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 漳平陳氏 »

漳平永福種玉堂

作者:佚名  來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01日

漳平永福種玉堂

宗祠座落在漳平市永福鄉藍田嶺頭坪,迎年山(象形山)俗稱“象形厝”,坐巳向亥兼巽乾(坐東南偏向西北),為二進式院落,號曰“種玉堂”,宗祠面積 1畝餘,系由二世祖七十公于元世祖年間建造,至今己有七百多年歷史,祠堂仿造皇宮,宏偉壯觀,土木結構,中堂上蓋中脊堆龍剪鳳,氣勢輝煌,祠堂中堂設“象賢”、“中龕”、“崇德”三龕,中龕供奉陳五八公及列祖神位。左龕為尚賢龕,供奉的為有職位的祖先神位,右龕為崇德龕,供奉的是出錢捐立的祖先神位。祠堂今為漳平市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貢川陳氏大宗祠→漳平永福藍田陳氏大宗祠(種玉堂)。本祠是永安貢川《陳氏大宗祠》衍派下最大的分祠,始祖陳五八公是貢川入閩始祖雍公的第十七世孫、名臣世卿公第九世孫、理學先驅淵公第六世孫。始祖原居南劍州沙陽貢川(貢川今屬永安),青年時隨宋軍雲峰旗駐紮龍岩縣永福裏,約于南宋理宗末年遷居永福裏蘭田社,今已傳至二十八世,裔孫遍佈海內外。公恩錫冠帶,誥馳贈榮祿大夫。

本祠為永福藍田陳氏的開基始祖陳五八公的專祠,是總祠性質的宗祠,歷代裔孫分別建十多處分祠,計有:

 1、藍田別墅,本裏,俗名穀館,位於大宗祠種玉堂左側深坑壟口,文革時被毀。

 2、梅魁堂,俗稱“倒地一枝梅”,位於漳州南山寺右側五百米處,與南陳(太傅陳邕之裔)合建。

 3、福田祠,在福州貢院附近,祠名意在:福建永福藍田陳,用作永福子弟科考館舍,清咸豐己未建,今無考。

 4、德昌堂,龍岩城隍廟右側,清光緒辛巳建。

 5、漳平種玉堂,漳平市上桂林之櫸林。

 6、十配祠,在永福裏室頭洋。

 7、見龍堂,九二公祠,在本裏石牌仔。

 8、鳳鳴祠,在本裏南河。

 9、福華祠,在福州郎官巷,意為:在省城福州的藍田陳華山戶宗祠,清嘉慶六年辛酉建,至今完好,成為貢川系陳氏在省城福州重要的衍派分祠。

10、12、觳詒祠,在漳平城內上水門。此外,還有臺灣台中永進縣和四川三台縣都有五八公支祠。

本祠建于元世祖年間,明中葉被草寇焚毀。八世裔孫景賢公為首發動裔孫捐資修復。清同治甲子(1864年)九月二十三日,在太平軍攻佔藍田鄉的過程中,祠堂曾被一把大火焚燒大半,今懸掛在正殿左側接待室中的一幅陳五八的立軸畫像,就是從火中搶救出來。時過兩年丙寅年(1866年)十九世孫福源公、起鳳公為首邀集捐題丁產修復完竣。解放後,祖祠為永福醫院使用。本世紀八十年代後,前三屆理事會逐步收回主權,重建神主龕並作部分修漏補缺。1996-1998年間,董事會會長廿四世裔孫振楊為首主持集資,全部向衛生院收回主權,全面更新祠堂,撤換椽桷瓦蓋地磚條石,裝飾椽柱神龕,更新神主牌位,眾裔孫之孝思難能可貴,今天祖祠容顏引人注目,可謂舊貌變新顏。詩雲:祠宇象山麓,春秋祀典隆,新容輝舊貌,累世慶豐功。

宗祠每年農曆二月十四日舉行祭祖大典。典禮按照故禮進行,從子時(晚上11點)開始祭祖,整個儀式持續約兩個小時,其內容包括祭禮和演戲。在祭拜儀式上,除了向祖宗神位供奉牲醴、胙元、果品、庶饌等豐盛祭品之外,還要宣讀四六句駢文體的祭文,歷數列祖功德。在致祭始祖陳五八的祭文中,有這樣的字句:“永福基開業創,源溯虞舜……駿發華胄,中丞派衍沙陽。藍田種玉,宋末雄稱清漳。三江虎躍,象麓富麗廟廊。永樹勳名,萬載不朽德揚”。中龕頂上額曰“種玉堂”,中堂兩側極壁上詩畫布滿,教誨裔孫。中堂圓柱鑲嵌對聯:

  遠祖溯太邱碑銘同壽三千載

  群眾環福地煙火中藏十萬家

  種田承虞舜家風象耕紀瑞

  玉丹載胡公子姓鳳十呈祥

  種子溯太邱五戶分支大衍蘭田種祖

  玉堂崇少監兩房繼美丕承潁水源流

  ……

祠堂下廳兩側鑲嵌石版,銘刻裔孫捐資奉獻芳名,祠堂大門頂上額曰“大夫家廟”。埕坪左右兩邊舊時豎有71根象徵科舉功名的華表桅杆(文革時被毀),標榜出自本宗族的文武舉人、進士,以示光宗耀祖。另有一幅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金字長匾,上書“垂裕後昆” 4個大字,這是林森為本族24世孫陳性初題贈的。

自《種玉堂》始祖五八公入永福至今,歷經七百多年,後代裔孫枝繁葉茂、瓜瓞連綿,番播四海、人口眾多,英才輩出。目前,永福本地約有族裔三萬多人,漳州、泉州、龍岩、三明、廈門、福州各地的縣市都有分佈,還有臺灣、印尼、江西、四川、南京、廣東等地也擁有眾多族裔,尤其是安溪縣支系,海內外裔孫達三萬余人,達總數約有十余萬之眾。有記載的歷代考取舉人以上功名之裔孫計71人,出仕之數難以勝計。近代歷史上較為有名的有華山戶守潤公裔的陳祖康、陳性初兄弟,前者為清末留法學生,早期參加革命活動,學成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為著名的黃埔軍校校歌詞作者,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原址和臺北中正紀念堂展廳上至今還懸掛此歌。後者為愛國僑領。

陳性初先生于1871年出生于漳平市菁城鎮,清未秀才,為人耿直,富有正義感,因揭露知縣種種劣跡而被革除功名,於1902年赴荷屬巴達維亞發展,富甲一方,成為知名的愛國僑領,積極參予並贊助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創立華僑智育會,宣傳革命思想。中華民國成立後,他奔走勸募“國民捐”,計得國幣 230余萬支持新生政權,參與發起成立“福建會館”,創辦《工商日報》歷任董事。在三十年代,他歷任“閩僑救鄉會”幹事兼秘書長、中華醫藥施救會委員兼秘書、巴華慈善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國醫館駐荷屬國醫分館秘書主任、中國國民黨駐巴達維亞執行委員、華文《新報》、《天聲》義務訪員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憤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憂國憂民,奔走呼號,發表《敵機感吟》、《擁護世界和平》、《為閩南災民請命》等詩文聲討日軍侵略。1939年 6月,奉調到中央訓練團第三期黨政訓練班受訓。 7月自重慶結業南返途中病逝昆明。當時的黨政要人蔣介石、馮玉祥、林森、蔡元培及民國政府五大院院長孫科、于佑任等都題挽聯,備受哀榮。國民黨駐荷屬巴達維亞直屬支部及故鄉漳平為他舉行隆重的追悼會,他的事蹟編入國民黨黨史。在2002年陳性初先生出國 100周年之時,有關人士籌畫再版《陳性初紀念集》,更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何魯麗以及福建省、龍岩市家鄉的領導黃小晶、汪毅夫、張燮飛、劉賜貴等的大力支持並予題詞。彌足珍貴的是陳性初的裔孫陳大江先生繼承其父發展中國與印尼人民友好的事業,如今作為印尼中華總商會總主席,為印中經貿合作穿針引線,到處奔走,協助印尼政府做了大量細緻有效的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通過他的努力,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先後受到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賈慶林、李鵬、朱鎔基、吳儀等的接見,構成了一部百年僑史的生動例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