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泰順 »

泰順“米俗”寓意深長

作者:楊立成  來源:泰順民俗網  更新時間:2011年12月06日

泰順“米俗”寓意深長

大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也是百姓心目中“寶貝”的“寶貝”,因此在民間流傳著有關它的習俗比稻谷習俗多得多,用今天的眼光去看,這些被稱之為“米俗”的習俗,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色彩”。然而這些“色彩”不管它是有意染上還是無意中沾著,但它與千百年來炎黃子孫世代所提倡的“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愛護糧食、珍惜大米的傳統美德極其吻合,我想這就是“米俗”之所以能夠世代相傳的真正原因所在。

 

“嘗新飯”習俗

所謂的“嘗新飯”是指新的一年第一次嘗(吃)用當年新米做成的飯。這一天家家戶戶第一次收割下來的稻谷曬幹後,用土礱或石臼碾(搗)成米後,用清晨從水井打來的第一桶最潔凈的水做飯。飯熟後,家人不得先吃,要先盛兩碗米飯,放在木制的茶盤或竹篾編成的背箕上,再泡上兩杯清茶,放在飯前(有茶哥米弟之說),然後將它置於廳前露天之下,或是房屋正廳的瓦背上,再點上三支香,以示祭天地,答謝上蒼賜於當年的好收成。

祭完天地,供灶神,也用兩杯清茶兩碗飯三支香,置於灶公灶婆神龕前,或是灶頭上,時間是一燭香燃完為止。

供完灶神之後再喂牛飯,傳說牛是上天派來為凡間百姓勞耕的牛郎神化身,它一年辛辛苦苦耕耘,為農家的豐收立下功勞,所以主人在供完神之後不忘給牛喂一碗米飯,也有的地方將做飯時淘下來的米湯拌成鬻,然後喂牛。

做完以上幾項祭祀項目後,全家人才可以開始吃“嘗新飯”。大戶人家吃“嘗新飯”的地方大都放在正廳或偏房堂前,廳堂上還掛有“食德堂”、“珍食堂”等一類的匾額。所謂的“食德堂”和“珍食堂”就是指長輩對小輩說教的地方,祖祖輩輩在此一代傳一代教育小輩要尊敬老人,尊敬長輩;愛惜谷米,珍惜糧食。

在吃“嘗新飯”之前,主人要先上香,擺“三禮”,供谷神。所謂“三禮”是指熟肉、熟魚、熟蛋一類食品,如今大多數人為了圖方便,改用水果代替。接著,當家的主人要將第一碗米飯盛給家中輩份最長者先嘗,然後再按輩份依次下來,直到兒媳孫媳最小一輩。

 

吃“百家飯”習俗

顧名思義,“百家飯”就是從十種不同姓氏的百戶人家的家裡討來谷米,做成的飯叫“百家飯”。吃“百家飯”的大都是一些小孩子由於長得體弱多病,或是淘氣;再者就是有人遇上晦氣的事,如頭頂被鳥糞便滴著,或是經過人家屋檐下被人臟水無意潑著等等,主人去村中討來百家米做飯(每戶人家一小酒杯或一小把即可),以此驅晦氣,求吉利保平安。

不過大戶人家在討百家米時,有一個特制的木壺,叫百米壺,用來裝米。其木壺形狀似茶壺,手可提,小巧玲瓏,周邊畫有花鳥一類圖文,並塗上油漆,壺邊還特設一個小孔專供插香火用,做工十分精細,普通人家則用竹制的篾籃子。他(她)們討來百家米後,當日要拿到村頭十字路口,放在用三個石頭臨時砌起的露天石灶上燒。若是為小孩子面討“百家飯”的,飯熟後,主人要先滿滿盛一碗,帶上小孩子到村外或是鄰村山上找一個大石頭(有人稱巖佛爺)認它做“幹爹”,隨即擺上“三禮”點上香,供上米飯,讓小孩子叩頭,祈求“巖佛爺”保佑,同時還把小孩的名字刻在石頭上。一燭香過後,主人把供在“巖佛爺”前這碗“百家飯”帶回家給小孩子吃,寓意小孩子從此無災無病,平平安安,健康長大。直至今日這種習俗在農村還廣為流傳,不過現在大多數人為了方便省事,百家被改為十家,十種姓氏也被改為七種姓氏即可,一些儀式也隻是象征性走走過場而已。

 

“年糕”與其它習俗

大米的用途極其廣泛,它不僅僅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餐桌上所見到的大米飯,而且還可以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年糕,派上用場,如平常過節中食用的年糕,其形狀一般為長條,或薄厚大小不一的圓餅形,若是祭祀用的,大都是做成大大小小的圓塔形或棱形,俗稱“冥齋尖”,還有送親戚朋友的,均用“陰陽印”,“陰陽印”有長方形,圓形還有的象鴿子形狀等等。在平時的節氣和紅白喜事中要做的年糕就更多了,也更為講究。如正月初一頭一餐,家家戶戶要煮甜年糕,或是甜湯圓,寓意全年日子甜甜美美,團團圓圓;清明,三月三除了做“冥齋尖”祭墳外,許多人家還要做一些“棉曲□”羅陽一帶稱“秧□”(大米與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混合舂)說是吃後能消積、清涼解毒;七月十五到宗祠祭祖宗也要用“冥齋尖”,有的地方還將“明齋尖”做成“白鶴”形狀,看上去格外美觀;中秋要炊“九層糕”;過年不但炊糖□還要做多種多樣的年糕,既有平時吃的,又要專供祭祀的,還要送親戚朋友的,多則做兩三臼,少則也有一臼。村農有句俗話“年頭一窩雞,年尾一臼□”,其意思是,村農一年日子過得如何,從這兩樣東西體現出來,如果年頭能孵出一窩雞,說明這戶人家一年家畜興旺,年尾再做能舂上一臼□,更能說明這一年家裡日子過得有年有節,象模象樣。

然而,要做一臼好的年糕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挑選特定的米種,絕大多數農產選用都是“粳米”,因此米不但顆粒飽滿,色澤純白,而且米質優軟,適宜做□,是上等的做年糕米。選完米,接著將它放在水桶裡或是木盆裡沉泡若幹小時,然後搓洗幹凈,再用竹飯籬撈出瀝幹後,放在鍋裡燒開的水中,用鍋鏟攪拌幾圈,讓每粒米受燙均勻。此道工序極為關鍵,若時候把握不當,前功盡棄,因此“翻臼”的年糕時常有之。緊接著將半生不熟的年糕米撈出鍋,放在一個木制的大飯甑裡炊,熟後即可放在“石臼”裡舂了,有的地方用“腳踏臼”踏舂,直至糕米完全粘合為止,最後就可做各種形狀的年糕了!

另外,大米還可以制作成各種各樣外觀精細、味道可白的美食,如“婆餅”、“饃□幹”、“鍋邊□”、“糯米□”等當地的許多特產食品,還有“米面絲”、“粉幹絲”、“湯圓餅”、“糯米糖”等等也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因此,山區百姓十分愛惜大米,珍惜糧食,至今仍有許多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旦見到大米撒在地上,或是在用餐時不小心把米飯掉在桌上,他們都會親手一顆一粒把它撿起來。平時若看見小孩子故意在糟蹋大米(飯)會更加不高興,有的甚至會發脾氣,說是這輩子不珍惜糧食,下輩子一定會餓肚子。有的還說,糟蹋大米就是糟蹋上蒼恩賜的“寶貝”,天上雷公看見了會劈死人的等等。

總之,各種各樣的“米俗”數不勝數,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與它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女人生孩子做月裡吃的紅酒就是大米釀成,而且在釀紅酒時還宵一套很講究的“釀酒習俗”;老人去世,除了要做各種各樣的年糕祭祀外,還要做“長命□”(俗稱“小奠齋)和大大小小的饃□“銅錢”,分給村裡家家產戶,寓意無病無痛,延年長壽。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