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平陽 »

平陽縣文物古跡

作者:佚名  來源:《平陽縣誌》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平陽縣文物古跡

古建築

寶勝寺雙塔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塔以座落在錢倉寶勝寺前得名。

寺前原有四塔(寺已毀),其中二塔早毀。現存雙塔建於北宋乾德三年(965)。雙塔相距11.8米,各高15米左右,六面五層。每層都有腰桅平座,鋪上牽木,大大增強了塔身整體的牢度。1980年春至1984年秋由省撥款,縣文物部門完成了對雙塔的整修。

 

會文書院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雁主要風景點之一。

會文書院創建于北宋,原為陳經邦、經正兄弟讀書處。現書院系清光緒年間重建,為木構樓房五間,為抬梁穿鬥混合式結構,重簷歇山頂。台門外右邊有重建於清宣統間的“棣萼世輝樓”。其匾額由鄭孝胥書寫。

 

睦源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順溪區青街鄉街東。現睦源橋為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系單孔石拱廊橋。橋孔作拱券形,東西走向,橋面建廊屋五間,明間壁上供佛龕,中為通道,兩邊靠檻,頂部彩繪山水圖畫。橋廊用料考究,造型美觀,精巧玲瓏,別具匠心。

 

文昌閣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縣城北門外河渚上,建於清代。現保留在舊址內有石碑、石礎等。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呈正方形。

據《金印渡義學碑記》載:康熙三十七年邑令王奕鵬在渚上創立義塾,名為“金印渡義塾”,後廢。雍正二年(1724)邑令張鼎弘重修時改義塾為文昌閣,嘉慶十年(1805)重修。民國初將原為三間木構亭閣改建為木構平房。不久改為“忠烈祠”,陳列北伐戰爭時期為國犧牲的烈士遺像及其事蹟。忠烈祠前原豎有“戚繼光平倭紀念碑”。抗戰期間該碑改為“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還在祠內增加了為抗戰犧牲的將士遺像、遺物以及他們的事蹟。還塑造 漢奸汪精衛及其妻陳璧君夫婦跪像,以示褒貶。

 

通福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昆陽鎮九凰山東南鐵嶺嶺脊上。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
通福門(今又稱解放門)為浙、閩交通要隘,上有望樓"培風閣",為清代建築物。

通福門由門牆、樓閣二部分構成。門牆為花崗岩錯縫砌築,培風閣為木石結構,重簷六攢尖頂,端直球儀形。為本縣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樓式建築。

 

古墓葬

西晉墓

在鼇江區種玉鄉橫河村,1966年發現。墓主無考。出土文物有青瓷樓臺堆塑罐、鬼灶、雞籠、狗圈、豬圈、井、雞首壺、罐、 鬥、耳環、青瓷桶、簋等瓷器12件,爐、甭等銅器二件,現藏溫州市文物處。這12件瓷器中,以青瓷樓臺堆塑罐最有價值。該罐的頸部捏塑飛鳥,肩部塑有舞樂人像,相間堆塑龜跌碑一座,上刻有“元康(西晉惠帝年號)元年八月二日(造)會稽上虞”銘文。全器施青色。高50釐米、口徑13.4釐米。該罐曾以高超的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於1983年被大型彩色圖冊,《中國陶瓷》(越窯)選為封面圖版,特別是日文版的發行,更加引起中外有關陶瓷學界的關注。

 

革命文物

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舊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門鳳嶺疇溪小學。

1937年11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為培養抗日救亡幹部,在此創辦了"抗日救亡幹部學校",粟裕任校長,何畏(黃先河)任副校長。男女學員約有200人。

1938年1月開學,3月間結束。

學校原址為二幢木構樓房,現僅存西樓七間,中共平陽縣委、平陽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5月設陳列室,並在陳列室前建紀念碑,上書“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撤於此”。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37年7月21~30日在鳳臥鄉冠尖村和馬頭崗村召開。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