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泉州 »

泉州牌坊

作者:佚名  來源: 泉州歷史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泉州牌坊

一百多年前,古城泉州牌坊林立,其造型之美、數量之多,蔚為奇觀。

 

規模數量世罕

清末是泉州牌坊的全盛時期,晉江縣城亦即泉州郡城。

據清.道光《晉江縣誌》記載,晉江境內泉州古城內外先後共有牌坊三百九十八座,其中宋坊一百座、明坊一百七十二座、清坊一百二十六座。至清.道光十年(一八三○年)尚存一百九十三座,其中宋坊五座(均在城內)、明坊七十三座(城內四十九座、城外二十四座)、清坊一百一十五座(城內十三座、城外一百○二座)。

道光、同治年間,牌坊數量劇增至二百座以上。泉州城內和東門外仁風街便集中了牌坊一百四十餘座。

泉州牌坊是一種文化載體,每一座牌坊不但雕刻精美,且都有一段故事。其按作用可分為界坊、功勳坊、學位坊、節孝坊等。界坊多立在街區、書院、寺院之前,對入口起到強調作用,如泮宮坊、鏡山書院坊、朱文公講院坊等;功勳坊、學位坊多立在城內或名人故里,也有立在事蹟發生地,起教化作用,如褒繡坊、“急公尚義”坊、“昭代名將”坊;而節孝坊則多立在城外,縣誌載道光十年(一八三○年)存節孝坊共一百一十六座,城外達一百○一座。

一九二六年底,廈門大學教授陳萬里、張星烺和德國考古學家艾克教授三次泉州訪古。

艾克教授一照片中大榕樹左側為東門外石牌坊群之一部,右側建築為李公祠,遠處高山為清源山右峰。一照片大榕樹陰處俗稱“辭客”,因舊時送葬隊伍到此停棺,親友可拜棺先行辭去。榕樹下彎道上牌坊林立,坊下石板路為泉州城通往洛陽橋的古官道。一照片為東門外部分牌坊群,其中牌坊多數為節孝坊,背景高山為清源山,照片左側牌坊空隙中可見遠處泉州古城東北城牆挺立之雄姿。

張星烺在《泉州訪古記》中寫道:“街中石牌樓甚多,難以枚舉,皆表旌婦女節孝、官吏功勳、士子學位,俱可以示遊客地方文化事業之精進、人民財力之厚富也。”“馳車遠望東門外石牌樓如森林狀,誠壯觀也。”

陳萬里在《泉州第一次遊記》中寫道:“往觀東門外市梢牌坊,接二連三的約有數十。兩牌坊間的距離,遠的約有丈餘,近的只有四尺,密度如此,為向來所未見。”

 

歷經劫難毀幾盡

從民國初年到“文革”時期是泉州牌坊群歷經劫難的時期,古城牌坊群損毀幾盡。當時,人們尚未認識牌坊群的文化價值,反而將其作為封建統治的象徵和經濟建設的障礙加以剷除。

一、民國初期,拆毀黃培松狀元坊和施琅將軍坊。

辛亥革命勝利後,泉州同盟會以黃培松曾經在廣州參與審判並處決黃花崗烈士,憤而發動群眾將其狀元坊拆毀。

泉州同盟會以施琅扶滿反漢而議定拆除。因施琅後裔亦參加革命且有重大貢獻者,准其族人自拆。部分構件今存開元寺。

二、拆城拓路時期,城內主要街道多數牌坊被毀壞。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開始,泉州古城經歷了為期十餘年的拆城拓路時期,建成縱貫南北的中山路和數段支路,同時也拆毀了城內主要道路上的牌坊群。古城雙門前至南門原有牌坊約二十座(其中明坊十七座),僅存南嶽後街俗呼“打槍坊”等三至四座牌坊,其餘牌坊悉數拆毀。拆下牌坊構件,較完整精美的被人收購,其餘則敲碎充作鋪路石子。

一九二六年,泉州民辦汽車路有限公司修建泉州至萬安橋南公路,原方案需要拆除仁風街石坊群,後來技術人員提出填湖築路的第二方案。經比較,仁風街在東湖邊為一條弧線,線路較長,征地賠償費用高,第二方案從東湖填土築路(形成今日東湖街的前身),線路較直,征地費用降低足以彌補填土增加的費用,從而使東門外牌坊群僥倖逃過一次大劫。

此間曾掀起破除迷信運動,東嶽行宮和元妙觀首當其衝,後來導致“萬山第一”坊塌圮,其坊額今收存於大開元寺內。

三、一九五五~一九六七年疏通道路和“破四舊”,泉州古城內外遺存的牌坊拆除幾盡。

一九五五年,公路部門以妨礙通車為由將東門外至仁風街頭數座貞節坊拆除,此風一發不可收拾,殃及其他牌坊。

當時,有關部門曾就泉州牌坊的處理問題報告國家文化部,一九五五年五月,國家文化部函示:“一、這些牌坊可選擇少數雕刻精美、藝術價值較高的,適當保存,如有危險,可視具體情況及現有力量予以加固。二、藝術價值較低者,如有危險或妨礙交通時,可以測量照相後予以拆除。”此函僅要求對少數牌坊適當保存,實際上為大量拆除牌坊開了綠燈。

此後,東門外牌坊被陸續拆除,如東門外“勞績懋著”坊。城內牌坊亦未加保護。東街原有石牌坊十八座其中明坊十五座,至解放初期,尚存“豸繡承恩”坊、“宮保提督”坊等四座跨度較大的石坊。

一九六一年一個夏夜,東街行春門附近的史朝賓進士坊被颱風刮塌,次晨便開始拆除。

一九六二年,臺灣海峽關係緊張,泉州城軍隊調動頻繁,以疏通道路為由,將東街和東門頭牌坊悉數拆除。牌坊部分構件由泉州文管會收藏於開元寺。至“文革”前夕,泉州仁風街數十座牌坊所剩無幾,石坊構件被當地民眾挪作他用,雕刻精美的石構件成為豬圈的窗戶。

一九六六年的“破四舊”旋風席捲全國,泉州古城內外牌坊亦遭厄運。最令人痛心的是,曾從龍狀元坊亦毀於一旦。到“文革”末期,古城內外已見不到成群的牌坊,城內僅存“小山叢竹”坊;泉州城東門外數十座牌坊只剩下“急公尚義”坊。城外仍可見個別倖存牌坊,往往淪為他用,面目全非。石獅市原屬晉江縣境,其城隍廟後不遠有一處二層民房,將施琅將軍“南邦寄重”坊夾建其中,這座重要的牌坊雖屈於簷下,卻藉以倖存至今。

 

文物重現逢盛世

千年積累而成的泉州牌坊群是名城泉州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研究泉州石刻建築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和研究地方史的石刻檔案館,它的軼毀是泉州地方文化的巨大損失。在一定條件下搶救和恢復古城牌坊景觀,是當代建設者的歷史責任。二十世紀最後十年,迎來泉州牌坊恢復光大的時期。

一九九二年建設東湖公園時,在湖心主景區修建了十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岩貼面牌坊,這是當代建設者恢復泉州牌坊群景觀的初次嘗試。然而只有抽象形式,缺少文化內涵。

一九九五年,在泉州東北郊外施琅將軍墓園和施世綸墓園各複建“欽賜禦葬”仿古石坊和數座石亭,在俞大猷公園建造四座仿古石牌坊,均為四柱沖天式,形制古樸。

一九九七年在東街拓寬改造同時,以恢復古城牌坊為主要景觀,規劃建設了步行街—狀元街。狀元街在東街南側,長約三百米,自東而西建造了七座牌坊。

第一座是“豸繡承恩,內台執法”坊,原址在東門街,此次採用原坊構件,不足部分根據照片檔案依原樣重建于南俊巷北清白源井西側。

第二座是狀元坊,上鐫刻六位文科狀元的大名和科年,顯示泉州歷史上人文的鼎盛。

接下去是“太康永肇,見龍在田”、“白雲古地,北辰垂象”、“四門學士”、“岳獻海邦”、“海濱鄒魯”等牌坊,自東向西錯落分佈。

 

坊額和對聯繼承泉州歷史文脈。

如“海濱鄒魯”語出紫陽朱文公(朱熹),其坊聯“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原為泉州州署官衙門聯,系南宋.狀元、泉州名宦王十朋所撰;

“嶽獻海邦”坊,其聯對“清紫葵羅鐘間氣,蒙存淺達有遺書”,系探花黃貽楫為北京泉州會館撰;

“四門學士”坊柱聯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為唐.文學家歐陽詹故居撰題。

狀元街牌坊群在建造工藝、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等方面均超過東湖公園等處的牌坊群。新建牌坊多為界坊,如清源山、靈山聖墓等風景名勝及百源寺、崇福寺等寺院入口處。

一九九九年,泉州中心市區美食街南北端新建二座清式石木結構牌坊,精巧華麗,坊額“溫陵美食街”為施永康市長親題。這些牌坊的建造,美化了環境,營造了相應的歷史文化氛圍。

 

泉州府城(即原晉江縣城)古牌坊——宋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中坊》載:

譙門南抵德濟門直街之中(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鎮雅坊:舊名承宣。宋守蕭國梁易今名。

忠節坊:為石城。教諭崔惠死節立。

儒林坊:

泮宮坊:

譙門南抵德濟門直街之左(五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遠華坊:宋.湖南(《府志》作“河南”)憲石賽故居。

通籍坊:舊名阜財。因別駕陳詳易今名。

登賢坊:舊名“佚老”。郡守葉廷珪為劉釜立,改今名。

郡庠坊:在府學南。

通遠坊:

譙門南抵德濟門直街之右(六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闤闠坊:在仕曹巷。宋時賈肆皆聚於此。

好義坊:守呂用中辟。郡人張過典教,因名。

好德坊:守呂用中辟。郡人張過典教,因名。

熙春坊:守呂用中辟。郡人張過典教,因名。

師模坊:守呂用中辟。郡人張過典教,因名。

育材坊:在府學前。

譙門東抵仁風門直街(六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中和坊:紹興三十年,為梁克家立。

狀元坊:紹興三十年,為梁克家立。

袞繡坊:守姚憲為梁克家立。

桂香坊:為給事江常立。

相門神童坊:為留正孫元治立。

清節坊:(《府志》作“清政坊”)為陳從易知廣州,不蓄南物,立。

譙門東抵仁風門直街之右(五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南俊坊:郡人崔珙三世五登進士,時人以為南方之俊,其居在焉,因名。

鼎甲坊:為林洽、林瀛、羅知古相繼登甲科立。

卿月坊:為朝議大夫陳京立。

論秀坊:為秘書郎溫華立。

定居坊:為通判王維則立。

執節巷(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執節坊:原位于泉州市區東北隅執節巷。南宋時,諸葛廷瑞出使金國,執節不屈。回國後光宗贊其“執節有度”。告老回鄉後,定居泉州市區東北隅。紹熙年間(一一九○~一一九四年),泉州太守在泉州市區東北隅立一“執節”石坊,該地後稱“執節巷”。巷今存;石坊早已拆除,代之以“執節宮”。

觀下巷(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帥節坊:在觀下巷。為柯龍圖述帥師於閩及廣立。其居在焉。後改為公惠坊。乾隆《府志》訛脫,《縣誌》依舊志改正。

南俊坊轉元妙觀前街(二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繡衣坊:為廣東提刑楊注立。

耆德坊:郡守程卓為尚書楊炳立。

桂香坊北至朝天門街(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興德坊:為別駕徐瞻立。

麟應坊:為知宗趙不□立。

三秀坊:郡守顏思魯為趙善新、汝仿、汝偰父子同第進士立。

文昌坊:宋·顏棫徙居於此,郡守王會龍為立坊。

鼎甲坊南抵通淮門街(五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仙桂坊:為梁熙志兄弟同登進士立。

忠義坊:為蘇緘立。

良弼坊:李邴居宅在,故名。

獻規坊:郡守程卓為傅伯成立。

挺烈坊:為李邴孫戶部侍郎訦立。

譙門西抵義成門直街(七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平易坊:嘉定間為省元王胄立。

省魁坊:嘉定間為省元王胄立。

棣華坊:為宋程、宋穆兄弟相繼登科立。

會通坊:淳熙十四年為呂中立。

魁甲坊:淳熙十四年為呂中立。

博學宏詞坊:嘉泰四年為留正孫元剛立。

亞魁坊:紹定間為進士陳晉接立。

譙門西抵義成門直街之左(七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高桂坊:郡守王十朋立。

    十朋詩:

   “書生未折桂,短檠事然膏。一朝桂入手,不記燈窗勞。

    回視紙上語,棄置等弁髦。曲學如公孫,高第何足褒。

    溫陵號多士,呦呦食蘋蒿。臚唱十年間,魁亞出二豪。

    向來此坊中,一門五夢刀。月中仙子歸,天香滿藍袍。

    大對壓鼂董,同登盡劉曹。嘉名換扁榜,鐵畫新揮毫。

    我欲成其美,遠大期伊皋。桂高固可喜,更看名節高。”

萬石坊:郡人石選與四子俱出仕,時人號萬石君,因名。

義泉坊:內有義泉井。

忠厚坊:舊名萃賢,趙希襄易今名。《八閩通志》:希襄,考之《郡志》無此名。惟宋.南外宗正司知宗有曰趙希袞者,疑襄字即袞字之誤。

晝錦坊:為謝仲規立。

宣明坊:為光祿寺卿林杞立。

綠埜坊:宋.留正歸休之所,因以名坊。

譙門西抵義成門直街之右(二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光華坊:為鄭良弼立。

忠孝坊:宋太宗嘗稱,樞密劉昌言忠孝,裏人因以名坊。

光華坊北抵泉山門直街(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永盛坊:郡守汪大猷為林宗臣立。

魁武坊:郡守汪大猷為林宗臣立。

彩華坊:郡守陸藻為提舉張祐二親具慶立。

台望坊:給事江常所居,人以台輔望之,因名。

彩華坊轉而西街中(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居賢坊:為少卿藍圭立。

進賢坊:為劉濤立。

興慶坊:為黃夔立。

慶遠坊:為黃夔立。

萬石坊轉而南街中(十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奏賦坊:為陳用魁詞賦立。

紫槖坊:郡守倪思為侍郎趙不流立。

義塾坊:王沂之設義學,郡守真德秀為立坊。

宏博坊:為傅伯壽立。

升俊坊:為黃澣首貢辟雍立。

襲魁坊:趙善謐兄弟中省魁,孫中解元,郡守為立坊。

登瀛坊:為呂言登科立。

黃陂坊:為工部黃宗旦立。

紫薇坊:為知制誥呂夏卿立。

清華坊:郡守葉宰為秘書少監錢德謙立。

譙門內折東而北抵朝天門街中(六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望雲坊:

萼輝坊:為趙不□、不慢兄弟聯居立。

孝悌坊:郡人陳繼文累世同居,郡守蘇壽為立坊。

拱辰坊:郡人林頤壽有孝行,守葉廷珪為立坊。

孝友坊:郡人林頤壽有孝行,守葉廷珪為立坊。

啟榮坊:為蔡曾膺經明行修薦立。

另(九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兩朝定策坊:為曾公亮立。在曾府東。

官園坊:在義塾坊前。舊志之即今船枋。

奇士坊:為劉昌言立。在奇士境。

清孝坊:為侍讀張讀立。在威遠樓北。

榮壽坊:宋.王傳烈母湯氏,年九十四歲,其子綵侍,郡守李紹為立坊。在西街陳晉接亞魁坊之東。

懿孝坊:郡守真德秀為吳氏刲股療親立。在相公巷。舊志作呂氏,誤。《府志》據《八閩通志》改正。

旌孝坊:在門元寺西。郡守真德秀為孝女呂良子立。

忠節坊:為宋太師傅伯成、少師傅伯壽立。在新路埕尾。此系木坊,(清.道光年間,一八二一 ~一八五○年)只存二柱。

懷忠坊:為邕州殉難蘇緘立。緘,同安人,賜第郡城忠義境,祀晉江忠孝祠,坊當在忠義境。然既不見,想久廢也。《縣誌》入補遺,與上抵通淮門之忠義坊俱,但曰為蘇緘立,是此並不言所在矣。

偏街巷(五坊,道光時存):

朱文公講院坊:此是木坊。在府城隍廟左,小山書院口。

“小山叢竹”坊:在小山書院內。

狀元坊:為樞密使曾從龍立,在石獅王處。一在安海。

“三朝元老”木坊:為丞相留正立。在三朝鋪。

“忠敏流光、文獻濟美”坊:為宋.少師莊夏等立。在崇名鋪莊府巷內。

泉州府城(即原晉江縣城)古牌坊——明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中坊》:

州頂舊衛署前(六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肅政坊:在舊興泉道左。

外台執法坊:在興泉道前。

“昭代名將”坊:為都督俞大猷立。

兄弟進士坊:為隆慶辛未科張治具、萬曆庚辰科張治樞立。

三科俊士坊:為嘉靖辛酉舉人李華春、甲子舉人周良賓、隆慶丁卯舉人潘維岳等立。

邦直坊:為給事中郭立彥立。

崇陽門內(十八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齊上青霄坊:為弘治辛酉舉人王忠等立。

乙卯同登坊:為舉人鄭一信等立。

彙登黃甲坊:為弘治癸醜進士李雍等立。

進士坊:為弘治乙丑進士李源等立。

進士坊:為嘉靖乙未進士康朗等立。

會元坊:為嘉靖庚戌進士傅夏器立。

庚戌進士坊:為嘉靖進士田楊等立。

壬辰進士坊:為嘉靖進士柯實卿等立。

善俗坊:為田嵓、顧珀、李源、黃偉立。

侍禦坊:為隆慶辛未進士陳用賓立。

三省儒宗坊:為提學副使蔡克廉立。

三鳳坊:為進士王慎中、梁懷仁、蔡克廉立。

天恩申錫坊:為吏部主事劉大遺父母立。

冠英坊:為成化癸卯舉人林琚等立。

奎章坊:為成化戊子舉人楊渤立。

藩伯坊:為布政使薛天華立。

忠節孝義坊:一面為石城教諭崔惠死節立;一面為孝子朱則文立。

清忠侍禦坊:為禦史楊智立。

崇陽門外德濟門內(十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尚書坊:為戶部尚書蔡克廉立。

會魁傳臚坊:為嘉靖庚戌進士李纘、尤烈、田楊立。

邦伯坊:為太平知府林鉞立。

進士坊:為弘治庚戌進士趙瑺等立。

辛未進士坊:為隆慶進士陳詔等立。

世美坊:為天順丙子舉人黃恭、辛酉舉人黃寬立。

彩鳳聯飛坊:為嘉靖癸卯舉人曾承芳等立。

五經鳴盛坊:為嘉靖壬子舉人王徽猷等立。

青雲共武坊:為嘉靖庚子舉人李慎等立。

解元坊:成化元年為趙□□立。

天官坊:舊為提學僉事趙進士坊。後毀。為吏部周良寏立。

進士坊:為弘治己未進士顧珀等立。

金殿傳臚坊:為弘治己未進士鄭良佐立。

戊子元魁坊:為萬曆舉人潘洙等立。

仁風門內(十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內外台憲坊:為贈禦史詹璡、副使詹源立。

文明慶會坊:為嘉靖丙午舉人李纘等立。

彙征坊:為嘉靖己酉舉人蘇民等立。

戊辰進士坊:為正德進士李墀等立。

己醜進士坊:為嘉靖進士梁懷仁等立。

丙戌進士坊:為嘉靖進士何時晉等立。

四科亭:為庚午舉人王羽等、癸酉舉人張等、丙子舉人邱養浩等、己卯舉人何時晉等立。此亭即坊,故附於此。在中和宮西。今廢。

父子侍禦坊:為禦史詹源、詹仰庇立。

羽翼聖經啟迪後學坊:為贈侍郎蔡清、僉事林希元立。

京闈擢秀坊:為弘治己酉舉人張定立。

肅清門內(四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飛黃坊:為成化丙午舉人林啟等立。

翀霄坊:為正統丁卯舉人張寬立。

亞中大夫坊:為知府田嵓立。

世進士坊:為田嵓、田楊立。

義成門內(三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名賢裏坊:為祭酒蔡清立。

綸恩奕世坊:為布政使史朝宜立。

進士坊:為主事蔣孔煬立。

另(八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旌孝坊:為千戶秦升立。在三朝鋪。

大方伯坊:為布政使留志淑立。在育才鋪。

解元坊:為永樂乙酉舉人楊端儀立。在水陸寺東。

冏卿坊:為太僕寺少卿王惟中立。在三教鋪。

方伯坊:為參政葉寬立。在萼輝鋪。

旌廉坊:為主事陳章立。在鐵爐鋪。

節孝坊:為授七品散郎世華妻童氏立。在德濟門內。

節孝坊:為指揮僉事張盛妻朱氏立。在義成門內。

中華鋪(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辛醜進士坊:為嘉靖進士黃養蒙等立。

袞繡鋪(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柱史坊:為禦史郭楠立。

清平鋪(二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皇恩三錫坊:為副使莊恭立。

兩朝師臣鼎甲學士坊:為萬曆丙戌榜眼楊道賓立。

崇名鋪(二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都諌坊:為給事中周良寅立。

丁醜進士坊:為萬曆進士蘇濬等立。

善濟鋪(五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祖孫兄弟進士祖孫兄弟清階坊:為吏部莊一俊、編修莊履豐、主事莊履朋立。

一科兩元五十八士坊:為隆慶庚午科舉人李廷機、林奇石等立。

柱下史坊:為禦史吳龍徵立。

元魁彙薦坊:為萬曆己卯科舉人陳文選等立。

乙丑進士坊:為嘉靖進士黃才敏等立。

大門鋪(二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庚辰進士坊:為萬曆進士謝吉卿等立。

丙辰進士坊:為嘉靖進士史朝寀等立。俱在大門鋪。

東街頭至東門(十五坊,道光時存):

戊戌進士坊:為嘉靖進士王時儉等立。在中華鋪。

丁未進士坊:為嘉靖進士史朝賓等立。在行春門內。

開府承恩內台總憲坊:為湖廣巡撫都禦史郭惟賢等立。在行春門外行春鋪。

聚英坊:為嘉靖丁酉舉人章日闇等立。坊存匾失。在行春門外行春鋪。

天卿學士宗伯國師坊:為侍讀學士黃汝良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中丞開府坊:為都禦史莊國楨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人文濟美坊:在晉江學內。前年改低。是年秋,榜脫科。後乃更建。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貞烈樓:為蔡任妻孫氏立。在蔡巷口下南畔。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盛世群英坊:為嘉靖戊午舉人黃才敏等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褒忠鳴鳳坊:為戶部主事周天佐死諫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節烈樓:為增廣生何九轉妻王承靜立。在內台執法坊北畔。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內台執法,豸繡承恩”坊:為禦史蘇士潤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清時懋勳三世都憲坊:為都禦史陳用賓等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戊子元魁坊:為嘉靖舉人劉汝楠等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大中丞、少司馬坊:為贈都禦史黃晟、黃綬父子立。在仁風門內袞繡鋪。

西街頭至西門(十二坊,道光時存):

造士坊:為嘉靖甲午舉人趙恒等立。在肅清門內清平鋪。

多士坊:為成化辛卯舉人王壎、正德丁卯舉人張文應等、嘉靖乙酉舉人莊一俊等立。本為亭,後毀,易為石坊。今坊存,匾失。在肅清門內清平鋪。

會魁坊:為戶部侍郎黃養蒙立。在肅清門內清平鋪。

父子承恩兄弟進士坊:為正德辛未進士王宗源、嘉靖丙戌進士王宗濬立。在肅清門外清平鋪。

貞節樓:為莊允祥妻曾氏立。在西街北畔莪豸門前。在文錦鋪。

節孝坊:為莊允祥妻曾氏立。在台魁巷口左畔。在文錦鋪。

清時名賢解元進士坊:為提學僉事趙立。在文錦鋪。

都憲坊:為都禦史朱鑒立。在文錦鋪。

恩榮坊:為贈禦史朱德驥、朱則文等立。在文錦鋪。

孝感坊:為贈禦史孝子朱則文立。在文錦鋪。

世科坊:為成化丁酉舉人陳暲等立。在曾井鋪。

聯魁裏坊:為李開芳、李開藻立。在奉聖鋪。

雙門前至南門(十七坊,道光時存):

司徒坊:為明南京戶部侍郎顧珀立。在麗正門內陽義鋪。

都憲坊:為明都禦史朱鑒立。俱在雲山鋪雙門前天地春。此坊縣誌脫。在麗正門內陽義鋪。

“理學名臣”坊:為贈禮部侍郎諡文莊蔡清立。已廢,鑒湖張植發重建。在麗正門內陽義鋪。(具體位置在鐘樓腳南街頭。後毀。)

榜眼坊:為隆慶戊辰科黃鳳翔立。在麗正門內陽義鋪。

尚書坊:為刑部尚書黃光昇立。在麗正門內陽義鋪。

“良二千石”坊:為廣東潮州知府謝光立。在麗正門內陽義鋪。

大總制少司馬坊:為兩廣總督張岳立。在崇名鋪。

會元狀元坊:為萬曆已未科進士莊際昌立。在崇名鋪。

大中丞坊:為僉部禦史邱養浩立。在崇名鋪。

盛世名賢坊:為已未科進士林奇材等立。在善濟鋪。

都閫樓:為都指揮武成立。在排鋪東畔。在大門鋪。

甲戌進士坊:為萬曆進士蘇希栻等立。在大門鋪。

癸醜進士坊:為嘉靖進士莊士元等立。在大門鋪。

盛世元魁兩科俊彥坊:為萬曆癸酉科解元蘇浚等、丙子經魁鄭維嶽等立。在南嶽廟下。在德濟門內溪亭鋪。

戊辰進士坊:為隆慶進士黃鳳翔等立。在德濟門內溪亭鋪。

具體位置在南門義全文信橋前、文信國公[文天祥]祠右畔,即義全後街與土地巷交界處附近,廿世紀六十年代拆毀。

明末清初鄭成功部隊圍攻泉州時,曾受鄭軍炮擊,民間稱為“打槍坊”。

坊額石刻橫書“戊辰進士”四字,坊額下麵一條長石垛刻著明.隆慶二年(一五六八年)戊辰科中進士的十七位泉州人名字。吳藻汀《泉州民間傳說》稱,這長石垛中間一大段被炮彈炸穿,當時只剩頭尾,頭尾還可見的人名各有三個,分別是黃鳳翔、洪邦光、李文簡和史朝鉉、莊有臨、黃德祥。

壬戌進士坊:為嘉靖進士吳從憲等立。在德濟門內溪亭鋪。

一郡元魁五經首薦坊:為萬曆辛卯舉人黃志清等立。在德濟門內溪亭鋪。

偏街巷(五坊,道光時存):

孝德流光綸恩奕世坊:為孝子史惠等立。在盛賢鋪新街頭。

進士樓:為成化二年丙戌進士包文立。在清軍驛頂。

兄弟進士樓:為正德辛未王宗源、嘉靖丙戌王宗浚同登進士立。在上峰巷。

母節子孝樓:為韋母蔡氏暨孝子起宗立。在仕曹巷。

尚書坊:為刑部尚書陳道基立。在勝得鋪新門內。

 

泉州府城(即原晉江縣城)古牌坊——道光前清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中坊》載:

南街及偏巷(九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蕩平山海統制蜀閩坊:為水師提督威略將軍吳英立。在陽義鋪。

奠安山海節度東南坊:為陸路提督楊琳立。在陽義鋪。

志堅金石操凜冰霜坊:為文林郎郭彥郁妻李氏立。在袞繡鋪桂天館。

母節子孝樓:為李母傅氏暨孝子貢生雲永立。在三教鋪徐厝庭。

節孝坊:為蘇夔妻孫氏立。在三教鋪。東門外亦有此坊,想是再建。

天旌節孝坊:為伍用舟妻吳氏立。在集賢鋪。東門外亦有此坊,想是再建。

節孝坊:為楊興業妻黃氏立。在崇名鋪。

旌孝坊:為旌表孝子贈知府林鼎漢立。在勝得鋪新門街。今廢。遺址尚存。

沂水劉公講堂坊:此是木坊,為太守劉侃立。在府城隍廟左,劉公祠前。

東街、南街及偏街巷(十三坊,道光時存):

輯和五邑坊:在府署前東畔,原名“承流”。守王廷諍改今名。今在西畔觀東巷口。

保障雙江坊:在府署前西畔,原名“宣化”。守王廷諍改今名。今在東畔南俊巷口。按:此二坊數年前郡守某亦再易名,後仍此名,但改易其東西。今保障、雙江又改作屏翰、雙江雲。

“宮保提督”坊:為陸路提督萬正色立。在(東街)仁風門內袞繡鋪盛世群英坊東。

“上將能宣力、南紀盡安流”坊:為水師提督侯施琅立。在陽義鋪榜眼坊南。

具體位置約在奎章巷口偏南、南街教堂口一帶。民國初尚存。

辛亥革命勝利後,泉州同盟會以施琅扶滿反漢而議定拆除。因施琅後裔亦參加革命且有重大貢獻,准其族人自拆,坊匾名石及其他牌坊構件搬回晉江衙口,為施氏族人收藏保存。部分構件今存開元寺。

節烈坊:為征台故兵陳用妻杜氏立。在營房街。

節孝坊:為儒童張文秩妻吳氏立。在大寺後。

節孝坊:為李光鼎妻傅氏立。在徐厝庭頭。

天旌節孝門:為例贈林文郎國學生王濬故側室薛氏立。在集賢鋪詹衙庭。

節孝樓:為曾躋烈妻張氏立。在丁厝庭。

節義坊:為都憲蔡任舢側室陶氏立。在仕曹巷。

節孝坊:為庠生池繼澤妻王氏立。在新門街井巷口。

天旌節孝門:為中憲大夫曾毓均妻王太恭人立。在新門街。

節孝垂芳坊:為庠生莊頤妻蕭氏立。在新門街文勝宮口。

 

原晉江縣城外古牌坊——宋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外坊》載:

安海(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狀元坊:為樞密使曾從龍立。在安海西安。今一在城內石獅王。

城南德濟門外(三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寶津坊:《縣誌》作在府學街頭,誤。蓋與下通遠、善濟二坊雲皆在南德濟門外矛盾也。

通遠坊:

善濟坊:

城東南通淮門外(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朝陽坊:在府城東南通淮門外。

仁風門外(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亞魁坊:嘉定間為進士董洪立。在仁風門外。

城南吳店市(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淩雲坊:在府城南吳店市。宋·嘉定間為王節魁南宮立。

 

原晉江縣城外古牌坊——明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外坊》載:

安海(八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壬辰進士坊:為嘉靖進士柯實卿立。在安海西安,僅存遺址。

九進士坊:為黃璦、曾中魁、王慎中、柯實卿、張顒、伍鎧、王惟中、黃鑄、王徽猷九進士立。在安海亭頂街。僅存遺址。

“宗伯國師、天卿學士”坊:為侍讀學士,後升尚書柱國太傅黃汝良立。在安海。

雙鳳坊:為舉人黃寬、進士黃緩立。在安海世德里。

濟美坊:為嘉靖癸未進士曾仲魁立。在安海西安。

青雲接武坊:為舉人陳彝、陳佐立。在安海文頭。

九節坊:為柯瓚妻黃氏、林光妻蔡氏、黃椿妻陳氏、王爵妻陳氏、伍繼妻陳氏、鄭連桂妻汪氏、伍煓妻柯氏、蔡世望妻黃氏、黃緩妻吳氏九節婦立。在八都。安海舊街,僅存遺址。

貞節坊:為余汝礪未婚妻林氏立。在安海石埕街。

福全所(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節壽坊:為庠生贈大學士蔣際春妻贈一品夫人吳氏立。在十五都福全所。

德濟門外(三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陪京開府坊:為都禦史王用汲立。

天恩薦錫坊:為封大理寺寺丞邱璦立。

天章褒寵坊:為贈主事許孟爵立。

仁風門外(九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天垣都諫坊:為吏科給事中楊廷相立。

春風桃李坊:為宣德乙卯舉人黃甯立。

壬午科舉人坊:為萬曆舉人林寅賓等立。

禦史中丞坊:為都禦史詹仰庇立。

清朝侍禦坊:為禦史黃師顏立。

乙酉元魁坊:為萬曆舉人李光縉等立。

四朝侍禦坊:為禦史張忠立。

“忠勳懋著”坊:為尚書黃克纘立。“勳”,《府志》作“猷”。然已廢,無可查。

“旌義賜爵、載德流芳”坊:為安溪李森立。

東嶽(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貞烈坊:為吳廷桂未婚妻孫氏立。其聯雲:“身從一許不移心,城北三山石裂;人到九原方識面,天南四月霜飛。”在三十九都東嶽。

洛陽鸞歌裏(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摘英坊:弘治辛亥知府劉傳為臨武教諭郭居賢、翰林院庶起士郭寅立。在洛陽鸞歌裏。

東門外至嶽口(六坊,道光時存)

癸醜進士坊:為萬曆進士莊奇顯等立。

天恩存問坊:為尚書林學曾(立。坊已廢,匾石亦失。只存兩柱。一豎立,一在地。其聯文雲:“秉銓持衡,恩存兩問徵純直;羽經翼傳,道著千秋樹楷模。”又雲:“正色立朝,四海銓衡期上宰;清風振俗,一時模楷屬真儒。”此坊近國學生蘇騰宷妻黃氏節孝坊。

三世進士四朝名卿坊:為進士丁自申、子日近、孫啟濬立。中央名石,亦已失。

“忠猷懋著、齒德並優”坊:為萬曆庚辰進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黃克纘立。

萬山第一坊:在東嶽山。

“急公尚義”坊:為安溪李森立。

原為明坊,具體位置在泉州城東門外東嶽行宮口。

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李森裔孫、宰相李光地為紀念其八世祖李森獻穀賑饑及餌平鄧茂七軍的德政,上奏朝廷,康熙帝御筆賜“急公尚義”坊額,重修牌坊。重修後為三間十二柱五樓,保存尚完善。

三十七都(一坊,道光時存):

貞烈坊:為刑部員外郎何琚繼妻吳氏名扶陽立。在三十七都新鋪墓前。

八都(今屬安海。五坊,道光時存):

名時科第坊:為進士黃汝良、黃志清、舉人黃伯善、黃國寵、黃錫、黃憲清、黃居中祖孫父子伯侄兄弟立。在安海世德里。

黃門都諫坊:為禮科給事中顏容舒立。在安海西安。

“文明氣象”坊:為朱夫子祠立。在安海石井書院。

天竺鐘梵坊:為舉人黃錫立。在安海龍山寺。

山海壯觀坊:為舉人黃伯善立。在安海天妃宮。

在安海天妃宮(朝天宮)前。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黃伯善建“神山觀”立石華表,正面刻“山海壯觀”,背面刻“蓬瀛別界”,四柱三門,聳立海邊,曾與寺觀一起構成“海吐珠宮”一景,惜今已無存。

二十四都(二坊,道光時存)

進士坊:為嘉靖丁未進士黃勳立。在二十四都。

三世藩伯坊:為布政使王畿父守恪、祖希程立。在二十四都。

二十七都(一坊,道光時存)

進士坊:為弘治丙辰進士林城立。在二十七都。

二十九都(二坊,道光時存)

奕世科第坊:為正德丁醜進士陳琛等立。在二十九都。

解元進士坊:為嘉靖壬辰進士陳讓立。在二十九都。

十四都(一坊,道光時存)

方伯坊:為四川參政洪富立。在十四都。

三十九都(五坊,道光時存)

尚書黃文簡塋域二坊:三十九都田頭。

欽賜祭葬坊:為黃鳳翔立。三十九都田頭。

鏡山書院坊:在三十九都後茂鄉。

鼇山韞玉坊:為贈吏部主事劉坦齋暨旌表貞節安人童氏立。在三十九都後茂鄉。

四十一都(一坊,道光時存):

南塘真隱坊:為廣東左布政前雲南提督學政薛天華立。在四十一都崎頭嶺墓前。

 

原晉江縣城外古牌坊——道光前清坊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跡志坊宅.附城外坊》載:

東門外(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柏舟志永坊:為進士王商霖母鄭氏立。在東門外街驛路鋪。

二十四都(一坊,道光前廢,只存其名):

節孝坊:為儒士陳維雅妻吳氏立。在二十四都亭下鄉。

東門外至龜亭崎(六十二坊,道光時存):

“勞績懋著、矢志忠貞”坊:為江西袁贛總兵許盛立。坊下南北有兩碑:一“章貢留思”,一“輯和永佩”。

三世清卿五經進士坊:為太常寺少卿陳大玠立。

節孝坊:為儒士陳斌聯妻許氏立。

節烈坊:為千總王祿妻林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張應鬥妻李氏立。

節堅金石操凜冰霜坊:為儒士徐光恩妻李氏立。

節孝坊:為惠安國學生郭士俊即祿官妻駱氏立。

松筠期瑞坊:為顏廷椿妻邱氏節孝百齡立。

節孝坊:為儒士蘇夔妻孫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楊增澤妻蔡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曾洵諱克忠妻節懿陳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唐士芳妻杜氏立。

奇男子貞孝流芳坊:為旌表徵仕郎施天德女腹娘立。

旌表坊:為烈女梁錫娘、瑞娘立匾。已失。

操凜冰霜坊:為儒士楊思光妻鄭氏立。匾已失。

貞烈性成坊:為儒士黃成霖未婚妻徐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邢正恩妻陳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吳士箴妻李氏暨婦藍氏立。

節孝坊:為同安勅贈儒林郎李其文妻黃安人立。匾已失。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周尚由妻唐氏立。

旌節坊:為南塘儒士吳啟聲妻李氏立。匾已失。

節比共曹坊:為歲貢生張嗣浪妻翁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陳士求妻王氏立。

旌節坊:為儒士楊銘鼐妻王氏立。匾已失。

旌節坊:為楊潮勳妻姚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粘瑞雲妻賴氏立。

節孝坊:為國學生蘇騰寀妻黃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伍用舟妻吳氏立。

節孝坊:為郡庠生陳向榮妻黃氏立。

節孝坊:為晉江縣參軍李清妻林氏暨孫、舉人李雲程妻鄭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蔣階奮妻黃氏立。

天旌節孝坊:為儒士黃士璉妻林氏立。

烈節雙貞坊:為儒士丁春元妻林氏貞烈暨子、儒士丁經士妻林氏節孝立。

旌表坊:坊存,失匾失名。其聯文雲:“操凜冰霜,前姑後婦,芳名垂乾坤不朽;志堅金石,訓子報夫,苦節並日月長光。”

節孝坊:為儒士黃世達妻歐陽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蔡思權妻傅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黃源洙妻朱氏暨曾孫、儒士黃世輔妻李氏立。

旌表坊:為儒士蔡奕樞妻林氏立。匾已失。聯雲:“減餐奉姑孝思篤,畫荻教子苦節成。”

節孝坊:為中憲大夫曾毓均妻王太恭人立。

節孝坊:為例贈修職郎誥授儒林郎邑庠生陳國器妻例贈太孺人誥授太恭人蔡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王奕運妻洪氏立。

孝子坊:為勅贈儒林郎例贈林文郎四川長壽縣黃士珍立。

節孝坊:為儒士李廷悅妻蔡氏立。匾已失。

貞壽坊:為儒士王敦悠妻陳氏百歲立。

節烈坊:為儒士林鳳妻田氏立。鳳祖居安溪,田氏請旌,由安溪學。故“列女志”作安溪。

節烈坊:為職員蔡振文妻蕭氏立。

旌表坊:坊存,匾失,名失。其聯雲:“此間片石表完貞,盡堪不朽;當日寸心敦苦節,永矢靡他。”遺孤敦卯之夫也,有婦節,母曾旌矣,媳其從姑。

貞烈坊:為儒士龔志誠未婚妻董妹娘立。

天旌節孝志凜冰霜坊:為儒士周家李妻董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紀略畿妻謝氏立。匾已失。

欽賜祭葬坊:為福建海壇總兵官恭貞 蔡公暨夫人惠順 徐氏立。

清標彤管坊:為國學生陳楙桂妻李氏立。

不負所天坊:為儒士陳聯元妻曹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黃奕祿妻賴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黃志夏妻李氏立。

霜筠晚翠坊:為儒士鄭汝瑤妻許氏立。

節孝坊:為庠生陳夢魁妻施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陳士秀妻紀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尤元瑛妻陳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楊世騰妻陳氏立。

節孝坊:為儒士蘇得鱗繼妻張氏立。

孝子坊:為累贈太常寺卿陳曙立。

七裏庵至洛陽橋(六坊,道光時存):

瑤池冰雪坊:為儒士薛文燦妻杜氏立。在七裏庵嶺腳。

天朝旌表坊:為儒士薛彝孝妻周氏立。七裏庵嶺腳。

節孝坊:為儒士莊澤涵妻陳氏立。在三十八都古樓大路前田亭口。

禦史坊:為湖廣道監察禦史龔雲致立。在官頭街路。

節孝坊:為儒士劉重煥妻林氏立。在橋南橋頭。

晉惠交界坊:在洛陽橋北。

五都(二坊,道光時存):

天朝褒錫恩褒節孝坊:為柯士鼇妻洪氏立。在五都華表山麓。

節孝坊:為吳瑞階妻張氏立。在五都潮水埔。

八都安海(二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顏鼎儒妻蕭氏立。在八都安海型曆。

節孝坊:為楊士淑妻蔡氏立。在八都安海當興境。

十一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儒士黃天與妻李氏立。在十一都石菌鄉華慶埭中。

十四都(一坊,道光時存):

貞壽坊:為儒士吳志豪妻李氏百有二歲立。歿時百有十歲。在十四都西店鄉。

十五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陳嶢思妻吳氏立。在十五都溜澳鄉。

十六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蔡立泉妻林氏立。在十六都深滬獅頭。

十九都(四坊,道光時存):

靖海侯坊:為靖海將軍靖海侯施琅立。在十九都。

“忠勇性成”坊:為靖海侯施琅立。在十九都石獅鄉管頭。

“忠勇性成”坊或稱“南邦寄重”坊,俗稱“施琅坊”、“館頂坊”。位於石獅市寬仁街館頂,即“管頭”,距城隍廟後不遠處。宋、元以來,該處建有驛館,清代改為泛地公館,故名館頂。公館前有一條由永寧、深滬等沿海村莊通往泉州府城的官路。南邦寄重坊就屹立在官路上。

坊為施琅謝世後所立,正面朝泉州府城,為花崗岩石質重簷式仿木結構,寬七.五米,高九.五米。有正方形立柱四根,分門道為三孔。中門石柱高六.六六米,柱徑寬○.三八米見方,門寬三.二六米。頂端翹脊原有輝綠石“恩榮”牌一方,今無存。

“恩榮”牌下,有一長匾,鐫“南邦寄重”四字,為康熙帝賜額;背面鐫陰刻楷書“忠勇性成”,字徑三十六釐米見方。

長匾與橫樑之間,另嵌一石版,以陰文寸楷鐫刻施琅官銜榮寵:“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內大臣、解賜禦衣龍袍、褒賜詩章、三賜禦膳、兩蒙天恩存問、二次特譴宗室大臣額附部堂侍衛郊外勞接、乾清宮暢春院召對掖起賜坐、欽命靖海將軍兼管福建水師提督台澎水陸軍務、封靖海侯世襲罔替、贈少傅、崇祀黌宮、謚襄壯施琅。”

“南邦寄重”語出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九月十六日康熙帝派員《諭祭(施琅)第三次文》:“上將權隆,控大洋而膺節鉞;南邦寄重,開炎徼以作屏坦。”

“忠勇性成”語出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九月初十日康熙帝晉封施琅為靖海侯的《封侯制誥》:“以爾忠勇性成,韜鈐夙裕,兼能洞悉海外形勢,特簡為福建水師提督,前往相度機宜,整兵征進(臺灣)。

節孝坊:為王志贈妻佘氏立。在十九都下澤鄉。

節孝坊:為許志璟妻楊氏立。在十九都竿頭。

二十四都(四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儒士黃時敏妻鄭氏立。在二十四都龜湖鄉。

節孝坊:為儒士王士騰妻□氏立。在二十四都玉浦鄉。

貞節坊:為鄭可階妻黃氏立。在二十四都。

宅上坊:為康熙癸巳科舉人鄭宗焞立。在二十四都。

二十五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流芳坊:為庠生柯懿肯妻吳氏立。在二十五都南塘裏門。

二十七都(四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莊延祝繼妻張氏立。在二十七都青陽東岩口。

捨生取義坊:為莊入英未婚妻林氏立。在二十七都青陽。

節孝坊:為莊鳳瑞妻梁氏立。在二十七都。

貞烈坊:為庠生林有栻妻許氏立。在二十七都西邊鄉。墓碑在東門外岳口之左。

三十三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庠生林澄驪妻黃氏立。在三十三都臨漳門外。

三十四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庠生黃璿妻李氏立。在三十四都。

三十五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儒士何文培妻胡氏立。在塗門外三十五都阪頭尾處。

三十六都(一坊,道光時存):

白髮完貞坊:為儒士張廷忠妻蘇氏立。在三十六都石頭街。

三十七都(二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廩生黃琮妻陳氏立。在塗門外三十七都妙雲亭邊。

節孝坊:為監生蔡天佐妻曹氏立。在三十七都萊山鄉。

北門外清源(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陳聯元妻曹氏立。在北門外清源嶺頭。

三十九都(二坊,道光時存):

節維兩代坊:為楊志淑妻李氏立。在西門外三十九都段家湖。

節孝坊:為劉啟禎妻王氏立。坊存,匾失,名失。在西門外三十九都段家湖。

四十一都(二坊,道光時存):

旌節坊:為陳方嘉妻楊氏立。在四十一都朋山嶺後花園鄉大路。土名崎峰戀,是其葬處。

志節流芳孝德垂遠坊:為庠生謝廷栻妻蒲氏立。朋山嶺隔後麓。

四十四都(一坊,道光時存):

節孝坊:為儒士趙興理妻鄭氏立。在四十四都隱居裏大路。

不言所在(一坊,道光時存):

中夷齊坊:為姚楷未婚妻陳氏立。《縣誌》入補遺,不言所在,亦不知何時人。

道光後清坊——黃培松“狀元”坊:

清坊,位於西街開元寺口,為黃培松立,民國初尚存。黃培松,清.光緒六年武科狀元。

辛亥革命勝利後,泉州同盟會以黃培松曾經在廣州參與審判並處決黃花崗烈士,憤而發動群眾將其狀元坊拆毀。

安溪詹源、詹仰庇“父子侍禦”坊:明.萬曆間,為旌表邑人詹源、詹仰庇父子兩人皆官侍郎而立。具體不詳。

一九八七年安溪縣輕工局基建宿舍時,出土該坊的坊額,現存縣文廟。坊額長方形,縱高○.六二米、寬二.三米、厚○.一三米。橫書陰楷“父子侍禦”四大字。字徑五十四X五十八釐米。

安海金墩“鞏溪衍派”山門(牌樓):

建于晉江安海金墩鞏溪口(今金墩祠堂前),結構極富閩南地方特色,共由十二根方形石柱構成中間一大兩邊二小三個門道,上面覆蓋三重飛簷翹脊的屋頂,頗為獨特。可惜今天已找不到這座山門原物了。

豐州陳大玠父子“孝子”“進士”坊:

在南安市豐州鎮大坑村的一條古道上,有一座建於清·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集“孝子”與“進士”兩種牌坊于一體的石牌坊,系至今為止泉州地區發現的較早、保存較完整的、而且是罕見的“二坊合一”式牌坊。

牌坊高六米,寬四米,正面橫樑上刻“建坊崇祀忠孝祠累贈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陳大玠”,落款為“乾隆六年”;背面則是表彰陳大玠之父教子有方的進士牌坊。

相傳,明清時期,這一帶虎患嚴重。恰逢政府準備撥款,為陳大玠修建牌坊。當時為了節約資金,就將兩座牌坊“合二為一”,正面為“孝子”坊,背面則為“進士”坊,而將節約下來的錢,修了這條古道。

石井鄭普“邦伯坊”:

古時“此路往東京”的南安石井鎮郭前村舊大路口,有一座保存完好的“邦伯”石牌坊。

這是當年官居巡按福建監察禦史王瑛為頌揚寬民自儉的明代石井人鄭普而建造的花崗岩石牌坊。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