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泉州 »

泉州陳氏洋樓古厝並立 百年追夢建築群房共99間

作者:洪少霖 吳拏雲  來源:泉州晚報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0日

泉州陳氏洋樓古厝並立 百年追夢建築群房共99間

2014年09月26日

鯉城區常泰街道鬥南自然村內現存有陳氏家族的四座連體中西合璧式洋樓以及陳氏祖厝;洋樓“頭戴斗笠、身穿西裝”,建築風格獨具特色;陳氏祖厝規模龐大,結構完整,建築群房間數相加正好99間;陳氏家族濟困扶危、愛國愛鄉的事蹟仍在廣為流傳。

 

百年追夢的“鬥南九十九間”

陳氏祖厝為五開間大厝

生活在泉州,經常能聽到“九十九間厝”及其傳說。據瞭解,“九十九間厝”,在惠安山霞、石獅永寧、永春岵山、南安官橋與金淘等地皆有存在,之前也曾探訪過其中的幾處。然而,鯉城區常泰街道的“鬥南九十九間(古民居)”,卻是近日才有緣與之相識、相見。

 

四座洋樓建築風格獨具特色

洋樓古厝並立成景

沿著鯉城區興賢路向南安方向一路而去,在老罐頭廠旁拐進一條老式柏油路,此路原是泉州到南安的必經之路。向前不遠,就是屬於常泰街道五星社區的“鬥南”(當地人用閩南話稱其為“鬥拿”,意為裝載農作物的竹製品)自然村。

早年,該地被稱為“新門外”。在鬥南自然村,隨便一打聽就能知道“鬥南九十九間(古民居)”在當地的知名度。

從柏油路的一個岔口向著紫帽山方向下坡而去, 200米左右,即可見四座連體中西合璧式洋樓矗立在一片閩南傳統的紅磚厝之間。初見時,即可輕易感受到它們的整齊、宏偉與別致。

據說,這片洋樓是旅居印尼華僑、信記公司的陳氏四兄弟于1924年興建的。當時主持建設的是四兄弟中的老大——陳正宗。建築群占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400平方米,前後耗約3年半的工時才完成。

四座洋樓為歐式風格,所用建築材料包括木材、水泥、鋼材、磚、瓦,以“中軸對稱、多層進深”為特色,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交壘疊砌,氣派非凡,屬於泉州市優秀現代建築。

四座洋樓前後相連,與它們毗鄰的還有陳氏宗族的中式祖厝(居)建築群,陳正宗的後人告訴記者,中式祖厝始建于清咸豐年間,迄今已有 100多年歷史,先後經歷過三次修建。洋樓與祖厝同為現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鯉城區展示點,又因祖厝建築群房間數相加正好99間而得名“鬥南九十九間(古民居)”。

古厝內庭院深深

 

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站在歷經整整90年風雨滄桑的洋樓前,我們能感覺到時光河流滔滔而去的無情與無奈。但那些頑強支撐百年美麗的拱梁,卻依舊在向世人展現其堅韌優雅的姿態。

有人稱,這四棟洋樓是“頭戴斗笠、身穿西裝”:房子的主體是歐洲式樣,像一個人身著西裝;但房頂卻戴著“閩南農村的斗笠”,以傳統的燕尾、馬鞍屋脊或重簷歇山頂來示人,這種混搭的形式堪稱“又土又洋”,令人回味無窮。

為什麼陳氏兄弟要採用這種中西合璧的方法來建造房子呢?據專家介紹,其原因可能是“華僑在外常會遭受欺淩,故而在營造體現自己內心人格的建築之時,心懷故土,表現出濃烈的愛國情操,所以才將故土樣式的屋頂蓋在西洋式的建築之上,如此寓意揚眉吐氣,釋放壓抑”。此為獨具特色的“陳氏洋樓風格”。

細觀四座洋樓,大門之上,分別有“鬥南星耀”、“有媯傳芳”、“太邱衍派”、“裏聚德星”四個雅號。據介紹,這四座洋樓陳氏兄弟皆未曾入住,因為他們當年並不缺住所。洋樓主人一開始將洋樓作為辦學之地,1950年有部隊入住過這四座洋樓,官兵幫忙進行了局部裝修,包括安裝了簡易門窗。據說,部隊借住時,想要向主人家交納房租,主人沒同意。後來,二十五醫院也有入住過。

當年修建這些洋樓所採用的鋼筋與水泥,全部都是從日本運輸而來。曾有人說建築材料是由臺灣生產的,此為謬誤。目前,陳氏祖厝用的彩磚背後也皆刻有日文。陳正宗的後人說,目前他們在南洋的“親堂”有1000多人。

陳正宗當年擁有不少槍枝彈藥,祖厝閣樓有些也被稱之為“槍樓”,這是為防土匪所建,至今留有不少“打槍孔”,從外面看只是一個個小圓洞,而在房子內部看,卻是呈“三角勢”,便於射擊。

陳氏祖厝有一定規模

 

濟困扶危的愛國華僑

史料記載,陳正宗兄弟四人早年在印尼泗水開辦公司,主要經營土特產、咖啡粉廠、碾米廠、倉庫等,規模龐大。陳正宗為民國時期泉州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的傑出代表人物。他在家鄉常濟困扶危,調節宗族矛盾;不時從海外匯款,用於購地、興建學校,還出資支持抗日遊擊隊和地下黨的活動,其事蹟仍在廣為流傳。

建好四座洋樓後,陳氏四兄弟原本準備另外再建一片更大的別墅群留予子孫,但卻因遇到抗戰,只得作罷。陳正宗之子陳鐵逵先生也是一位愛國華僑實業家,曾為振興家鄉教育事業捐資百萬。

四座洋樓邊上有著兩幢陳氏祖厝,俗稱為“古厝”,為五開間大厝。古厝為紅磚白石建築,始建于清咸豐年間,門上刻“穎水流芳”,門前有白石雕刻的各種吉祥動植物,內有廳堂、走廊、天井等組合而成的傳統院落。其旁另有一座共用的廚房,據說是利用修建四棟洋樓所剩材料搭建的,而今其中仍居住著陳氏後人。走在裏面更能體會到“家”的味道與溫馨。

古厝的部分影雕、磚雕已遭破壞,但仍有遺留,如其中一幢古厝大門左側有著四字磚雕“樸山聚氣”,古色古香。後花園地帶如今建成了新厝,前花園則尚有花草,為後來恢復開闢的。內部院落,有些雜草長到了牆壁之上,卻也把牆點綴得猶如彩色油畫般迷人。

細賞陳氏洋樓與古厝,能夠窺見漢人中原傳統文化、閩越人海洋文化與歐式建築文化相碰撞後擦出的奇幻火花。

百年古厝中有各種木雕與彩磚

 

期待賦予古民居新活力

徜徉在中西合璧的四座洋樓與充滿閩南傳統味道的陳氏古厝之間,聆聽陳氏後人娓娓而談,我們不難感受到講述者內心的自豪。然而,不經意間,陳氏後人也會流露出了某種愁緒——如今的99間厝因長年閒置,已呈頹象。這一間間佈滿灰塵的屋子,一塊塊越洋遠來的磚瓦,一處處沾滿歷史的遺跡,雖承載著百年往事的坎坷和榮耀,但其曾經的繁華,卻不可避免地正在漸漸走遠。

顯然,如何喚醒這些先輩留下的珍貴遺產,賦予它們新的活力與生機,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也期待著,“鬥南九十九間古民居”能在不久的將來,綻放新的光芒!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