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惠安 »

惠安民間傳說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惠安民間傳說

剃頭店裏畫百鳥

黃吾野小時隨父親去永春,在一位姓李的藏書家的書軒讀了十年書。他父親早已先回崇武。他思念家鄉,也告別李老爺回鄉來。

黃吾野來到崇武,走入西城門,想起頭髮已很長,就在虎石街一間剃頭店等剃頭。他看見店裏一堵新刷的白灰壁,就想自己在內山看了各種各樣的鳥,要是畫在這堵壁一定好看。他就到店口買了一節甘蔗,站在壁前吃,把吃過的甘蔗渣向壁上擲去,白壁上出現了一點一點的汙跡。

剃頭師傅看見非常生氣,等剃頭的人也都說現時的少年家真亂來。原來吾野離開崇武久了,大家都不認得了。吾野趕緊說:“不要緊不要緊,我馬上還你一堵很水的壁。”說了他就從行李中拿出筆墨,把每點汙跡的周圍都描上線條。

店裏店外看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看得入神。那些汙跡在吾野筆下都變成一隻只各不相同的活靈活現的小鳥。最後,吾野又在壁的一角寫上“百鳥圖”三字,還署了自己的名字這時大家才認出來,說:“原來是那個畫虎嚇人的黃克晦。”

  講述者:李敲主 男 62歲 崇武靖江村人漁民高小

  搜集整理者:汪峰

  搜集時間:1989年4月

  流傳地區:崇武鎮

 

縣衙牆上畫麻雀

黃吾野的父親做魚販生意,有時也販運魚貨到內地永春去賣。吾野十多歲時,父親就把他帶出去給他見見勢面。父子二人去到永春縣城,每天父親上街去賣魚,怕吾野年少有失,都把他留在縣衙門外,叫他不要東跑西溜。

有一天,黃吾野在縣衙門口站著沒事做,看見從樹上飛落兩隻麻雀,在地上鬥得難分難解。吾野越看越感到有趣味,就從地上拾起一塊破瓦片,在牆上描了一幅“兩雀搏鬥”圖。幾個沒事做的人走來看他畫,有些過路人也停下來看,圍的人越來越多,都說這個孩子真巧,畫得跟活時一般無二。

這時,剛好縣太爺送一位貴客出門來,看見圍那麼多人,以為出了什麼事,忙令差役去查問。差役回來稟報,說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在牆上畫了一幅畫。縣太爺和那位貴客都感到有趣,就近前去看,果然畫得栩栩如生。兩人一商量,重新返回衙門後堂,令衙役把畫畫的孩子叫來。黃吾野跟衙役去到後堂。那位貴客看見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覺靈氣,越感覺喜愛,便問他姓甚名誰,家住何方,為何到永春,是如何學畫畫的。吾野一一作了回答。那位老爺更加歡喜,又問他有無進學讀書,吾野說只跟父親學識幾字。那位貴客說。“你應該好好讀書,將來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才。”

再說吾野的父親賣完魚回到縣衙門口,四處找不到吾野,心裏十分著急。這時,衙門裏走出一個差役,看他在詢問過路的人,就近前對他說:“我正要找你。你兒子現在後衙,縣太爺和京城來的李老爺有話要問你,請隨我去後衙。”吾野的父親聽了覺得奇怪,心想:我到這永春縣城,一向安分守紀,與縣老爺也無瓜無葛,因何有話問我?莫非是這孩子出了啥事?他心中暗暗驚恐,無奈何只好跟隨差役入衙門去。到了後衙,一見面縣太爺就叫人看座,接著對他說:“這李老爺是本城有名的京官。他家藏萬卷書。如今他告老在家,閑著無事,看見你的兒子聰明,想幫他好好攻讀詩書和練習書畫,不知你意下如何?”吾野的父親聽了滿心歡喜,當即一口答應。

從此,黃吾野在李家閉門攻讀了十年,他的詩、書、畫的工力都達到超絕的水準。

  講述:詹肇賡女 60歲 崇武

  搜集整理者:丁榮輝

  搜集時間:1988年4月 流傳地區:南安、泉州一帶

 

巧畫出山猛虎

崇武城東門外不多遠,有一處亂石山,俗名虎仔石,其中特別大的石壇,俗名虎仔石阪。這個名是由黃吾野畫出山猛虎得來的。這塊大石阪背風向陽,得天獨厚。早年,到東澳拖網和後海圍罾的討海人,出入常在這裏歇腳,在石阪上分雜魚。

黃吾野做小孩仔時,常跟他父親在造裏向討海人買魚。等父親買魚時。他就隨便拿瓦片在石阪上畫畫。看什麼他就畫什麼,越畫越逼真。有一次他畫了一堆雜魚,一位老漁民謀“為是真的.”手要去拿。眾人笑他眼花,老人不服,說是畫得太象了。

有一天中午過,吾野和一群小夥伴去海裏游泳,天快黑了才來石阪上晾衣服。這時,有個嫻仔攛掇吾野畫只虎給大家看。吾野一時興起,真的拿了一塊磚頭,在石阪頂畫起來。不一會兒,一隻斑斕猛虎就畫好了。所有的夥伴都歡呼起來,說這只虎真嚇人。有人就雙手交叉迭成“轎子”把吾野抬起來,嘻嘻哈哈地入城去了。哪知這只虎真的鬧出了一場虛驚。第二天天未亮,一群圍罾人扛魚回來,要到石阪頂分。他們登上小山坡時, 走在最頭前的人在朦朧中看見石阪頂蹲著一隻白額吊眼的龐然大物,翹起尾巴,張開大口,好象就要撲過來。這人嚇得魂飛魄散,喊聲“虎來了”,回頭就跑。其餘的抬頭一看果然有虎,也都毛骨悚然,丟了魚籃,踉踉蹌蹌落荒而逃。

那些討海人跑了一段路,沒聽見身後有什麼動靜,有的就停下來喘氣。此時天色漸明,幾個膽大的說,是不是會看錯呢,就相邀走回去看個究竟。他們走上山坡,遠遠看去,那只虎仍舊在那裏。幾個人躲在石堆邊看了好久,沒看見虎動一動,再走近詳細一看,原來是畫在石阪頂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後面的人也都回來了。眾人圍著石阪看,都說這只虎畫得跟活的一個樣,不知道是誰畫的,技藝這麼高。有個討海人說:“昨天傍晚我走出城時,看見那個跟他父親來買魚的孩子和一伴人脫光身子從海裏跑米到這石阪頂,會不會是他畫的。”其他人都說: “對!只有這死仔才有這樣的神筆。”從此,崇武人就稱這塊石阪叫“虎仔石阪”。

  講述者:李敲生男62歲 崇武靖江村入漁民高小

  搜集整理者:李柏松

  搜集時間:1987年

  流傳地區:崇武鎮

 

偶得頭滴甘露

明代,崇武城內出了一個詩書畫三絕的名人黃吾野。他自小很聰明,但是家境貧寒,讀了兩年私塾就停學隨他父親當小魚販,每天天沒亮就到海灘頭買魚,挑著走街串巷叫賣。崇武城內庵山頂有一座宋代建的雲峰庵,庵後有一口池塘,原是石匠遺棄的石窟,積水成池。黃吾野常來這池塘洗手洗魚籃。

一天早晨,黃吾野很早就賣完魚,挑著空籃到雲峰庵後的池塘去洗。這時,四周很幽靜,紅日剛從天邊的烏雲裏露出來,霞光穿過城垛子射在池塘裏。吾野放下魚籃正要洗手,突然看到池塘中幾堆浮蓮已開出荷花,婷婷立在水上。荷葉上綴著點點露珠,在朝霞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池塘的水一清見底。水下的碎石和遊動的小魚都能看見。吾野正看得入迷,身後有人問:“小孩,這池塘是你家的嗎?”吾野回頭一看,這個人身材很高,藍眼睛,紅頭髮,鷹鉤鼻,跟他在畫冊上看見的夷人一樣,他就隨便點點頭,沒有回答。那人又指著池塘問。“你這水要賣嗎?”吾野心想,這外地人要買池塘的水,大概這水有什麼奧妙,就大聲說:“不賣!不賣!”為了表明這池塘是自家的,這水不賣,他立即俯下身子攏著雙掌掬起池水喝下去。說也奇怪,沾滿魚腥的手掬起池水,喝下去卻很香甜,沁入心脾,仿佛把五臟六腑全都洗乾淨。他再抬頭一看,那個陌生人也不見了。

黃吾野的父親賣完魚回來,看見吾野跟往日不同,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覺得奇怪,就問吾野有投遇到什麼事。吾野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他父親原也是讀書人,又經歷多,懂得其中的奧妙,高興地說:“這是得了頭滴甘露啊!”

據說,露水從天上降下來,頭一滴叫甘露,得了甘露的人會變得特別聰明。昨晚頭滴甘露正好落在庵山的池塘。那個番仔識寶,想要得到它,可是給黃吾野無意中先得到了。黃吾野從此果然象脫胎換骨一樣,讀書過眼不忘,詩書畫不教自通,終於成為“一代詩名雄海內,千秋遺稿滿天涯”的名人,庵山頂的那口池塘也跟他出名,被人稱為“荷包穴。”

  講述者:李敲生 男62歲 崇武靖江村人漁民高小

  搜集整理者:李柏松

  搜集時間:1987年

  流傳地區:崇武鎮

 

附記:

黃吾野,名克晦,字孔昭,明嘉靖三年(1524年)生於崇武城內。少時曾隨父親客居永春,得到一位姓李的藏書家的嘗識,讓他在書軒中讀書十年,為他日後的成就奠下基礎。他一生布衣不仕,而遍遊大山名川。萬曆三年(1575年)和十六年(1588年)二次進京,與當年詩壇的名人交往唱和。後隱居泉州開元寺,于萬曆十八年(1590年)在窮愁撩倒中與世長辭。黃吾野著作很多,據典籍記載,計有《金陵稿》.《匡廬集》.《北遊草》,《宛城集》,《五羊草》、《西山唱和集》,《觀風景》等七十卷。黃吾野又擅長書、面,世稱三絕,只是作品現已無存。黃吾野去世後,其牌位進入福州烏石山的高賢祠,《崇武所城志》、《惠安縣誌》,《泉州府志》,《八閩通志》。《天下一統志》、《中國人名大辭典旁、《中國文學家六辭典》都有其生平事蹟記載;《禦定書畫傳》、《廣輿記》.《畫史匯傳》、《閩書》、《閩畫記》等也都有記載。

 

畏討海遷入城

呂濱溪當官後,告假回家,要搬請母親入城去。可是,老母親說年紀大了不想離開家鄉。呂濱溪也覺得家鄉是個好所在,生業興旺,人性樸實,沒有你虞我詐,所以心中還有躊躇。

這時正是春束夏初。天氣暖和。一天天還沒大亮,呂濱溪被嘩嘩的雨聲吵醒,就披衣到大門口觀看雨景。這時鄰居有一對年青的夫妻在說話。男的問:“喂!天時怎樣?”女的應:“風靜得一點點,雨粗得象鑿仔。”過了好一會,男的又說:“我要上船去了。”接著是開門聲,那男的頭戴竹笠,身穿蓑衣走出門來。他走不遠又回頭對門內的妻子說:“雨這麼大,門口的尿桶要拎進去,狗要喚進去,門要關好。”說完就冒雨往海邊走去了。

呂濱溪看了這私情景,心想:狗要叫進門,尿桶也怕雨淋,人卻要冒雨出海去,討海人的生活實在太苦了。他又想:我家住在這海邊,難保後代子孫永遠不必當討海人吃苦啊。於是他下了決心,全家遷到漳州城裏去了。

  講述者:林碧 男 70歲 崇武潮洛村人退休職工初中

  搜集整理者:汪峰

  搜集時間:1975年

  流傳地區:崇武城區

 

巧應對欽賜狀元

傳說明朝時崇武出過一個欽賜狀元,名叫呂濱溪;這個狀元得來也有點奇怪。

呂濱溪未考中時,家境貧寒,只得到附近的多下去當私墊先生。有一夜他較遲回家,走到半路,忽然看見對面一隻吊睛白額的老虎,他慌忙閃在路邊草叢中。可是,月光下只見那只老虎用一條前腿在沙地上亂刨亂爬,一步步向後退去,根本沒想傷人。過了一會兒,老虎輕輕吼了一聲,好象在向人道別,然後掉轉頭走了。呂濱溪等老虎走遠不見了,就從草叢中出來,走到老虎刨過的所在,認真一看,沙地上寫著字。他從上到下念了一遍,共有三十六個字聯成一句話,呂濱溪自小聰明好記憶,這時已全記在心內。

第二天透早,一群讀書伴來找呂濱溪,說縣衙門口掛出一幅“皇帝聯”要征對,還有黃榜懸賞。大家說呂濱溪平時最善對聯,就硬拖他一起到縣城去,去到縣城一看“皇帝聯”也是三十六個字,而且跟昨晚老虎寫的正好配成一副。呂濱溪就揭了黃榜,跟隨侍衛人員上京城去見皇帝。嘉靖皇帝看見呂濱溪是住在偏僻海邊的窮青年,心內有點不相信。呂濱溪把對聯當場寫出來後,皇帝才感到十分驚異。

原來嘉靖皇帝夜裏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自稱“山君”的老人,在禦案前揮筆寫了一副對聯,上下聯各有三十六個字。在夢中他看得分明,也默記在心內。可是醒來時卻只記得上聯,下聯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了。所以他就把上聯寫下來,向眾大臣征對。但是滿朝文士獻上來的下聯,不如夢中所見的那樣絕妙。於是他又下旨行文天下征對。現在,嘉靖皇帝看到呂濱溪對的下聯競跟他夢中所見的一字不差,覺得他確實是一個奇才,就欽賜他為狀元。

據說呂濱溪對的皇帝聯寫的是:

洛水神龜單獻瑞先天九後天九九九八十一數數數盡歸三大道道中普化天尊一誠有感;

歧山彩鳳兩呈祥雄鳴六雌鳴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聲直上九重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搜集整理者:蔡永哲 男 64歲 崇武靖江村人 幹部 大專

  搜集時間:1983年

  流傳地區:惠安縣一帶

 

莫賺失德錢

早年,崇武城內有一個人名叫呂濱溪。他父親是個窮秀才。他從小跟父親讀書。父親死後,他和母親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所逼,呂濱溪只得去崇武城過西的溪底村辦塾館教書,靠微薄的薪奉來維持清貧的日子。一領舊長衫,白天濱溪遮身蔽體,夜裏母子當被禦寒。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呂濱溪對老母親很孝順,老母親也把呂濱溪看成心頭肉。他家住在西城內,老母親每天黃昏都到城鋪頂等他回來,時常一直等到天大暗。後來,老母親發現每晚都有一對紅燈一路照呂濱溪回來,直到城邊才不見。老人知是好兆頭。心裏喑歡喜。

有一夜,老母親在城鋪頂等呂濱溪。她眼睛一直向遠處兒子來的路上看,很遲了還沒看見紅燈,呂濱溪卻突然來到她面前。老人心想,莫非孩兒今天做了什麼錯事,就追問他。呂濱溪說自己從來做事謹慎,絕無越軌。老人把紅燈的事對他說,叫他千萬不可臆瞞。呂濱溪才想起,剛才遲來是村裏有人一兩銀子托他替寫一張休書,他想這等於辛辛苦苦教一年書的收入,就替他寫了。老母親聽後很生氣,說:“你怎麼這樣不懂事呢?替人寫休書使人家夫妻折散,這是做失德的事,咱再窮也不能賺這種失德錢,你立即回去,把銀子還他,把體書拿回來毀掉。”

呂濱溪聽從老母親的話,連夜趕回溪底村。他找到那個托寫休書的人,對他說休書上有一字寫錯了。那個人信以為真,就拿給他改。呂濱溪接過休書,揉成一團塞進嘴裏吞下去,然後把那兩銀子放在桌上,說聲“對不起”,轉身出門趕回家來。

母親還在城鋪頂等呂濱溪。當她看見遠處出現兩盞紅燈時,知道兒子已輕把事辦妥善回來了,心裏很歡喜。後來,呂濱溪考中當了官,他一直記著老母親的話,莫賺失德錢。

他為官清廉公正,得到老百姓的好評。

  講述者:陳勃海男80歲崇武 蓮西村人退休職工私塾

  搜集整理者:陳俊添男55歲崇 武蓮西村人 幹部高中

  搜集時間:1988年11月

  流傳地區:崇武鎮

附記

呂濱溪,名渂,字仁甫,出生于崇武城內,明嘉靖葵醜三十二年(1558年)殿試得第三名探花,官禮部侍郎,後徒居漳州龍溪。以上系《螺陽文獻》記載:惠安民則傳說呂濱溪為欽賜狀元。但據《崇武所城志》載,明嘉靖朝有生員呂旦,系聯登狀元及第。呂旦的父親呂學端系明正德年向的庠生。呂渂則是呂學端同年代的庠生。這些記載可能其中有誰把人名弄錯了。而呂旦既系狀元及第,本應加大吹捧,卻未見有任何其他記載。

 

“皇帝殿”與“大排頭”

乾隆皇帝當年來崇武,對崇武討海人的生活感覺很興趣。他聽張勇說,討海船天未亮出海去,傍晚就會回港來,就想到海邊去看看漁船入港的情景。

這天日近西山的時候,張勇帶乾隆帝到城外海邊的“亞媽後”大石阪上。石阪上有一堆石頭,就象一把大交椅,背向城面對海,冬天背風,夏天遮日。張勇讓乾隆帝坐在這把大交椅上。乾隆帝看見對面大海上,碧波、雪浪、沙鷗、風帆,風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這時,海和天相連的地方出現幾點帆點。一會兒,帆點越來越多,慢慢連成一條線,不久又變成一大片,漸漸地向海邊湧過來。再一會兒,船全看清了,幾十上百隻漁船向“亞媽後”下面的東澳沙灘駛來,一隻挨著一隻泊在沙灘邊,一排就象長龍陣。西邊的日頭照來,帆是赭的,浪是白的,天是藍的,霞是紅的,乾隆帝見過千軍萬馬操練的場面,也感覺眼前的景象真壯觀,不覺讚歎說:“真大排啊!”事後,張勇把乾隆帝的話傳出來,崇武人就把當年的那種船叫做“大排”,把東澳沙灘當年泊船的所在叫做“大排頭”,乾隆帝坐過的石頭就叫做“皇帝殿”。

  講述者:李敲生

  搜集整理者:李柏松

  搜集時間:1986年

  流傳地區:崇武鎮

 

叫討海驚醒皇帝

據說乾隆皇帝當年來崇武,是歇在張府的南頓館內。因為是微服出遊,崇武人都不知道。夜裏有張勇守在房門口。

當夜三更過後,乾隆帝突然從酣睡中被吵醒來。這時,附近響起一陣噪雜的聲音,有嗷嗷嗷的狗吠聲,咚咚咚的腳步聲,粗獷的呼喊聲,低沉的應答聲,還有婦女喊孩子的聲和嬰兒想吃奶的哭聲。乾隆帝以為是自己身份暴露來了刺客,慌忙大喊。“張將軍何在?”張勇連忙入門跪下應遭。“微臣在此,皇上有何吩咐。”乾隆帝縮在床角哆哆嗦嗦說不出話來,他看見張勇毫無驚慌的樣子,心才稍定,就問為什麼四面喊聲連天。張勇聽了忙向乾隆帝說明,這是崇武城內的討海船通知同船夥計吃打早(吃打早,就是吃早飯。早年崇武內近海漁船,淩晨一時許叫煮飯,三時左右吃飯後出海。),準備出海去。乾隆帝這才吃了定心丸,感慨地說。“卿家鄉真是名符其實的崇武之鄉,漁人也個個皆勇。剛才那人聲鼎沸,實不亞於千軍萬馬湧來之勢啊!”

  講述者:李敲生

  搜集整理者:李柏松

  搜集時間:1986年

  流傳地區:崇武鎮

 

御賜張勇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曾經到過崇武。乾隆帝是坐船由崇武張府的張浩亭將軍保駕來的。當時張浩亭是狼山總鎮。

那一天正好是“瘋西南”,乾隆帝的船來拋後海。船駛過大岞角,要轉入後海,牽繚的十幾個兵勇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還無法將帆攬過。船身一陣晃蕩,站在船頭觀海景的乾隆帝差點跌倒。在一旁侍候的張浩亭趕緊扶乾隆坐定,然後幾步跳到船尾後,一手接過船公手裏的舵牙,稍為轉動,一手把兵勇手裏的帆繚拽過來。這樣,船側面迎風,風鼓船帆,很快轉到船的另一舷,船也隨著改變了燕屯向,向後海內駛去。

張浩亭是討海出身,這種倒船的技術原是家常便飯。乾隆帝不曉得,看見張將軍一人勝過十幾名兵勇,好大一艘船在他手中就象小孩的玩具,叫它轉向哪里就轉向哪里,不費吹灰之力,覺得真了不起,不禁喊道: “卿真乃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勇將矣!”張浩亭忙跪下謝聖恩。從此,張浩亭又名稱張勇。

  講述者:李敲生男 62歲崇武 靖江村人漁民高小

  搜集整理者:李柏松

  搜集時間:1986年

  流傳地區:崇武鎮

 

洛陽橋石基傳奇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座落於福建惠安、洛江兩地分界的洛陽江入海交會口。

在萬安橋建造之前,往來的百姓都是靠著舟楫渡江。宋真宗時,福建福清縣來的一個懷孕婦人,乘舟渡江,不料舟抵中流,忽遇龜、蛇二妖興風作浪,船正遭吞噬之際,空中忽然傳來神明喝叱:「蔡進士在船中,妖魔不得無禮。」話聲一落,頓時風浪全消。

舟中乘客相互打聽,並未見姓蔡之人。只有那個懷孕婦人的夫家姓蔡,於是,大家紛紛向她道喜。「倘使腹中是個男兒,他日得中進士,當令其建造洛陽橋。」婦人受了眾人的稱賀,不覺發出了這樣的誓願。

橋基難造 龍王應請相助

洛陽江中脫險後數月,蔡姓孕婦產下了一個男嬰,取名襄。在宋朝天聖年間,蔡襄果中進士。他母親便告知在洛陽江遇險脫難的故事,叫他速即設法造橋,完成她的誓願。

蔡襄是個孝子,自到泉州上任知府後,日夜不忘的,乃是達成母親造橋嘉惠行旅的宿願。可是洛陽江中的波浪日夜洶湧,怒濤拍岸。任他無論如何設法,橋梁的石基,總無法安填。當他苦思不出良策時,便乞求於神靈。

蔡襄寫了一紙文書給龍王後,便升堂向眾衙役問道:「你們誰下得海?」湊巧在差役當中,有個醉漢姓「夏」名「德海」,在瞌睡中,忽聽聞本官呼叫他的名字,急忙雙腳跪地說:「小人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差遣?」蔡襄聽了不覺頭點了點頭,說:「你既是下得海,限三日內,將這文書送交東海龍王,違令者賞三百板。」說罷文擲下書,便宣佈退堂。

可憐夏德海驚得魂飛魄散,呼天不應,叫地無門,垂頭喪氣返家,痛哭命運的不濟,並詛咒蔡襄荒謬的想法。然而於事無補,夏德海便傾盡囊中的錢,沽了美酒,獨自痛飲,跑到洛陽江邊,想投水自盡,一了百了。

不想被海風一吹,酒性上湧,夏德海竟醉倒在沙灘,直至翌晨豔紅的太陽已從東方露臉,才被四周此起彼落的雞啼聲吵醒。睜開惺忪的睡眼,他發覺自己躺在沙灘上。再把懷中文書取出一看,卻發現和昨天蔡襄交給的那張已經完全不同。他知道神跡顯現了,便歡歡喜喜的跑回衙門,稟報昨夜的情形。

蔡襄急忙打開文書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個「醋」字。他思索了一回,便悟到龍王是叫他在二十一日酉時填基,於是急忙預備一切應用的石料。

菩薩 八仙 和尚各顯神通

填基那一天,一道來的有八個奇怪的工人,他們說,義務工作,不接受報酬。蔡襄只當他們是熱心公益的良民,並不以為意。哪知這遺留萬古的巨大工程,過半是出自於這八個人的手!

時近二十一日,江中的潮水果然漸漸的退卻。工人都忙碌著預備一切,而那八個人,不但不見工作,卻倆倆成雙的在地上下棋。有人開口催促他們工作,哪知得到這樣的回應:「不過是小事一樁,用不著大呼小叫的,況且酉時尚未到哩!」

不久,酉時到了,江水果然全退,而在八個工人下棋的地方,忽然颳起數陣狂風,飛沙走石、日月無光,吹得工人個個睜不開眼。等到風止沙停以後,石基已經填得安安穩穩。而那八個下棋的工人,竟蹤跡全無。此時大家才明白,原來是八仙裝扮工人前來相助。

石基填好了,但是石墩、石板、欄杆等項,尚未著手,還得再添加工人加緊施工,以期早日完成。當時熱心幫助蔡襄建造橋的約有十五人,其中有個義波和尚更是盡心盡力的計畫、指導。所以,現在萬安橋就成了素有「亙海長虹」美譽的佛化建築物了。

義波和尚還有一種令人稱奇的法力,就是在造橋期間,因工人眾多,炊飯的柴薪經常短缺,每當這時,和尚便將雙腳伸入灶裡代替柴禾,但見火光熊熊,不數分鐘米飯即熟,工人就能立即填飽肚子,繼續工作。

蔡襄為了盡快完成這項艱巨的造橋任務,捐獻了全部家產,並向熱心人士募款。同時,觀音菩薩化身美麗的船艄婆,搖槳於江邊,允人以銀子投擊,若被擊中,則願下嫁為妻,而掉落船上的銀兩,則充作造橋的經費。一個賣果子的少年擊中後,正心花怒放之際,卻見江中的小舟和船艄婆消失無蹤,空歡喜一場!觀音菩薩則將墜入江中的碎銀,變成不可計數的小魚,做為工人的菜餚。

立祠建庵 造橋傳奇饗後人

萬安橋建築完工後,百姓莫不歌頌蔡襄的功德。今洛陽橋北,有蔡公祠,內奉蔡襄之神像,手中捧著「醋」字的文書,並有其自書之築橋碑文。義波和尚則於完工時橋頭坐化升天,人們將他留下的肉身塑成遺像,至今橋北有座供奉義波和尚的「真身庵」。現今洛陽江中所產的一種潔白瘦長小魚,該地的鄉民稱其為「銀魚」,則呼應了觀音菩薩將銀兩化為小魚的傳說。

 

李五重修洛陽橋

李五是明朝人,厝就在晉江池店--池店大多是姓李的。兄弟幾落個,他居第五,土名就叫李五,正名叫英,字俊育,號自然,生於明洪武丙寅年(1386年)卒于天順丁醜年(1457年)。伊是晉江池店人,若捏鋤頭柄,種田作穡,要偌富?李五主要是經商,做生意才會富。他經常跑江浙做買賣,泉州古代經商有一句話叫“糖去棉花返”,就是按泉州運糖去北邊賣,買棉花返倒來,還是加工成棉製品,像打棉績、紡紗織布等等,放鴨落大溪,雙頭趁。李五很會做生意,這頭趁過來,那頭趁過去,弄壙富起大厝,錢銀收呀得赴,慢慢成為出名的大猴。

有的說,李五一年載糖去北頂,半路佇著颱風,船泊咧溫州幾落曰,畈落去水咧。風台過了,船倩人演起來。一船載烏糖讓海塗坎坎咧,海塗鏟開,內面烏糖變赤沙糖!李五就無意中得著制赤沙糖的技術,再趁大錢。池店當時叫鳳池,李五的赤沙糖人就叫鳳池糖。

有很多傳說李五富到什麼款?厝內用的面桶都是金的,水池裏撈起來的田螺,殼也是金的,池裏還藏金水牛。他平時卻很儉省,住厝仔,吃粗糧,一文都不甘害死。但是濟困扶危,賑災救急,他卻是慷慨解囊,樂善好施,逐個都阿諛李五闊氣。

據說,李五一次得罪著官府,掠入囚車,押解上福州。路過洛陽橋,佇著水淹橋面,囚車陷入水中,進退兩難。李五對天發願說:“我李五若有性命回來,一定要重修洛陽橋!”後來官司了離,李五保得性命,就來修橋還願。

另外一款說法是:有一年,李五還未發跡的年數,他經商做生意路過洛陽橋。那時已經是蔡端造橋過了三百外年咯,洛陽橋年久失修,橋墩下沉,橋面凹凹凸凸不平坦,橋底土沙沉積,水位上升,若是遇著“水返”,還是大風濩,人就得過。那曰李五要過江,遇著“大流北”,水淹過橋面,得按橋上過,只好倩渡船。李五坐船過江,浪大湧大,船恰晃晃顯,心裏驚,頭又眩,一腹恰要吐。咱若會暈車就知影,遍腹亂,艱苦沒人知,親像咧過生地獄,苦得一步倘到厝,還是停落來在路邊吐吐咧!坐船仔更加暈,又擱停的,浪一來,船仔托呀偌高,一腹腸仔腸肚親像揪揪落去,浪一下落去,船仔沉呀偌深,一腹腸仔腸肚又再擠擠到心肝頭,腹肚倒像空隆隆,你不暈也著暈,不吐也著吐,暈船比暈車多艱苦幾落倍。李五坐渡船過江,一爬上岸,臉白皙皙,腳親像踏咧棉花咧,軟糊糊,欠一險徛住,趕緊找一位倘坐坐。

李五才找著一間雜貨店的門口坐落去,頭一看,江中風大湧大,將另外一隻船掀畈覆!李五不覺仰天長歎一聲:“唉……”雜貨店的店主捧一杯燒茶來說:“客官請吃茶。這洛陽江翻船失事是經常事,唉,過去幾落百年了,可惜沒再有一個蔡端來修橋了。”

“沒人修,我有一曰一定要來修!”李五一時激動,脫口而出。

“真實的?”店主看李五自己一個,沒像做大官還是大有錢人,沒相信他會來重修洛陽橋。

“真實的。我李五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

店主想說他咧講大空:“哈哈……你若來修橋,竹杠我出,店內沒到我再去發落來度你。”

“索算我的賬!”隔壁另一間雜貨店的老闆聽見兩個咧說,也過來相贊嘴。

“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兩個老闆輸人不輸陣,一口答應。

李五回到厝內,共伊的兄弟、厝內人一說,一家人都很支援。李五一方面將厝內的錢銀盡罄,籌備起資金,一方面更加打拚去做生意討趁來相添。但是,孤單有錢還沒法倘辦大事。重修洛陽橋,工程浩大,得動用洛陽江兩岸晉江、惠安的大批民工;修橋時,車馬就得過,一律著原用渡船。再一說,洛陽橋不是李五私人的,是“國有資產”,不是你說拆就拆,說修就修,所以,重修洛陽橋,沒官府出面,會同晉江、惠安的各方面人物,事情還是辦得。

後來,在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泉州知府馮禎提頭,支持李五,修橋工程才正式動工,這個時候離蔡端造洛陽橋已三百七十多年了。

開工時,是先將洛陽橋的欄杆、亭仔、石獅、大橋板拆拆扶扶落來,將歪歪斜斜的橋墩移正,再打新石料疊起去,將橋墩加高,原架上大石板,安好欄杆、石獅、石將軍,起好石亭、石塔,將洛陽橋面貌修得煥然一新,無管風濩水返,都暢通無阻。

李五修橋,金銀用去幾落萬,人工成千上萬免說,孤單說那兩個和李五相激的雜貨店老闆,當眾人面前哄大腔,說到就著做到,若沒徛起住,生意免做。所以一個出竹杠一個出索,據人搬據人提去扛大石,沒偌久盡本無歸,也只得啞口吃黃蓮,有苦說出。李五知影在腹內,看說兩個老闆果然守信用,講義氣,嘴齒打折含血吞,無本就去借,賣三文破布也去進貨來,免費供應竹杠索,絲毫沒影響施工進度。

李五就來找兩個老闆:“二位很講信用,真是一諾千金,我李五願交恁兩個做朋友!”於是就拿出銀兩讓兩個做本,擴大經營,凡是工地所欠的物件都來找買,杠仔索也現錢買現貨,連原本提去用的也算錢給。這兩個老闆的雜貨店變做修橋工程"指定專賣店",不但沒了本,還倒趁一大注。

這兩個老闆是張三還李四,面圓還面扁,因為是講故事,免去稽考,但是李五重修洛陽橋卻是真的,他的事蹟刻石立碑,朝廷還欽賜"樂善好施"的金匾。

 

貧寒起上樑,無錢打土像

明時,惠安出個朱科爺,他告老返鄉後,見兒孫整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悲哀無奈之下,將任內所得金銀財寶在蓋大厝時藏在上樑裏,又塑一尊很大的先祖像供在廳堂,像內藏白銀。臨終時,話語不清,他示意兒孫附耳細聽,說了一句:“貧寒起上樑,無錢打土像。”他兒孫卻聽成:“貧寒起強橫,無錢打和尚。”

後來真的貧寒了,就真耍起“強橫”,幹起搶劫勾當,因此屢屢犯案而受處罰。看來“強橫”不成,就想起“打和尚”,搶和尚化緣的錢或寺廟裏的錢。然而,和尚告官,他們又被抓了,官府見其乃再犯,處罰更重。最後只好賣掉祖業大厝。

陳提督買下朱宅後,決定重新改建。上樑拆下,得到許多金條。因厝內有朱科爺先祖像,即叫朱家兄弟來搬走。朱家兄弟尋思:大厝都賣了,搬來土像無處放,況且還得花錢迎神和安位。他們對陳提督說:我們不忍心看到先祖像毀掉,你讓人拿大繩套在土像脖子上,我們兄弟在門外把它拉倒,然後你再把碎土讓人挑走。陳提督想了一下答應了。朱家兄弟在門外用力一拉,聽到土像倒地的聲音異常,以為先祖顯靈發怒,心驚膽顫,撒腿就跑掉。陳提督回頭一看——了不得了呀!雪白的銀子滿地亂滾,似從天而來……

  

死貓掛樹頭,死狗放水流

“死貓掛樹頭,死狗放水流”,這句俗語家喻戶曉。以民間風俗習慣,貓死了,主人在貓頸上用草索縛著“一百金”(冥紙),掛在離地約六尺左右的樹頭,任風吹日曬,腐爛肉身,掉骨於地。狗死了卻不是掛樹頭,而是丟在有流水之處,隨之飄流。

貓原產於熱帶非洲,生性怕冷,後因海外交通關係傳入泉州。貓的既是老鼠的天敵,又善觀主人顏色,故群眾喜歡養貓於家中。傳說,最初貓死了,主人不懂禁忌,將它埋入地下,因地氣使貓再返魂魄,夜夜托夢給主人,提出種種要求。主人不堪煩擾,乃請教道士。道士指示他援狗之例,不要入土,又因貓的身體比狗小,也不要放水流,而要將它掛樹頭。

其實,“死貓掛樹頭,死狗放水流”是封建迷信的陋習,既不雅觀,又不衛生。

 

上田演戲出笑話

洛陽鎮上田村兩次演戲,出了笑話,引出兩句俗話在民間流傳。

某年農曆七月十九日是上田村普度日,有戶人家請來一戲班,鑼鼓敲打幾陣,人們才陸續到來。接著演員化妝成觀音媽出場,台後演奏的卻是南曲“恨冤家”,引起觀眾的哄笑。“觀音媽恨冤家——真是不對頭”成了俗話。

另一次,因慶祝神誕,村裏又請了一木偶戲班演出。演員捧著角色狄青出場,一句道白:“俺狄青字漢臣,本要平南而去,可恨奸臣你來害我,今日不去了。”接著該捧出皇帝,忙亂中卻牽出一匹馬。演員知道錯了,急道:“皇帝是皇帝,原來都是馬,馬頭兩條線,不著(錯)牽來換。”台下觀眾捧腹大笑。這句話也成為俗話流傳。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陳成春 電話:0595 - 8717 3985 / 15759750128  QQ:1638824728

有資料或大作相贈敬請寄至福建惠安政協轉交陳成春,如需惠安陳氏族譜二版可來電聯系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