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新加坡 »

新加坡閩南話與華語

作者:周清海 周長楫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新加坡閩南話與華語

華語在中國叫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福建閩南話是漢語的一個方言。新加坡閩南話是福建閩南話的一個分支,所以也可以說,新加坡閩南話是華語的一個方言。

新加坡閩南話是新加坡華人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方言。新加坡閩南話跟福建閩南話一樣,和華語在語音、辭彙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異,在語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別。

閩南籍華人習慣用自己的母語閩南話思維和說話。因此,當說起與自己母語差別較大的華語時,一碰上困難,比如有些事物或概念,只懂得閩南話該用什麼詞語或怎麼說,而不懂得華語該用哪個詞語或哪種表達法,在習慣母語或情急的情況之下,就容易把自己母語的說法套上去。這就是新加坡閩南話對華語的影響。這種影響,使新加坡華語帶有閩南話的某些特點。

新加坡閩南話對華語的影響,表現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等方面。這裏僅舉一些語音、辭彙和語法方面的例子加以說明。

聲母方面是念不准四個翹舌音聲母及其所管的字,有人也發不好F聲母。韻母是讀不准四個撮口呼韻母。聲調方面是常把閩南話入聲的短促調值帶進華語來。

一部分閩南籍華人,因為受到母語閩南話的影響,在聲母方面,主要是讀不准華語的[f]、[ts]、[tsh]、[s]、[r]聲母,並且記不住這些聲母所管的字。韻母方面,主要是發不好華語撮口呼韻母中的[-y]、[ye]、[yn]、[yan]四個韻母及其所管轄的字。聲調方面,主要是常把閩南話中讀入聲字的短促調值帶到華語裏來。所以要說准華語,首先要注意說好和念准華語有而閩南話裏沒有的那些聲母、韻母及其所管轄的字。注意不要把閩南話入聲字的短促調帶進華語來。

辭彙方面的影響主要是把新加坡閩南話一些詞語的說法(包括馬來語、英語的借詞)帶進華語,有時也把某些詞語的方言義帶入華語。

新加坡閩南話詞語進入新加坡華語裏,主要有四種情況:

表達同一概念、事物,用新加坡閩南話的詞語代替華語。有兩種情況:

  把新加坡閩南話的說法當作華語的說法。例如:

  帶新加坡閩南話的華語 原華語

          面盆 臉盆

          龍溝 水溝

          燒水 熱水

          風胎 車胎

          角頭 角落

     字:七點三個字 五分:七點十五分

          煮飯 燒飯、做飯

         一路來 向來、一直

  用華語相應的語素來轉換閩南話的說法,但與華語原有的說法不同。如:

  新加坡華語詞 閩南話的說法

  寒衣 (毛衣) 寒衫(“衫”換說“衣”)

  打風 (打氣 ) 拍風(“拍”換說“打”)

  倒回來(回來) 倒轉(“轉”換說“回來”)

  下來 (未來) 落來(“落”換說“下”)

同一概念,有人以閩南話慣用的單音節詞語形式來代替華語原有的雙音節詞語形式,也有兩種情況:

  華語的詞尾被取消。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形式

  鴨:我買了一隻鴨 鴨子

  位:沒有位了   位子

  裙:你的裙太長了 裙子

  領:你的領很髒  領子

  石:這塊石很大  石頭

  原有華語的一個實義語素被取消,只保留另一個與新加坡閩南話相同的語素。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形式

  色:這塊布什麼色?   顏色

  力:我沒有力了     力氣,力量

  工:去找工做      工作

  明:你一說我就明瞭   明白

  銷:他替我銷了很多本書 推銷

同一概念,用閩南話的詞序來取代華語原有的詞序。例如:

  新加坡常見語序 華語原有語序

       面線 線面

       人客 客人

       飯盒 盒飯

       歡喜 喜歡

擴大華語的詞義範圍(如詞義範圍的大小,褒貶色彩的使用,詞性的變換等)。例如:

  肥:你最近肥好多了

  華語“肥”原不指人,對人一般說“胖”,說“肥”含貶義。

  爽:玩得很爽

  華語“爽”原指涼快,這裏擴大為“痛快”。

  會:車會過嗎?

  華語“會”原不表示可能實現的行為動作。一般用“能”。

  本事:他很本事

  華語“本事”原來只做名詞,不做形容詞。

把閩南話的語序,重疊法塞進華語裏,把不該省略的成分省略了;用閩南話的搭配習慣和句式代替華語原來的句式。

語法的影響雖然沒像語音和辭彙那麼明顯,但仍不可小看。限於篇幅,這裏僅從語序、重疊、省略、搭配和句式等五個方面各舉一些例字來說明。

語序

語序指詞和片語合時排列的順序。由於受新加坡閩南話有些語序的影響,華語一 些原有的語序被新加坡閩南話的語序取代了,或者與華語原有的語序並用。

有些謂語結構裏的賓語本該置於補語之後的,現在用動賓結構加補語的形式出現。例如:

  新加坡常見說法   華語原有句式

  你上課完再去吧!  你上完課再去吧!

  考試完你再來!   考完試你再來!

  你吃飯了再寫好嗎? 你吃了飯再寫好嗎?

有些重疊片語的語序不合原有的重疊習慣。例如:

  新加坡常見說法 華語原有重疊形式

     想東想西 東想西想

     講東講西 東講西講

     搞七搞八 七搞八搞

重疊

新加坡閩南話裏有些單音形容詞、動詞或雙音形容詞、動詞的重疊形式進入華 語,與華語原有的表達形式並用。例如:

      新形式(新閩) 華語原有形式

      花紅紅很好看。 花紅紅的很好看。

        你試看看。 您試試看。

        吃看看啦。 吃吃看啦。

       把功課做完。 把功課都做完。

    這些你吃吃掉好嗎? 這些你都吃掉好嗎?

      大家都坐好好。 大家都坐得好好的。

    他跑快快來拿東西。 他很快地跑來拿東西。

       他硬硬要去。 他硬(是)要去。

       不要亂亂寫。 不要亂寫。

     你久久才來一次。 你很久才來一次。

   吃飽飯出去散步散步。 吃飽飯出去散散步。

  大家見面見面一下也好。 大家見見面也好、大家見一下面也好。

省略

這裏的省略指的是,有些句子的成分,在華語裏是不能省略的,而在新加坡閩南話裏卻可省略,有人說華語時,竟把閩南話的省略式也帶進華語裏來了。例如:

有些趨向動詞不該省略卻被省略了。

    新加坡常見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車子太大,不能進。 車子太大,不能進去。

   考試成績還沒出。 考試成績還沒出來。

動補結構之間的“得”被省略了。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你吃很慢。 你吃得很慢。

  這種事我見太多了。 這種事我見得太多了。

不能省略的數量表示法或數目表示法被省略了。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塊半(錢)一塊半; 一塊五毛(錢)。

      尺二(長) 一尺二(寸)(長)

         百三 一百三十

       兩萬五元 兩萬五千元。

搭配

有些片語或句子間各個成分的搭配,華語和新加坡閩南話的習慣不完全相同,有些人將新加坡閩南話的搭配習慣帶到華語裏來。例如:

“有無”一般不做動詞的補語。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你聽有嗎?我聽有。 你聽(得)懂嗎?我聽(得)懂。

  他看有,我看沒有。 他看得見,我看不見。

   這本書我找有了。 這本書我找到了。

有些動補結構之間的動詞不與“到”搭配,只與“得”搭配,但這種用“到”搭配的說法被某些人帶進華語來了。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我氣到半死。 我氣得半死。

     害到我白忙一場。 害得我白忙一場。

  我被他弄到很不好意思。 我被他弄得很不好意思。

有些動詞的補語不能用“去”,卻被有些人帶進華語來。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杯子破去了。 杯子破掉了。

     錢用去了。 錢用掉了;錢用完了。

   椅子已經壞去。 椅子已經壞掉。

有些人把新加坡閩南話量詞和名詞的搭配習慣帶進華語來。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一粒球 一個球

      一隻飛機 一架飛機

       一支刀 一把刀

句式

有些句式顯然是新加坡閩南話的說法,說華語時,也把這些句式的說法帶進來了。例如:

表示動作存在或完成的時態,在動詞或動詞謂語前加“有”。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說法

    我有看見他。 我看見他了。

     有在家嗎? 在家嗎?

   我明明有給你。 我明明給了你。

帶“會”字句的說法用得太濫。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正常的說法

     車子會過嗎? 車子能過嗎?

   到宏茂橋會遠嗎? 到宏茂橋(很)遠嗎?

  東西很多,吃會飽。 東西很多,能吃飽(吃得飽)。

帶“了”字的句式與華語應有的表達方式有差別。例如:

“了”字做補語,“了”讀[liau 214]。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表達方式

  機器壞了[liau 214]。 機器壞(掉)了[le]。

   人走了[liau 214]。 人走(掉)了[le]。

“了”字做句末語助詞。“了”也讀[liau 214]。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表達方式

  我看三遍了[liau 214]。 我看三遍了[le]。

   已經好了[liau 214]。 已經好了[le]。

上述兩種句子的“了”還經常要拉長音或拖腔。

句末常喜歡加“嘛”[ma55]、“啦”[la55]、“咧”[le55]等詞語,並且要拉長字音和拖腔,但這並不一定是要表示強調,而是一種習慣。例如:

  新加坡常見的說法 華語原有的表達方式

  下午到我家玩嘛。 下午到我家玩。

    你快點去啦。 你快點去。

    不是這樣咧。 不是這樣。

以方言為母語的人,在說與自己方言差別較大的華語時,不可避免會受到方言的干擾和影響。華語也是會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變化,除依靠華語本身的要素外,從方言中適當吸收一些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和說法(尤其是在方言區),以豐富華語的辭彙和表達方法,增強華語的表現力,提高華語的表達效果,也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現代漢語詞典》裏有些詞語就是吸收方言詞的,如“癟三”、“裏手”、等等。過去華語只說“你好走”,現在也吸收方言的說法,說“你走好”等等。因此,不面對事實,一味揮起棍棒來敲打,老指責這也不規範,那也不許可的做法,並不能解決語言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只能阻礙語言的發展和變化,也不會為人們所接受。但是,任憑方言詞到處充斥、濫用而不聞不問,也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勢必損害語言的健康發展,影響語言這一交際工具功能的正常發揮。這也是人們所不贊成的。

新加坡的講華語運動是成功的,應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有一定的機構和人員來研究和處理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各種問題。各種媒體都要積極配合做好語言的規範和發展的工作。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新加坡華語推廣可以有更大的效果,說用華語也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