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晉江歇後語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晉江歇後語

吳魯中狀元——營錢頭

吳魯,字肅堂,號且園,晉江池店鎮錢頭村人,於清代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經殿試一甲第一名,高中庚寅狀元。這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最後一位狀元。

吳魯中狀元,名揚天下,無限風光,不僅自己榮宗耀祖,而且使其出生地錢頭村榮耀非凡。

吳魯中狀元——榮錢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又因為閩南語:“榮”與營利的“營”諧音,所以,便有吳魯中狀元———營錢頭。錢頭,雙關語,“營錢頭”即賺大錢的意思。

 

九甲仔飲燒酒——幹

“九甲仔”也叫高甲戲,是晉江、泉州一帶的地方戲種之一,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

“九甲仔”的戲中角色在表演飲燒酒時,都是伴隨著喜慶的嗩呐聲,做喝酒動作,然後將酒杯傾斜,大喊一聲“幹”,即閩南語音“嗒”,也就是喝盡之意。因此,便有歇後語:九甲仔飲燒酒——幹。

此歇後語常用於譏諷那些亂花錢很快把錢花光了的人,別人就挖苦地說:“這下子,可就九甲仔飲燒酒——幹啦!”或者對那些理屈詞窮的人取笑地說:“無話可說了吧,九甲仔飲燒酒——幹。”

 

冷水泡茶——無味

晉江人歷來有飲茶的習慣。一旦有親朋好友來家探訪,首先就以泡茶(沏茶)接待客人。如果是招待貴賓,那就更加講究。要用上等的茶葉,將清澈的泉水燒得滾燙滾燙的,然後沖泡。而且,選用精巧的茶具,依照茶道的程式運作,捧給每人一盞茶細品,清香撲鼻,沁人心脾,使人渾身清爽,精神振奮。於是,就有歇後語:冷水泡茶——無味。因為用冷水來泡茶,茶葉不會開,自然沒有茶味。  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某事物沒有滋味,或單調枯燥,沒有趣味。例如:某篇作品缺乏真情實感,內容非常單調,語無倫次,總之,冷水泡茶——無味

 

番仔刣加叻——亂來

從前,晉江人稱外國人為“番仔”。“加叻”,就是生活在深海裏的真鯛,也稱加級魚,身體側邊紅色,有稀疏的藍色斑點,背部稍微凸起,頭大,口小,側線發達。而“刣”魚即殺魚,整治魚。“刣加叻”魚,通常是去除魚鱗及內臟,洗淨。然後,放入鍋裏煮。可是,番仔不懂得這樣做,將魚胡亂洗一下,切一切就下鍋煮,這樣自然又苦又澀,很難吃。這就是歇後語:番仔刣加叻——亂來的由來。

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比喻辦事說話沒有規矩,違反常理,胡鬧亂來。例如:嚴冬臘月,天又下著雨,寒風刺骨,人們都穿上厚厚的冬衣。唯有年輕人小林身穿短衣短褲,大家批評他番仔刣加叻——亂來。

 

窗護油漆——新店

晉江人稱做生意為“做生理”。俗話說:生理若要做,窗護須油漆。說的是舊社會的鄉鎮小商店都設窗護櫃,便於做買賣。窗護油漆,即把店面刷新以招徠客人。由此產生歇後語:窗護油漆——新店。

新店,現為晉江市池店鎮的著名華僑村。僑胞關懷桑梓,積極投資,因而企業發展,經濟騰飛。新店成為有名的億元村,曾榮膺“泉州市農村綜合實力百強村”的獎牌,可見其“身份”非同一般。

 

上元丸包鐵籽——不會浮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晉江人稱其為“上元”,而稱上元的應節食品湯圓為“上元丸”。上元丸的做法是把糯米泡水磨了瀝幹做皮,用白糖、花生末、芝麻和蜜冬瓜片做餡,包好了,放入一鍋滾滾的熱水裏,不一會兒,又圓又白的上元丸漂浮在水面上,誘人眼饞,吃起來清甜爽口。“上元丸包鐵籽”,因為鐵籽比重大,自然浮不上來,所以說,上元丸包鐵籽——不會浮。而閩南語:“浮”與浮頭的浮(漂亮、風光,出人頭地的意思)諧音,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美中不足的人。

 

放尿攪沙——不相黏合

舊中國落後、貧窮,尤其是農村生活更加艱難。幾個小朋友在一起通常是玩泥土。為了圖方便,隨時放尿(撒泡尿)攪拌泥土,然後,捏成泥人或各種動物形狀,大夥也就心滿意足了。歇後語“放尿攪沙”,因為沙沒有黏性,儘管用力攪拌,也不會黏結在一起,所以說:放尿攪沙———不相黏合。 如今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批評那些無法合作辦事業的人,或嘲笑那相互結合不了的人。有時,也用它說明此事與彼事毫無聯繫。

 

刺腹裏摘花——難下手

晉江人稱刺窩叫“刺腹”。歇後語“刺腹裏摘花——難下手”,說的是在荒郊野地長滿荊棘的叢林中,盛開著色彩豔麗、芳香誘人的山花,但要從長著很多刺的枝條上摘花,難以下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比喻事情不好辦。例如:某工人對老闆說:“那事我幹不了,簡直是刺腹裏摘花——難下手,實在難辦,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

新中國成立前,晉江農村沒有自來水,一切洗刷都是利用村前或村後河溝裏的水。你看那位大嫂提著一小籃菜頭(蘿蔔)放在身邊,人蹲在溝邊把菜頭一個一個地放在水裏用雙手搓洗乾淨。於是,就有了歇後語: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此歇後語常常用來比喻做事或處理問題均按部就班,很有秩序地進行。例如:買東西的人很 多,張大爺詼諧地說:“大家排好隊,不要亂擠,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

 

隱龜趴車軔——吃力不討好

晉江人稱駝背為“隱龜”,稱翻跟鬥為“趴車軔”。歇後語“隱龜趴車軔”就是駝背翻跟鬥,說的是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做事卻得不到對方的理解和肯定,因而慨歎地說:“我真是隱龜趴車軔———吃力不好看。”有時,人們對待得不償失的事,往往也會十分幽默地說:“那事我才不幹呢,隱龜趴車軔———吃力不討好。”

 

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

在晉江民間中,流傳著一句歇後語: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其故事出自《水滸傳》。李固,原是東京人,因到北京投奔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盧員外即盧俊義,綽號玉麒麟,他救了李固性命,養在家中,並讓李固做管家,人稱李都管。後來李固為了霸佔盧員外的家產和老婆,恩將仇報,到官府首告盧員外勾結梁山泊宋江,致使盧員外身陷囚牢。李固又多次用重金買通牢卒,欲暗殺盧員外,未遂。接著,梁山好漢下山劫獄,救出盧員外,並活捉李固上梁山。至此,李固的一切罪惡敗露無餘,見到盧員外當然無言以對。最後,盧員外親手殺死李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理虧,不能辯解的事或不願回答的事,往往說:“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

 

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

改革開放後,喜慶嫂在小山鄉開了一家食雜店。開張那天,鞭炮連天響,硝煙彌漫山村。王大伯來到店門前作揖道:“開門大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恭喜,恭喜!”喜慶嫂滿臉春風地答道:“謝謝,謝謝!”這裏說的“惠安查某”就是惠安婦女。她們的服飾較奇特,上衣特別短,肚臍外露。而閩南語“臍”與“財”諧音,所以,就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據《晉江縣誌》記載:“北宋太平興國六年(西元九八一年),析縣東鄉十六裏置惠安縣。”說明惠安縣原是晉江縣的一部分。所以,時至今日,這個歇後語依然在晉江老百姓中流傳。

 

楠木當柴燒——不識貨

改革開放前,晉江經濟落後,人們煮飯燒菜,大多以木柴稻草為燃料,尤其是山鄉更是如此。大家知道:“楠木”是常綠大喬木,是貴重的建築材料,也可供造船用。可是,有的人不懂得其價值,把它當一般柴火用於燒火做飯。於是,就有歇後語:楠木當柴燒——不識貨。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譏諷對方不懂得物品的好壞,或者用於批評用人不當,大材小用。例如:某人到店裏要買皮鞋,出價一雙十五元。賣鞋的人笑著回答:“你這是將楠木當柴燒——不識貨,那是牛皮制的,十五元一雙沒地方買。”

 

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

五店市是青陽的舊稱,五店市後塘村有座創建於南宋末年的佛廟,相傳為青陽莊氏開基祖莊右孫所建,廟裏祀奉觀世音菩薩。青陽莊氏尊稱之為祖佛祖。有一年,祖佛祖要到浙江普陀山南海佛祖宮去謁祖進香,為鄉里祈求平安,俗稱乞火。當時人們認為此乃關係到五店市老百姓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因而各村落諸姓氏男女老幼全出動。村民抬著各村所供奉的境主公佛,敲著各式各樣的鑼鼓,打著五顏六色形式各樣的旗幟,扮著拍胸舞、踩高蹺、騎驢探親、公背婆、龍閣和肩上閣等節目,花樣百出、無奇不有,熱鬧非常。特別是各色各樣的旗幟迎風招展,光豔奪目,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觀眾讚賞不絕,都道:“五店市乞火,什麼旗都有。”因為“旗”和“奇”同音,所以後來人們遇到新奇的事,便道“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

 

靈水菜脯——大掌

很久以前,在晉江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俗語:“靈水菜脯,莦下查某(婦女)”。說的是東石鎮莦下村的婦女特別會經商做生意,無論是肩挑擺攤的小商販,還是開行坐店的大老闆,都是婦女。而安海鎮靈水村出產的菜脯又香又甜又脆,聞名海內外。靈水菜脯為什麼那麼著名呢?主要是醃制的功夫。它區別於其他地方的菜脯是菜頭留的鬃(蘿蔔秧)特別大。所以人們都說靈水菜脯——大鬃。而閩南話“大鬃”與“大掌”諧音,於是靈水菜脯——大掌,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責備對方自作主張,大主意,就說:“你真是靈水菜脯——大掌”。或者某事由某人總管,便讚歎道:“老兄今天是靈水菜脯啦!”

 

惠安老童生——有可無不可

惠安縣原是晉江縣的一部份。據《晉江縣誌》記載:“北宋太平興國六年(九八一)析縣東鄉十六裏置惠安縣。”在封建社會,惠安的讀書人和別地的一樣,十年寒窗勤苦讀,為的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是有的青燈苦讀,皓首窮經,卻屢試不第,連半個秀才都沒有撈上,人們稱之老童生。其中的辛酸悲憤可想而知,因而萬念俱灰,對科舉考試已不抱任何希望,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有考無不考。因為“考”與“可”閩南話諧音,所以時至今日晉江老百姓中還流傳著這樣的歇後語“惠安老童生——有可無不可。”

 

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解放前,秋嬸出生于書香門第,知書識禮,性格爽朗,思想開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鄉里人尊稱她庵秋嬸。庵秋嬸認為家裏的女婢做了錯事,必須進行鞭笞責罰,但責罰要有度。若打輕了,不會痛,她不能記取教訓;若打狠了,打傷了還得給她治療,甚至耽誤了做工。因此,剛剛好就好。這事很快就流傳開了,後來成為人們勸說那些待人處事太過份的人的通俗歇後語:“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那是安海粗桶——長甲(長搭)

晉江人稱那用於裝肥料、裝尿或裝水澆莊稼的木制桶為粗桶,而鉤住粗桶兩邊的襻的竹柄叫粗桶甲。安海鎮的粗桶甲比別地的長,於是便有歇後語:安海粗桶———長甲。“長甲”,閩南話語意雙關,它的另一語意是協作的人,即老搭檔的意思。例如有人問:他們配合得怎樣?答道:沒問題,那是安海粗桶———長甲(長搭)。

 

漁網墜鐵——無緣

通常漁網都是墜鉛,而漁網墜鐵表示沒有鉛。因為閩南話“鉛”與“緣”諧音,所以便有歇後語:漁網墜鐵——無緣。即沒有緣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對不如意的婚事表示婉言謝絕。例如:你是一個好姑娘,只可惜漁網墜鐵——無緣。又如:他們從小青梅竹馬,情深意切,天生一對。可是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未能成為眷屬。人們為之惋惜地說:他們是“漁網墜鐵——無緣”。

 

乞食灶——不嫌好歹柴

丐,晉江人叫乞食。舊社會,乞食走街串巷,上山鄉下漁村,四處乞討,住無定點,吃無定時,在荒郊野地需要做飯時,隨便撿三塊石頭或磚頭架起鍋來就是灶,至於燒飯的柴火,更是就地取材,不管是樹枝、竹片或雜草,只要是燃料就可以,不嫌好壞。歇後語:“乞食灶——不嫌好歹柴”便由此而來。此歇後語常用來表示對事物不挑三揀四,好壞都可以接納。例如:張大爺把幾個小孫吃剩的都倒在自己碗裏,然後邊吃邊自我解嘲地說:我是“乞食灶——不嫌好歹柴”。

 

晉江對南安——現睹現

據《晉江縣誌》記載:“唐代開元六年(西元七一八年),從南安縣析出東南部置晉江縣。”說明晉江是從南安析出來的,晉江和南安接壤,分界明顯。“晉江對南安——現睹現”,“現睹現”即明擺著的事。在生活中,常用它說明事實無可掩飾,很容易看清楚。例如,楊大嬸說:“要說比條件,你家二牛還比不上茶花呢!怎麼茶花沒被‘需要’上哩?哼,晉江對南安——現睹現。照我看啊,當幹部不管做什麼事,要手心手面一個樣啦!”

 

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

草鞋,即用稻草和細繩編織成的鞋。在舊社會,凡是幹重活、走遠路的挑夫、轎夫、車夫等都穿草鞋。而如今在晉江,已見不到年輕人穿草鞋了。“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腳比身大,枝節大於主體,比喻不相稱或不合算。也就是說,付出的代價比得到的大得多。例如,王大伯批評虎子哥:“特地乘車去泉州城買來五元錢的東西,車費卻花去十元錢,真是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

 

呼豬食泔——贏贏

從前,晉江農家養豬,都是天一亮就把豬放到野外,隨它在山坡草地尋覓食物。直到中午時分,才由養豬的老阿婆手拿喂豬的木盆走出家門,大聲呼叫:“營!營營,營!”豬聽到主人呼叫的聲音,即使在遠處,也會馬上跑回家。因為閩南語“營營”和“贏贏”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呼豬食泔——贏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打賭,自以為穩操勝券,往往說:那是“呼豬食泔——贏贏”。

 

鹽館秤錘——鹹加澀

在舊社會,晉江人稱食鹽的專賣店叫鹽館。鹽館裏的秤錘整天跟食鹽混在一起,那綁秤錘的麻繩是又鹹又澀,這樣使用時阻力大,不滑。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比喻那些吝嗇鬼的行為。例如:村裏要建築馬路,有人提議讓大富戶王鐵捐錢,另一人卻說,你別想得美,那人是鹽館秤錘——鹹加澀。

 

盤中夾炒豆——一粒一

春寒料峭,春雨綿綿,而且時值農閒時節,燙一壺酒,炒一盤豆,邀幾位朋友圍坐在一起,喝酒談天,快活自在。因為都用筷子夾炒豆,每一次只能夾一粒。所以後來便有歇後語:盤中夾炒豆——一粒一。“一粒一”閩南話是十分親密的意思。假設有人問:“他們兩人的關係怎麼樣?”回答道:“那是盤中夾炒豆——一粒一。”既詼諧又生動。

 

石獅警報——寬寬

石獅原是晉江縣的重鎮之一,抗日戰爭期間,敵機不時侵擾我福建沿海一帶,進行狂轟濫炸。於是,一發現敵機,各地就搖響警報器,告訴老百姓緊急疏散隱蔽起來。當時石獅在鐘樓上吊一口大鐘,以敲鐘為警報,訊號是“哐!哐!哐……”因為“閩南語“哐哐”和“寬寬”諧音,所以就成為歇後語:“石獅警報——寬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問“來得及嗎?”對方認為時間充裕,不必慌忙,便回答:“石獅警報——寬寬”。或者有人問:“你能行嗎?”對方認為能力足足有餘,完全能夠勝任,就回答:“石獅警報——寬寬。”

 

晉江女孩出嫁——只賠不賺

晉江當地有一風俗頗為獨特,即女孩子結婚時,娘家都會陪嫁一個存摺,存摺上的錢越多,越彰顯其娘家“有錢”,“嫉妒”之餘遂將其概括為歇後語“晉江女孩出嫁——只賠不賺”。產品經理在既有產品策略的制訂、費用的投向與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只顧銷量不顧利潤的局面,只想著如何開發“嫁”得快的產品。當企業的產品都在“只賠不賺”的時候,產品經理也就把自己“嫁”出門外了。

 

窮人娶老某——將就

舊社會,廣大農村的窮人生活非常艱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一年四季為生存而奔忙。有的窮人一輩子打光棍,有的窮人“娶老某”,即娶大齡姑娘為妻。歇後語:窮人娶老某———將就。將就,即湊合,勉強適應不很滿意的事物或環境。  例如,社長說:“當飼養員沒你的份了,早有人啦,當保管員吧。”我說:“保管就保管,窮人娶老某——將就。只要有活幹,總比坐下白吃飯強。”又如:“這件衣服稍微小一點,窮人娶老某——將就著穿吧!”

 

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

你見過幼子(幼兒)蹣跚學步嗎?一步一跌,但一步一個腳印,他搖搖晃晃地向前走去,逗人的憨態與童趣煞是可愛。歇後語“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生動而又深刻地提示了一個普遍的自然規律。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按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因為事物的發展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能逐步向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此比喻做事須循序漸進,切勿急躁冒進。如:小劉是泥瓦匠胡師傅的徒弟,第一回鋪地板磚就沒做好,胡師傅為他翻了工,小劉感到十分羞愧,胡師傅安慰他說:“不要緊,頭回生,二回熟,多實踐幾回就會做好。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麼!”

 

鯽魚跳咧溪沙博——幹幹死

從前,工業不發達,農田耕種也沒有使用化肥,生活環境不受污染,空氣清新,水質清淨。晉江沿海一帶的鄉村,河湖溝溪裏都有好多魚蝦。農曆五六月間,甚至水稻田裏都有成群的小鯽魚在遊動。歇後語“鯽魚跳咧溪沙博——幹幹死”,說的是溪裏的鯽魚躍到溪水邊的沙灘上,因為沒有水,且風吹日曬,時間一長,就會活活幹死。在生活中,人們用此形象地比喻生活環境惡劣,或缺乏生活來源,因而難以生存。如:柳大伯批評三順子道:“叫我怎麼說呢!小錢不願賺,大錢又賺不來,年輕力壯的,整天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將來靠什麼生活呢?豈不是鯽魚跳咧溪沙博——幹幹死?

 

六月芥菜——假有心

舊社會,老百姓把醃制的芥菜作為大半年的菜食。晉江人於農曆十月間栽芥菜,至第二年的一月,人們陸續把摘下芥菜大葉食用,芥菜於二月間開花,抽心。因為六月不是芥菜的生長季節,即使栽種也長不大,哪來的菜心?所以說“假有心”。在生活中,人們用此歇後語,譏諷某些人對待人貌似很關心,實際是虛情假意。

例如:王大伯對著劉存厚一本正經地說:“老弟,我給你提個醒:黃廣財一向殘酷壓榨長工,貪得無厭,做盡缺德的事,怎麼一下關心起你二妞的工作來?恐怕是‘六月芥菜——假有心’!”

 

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

晉江人稱喝酒叫“飲燒酒”,而“配番薯”就是把番薯作為下酒的菜料。在舊社會廣大農村,“燒酒”多數是用番薯釀造而成,俗稱番薯酒,喝多了會醉。而下酒的菜還是番薯,吃多了會飽。這就是歇後語“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的由來。在平日人們的交流中,此歇後語有褒貶兩種用途。褒義,即比喻吃飽喝足而感到十分滿意;貶義,即比喻因單調乏味而感到非常厭倦。例如:張立興在縣城遇到翁大叔詢問道:“聽說前天晚上歌舞團到咱們村演出,好看嗎?”翁大叔回答道:“那簡直是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都是蹦蹦跳跳的,老是那麼幾個動作,一點也不新鮮,沒勁!”

 

瘦賬肥算盤——積少成多

改革開放前,晉江市場還沒有電子計算器,更沒有電腦收銀機,商店、市場買賣計算都是用算盤。歇後語“瘦賬肥算盤——積少成多”說的是:“瘦賬”即小的數目,零零星星,三元五角的;“肥算盤”就是小的數目經多次累計,在算盤上顯示大的數位。意思是一點一滴地積累,就會從少變多。俗話說:聚少成多,積小致巨。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提醒人家不要小看小項的錢數,或者說不要嫌少。例如:黃大伯說:“別看這每天三角蔥兩元菜的,日積月累,瘦賬肥算盤——積少成多,一年的花費也很可觀。”

 

補鼎——盡講空

舊社會,晉江農村十分貧窮,生活困難。人們節衣縮食,修舊利廢。家裏那個做飯炒菜的鼎(鐵鍋)因多年使用,已有幾處破孔(洞),還捨不得拋棄。於是,請補鼎師傅修補好,繼續使用。而當時補鼎是以破幾個孔來論工價的,又因閩南語“孔”與“空”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補鼎——盡講空”。“講空”就是說大話的意思。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些誇誇其談,言過其實,盡講大話、空話的行為。

 

十二月南風——現報

這是晉江民間流傳的一句反映本地氣象的歇後語。它說的是農曆臘月常刮大風,天氣寒冷。上午一旦出現南風天,風平浪靜,氣候暖和,但一到下午就“現報”了,即馬上“報頭”,也就是刮大風,天氣突然變冷。這句歇後語本來是用於提醒大家在十二月遇到南風天,出門要帶上禦寒衣物,以免受涼。後來有用它比喻立即回報對方的指責,或比喻作惡者很快遭到報應。

 

暗螟照鏡——無影

晉江人稱黑夜叫“暗螟”,說“無影”就是沒有這回事的意思。在生活中,此歇後語既樸素又形象地否定對方沒有事實根據地瞎說。例如:張三對李四說:“聽說你最近中了體育彩票特等獎,發了大財!”李四回答道:“聽誰說的?這是暗螟照鏡——無影(沒有這回事)。

 

竿縛背巾——大抈

成年人在做飯或洗衣服時,圍在身前的巾,稱之圍巾,而圍在幼童身後的巾叫“背巾”。背巾因常浸泡兒童的便尿,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洗刷乾淨後,一般晾在偏僻處。然而,竹竿縛背巾,說的是背巾縛在竹竿上迎風飄揚,仿佛是一面勝利的旗幟,閩南話稱之為“大抈(yuè)”,即自我標榜,大出風頭的意思。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批評那些誇大其詞、自我炫耀的行為。例如:那是件不值得一提的事,他卻四處宣揚,真是竹竿縛背巾———大抈。

 

猴騎羊羔——不成人馬

即不成人樣。說的是猴子自然不像人,而羊羔當馬騎更是不像樣。此歇後語,十分形象、通俗且又深刻地諷刺某人長相、素質都不好,或者指舊社會某機構的人員不三不四,沒有實力。例如:張老漢說:“那個小偷我見過,猴騎羊羔——不成人馬,長得鼠目狗嘴,骨瘦如柴。”

 

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

晉江人稱麻雀為“支仔”,早期人們通常都是用鳥弓或者氣槍打“支仔”。而大炮打“支仔”,比喻的則是使用不當。因此,就有歇後語: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例如:這樣的活,只要會幾個阿拉伯數字,誰都幹得了,要他這個大學生去幹這一行,豈不是大炮打“支仔”(麻雀)——大材小用嗎?

 

布袋放炮——陳埭

晉江人稱麻袋為“布袋”。在布袋裏燃放鞭炮,袋裏自然會發出響聲,即“響袋”。因為閩南話“響”與“陳”,“袋”與“埭”諧音,所以便有歇後語:布袋放炮——陳埭。陳埭是晉江鄉鎮企業發展較早較好的名鎮,是制鞋業的主要產地,有“鄉鎮企業一枝花”的美譽。改革開放之前,陳埭鎮盛產蟶子。俗話說:“擔籃去陳埭是為了裝蟶子。”例如:有人問老張:“大清早,你擔著籃去哪里啊?”老張幽默地答道:“布袋放炮——陳埭。”

 

閹雞趁鳳飛——不自量力

在晉江流傳著一句歇後語:“閹雞趁鳳飛——不自量力。”閹雞,通常是長得又肥又大,所以飛不起來。而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會飛翔。閹雞想要跟著鳳一起飛翔,這是自不量力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此歇後語譏諷、批評那些不顧客觀條件不同,執意攀比的行為。

 

腳踏水車——假進步

水車,是舊時提水灌溉的工具,有龍骨水車、管鏈水車等。晉江人所使用的是龍骨水車,用帶有葉片的鏈帶借人以腳踏的力轉動,將河、湖的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灌溉農田。因為人用腳踏水車時,雖持續不斷地跨步,卻始終在原地。於是,就有歇後語:腳踏水車———假進步。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用歇後語譏諷那些言行不一、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的行為。

 

蚊子飛入校場——稀稀

校場,即古時操演或比武的場地。場地十分廣闊,蚊子與之相比,非常渺小,簡直微不足道。於是,便有歇後語:蚊子飛入校場——稀稀。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事物內部空隙大。如比喻粥太稀,就幽默地說:“今天早上的稀飯,簡直是蚊子飛入校場——稀稀(稀薄)。”或者用它比喻事物出現少,如有人問:“今天,大劇院放映電影,觀眾多嗎?”答:“蚊子飛入校場——稀稀(稀少)。”

 

海內落雨——歹僻

改革開放之前,晉江沿海漁村,青壯年強勞動力,或駕船在海上捕魚,或下地耕作莊稼。而婦女與少年則到海灘抓小魚小蝦,俗稱“討小海”。一旦遇到落雨(下雨),因海灘相當廣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於是,便有歇後語:海內落雨——歹僻。因閩南語“避”與“僻”諧音,“歹僻”即怪僻,性情古怪。在生活中,有的人欠別人的錢,雖自己有了錢也不還;有的人一喝酒就醉,就罵人。對此,人們常譏諷他們是“海內落雨——歹僻”。

 

番仔生鍋——無才

古時候,晉江人稱用鋁制的鼎叫“番仔生鍋”。因為本地的鍋都是用生鐵鑄造的,有個澆口,叫“鼎臍”。而“番仔生鍋”是用鋁衝壓出來的,渾然一體,沒有澆口,自然沒有鼎臍。於是,便有歇後語:番仔生鍋——無臍。閩南語:“臍”與“才”諧音,因此,在生活中人們用它譏諷那些沒知識,沒能力的人。謂之:番仔生鍋——無才。

 

蠅跌落泔缸——老實

泔缸裏有腐爛的殘菜剩飯,散發濃烈的酸臭味,蒼蠅逐臭,紛紛飛來,圍住泔缸。那些嘴饞的蒼蠅一旦掉進泔缸裏,翅膀被泔水浸濕而老化,就再也無法飛起來。因為閩南語“翅”與“實”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蒼蠅跌落泔缸——老實。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評價某人的為人。例如:你問張三的為人嗎?那是蒼蠅跌落泔缸——老實。

 

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

晉江人稱用鹹草(海草)編織成的短小草袋叫“茭志”,稱蝙蝠為“日婆”。“日婆”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夜間在空中飛翔,自然不如鳥兒。而“茭志”也比不上布袋(麻袋)。因此,就有歇後語: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因為閩南話“袋”與“塊”(人的塊頭,指身材、相貌)諧音,所以,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修養差,長相與身材不好看的人為“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人塊)”。

 

夜壺飼孤鮐——會活大尾

“夜壺”即陶瓷制的尿壺;“孤鮐”魚,身體紡錘形,頭頂淺黑色,背部青藍色,尾部一側有一彎月亮形,生命力很強,所以,放養在夜壺裏也能活。但是,夜壺裏的活動空間太小,且食料缺乏,孤鮐自然不會“大尾”。閩南語稱大條魚為“大尾”魚;又比喻發跡、富裕、升官,也叫“大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問張三:“近來生意興隆?發大財啦!”張三謙遜地答道:“小本經營,夜壺飼孤鮐——會活大尾。”

 

半路折扁擔———來去不得

扁擔,扁而長,用竹子或木頭製成,是放在肩上挑或者抬東西的工具。在舊社會,搬運東西主要都是用扁擔挑,尤其是在山高木密的鄉村。時至今日,還是用扁擔肩挑東西下山上山。歇後語:半路折扁擔——來去不得。說的是:由於扁擔挑的東西太重,超負荷,而斷成兩半,且在半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來去不得,實在難辦。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比喻事物在發展進程中,突發事故,遭受挫折,而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墓地內放槍——驚死鬼

舊社會,老人家一旦逝世,都是土葬。因此,各鄉村都在鄉里之外的荒郊野地開闢一處墳墓區域。歇後語:墓地內放槍——驚死鬼,說的是在墓地內打槍,只能嚇唬鬼魂,嚇唬不了人,即不驚人。閩南語:“驚死鬼”的另一語意即“不驚人”,也就是嫌少的意思。例如:黃大炮道:李松兄最近在哪兒發財呀?李松答道:在街道旁擺個小攤,賣點青菜蔥蒜罷了,每天也就賺個十元八元的,墓地內放槍——驚死鬼,談不上發財。

 

猴子穿衫———趁人樣

平常,猴子是不穿衣的,只有在耍猴戲時,才穿衣,戴上假面具、帽子,隨著鑼聲滿場跑,表演種種花樣,滑稽可笑。“趁人樣”就是學人樣之意。主要是指在生活方面,不管自己的經濟條件差,卻一味跟人家攀比。例如:年關快到了,小青看見小明添了一套名牌衣服,漂亮極了,就吵鬧著要買名牌衣服。他爸慨歎地說:“你這是猴子穿衫——趁人樣。也不想一想,我們是一般家庭,哪有那麼多錢?”

 

雞母屎——半黑白

說的是母雞拉的大便,顏色黑白摻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比喻那些講普通話不標準的現象,即所講的普通話中夾雜著閩南語。例如:會場裏,一部分聽眾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老孔正在發言:“這系(是)件十分嚴肅的大事,大家要認真對待,不可標俏(玩笑),系不系(是不是)呀?……”會場一片笑聲。會後,大家說老孔講普通話不標準,是雞母屎——半黑白。

 

雞仔飛上樹——假鳥

雞仔,即小雞,一般都是在地上邊走邊覓食,偶爾上了樹,遠遠一望,仿佛是鳥兒呢。於是就有歇後語:雞仔飛上樹——假鳥。因為樹上的鳥兒總是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而且“假鳥”,閩南語就是多嘴的意思。也就是此事與他無關,本不該他插話,他卻嘴尖舌利,大呼小叫說個不停,人們就批評他“假鳥”。例如:金大伯正和小山子的父親王新禾商量生產隊裏的農作安排,王新禾還沒有出聲,小山子就呱啦呱啦地說開了。金大伯很不高興地批評小山子道:“大人們商量公事,不關小孩的事,你插什麼話?雞仔飛上樹——假鳥。”

 

一個人九個尾——好壞還未知

“九個尾”:九個,是虛數,表示多之意。尾,這裏指的是結尾,結局。此歇後語說的是人的一生有多種多樣的結局,是好是壞,誰也無法預料。人們在語言交流中,用此歇後語安慰那些目前生活艱難、多受挫折的人,將來會好的;或者用它告誡那些因當今生活順利而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人。如,王阿婆安慰金蘭說:“你也不必過於煩惱,不要跟人家攀比。雖然就眼前而論,你的生活和家境大大不如鄰居,但你有兩位會讀書的兒子,一個人九個尾——好壞還未知,說不定將來你的晚年比他們更好!”

 

冬天吃醋——寒酸

數九寒冬,寒風凜冽,氣候寒冷,總而言之,冬天就是“寒”;而醋是“酸”的,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就有歇後語:冬天吃醋——寒酸。寒酸,用於形容舊社會窮苦讀書人的不大方的姿態。例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當孩子們圍著還要吃茴香豆時,他著了慌,伸開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這個窮愁潦倒、迂腐不堪的舊時下層知識份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人們譏諷他的姿態是冬天吃醋——寒酸。

 

十八歲查某囡——識價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天經地義。“十八歲查某囡——識嫁”。“查某”即婦女,這裏指姑娘;“囡”,對小孩兒的親熱稱呼。此句歇後語說的是十八歲的姑娘已懂得婚嫁之事。因為閩南語“嫁”與“價”諧音,所以,“十八歲查某囡——識價”,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識價”,即懂得物品的市場價值,泛指善於買賣東西。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此譏諷那些叫價太高的生意人,或出價太低的買家。如:前天上午,王大伯到農貿市場買番薯,賣番薯的農民說十斤番薯要賣十元,王大伯出價八元,然後一再加錢,八元半、九元、九元半,但賣番薯的農民卻一再搖頭。王大伯幽默道:“實在是十八歲查某囡——識價,那你就等著賣別人吧!”

 

老人吃麻油——鬧熱

晉江人說“麻油”就是“芝麻油”,說“鬧熱”就是“熱鬧”的意思。因為芝麻油比花生油的熱量熱能高,所以說,老人吃麻油是“熱補”。又因閩南語“老”與“鬧”諧音,所以,便有幽默生動的歇後語:“老人吃麻油——鬧熱”。

據說,此歇後語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晉江籍華僑中非常流行。如:某晉江華僑走進某老鄉或朋友的店內,與店主見面時的第一句吉利應酬話就是:“唷,老人吃麻油——鬧熱!”在此,“鬧熱”有熱鬧、繁盛活躍的意思,這裏指店內貨色豐富、花樣品種齊全,而且顧客盈門,絡繹不絕,生意興隆。

 

消膏拆掉——相好

晉江人把狗皮膏、傷濕止痛等藥膏都稱“消膏”。一旦患上風濕痛或扭傷等,便將“消膏”貼在患處,傷好時再把“消膏”拆掉。因為閩南話“傷好”與“相好”諧音,就有了“消膏拆掉——相好”的歇後語。

 

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

慶仔丟失牛仔慶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歡看戲,簡直是個戲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牽到山坡上,將牛繩往樹頭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鄰村做佛生日,唱戲酬神,香煙繚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慶仔將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戲。直到太陽沉西,天色昏暗,慶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驚,牛仔不見了。慶仔急忙沿著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問:“見到我的牛仔沒有?”對方反問:“幾時丟的?”答道:“大半天了。”對方搖搖頭感歎地說:“去遠了,沒望啦”。結果牛仔沒有找著,消息卻傳遍三鄉五裏。這就是歇後語“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的由來。

 

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

在晉江安海一帶,人們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驚嚇,就風趣地說:“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解放初期,只有少數政府機關有電話,私家有安電話的,實為鳳毛麟趾。人們有急事需要打電話,都要到郵電局去打。貓糾是個開小店做小買賣的老實厚道的商人。因為生意興隆,貨物突然脫銷,急需儘快進貨,於是貓糾興致勃勃地跑去郵電局打電話。由於當時設備較差,貓糾又缺乏使用電話的經驗,結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話也沒有跟對方說清楚。然而電話費是以通話時間長短來計算的,郵電局開出的電話費數目之大,使貓糾嚇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後來便濃縮成為幽默生動的歇後語。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