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澳門 »

澳門特區華人習俗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澳門特區華人習俗

澳門居民夷成六屬中國血統,外籍人士只佔少數。雖然百多年來受葡萄牙的統治,但風俗習慣上,大量中國傳統的東西都保留下來,如崇拜關帝、觀音、娘媽等等,農歷新年、民間節令都有濃厚的中國風俗。

澳門居民以廣東——珠海、三鄉、中山、南海、番禺、順德、新會、台山、開平、鶴山等為多,一般居民都保留鄉土的習俗。每到新年時節,居民都奉行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禮。

葡萄牙雖然以天主教立國,但不影響這些民間習俗。因此,中葡共處幾百年來,澳門居民依然保留著中國的傳統,尤以嫁娶為甚。

 

婚嫁

在三四十年代的婚禮,大都仍沿用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新娘子所穿的是“鳳冠霞袍”,要請大妗姐,出嫁時是乘坐花轎的,儀杖隊在前領路,嘩嘩啦啦,場面十分熱鬧。

古時候,談婚論嫁,都要憑媒說合,以“盲婚啞嫁”居多。先由“媒人婆”說親,互相交換時辰八字,經過算命先生的佔卜,還要看雙方是否“門當戶對”。經過了解以後,如果雙方家長無問題,就會同意這頭婚事,做子女的便要服從,這是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著,男方就要下聘禮,俗例叫做“過文定”。

“過文定”也有一定的格式,以大紅封套寫上“鸞章”或“乾書”,另有封套寫“榮封”姻愚弟某某謹具。

以下就是文定書的文言文:

書上

大德望某某翁專親家某先生門下

伏以

吉葉二陽快睹互題紅葉

功成四序幸符並綰赤繩嘉平布令文定

厥祥恭維

親家老先生門下

岭南駿族

江廈鴻宗

峻肅黃堂政治甫穎川之守

風流白面汪洋洄千頃之波逮我

姻臺品重圭璋實乃昆岡至寶真推楨干允為鄧岭良材不佞鹿鹿無能魚魚不學蠅頭徒逐尾慚隨矧令媛四德素嫻慧姿夙具而小一長莫展陋習未除謂非鴦耦緣何幸雉媒說合而乃冰言過聽月老諧盟趁此腊氣乃留惠風漸至當空晚而肅申不腆冀

淵涵以莞受猊儀訂二姓以聯婚實三生有幸此日姻諧鳳卜占奕世之其昌他年永奏瑤琴兆 百年之好合矣仰祈

丙鑒不盡乞私

天作之合

年月谷旦(署名)

文定厥祥

行文中奉承客套之詞,今人都已不用,大部份已經省略。至於文定禮的禮物,款式亦要用全柬書寫禮目:

謹具

名剌上通 酥餅幾盒

啟筐大吉 糖果幾盒

乾書成函 京果幾盒

庚譜全帙 海味幾盒

如意兩頭 或金麻茶 或銀檳榔幾盒

金耳環

手釧成對 春元幾盒(即生蛋)

聘金□□大員 濕葷幾盒

龍鳳餅幾盒 色酒幾壇

奉申

文定之敬

名具正幅

(另用全帖寫拜帖)

這些繁文褥節的手續完成了以後,才到迎親這一關。以前,迎親這一個環節十分講究排場,視乎家境的貧富,作不同程度的炫耀,一看便知婚嫁的家庭背景。不論貧富,新郎一定要在結婚前夕舉行“上頭”儀式。在迎親的正日,男家一定要依時辰起轎,到女家去接新娘。

至於女家方面,新娘子頭戴鳳冠,身穿著一套白色的唐裝衫褲做內衣,外面穿上紅衫綠裙褂(文武雙全),如果雙親中有一個不在世的話,新娘子便要穿藍衫黑裙褂,穿白襪,不穿鞋,披蓋紅頭巾遮面,等待男家花轎來時,由大妗姐背上花轎。

當迎親花轎返抵男家,新郎就出來踢轎門,踢了門才把轎打開,跟著用摺扇在新娘子的頭上敲一下,表示入門後要聽聽話話,這可能是表示男性的權威。

水上人家也有一套禮節,婚嫁都在船上舉行,大排筵席,連食數天。有些還請道士作福,在船頭燒金銀衣紙,祈求海神保佑,出海魚獲豐收,風調雨順,海永無波。

水上新娘出嫁,又另有不同的習俗,一般婚禮都是在晚上舉行,新郎用一只小船去迎接新娘,不會像陸上的居民用大紅花轎,新娘也不用載鳳冠霞服。而新娘的頭頂上除了簪大紅花以外,還有一條長長的大紅布,挂向兩邊垂下,直至胸前。陪嫁的姊妹要撐起雨傘給新娘過船,到達了男家的船上,新娘只是穿上襪子,不能穿鞋,以免把男家“踩低”。第一件事就是向長輩叩跪奉茶,儀式也甚為重視。

民間不同的習俗,其婚禮形式亦是各異,但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來自不同地區的居民,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通過這些不同的習俗,表現出澳門這個地方多彩多姿的文化。

六十年代以後,就沒有這種古禮儀的婚嫁了。如今的青年男女,都流行“文明結婚”,不用“憑媒說合”,自由選擇對象,以汽車代替了花轎,一切的禮儀都從簡進行,古老的婚禮,已成陳跡。

 

正月

澳門居民非常重視時節,特別是農歷新年。在澳門,農歷新年比其他的節令都要熱鬧。“尾馬”過了以後,家家戶戶都進行大掃除,准備迎接新歲,所有的漁船也回澳門“灣水”,海傍一帶,漁民張燈結彩,平添不少氣氛。

漁民浮家泛宅,終年出海捕魚,歲晚回來“灣水”(意思是返澳門停泊休息),所有漁民(俗稱子家)都上岸找尋娛樂,穿金戴銀,服飾華麗,一改艇戶穿著,甚至不少到賭場博彩,釋千金而面不改容。

 

其他習俗

除了這些中國傳統的習俗,許多商號依然流行“馬期”俗語稱 “做牙”。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商號一定“加菜”,吃的比平日都好,這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奔喪葬禮,也因時代不同而改變。在以前,名人紳商巨賈一旦與世長辭,在喪禮進行中,是要顯示其地位與財富,特別隆重其事,除了在報章上刊登大幅訃聞以外,還組成一個治喪委員會,分擔喪禮中的事務、保安、管理出殯交通和“知賓”等工作。

在舉殯的那天,由忤工抬著棺木,抬棺木的忤工也分多寡,從殯儀館出發,經提督馬路或荷蘭園大馬路,必定繞過新馬路。送殯行列浩浩蕩蕩,沿途有些商行“擺路祭”,取道經喪家的商號或門前,然後送往墳場。葬禮的隊伍前面由“喃嘸佬”開路,鑼鼓喧天,有的社團和親友特別雇請儀杖隊,作為奠禮,以壯陣容。每隊儀杖都書寫上一幅橫額,說明某某敬怖,可謂壯觀非常。一看這送殯的行列,便知死者的社會地位與交情,富貴人家的喪禮特別顯得“排場”。

現在,這情景已不复再見,代替的只是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瞻仰遺容後蓋棺出殯了事,忤工抬棺材亦改用了靈車,孝子和親友也是乘坐汽車送上墳場。

時代進步,社會不斷改變,洋化了的年青一代,許多習俗都已遺忘了。而代替的新潮思想,是跟著西方的節奏,流行的是情人節、复活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淘汰了許多傳統習俗。但老一輩的人,依然保留傳統的習俗,好像依戀逝去的歲月,如年初一要派“利是”,是怎樣也免不了的。

 

天主教習俗

葡萄牙雖然是奉行天主教的國家,但幾百年來受葡萄管治的澳門,儒,釋,道教都有。華人傳統的習俗,一直流傳不改,各按其祖籍俗例,在澳門生活相安無事。

天主教在澳門的信徒眾多,而且社會工作做得很好。澳門教區為社會福利和教育盡了很大的努力。

天主教也有兩項屬於民間習俗。一是苦難善耶穌聖像游行,是拜苦路善功的擴大游行。前夕由奧斯定教堂(崗頂)到大堂,是短程。正日:再由大堂回到奧斯定教堂,是長程。在耶路撒冷,信徒沿耶穌受難的路線,行走一周,舉行祈禱和默想。二是花地瑪聖母游行,是朝聖式的游行,由玫瑰堂到主教山,沿途有警隊指揮交通,信徒魚貫隨行,場面庄嚴。

 

基督教習俗

基督教在澳門的信徒也有不少,目前在澳門的基督教會約有四十多家,致力開展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定期守禮拜,舉行佈道大會等傳道事務,關注社會問題,輔導青年等等,也是澳門市民的福音。

因為屬於教友的人數眾多,所以每年新歷十二月廿五日的聖誕節,就變成普天同慶了。

聖誕節在澳門的確很高興,而且聖誕節的前兩天又是農歷的“冬至”,習俗稱:“冬節大過年”,不管中西人士,政府有特定的假期,聖誕節以後又是新歷年,所以市面是一片熱鬧。人們赶著購買禮物,寄聖誕咭,都忙個不了。

天主教的子夜彌撒,基督教午夜報佳音,整個洋場十里的小城,洋溢著一種無可比擬的歡樂氣氛。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