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山風采 »

“眾籌”而建,探尋南安這座清朝土樓背後的故事

記者 董加固 楊江參 文/圖  來源:海都全媒體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4日

“眾籌”而建,探尋南安這座清朝土樓背後的故事

在泉州南安詩山鎮聯星村杏塘自然村,有一座杏塘土樓,建於清乾隆壬寅年(公元1782年),與永春“巽來莊”土樓(建於公元1777年)差不多年齡(差 5年),相隔也不遠(約25公里),也都同為“回”字形建築結構,不同的是——杏塘土樓是“眾籌”而建。

杏塘土樓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巍然屹立至今。方形的土樓和傳統的閩南“皇宮起”紅磚建築風格混搭,又讓這座老建築展現出不一樣的旖旎風情。土樓是何人主持而建?又是如何“眾籌”的?背後隱藏著哪些動人的故事?11月30日,海都記者冒雨前往探訪。

樓裏有樓,別有洞天

陰濛濛的天,淅瀝瀝的雨,我們來的時候,天氣不怎麼好,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探訪土樓的興致。我們趕到時,年輕的聯星村黨總支部書記陳錦海熱情迎接,並成為我們的嚮導。

杏山屹立,塘水深流。當我們的腳步在杏塘村駐足,便被一座三層樓高的土樓所吸引。青山翠樹背景下,加之周遭一座座傳統閩南大厝的映襯,粉牆黑瓦的杏塘土樓顯得巍峨而神秘。

粉牆黑瓦的杏塘土樓顯得巍峨而神秘

土樓坐北朝南,形似古堡,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週邊是呈四方形的土石結構圍牆,牆高8米、厚2米,下半部 5米採用巨石壘砌,上半部3米則使用黏質土夯築。

土樓北高南低,其側面有狀如層梯的泄水青石

土樓朝南是一個方正的青石門框,裏面卻嵌著一個圓拱形大門。門上“戶對”的位置,有兩個精美的方形浮雕青石向外凸出,一邊刻竹鹿,寓意著青梅竹馬、愛情永恆、福壽雙全的美好嚮往;一邊刻松鶴,延年益壽喻長生。

竹鹿浮雕(左),松鶴浮雕(右)

門額處鑲嵌一塊輝綠石匾,上面陰刻楷書大字“潁水流芳”,這正是杏塘陳氏的郡望。

門額的“潁水流芳”正是杏塘陳氏的郡望

陳錦海拿出鑰匙,打開土樓大門。我們推門而入,這才發現樓裏有樓,別有洞天。

內裏,一座傳統閩南風格的宗祠和週邊的土樓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回”字結構。

土樓內的宗祠與週邊的土樓形成一個大大的“回”字結構

宗祠是杏塘長房三柱的祠堂,整體建築富麗堂皇、雕樑畫棟;上下廳堂居室門面刷以黑色油漆,紅漆點綴其間,熠熠生輝。

土樓內是一座傳統閩南風格的宗祠

土樓內留存有大量石構件,皆為青石,其中有一口古井,圓形,內直徑約30釐米,井水清澈,離井口約 3米,井旁有一個直徑約 1米的“大碗石”,供洗菜等。

這一口圓弧形的古井表面光滑精緻

井旁有一個直徑約 1米的“大碗石”

土樓的內部樓層為穿鬥式木構架雙層小樓,上下居室外皆有走廊,互相連通,屋蓋由杉木椽仔桷和方形黑瓦片構成,利於遮風擋雨。依圍牆而建的雙層木樓居室共有78間,分佈在樓牆兩側及後方。

在沒有建造居室的正大門圍牆上,則設有眾多的瞭望孔或槍眼。這些朝外的槍眼,既利於採光,流通空氣,又能成為瞭望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孔。在匪患、猛獸猖獗的年代,固若金湯的牆體和可瞭望可鳴槍的槍眼,曾給過陳氏族民很大的安全感。

“不單有這些槍眼,土樓邊上還有座炮樓,可惜現在沒了。”70多歲的陳維江告訴我們,他小時就住在土樓裏,“住有10多戶,到了90年代,陸續搬出了。”

70多歲的陳維江介紹,土樓邊上原來還有座炮樓,可惜現在沒了

如今踏上牆樓,從槍眼向外望去,窺見的是一片寧靜與祥和,對比腦中浮現當年陳氏族人與土匪激戰的情景,不免令人感慨。

眾籌營建,興學傳家

建造至今,杏塘土樓已有 240年歷史。

51歲的陳慶波,家住土樓邊上,對土樓的情況頗有瞭解。陳慶波告訴我們,土樓是由杏塘陳氏七世祖陳繩武主持修築。當時,陳繩武採用“公籌”的方式,聚集大量資金,並聘來能工巧匠,經數載苦心營建,方才建成這龐大的土樓。細想來,今人玩的“眾籌”原來也是拾古人牙慧,更讓人對古人的智慧讚歎不已。

話說回來,在陳氏族人中,陳繩武並非成就最高,卻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號召力建起土樓,護族人以周全,不得不說是一位奇人。通過翻閱陳慶波提供的《南安貞格杏塘陳氏族譜》(注:清代手抄本),我們瞭解到了陳繩武歷經磨難的人生故事。

《南安貞格杏塘陳氏族譜》為清代手抄本

陳繩武原名陳重邁,字爾嘉,繩武為其別號。他出生於乾隆癸酉年(公元1753年),才兩個月大時,父親陳厚順便去世了。更不幸的是,在他剛滿6歲時,母親也撒手人寰。小繩武成了孤兒後,靠著叔輩和族人們的接濟生存,從小便嘗遍了人生的疾苦。

都說“苦難教會人成長”,繩武長得既聰穎又伶俐,學業精進,塾師對他非常器重。不過,無父無母的他,能吃飽飯長大已是老天爺恩賜,要走學而優則仕這條路談何容易。靠著長輩的拉扯長到成年之時,他的叔叔將其叫到跟前,叮囑他既已成人,該自己獨立了。

陳繩武倒也爭氣,他輟學從商,從挑擔賣漿等小生意做起,靠著勤奮和努力,將生意越做越大。當他家業漸豐時,又開起了典當行,誠信經營,不到而立之年,便成為當地有名的典當鋪老闆。

和大多數人一樣,經商致富後,陳繩武開始建大厝。他在村落的中心位置,建起了一座傳統閩南大厝。但傳統的建築,雖然滿足了居住的要求,卻常常受到外面土匪的侵擾。尤其是當時杏塘村周圍匪患猖獗,像陳繩武這樣的巨賈更是土匪盯上的目標。為此,陳繩武決定牽頭發動族人興建土樓,抵禦匪患。

就這樣,在他的主持下,一座兼具居住和防禦功能的土樓在數年間拔地而起。土樓建起後,陳氏族人群居於此,安居樂業,最多時曾有數百人居住在裏面。後來,土樓經過修繕,2012年成為南安市不可移動文物。

土樓經過修繕,2012年成為南安市不可移動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杏塘土樓後的小山上,長著一株軀幹粗壯遒勁、表皮呈鱗片狀的高大龍眼樹。“今年有結果,個頭不大,但特別,有一股冰糖味。”陳慶波告訴我們,據說,這棵龍眼樹是陳繩武在清乾隆年間親手培植的。從當年的小樹苗,到如今的根深葉茂,亭亭如蓋,這株龍眼樹在杏塘人的心中,有著不一樣的教化和意義。

陳繩武在清乾隆年間親手培植的龍眼樹

陳慶波介紹道,或許是因為年少時家境貧困輟學的原因,陳繩武更懂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不易。吃著百家飯長大的陳繩武,始終不忘感恩反哺、造化鄉民。因此在事業發達後,他格外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他重教興學,在杏塘土樓門口左側的小山丘上,出資建起了私塾(今已不在),謹庠序之教,供杏塘子孫求學之用。當年,土樓裏家家炊煙嫋嫋,土樓外的私塾則是書聲琅琅,一派生機勃勃。從興建土樓,建立私塾開始,陳繩武重教興學、造化鄉民的精神,被世代傳承了下來,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opyright©2006 - 2020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