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尤溪陳氏宗祠 《四》

作者:  來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01日

尤溪陳氏宗祠 《一》《二》《三》《四》

西城後洋回頭陳氏祖祠     陳世雄供稿

後洋回頭陳氏祖祠,位於尤溪縣西城鎮後洋村羊胎自然村。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坐巳兼丙,占地面積約二畝。

後洋陳氏肇基始祖陳輝久,自閩侯縣秀姑亭遷入尤溪縣後洋,現有人口22戶 100人左右。現代裔孫陳洪先,碩士,現任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書記;陳光坦,碩士,現任廣州港集團新沙港務有限公司副經理。

 

西城玉池村頭陳氏宗祠    陳大偉供稿

村頭陳氏祖祠,座落在尤溪縣西城鎮玉池村村頭自然村。始祖文四公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由大田縣三十五都岺柄開基於尤溪縣五都村頭,架造祖堂一座,坐子兼壬立向,土木結構。

百年的風雨侵襲,於2007年動工修繕,翻舊建新,磚木結構,水泥硬化。

丁苗昌盛,至今已繁衍19代。現有64戶,總人口 298人,其中1948年移居邵武官墩村 7戶38人。近年來,培育出各學科大學生12人,取得學士學位的 7人。

 

西城解建帝赤堂       陳正堅供稿

帝赤堂陳氏祖祠,座落在尤溪縣西城鎮解建村嶺頭墘自然。系尤溪縣城關儒林裏後坪陳氏一奇公第 6世孫世煒公(字帝赤),於大清乾隆年間(約1744年前後),從儒林裏開基秀溪嶺頭墘修建的木結構平房,“田螺”形,坐甲兼寅,占地 6畝多,至今(2008年,下同)已有 260多年歷史。2008年,一奇公十四代孫正堅牽頭,組織眾宗親對祖祠進行修繕,並重新編撰了福建尤溪儒林裏《陳氏族譜》。

我祖昇公於北宋乾德二年甲子( 964年),由仙遊縣蔗山頭始遷南劍尤溪之安仁場(今大田縣梅山鄉),至今已繁衍36個世代,1044年。一奇公,于明朝天啟年間(約1624年前後),從大田梅山鄉秀嶺村坑園玉田坊開基尤溪儒林裏,迄今已 380多年。據城關後山張家《儒林張氏宗譜》記載,唐朝時,此地就被命名為“儒林裏”,寓意“讀書當官的人多,人才輩出,興旺發達”。我祖自一奇公以來,到“日”字輩的10世中,可查到有文字記載的,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中,榜上題名的就有13人。一奇公的 3世孫玉谷公(字鐘鬥),在清康熙二年癸卯科試中舉人(第18名)。據傳玉谷公自幼聰明過人,具有一目十行之奇才。

崇文尚學、人才輩出的“儒林裏”,名不虛傳。在現代,統計到今年秋季,我陳氏家族中受到高等教育(含在校生)的有34人,參加工作的52人,分別占家族人口的9.55%、14.6%。已有後賢擔任處級和科級幹部。

 

台溪桃坪潁川堂       陳明珠供稿

 

桃坪潁川堂陳氏祖祠,座落在尤溪縣臺灣村桃坪村。系文華公第七代孫千三公從本縣湯川鄉湯三村奎峰自然村遷居台溪鄉廿五都桃坪,已屆29世, 435人;其中遷居尤溪城關29戶, 128人。桃坪雖然偏僻,但置於古燈盞形山麓中的潁川堂祖祠乾兼亥朝向,異常有靈氣,祠前有上下兩口池塘,塘水宛如盞中之油,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池塘左前方有個石印山包,又像盞柄。環境優美。

恢復高考後,已有大學生17人。陳子炓博士後,現任中國石油地質部浙江省研究所副所長、教授;陳子松碩士學位,現任福建省地礦局審計處副處長;碩士學位陳子坎等。

 

台溪洋尾聚德堂       陳德芳供稿

洋尾聚德堂陳氏祖祠,座落在尤溪縣台溪鄉洋尾村。建于雍正年間,始祖陳允幕公,字曰(仕暘)為肇基架造,正座五開間,左右扶厝以及書院等。1947年族眾重新進行規模擴建。2007年再次整修,全座祠堂煥然一新,給人們一個肅穆莊嚴之感覺,是奉祀祖宗和聚眾集會的好場所。

始祖允幕公,從八都頂頭洋開枝而來(即本縣城關鎮騰洋村),因由本村劉坑教書,並安家落戶,繁衍十三代,戶數110多戶,人口500多人,居村姓氏第二位。近來部份人口陸續遷出南平及尤溪城關水東等地。

頂頭洋其祖,系漳邑感化裏邱宅堡,(即漳平縣溪南鎮官坑村)。而感化裏邱宅堡其祖系大田上京城口蠏頭坑。而大田上京其祖系延平府沙陽固發沖,(即永安市貢川鎮大宗祠是也),而貢川其祖系浙江吳興也。

 

尤溪縣台溪鄉蓋竹村茂荊土堡

來源:《三明日報》記者:周志鴻 通訊員:楊忠盛 文/圖 2011-05-19

茂荊土堡,是2009年尤溪縣在參與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

在海拔 700米的蓋竹村,深藏山中的茂荊堡依山而建、居高臨下,高臺階、高平臺、高落差的建築外形酷似西藏的布達拉宮。這是目前尤溪縣發現最壯觀、最美的土堡。

茂荊堡,又稱漈宅厝,建於清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距今 129年。當年,土堡主人陳志超是遠近聞名的醫生,並經營藥材生意。在陡峭山坡上開山建堡,花費 4萬多大洋,建造 3年入住後,又耗時10多年不停地擴建完善成為今天的規模。

土堡建築風格獨特,融合土堡、圍攏屋、圍屋及當地民居等多個元素。平面佈局合理,結構複雜,通道縱橫交錯。土堡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 105米,通進深60米,占地面積約6300平方米;中軸線上從西南向東北依次建有:下堂、天井、廂房、上堂等,以及兩邊各三幢護厝組成。堡內木雕、石雕工藝原始、雕刻精美、內容豐富,有三國典故、壯士練功、鹿竹同春、鳳穿牡丹等,寓意深刻。

1997年,因藏於山后,遠離公路,交通不便,茂荊堡的最後一戶留守住戶搬離,空置的祖屋也偶遭劫掠,多處雕樑畫棟被盜。為保護祖業,土堡陳氏後裔組成了保護小組。每年農曆 7月17日,是陳氏後裔特殊的節日,他們對土堡進行維護修繕。不論是當地的,還是在外打工的陳氏後裔幾乎都回家維護土堡。

陳氏後裔現有 400多人,去年10月茂荊堡成為尤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以陳氏後裔為主的茂荊堡董事會。

素有“鐵宅”美稱的茂荊堡因地制宜,進可攻退可守。

茂荊堡前 200米處的山壟有兩塊天然巨石,左邊石鼓,右邊石鐘,這是一雙土堡龍脈上龍頭的“雙眼”。石鼓旁原有一間小屋是當年土堡“值班室”,現只存有一片石基。石鼓與土堡“值班室”之間一條狹小的石土路,也是進堡的唯一通道。天然的石鼓、石鐘就像社區的大門一樣把土堡保護起來,有誰經過都瞭若指掌。

與山體渾然一體的石鼓“會說話”,也是報警器。60多歲的土堡後裔陳仁縞拿起小石塊敲擊巨石上一塊特別位置,“咚咚咚”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他介紹,不同的敲擊聲傳遞不同的安全信號。

土堡前是開闊的深水田,形成了第二道屏障,再利用陡峭山坡自然環境,土堡形成了居高臨下的氣勢。

關於這座“鐵宅”的來歷有個故事。

民國時期,德化有一土匪聽說茂荊堡陳氏家族家財萬貫,想占為己有。於是召集了 200多個土匪,把土堡圍個水泄不通,可是攻打了十幾天,用盡了土炮、鳥銃,始終無法攻入,反而被堡內的機關、鳥銃、火、油損傷了幾十名土匪。此乃“鐵宅”,土匪無功而返。

“鐵宅”茂荊堡堅固的堡牆,保護著土堡四周,前方後圓、高大厚重。堡牆通高 8.5米,厚 3米,頂厚 0.6米;牆基部分有 6米高,均用堅硬黑色的大塊毛石壘砌而成,牆基上方用紅黃土壤加小山石夯築,每隔 0.5米用竹條做“鋼筋”,增加了安全性和堅固性。堡牆中後部設置碉式角樓,相對獨立的跑馬道與每個房間相通,便於快速傳遞資訊和逃生。牆體上安置了 200多個符合防禦體系的條式鬥窗瞭望孔和幾十個竹制槍孔,從不同方向、不同方位交差射擊敵人。土堡大門用鐵皮包裹厚重木板,門後用豎條門杠封牢堡門,門上方,置 2個直徑為 6釐米的錯位注水孔。當外敵入侵時,族人在大門上方通過注水孔倒入開水等高溫液體來滅火或殺敵。土堡內還設密室和逃生通道,方便堡內族人快速逃生。一間約12平方米密室與逃生通道相通,逃生通道也是排水通道,高60釐米、寬30釐米,可容 1人彎腰通過。發生突發事件時,密室的暗門打開,族人通過逃生通道逃往後山躲避。

 

尤溪縣西洋鎮際水村陳氏宗祠   圖:陳氏大宗祠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