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杏塘甘山公世系 »

南安詩山杏塘陳氏續修族譜序

錄入:陳承溢  來源: 《南安詩山杏塘陳氏族譜》2003  更新時間:2011年09月16日

南安詩山杏塘陳氏續修族譜序

 

續修族譜

前言

族譜乃記載一個家族世系之表冊,稱譜牒。以弘揚祖德宗功,銘祖訓,辨派系之別,詳昭穆之序,溯先祖之源,叙子孫聯屬為旨。族譜世代傳承,能使千百年散居寰宇各地之宗親族裔有著尋根溯源之依據,緬懷祖德繼遺風,敦親睦族啟後昆,團結共濟明哲理,催人發奮更上一層樓。

近二十年來,政通人和。公元一九八四年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聯合通知指出: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極待發掘的一部分,蘊藏着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經濟史,人物傳記,家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它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起着很大作用。國家對譜牒作了明確指示,民間各鄉各里深受鼓舞!重修祖祠,續修族譜之盛事遍地開啟,風行時勢涌盛大氣候,實乃百年難遇之良機。

杏塘地處詩山西北面邊村,我宗裔有識之士更在公元一九九三年間,牽動還鄉省親謁祖的宗裔僑親,緬懷祖德熱愛家鄉之心,倡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慷開義囊,同心同德,將遭受破損嚴重的杏塘祖祠於公元一九九四年外重修一新,煥發容光,並舉行祖祠重光晉主祧祔慶典之空前盛會。自此歲歲冬至盛奉牲禮果品,凡花甲以上老宗親聚會拜祭於祖祠。

祖業光輝長燦,流芳千古,為弘揚宗德,振發族風,啟迪後昆,再創輝煌。為使沉睡一百二十一年的《貞格杏塘陳氏族譜》復甦,重放光明,為使所有的杏塘陳氏宗親族裔近者明支派,遠者源本源,有着尋根溯源之依據。應時代之呼聲,集宗親之願望,在鄉之宗親賢達聚會祖祠暢叙,倡議乘祖祠今歲欣逢「利年」之機,完成族譜續修大事。即於今歲新春正月下旬在祖祠廳堂中召集有關會議,成立「杏塘陳氏宗親會」,推舉銘鑫為會長,永顏為監事長,同時組織有關機構。經多次專門會議卓有成效的醞釀討論,研究和決定,遂於壬午年二月初八日(春分)全面啟動續纂工作。

族譜是浩繁的人文工程,為使登記準確無誤,登記組全體成員不畏路遙跋涉之艱,分赴永安,華安,泉州一帶對有關支裔摸底登記;甚至登高山闖叢林探祖墳考證碑文,並整修攝影,抄錄墓誌銘;拆神主牌位,落實先人的生卒時日,索取真實佐證資料。尚有個別宗裔如長房黑磚柱,長房三 土樓柱,二房四貞坑內寮柱獻出光緒七年舊族譜該柱手抄本,以及《墓志銘》助使該柱世代銜接吻合。宗親會還組織一批人馬登山整修桂林公,甘山公,文寰公,奕材公等四處墓墳,真實反映我宗的悠久歷史,有力地保證族譜編纂的全面性與完整性,留給後世一份寶貴的譜牒文化史冊。

總之,本屆續修族譜能如期修成付梓,賴在宗親會有力決策,海內外眾宗親萬眾一心,真誠團結,通力合作所取得之碩果。謹此向所有慷慨解囊,獻策獻力之宗親表示謝悃!然而,由於編修人員水平有限,時間緊迫,佐證資料難全,粗疏遺漏難免,敬予鑒諒!

續譜工程的順利完成,是我們杏塘陳氏子孫的一件夢寐以求的大喜事,上慰先祖,下啟後昆,必將為我族的昌盛繁榮,興旺發達發揮其巨大作用。

                          杏塘陳氏宗親會 謹撰

                          公元二零零二年歲次壬午桂月

 

續修族譜

序言

今之社會,精神物質兩文明極力提升,社會道德觀念日益增強。尊祖敬宗,敦親睦族,家之倫理觀念日趨強烈,倡導譜學,建立族譜,發揚至孝篤親,尋根溯源之倫理建設實乃當務之急。

譜所以奠世系,辨昭穆,叙宗支,勸孝友,而家道之衰尤可徵矣。族譜乃族史,古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族之不可無譜,猶國之不可無史也。

杏塘陳氏,燈號為『潁川南陳』。潁川是漢太丘長陳實公的居地,陳實公被尊為潁川始祖。南陳乃唐太傳陳邕公,鄧國公陳忠公之子,即漳州南院派裔,陳實公十五世孫。字崇福號南山,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唐玄宗開元時賜光祿太夫,兼禮部尚書左僕射,授太子太傳,封鄂國公。公與皇叔李林甫不睦,被調入閩,始居興化繼分漳泉,在漳州建南院,是為南院開基祖,封忠順王,享年九十五。傳至十二世孫校尉公(弘元),五代十國時期,連年兵荒馬亂,公屢經遷徒,最後擇於永春小岵南山之麓結茅居焉,是為永春小岵開基祖。

永春小岵南山開基祖弘元公號校尉,高祖父元達公,曾祖父徵公,祖父蠲公,父洪義公,世系清楚,屬於漳州南院派裔。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公元九五六年)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屢經遷徙,未初擇於永春小岵南山之麓結茅定居,繁衍生息。公富有開疆辟土之才能,披荊斬棘,掃除荒穢,擇地屯田,開拓基業。迄今千余載,裔孫繁衍昌熾,賢哲輩出。傳至玄孫瑊公,號居仁,自總角時即穎悟逾人,詩文精通,舉孝廉,為宋元豐三年(公元一零八零年)特奏名進士,乃吾小岵南山陳氏開科祖。校尉公派下蕃衍鼎盛,科第聯登,被譽為七世蟬聯,嗣後,陸續榮登進士者近三十名之多。元至正十四年歲次甲午(公元一三五四年)發生『六二花事件』,居住祖地小岵君澤公及其三子公忠,四子公著,八子孺官等被殺害,財產盡沒於官,幸存者逃離家鄉。長子公蔭公逃往安溪長坑南斗入籍;次子公茂公逃往南安夾頭山李氏娘家暫住,後再返祖地重創基業:五子公輔至今下落不明;六子公弼公逃往武榮(今南安)藍田(今詩山巖田)搭棚隱居。不數年公殁,子祖武公甫成人,父見背公歸南山,被桃源(今永春)縣史林永壽誣告為陳同之黨。祖武公懼,轉徒上林(今貞格)母舅吳文瓊家隱避,重振家業,生息繁衍,遂以藍田歸妹婿蔡思壽,繁衍生息傳承至今。

貞格二世祖祖武公字元亨,公弼公之子,永春小岵始祖校尉公十五世孫,模公派系八世孫。隱居上林貞格,劫後余生,艱辛創業,嚴己寬人,教誨兒孫,奮發耕讀,枝繁葉茂,蕃衍傳承至今六百五十余年之悠久歷史。直至十二世孫益潮公擇地杏塘分居,拓家建業,是為杏塘肇基祖。

杏塘肇基祖益潮公字孚潜號甘山。貞格開基祖公弼公十二世孫,貞格桂林公三子。生於明萬歷五年(丁丑)七月廿三日辰時,卒於清順治十一年甲午六月二十日辰時(公元一五七七~一六五四年)壽七十八。公秉性剛直好義,有膽略,最愛開拓發展。壯時徒居福清縣(閩東沿海),後重返故土,擇居現杏塘祖祠寶地,拓展家業,積德累仁,謀詒燕翼,繁衍宗支,椒衍瓜綿,螽斯蟄蟄,孝友傳家,保世滋大,迄今四百余個滄桑歲月。公傳子二,長學德號雲隱,據光緒七年族譜記載,傳至六世明字輩有十九位裔孫,然其名下俱無誌上去向,下落不明。世遠年湮,時代多變,且舊譜中冊遺失,至今梓里失傳載。次學堯號文寰,傳至孫昌珠號天維。傳子五,為今杏煻陳氏全境子孫分五房之祖。

天維公諱昌珠字仲圃,杏塘肇基祖甘山公四世孫,貞格開基祖公弼公十五世孫。(公元一六七五~一七三七年),壽六十二。公豪慨不羈,頗有家財,好義樂施。妣溪邊鄭氏織娘,事舅姑以孝,處宗族以睦,訓子孫以嚴,佐公成家,築齋軒曰:『蒼園』構建住屋曰『杏塘』。傳子五:光揚,鴻業,達公,光到,光立。據譜誌:公與妣逝後仝棺合葬於泉州城外卅九都後亭鄉小桃花土名陽石山,烏鴉落地形。平生勤儉,仁愛,賙恤,是以天相吉人,得此寶地,枝繁葉茂,書香繼起,科第聯登,人材輩出。眾子孫登泮者二人,入雍者八人,十一世裔孫聯芬,民國間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福建省黨部書記長。杏塘陳氏宗裔人丁興旺,人才濟濟,百業俱興,足迹遍布國內外,有遠至美國,加拿大,東南亞各國各地區。現杏塘長房祖嚴慎公,太學名光揚。傳子六,分六柱,二,四兩支系遷居泉州城郊蕃衍生息。在故里的是長,三,五,六柱支系,而長柱又一支系分居貞坑外寮;二房祖毅齋公,入雍名鴻業。傳子四:據傳長,次子外徒,現長泰縣轄內有一陳姓鄉里,系杏塘二房一支系遷往入藉蕃衍(待查)。如今在故里的二房僅三,四柱兩支系,而二房四學堂仔一祖勞先公早在清乾隆年間奉父母命分居貞坑內寮。貞坑位於貞格北面一山村,其裔乃杏塘長房,二房分支子孫;杏塘三房,四房裔孫甚眾,惟時代更替,年湮世遠,且舊譜中冊遺失,考查無據,下落不明;杏塘五房祖侍乾公,名光立,早逝。長房祖五子得睿公承嗣,現子孫興旺發達,人才濟濟;公元一九六五年間,杏塘長房,二房,五房以及貞坑有不少宗親響應政府號召移徒永安,蚌口,瑤田等地入藉開拓發展,安居樂業,達數十戶,旅居海外僑親數不勝數。據估計,現杏塘陳氏族裔子孫,包括全國各省市縣及港澳臺宗親近萬人,現健在族人最高輩分遠字,為甘山公十一世孫,最低輩分孝字,為甘山公十七世孫。今樂睹譜志,世系定,宗支明,序齒別,悉知部分支系居散處,同一血脈。春雨潤禾,自葉流根,一粒之粟,傳之千倉萬厢,無異味也!一莖之花,流之千卉萬英,無異馥也!

孔子有言:『養之教也,而主在於行。』族譜者,誠寓教於行,最基礎之家庭倫理教育也!今我族譜續就,足以光先德而勵後來。願我杏塘陳氏海內外宗親族裔,敬奉斯譜,子孫寶之。祈家道昌,子孫枝繁葉茂,英才輩出,鴻圖大展,以此為祝,樂而序之!

甘山公十三世孫 雨軒拜撰

公元二零零二年歲次壬午七月初一日

 

續修族譜

摘要說明

一九八四年國家一局二部有關修志纂譜的聯合通知發布示於天下,陽光沐浴,萬物昭蘇,全國各地呈現盛世修誌,研究與編修譜牒工作復蘇,我宗裔鄉親有識之士意識到:若不乘北大好時機續修族譜,將會喪失機遇,貽誤後代,以此應運而起,順乎眾願。

一、本屆續修族譜定名曰:《南安詩山杏塘陳氏族譜》。全套分三卷,卷首以陳氏諸聖祖遺像,祖訓,祖墳,祖祠,杏塘全景,捐資萬元影照,簡傳,譜序,昭穆,世系圖以及附錄等;卷二為小岵校尉公一世至杏塘開基祖甘山公『長』字輩世紀實錄;卷三為甘山公十三世『忠』字輩起至十七世『孝』字輩世紀實錄。

二、本屆續修族譜以光緒七年舊族譜為依據,采集登記為主,輯選充實為輔,詳近略遠,正訛補漏的原則,按房柱支脈派系,昭穆世序,長次順序進行匯編纂輯初稿,再由宗親會召集全體理事及各房柱代表集中逐一認真審閱,復核校對正稿以示負責,而後付印成冊。

三、原舊族譜,乃貞格杏塘先賢共事於光緒七年辛巳(公元一八八一年)編修的,迄今時隔一百廿一個春秋歲月,世遠年湮,雖公元一九四九年間曾按人丁收貯譜谷擬舉再續修,然終因時代更替而廢之。為告慰先祖之靈,實現族親之願望,對續修本屆杏塘陳氏族譜浩繁工程,眾族裔宗親竟樂於迎難而上,挺身而出,不計報酬,默默工作,無怨無悔,膺肩重任,使續譜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如期修成付梓。續譜中最艱巨、最浩繁的工作,首推族情登記編纂。宗親會根據房柱分布的實際鄉情,組成五個登記組,對細選精挑的登記員進行專門培訓,人人熱情洋溢,高度認真負責,堅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客觀』為原則,挨家挨戶進行登記,慎重多方采訪,力求資料采輯精確無誤。

四、在續譜資金的籌集上,可謂當務之急。然宗親會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做了大量宣傳鼓動工作。即向海內外宗親廣發《致宗親的一封信》的同時,首先喜獲永顏率其子小川、小山帶頭樂捐人民幣壹拾萬元,之後海內外熱心公益的宗親紛紛解囊呼應,數額之巨令人嘖喜!為昭彰後世,宗親會特作幾點規家於左:

  (1)、凡捐款者不論數額大小均在譜冊上列芳名榜以誌(按款數大小順序排列);

  (2)、凡捐款人民幣伍仟元者,再贈送譜冊壹套;

  (3)、凡捐款人民幣壹萬元者,再在譜冊上刪印個人彩照一幀;

  (4)、凡捐款人民幣貳萬元者,再加贈精制芳名匾以作紀念。

五、貞坑位於貞格北面,全山村系杏塘長房六,二房四支系宗裔,一百一十五戶,五~六百人口,有二百多年歷史。緣於公元二零零零年(庚辰)八月廿六日突遭暴雨山洪猛烈襲擊,發生山體推移式滑波,部分住屋倒塌,死了七人(一老六幼)。經勘定為危險地帶,在政府的關心重視撫愛下,撥款賬災,並及時做好安置工作,現全村落於二零零二年移居至鳳山寺原青年農場,重建新家園,名曰:貞坑新村,安居樂業。

六,本屆續譜遵循族譜條例編纂,先繪制世系圖以統其綱,繼編世紀以舉其目,中附傳記,以詳其終始。世系圖直綫而下者為父子相繼,橫綫而並列者為兄弟相聯,按竪板右為長,左為少。長房子孫列畢乃及其次依序而就。世紀以傳世為一大紀。舊譜照抄,本屆加附南陳世系從開基祖鄧國公忠公起至十三世永春小岵南山始祖校尉公(弘元)止接舊譜。俾以清楚了解溯先祖之源。再之,對世紀名下,若已逝者應加書『公』字,健在者一律書其名,對有關婦女輩,是女兒者應在其名下加注出生時日,出閣者應書婚配何地何姓名。娶入者視為與夫平等,加書何地人氏,夫殁妻再婚者書改嫁兩字,若入贅者,作為父之子書之。若或其他形式之婚者,則尊重健在人之意,莫須強調,以視男女平權。餘者難盡所列,當據實研究定之。

七,本屆譜牒世紀實錄名冊至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十日截止登記,以便及時編印。

  陳姓宗裔,源遠流長,子孫遍布海內外,歷代人才濟濟,美譽遠播,允為國之大族。諺云:『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歸根有祖,守望相助。我族聖祖忠君效國至孝篤親,崇賢揚善,仁義厚德。『忠孝廉節』祖訓傳承,我族子孫當以盡孝道之情。所謂『富貴不離祖』也!本屆續修族譜如期修成付梓,全賴海內外宗裔同心同德,互相合作,鼎力支持幫助,謹此再次鳴謝!

                          杏塘陳氏宗親會 敬撰

                          公元二零零二年八月十二日

                          歲次壬午年七月初四日

 

重修族譜

譜序

譜之重也,諸儒論之詳矣!原夫本源所從出,支派所由分,祖宗功德所由稽,生卒墳塋所由考,譜可無修乎!我祖校尉公肇基桃源岵峰,傳至十四世公弼公,自南山移居武榮即為我貞格始祖。迄今世代年遠,照穆舛然,雖有完人舊緒而語多不詳,戊寅春諸族人燕集祠宇,興懷水木,遂有修譜之舉。而徵祐侄尤篤於尊祖敬宗之誼,明於纂修譜牒之理,邀芳共事導老蘇作譜法,以所知者為一世祖,此我族當以校尉公為始祖。而我貞格尤當以公弼公為始祖是也。導龍門子修譜法缺其所不知信其所可知此,公弼公以前當悉仍舊不敢妄自增改,而公弼公以後尤當悉心查孝不敢稍有苟且是也。芳素不才是舉也,非敢雲有裨宗族而本源支派,祖宗功德生卒墳塋,披譜了然亦為一助,至後人有志勤燈總篤行,誼掇高科著聲名於盛朝,更藻潤以成大觀,尤家乘之光也,夫實有厚望云。

                     乾隆歲次戊寅春端月谷旦十六世孫 啟

注:為閱讀之便,本屆續譜時加注標點。

 

重修譜序

夫譜何為而作也昉自司馬遷作世家,蘇老泉立世序,所以謹始慮終而必修爾蓋始之不明必有混冒所自出者,終之不明必有輕弃所自分者。若溯厥淵源詳其苗裔,考祖宗功德錄世代人文,給後世窮原竟委數典無忘其有功於族者,不誠大哉,我南安杏塘鄉陳氏素推望族,其先世譜牒代有纂修惟乾隆迄今百有二十余年之久,族中雲光先輩出為倡議手輯,三年未謄真,而光叔殁,爾時俗論不無疑者,予日不然!光叔以尊祖之志重修其譜,兢兢業業,惟恐世遠難明,故悉心查考,由始祖至二十四世罔不周詳,及草清完竣,始覺身病,於是語家人曰:『老夫殘喘餘生,數無久享,賴祖宗阿護,增壽三齡,故遷延至今耳。』卒之日舉族怠其義贈賻倍隆,由此觀之,則光叔之享己加矣,何人猶竊竊疑之也!雖然是事也,予曷知之也,念迨後 雲開翁等董成其事,欲予弁言,予愧才拙辭不獲已,因錄其世系而為之序曰:杏塘陳氏其先桃源南山人也,宋時一門顯貴,進士者十余人,理學則知柔公,鄉賢名宦則僕、模二公,余以文章名世者亦皆一時人杰,溯淵源則祖德馨香,自古為昭亦于今為列矣!然此猶屬桃源耳。元季之亂其始祖乃隱居武榮藍田鄉,繼遂遷居貞格,傳十餘世復分居杏塘。自是人文蔚起,族姓寢昌矣,曩者嘉慶道光間英才輩出,舉于鄉者四人,登歲貢者二人,采芹食廪者指不勝屈,噫嘻一時科名其亦盛歟!今即前哲雲遙老成凋謝而入成者,雲開翁其人遊泮水者,雲三翁、雲亭翁、亨相翁其人之數君者,與予道德交最篤,予以諸公董成其事,讀其家乘未嘗不欣慕其前代人物。若此曩時之科名又若此使非斯譜,曷由明哉,然又不止此也!予觀族中諸君子類皆學養兼優,卓然不羈。無論成名者定為遠到即後生輩亦皆有攀龍附鳳之思,異時班聯玉筍瑞應德星將見

龍章叠賁

鳳誥時頒光斯譜者不惟盛于曩時抑且爭光前代矣,而豈徒雲祁日熾已哉,是為序。

               光緒七年歲次辛巳葭月谷旦姻家侄李邦光頓首 拜撰

注:原文無標點,為閱讀順口成誦,以明其意,故本屆續譜時特加注標點。

 

Copyright©2006 - 2016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傳真:0852 - 2911 4810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