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鉛山 »

葛仙山道觀

作者:鄭大中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葛仙山道觀

葛仙山位於江西省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據載,晉代著名道士葛玄曾在此山煉丹傳教,該山遂被後人稱為葛仙山,成為名聞贛、閩、浙的道教聖地。據清同治《鉛山縣誌》,唐鹹通(860~873年)中于葛玄煉丹處建宗華觀,宋治平二年(1065年)賜名玉虛觀。宋元佑七年(1092年),改名為大葛仙殿。後又多次修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毀於火,後修復。民國十七年(1928年)又毀於火,次年再度重建。現基本保存完整。

大葛仙殿俗稱葛仙祠,坐落在葛仙山最高峰香爐峰上。殿長二十九.二米,寬十七米,面積四百九十六平方米。殿內有壇,壇上有葛玄行像、坐像各一,有橫匾六塊。壇下有古井,相傳為葛玄所築。殿門外右側有三官殿、靈官殿,再由百步階可通玉皇殿、地母樓、慈濟寺、龍池。慈濟寺有羅漢殿、大佛殿,祀如來佛。龍池有岩石如舌伸入池水,為葛玄洗藥煉丹處。寺旁有仙井,可供寺僧、香客汲用。現葛仙祠道觀與慈濟寺僧廟已合為一體,佛道共處,形成一道獨特景觀。

葛仙祠西北約二.五公里處的山坡上有娘殿,祀葛玄之母,東南約二公里處山坡上有爺殿,祀葛玄之父。葛仙祠左山頂,石筍叢列,有巨石如被劍劈成兩半,上刻“試劍石”,傳說是葛玄試劍處。山間還有上馬石、下馬石、息心岩、仙人足跡、飛升台、洗眼仙泉等古跡。

每年六月初一葛仙山“開山門”,十月初一“關山門”。這段時間,四方香客,川流不息。尤以八月二十日葛仙翁壽誕為盛,朝山進香者常逾萬人。

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葛仙山的葛仙祠和慈濟寺為省重點寺觀,對外開放。

另,四川彭州也有葛仙山,相傳是晉時道士葛永(王貴)隱修之地。葛仙山地處武夷山脈北麓鉛山縣境內,主峰海拔1096.3米,據史載,系東漢名道人葛玄道成升天處,山頂道觀佛寺相連,北面葛仙祠,南面慈濟寺,創一山兩教、和睦共處的奇觀。近幾年來,投資千餘萬元開發建設了碑林、步雲亭、接官亭、觀道亭、攬勝亭、飛升台、試劍石等十余處景點景觀。葛仙山是一處峰巒環簇,殿宇嵯峨,古跡遍佈,風光旖旎,規模宏大的宗教文化旅遊勝地。

葛仙峰

景區內的最高峰,海拔1096.3米,突出群山之上,清峻奇絕,群峰簇擁,是抒情攬勝的好地方。站在葛仙峰上,可攬四方雲山,圭峰、黃崗山、鵝湖山、七星山、獨豎尖……盡在視野之內。在此觀看日出雲海群山之巔,尤為盪氣迴腸,極盡壯觀。

紫雲峰

位於大葛仙殿西北。春夏之季在此峰可以看到紫色的雲海,故名紫雲峰。由於山體的特殊位置和陽光的折射作用,峰前雲生霧起,時白時紫,似山似海,極盡變化,虛無縹眇,意味無窮。

香爐峰

位於大葛仙殿西南約3500米處,海拔1037米,山勢峻峭挺拔,其峰巔恰在大葛仙殿的中軸線和水準線上,從八卦門裏遙望,時常蒸騰於峰頭的白雲,恰如葛仙祠香爐中的繚繞青煙。所以,此峰是葛仙祠的天然香爐,它使神話般的仙山更加美妙和浪漫。

葛仙祠

又稱玉虛觀,祀葛玄,建於北宋元祐七年(西元1092年)。祠依山築殿,座東北朝西南,有大葛仙殿、老君殿、觀音殿、三官殿、靈官殿、地母殿、玉皇閣等。建築規模宏偉,結構嚴整,建築構思考究。

娘娘殿

為紀念葛玄之母而建。傳說葛玄在葛仙山上修練之後,其母特從江蘇老家趕來探望,不意行至半山突然故去,未能見上兒子一面。因此在葛母仙逝處築殿紀念。娘殿位於葛仙祠西北三.五公里處,海拔六百一十米。虔誠的香客從古道登山,先在娘殿燒上一柱香,並歇歇腳,然後繼續登山。此處綠樹掩映,風景甚佳。

慈濟寺

位於葛仙祠的玉皇閣之北,與大葛仙殿相距約一百米左右,低於大葛仙殿約25米。座向與葛仙祠相反。慈濟寺始建于明朝萬曆三十年(西元1593年),當時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萬眾香客,因人滿為患,恐生事端,道士邀請同樣在江西和東南宗教界頗有影響的鵝湖峰頂寺的僧人前來設立分院,共理廟會。於是形成“一山兩教”,“道釋共處”的宗教文化特色。

接官亭

接官亭為葛仙山之門戶。據記載,系明代嘉靖年間為迎接京官內閣大員而建。每有朝中大員或名士上山,道長要率全山道士在接官亭恭迎。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該亭為八柱式大型牌樓,將古代建築造型藝術與現代建築技術溶為一體,古樸典雅,雄偉壯觀。亭前亭後是數百級寬闊平整的登山步道,給人以步階登天的感覺。

飛升台

位於大葛仙殿東北約三百米處的捨身崖上,為六方石柱雙層仿古亭榭建築。亭下斷崖千尺,雲霧嫋嫋,形勢十分壯觀。傳說此處為當年葛玄羽化成仙之處。

步雲亭和觀道亭

兩亭均為六方石柱仿古建築,分別位於大葛仙殿左四百米和右八十米的山頭上,遙相呼應。兩亭既是休息的好地方,又是觀光攬勝的絕佳之地。站在亭上,觀看山舞雲飛,如臨仙境。

九龍竄頂

從葛仙峰上俯瞰四周,可以看到有九條山脊如九條乘雲而來的巨龍,彙聚于大葛仙殿后,其勢生動雄偉。形家稱此九龍彙聚之處為風水極佳之地。

龍鬚溝

位於葛仙峰之西,溝穀延伸5公里,兩岸山峰相夾,崖陡穀深。谷中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溝谷溪水湍急,撞擊溝石,發出轟鳴之聲,如“半壑響雷霆”,驚人魂魄。

西潭穀

位於大葛仙殿八卦門下,穀深數百米。站在大殿外的祭坪邊緣,俯視穀底,只見斷崖壁立,奇石無數,雲生穀底,飛騰而上,把葛仙祠烘托成仙閣瓊樓,給人以此穀是雲的家鄉的感覺。

除了上述文化和自然景觀之外,在葛仙山還有捨身崖、旌旗崖、聚仙崖、試劍石、道人頌經、仙人足印、石羊望佛、雙獅守門、上馬石、下馬石、七星井、龍眼井、龍舌池、太師椅、三泄瀑等地質運動所形成的地貌景觀,有美麗壯觀的日出、霧淞、雲海、八卦月等由氣候變化所產生的自然奇觀。

 

宗教文化名山鉛山葛仙山走筆

鉛山葛仙山,以神秘悠久的宗教文化和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而著稱於閩浙皖贛。

宗教文化名山

這裏,是東漢醫藥學家、旅行家、中國道教靈寶派創始人葛玄修道歸真之福地。238年,74歲的葛玄來到鉛山葛仙山,授醫、傳道、著書,於244年“上升”。

葛玄出身宦族名門,自幼好學,博覽五經,精通諸子百家學說,十五歲即名震江左。因性喜老、莊之說,“不慕榮華戀宰臣,林泉處處可棲身”。他一生雲遊大江南北,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傳道授醫治病濟世,揚善撻惡扶正驅邪,修路建橋扶貧賑災恤孤施藥,在助民濟世方面作出過巨大貢獻。其生平事蹟在民間流芳千古。

魯迅說:“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致許壽裳》)這個根底,在中國民間,在中國文化內核中。道教,是中國本民族固有的傳統宗教,形成于東漢中晚期,流行於民間。葛玄,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他創立的中國道教靈寶派教義廣為流傳,而被道教尊稱為“太極左仙翁”和“葛仙翁”。孫權敬佩他的人品和才識,常“邀葛玄與遊”。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封他為“沖應真人”;南宋淳皊六年(1246年),理宗封他為“沖應孚佑真君”。他的眾多著作被收入《道藏》、《四庫全書》等歷代典籍而流傳至今。

他博學多才,是學者,主張道教應吸收儒家和佛教的合理成分,讚賞儒家的“仁義”學說,推崇佛教的“普度眾生”精神。他行善積德,救疾濟危,以仁愛之心待人。這是他相容儒佛思想的體現。因此,葛仙山的道觀建築群和佛教建築群,相融相合,難捨難分。道佛如此和平共處,相容並包,令人歎為觀止。

風光旖旎雋美

武夷山迤邐千百里,綿延數萬峰,至葛仙山聚然而止,結秀於此。東南而眺,萬千山峰連袂而立,奇姿各異。西北而瞰,城市鄉村田園河川棋布,風光無限。

當年,各處尋覓歸宿福地的葛玄,來葛仙山極頂,巍峨磅礴,高入雲端,“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他感到仿佛到了天上宮闕一般。又見足下一泉,上下鼎冽,水清鑒發;而山中林木繁茂,岩頁參差,氣象萬千,藥材遍野。於是,在此築廬,作為他一生最後的修真地。

華東屋脊黃崗山,海拔2158米。與黃崗山相距只有數公里的葛仙山,海拔1093米。千里武夷山蜿蜒至此駐足,南是山海雲濤,龍遊般的眾山脊,時幻時沒;北是村莊田園,河川交錯,阡陌交通,人間煙火繚繞。一派天上人間之意境!難怪乎葛玄要選在這裏“升仙”了。

千百年來,葛仙山佳景仙境是民間百姓嚮往的聖地,也是歷代名宦學士登臨的名山,王駕、陸羽、李商隱、白居易、楊萬里、王安石、曾鞏、陸游、宋濂、李夢陽等名士都遊覽過葛仙山勝跡。

助民濟世千古

在老百姓心中,葛玄的形象是:青巾白袍,長須秀目,鶴髮童顏,手持藥書,面含微笑,助民濟世。

過去,在閩浙皖贛邊,幾乎每一個村落都有葛仙廟,每一個生病患疾的人都向他祈禱。葛仙山寺觀有每年農曆六月初一“開山門”、十月初一“關山門”的例規。這是進香和觀光的“汛期”,閩浙皖贛邊的鄉民聯村結會,儀仗莊重,彩旗招展,笙樂悠揚,一撥接著一撥上山進香,蔚為壯觀。

百姓為何如此敬重葛玄?因為他一生助民濟世。他走到哪里,行善積德之事就做到哪里。

他以“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為修道準則;以“救人危難,使人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行醫準則。他“博極醫源”,涉獵群書,“精勤不倦”,潛心研究古人的醫術。他廣搜民間單方、驗方,跋山涉水尋覓良藥。即使是到了晚年,為了瞭解藥物性能,他仍然走遍了武夷山,親自采藥驗藥。

他還打破道家保密醫術的陋習,撰寫醫書傳世。他把收集的藥方用石碑刻在驛路村道上,讓人抄回去使用。他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及救人危難的故事,在老百姓中代代傳頌。

一次,他遇見一群送葬的人,其中一位老婆婆哭得死去活來。見鮮血從棺縫中滲出,他問清緣由,棺中裝的是老婆婆的獨生女,因難產剛“死”,便要求開棺把脈。把脈後,他認為產婦是因子宮收縮乏力滯產而引起的休克,隨即選定血位,運氣扎針灌藥。產婦蘇醒過來,順利產下嬰兒。

一次,一個婦人攔住葛玄說,她的丈夫好幾天無尿,快死了。吃藥怕來不及,見婦人菜籃中有蔥,他取下一根蔥梢,插入尿道,一吹,患者尿被導了出來。

打造仙境佳景

曾經,破四舊的年代,一次次,一隊隊血氣方剛的青年人要砸爛千年寺觀建築群。可每次這些“造反小將”上山時,天邊烏雲聚來,雷電交加,傾盆大雨,個個被淋得落湯雞似的,無果下山。

近20多年來,上饒各地旅遊業蓬蓬勃勃發展,一個個風景名勝地都得到了很好的開發,三清山、婺源、龜峰等景區相繼走向全國,並邁向世界。

但20年過去了,葛仙山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人氣不旺。究其原因,一是葛仙山管理機構重疊,責任不明,機制不活,部門不配合,開發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其規劃和修建的起點不高,主題定位水準不高,開發膚淺,甚至有的新修建築極不和諧,沒有體現和展示出葛仙山道法自然的人文內涵。

構建上饒大旅遊格局,不能沒有葛仙山!上饒旅遊經濟快車上,葛仙山宗教文化遊不能缺席!

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及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葛仙山旅遊的品牌內涵。建在海拔1096米奇絕山巔的千年葛仙山寺觀建築群,是一大奇觀。道教和佛教建築群連成一體,和平共處,相容並包,又是一大奇觀。鄭隱、徐若渾等歷代博學道教名家都在葛仙山設壇論道,精妙絕倫的雄辯猶在。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葛仙山人應全力打造的葛仙山仙境佳景,以獨特的旅遊品牌和形象吸引著八遊客。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