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香港茂峰三鄉同鄉會第三屆理事會

作者:  來源:南陳宗親網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7日

香港茂峰三鄉同鄉會第三屆理事會

第三屆永遠榮譽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名譽會長、名譽顧問芳名

永遠榮譽會長:陳自由 陳德英 陳清江(呂厝) 陳文誇 陳榮旋

       陳榮煉 陳天祥 陳奕坵 陳奕素 陳貽溪 陳垂燁

永遠名譽會長:陳明金 黃文集 陳德筆 陳清水 陳德安 陳文建

       陳文苗 陳朝陽 陳淵明 陳垂爐 陳垂偶 陳垂錫

       陳仁錫 陳奕侯 陳振成 陳奕憑 陳奕盾 陳金鼓

       陳文握 陳文章 陳秀椒 陳蜜蜜 陳長青 陳自田

       陳奕良 陳文聘 陳清如 陳長友 陳長協 陳金淙

       陳南京

名譽會長:  黃思添 陳玉成 陳奕成 陳長介 陳奕萍 陳清達

       陳明輝 陳松青 陳長垂 陳家鏘 陳機會 施文博

       洪游奕 陳世炎 陳永新 陳家波 陳振裕

名譽顧問:  林樹哲 李群華 盧溫勝 施維雄 洪建築 陳玉仁

       陳永斌 姚加環 姚明摺 顏乾成 林經緯 施展望

       施振銜 蔡素玉 莊榮洲 莊文議 蘇千墅 許文前

       姚明開 姚文衷 陳明確 陳明白 陳長烘 陳長冇

       陳長法 陳德須 陳文壇 陳清島 陳淑概 陳長慶

       陳長倫 陳立群 陳長波 陳長寅 陳德編 陳德綸

       陳長妙 陳偉民 陳文化 陳貽釗 陳清白 陳文景

       陳仲華 姚貽泰 陳德坤 陳家波 陳文藝 陳淑初

       陳淑錶 陳良旋 陳德財 陳民權 陳長諧 陳源源

       陳永新 陳民強 陳玉壇 陳長周 陳長彬 陳文成

       陳貽教 陳奕旋 陳垂送 陳奕帆 陳松年 陳垂乞

       陳德九 陳榮宣 陳長趁 陳長午 陳長塔 陳光武

       陳榮榮 陳長圳 劉曉莉 陳長天 陳長溜 陳建設

       林秀辣 陳凱模 陳長振 陳垂場 陳家呈 陳海南

       陳德博 陳其祥 陳清途 陳水泉 陳仁獅 陳仁乙

       陳高樓 陳高樸 陳子瑜 陳松德 陳金鈎 陳長嶺

       陳世炎 陳德久 陳永康 陳貽彬 陳貽蓄

 

第三屆理事、藍事芳

創會會長:  陳瑞添

創會副會長: 陳德英 陳清江(呂厝) 陳文誇 陳榮旋 陳榮煉

常務顧問:  陳自由 陳天祥 陳貽溪 陳文建

理事長:   陳垂燁

副理事長:  陳德安 陳仁錫 陳自田 陳清水 陳奕憑 陳垂爐

       陳振成 陳淵明 陳朝陽 陳奕盾 陳長青 陳長協

       陳清如 陳文聘 陳長友 陳金淙 陳南京 陳世炎

       陳振裕

監事長:   陳奕良

副監事長:  陳清達 陳明輝 陳松青 陳長垂 陳家鏘 陳機會

       陳長勝 陳永新

秘書長:   陳奕坵    副秘書長:陳奕素 陳金東 陳松

總務部主任: 陳振隆     副主任:陳子瑜 陳垂題 陳文生

財務部主任: 陳松青     副主任:陳維妙 陳振權 陳振輝

公關部主任: 陳志德     副主任:陳家波 陳長嶺 陳民權

福利部主任: 陳振德     副主任:陳長勝 陳德財 陳振鴻

發展部主任: 陳旗仁     副主任:陳 晞 陳良碇 陳文藝

工商部主任: 陳文聘     副主任:陳淑錶 陳文東 陳長諧

康樂部主任: 陳志雄     副主任:陳建軍 陳文衛 陳源源

宣傳部主任: 陳振志     副主任:陳貽亞 陳長鑒 陳德久

青年部主任: 陳龍威     副主任:陳世炎 陳國丕 陳東旭

婦女部主任: 王雙敏     副主任:廖秀英 陳美星 陳琪琪

稽核部主任: 陳鴻運     副主任:陳文銨 陳永康 陳淑初

理監事:   陳振鵬 陳垂隆 陳淑濟 陳淑協 陳長樂 陳宋勇

       陳長富 陳希望 陳文化 陳維剛 陳志輝 陳世展

       陳長謀 陳長都 陳清泉 陳垂伴 陳友恭 陳奕恒

       陳莎莎 陳淑蚶 陳淑業 陳淑鉛 陳奕初 陳長添

       陳文體 陳天財 陳天寶 陳垂南 陳垂貌 陳清旋

       陳天從 陳德造 陳德濃 陳錦捷 陳中國 陳垂豆

       陳建源 陳天景 陳水車 陳水特 陳世倫 陳垂樂

       陳德造 陳金鑾 陳清江 陳仁甚 陳達民 陳建興

       陳嘉等 陳瑞青 陳世澤 陳江淮 陳文宣 陳高要

       陳垂康 陳垂利 陳培填 陳輝倫 陳垂耀 陳淑謙

       陳清埕 施瓊芬    (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茂峰三鄉同鄉會第三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茂峰簡介

茂峰,乃茂亭、呂厝、山後三個自然村的合稱,通常以茂亭為代表。它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丘陵地帶,是閩南的一個著名僑鄉,現屬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轄下的基層行政單位,土地面積約六平方公里,居民近五千人。

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中原漢人的一脈,陳氏始祖承接“帝範民師--堯舜禹”的世風,早於晉永嘉二年(公元三〇八年)自河南潁川入閩,隨後散居興化莆陽、涵江及泉南青陽、涵口等地,有名定山公者為涵江六世,則於明景泰至天順年間(公元一四五〇年左右)遷至烏林山(即茂峰)落戶,故有“潁川流芳”、“涵江衍派”、“茂峰延世”之謂,陳氏後裔又以“義禮傳家淑德長垂奕 文章華國……”等字號作輩份稱呼之,其名另取。在三鄉中,茂亭居要,呂厝、山後鼎立,三者同祖同宗,和睦相處,可視為陳氏家族這棵大樹的開枝散葉,世代繁衍,綿延不絕。

幾百年來,茂峰人依靠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在這塊有限的土地上,築屋為居,種田為食,過看簡樸而自足的農耕生活。據有關譜牒和遺跡查考,茂峰陳氏最早建宅者為“媯汭”(俗名圍內),如今村中一些稱作“公媽廳”的舊宅,仍是當初建造的“祖厝”;而周邊開挖古井、潭、塘和殘存的坊、槽、窯址等,則是先民從事農副業生產勞動的見證。按照茂峰的自然條件,本應得益於“四水朝堂”、“諸溪來匯”的有利因素;而為“藏風聚水”,改善環境,村民們又在“風頭水尾”建塔立墩,還將始建於清乾嘉年間的祠堂正門改西向北,“以接橫山之靈氣”。凡此種種,仍難扭轉全鄉運程,改變“討吃艱難”的困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加上頻發的天災人禍,致使舊時的茂峰始終處於貧窮、落後、封閉的狀態。不少人為了避難、逃荒,紛紛外出打工、放洋謀生,其足迹遍及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尤以東南亞、菲律濱為最,他們在當地成家立業、傳宗接代,而又不忘故土,情繫家園,這便是茂峰成為著名僑鄉的由來。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的層面上,也反映在思想、文化等領域裏。史上茂峰,經濟不發達,生產也落後,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都很匱乏,這種狀況,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才逐漸改變。新蓋樓房錯落有致,重修祠堂金碧輝煌,工廠、商店相繼開張,水電交通暢順發達,保健所、文化站、運動場、老人會,處處展現農村僑鄉新面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茂峰學校的興辦與發展,對普及教育、培養人才所作的貢獻。憶往昔,茂峰人在歷代官場、職所、學壇、業界並無留下多少英名或偉績,直至現當代,一批又一批農家子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專才和骨幹,他們在黨政軍法機關和科教文衛部門以及工商經貿各領域,為報效祖國、服務社群、造福人類做出自己的努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華騰飛迎盛世,茂峰明天更美好。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