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泉港 »

泉港區界山鎮

作者:  來源:博雅地名網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30日

泉港區界山鎮

界山鎮,本為興化府(今莆田市)仙遊縣之地,現為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接莆田的楓亭鎮,通用莆仙話,現在界山鎮範圍內的村一直隸屬於興化府仙游縣下區連江裏(即今莆田市楓亭鎮),講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習俗——至今,這些村落的婚喪節慶的諸多繁文褥節,還保留著濃厚的莆仙色彩。但由於地理位置鄰惠北,明萬曆年間,曾任湖廣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愷,把現在界山鎮範圍內的的村連同同在楓亭境內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屬塗嶺鎮)與惠安北邊鄰,便於管轄為名,提議把這些村從仙遊縣劃出,劃給惠安。爾後,李愷出面籌得一筆資金,把這些村買下,從此這七個村落計有 10000多畝土地、幾萬多人,便劃給惠安縣管轄,並把原先位於白水坑的惠仙兩縣界碑北移幾公里到本來屬於興化府(今莆田市)的現在屬界山鎮界山村的交界塘,後屬南埔鎮,1999年從南埔鎮分出設立界山鎮。據《莆田縣誌》、《楓亭志》載,那時上述七個村落雖劃歸惠安管轄,但這些村稅糧在解放前仍然為楓亭負責。

玉山村位於泉港區界山鎮東南面,與塗嶺鎮白潼村、南埔鎮塘頭村相鄰,距國道324線1公里,交通便利。

獅東村位於界山鎮東北側。全村人口分佈較集中,全村以吳姓人口居多,部分蔣姓人口。古時,吳氏村民從莆田東吳村遷此建居,仍以原祖居地村定史東吳。

大前村分大路、前潘、長潭仔自然村。村落淵源:大路:古時此處系大道口,陳氏村民從仙遊牧鴨到此定居,因當時建居在大道之旁,故得名大路。大前:取其主村大路與前潘二村的首字命名為大前。主要以陳姓為主。

東涼村地處泉港區界山鎮,是一個行政大村,交通便捷,沿海大通道貫穿全村,村道整潔,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村內有數家企業,青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創業,但情系家鄉,為全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作用。全村總人口數為5381人,由五個自然村組成,分別為:後帝自然村、厝涼自然村、下涼尾自然村、樓仔下自然村、赤嶼仔自然村。

下朱村位於界山鎮的東南側,偎依在大山與大海的懷抱中。分下朱與下朱尾兩個部分。風景名勝:“一支香”是界山鎮一座高峰,據人們說古時在靜寂的早晨站在峰頂上能聽到海對岸的雞鳴。下朱尾呈半島狀坐落在界山鎮的最東側,與對岸的莆田隔海相望。高山作後盾,大海在面前,這樣的山,這樣的水,下朱的風景可謂一絕。

槐山村位於南楓路旁邊,距界山鎮址約四公里,村裏有“古窯遺址”可以追溯到很遙遠的時代。

東張村位於泉港區西北部,處於界山鎮鎮區規劃框架內的中心位置。

玉湖村以陳氏村民祖居地丁號“玉湖”命名。古時此地有座毓英亭,後來陳氏村民遷此,建居在亭之西側,故稱東亭。全村以陳姓為主。

鵝頭村位於泉港區界山鎮西北部,西與仙遊楓亭交界北越潘南鹽場與莆田接址,沿海大通道穿村往東而過,南連九峰山接福廈公路、高速公路穿山而過,站九峰山上,莆仙近在咫尺,村前天馬、九峰,山山翠綠,後靠潘南海,波浪洶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全村龍眼、什果籠罩民房,只有幾十間皇宮式樓房才能服現,水泥路直通九峰山頂,山頂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峰寺、九雲殿、大悲殿,九峰山由九個主峰命名,山頂三、四兩峰呈現兩獅,中間一巨石,古稱“雙獅搶球”之狀,寺前東邊一名家魚鼓,西邊一石像欠缸,古傳天然古寺,寺後一大巨石,形似古時代“狀元帽”,古村有“獨佔鰲頭”之稱,因此村叫做鼇頭村,後改為鵝頭村,惠安縣記載“從前,潘姓一打獵人,打虎救帝,皇帝賜他走馬遊山,他從楓亭古院騎馬游至塗嶺烏面宮,疲倦下馬少歇,一老人(傳言是土地公)叫他就到此止。”至今烏面宮還有“潘界”石記。鵝頭村先人以姓潘從莆田大侖遷入,據潘姓族譜記載,潘姓先人在隋朝時,官做到廣東潮州別駕,後任興化府知府,從河南遷居莆田大侖,元時三房遷居厚壯(早名),後改鼇頭村,再改為鵝頭村,村有鵝頭、加口、窯鄭三個自然村,有潘、鄭、陳、連、吳、黃姓,各人和睦相處,互相婚嫁,親如兄弟,都有著勤勞、儉樸、發奮、善良的美德。

河陽村位於泉港區西北部,鄰近莆仙,屬沿海丘陵地帶,分20個村民小組。居住範圍 1.6平方千米。河陽村又名潘厝,宋末潘氏村民從河南遷此建居,以姓氏取名潘厝。地名以本地大姓後加“厝”字命名。“厝”意為“停柩”。引申為停柩的地方,在閩南,這種停柩的地方叫“大厝”,即“祖厝”、“祖屋”,這是先祖早年開家發業的地方,閩南語引申為房屋。隨後代的不斷繁衍,該地帶就以宗親關係把本地名字以姓氏加“厝”字命名。

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鳩林村與仙遊縣楓亭鎮錦湖海地村相鄰,兩個村土地連成一片。同吃楓慈溪太陽陂引渠的溪水,講莆仙方言,帶有許多相同的民俗。全村共27個村民小組。全村主要有14個姓氏聚居在一起。原來的九峰鄉在上世紀50年代時大鄉分小鄉,因該村有14個姓聚居在一起,村子東北又有一座小山丘,丘上樹木枝繁葉茂,每晚引來鳩鳥大片在此盤旋,故命為鳩林村,意為諸姓雜居和睦相處。又有:古時,此地隔海有兩個埭,以方位稱為南北埭,後來村民遷此,建居在北埭稱北莊(楓亭轄),建居在南埭稱南莊。

古時,此地山峰有個寨,後來柯氏村民遷此建居,稱為柯寨,後因人丁繁衍,析遷建居在寨之下端,故稱下寨。又因此地原系惠安與仙游山峰交界之處,故命名為界山。村裏主要以柯姓為主,還有部分李姓村民。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