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漳州 »

“忠順陳”——旅外鄉親尋根的路標

作者:陳作暢  來源:《潮汕百家姓》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9日

“忠順陳”——旅外鄉親尋根的路標

都是陳邕陳洪進後裔

80年代初期,福建廈門的陳姓鄉親來函給隆都前美村,說在新加坡,陳嘉庚和陳慈黌的後人,門第燈籠都寫“忠順世家”,問陳慈黌的祖先是不是與陳嘉庚的祖先在古時同個宗族?如果是,他們要來認親。結果,由於村幹部無據可查而未作答復。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對陳姓氏族史有所瞭解,就知道在潮汕凡稱“忠順世家”或被稱“忠順陳”的人家,都是唐太子太傅陳邕和宋南康王陳洪進的後裔。

 

陳邕是李隆基皇家的老師

陳邕,新舊唐書有記。他是晚唐文宗朝宰相陳夷行的父親,《舊唐書》記載,“陳夷行,字周道,潁川人,祖忠,父邕。”《新唐書》記載,“陳夷行,字周道,先江左諸陳也,世客潁川”。

陳邕系神龍元年( 705)進士,官至太子太傅,是李隆基的老師,因與李林甫不協,於開元二十四年( 736)被謫攜眷入閩。先居興化井陳,後擇漳之驛路南廂山造舍。時邕有 4子,夷則、夷錫(即玄錫)、夷行和夷實,還有 1女名金花。夷則、夷錫俱進士,在外為官。邕家因築室逾制,設有鐘鼓樓台,“郡縣流謗逆謀”。邕為避禍,舍宅為寺院(即今漳州南山寺),由女金花削髮奉佛(後追封為金花郡主),其家移至三都後水頭。開元二十八年( 704)邕95歲(後追封為忠順王)。此後邕家人丁興旺,至建中二年( 781)時官為大夫銜的夷則和夷錫致仕回歸,舉家 300餘口盡遷入嘉禾嶼(今廈門),辟地安家。邕的第三子夷行和第四子夷實也是俱登進士,到外地做官。夷行官至唐文宗宰相,後因足疾請判河東(山西平陽)為河東節度使,落籍是地。自唐宋以後,邕的後裔分支繁茂,子孫遍佈閩南、粵東和臺灣各地。對這一派系,在閩南被稱之為“太傅系”、“南院陳”或“南陳”,陳邕被稱為“南院始祖”。

 

陳洪進曾諡“忠順”

陳洪進,原是“泉州仙遊人”。五代南唐時,他任清源軍節度、泉南等州觀察使。時宋太祖揮師南下,威振四海,南唐歸附,洪進也派使上表“恭聽朝旨”,太祖詔撫,授洪進為平海軍節度、漳泉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並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鑄印授之。同時,還授洪進長子文顯為節度副使,次子文顥為漳州刺史。宋太宗即位後,加封洪進為檢校太師。至太平興國三年(978)4月,洪進上朝獻漳泉 2州14縣,太宗優詔嘉納,授洪進為武甯節度使、同平章事(相當宰相),留京師朝請。諸子皆授刺史職。

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前後,原居京都的洪進後裔紛紛南遷歸閩。後來,部分人或做官,或避亂有播衍至粵東。元時,在閩的洪進後裔曾以洪進諡忠順,其傳記又列入史中世家為據。自稱“忠順世家”。後因陳友諒也自號“忠順世家”,但他與朱元璋爭天下失敗,這種稱謂也就自然消失了。俟至明代盛行修族譜時,福建“南陳”族譜始將洪進承接于陳邕派下,其後裔也號稱“太傅派”、“南院陳”。

 

潮汕子孫約數十萬

在潮汕,最早樹起“忠順世家”旗號的是潮州官塘陳。因為其創基祖陳坦是陳洪進的曾孫。洪進長子文顯生宗元、宗憲,宗憲生坦。坦原籍福建晉江,進士出身,宋哲宗元符年間任海陽縣令。北宋南渡後,坦任期滿,落籍官塘,建祠祀先祖陳洪進。後子孫蕃衍眾多,分佈秋溪一帶及其它地方。明清時,祠堂多次重建。其祠位於官塘巷下,宋代建築,祠門匾額石刻“陳氏大宗廟”、門聯石刻“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蔔世振新猷”。在祠南畔約 100米處有一祠道坊,正面石刻“宋歧國公之派”,背面石刻“忠順世家”,落款“大明成化歲次甲辰春正月裔孫倫重建”。後來,遷移到外地的官塘人還號稱“秋溪世家”。清雍正年間,隆都陳姓人在隴下建祠也尊奉陳洪進為宋始祖,燈號也稱“忠順世家”。其他地方,有稱“南康世家”和奉祀“濟川公”的陳姓人也是陳洪進後裔,屬“忠順陳”。因為洪進字致先,號濟川,諡忠順,又追封南康之王。此外,有些尊奉唐宰相陳夷行為先祖的陳姓人也屬“忠順陳”之列。因為據新舊唐書,陳夷行之父是忠順王陳邕。在澄海,把陳洪進與陳邕聯起來為同派系。燈號為“潁川忠順”,約始於晚清年間,澄城寺後街創建陳氏大宗“思成堂”,在祠內既祀陳邕、夷則和夷行,又祀陳洪進。現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忠順陳”約有數十萬人。僅創基潮州官塘的陳坦後裔就有十幾萬人,澄城、外砂和隆都等地也有五六萬人。若加上海外僑胞就更多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