身二曲溪南,但見大王峰獨聳山頭,雄姿巍巍;玉女峰佇立水畔,秀色亭亭,石崖蒼蒼的鐵板嶂橫亙其間。大王、玉女,東西分立,妝鏡臺前淚眼相望,情也悠悠,恨也悠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便有了一段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氾濫,野獸出沒的地方。洪水一來,百姓們就躲進山頭溝壑,靠吃野菜山果充饑。

一年春上,氣候反常得厲害,連著幾天雲黑日暗,狂風飛舞,雷雨交加,天空似乎裂開了口子,大雨瓢潑不止。令人毛骨悚然的山洪又暴發啦!洪水咆哮而來,卷走房屋,沖毀農田,男女老少亂作一團,紛紛逃命,有的爬上大樹,有的登上高岩,來不及跑的,就被洪水卷走了。

在受災的人群中,有一位英俊的後生叫大王。他在經歷了無數次洪災的磨難後,深深地感到,像這樣逃來跑去決不是個辦法,只有徹底治理山河,才能解除百姓厄難。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鄉親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援。

於是,大王領著鄉親們劈山鑿石,削嶺填溝,沒日沒夜地幹呀,幹呀!

風吹來,雨打來,大王眉不皺手不停;

雷劈來,電閃過,大王心不寒膽更壯。

一月月,一年年,山上的花兒謝了又開,樹上的葉子落了又長,南飛的大雁呵,飛去又飛回。

大王和鄉親們挖喲,挖喲,削了一嶺又一嶺,開了一渠又一渠,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汗水匯成了淙淙的溪流,終於繞過九曲十八彎開出了一條蜿蜒的九曲溪。

大王和鄉親們砍呀,砍呀,砍倒了一棵又一棵大樹,劈掉了一叢又一叢荊棘,開出了一片又一片良田;

大王他們種喲,種喲,種了一丘又一丘,種了一壟又一壟,種下了一片片茶葉,一壟壟水稻,一叢叢果樹。

從此,滿目荒涼的武夷山變成了群峰爭奇,碧水競秀,百花吐豔,茶果飄香的人間仙境。人們用不著再輾轉飄泊,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愉快地唱道:

  清清九曲茶香飄,三十六峰奇峻峭,

  莫道天宮花月美,更有武夷風光妙。

再說,那雲海深處的天宮裏,這天,玉帝的女兒玉女正倚窗對著心愛的鸚鵡哀歎天宮的淒冷寂寞;忽然,陣陣歌聲卷著茶香飄上九重天,巧嘴的鸚鵡立刻學唱起來:

  ……

  莫道天宮花月美,更有武夷風光妙。

玉女聽罷,愁眉舒展,心花怒放。她撥開雲霧往下一看:啊!山丹丹,水碧碧,幽澗深谷茶青青,銀鋤飛舞歌滿坡。山裏人家,男耕女織,恩恩愛愛其樂融融。玉女陶醉了,想想天宮的淒冷寂寞,玉女動了真情。何不到人間去,到奇山秀水的武夷山去?

玉女喜盈盈地駕起雲彩,踏上七彩虹路,靈巧的鸚鵡撲愣愣地飛到她肩上,輕叫三聲,拔下一根色彩斑斕的羽毛給它的主人;玉女接過羽毛,親了親鸚鵡,乘風下凡去了。

玉女來到人間,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村姑。她見溪水晶瑩,群峰奇異,便情意盎然地摘了片蘆葉化作輕筏,又折了枝蘆杆變作竹篙,沿九曲溪順水而下……

掠過並蓮峰,流經曬布岩,穿過臥龍潭,玉女漸漸來到一曲,忽然,她看見村前地裏一位魁梧英俊的後生哥,正在勞作,他腰圓膀壯,眉宇間顯現出堅毅與剛強。看著他,玉女的臉漸漸泛上了一層紅暈,玉女插篙下筏,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輕聲細語地問道:“阿哥,能討碗水喝嗎?”

大王抬頭一看,見是一位天生麗質的女子正笑吟吟地望著自己,不禁臉忽地紅啦!他趕緊低下頭提起茶壺就倒水。不知怎的,他心跳手顫,竟讓茶水溢了出來,濺濕了玉女的紗裙……

大王急忙脫下身上的白褂蹲倒就擦,玉女見他如此憨厚,心裏暗暗喜歡!她輕輕推開大王的手,自己掏出手絹擦拭,老實的大王又倒滿了一碗茶水,小心翼翼地遞給玉女。

玉女接過茶水,喝了一口,真甜真香哪!喝著香茶,再看著眼前英俊可愛的大王,玉女心裏暖暖的。她想武夷山山美水美人也美,我何不……

“阿哥,我是天上的玉女,難忍天宮的淒冷寂寞,來到武夷山,您就收下我吧!”

看著亭亭玉立的玉女,如此溫柔多情,大王打心頭歡喜,玉女從此就留在了人間。她美麗勤勞,聰明能幹,教姑娘們繡花織布,和鄉親們親親熱熱,和睦相處,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春天,茶山綠了——玉女與大王一起背著茶簍上山,走過一壟壟茶園,采回了一籃籃青茶。

夏夜,月兒圓了——玉女與大王一起打響柴刀竹竿,唱起了婉轉的茶歌,跳起歡快的刀花舞。

秋天,茶花開了——玉女與大王一起采回並蒂茶花,織進絢爛的花布,送給村裏的鄉親。

冬天,雪花飄了——玉女與大王一起對著傲雪紅梅,立下山盟海誓,發誓彼此相愛,永結同心。

武夷的山山水水呀,到處映著大王玉女那英俊俏麗的身影,到處灑下他倆辛勤的汗水,到處飄著他倆動人的歌聲。鄉親們都說,大王玉女是天生的一對。

一個明媚的月夜,玉女獨自倚在窗前,遙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出神。她想呀想呀,想起該送給大王一頂金紗帽!於是她掏出彩色羽毛,朝九天喚了三聲鸚鵡,叫它送來金紗銀梭!

玉女話音剛落,鸚鵡就從雲天裏銜來金紗銀梭,送到玉女手裏,又拍著翅膀嘻嘻地笑道:“大王真好!大王真好!”羞得玉女滿臉緋紅地追打它,鸚鵡一展翅,又撲哧飛上了雲天。

玉女目送鸚鵡遠去了,就靜坐在燈下飛梭走紗,一梭一梭,把對大王的縷縷情思織進了金紗帽……

同是這個夜晚,同是這輪明月,大王也臨窗遙望明月出神!他想呀想呀,想到該送給玉女一顆珍貴的金石印!於是他掏出一塊金石,情意綿綿地對著圓月,一刀一刀精雕細刻,把對玉女的眷戀,深深地鐫進了閃閃的金石裏……

又是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月光像流水一般,靜靜地灑在大地上。

九曲溪邊,大王、玉女面對面坐著。大王吹起笛子,悠揚的樂曲,隨著月光流水,飄向遙遠、遙遠;玉女披著齊腰長髮聽得出神。月光把他倆的倩影投到清澈的溪裏,碧波蕩漾,泛起一陣陣漣漪。

一曲終了,玉女方回過神來。“阿哥,想不到你的笛子吹得這麼動聽。”

“哈哈!”大王笑著說道,“你以為我只會舞刀射箭,荷鋤犁田,不會吹笛。其實,我從小就喜歡吹笛。過去因為忙,顧不上,現在你來了,又有這興致了!”

“那以後每逢風清月朗之夜,我就到這溪邊來,聽你吹笛。”玉女含情脈脈。

“玉女……”大王欲言又止。

“你要說什麼?你說嘛!”王女嬌羞地搖著大王的膝,用鼓勵殷盼的目光望著大王。

大王終於鼓足勇氣:“玉女,咱們……咱們成親吧!”

玉女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正想答應,忽又望著水中明月,沉思不語。

“怎麼,你不願意?”大王急了,拉著玉女的手不放。

玉女長歎一聲:“唉,我雖到了人間,可還是個仙女,仙凡結合,是犯天條的呀!”

“你怕受到天庭懲罰?”大王疑惑了。

“我要是害怕,就不會下凡,我是怕連累你呀。”玉女聲音很沉、很沉。

“我不怕”。大王語氣十分堅毅,“就是把我化作岩石,我也要與你連在一起。”

“你胡說什麼!”玉女急忙捂住大王的嘴,“但願父皇永遠發現不了,我們就可以白頭偕老了。”

“你答應與我成親了!”大王驚喜。

“我的傻大王!”玉女用纖纖細手,輕輕地點著大王的腦門。

大王激動地從懷裏掏出那顆精心雕刻的金石印,雙手捧送給玉女,並把早已備好的一朵朵五彩山花,插在玉女頭上。

玉女深情地看著大王,接過金石印,也從懷裏取出那頂絢爛多彩的金紗帽,給大王戴上;又羞澀地從頭上取下那把潔白透明的香梳輕輕地放在大王手裏……

大王接過香梳,順勢將玉女緊緊地摟在懷裏……

九曲淙淙流唱,遴遴碧波映出一雙倒影,在蕩漾中永遠連在一起,那樣深情,那般美麗!

 

雞血育得奇茗香

武夷名叢白雞冠,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武夷山有位茶農。一日他的岳父做生日,他就抱著家裏的一隻大公雞去祝壽。一路上,太陽火辣辣的,他被炙烤得受不了啦。走到慧苑岩附近,便把公雞放在一棵樹下,自己找了個陰涼的地方,拿下斗笠劈叭劈叭地扇起風來。

還沒一袋煙工夫,忽地聽到公雞“喔”地一聲慘叫。他趕忙跑過去看,一條拇指粗的青蛇從他腳邊一擦而過,差點把他嚇出一身冷汗。再看大公雞,腦袋耷拉著,殷紅的血從公雞的冠上往下流,一滴一滴正落在旁邊的一棵茶樹根上。那茶農氣得兩眼冒火,恨得咬牙切齒,但又無可奈何,他只好在茶樹下扒了個坑將大公雞埋了,垂頭喪氣空著手去岳父家祝壽。

也不知怎的,慧苑岩附近的這棵茶樹打那以後,長勢特別旺盛,一股勁地往上竄,枝繁葉茂,比周圍的茶樹高出一截。那滿樹的葉子也一天天地由墨綠變成淡綠,由淡綠又變成淡白,幾丈外就能聞到它那股濃郁濃郁的清香。製成的茶葉,顏色也與眾不同,別的茶葉色帶褐色,它卻是在米黃中呈現出乳白色;泡出來的茶水晶亮晶亮的,還沒到嘴邊就清香撲鼻;啜一口,更覺清涼甘美,連那茶杆嚼起來也有一股香甜味,據說喝了還能治病。這茶樹就是武夷名叢“白雞冠”。

 

鐵板作祟斷連理

話說大王、玉女在九曲溪邊約會,情意綿綿的一幕,全被躲在暗地裏的鐵板鬼看見了。這鐵板鬼是武夷山裏的一個為非作歹的野道人。他做夢都想成仙,可是又不肯積德行善修道,常施陰謀詭計,拆散人間恩愛夫妻,武夷山人都恨透了他。

奸詐的鐵板鬼,為了探清大王、玉女的底細,就變作一個老頭,偷偷地進了村。他看見鄉親們喜氣洋洋,男人殺豬宰羊,婦女繡花制衣,幾個白髮老人正在趕做一台大大的梳妝鏡哩!他忙上前打聽,才知道從天庭偷偷下凡的玉女要與大王成親啦!鐵板鬼又恨又喜,恨的是大王這小子癩哈蟆想吃天鵝肉,玉女這娘們放著公主不做,偏要跑到這荒山野嶺來當村婦。喜的是天賜良機,讓他有了成仙的機會。鐵板鬼嘿嘿地冷笑著,悄悄溜到九曲溪邊偷了一株武夷岩茶,又吐出黑氣,化作一團烏雲,急匆匆,火燎燎地上天庭告密請賞去了。

鐵板鬼來到天宮,正碰上玉帝肚子痛,服盡仙丹妙藥,仍不見好轉。鐵板鬼便乘機獻上岩茶,說這茶能驅邪治病,使玉體複康。玉帝飲下武夷岩茶後,果然感覺迴腸盪氣,痛止漲消,不禁聖心大悅!

鐵板鬼乘機把玉女私自下凡要與大王成婚的事密告了玉帝。玉帝派人到後宮查實,回報玉女已不見數日。玉帝勃然大怒,扔出令箭,傳來天兵天將,對鐵板鬼說道:“你去帶路,只要能召回玉女,得到武夷岩茶,就封你為仙!”

俗話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當天宮玉帝大發雷霆之時,凡間的大王、玉女正忙著辦婚事呢。

姑娘們歡樂地剪起窗花,忙著佈置新房。

賀喜的鄉親們擁著幾個白髮老人送來一台梳妝鏡。

孩子們嘻鬧著,把大王玉女推到了描龍畫鳳的梳妝鏡前,明晃晃的鏡面,映出他倆羞澀的面容……

月裏嫦娥露出了笑臉。玉女頭蓋紅綢與大王拜堂啦!喇叭嗩呐歡快地吹呀,吹呀;男女老少開心地笑喲,笑喲。

大王頭戴金紗帽,胸佩大紅花,用一條紅綢引著玉女步入洞房。人們簇擁著,興高采烈地鬧洞房,一片歡騰。

鬧完洞房,客人散去。大王玉女面對紅燭相視而笑,舉杯暢飲合歡酒。想起往後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日子,大王玉女心裏甜得像灌滿了甜滋滋的桂花蜜……

正當大王玉女沉浸在幸福遐想中的時候,忽然一陣陰風襲進洞房,撲打得花燈搖搖晃晃。玉女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沖出房門,大王也跟著驚慌的玉女跑了出去,天空中一道雷電閃過,鐵板鬼正引著玉帝和天兵天將往武夷山方向飛來。大王趕忙拉起玉女躲進一處洞穴,而後自己回到村裏。那陣響雷也把村民們驚醒了,大家齊刷刷地聚到了一起。此時,鐵板鬼已將玉帝及天兵天將帶到了一曲。鐵板鬼指著鬱鬱蔥蔥的茶樹,玉帝伸手就拔。說來也怪,那青翠欲滴的茶樹,一到玉帝手裏就枯萎了。玉帝臉色鐵青,把枯茶樹一扔,轉身問鐵板鬼玉女何在。鐵板鬼見人群中沒有玉女,趕忙跑到玉帝耳邊嘀咕了一陣。

“野民們,趕快把玉女交出來,誰交出玉女,玉帝就讓他成仙!”鐵板鬼搖頭晃腦地向鄉親們傳話。

大王及山民們怒目圓睜,靜靜的,沒有一個人搭理鐵板鬼。

“托塔天王,增長天王,哪吒太子聽令,你們帶領天兵,撒開天羅地網,一定要搜出玉女!”一陣沉默之後,玉帝見山民沒有反應,對天將們發出了命令。

各位神將分別率領天兵,在武夷山各個山峰洞穴搜尋玉女。

大王及山民們非常緊張。

鐵板鬼洋洋得意。

哪吒搜到玉女藏身的洞裏,洞穴壁上那些誰也看不懂的蝌蚪文字閃閃發光,哪吒太子眼花繚亂,沒有發現藏在裏面的玉女。玉女松了一口氣。

托塔天王,增長天王,哪吒太子逐一向玉帝複命:“萬歲,臣等到處搜尋,沒有發現公主蹤跡!”

“萬歲,這些野民非常狡猾,一定是他們把公主隱藏起來了!”鐵板鬼扇風點火。

“刁民們,你們若不交出玉女,寡人將降天火,燒毀武夷!”玉帝聲嘶力竭。

山民們沉默不語,像石雕的群像。

“如此頑固不化,休怪寡人無情!”玉帝怒不可遏,只見他用手一指,晴空霹靂,一團烈火,從天邊飛來。

“不能毀滅武夷!”玉女的喊聲驚天動地。所有的人都被這喊聲驚呆了。

玉帝用手一指,天火頓時消失。“玉女,父皇念你年輕無知,既往不咎,你快隨父皇回天庭去吧。”

“玉女!”大王用深情的目光望著玉女。

“玉女……”山民們用親切的眼神注視著玉女。

玉女無限深情地對大王和鄉親們點點頭,然後向玉帝跪下:“父皇,請恕女兒不孝之罪。天宮淒冷寂寞,武夷溫暖如春。女兒已與武夷山水,武夷山民結下深厚感情。請父皇開恩,讓女兒留在武夷,與大王結為恩愛夫妻。”

“住嘴!”玉帝大喝一聲,鐵板鬼和天兵天將蜂湧而上,要押玉女回天庭:玉女憤然站起,她緊緊抱住大王,死也不肯分開。

山民們站成一道人牆,護住大王玉女。

玉帝怒不可遏,厲聲喝道:“不回天宮,就把你們點化為石!”

玉女心一橫,斬釘截鐵地回答:“寧為石頭,也要留在人間!”

玉帝大怒:“好,父皇成全你!”

玉帝雙手合擾,口中念念有詞,只見九曲濁浪滔天,峰岩林木搖動,整個武夷山淹沒在飛砂走石之中。忽然“轟隆”一聲巨響,濃煙滾滾,吞沒了玉女和大王,一道強烈的弧光過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大王、玉女已經變成了兩座緊緊相連的石峰。

“大王!玉女!”山民們瞬即回過神來,呼天喚地大聲呼喊。

“寡人不許你們聯在一起!”玉帝還不甘休,叫來雷公電母“喀喇喇”,幾聲雷響,碎石飛濺;“啪啪啪”,數道電光,石峰震動;把藏在大王玉女身上的定情信物也震落在二曲浴香潭裏,變成了溪裏的香梳石和金印石。可是兩座石峰巋然不動,依然像一對情人緊緊地依偎著。

玉帝怒髮衝冠,“唰”地從腰間拔出寒光閃閃的天皇寶劍,往兩峰連結處使勁砍去。“哢——”的一聲巨響,兩峰頓時裂開,但須臾間又徐徐合攏。玉帝又怒劈,依然是分開後又慢慢合攏。

“萬歲,快在兩峰之間橫置一道巨障吧。”鐵板鬼乘機又進讒言。

“哈哈哈,那好,就讓你化作鐵板峰,橫亙在他們之間吧。”因為召不回玉女,又得不到武夷茶,玉帝遷怒於鐵板鬼。玉帝用手一指,鐵板鬼慘叫一聲,騰空而起,落入玉女峰和大王峰之間,變成了黑蒼蒼的鐵板嶂,把大王玉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永遠不能相會。

山民們朝著大王峰、玉女峰跪下,大聲呼喚:“大王——,玉女——“可是,人們再也聽不到大王玉女的回答,留下的,只有那一陣陣淒涼的山谷回音……

大家望著大王峰和玉女峰,望著這對忠貞的情人,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串串淚珠灑落在乾枯的茶樹上,茶樹慢慢地復蘇、長葉、開出白白的花朵。頓時,滿山的茶花競相開放,一朵朵,一叢叢,環繞在大王峰和玉女峰的周圍,使兩座山峰顯得格外蒼翠俏麗。

幾位白髮老人悲憤地舉起他們製作的梳妝鏡,扔進滾滾的九曲溪裏,對著蒼天大聲喊道:“讓它變成鏡臺,使有情人朝夕相會吧!”

說來也怪,只聽得“撲通”一聲,水花四濺,一座鏡臺岩冉冉升起,襯著九曲清波倒映出大王玉女的姿容和那滿山的茶花。

山為妝台水為鏡。從此,大王與玉女只好在九曲溪水裏悄悄相會;只好世世代代遙對鏡臺淚眼相望了。

直到如今,人們還把大王峰叫做紗帽岩,是因為大王頭上戴著玉女送給他的金紗帽;玉女峰上花香四溢,是因為玉女頭上插著大王送給她的五彩山花。玉女峰終年濕漉漉的,岩上滲出一滴滴清泉,那是玉女流不盡的相思淚呀……

 

和尚壯膽背尼姑

再說王母娘娘帶著金童隨後也來到武夷山,欲召回玉女。沒想到玉帝大發天威,殘忍無情,使她失去了愛女,王母娘娘悲痛欲絕。王母不理解,在天庭優越環境裏長大的玉女為何這般依戀武夷山。王母娘娘沒有馬上回天庭,她要留下來看看,看看武夷山為什麼這樣有魅力,竟能讓她的愛女為其殉情。王母娘娘乘著彩雲清風,沿九曲溪遊覽了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但見:丹山碧水,競秀爭奇,古柏蒼松,青翠欲滴;萬頃青茶,鬱鬱蔥蔥。此真乃人間仙境,天庭無以比擬啊!漸漸地,她理解了玉女。也為玉女能留在武夷山,為武夷山增添秀色,感到一絲寬慰。

王母娘娘駕著彩雲,隨著清風,飄一路,看一路,不知覺已到中午。王母娘娘渾身熱騰騰的,她降下彩雲,坐在仙家樓臺——八曲的鼓樓岩上休息。看看金童餓了,就忙著喚來奶娘為金童餵奶。恰巧此時在慧苑岩上修煉千年的孽鷹飛經此地,看到奶娘豐滿的乳房,便俯衝下來,一口將奶娘的雙乳叼走了。

“孽禽!”王母娘娘勃然大怒,一拂袖,直沖九天,喚來雷神,轟掉了孽鷹的下頜、翅膀和鷹爪,並將它點化為石,鎮落在慧苑岩的旁邊,變作了“鷹嘴岩”。至今這鷹石的頸上還留下一片丹岩。據說是被劈掉下頜時讓血染紅的。那奶娘的乳房,也在雷神轟擊時跌落在鼓樓岩的旁邊化成了兩座山峰。百姓有的叫它“雙乳峰”,有的稱它“鼓子峰”,後來又被遊山玩水的文人墨客改名為“並蓮峰”。

再說那王母娘娘怒衝衝上天去差雷神時,竟忘了將金童帶走。金童餓得哇哇啼哭,弄得仙家樓臺也無法安寧。正巧被雲遊到此的觀音娘娘看見,將金童抱起交給八曲的一個尼姑去餵養。

尼姑每天用米湯喂他。可是光喝點米湯,金童怎麼長得壯呢?真叫人發愁呀!這天,尼姑來到八曲溪邊為金童洗衣褲尿布,見對河山上有一座圓圓的石磨,心想背點豆子渡河去磨豆漿給金童吃才好哩。她高高興興地回到庵裏背起一袋黃豆來到溪邊,一看,哎喲!那溪水浪滔滔,沒有一艘船,也不見一隻排,我這小腳尼姑怎麼過得去呢?她搖頭歎氣的,坐在溪邊的石頭上直發愁。

這時,剛好山邊寺裏來了個和尚,看見尼姑滿面愁容,就問她有什麼難事?尼姑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和尚。和尚聽了便低下頭來細想:這事可為難呢!背尼姑過河,別人見了會罵我是野和尚;不背嘛,眼見金童挨餓,又於心不忍,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想到“身正不怕影斜”這句俗話,心也定了,膽也壯了。和尚便對尼姑說:“我也要做好事,你不嫌棄,就讓我背你過河吧!”

尼姑一聽,羞紅了臉。但為了金童,也就一聲不響地點了點頭。

從這以後,和尚每天都背尼姑到河對面去磨豆漿了。直到現在,三教峰旁邊還有一塊岩石,很像一個光頭和尚背著一個頭戴方帽的尼姑在準備過河哩——不信,游九曲時,你仔細看看,那姿勢還真像呢。所以,武夷人就將這座岩石叫做“和尚背尼姑”石。

而河對面,那一座圓圓的小山峰,也真象個磨盤。峰中間有一道裂縫。縫下面有一條條白白的紋路,就像一溜溜乳白的豆漿從磨裏流下來哩。所以,人們叫它“磨盤峰”和“豆漿岩”,也有人稱它為“大小廩石”。

和尚背尼姑,不瞭解的人總以為他是個野性的花和尚,瞭解內情的人就曉得他是一個好和尚哩。可是,不管怎麼說,在那時,“男女授受不親”嘛,和尚背尼姑,叫人看過去總覺得不順眼。所以,在和尚背尼姑石的旁邊,又有一個“人面石”。這石頭看過去可真像個人面:額頭闊闊的,頂上平平的,而且總是睜著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有一天和尚背著尼姑過河去磨豆漿,被一個人看見了,禁不住愣了愣!雖說他聽人講過和尚背尼姑過河磨豆漿喂金童是件正經事,但在大白天裏,一個男人背著一個女人,總覺得看不慣,所以他就閉上了一隻眼睛。但這人也是個好心人,又擔心他倆摔倒在溪裏,弄得金童沒豆漿吃,所以又睜開一隻眼睛,暗暗地護送他們過河去。直到現在,這人面石還是睜一眼,閉一眼哩!

再說那王母娘娘懲治了孽鷹,平息下心火,才發覺金童丟了,就忙返回凡間去四處尋找。

俗話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等王母娘娘找到金童時,說也真玄,金童已經長大,能在地上歡蹦亂跳了,而且長得非常結實可愛,活潑懂事。王母娘娘要帶金童回天庭去,金童卻捨不得離開美麗、溫暖的人間,捨不得離開養大他的尼姑。剛好這時碰上雲遊到紫芝峰來看望他的觀音娘娘,金童一直跪在地上叩頭,求觀音娘娘為他說情。後來,武夷山的紫芝峰下就有了一個亭亭玉立的“觀音石”和“童子拜觀音石”。不相信,請你仔細瞧瞧,那個跪拜觀音的金童,穿的還是一條開襠褲哩!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