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六成晉江人是固始郎

作者:胡建志 陳巧玲 文/圖  來源:晉江經濟報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六成晉江人是“固始郎”

晉人南渡沿江而居浮雕圖

“開閩王”王審知也是固始人。

施琅大將軍(前)祖籍也在固始。

10月 9日,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福建行來到泉州,舉行“固始泉州祭祖大典”。據瞭解,晉江至今仍保存了許多固始人“開閩三王”珍貴的歷史遺產。就連現在晉江人平日說的閩南話,看的木偶戲,飲茶習慣,過春節蒸年糕,無不是固始生活風俗。據考證,十個晉江人,就有六個祖籍地在河南固始。難怪有人這樣說,晉江人本是“固始郎”!

翻開晉江的一些古族譜,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們大多記載其先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時至今日,不少晉江人紛紛到固始尋根祭祖。那麼,晉江與固始到底有著一段什麼樣的淵源呢?

 

“開閩王”從晉江發跡

走在晉江的大街小巷、村間鄉里,人們往往可以看到房屋的門額橫匾鐫刻著諸如“開閩傳芳”“潁川衍派”“錢江衍派”的醒目大字。有人就能夠看著這些郡望堂號而立即講出房主的姓氏來,而且還挺准的。

您若再問,晉江這些郡望堂號又是怎麼來的?這當然還得往上追根溯源到中原。何喬遠《閩書》載,早在西晉永嘉之亂,“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大批晉人南遷,在這裏沿江而居,“晉江”因此而得名。《福建通志》《福州通志》及福建的杜黃陳鄭等大姓的家譜族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不過,多次參編晉江地方誌的陳仲初卻說,這八個姓氏的原始祖根皆在中原,但他們大規模南遷的始發地卻未必都起於固始,只有福建客家人的林氏原曾“聚族于河南光州”。

中原大姓南遷晉江,並且起於固始的大規模移民潮,發生在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時期。晉江在唐開元六年建縣,人口多,經濟發達。但城外仍生活著一群被稱為“南蠻”或“蠻獠”的原住民,過著刀耕火種的氏族公社生活。他們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或隨山洞而住,或編荻架茅而居。他們“斷發文身”,喜歡相互攻伐,與城裏的人們時有紛爭。

“在晉人南渡、開發晉江之前,泉州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古人類的活動。但是,由於缺乏系統的和有規模的考古研究,對這些古文明的發育程度還難以給出結論。”陳仲初說,唐末,江淮動亂,居民離散。安徽壽州人王緒在黃巢起義影響下,聚眾萬餘人,攻陷光州。那時,固始東鄉(今分水亭鄉)人王潮與弟審邽、審知以才華橫溢著稱,人稱“三龍”。王氏兄弟奉母董氏率50多姓5000餘人入閩,均在當地安家落戶。他們的到來,使得晉江沿海一帶在隋唐時期逐漸連片開發為漢地。但城堡之外常有閩越土著出沒,為了保境安民和開疆拓土,經過長期的殖民戰爭,晉江一帶才被漢人給軍事殖民屯墾了。

五代十國的“開閩王”其實是從晉江發跡的。對地方史有專研的粘良圖說,王審知兄弟在泉州修建招賢院,讓避亂來晉江的北方士子名宦安定地生活。這些士人以及隨王氏兄弟來晉江的軍人,落腳晉江,對地方的經濟開發、人口繁衍有很大的作用。不僅如此,王審知兄弟建立閩政權後,又有大批固始人投親靠友進入晉江,使固始人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直至今日,你在晉江可以看到許多人家的大門匾額上鐫刻著“開閩傳芳”的醒目大字,隨便打聽一下這裏的人家,主人一定姓“王”。晉江有句盡人皆知的俗語“開閩王”,指的就是“三王”(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入閩之事。

現存的許多晉江古族譜,每每有“自光州固始隨王審知入閩”的記載。大名鼎鼎的清初施琅大將軍,老家也在固始。據施姓族譜記載,唐昭宗十六年( 903年),有一位叫施典的秘書丞偕子宣教郎敬敷、宣義郎敬承攜帶族人從固始入閩,他們翻山越蛉,長途跋涉,最後落腳于福建東南沿海的晉江縣錢江(今晉江市龍湖鎮前港村),其後一脈相承,繁衍至今,是為“錢江衍派”。就在施典率族人入閩260年之後———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又有一位叫施炳的大理寺評事,其遠祖施貊于唐僖宗光啟三年( 887年),也是從固始縣率領族人渡江入閩,他們先落腳于福建西北的建陽縣麻沙界首,後又遷至沿海的福清縣高樓村。也許他們得知晉江沿海有一支是固始遷來的宗親,於是旋又南下,擇居於與錢江相鄰的南潯村。這就是“潯江(又稱潯海)衍派”。施琅便是屬於潯海施姓。近年來,晉江族民紛紛到固始尋根祭祖。晉江施氏宗親會更是在其家鄉固始方集鎮捐資建設施琅中學。

 

六成晉江人祖籍地在固始

“海內外三百萬晉江人,有六成祖籍地在河南固始!換句話說,十個晉江人,就有六個祖籍在固始。”在晉江地方誌辦公室上班的陳仲初,最近正在編纂《晉江姓氏志》大事記。他說,從考察可知,唐末王審知和北宋末年“靖康南渡”兩次南遷入閩,大量民眾在晉江入籍定居,繁衍生息,構成了後世晉江民眾的主體,究其根源,大多來自固始。今天可以看到的晉江一些大姓的族譜、家譜,如王、陳、劉、黃、鄭、周、許、方、曾、吳、謝、尤、施、余、顏、呂等20餘種譜牒資料中,都有其祖先由固始南渡晉江的記載。

“這樣的事實,說明河南的固始對於晉江的姓氏尋根來說,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陳仲初說,目前晉江共有 551個姓氏、36個民族;不過,世居的聚族僅為87個姓氏,四個民族。世居晉江的聚族只有漢族、回族、佘族、滿族等 4個民族,其他的是近幾十年來因工作、婚姻的緣故,從外地遷往晉江。據考證,幾乎所有晉江人的祖先都是外來人口,要麼來自河南,要麼老家在陝西、河北。因為當年的原住民被南遷的北方移民或者漢化成為漢人,或者遷往外地。

 

固始生活風俗在晉江

隨著固始幾次大規模的移民,中原漢人風俗也被傳入晉江,至今晉江人仍保留有喜歡喝茶,多食用醃制雞、鴨、鵝,過春節時蒸年糕、炸年糕等固始生活風俗。閩南人把開發福建有重大貢獻的固始人王審知慢慢地奉若神靈,建廟祠進行祭祀,莫不受中原民間信仰的影響。此外,據資料所考,晉江木偶戲也是由固始移民所創。

粘良圖說,由於西晉末年之後幾次大規模入閩都以河南固始人為主體、為首領,移民所帶來的中原文化都一脈相承,再加上中原文化優於閩地文化,中原方言成為當地官方語言,因此,固始方言無疑是形成閩方言最重要的基礎部分。

據專家研究,今天閩南語發音最接近隋唐的官音《切韻》。在語音方面,聲母上《切韻》中有重唇音幫、滂、並、明,輕唇音尚未分化,韻母上《切韻》一等為開口,二等為閉口,閩方言與之相同。辭彙方面如今閩南話仍保留的如“鼎”(鍋)、“箸”(筷子)、“食”(吃)、“設使”(假使)、“讀冊”(讀書)等辭彙在漢唐的中原詩文中都可以找到;在語法上閩南話仍保留著古漢語“中心語+修飾語”構詞方式,如雞母(母雞)、頭前(前頭)、菜蔬(蔬菜)等。總之,從語言上、辭彙上、語法上,閩方言都屬於漢語的一個分支,其源頭可以追尋到隋唐以前包括固始在內的中原地區。

 

大量古族譜造假?

歷史上幾次固始大規模移民南遷晉江,直到現在,不少晉江族譜上都記載其先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但自宋代開始也有人對“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這一說法存疑。

北宋有個叫鄭樵的史學家,對族譜頗有研究。他在《家譜後序》發出質疑:“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實由王潮兄弟以固始之眾,從王緒入閩,王審知因其眾克定閩中,以桑梓故,獨優固始人,故閩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其實濫謬。”他認為,當時的固始是個小地方,姓氏不可能那麼集中。因為固始人王審知是開閩王,很多民眾改籍屬為固始,是為了換取閩國統治者的優待。當代學者陳支平在《近 500年來福建家族社會與文化》《福建族譜》《福建六大民系》等著作中都表達出與鄭樵相同的觀點。

無獨有偶,陳、許等晉江大姓望族也曾質疑過其族譜記載的真實性。他們認為,許多與王氏兄弟入閩毫不相干的家族,為了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亦紛紛借托祖籍光州固始,以誇耀門庭。其他族姓紛紛仿效,在修撰族譜時把自家的入閩時間,扯到唐末五代;或是把自家的中原居地,與河南光州固始縣聯繫起來。於是,自宋代以來,晉江民間的許多族譜,往往記述自家的淵源為河南固始縣,其中顯然有不少是漫為標榜,而並非來自河南固始。

“由於年代久遠,有相當一部分當時遷入的姓氏沒有留下記錄。”粘良圖說,晉江王氏概以唐末入閩的王審知兄弟為始祖,可是從晉江池店出土的南朝墓卻發現“隆留元年七月廿日為王智首造磚”的銘文磚,墓主王智首為東晉至南齊人,比王審知兄弟入閩早400年。

既然族譜上記載有誤,後世為什麼還不改呢?“後人認為,錯了也罷,既然前人都這樣說,後也就仍舊按照族譜排列世系,並未做修改。”陳仲初說,儘管他們的先祖不一定是固始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自中原而來,都是河南人!

 

“固始”由來?

關於固始的由來,學界眾說紛紜,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西元25年,東漢建立,天下大治。建武二年(西元26年),光武帝劉秀取“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封複漢功臣李通為固始侯,拜大司農,以寢縣(今固始城關)為封邑,隸屬汝南郡。由於歷史上交戈頻繁、朝榮夕滅的朝代更迭,境域建置多變,轄屬無常。

據固始縣史志研究室提供的史料顯示:境區內,夏、商為六、英、黃、婁諸國地。西周為番、蔣國地,兼有蓼、黃等國地。春秋戰國及秦漢為期思縣、雩婁縣、蓼縣、安豐縣、陽泉縣、固始縣等縣。唐代期思併入固始,宋代商城又並固始。從南朝梁至清,固始多隸屬光州,因此有“光州固始”之稱。新中國成立以來,固始初屬潢川專區,1952年後屬信陽專區(後改稱信陽地區,1998年改為信陽市)。

由於王審知是固始縣人,宋代以後,不少福建人談及自己的祖先時,都說是從“光州固始”遷來。

 

今日固始

固始位於信陽市東端,豫皖兩省交界處,方圓近3000平方公里,人口165萬人,既是河南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又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國柳編之鄉、中國書法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世界客家人祖籍地。

近年來,固始縣維修了陳元光祖祠及“七星拱月”墓地、王審知故居遺址、施氏祖陵、黃氏宗祠、蘇氏蓼祖廟、鄭成功衣冠塚、吳其濬墓等根親文化古跡;近期規劃建設根親博物館、中華根親文化博覽園等一批根親文化重點工程。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