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漳州 »

漳州隸屬

作者:佚名  來源:漳州市志  更新時間:2012年02月20日

漳州 隸屬

一、唐至清代隸屬

唐代

垂拱二年( 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州治在西林,屬嶺南道;轄漳浦、懷恩 2縣。

開元二十九年( 741年),撤懷恩縣(因該縣土地兼併,農戶逃亡,戶口未能達到立縣邑標準),地入漳浦縣。同年,析泉州(治所在晉江)龍溪縣來屬漳州(《舊唐書》:龍溪,舊屬泉州;聖曆二年即 699年,屬武榮州;景雲二年即 711年,還泉州;開元二十九年即 741年,屬漳州)。時漳州遂轄漳浦、龍溪2縣,仍屬嶺南道。

天寶元年( 742年),詔命改州為郡,漳州易名為漳浦郡,割屬江南東道。天寶十年( 751年),漳浦改屬嶺南道。

乾元元年( 758年),漳浦郡複名漳州。上元元年( 760年),漳州改屬江南東道。

大曆十一年( 776年),觀察使皇甫政請析汀州龍岩縣屬漳州;翌年獲准,時漳州轄漳浦、龍溪、龍岩 3縣。

貞元至元和間(785年至820年),漳州隸屬江南道,轄龍溪、漳浦、龍岩 3縣。

光啟元年( 885年),光州刺史王緒南走入閩陷汀、漳 2州;至唐末,閩南(含漳州)為王緒部將王潮等所據。

 

五代十國

梁開平三年( 909年),梁封王審知(王潮季弟)為閩王建立閩國。漳州屬閩國的一州。至閩國天德三年( 945年),閩王王延政為南唐所滅,曆34年。

南唐保大四年( 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時,因父名章,與“漳”同音,為避諱,改漳州為南州。曆20年,至宋乾德四年( 966年),南州始複名漳州。

閩國滅後的次年,南唐泉州散員指揮使留從效廢刺史王繼勳,割據泉、漳兩州。宋太祖建隆三年( 962年),留從效死,其牙將陳洪進於次年奪取兵權,繼續稱霸一方。至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四月,陳洪進獻地歸宋,泉、漳兩州才正式歸順宋王朝。

 

宋代

宋改道為路。宋太平興國五年( 980年),泉州長泰縣因距州治遙遠,且地處九龍江北溪支流龍津溪流域、南鄰漳州州治龍溪縣,遂析出歸入漳州。時漳州屬福建路,下轄龍溪、漳浦、龍岩、長泰 4縣。

 

元代

元初,地方設行省,行省以下設路、府、州、縣。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州,漳州升為路,屬福建行省,轄龍溪、漳浦、龍岩、長泰 4縣。至治二年(1322年),因龍溪、龍岩、漳浦交界地距3縣署偏遠,且山嶺連亙、不便管理,乃析置南勝縣。漳州遂轄5縣。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勝縣改稱南靖縣。

 

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為漳州府;翌年,漳州府屬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漳州府改屬福建承宣佈政使司,轄縣仍舊。

明代中葉,漳州府先後增設 5縣:成化七年(1471年),因龍岩縣九龍鄉距縣治偏遠,遂析九龍鄉的居仁、聚賢、感化、和睦、永福 5裏,增置漳平縣。正德十二年(1517年),南靖象湖、箭管發生大規模農民暴動,王守仁發兵鎮壓。事後,為加強該地區的統治,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析南靖縣清寧、新安 2裏共12圖立平和縣。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縣二都(一、二都合都後的簡稱)、三都(原海濱裏)、四都(原遵化、修竹 2裏)、五都(原思政裏)等地,立詔安縣。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 1月14日),析龍溪縣一都至九都和二十八都五圖,以及漳浦縣二十三都九圖,設置海澄縣。隆慶元年(1567年),析龍岩縣集賢裏 5圖及大田縣聚賢裏 3圖、永安縣 3圖立寧洋縣。至此,漳州府轄龍溪、漳浦、龍岩、長泰、南靖、漳平、平和、詔安、海澄、寧洋10縣。

 

清代

初年,行政區設置分為省、道、府、縣 4級;與府並行的有直隸廳、直隸州,與縣並行的有廳和州。時漳州府屬福建省,仍轄10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龍岩地理位置重要,人口、經濟發展,閩浙總督郝玉麟奏請升龍岩縣為福建直隸州,並割漳平、寧洋兩縣歸屬。時漳州府轄龍溪、漳浦、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 7縣。

乾隆八年(1743年),龍溪縣石碼鎮升為石碼廳,裁龍溪柳營司(柳營司原駐江東,於康熙五十九年即1720年移駐石碼),派駐通判。嘉慶元年(1796年),福建巡撫姚棻奏請析漳浦縣雲霄鎮為廳。嘉慶三年(1798年),析平和25保、詔安 2保13村,連同漳浦縣雲霄鎮30保歸屬。至此,漳州府轄 7縣 2廳,並沿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

 

民國時期隸屬

國民政府統治區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改石碼廳為龍溪縣第六區。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福建實行省、道、縣 3級地方政制。同年,道改稱路,原漳州府轄地 7縣 1廳屬福建西路管轄。民國 2年 3月,改雲霄廳為雲霄縣,漳屬 8縣仍屬西路管轄。民國 3年,改路為道,改西路為汀漳道,定道署于龍岩縣(時因龍岩道署未建就,道尹暫駐龍溪縣)。原漳州府轄地及龍岩、長汀、寧化、上杭、武平、清流、連城、歸化、永定、漳平、寧洋等縣屬汀漳道。民國 5年 5月 1日,析詔安縣地東山島、古雷半島及其周圍諸小島設立東山縣,屬汀漳道。時汀漳道轄20縣,其中漳州地佔有 9縣。

民國14年,國民政府成立,廢道。民國16年,福建實行省、縣兩級地方政制。民國17年,龍溪縣西北側二十五都華豐等地離縣城偏遠,於是析龍溪縣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歸德、迎富、升平、龍嶺、宜招、華豐、珍山、大深、蓬萊大坑及二十三四都的銀塘、沙建、寨阪共14保,設置華安縣。

民國23年 7月,福建省將原轄64縣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各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作為省政府之派出機構。漳浦、詔安、南靖、平和、龍溪、長泰、海澄、東山、雲霄 9縣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漳浦。當時華安縣劃歸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10月至民國25年,全省改劃為 7個行政督察區、 1個市(廈門市),分轄62縣、 8個特種區(與縣同級)。漳浦、詔安、雲霄、東山、龍溪、南靖、海澄、長泰、平和9縣和石碼特種區(民國25年 8月設立),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仍設在漳浦。華安縣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 1月,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漳浦移駐龍溪。同年 8月,石碼特種區改為普通區,併入龍溪縣。第五行政督察區遂轄龍溪、漳浦、詔安、海澄、南靖、長泰、平和、雲霄、東山 9縣。

民國35年 1月,全省劃分為 9個行政督察區,共轄66縣,並調整轄縣。第五行政督察區轄龍溪、漳浦、詔安、海澄、雲霄、長泰、東山 7縣;南靖、平和 2縣劃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全省行政督察區及轄縣重新調整。第五行政督察區轄龍溪、漳浦、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雲霄、東山、華安10縣。專員公署仍駐在龍溪,至1949年未變。

紅色政區

民國16年 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在中共福建省臨委領導下,中共平和縣臨委率領工農革命武裝於民國17年 3月發動平和暴動,曾一度攻佔平和縣城,揭開“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的第一幕”。自此之後,閩南武裝鬥爭連續不斷。特別是民國21年 4月,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創建閩南革命根據地之後,廣泛建立鄉村蘇維埃政權,深入開展土地革命。中央紅軍長征後,漳州地區是閩粵邊遊擊根據地重要的組成部分,活動區域發展至閩粵兩省邊區,共十幾個縣的農村山區,並相繼建立一些縣級政權。儘管所轄地區呈拉鋸狀態,縣的名稱也時有變動,但紅區政權始終存在。時漳州地區縣以上的行政建制有:

民國18年 2月,在平和縣長樂鄉張坑成立平和縣革命委員會。

民國18年 6月,在詔安縣厚安村成立饒和埔詔縣革命委員會。

民國21年 4月,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為統一領導閩南蘇維埃政府工作,於4月27日成立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

民國21年 5月,在龍岩、南靖、漳平3縣交界處成立南平區蘇維埃政府,轄紅佘、半嶺、月水、迎坑等地;至民國25年2月,正式成立岩南漳軍政委員會。

民國21年 5月,在南靖科嶺成立靖北蘇維埃政府,轄南靖、平和、永定、龍岩 4縣的邊區地帶;民國24年夏,成立岩永靖軍政委員會,轄龍岩、永定、南靖 3縣交界地帶;民國25年 6月28日,又成立永和靖軍政委員會,轄永定、平和、南靖 3縣邊區。

民國21年 7月,廣東大埔縣饒和埔縣蘇維埃政府移至詔安縣石下村,改稱饒和埔詔縣蘇維埃政府。

民國23年春,在平和歐寮先成立中心區政權,下轄三坪、韭菜坑、龍嶺、山城等14個鄉蘇維埃政府;同年3月18日,正式成立靖和浦縣蘇維埃政府,轄南靖、平和、漳浦3縣邊區紅色政區。

龍汀省政區

民國時期,今漳州境內除並存的國共兩種政權、兩種政區外,還產生一個短期的行政區域。民國22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部分反蔣勢力,在福建發動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13日,將福建劃分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 4省及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漳州為龍汀省所在地。民國23年1月1日,在漳州東阪後禮拜堂(今青年路)舉行“龍汀省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典禮。龍汀省下轄龍溪、漳浦、海澄、南靖、長泰、平和、詔安、雲霄、東山、華安、龍岩、漳平、寧洋、永定、上杭、武平、連城、清流、明溪、寧化、長汀21個縣。同年 1月20日,國民政府調動10萬軍隊入閩鎮壓,“閩變”失敗,政權、政區解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

1949年 9月19日漳州城解放後,漳屬各縣陸續解放。 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原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第六行政督察區,設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行政督察區轄龍溪、漳浦、雲霄、詔安、東山、海澄、長泰、南靖、平和、華安10縣。1950年 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區為漳州行政督察區(簡稱漳州專區),成立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 9月14日,又改為龍溪區,成立龍溪區專員公署。漳州專區、龍溪區均轄10縣。

1951年 6月,析龍溪縣城關區(共兩個區)設漳州市(縣級)。此時,龍溪區轄十縣一市。1955年 3月,改龍溪區為龍溪專區,成立龍溪專員公署。

1960年 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縣、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縣城設在石碼鎮。此時,龍溪專區轄龍海、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平和、南靖、長泰、華安 9縣及漳州市。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1967年 4月,由駐漳支左部隊成立龍溪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1968年 5月15日,成立龍溪專區革命委員會。龍溪專區成為一級政權的行政區域。1970年 9月,專區改稱龍溪地區,專區革委會改稱龍溪地區革命委員會。龍溪地區(專區)仍轄九縣一市。

1978年 3月29日,成立龍溪地區行政公署。轄區仍為九縣一市。

1985年 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溪地區建制,升漳州市為地級市,原縣級漳州市改為薌城區,建立市管縣(區)的行政體制。當時漳州市轄龍海、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平和、南靖、長泰、華安 9縣及薌城區。漳州市轄區,直至1990年未變。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