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臺灣古跡與晉江移民的關係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1月22日

臺灣古跡與晉江移民的關係

自清代以後,臺灣省就有“八景十二勝”之稱。之後,台南、高雄、台中、基隆、臺北五市,繼被譽為“五大名城勝跡”。它同史上臺灣反對侵略、移民墾殖、開發寶島、繁榮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從臺灣的開拓史上,晉江人不僅是最早移民入台,居全台漢族人口的重要成份,而且在史上的各種活動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社會地位。現今臺灣“名勝古跡”中,大多數同晉江移民入台史,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值得後人加以追思和懷念。

 

一、古跡的數量與種類

在臺灣島上,大小寺廟、教堂約有六千四百多所。其中以佛教、道教、孔教、民族英雄、烈節人物、戰績等的寺廟、祠院、梵宇、道觀、名園、名城故地的古建築為主,若以同類寺廟看,媽祖廟居首位,遍佈于全台各個角落;其次是由安海龍山寺傳入香火的龍山寺,全台有四百四十一座,分布面很廣,影響也很大。在各種古跡中,都有它的來歷和典故,最突出的表現,是閩台一家親。

 

二、入口處的古跡:

晉江對台移民入口處,最先是在澎湖列島。它距廈門港僅80海浬,是閩台聯繫的古代橋樑,古人謂之兩地“煙火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自西元七世紀到十二世紀的六百多年中,晉江先民,不斷地移民澎湖,並從這個“立足點”進入全台各地。在1604年和1622年,晉江移澎居民曾先後兩次奮起趕走侵澎的“紅毛番”荷夷。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時,也先以澎湖為據點,而後進入臺灣。故臺灣的漢族人民,認為往時能順利渡台,是以澎湖為“駐足休息”之地。

 

三、英雄的府城:

位於台南城西南的“安平港”,是臺灣最古老的名港,晉江史上移台之民,大多從這裏進入的。它是一座最古老的名城故鎮,至今尚有古老的街坊房舍、燈塔和寺廟等。自清政府管轄臺灣起,直到1886年的二百多年間,台南均為全台的首府。古城的南大門,內城的甯南門,至今尚存。

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台南時,在安平修築所謂“熱蘭遮城”,1650年又在市中築所謂“普羅民遮城”亦稱“赤嵌城”,把台南作為它對全台的統治施政中心。1662年鄭成功複台後,便把台南定為“東都”,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鄭氏起師于晉江安海鎮故名),改“赤嵌城”為“承天府”,下設萬年、天興二縣,分管南北兩路政務。因鄭王府設於內,故名“王城”,今有車站叫“王府站”。

 

四、紀念的祠廟:

在台南市的開山路,有“延平王”祠建於1663年,為祭祀鄭成功的廟宇。正殿前有東西二廂及儀仗所、祭兵所,再往前是欞星門,前庭有東西轅門。祠旁有花圃、小湖、拱橋、亭榭等。正殿中供鄭王塑像,左右配祀甘輝、張萬禮兩將軍。後殿正為中太祀廟,祀鄭的生母田川氏。左為甯海王朱術桂祠,右為鄭的長子鄭經祠。東西兩廂則分別祭祀明末海疆諸臣及殉難諸將,包括鄭氏之殉難世子共一百多人。是全台的一大勝跡。

開元寺,為鄭之子鄭經所創,原名“承天府行台”,亦稱“北園別館”,曾易名“海會寺”、“海靖寺”。後則因鄭的祖家為泉州,故定名為“開元寺”。

“望玉山”,舊稱“太比哆”,為高山族人聚居地,四面環山,在盆地中間,屹立著宋末抗元將領文天祥的塑像,後面立一大理石碑、上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五、祖家寺廟的傳入:

台中彰化市的鹿港、是臺灣最早開闢的港口之一,晉江入台的移民,不少是從這裏進入定居的。故鹿港建築一座規模最大、同晉江祖家關係最相仿的龍山寺。該寺于明萬曆七年(1579),由安海龍山寺肇善禪師創建。後因鹿港與大陸蚶江等貿易往來繁盛,故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再由泉人陳邦光發起擴建。整個廟宇的佈局和建築的式樣,全部仿照安海的龍山寺。並由閩浙的能工巧匠負責施工,直接從晉江運去杉木和紅磚,前後花了三十多年時間才建成,是全台四百四十多的龍山寺中最始之冠。

譽為“寶島明珠”的臺北龍山寺,是北部有名的古刹。據《艋舺龍山寺全志》載:“乾隆三年(1738)由閩南三邑人士,奉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音菩薩之靈,建寺於此。”後經屢次重修,氣勢更加雄偉。

 

六、開台移民的古刹:

在與淡水河相望的觀音山腹間,有淩雲禪寺的叢林,共分為內外岩,是全台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福建開台移民留下的古跡。

內岩寺,也就是淩雲禪寺,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寺貌巍峨,有居全台之冠地位。沿途有觀音石雕像一百○八尊,附近還有開山寺、擁岩廬、楞岩閣、觀月臺、達摩納、拾得庵諸名勝。距四公里處有西雲寺,又名外岩,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築富麗堂皇,同內岩組成為完整的一大叢林古跡聖地。

台中的文物古跡不少,以寶覺寺為最著名,創建於1928年。殿宇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正殿供三尊釋迦牟尼和古銅解夢觀音像。殿右一座圓錐形的七層寶塔,每層都供一七寶如來。左一巨型彌勒像,高達甘七米,相當於八九層樓高。佛像下有地下層,深達六米。佛像前是一條甘四米寬的路面,便於遊人香客觀賞。

彰化東南的八卦山,是巨大佛像的著名聖地。其中如來佛之像,高七丈二尺,胸圍三丈,底座占地七畝,是世界最大的一尊佛像。伴有巨獅一對,張牙舞爪,形態威猛。蓮花座前一圓水池,名曰“九龍池”,池可泛舟。還隱有白雲寺一座。是大型泥石雕塑藝術的突出之處。

 

七、犁頭店街和“艋舺”的今昔:

台中市,古稱“東大墩”,清光緒十二年(1886),曾一度為全台首府所在,故名勝古跡很多。其中,直接與開台有關的史跡,是金碧輝煌的“順天宮”,亦名“馬舍公廟”、“輔順將軍廟”,建于嘉慶五年(1800),馬為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部將馬公希。“萬和宮”是台中最古之廟,亦稱“南屯媽祖”,祀台中盆地開山鼻祖張國牌位。寺建於乾隆四年(1739)。犁頭店街,是台中最早的發祥地,康熙年間(1662-1722),總兵張國及其都下劉源沂、黃鵬爵等人,招募大陸人民到此墾殖,最先于此南屯設立“犁頭店”,不久便有新莊仔、大墩、橋仔頭等移民村落,成為開墾台中盆地之始,晉江人移居此地的人數亦多。雍正年間,移民到此日增,遂成為台中街市。由於此地是古代農具犁頭的產地,也是犁頭的交易中心,故名“犁頭店街”。現尚保留著古建築物和“打鐵店”。

臺北史稱“大加蚋”、“艋舺”、“莽甲”、“莽葛”、“文甲”等。原為一片沼澤與密林之地,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派兵到這裏墾種。晉江人不僅有隨鄭入台,而且有被招募到此定居墾殖的。故在康熙四十六年(1708)建立了村莊,十五年後形成為街市,是臺北市之始。光緒元年(1875)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故名臺北。

 

八、傳播文化的史跡:

台南市文廟路的“孔子廟”,人稱“全台首學”。為鄭成功之子鄭經及參軍陳永華等人創建於明末。康熙甘三年(1685)改建後,為“臺灣學府”。光緒十四年(1888)又改為“台南學府”。該廟自康熙到同治近二百年間,先後增修達十二次,1917年再次大修,故至今尚保留完好。

澎湖馬公鎮,有“文石書院“,於乾隆卅二年(1767)由通判胡建偉倡建,為漢族文化主要發祥地之一。院內尚保存著胡《學約十條》的手書,和書院落成的碑記。

淡水的牛津學院,原是臺灣最早的學堂,創建子光緒七年(1881)。紳士潘定民等,于道光廿年(1840)興建了“文昌祠”,為早期開私熟講學處。所有這些,都是早期移民,在臺灣廣泛傳播漢族文化藝術的發祥地所在。

 

九、鹿港的林家花園:

台中有一“林家花園”,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與造園藝術的古跡之一,據傳系晉江人所建。一則記載:“嘉慶年間,晉江縣永甯林厝林元品受封往臺灣做官,建府第于鹿港的泉州裏”。

園內建築群中以“宮保第”規模最大,有三個庭院,房舍眾多,所用石、木等均從大陸的閩滇運去,精工部份皆出自大陸的名匠之手;正門置有石獅,院內種有花木,香氣飄逸;正廳為燕尾式的屋頂,有長廊與兩邊廂房相通,門窗雕有花飾。“景熏樓”是典型的中國式四合院建築,大門為二層門樓,飛簷高聳;庭院有遮日棚、大石缸;正廳廊上懸有匾額,門窗、牆壁都雕有精巧的花紋圖案。“蓉鏡齋”的前院有半月形花池,後院為書房,房內擺設的桌椅家俱豪華雅致。“菜園”是一座依山環水的小花園,有洗衣澗、木棉橋、荔枝島、望月峰、小習池、玉桂樓、萬梅庵諸景。此外,還有“工房宅第”、“祠堂”、“墓園”等等,亭台樓榭宏麗,山水花木清幽,原為私人庭院。清末,這裏已成為台中一帶文人學者吟詩作賦結社之地。

 

十、追思前人的業績

臺灣的寺廟之多,名聞中外。這些古代建築,除了作為宗教信仰,典祭燒香、膜拜偶像的所在之外,還同臺灣的開拓緊密聯繫在一起。各地的“名城勝跡”,都是早期各地移民,而其中大多是晉江移民共同聚集的場所。史上遇到外來的侵擾時,常以廟宇為據點,開會議事,決定對策,聚集武裝,共同反抗,有的成為自衛鬥爭中的堅強堡壘。

這些寺廟,還沾帶著移民先輩開拓臺灣的足跡,為後人開創了良好的經濟條件與居住環境。寺廟所供奉的神位,具有濃厚的晉江祖家的鄉土氣息的特點。突出是台南、鹿港、臺北、淡水等四百四十一所龍山寺,其香火是泉州入台的先民,從老家安海龍山寺分過去的,成為閩台一大分支寺廟。

鄭成功起師于安平,收復了臺灣。父子不僅“開府設縣”,建立政權;而且還直接組織與領導開拓臺灣的經濟文化,創立了光輝的史績,為後人所崇敬。因而設立祠宇以供典祭,以申追思懷遠、不忘始祖之意。

建築這些寺廟的能工巧匠,也大多來自泉晉家鄉。他們是開拓臺灣的無名英雄,然而其高超建築文化藝術,精湛的技藝,卻長留人間,備受世界各地遊人香客的觀賞與讚譽,經受了幾百年的歷史的檢驗,同日月齊輝!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