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金門 »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一》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2年03月01日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 《一》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2007/5/12/詹招琳/編輯校對/

本族譜是民國八十七年受竹北陳澄波、陳俊卿等先生委託尋根編輯而成!

原本以直式十六開本232頁,現因應網頁改橫式原版如下:

封面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六日修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

第01頁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六日修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

    國民文化出版社 編輯出版

第02頁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 目錄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目錄……………………………  2

    編輯凡例………………………………………………………  6

    陳旺公派下裔孫譜系索引……………………………………  7

    陳旺公族譜序.台灣第六代裔孫澄波謹識…………………  9

    陳姓祖訓……………………………………………………… 11

    陳姓祖訓釋義.台灣第七代裔孫江鎮謹釋………………… 12

  壹、中華民族姓氏始祖黃帝.錄自史記………………………… 13

    陳姓舜祖重華公孝感天地.錄自史記……………………… 14

    節錄綱鑑五帝總論…………………………………………… 17

    舜祖重華公贊文……………………………………………… 18

    太丘長陳實贊文……………………………………………… 18

    陳姓史記……………………………………………………… 18

    潁川堂始祖陳實公傳………………………………………… 21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 22

    陳太丘碑.漢蔡邕…………………………………………… 24

    陳太丘廟碑…………………………………………………… 25

第03頁   陳氏受姓源流考……………………………………………… 26

    本族姓氏淵源略考…………………………………………… 30

    世界陳氏宗親總會會歌……………………………………… 32

    世界陳氏宗親總會宣言……………………………………… 33

    南陳北薛典故.台灣第七代裔孫江石謹識………………… 34

  貳、有虞衍派陳氏世系、南朝、太傅三源流發刊辭…………… 35

    入閩始祖忠順王太子太傅邕公簡史………………………… 44

    太子太傅邕公致政表………………………………………… 45

    陳氏族譜序…………………………………………………… 45

    南陳族譜序…………………………………………………… 51

    南陳族譜序…………………………………………………… 51

    重修南陳族譜序……………………………………………… 52

    南陳族譜序一………………………………………………… 53

    南陳族譜序二………………………………………………… 54

    朱文公裨政書序並詩.宋朱熹……………………………… 55

  參、金門陳氏歷史淵源簡介……………………………………… 56

    金門分佈各鄉鎮陳氏宗祠名錄……………………………… 58

第04頁   斗門陳氏宗族昭穆小引……………………………………… 60

    斗門陳氏官路歷代昭穆……………………………………… 60

    斗門陳氏學考歷代昭穆……………………………………… 60

  肆、斗門學考陳氏族譜…………………………………………… 61

    斗門陳氏重修族譜序.四十世孫良謨重修………………… 61

    斗門學考祠堂記……………………………………………… 62

    斗門學考祖先遠諱應祭日期並記…………………………… 62

    斗門學考祖考妣墳塋記……………………………………… 63

    斗門學考二十五郎公譜系說明……………………………… 64

    斗門學考陳氏重修族譜序.六十一世孫秩卿頓修………… 74

  伍、陳公甫來臺始祖歷代簿……………………………………… 75

  陸、陳公忠直來臺始祖歷代簿…………………………………… 78

  柒、渡台始祖甫公遺言簿………………………………………… 80

    甫公返金門官澳處理祖產典契……………………………… 80

    禁佐雜擅受民詞碑文………………………………………… 81

  捌、官澳族親水恆公致進枝公書箋……………………………… 83

  玖、進枝公返官澳記……………………………………………… 84

第05頁拾、陳甫公由金渡台事略.台灣第七代裔孫俊卿謹識…………… 86

 拾壹、陳旺公譜系考………………………………………………… 92

 拾貳、陳姓譜系派別摘要表………………………………………… 97

 拾參、陳旺公譜系表………………………………………………… 98

 拾肆、陳旺公譜系說明………………………………………………130

 拾伍、陳旺公派下裔孫通訊錄………………………………………148

 拾陸、中華民族姓氏始祖黃帝紀年表………………………………152

    歷代副統簡介…………………………………………………200

    秦朝四十八郡郡名簡介………………………………………202

    黃帝紀年歷代帝王年代檢索表………………………………202

 拾柒、潁川堂陳旺公永續家譜………………………………………203

    竹北東海潁川堂陳姓族譜勘誤表……………………………232

 

第六頁 編輯凡例

一、本譜係根據新竹縣竹北東海陳甫公來台始祖歷代簿手抄本、及金門縣斗門學考陳氏族譜,因其間歷經梁、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中華民國已有一千五百餘年,太傅派忠公裔孫自大育公及二十五郎公至渡台始祖旺公之上溯譜系均付闕如;經參閱海內外陳氏族譜數十種,虔誠細心考證相關譜牒與史料編輯而成,讓後代裔孫承先繼志,光大祖澤,永垂不朽。

二、本譜昭穆輩序由上而下編排,平輩長幼譜系則由右至左;無子立嗣古今通義,出入承繼之間應詳實記載,嗣繼不混方屬得宜,吾祖派下裔孫,蟄墊螽斯,瓜瓞綿綿,井然有序。

三、本譜譜系說明,祖先名諱、字號、排行、生、娶、逝、葬及生平事功,必據舊譜詳錄,無從查考闕之,待賢者考證。

四、當代宗親譜系不論男女一律入譜,女錄至結婚為止,招贅者視同宗親;生平事功詳實不跨,譜貴之於存真。

五、本譜昭穆輩序,為子女命名宜遵輩份分明,長幼有序以正人倫之始,綱紀有常,富貴之起始。

六、本譜宜置於祖龕或書櫃潔淨處,經常恭閱及填寫附錄自續家譜資料,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孝敬存心,淨化真善心靈昇華定能獲福。

 

第七頁 陳旺公派下裔孫譜系索引(頁數為原本數字)

名號 輩序 譜系  人事  名號 輩序 譜系  人事

陳福全 淮 125頁 140頁  陳文濠 河 125頁 145頁

陳志華 漢 125頁 147頁  陳志強 漢 126頁 147頁

陳志偉 漢 126頁 147頁  陳文達 河 126頁 145頁

陳淮木 淮 126頁 140頁  陳河發 河 126頁 146頁

陳漢宇 漢 126頁 147頁  陳河盛 河 126頁 146頁

陳宏宗 淮 126頁 141頁  陳河志 河 126頁 146頁

陳宏裕 淮 126頁 141頁  陳宏勇 淮 126頁 141頁

陳駿賢 河 126頁 146頁  陳河順 河 126頁 146頁

陳永添 淮 127頁 142頁  陳振鈴 淮 127頁 142頁

陳江鎮 江 127頁 137頁  陳寬成 淮 127頁 142頁

陳佳軒 河 127頁 146頁  陳宇光 淮 127頁 146頁

陳冠旗 河 127頁 146頁  陳文魁 淮 127頁 142頁

陳進倫 河 127頁 146頁  陳金城 淮 127頁 143頁

陳元泰 河 127頁 146頁  陳中和 淮 127頁 143頁

陳羿昇 河 127頁 147頁  陳羿旻 河 127頁 147頁

陳江樑 江 128頁 137頁  富田龍 河 128頁 147頁

富田啟一郎 淮 126頁 143頁

 

第八頁

富田邦雅 淮128頁 143頁  陳宏俊 淮 128頁 143頁

陳宏霖 淮 128頁 143頁  陳永芳 淮 128頁 144頁

陳江石 江 128頁 138頁  陳仁勇 淮 128頁 144頁

陳秀明 淮 128頁 144頁  陳華斌 江 129頁 139頁

陳仁增 淮 129頁 144頁  陳彥承 河 129頁 147頁

陳仁忠 淮 129頁 145頁  陳俊卿 江 129頁 139頁

陳仁添 淮 129頁 145頁  陳仁強 淮 129頁 145頁

陳仁弘 淮 129頁 145頁  陳澄波 澄 125頁 136頁

陳江壤 江 125頁 140頁  陳萬光 淮 129頁 145頁

 

第九頁

旺公族譜序        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六月

黃帝第一五〇代、忠公第四十八代、旺公第六代裔孫澄波謹識

我潁川先祖早年自福建同安徙遷浯江(金門)營生,披荊斬棘,蓽路藍縷,至近二百年前,為求更長遠發展,乃乘舟船渡台,落籍竹塹,歷經數代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於今子孫繁衍,綿延傳世,庶乎有成。

緬懷族賢德澤,溯源之情屢由心生,輒以為念,每逢祭祖之日,眾親對神案牌位所書始祖「貴周公」之名號,時起求證之議,適巧於八十三年初春,因緣際會與旁系宗長述及此事,咸認透過多方協助可資探尋,遂共商籌組溯祖團七人,於同年暮夏飛赴金門(斗門官澳)等地遍訪族裔,諸仕紳並入各祖厝前廳逐一清查,惟始終不見「貴周公」之稱號,而至金城鎮陳氏總祠堂亦只聞「桂洲公」其人,史籍事蹟名冊等皆付之闕如,嗣返台後,來台第八代裔孫宏裕,又數度前往台北市中山南路中央圖書館,分別索目詳閱「同安縣志」、「金門縣志」,甚且「福建縣志」及其他相關資料,費時盈日皆未見「貴周公」之記載,疑為誤植,然而雖族譜及有關資料等無法確切證實,惟經深思熟慮似仍應遵循先人之傳承,沿襲固有之尊號,不宜輕率更易,以示慎重。

有鑑於茲,吾儕深感編繕族譜世系實不容緩,宜以正昭後輩族裔,爰特彙整付梓,並為之序。

 

第十頁

說明:

一、自邕公以下至大育公期間世系無從查考。

二、嘉慶十八年甫公回唐,至金門山、官澳情形,見渡台始祖甫公遺言簿。

三、光緒三十三年水字輩陳公進枝攜三男祖榮返回官澳,囑付後裔有關編立世系等事宜,見渡台始祖甫公遺言簿。

四、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底,俊卿、江壤、宏裕、中和、仁增等五人,返官澳再次詳細搜尋如渡台始祖甫公遺言所書「貴周公」之牌位始終未得,經眾親研議確認「貴周」之名號顯係誤植。

五、依據金門陳氏大宗祠「潁川堂建祠八十週年奠安紀念特刊」上刊有「桂洲公」之名號,惟經各方考證並非陳公進枝口述中諧音之「貴周」。

六、甫公渡台初寓暫居陳公忠直公家,忠直公派及二位傭人陳公成公和仁前公等共有拾位無嗣骨骸,均安放在旺公祖塔,名諱見陳忠直公來台始祖歷代簿;由旺公派下全體裔孫承嗣;清明、中秋節祭塔時應共請共饗,謹記之,靈爽必祐。

 

第十一頁

陳姓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芬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仰繹斯旨。

更加推詳。曰諸裔孫。聽我訓章。讀書為重。次即農桑。

取之有道。工賈何妨。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婣。

六行皆臧。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倘背祖訓。

暴棄‹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貽羞宗祖。得罪彼蒼。

神則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

偏論異鄉。手足干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引而親之。

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述畢。

 

第十二頁

陳姓祖訓釋義 旺公第七代裔孫江鎮 謹識

黃帝第九代孫陳姓聖祖舜帝重華;公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見史記。第四十二代胡公滿,周武王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封為陳國侯,而以國為姓;第八十九代潁川始祖實公,生於東漢靈帝公元一四七年,二十二歲為太丘長,嘉言懿行豐功偉績流芳漢史;祖先們訓誨後代子孫,一切本乎忠孝節義來淨化心靈的道理,凡我陳姓裔孫恪遵祖先引善訓示旨義,踐履先祖真理弘揚光大。

陳姓裔孫們,人生首要讀聖賢書,其次為農業,只要以公平合理取得報酬,從事工商等行業也無妨;養成勤勞節儉作為,切莫怠惰荒廢。

孝敬長輩,友愛兄弟,敦親睦戚,撫幼小恤孤貧弱者的倫常文化傳統,奉行禮義廉恥規範,家之楷模,國之忠良,神惟德必輔祐之,福祿壽將常隨左右於永恒。倘若違背祖訓,自暴自棄狂妄不霸,輕違社會道德規範,重則有悖倫常,致使祖先蒙羞,神人共怒,昌旺之氣數也隨之遠離。

最讓人惱恨厭惡的莫以族繁葉茂分支環宇,不顧同姓共族血濃於水的手足親情,彼此戕害相爭,令祖痛惡與哀傷;期望陳姓裔孫均能尊親睦宗,相互提攜,千萬不可劃分界限,甚至富而疏族遠親相互攻陷,我陳姓族親皆能和睦相處,列祖列宗在天有知,當必得莫大安慰,以求共達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願望將以此訓相勉,謹記之。

 

第十三頁

壹、中華民族姓氏始祖黃帝 錄自史記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正;於是軒轅乃習干弋,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罷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沾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伐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斧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徒往來無長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穫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動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稱,故號黃帝。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楊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子也,靜淵於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蟠木,動靜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帝顓頊生子窮蟬。窮蟬五代孫虞舜重華公。

 

第十四頁

陳姓聖祖重華公孝感天地  錄自史記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驅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賓,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 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敢。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四嶽咸薦餘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改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稱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杵而不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頸,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於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把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為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殘子,貪於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此之三兇。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兇族,遷於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

舜入於大麓,厲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舉得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崩。三年喪事,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垂、垂、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嶽,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嶽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夷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弁,黎民始饑,汝后稷播時百穀。舜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進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軌,乳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為朕虞。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為佐。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癟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近眾功咸興。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體,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教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島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者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第十七頁

節錄綱鑑五帝總論

虞帝以陶漁耕稼之民,升聞在位。齊七政,輯五瑞詢四岳,命九官,除四兇,而天下服,登元愷,而教化行,歌南風。而百姓懷,設旌置鼓。而言路廣,藏金捐珠,而儉德彰,蕭韶九成,而鳳凰來儀。干羽兩階。而有苗來格,星輝雲燦。地平天成。至矣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聖祖重華公贊文  元代許遯翁著之韻史

虞舜之系。黃顓之裔。父頑母嚚。傲象為弟。克諧於孝。蒸蒸以叉。堯曰試哉。妻以二女。納于大麓。弗迷雷雨。乃巽以位。是為有虞。稱曰重華。景星耀區。巉巖藏金。五湖捐硃。苗鯀共驩。四兇是誅。干羽兩階。文德誕敷。司空伯禹。稷契皋陶。時亮天工。乃奏九韶。總章訪道。師務成昭。無為而治。恭己紹堯。旦旦光華。爛漫卿雲。南風解慍。五絃之琴。

 

太丘長陳實公贊文

巍巍太丘。潁川宗祖。象應德星。化感賊虜。

伊呂之傳。顏閔之伍。斯文範圍。永垂千古。

 

第十八頁

陳氏史記

舜奮自媯汭紹唐而有天下,傳位禹,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群臣葬之於零陵九嶷山。三妃奔喪至湘水,灑染竹成斑。三妃者帝堯之二女娥皇、女英、以及癸比也。皇無子英生商均,及季釐。比生二女曰明宵、曰燭光。舜本姓姚,因居媯汭,封於虞,因以媯為姓,諡法仁聖盛明曰﹕「舜虞之封,即今之梁國虞城是也」。夏德中衰,少康奔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因得其一城,一旅以中興。虞思之後,箕伯直柄浸以衰,湯放紂封虞,遂於陳,為舜後。迨殷衰,舜三十三世孫閼父,事周為陶正,生媯滿,封於陳,與夏殷之後為三恪。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為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時周厲作暴之口也。慎公卒,子幽公寧立。幽公十二年厲王奔,二十三年,幽公卒。子釐公孝立,公六年,宣王即位。三十六年釐公卒,子武公靈立。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說立。是歲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弟平王燮立。平公七年,周遊王為犬戎所殺,周東徒秦始列為諸侯。二十三年公卒,子文圉立。文公長子鮑,又娶蔡女生子倌。十年文公卒,桓公鮑立。桓公一十三年,魯隱公之元年也。二十六年衛殺其君州吁。三十三年魯殺其隱公。三十八年正月甲戌,桓公卒。蔡人作亂,殺桓公太子免而立倌,是為厲公。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過陳,厲公使以周易筮之,得觀之否,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此其在異國,非其身在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太岳之後,物莫能雨太陳篩衰,此其昌乎!厲公娶蔡女數如蔡淫。七年太子免之,三弟曰躍、曰林、曰杵臼、共使蔡人誘厲公以好女。因與蔡人殺厲公而立躍,是為利公。公五月卒,立中弟林為莊公。公七年卒,立少弟杵臼為宣公。二十一年,宣公有嬖姬生子歛、欲立之,乃殺其太子禦寇,禦寇素柰厲公之子完,完懼,及己乃奔齊桓公,使為工正,三十七年,桓公伐蔡,蔡敗南侵楚,至召陵,至還個陳,陳太夫轅濤塗,惡其過陳也,詐齊令出東道。東道惡、桓公怒執轅塗。是歲普殺其太子申生。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歛立,是為穆公。穆公五年,齊桓公卒,十六年,晉文公敗楚師於師濮。是歲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六年楚太子商臣殺其父。

楚靈王聞亂,使公子充疾伐陳,既滅陳,五歲殺靈王而代立,是為楚平王。平王初立,欲得知諸侯,乃求故陳悼、太子師之子,吳於晉立,為陳侯。是為惠公七年,陳火十五年,吳王僚使公子光伐陳,取胡沈而去。二十八年,吳王闔閭與子胥敗楚入郢。是年惠公卒,子懷公仰立。懷公元年,吳破楚在郢召陳侯。陳侯欲往,大夫曰﹕「吳新得楚,雖亡,與陳有故,不可信」。懷公乃以疾辭。吳四年,吳復召公,公恐如吳,吳恕其前不至也,因留之,死於吳。陳乃立懷公之子越,是為閔公。六年,孔子適陳,吳王夫差伐陳,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吳復伐陳,陳告急於楚,楚昭王來救,軍於城父,吳師去。是年昭王卒於城父。時孔子在陳。十五年,宋滅曹。十六年,吳王夫差伐齊敗之。艾陵使人召陳侯,陳侯恐如吳楚伐陳。二十一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二十三年,楚白公勝殺令尹子西,子綦、襲惠王、葉公攻敗白公,白公自殺。二十四年,楚惠王復國,以兵伐陳,殺閔公;遂滅之,是年,孔子卒。閔公次子金溫奔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