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 南平陳氏 »

漳平太常陳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2年02月20日

漳平太常陳

陳原吉,和平太常陳第六世祖,諱野郎,號吉齋。生於元至正丙戌年(1346)五月初九日,卒於明洪武己卯年(1399)七月十四日卯時,享壽五十四歲。

陳原吉為人勤儉溫和,秉性至孝。母親朱氏于洪武戊申年(1368)正月廿九日病故,葬在居仁裏阪頭(今菁城街道頂郊)盂坑螳螂捕蟬形。二十三歲的他嚴守居喪之禮,在墳墓邊搭起棚寮弔孝,每晚在這裏枕草入眠,醒後便嚎啕大哭,如此守孝三年之久。

三年守孝時間已到,他拆棚打理隨身物品,正要下山返回和平鐵釘壟居家,恰巧遇到一位髯須蒼白的仙人。在山上,仙人把手指向其母墳墓左側,告訴他:“這裏是塊風水寶地。你去世後,可以埋葬在此處”。多年之後,他把自定的墓葬地點告訴孩子,要孩子陳志仁在他去世後圓他的心願。

三十二年後,在1399年的中元節前日,陳原吉病逝。第二年十二月初七日,與原配朱氏孺人合葬於菁城街道頂郊盂坑虎形,即在母墳後,坐亥向巳。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朝廷欽賜陳原吉加旌孝感處士,立祀漳平縣儒學明倫堂後忠孝祠,春秋享祭。清道光十年版《漳平縣誌》“人物志.孝友”篇有傳。

或許是孝感上蒼,感天動地。陳原吉後裔子孫人丁興旺,世代貴顯,全縣人民交口稱譽。

其裔孫功名情況略舉如下:

其子陳志仁,和平太常陳七世祖,授戶部主事。生三子:

  長象初,開為人號房;

  次象和,即陳雍,官戶部員外郎,開為天號房;

  三象複,無嗣。

民間有“三百年前不欺天,三百年後不欺地”之說,意為和平太常陳的勢力大,屬名門望族,外姓人不可輕易得罪太常陳天房、人號、地房人家。

天號房始祖陳雍(1394~1439),漳平縣居仁裏人。天性孝友,居母楊氏喪,哀毀逾禮,讓己田與其兄子。從弟貧,不能婚,捐資助之。邦人多其德讓。宣德初,以歲貢入監,除戶部陝西司主事,奉命山東催征,纖毫無染。逋稅以完,升本部員外郎。卒於官。《漳平縣誌》人物志·孝友篇有傳。

天號房二世祖陳良(1422~1504),陳雍之子,漳平縣居仁裏人。明成化辛卯年(1471)春至壬辰年(1472)冬,傾力襄助漳平首任知縣陳栗創縣治、建學宮、列街坊,協贊成謀,功載志書。明主事戴時宗文章《開建漳平縣治記》載有其事蹟。

天號房六世祖陳九仞(1537~卒未詳,與陳九敘堂兄弟),居仁裏人,號雲竹,陳如璧次子,生於嘉靖丁酉年(1537)十月。自幼過繼給陳如玉。他刻苦求學,常年不懈攻讀春秋等五經,補邑廩生;中嘉靖辛酉科(1561)福建鄉試,登隆慶戊辰年(1568)羅萬化榜二甲第65名進士(一二三甲錄取數3+77+323)。為漳平建縣後第二位進士。初受北京戶部山西司主事,歷任本部員外、郎中。曆官河南安陽、廣東雷州知府(正四品官)。終官苑馬卿,系從三品高官。苑馬寺卿為掌管皇家狩獵場牧馬之最高官員。

天號房六世祖陳九敘(1529~1611),居仁裏人,明萬曆二年(1574)進士,中二甲第15名(一二三甲錄取數3+70+226)。曆官刑部主事、郎中,浙江處州知州,廣西桂林府同知,象湖人網站刊登其墓誌銘:《理學先生文溪府君壙志》。陳九敘三弟陳九聘,鴻臚寺序班。

人號房五世祖陳朝器(1480—1551),字時用,生於明成化庚子十月二十二日卯時,卒于嘉靖辛亥十月二十四亥子時,享年七十有二。曾出任廣東德慶州學正。生子四:長茂芝,任浙江天臺知縣;次茂蘭,王府典籍;次茂蕙,貢士,廣東廣甯知縣;次茂葵,貢士,千總。

人號房六世祖陳茂蘭,漳平太常陳第十三世孫,王府典籍。

人號房七世祖陳履軒(1544~1614),諱守泰,字汝通,別號履軒,生於嘉靖甲辰年五月二十三日,少年時入明京師成均館就讀,監生。萬曆丁酉年(1597)授上海縣丞,嘔心佐政,仁愛群黎,聞於當道;次年因母喪,旋歸戴孝。壬寅年(1602)複闋,補漵浦縣丞。品行高潔,冰操愈厲。卒于萬曆甲寅年五月三日,享年七十一歲。

人號房八世祖陳嘉議,陳茂芝孫子,四川金堂知縣,升任瀘州知州。陳炎,陳嘉議孫子,清康熙丁卯歲貢,七十二歲時選授福州候官訓導兼教諭。

陳履軒先祖陳志仁,和平太常陳七世祖,授戶部主事。生三子:長象初,開為人號房,陳履軒一脈源自此房派 ;次象和,即陳雍,開為天號房,明進士陳九仞、陳九敘源自此房派;三象複,無嗣。

天號房始祖陳雍,漳平縣居仁裏人。天性孝友,居母楊氏喪,哀毀逾禮,讓己田與其兄子。從弟貧,不能婚,捐資助之。邦人多其德讓。宣德初,以歲貢入監,除戶部陝西司主事,奉命山東催征,纖毫無染。逋稅以完,升本部員外郎。卒於官。《漳平縣誌》人物志 .孝友篇有傳。

天號房二世祖陳良,陳雍之子,漳平縣居仁裏人。明成化辛卯年(1471)春至壬辰年(1472)冬,傾力襄助漳平首任知縣陳栗創縣治、建學宮、列街坊,協贊成謀,功載志書。明主事戴時宗文章《開建漳平縣治記》載有其事蹟。

天號房六世祖陳九仞(1537~卒未詳,與陳九敘堂兄弟),居仁裏人,號雲竹,陳如璧次子,生於嘉靖丁酉年(1537)十月。自幼過繼給陳如玉。他刻苦求學,常年不懈攻讀春秋等五經,補邑廩生;中嘉靖辛酉科(1561)福建鄉試,登隆慶戊辰年(1568)羅萬化榜二甲第65名進士(一二三甲錄取數3+77+323)。為漳平建縣後第二位進士。初受北京戶部山西司主事,歷任本部員外、郎中。曆官河南安陽、廣東雷州知府(正四品官)。終官苑馬卿,系從三品高官。苑馬寺卿為掌管皇家狩獵場牧馬之最高官員。

天號房六世祖陳九敘(1529~1611),居仁裏人,明萬曆二年(1574)進士,中二甲第15名(一二三甲錄取數3+70+226)。曆官刑部主事、郎中,浙江處州知州,廣西桂林府同知,象湖人網站刊登其墓誌銘:《理學先生文溪府君壙志》 。陳九敘三弟陳九聘,鴻臚寺序班。

綜上所述,明代漳平太常陳乃漳平縣名門望族,群星璀璨,賢俊輩出,為漳平新邑增添了許多光彩。正如清乾隆甲午漳平教諭贈聯:“世澤留芳一派衣冠綿舊德,穎川衍秀百年詩禮煥新猷”。

 

漳平太常陳

明嘉靖浙江天臺知縣陳茂芝,漳平人,太常陳第十三世孫,嘉靖乙未科選撥,應貢入京,南監曆事畢回籍,戊申特授浙江台州府天臺縣知縣,詩文書畫俱精,居官仁恕不阿,剛正自持,其孫子陳嘉議任四川金堂縣知縣,後任瀘州知州。

 

明嘉靖浙江天臺歷任知縣名單:

徐  濟:華亭,嘉靖五年到任

洪  熊:南安,嘉靖七年到任

周  振:武進,嘉靖十一年到任

馮  鑾:靖州,嘉靖十五年到任

陳由義 :寧州,嘉靖十七年到任

黃  儀:新城,嘉靖二十年到任

王獻麟 :歙縣,嘉靖二十三年到任

陳茂芝 :漳平,嘉靖二十八年到任

潘  忠:上海,嘉靖二十九年到任

馮  蘭:績溪,嘉靖三十二年到任

鐘  鈕:永豐,嘉靖三十六年到任

吳  濂:浮梁,嘉靖三十八年到任

林  耀:侯官,嘉靖三十九年到任

卜馬侀 :華容,嘉靖四十年到任

 

陳茂芝 :漳平,太常陳氏源自河南潁川,世居浙江吳興,一支遷居福建永安貢川,漳平羅坪(和平),漳平城關,明朝初年分天房、人房。明朝末年,人房一支在中水門下世澤堂,清乾隆二十世孫陳季虞在北門外長壟坑肥盂壟(今本地人稱“坎兒腳”)始建肇文堂。季虞公下有四子:長贊思公,次熙載公,三子青玉公,四子貯金公。

明成化七年漳平建縣前,和平太常陳始祖隱逕公的六世孫已遷入漳平城關,七世祖志仁公有三子,長陳象初開為“人”號房,次陳象中開為“天”號房(進士陳九敘、陳九仞之高祖),三子陳象複中殤無嗣。

清乾隆甲午漳平教諭贈聯:“世澤留芳一派衣冠綿舊德,潁川衍秀百年詩禮煥新猷”

“坎兒腳”太常陳累世簪纓,明嘉靖浙江天臺知縣陳茂芝,漳平人,太常陳第十三世孫,授浙江台州府天臺知縣。

和平太常陳十五世祖衷純公(陳嘉議)任四川金堂知縣,升任瀘州知州,其長孫十七世祖伯音公,清康熙丁卯歲貢,在七十二歲時選授福州候官訓導兼教諭。居任八載,享壽八十,閩中世子,欽為師範。

陳伯音的孫子陳子敬七歲喪父,依祖父陳伯音膝下,弱冠隨任福州,陳伯音康熙甲午八月卒於官,囊空囊罄,蒙督撫長官及生徒致奠助金,孫陳子敬得以扶棺回家。

十九世祖子敬公奮志詩書,克勤克儉,家頗小康,庭訓四子,俱列稟庠。坎兒腳開基祖陳季虞是子敬公的第三子,邑庠生。

季虞公子青玉公派下“陳宗惠”,稟膳生,光緒乙酉科選撥,應貢入京,銓選州判。太常陳第二十五世孫。

“陳宗惠”州判。俺家族是十三世祖“龍江公”三子守約的後裔,我們族人的另一房還在祭掃陳天臺的墓。俺家族是十七代從縣城開基到西園可人頭得,縣城的下巷有祖祠。中水門下世澤堂的屋子最早是十二世祖陳朝器(廣東德慶州學正)建得。

 

《三洲岩詩文全錄》

德慶三洲仙岩:歷代未刻石詩:陸舜臣、陳朝器、劉魁、李玨

陳朝器詩

  疑是人間別有天,玲瓏石窒象虛懸。

  白雲卷起岩門豁,風月齊來伴鶴眠。

陳朝器:福建漳平人,明朝嘉靖年間曾任德慶州學正。【清.光緒】《德慶州志》(見2002年版:巻九,職官志第二,宦績(謫宦附學正陳朝器《跋經略夷寇後略》:“夫經略夷寇,乃我提調太守陸石泉公所區畫也。朝器捧誦再三,竦然而起,敬曰:不凡公之見也;仁哉,公之心也!所以經略夷寇之方,詳且備焉。蓋聞夷寇,兩廣之痼疾,醫之不得其要也久矣。往住作孽,地方靡甯,民生弗衛,流毒之無窮,鹹坐此耳。間有談者,或攻或守或撫之不一,率多失於疏漏,掛一廢百,皆未得為萬全,公守是邦,毎痛民罹狼豕之毒,故心思既竭之餘,條陳規畫之善,猶出三年艾而治七年之疾,將以為地方醫也。大要以為攻而貴守,守而貴久;次及土兵住種鵰剿撫招之說,反復議論,允愜輿情。簡而明,約而盡,精而密,條理可觀,非大車以載經綸之富,才識卓越於人表者,惡能見之!審然之親切,為萬世不刊之典耶!是胸中數十萬甲兵,盡倒布於指掌之下。有文事者有武備,信然矣。夫持而獻之,當道釆而行之,則郡力可屈,地方可甯,民生可衛,田野之狼煙無不撲滅,兩廣之痼疾悉皆砭除,我聖天子可無南顧之憂爾。奚啻扁氏囊中,罔非活人妙劑,萬世之下,得共用太平之休於無涯者,盡在今日所賜中矣。嘉惠地方,生民之心之仁何其溥且遠哉!嗚呼!以不凡之見,經略之規,一良醫對證之方,允得其要矣,非萬全之謂與?昔人有曰:‘治獄有陰德,其後也必大。’吾公經略有保安生民之陰德,則其後也不亦昌乎?厥略而壽諸梓,永作地方之指南,夫豈小補雲。

陳朝器(貢士)很會培養兒子,四個兒子都出仕為官:

  長子:茂芝(貢士)浙江天臺縣正堂;

  次子:茂蘭(監生)王府典籍;

  三子:茂惠(貢士)廣東廣寧縣正堂(縣誌為江西上饒縣知縣);

  四子:茂癸(貢士)千總(縣誌無載)。

古人叫主官為正堂,縣的正堂也叫知縣。

隆慶二年(1567年)戊辰科殿試金榜:陳九仞(太常陳十三代)陳茂芝族弟

隆慶五年(1570年)辛未科殿試金榜:石應岳(龍岩人),陳茂芝孫女婿(茂芝三子守約的女兒名“甯姑”嫁給他作正室)。歷任:戶科給事中、禮科給事中、長南太僕、應天府尹、順天府尹、兵部侍郎、戶部侍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民間流傳“總憲(指海瑞)清似水,京兆(指應岳)白如霜;龍岩人尊稱他為“石爺”,墓在龍岩曹溪為龍岩市文物保護單位。

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陳九敘(太常陳十三代) 陳茂芝族弟

 

和平太常陳氏的大夫家廟與“四水歸池”的來歷

1471年,漳平建縣,初無城。和平太常陳第九世祖、鄉賢監生陳良襄助首任縣令陳栗建縣治,功名垂世。正德九年,知縣徐鳳岐始築城,興工於1514年春,落成於1515年冬。城高一丈八,周圍六百二十丈,設四門以通往來:南曰“朝陽”,北曰“拱辰”,東曰“迎恩”,西曰“偃武”。和平太常陳第?世祖耆宿監生、陳良裔孫陳文協助徐知縣築城。明戶部郎吳仕典撰《築城記》,對此次築城有詳細記載。

必須指出的是,當時築城,城牆並沒有開“上水門、中水門、下水門”這三個城門。這裏,筆者為何要特別提及此三門呢?因為,這跟太常陳的大夫家廟和“四水歸池”有直接的關聯。

大夫家廟原址在今菁城解放路福昌閣、老林委宿舍樓一帶。或許是和平太常陳對漳平建縣、築城有重大貢獻而得到上蒼特別回報,明朝時期,好風水偏偏轉向和平太常陳氏。自築城後直至明亡,太常陳氏可謂一枝獨秀,堪稱漳平縣第一大宗族,其人口最多,土地最廣,財富最巨,文化最高,仕宦人數最多,且官位顯赫。至於貢生、監生,更是不勝枚舉;舉人、進士,亦不乏其人。

需特別提及的是,嘉靖四十年(1561)福建鄉試,陳九敘、陳九仞倆(屬從兄弟)同時考中舉人,聲名遠揚;緊接著,1568年,陳九仞考中二甲第65名進士,其後官至知府、苑馬寺卿;1574年,陳九敘考中二甲第15名進士,曆官知州、府同知。兄弟同科,金榜題名,一時享譽府縣,聞名遐邇。因此,其先祖陳良(1422-1504)在城裏肇建之故居,遂改稱為“大夫家廟”。

可以說,在當時漳平城裏,大夫家廟是各姓祠堂中規模最大、建築最好、最有影響的祠堂。其時,漳平民眾一致誇讚大夫家廟風水好,尤其是祠堂門前有一口大池塘,稱“關刀池”,城裏四方的水都彙集流入“關刀池”,稱為“四水歸池”,風水獨佳。

那麼,太常陳為何要將宗祠前面這一池塘取名“關刀池”呢?原來,大夫家廟面前是個池塘,狹而長,面前就是城牆。全城唯有這一段城牆無路可走,大家把這個池塘叫著“槍刀池”,形狀像一條槍,槍尖直刺著太常陳的祠堂,堪輿術稱“厝煞”,對子孫十分不吉利,屬凶煞。為了解除這個嚴重“威脅”,太常陳天字型大小族人在大夫家廟前面特別挖了一口大池塘,挖成關老爺所持大刀頭的形狀,刀刃正對槍尖,並取名為“關刀池”。“關刀”對峙“槍尖”,兩相較量,逢凶化吉,吉利平安。

堪輿術理氣宗當中,有一句經典概括性的話:“山管人丁,水管財”。長久以來,人們以為水是旺財的標誌,於是水自然而然被大家作為“催財”的法寶。當時,為了凸顯陳家宗祠風水,確保財丁福祿連綿不絕,太常陳族人千辛萬苦挑來千萬擔泥土,將通往下水門的路上和萬壽宮附近的道路等處堆土墊高,此為人工設置巒頭,以圖人丁興旺;並使巒頭兩旁的雨水不會流到下水門,而直接流入“關刀池”,以求財源滾滾,發家富貴。

自從“四水歸池”風水做成後,和平太常陳人丁興旺,世代顯貴,科甲蟬聯,名冠全縣。

太常陳的興盛發達、一枝獨秀,一段時間後自然引起其他姓氏的妒忌。

大約在明朝末年,不知何時候,勢力不差的幾個姓族豪紳,為了抑制太常陳的實力發展,便從堪輿術上作文章,不斷地在新知縣耳邊吹風,他們慫恿道:“四水歸池”會使漳平城哪天遭受大水淹沒,從而危及城裏百姓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他們極力建議在靠河的南邊城牆多開三個城門。新知縣欣然允諾照辦。於是,城牆新開了三個城門,分別叫著“上水門”、“中水門”、“下水門”,從而將太常陳宗祠大夫家廟的風水寶地“四水歸池”打開缺口,徹底打破太常陳一枝獨秀的發展勢頭。

物換星移,鼎新革故。自清以後,漳平城裏陸續興起了新的大姓望族。以縣城為中心,在二十華里為半徑的居仁裏範圍內,大的宗族有四個:太常陳、丁阪劉、阪尾劉、藍田陳。還有三個小宗族:丁阪黃、和春鄭、北郊李。他們相互交織、互相利用或爭鬥,參與或介入了清代、民國時期的宗姓鬥爭與漳平政治力量的角逐。

附記:

清朝同治元年即1862年,太常陳生員陳春藻、陳春江(字玉鳴)“兄弟同科”,同時考中福建鄉試文、武舉人,享譽全縣。功成名就的武舉人陳玉鳴,為了重振本宗家風,花鉅資重建了大夫家廟,宗祠建築蔚為壯觀,堪稱第一。1858年,陳玉鳴還與族人一同創辦了本宗私家書院——紫雲書院,為本族子孫培養了不少人才,其勢力一直影響到民國1949年。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