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漳州 »

唐太傅陳公後裔儒林南岐世系

作者:陳永川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9日

唐太傅陳公後裔儒林南岐世系

始祖 忠  唐朝,籍京兆萬年縣洪故都胄桂裏(今陝西西安,有譜注江西饒州萬年應錯,江西 萬年明朝才置縣),被追贈鄂國公,舜帝九十四世孫,潁川陳始祖東漢名士陳實(寔)十四世孫。

      注:

      1、舜--姚重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一,國號“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帝都是虞舜之帝號,後世以舜簡稱;

      2、媯滿舜帝三十四世孫,周武王封滿于陳,奉祀虞舜,備以三恪(黃帝.堯.舜三君之後,表示是的客人,不是臣子,要格外的尊敬),卒於西元前 986年,謚胡公--後裔以陳.胡.滿為姓,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縣城東,陳國至春秋初期還是大國--諸侯國,後為楚滅。滿後裔完陳國中期入齊,子改田姓(古陳.田音同,如司馬遷《史記》裏陳.田通用),完後代至戰國時取代姜子牙後裔,史稱“田齊”,後為秦始皇滅;

      3.陳實舜帝八十一世孫,漢相陳平漢將陳湯之後,賢士陳翔子,籍潁川許--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

      4.後人謂姚 虞 陳 胡 田五姓同宗,今滿姓媯姓人口較少;

      5.西晉末期衣冠南渡--永嘉元年,中原板蕩,陳姓等衣冠八族入閩。

      6.陳朝(南北朝時中國南方最後一個朝代,被楊堅隋朝所滅)建立者陳霸先舜裔八十九世,潁川裔九世,陳霸先兄弟開南朝派--著名的江州義門就屬此(今江西九江,潁川實公廿六世孫唐--陳旺開基,江州義門北宋分莊全國各地);

      7.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西元617年潁川陳邁(潁川裔七世)入閩,莆田置縣,任首任縣令,李淵唐朝建立後續任;

      8.唐--陳元光舜裔九十三世,潁川裔十三世,唐高宗總章二年--西元 669年泉潮間蠻獠反,陳政陳元光父子率兵來閩,後開派漳州北廟陳--俗稱北。

2世 邕  西元665--758年,盛唐進士(神龍元年西元 705年),字崇福,號南山,授太子太傅,謚忠順王,一生修文弘釋,剛正不阿,後與宰相李林甫不協,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西元 736年)被謫入閩,始住興化楓亭,旋移惠安,輾轉入漳擇居於南門外驛路南廂山,築室備鐘鼓樓台--逾制,被參謗,後獻宅為寺--明朝天啟年間改稱南山禪寺)。葬于龍溪水頭,今墓地位於龍海市榜山鎮洋西村上(象)鎮社,緊鄰龍海顏厝鎮水頭村。

      注:忠公邕公父子開派漳州南院陳--俗稱南陳。

3世 夷則 長子,唐進士,金紫光祿大夫,西元 781年舉家遷入加禾(嘉禾,廈門)島,居浦園(今浦源社內有“嘉禾陳氏大宗祠”--崇本堂),建覺性寺。後裔遍佈省內外,福建廣東浙江臺灣較多,廈門大部,漳州市龍海南靖漳浦大部份陳姓屬南陳夷則公之後。

   夷錫 次子,唐進士,諫議大夫,與兄一起開辟加禾島,居阪上,後裔省內外都有。廈門島內禾山縣後(原來五社--五戶陳,現六社,今縣後社內有“陳氏祠堂”--崇本堂)。

   金花 邕女,太傅祖建南院逾制被誣,時倆兄在外為官,倆弟尚幼(次母所生)在北方,金娘毅然捨身奉佛,整個家族得於消彌避禍。敕金花郡主,號玄妙(悠然?),南山禪寺內還存有小姐樓,葬(移葬)於寺後塔院,長兄夷則子孫奉祀(已知有永春小岵陳,漳州南鄉陳屬南院姑媽陳)。舊時漳州南山寺有南陳祖祠“德星堂”,供奉忠公邕公金娘以及忠公之上五祖,西元1864年火毀於太平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陶鑄隱於“德星堂”領導閩西南工農革命運動。今南山寺還存有“陳太傅祠”--全國寺廟僅此存有家族祠堂。

   夷行 三子,唐進士,司空丞相,入籍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太原),此支北陳族譜也有載--記為陳章甫之後(唐人,陳元光後代,固始為官,古人喜歡攀親名人,是元光公後人把宰相一支納入,還是夷行公後人認祖開漳聖王?待考!),足疾,後代有南遷閩粵浙(漳州的雲霄詔安一帶陳姓大部就是夷行公之後著名的“五景十二泰”--陳景雍陳景肅(應為南陳13世)等所傳,因歷史的原因以及靠近將軍山的緣故,現已認到北廟陳元光之派下;南靖草阪陳為五景之陳景備以及長房夷則公之後殿前祖先陳繼周(南陳15世)所傳,現在草阪陳也認到北陳。大家可查“五景”之先北宋名人陳希亮(宋史有傳,原籍京兆),陳與義(先祖居京兆,自曾祖希亮遷洛陽,故為宋代洛陽人),陳湯征(雲霄陳始祖,南宋廣東潮陽知縣,籍固始--那時固始已屬金國好多年,應為閩人,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以及“五景”親堂江蘇丹陽陳東,浙江里安陳傅良(溫州永嘉譜載為夷實之後),福建莆田陳文龍等資料。注:陳夷行,京兆人,祖忠父邕~唐史。陳湯征若是陳夷行·陳希亮·陳與義的後裔,就肯定是太傅陳!

   夷實 四子,唐進士,屯田員外郎,建白鹿岩寺,卒於中州固始(是否入籍為官於固始不知),已知閩東浙南有其後代。--長夷則公 二夷錫公開基嘉禾後,裔向外拓展遍佈閩南及省內外;三夷行公 四夷實公居中原,裔南遷閩東再部份遷浙南,今皆枝繁葉茂。溫州之永嘉里安蒼南平陽等地之陳大多是!太傅四子都有後代認到陳霸先(南朝派,義門派)陳元光(北廟派)以及陳邁派下。龍海下半市很多陳姓大多直接或間接由東園圳尾遷出,圳尾陳系殿前陳繼周(宋房州令,房州今湖北十堰房縣--武當山一帶)之後代開基,二十世紀末一小撮圳尾人編族譜,把之歸到北溪陳淳(龍溪人,宋著名理學家,陳元光後代)之後,好在大部份圳尾人還是認歸南院陳。

      注:南陳15世陳繼周後裔18世陳俊卿也號稱“北溪先生”故其五世孫圳尾開基祖文通(南陳22世)常被掛到北陳北溪陳淳之後。

4世 儔  則獨子,著作郎,建虎溪岩寺。

5世 茹  儔長子,授翰林院學士。

   聞  儔次子,陵州刺史,建白鶴岩寺。(陵州,今四川仁壽一帶)

   嘉  儔三子,陵州別駕(別駕,可以另坐車和刺史同行),建宣梵院。

6世 丞  聞子,福唐縣令(又譜任長樂縣令,家于福唐,福唐今福清市。丞祖與今閩東很多陳姓之祖陳勳是否同一人?待考!“丞.勳”古官話(河洛話,閩南話)同音。陳勳及兄陳顯有後裔在閩侯南通古城村及閩侯青口,謂古靈陳,大義陳(古譜載為陳夷行公派下--“閩之大義,侯官之古靈”)(今漳州薌城芝山渡頭村就屬大義陳)

7世 喜  丞長子,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高級官位,開府指可開設府第,設置官吏。儀同三司是說儀仗同于三司--三司指司空、司馬、司徒,亦稱三公,隋朝至元朝是文散官的最高官階,從一品。),建資福院。時閩侯有問鼎之意,喜祖帶領家族由福唐回遷海之中洲--新城(今廈門),開發新城文明,“加禾”從此名揚(禾,水稻)。

   恭  丞次子,吏部侍郎,建永安寺。

8世 仲弼 喜長子,從(從)政大夫。

   仲志 喜次子,朝散大夫,重建禪南院(今南山禪寺)。

   仲寓 (禹)喜三子,番禺(今廣州一帶)縣令。

9世 元通 寓長子,婺源(在江西)縣令,建萬石岩寺。

   元達 寓次子,閩縣(今閩侯福州一帶)主簿(又譜任虔化縣丞)。

   元道 寓三子,進士,後裔分永福,再分草前。

   元遠 寓四子,倉州推官,後裔分同安溪頂院兜。

10世 肇  元通長子,建普照院(今廈門南普陀寺)。

   黯  元通次子,五代至宋朝興化仙遊人陳洪進(南康王)之前輩。陳洪進(南陳14世)之子文顥(南陳15世)重修南院,奏封三世姑婆祖金娘為金花郡主。南宋陳宏規(南陳18世,字獻可,黯公後代,原籍興化軍--今莆田,居籍龍溪--今屬漳州)任潮州知軍州事,故今潮州、汕頭一帶很多太傅陳。

      注:潮汕鼇頭陳世系 10黯 11仁煦 12光憲 13仕恭 14全 15有朋 16福善 17伯雍 18誠睦(是否巨集規或巨集規兄弟,待考!粵東一帶太傅陳主要是陳洪進陳湯征陳宏規三人的後代。)

   徵  (征)元達之子,虔州虔化知縣。

11世 蠲  徵(征)子,禦史中丞兼國子監祭酒。

12世 俊乂 蠲長子,校書郎。

   匡義 蠲次子,大理寺評事,建正悟寺。

   洪義 蠲三子,中軍校尉,奉祀金花郡主,所傳為“姑媽派”, 子弘元(南陳13世)開闢永春小岵南山。

      注:南靖草前前阪古廟豎柱牌匾都有三乂題名,故推測三兄弟家初應在南靖草前。五代十國閩國建立者王潮王審知中州固始人,其時很多隨之南遷者,之前南遷,甚至原住民都會說祖籍固始,--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到後輩修族譜時,就想當然了。浙南粵東福建臺灣很多姓氏都會說來自固始(南遷者很多,北方不只固始一個縣),祖籍河東(山西)的陳西元光之後代也認到固始去了(據說固始縣誌找不到開漳聖王陳元光之說,倒是他的後代有人在固始為官,為了回應廣大的南方人,現在的資料都是後來補上的--固始有關陳政陳元光資料大多引自我省雲霄縣的資料)。我派之永春小岵南山陳族譜也寫原籍固始,好在還認太傅南陳。永春陳應該由前阪遷往,因草前靠近南山寺,當時洪義一支還屬守祖姑婆派。三義後代估計都外遷,現草前陳姓開基祖陳玉帶由角美石美遷來(南陳15世從革公之後),南陳三世夷則公、九世元道公也有一部份後裔在草前。

13世 弘銳 匡義長子,家初應在南靖草前前阪,福唐縣令,建海印岩,後遷回祖地嘉禾浦園,後裔廈門島內外及漳州龍海漳浦南靖很多。

   弘信 匡義次子。

14世 拱  銳長子,守浦園,後裔今禾山浦源後厝等;

   寳  銳次子,禾山殿前始祖;

   顒  銳三子,約生存于北宋初年,儒林南岐祖上;

   善  銳四子,分居桃林;

   隆  銳五子,守浦園,後裔今禾山浦源前厝等;

   推  信子,住南安官園。

15世 從簡 拱長子;

   從實 拱次子。

   從周 寶長子,後裔在漳州有龍海九湖田中央及南靖靖城廍前--從田中央析出 ;

   繼周 寶次子。

   從革 顒長子,住江頭--在今廈門禾山,後裔有在今漳州龍海角美及龍岩漳平蘆芝鄉大深村。後裔陳永華臺灣教育的宣導者,字複甫,福建龍海角美石美人,明末鄭成功諮議參軍,後為建設治理臺灣做出很大貢獻。據說永華公曾化名陳近南領導反清複明組織--天地會--傳說和評書。

   從諫 顒次子,住東浦,在今廈門,後裔在漳州有龍海九湖鎮衍後,木棉等。

   從政 善長子;

   從高 善次子;

   從選 隆之子。

16世 祐  從諫之子。

17世 仲孝 祐之子,進士。

18世 彩  仲孝之子。

   俊卿 繼周派,紹興興化文狀元,後代分殿前,大坑(在今漳浦佛曇,再分漳浦各地如甘門等),後倉山尾(在今漳浦馬坪),圳尾(在今龍海東園),漳州六房寨(天寶張坑、後析出部份到浦南劉坑)等。

19世 佐卿 彩之子,授國子監。

20世 邦俊 佐卿之子,進士,居儒林,現程溪鎮人家,浮(芙)山交界變電站前面,元明清叫儒林社,民國因諧音叫長林社,祖厝已廢為田地,現社已廢。墓在後遼(院後百花村對面-石獅岩萬畝荔枝海後面--內遼;後遼另有一說在東頭村--靠近浮山長林)。

21世 德秀 邦俊長子,元朝太學生,居儒林,族譜裏尊為儒林始祖。(與妻合葬在浮山社後覆鼎金)

   宣秀 邦俊次子,分住肖坑(現九湖鎮木棉、田墘交界石場附近,蒼園、巷口、碗窯都有族人繁衍,現社已廢;肖坑另有一說在東頭村--靠近祖地長林,民國社名“竹坑”,俗稱“坑耶”),葬在後遼。

22世    德秀公生

   明山 分住小山城,估計在今漳浦南浦;

   積山 守儒林,後裔部份遷往上坪部份外遷失聯繫;

   壽山 有二子,後無傳;

   福山 進士,重修譜,分南岐--今屬龍海東泗。

      注:儒林陳歷代都有外遷,至清中葉人家許姓男娶我陳女,遷來,後就形成了浮山新興社--這就是今浮山村的來歷。“嫁女了地頭”就是說這,到民國時候陳姓還跟浮山收田租。.、

      宣秀公生

   景山

   文山

   鳳山

   岐山

      宣秀公此支大部失聯繫--九湖鎮木棉村有一小部份陳姓(新厝頂)屬此支,程溪鎮南坑陳厝巷,現九湖鎮內寮原住民也屬此支,九湖程溪一些譜失陳姓可往這探討)

23世 子智 福山之子,舉人,住田中央南岐邊,此田中央在今在龍海東泗鄉非九湖田中央 。

24世 元徹 (徹)長子,舉人。

   元通 次子,太學生。

   元敏 三子,處士,守田中央。

   元甫 四子,分漳州南門外衍護(衍後--院後)守南院祖,奉祀金花郡主(姑媽派)。

   元泰 五子,子孫分南安、莆田、平和。

25世 東陽 元徹長子;

   東立 元徹次子;

   東習 元通子;

   東平 元敏子。

   暨成 元甫長子,住木棉為始祖;

   既成 元甫次子,守祖衍護。

   天成 元甫三子,住鸛林(古社名,古時風景區“林中鸛多,人到雀飛”,顏厝鎮下半林,頂半林一帶)為始祖,後遷往另地形成新興社(今緊鄰下半林的九湖鎮新社,再析出部份到溪仔(馬嶺邊)。

   既昂 元甫四子,住馬嶺為始祖,後遷部份到烏石及詩浦--今薌城石亭烏石及薌城新橋詩浦,今烏石社以陳高兩姓為多,詩浦社區以陳趙鄭為多。

   大成 元泰子,住同安南門溪仔墘為始祖。

 

26世後 ,枝繁葉茂,遍佈省內外。

明末清初,和山始祖陳三才(三十三世,系木棉暨成公留於東泗守祖之後,有譜謂陳源--估古時生逝不同名,有子七)與長子希端從東泗(舊時東泗南部屬漳浦)輾轉遷到南靖和尚園(今龍海程溪鎮和山村)。祖媽與二子希傑開基漳浦縣水磨社(在今漳浦赤土鄉浯源村水磨自然村) ,其餘五房失去聯繫。

元末明初圳尾二世陳四郞早亡,其少子--四子入贅(應過繼,時已明朝)南靖居仁裏儒林陳家,母吳氏同往,後到山內養鴨,陳婆母子在此開基建業(今龍海程溪東樓村以前就叫陳婆樓),精打細算的陳婆發現所住地方同樣一碗水比別的地方輕(沒有雜質,如今這種水最好。)就下移到上坪重新開基。

明末清初圳尾八世男(屬圳尾田墘房)也來儒林過繼,母何氏,此支後攜很多儒林陳姓宗親融入上坪--故上坪有南陳圳尾、南陳儒林兩系。

注:龍海程溪上坪村舊屬南靖居仁裏二圖,陳婆惟政母子從馬坪田源(今人家--許姓)人手中購買來開基,陳姓為主(屬南陳,不要受圳尾偽譜影響)。東樓村,現王姓為主。

南陳上坪陳 :

一,店前--圳尾世系 15繼周 16珪 17汝能 18俊卿 19伯容 20仲昌 21應垓 22文通(字均惠,開基圳尾,裔分很多處,龍海下半市東園,白水,海澄,浮宮,港尾等鎮大部分陳姓社皆是。)23四郎 24惟政(四郎四子,別名惟和,開基上坪)

二,殿前--圳尾世系 22文通 23四郎 24惟實(四郎長子) 25一觀(田墘房) 26盛容 27茂績 28朝恭 29長玄成或次玄幾(朝恭有子六,據說圳尾過田祠堂有供後四弟);

三,東浦--儒林世系 15從諫 16祐 17仲孝 18彩 19佐卿 20邦俊 21德秀 22德秀公次子積山(後代兼祭德秀公三子壽山房。九湖木棉、衍護、新社、溪仔、馬嶺,程溪和山,東泗田中央等系德秀公四子福山所傳)。

程溪下莊(田中央等)陳姓屬姑婆派(多為安溪移民應為永春陳)。

九湖蔡坑陳厝尚有部份陳姓後人屬南陳南岐派系(衍護遷來,後新社也遷來部份),新春、庵兜陳應直接或間接由東園圳尾遷來(廈門殿前--龍海圳尾),林下陳(蓮花等)應由角美石美遷來(廈門江頭--龍海石美),龍虎庵 、琪塘等陳也屬南陳,哪遷來不知。

九湖程溪一帶陳氏除董坑外墘(將軍陳,解放後建設新山村由漳浦赤湖遷來)外全部為太傅南陳。

薌城芝山鐵塘村等也屬太傅南陳,漳浦上半縣如寨仔嶺,梅林,大樜,娘仔寨也都屬南陳南岐派系(福山祖之後),具體由哪個村落遷出待考。

其他縣市後裔待考. 木棉陳永川校對,因水準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有志族人來電指正 18760312271 15260585443

西元2011年6月8日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