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平陽 »

溫嶺市峨山陳氏考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溫嶺市姓氏考》(節錄)

一、峨山陳氏考

陳姓是溫嶺市境內大姓,據我們知約有七個譜系,即峨山陳氏、山下陳陳氏、陳家洋陳氏、錦屏陳氏、莞渭陳氏、高龍陳氏、箬山陳氏等。以峨山陳氏徙入最早,分佈最廣。

峨山陳氏,原籍福建長溪。在唐僖宗年間遷入溫嶺。據《峨山宗譜》記,始祖陳麟,生三子,長子謀、次子謙、三子倫。三人在朝為官,謀任戶部尚書;謙懿宗朝進士,招為駙馬;倫僖宗朝進士曾任郡守。三人為官清正,亦有抱負,因宦官專權,不能施展才能常受壓抑,唐中和元年( 881),黃巢之亂陷京城,適逢母卒,返閩,又逢閩亂,“村落戶閉白晝”,父子商議遵古道“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教導,航海至樂清灣居新城即陳家宅,後遷峨眉(即今溫嶠鎮峨眉村)。該村今尚有遺跡,峨眉陳氏大宗祠,祠屋三間,祠前有旗杆八柱,還有約800 年樹齡古杏樹二棵,左右分列,枝葉茂盛;祠前古道邊還有陳氏宗廟,塑有陳麟、陳謀、陳謙、陳倫像及唐公主像,香火不斷。

峨眉。據清三十二世孫陳懋安《峨山記》雲:太邑二三十裏曰峨眉山,前隸黃岩三十六都,自明成化分割,今隸太平平泉之十八都也。四面環山,融結蟠草,最為幽邃,中開一塢夷曠,約數百畝。吾族十三世祖六一居士三複公麟,癖於山水厭世遁跡,搜奇剔隱潛居於此後,開闢經營,鎮龍蛇虎豹、魑魅魍魎,而有之可居、可樵、可耕,是足族眾之所喜愛也。北面高山峨峨,峻極雲漢,若峨眉、若鵝鼻、若將軍岩,丹霞嶂聳而奇,下有龍聰井、絲潭、眠牛沼、鳴玉澗、瀑布泉,水清且洌,松竹草樹蓊然而深,此真登臨嘯詠之所宜。亦在附近複建資福、妙嚴、龍元、前定四寺。現尚存有《妙嚴寺重建碑文》一塊。

此後子孫繁衍,分居溫嶺各地及玉環、樂清、台州、仙居、臨海、金華、東陽各市縣。清三十五世孫齊登《峨山陳氏分遷記》載:“第六世告昌公贅居閩溪,後分居莞嶴、路邊、澗橋、河嶴、中扇、沙角、橫屋等地;第七世用善公喬居樂邑新坊;第九世演公遷趙嶴;歐公遷金華、東陽,又分支天臺;十二世銘公遷黃邑雲墩;第十五世希豹公居黃岩百步沙;第十七世雲第公贅居陸洋,又遷莊裏、白峰、下涇頭;仁源公遷住岩下、小球;仁贅公遷住車路;仁封公遷居唐山;第十八世敬賜公遷居古城;第十九世迪元公遷居大溪;覃奇公遷居後涇;覃直公遷大池;生公遷芳杜;祥琪公遷蒙嶴;壽雲公遷杏田;第二十二世良珂公居新河;良璜、良球、良璫、良環諸公遷嶴口;良璃公居湖亭;良 公居翁嶴;良瑁公居嶺下陳;良計公居姚司洋;良璐公居梅溪;良 公住河嶴;第二十四世世杏公遷臨海赤山,世蓮公住茅坦,世表公住潭池;二十六世慶順公遷山后 埭;慶 公遷虞嶴;慶賜公居毛洋、玉城西潭;第二十七世朝高公遷南山;朝星公由岩下居瓦嶼;第二十八世遷獻公遷太邑縣城;顯標公居屏下,後裔遷塔龍頭;茂億公遷小泉;第二十九世承傑公同弟遷莞田;承瑞公遷虞嶴;承珮公遷螺嶼;承瑛公遷溫嶺;承輔遷虎嘯;承茂公居湖霧;承引公遷居東邑三江;承福、承祿公遷莘山;元慶公居匯頭;第三十世進葆公住下嶴,第三十一世振亮公自黃岩遷毛燕。

峨山陳氏字行,一世至五十世:世弟千維進,詵宋甲義守,尚中庸精純,得敬蕃盛乾,穆高峰易直,廉慈惠恭宣,介結莊嚴靜,肅和祥福澤,延綿悠遠燕,翼詒謀傳芳。

峨山陳氏重視大宗宗譜的編纂,自宋至今,據現有有關資料可據,已編修十四次。

第一次修于南宋紹定元年(1233),十二世孫景溫有序;

第二次修於元大德六年(1302),趙文藻有序;

第三次修於明洪武四年(1371),王叔英有序;

第四次修於明永樂八年(1430);

第五次修於明正統六年(1441);

第六次修于明萬曆八年(1580);

第七次修于清雍正四年(1726)張仕驤有序;

第八次修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陳皋有序;

第九次修于嘉慶十四年(1809),陳萃有序;

第十次修于道光三十年(1850),池杏人有序;

第十一次修于同治十年(1871),陳齊登序;

第十二次修於光緒二十年(1894);

第十三次修於民國十三年(1024),周乃襄序;

第十四次修於一九九一年,王法浪序。

從第一次編修至第十四編修,共計758年,平均54年編修一次。

其支系莞山陳氏自元至今編修十四次:

第一次修於元至大元年(1380);

第二次修於元至順二年(1331);

第三次修於明正德二年(1507);

第四次修於嘉靖二十年(1581);

第五次修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

第六次修于萬曆二十五年(1597);

第七次修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第八次修于清雍正五年(1727);

第九次修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

第十次修于嘉慶十九年(1814);

第十一次修于咸豐九年(1859);

第十二次修于同治十二年(1872);

第十三次修於1985年;

第十四次修於1993年。

從第一次編修至第十四次編修時間共685年,平均48年編修一次。

峨山陳氏多次編修宗譜而編入《中華姓氏史——陳姓》一書宗譜存目僅記: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浙江溫嶺‧峨山陳氏宗譜》八卷和清同治十年(1871)《浙江溫嶺‧峨山陳氏宗譜》。可見宗譜散佚情況是多麼嚴重。

峨山陳氏,代有名人。據民國十三年(1024)編修大宗宗譜《人物傳》入錄約63人,其中進士11人。著名人物有:

陳麟: (817—897),字祉庵,祖籍福建長溪人,為閩陳氏十五世孫,因數貴贈戶部尚書。唐僖宗年間,因寇亂攜家居台州新城(即今溫嶺市溫嶠鎮陳家宅村),生三子,即謀、謙、倫,為峨山陳氏鼻祖。

陳謀: (834—924),字仲猷,麟長子,唐懿宗朝進士,唐僖宗朝歷任戶部侍郎,尋擢戶部尚書,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以廉能著稱,時權奸用事,均為邪妄所制,黃巢進京後,適逢母憂歸閩,又逢閩亂,揭家航海競來茲土,占籍新城。天成二年賜進士赤城張文伏為撰行狀。

陳謙: (841—920),字仲光,麟次子。唐懿宗朝進士,複膺國婚為駙馬。廣聞博覽。黃巢入京後帝走興元,群盜蜂起,公謀諸王姬,欲興師剿滅,奈勢孤,適逢母憂歸裏,與諸兄弟商議:“當今朝野交變遁世雖悶,且能安心。”闔室而潛蹤焉,卒後與公主合葬于邑唐嶺山之麓。東甌散人崔道融撰《唐駙馬陳府君行狀》。

陳倫: (852—915),字仲孟,麟三子。僖宗朝進士,擢郡守,針對當時時局歎曰:“時弊不清則民力疲,民力疲則國愈弱,何以使朝廷恢復之志乎?”配夫人王氏附葬于古城駙馬公旁。

陳韶: (861—926),字君美,謀子,進士出身,授中順大夫。

陳詵: (1121—1202),字寧然,號首峰。乾道二年(1166)進士,淳熙間,除韶州知府,後又任池州知府,革弊興利,民眾好評。戴良齊撰《中憲大夫陳首峰公墓志》。

陳參文:( 970—1074),字克己,別號南源,陳家宅人。性敏慧,研究六藝,博通子史,景德二年(1005)北京鄉試舉人,人稱陳夫子,享壽一百有五,為古今稀者,賜進士弟同邑德夫撰《陳南源先生壙志》。

陳甲: 字天元,號石先,大閭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進士,與弟申同登,官至樞密院副使,在大閭建有聯錦坊及雙桂堂。

陳申: 字立教,大閭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

陳景溫:字純之,峨山陳氏十二世孫,嘗從臨海王象祖學,理宗朝嘗征不起,隱居教授。宋紹定六年修峨山陳氏第一部宗譜,著有《樗野集》,名入《台州府志》人物傳。

陳泳: 字景沂,號肥遁,陳氏十四世孫。父三常,字海秩,號潮源,博通經史,為人厚行,鄉人贊謂陳夫子,生二子一女,長英、次泳。泳幼時岐嶷警敏,年十六起閉戶玩索群籍,窮理盡性。入太學生時,嘗率六館諸生王特(厚)、潘凱等上書論恢復,詞意甚激,執政者不報,由而退居泉石。著《全芳備祖》前後二集,被現代學者稱謂《中國第一部植物學》安陽韓境為序。泳配樓旗王氏,生二子:希瑚、希璉。

陳直觀:字密表,號桂岩,陳氏二十世孫。元至正間進士,曾仕慶元路同知,避居長沙,詩酒自遣,仿杜牧韻事,自銘墓“名題金榜,身列黃堂。一朝歸老,草木舍光。洞觀八極,適意徜徉。他日居此,黃土文章。”

陳國琥:字君玉,號行素,峨鼻山人,十六世孫。博學善屬文,尤長駢儷,隱居教授,從游者眾,著有《山中樵稿》。名入《台州府志》人物傳。

陳仁源:又名佃,字光躍,號華浙,十七世孫。淹貫經史,明經碩望,教徒球山,遷居岩下小球,為小球始祖。

陳浚生:(1370—1474),字士平,十九世孫。性聰慧,好讀書,精地理好遊,至芳杜西林,見山林秀麗,築室置業,被稱為西林陳氏始祖。

陳鏗翁:字太希,號石門,陳氏十九世孫,居虞嶴,性沉靜寡言笑,好學不倦,子集百家無不曉,明初薦任東甌平陽教諭,著有《石門集》。

陳彬: (1422—1568),字儒珍,譜名茂彬,號敬所,更號秋山居士,諡剛敏,二十三世孫。和謝鐸、黃孔昭、林克賢友好。三人在朝為官,他在家鄉立義學講鄉約,名聞浙南。成化間邑令袁道登門拜訪,彬答詩曰:“樣不趨時早息機,小園養晦樂何如?伊同事業今誰在,壹任人間自是非。”卒年87歲。著有《宗譜篡要》、《為政要語》、《喪葬四戒》等書,入太平縣鄉賢祠。謝鐸撰《鄉賢剛敏公傳》。

陳進: (?—1508)字崇志,號練溪,敬所侄,明弘治十八年顧鼎臣榜進士。謝鐸評曰:“此不羈之才也!”按崇安知縣,未仕卒。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