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山 景緻宮廟 »

詩山錢塘宮廟 - 中

作者:佚名  來源:南安錢塘吧  更新時間:2011年09月16日

詩山錢塘宮廟‧中

石鼓廟

淵源

石鼓廟因一石五尺方圓如鼓,面中有一奇痕不披地衣,傳為鼓錘擊處。又因位在廟左一方,歷來以鼓為貴,以大邊為尊,故以石命廟名為石鼓廟,主祀代天巡狩五王府大人,亦稱五府千歲或五府大人,鄉人慣稱:大人公。由外角一許氏於民國中期前往安溪鎮撫鄉作客,常聞其鄉人講起神顯聖跡,異常感動,便用信杯蔔可分爐,香火迎從北塔尾順山龍脈至此供奉。

風水格局

石鼓廟一脈從北塔山尾而下結穴於石壁邊上為金龍掛壁之象也。廟坐北朝南,左有竹前、格仔兩侖來拱,並有一石似鼓天物。右有上山林、經兜兩侖圍護,並有一石中斷如疊似鐘天物。前獵鷂石峰來朝,中東溪似玉帶流左不見出水之處。前望廟宇如鑲於石壁之中,左右天然鐘鼓石對峙,威嚴八方,真是天敕福地,故有聯:“石壁開大人廟貌,鼓琴留盛世母音。”

廟中供奉唐時五位異姓結拜兄弟,其如金石般敦厚的友誼,讓後人千古讚頌為:忠、孝、仁、義、智、集于一身的王爺神,故有聯:“石金敦友誼,鼓樂譜梵音。”

鐘鼓石

在廟前左方約十米處今路邊有一奇石,約五尺方圓形似鼓,面中有一光滑似磨過的印痕常年不披地衣,傳為鼓錘擊落之處,甚為奇異,這就是聞名的石鼓石。因石在廟之左邊,自古以鼓即擊聲如雷靂震破天地之渾沉,能消邪魔惡鬼為勝,又以大邊為尊,故以石鼓命廟名。

在廟前右方約三米處有一石,面寬約七尺南斜如朝神點頭叩首,直下中斷似疊如唐時手鐘,長約五丈透壁,這就是鐘石。兩石天然奇成對峙,真是巧然勝物,給廟宇增添了威嚴氣勢,故有聯:石可點頭誰雲土木冥頑無事百叩,鼓能作氣欲使邪魔消沮故爾三撾。

石泉

石泉在石鼓廟後左邊,一泉眼從壽土中石縫而出(今被作一井),甘甜純冽,時常溢滿廟庭。在日光照耀下泉水蒸氣騰騰,如同神恩化成甘霖法雨惠澤四海八方,故名石泉,與鐘鼓石為石鼓廟境中靈(泉)、顯(鐘)、威(鼓)、三奇之勝。

五府大人來源

錢塘石鼓廟主祀五府大人亦稱五府千歲、五府王爺、五王府大人、鄉人俗稱:大人公。

相傳唐朝時期,有三百六十進士授封不同官職後被奸臣殘害為欲同謀反之罪,被皇帝下令同抓關於地牢之中。其中有李、池、吳、朱、範、五人患難中見真情,效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地牢中結拜為兄弟,並視死如歸,每天仍吟詩作對,不忘誦讀四書五經。奸臣見後,尋思欲加陷害,上詔皇帝說這些人不思悔過,每日於獄中密謀。皇帝大怒,不分青紅皂白,便下旨推出午門斬首,並掛頭立架示眾,這也是後人供奉人頭架之來源。

這些進士雖亡卻真靈不昧,冤怨直竄閻羅殿。閻王大驚忙上天啟詔於玉帝,玉帝大怒普降瘟神下凡人間,頓時疫情大發,遍地哀鴻,白骨累累。後玉帝又旋而不忍生靈塗炭,便下令眾進士再到人間處理瘟疫。

一日寅時,李、池、吳、朱、範五進士英魂一同執行玉旨。當行至漳州馬巷小盈鎮後,探知瘟神已于漳州城水源處遍灑疫菌,待卯時城民煮食飲水必遭滅城之厄。五進士便化身為莊客,由池進士以身試菌,暴死于水源邊,其餘四進士則進城示警,漳州城民得以全命。瘟神知後押池進士英魂上天見於玉帝,玉帝反而不怪罪他,見其以死救萬民,功不可沒,並詔其餘四進士上天一律授封為王爵,可乘王船周遊代天巡狩,並以三元最後一元十月十五日過一天,下凡分祀人間各地永享香火,意為浴火重生。故鄉人以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為聖誕。

一、李王府大人

神俗姓李名大亮,涇陽人,文武雙全,為五王之首。曾侍奉兄嫂如父母,至親至孝,仁義昭昭,天下普贊,為仁孝之神。

農曆四月廿六為聖誕

二、池王府大人

神俗姓池名德誠或夢彪,字名然或逢春,南京人。因神試菌水面黑眼瞪如珠暴亡,救民有功,玉帝封其為王,並掌尚方寶劍一把,可先斬後奏,擁三十六鐵甲兵,善於運籌帷幄,為謀略之神。

農曆六月十八日為聖誕

三、吳王府大人

神俗姓吳名孝寬,江蘇吳縣人,嫺熟各種山川地理,善於占卜星象。治軍之余常教百姓鑿渠引水,開闢田地,改善生活,為國精忠不二,為忠義之神。

農曆九月十五日為聖誕

四、朱王府大人

神俗姓朱名叔裕,嘉興人。其文武雙全,最擅長治理地方之道,對於興化變俗方面有相當大的成就。玉帝敕一寶鏡可照人心,收妖孽,知未來,掌刑罰,為司法之神。

農曆八月十五日為聖誕

五、范王府大人

神俗姓範名承業,江蘇吳縣人。自小博通經義兼資武略,智勇超倫,善於飛沙走石,能土遁,精通醫術,救人無數,為岐黃之神。

農曆四月廿七日為聖誕

五府大人受玉帝旨意於三元十月十五日過一天,下凡分享人間香火,可浴火重生。故鄉人以十月十六日為聖誕同賀

顯赫事蹟

一、威懲不正

據說,民國中期,錢塘石鼓廟中五府大人從安溪鎮撫鄉迎入鄉中時有所禁忌,鄉人可能是怕神冤氣太重,故閉門而不露。外角一許氏擇日於淩晨,香火恭迎順山龍脈從北塔尾而下供奉於此。

過後說來也奇怪,凡外鄉有人從廟門口經過往詩山時,常有人暈倒於此,事後方知這些人皆是心術不正之人,至此受到神的懲罰。但此後,廟中香火也漸微不旺,眾人怕萬一心術時虧上廟燒香會遭神譴責,真是邪者自危。

有一年,鄉中有一賢人在十月十六日為神慶聖誕時,並請布袋戲於廟中出演,卻少有鄉人前往觀看,可見氣氛清淡。等到占卜來年做夥頭人選時,卻沒人敢近前蔔杯,這人見後忙焚香跪下祈神而說:“神當福佑萬民,恩澤四海鄉人,香火方得旺盛,若再如此下去,來年聖誕無人承慶。”過後奇異的是,自此不必太過禁忌,沒再意外發生。只要鄉人心善虔誠有所祈求,神無不顯赫福佑,漸漸香火旺盛至今。

二、降乩劍刎

在一九九零年後,安溪一鄉迎五府大人至南安金陶一五府大人廟中祈火迎香,擺駕回鄉時順路到我鄉受等拜敬。路從來蘇貢仔公路而入,隊伍浩浩蕩蕩,順陳塘格門口入鄉至石鼓廟中。

此時廟庭供桌禮敬、香煙霧騰、鞭炮震耳、善男信女水泄不通。等待神轎擺正,道士作法祈福之時,眾人祈禱禮拜,場面甚是熱鬧非凡。突然,隨從一扶乩者入廟中拜神,桃劍揮舞、瞬間全身抖嗦不定,是為神顯降乩。只見桃劍揮刎腹中,從背穿出,然後拔出身中完好無傷,。眾人見後目驚口呆,心感奇異,無不拜神威風顯聖。過後方知神迎香初次路過入鄉,見鄉人熱情恭敬禮拜,異常激動,逐顯赫下降扶乩身上,以劍刎身助興,賜福保佑鄉人。

三、嚴懲不敬

在錢塘鄉中有一人,突然暴病不起,醫藥無效,躺等歸西,其家人於心不忍,便請呂仙降壇扶乩問事。

當扶乩者燒香念咒後突然臉色大變,眼瞪似珠,手舞腳跺,並拍桌大叫自稱為五府大人降臨,並對病人責說:“你身為大人,並非孩子,如此不懂事理場合,竟然在廟前鐘石邊灑尿,對我等大為不敬,故降罪於你。”說完便去。眾人聽後嚇得木驚口呆,忙問于病人可曾有此事發生?病人尋思一會兒方得記起,前段時間一夜中,步行將至石鼓廟前時身感尿急,見四下無人便隨意在鐘石邊解手完事,無思此舉會招來神怒,看來此病無救,命到該終也!
過後,因此人病久身弱,醫治不及時而逝,讓人無不驚歎神之威嚴顯赫,有求必應,可尊不可欺矣。

四、簽令押陣

五府大人真神降臨扶乩簽令押陣用於迎香隊伍祈火,一路中護助平安。扶乩者要獨身吃素七天,保持整身清淨,方受神下臨降乩。所謂簽令即兩根箭形鐵條約筷子大小,若大令約長一尺二寸,小令約七寸,雙插兩腮入口咬住,同鼻嘴成為一“令”字。

其間,抽煙喝茶吃飯無不礙之。過後拔出兩腮完好無損,可見為真神降乩方能做到,此術在迎香祈火押於陣頭,讓人可見神威風凜凜,顯赫應感,鬼怪妖邪自消避之,故能確保平安,這在安溪大人公入鄉時見一老人簽令押陣,可謂神異。也有的地方,以劍割舌取血畫符,過後吃飯,喝茶照常,伸舌可見無損,若有此術為扶乩者能做之,謂神降真乩福佑萬民,增加神秘,讓信眾崇拜更加信奉。

五、入鄉不去

安溪一鄉迎五府大人聖像至南安金淘一五府大人廟中進香祈火,第二次順路入我錢塘鄉中受等奉敬時。

鄉人同頭次一樣,設石鼓廟、門口路、水尾橋三處擺敬,並有道士作法祈福,按戶分得小彩紙旗。所到之處,供品應有盡有,鞭炮震盪,香煙彌漫,善男信女雲集,人山人海,甚是熱鬧非凡。當至水尾橋最後一敬後,其鄉人準備起駕返回安溪,奇怪的是神轎卻扛不動,固若千斤生根入土。其鄉有些年青力壯之人不信神顯,奮力扛轎,致使抬轎橫扛斷成兩節,仍難扛起。一些年齡較老的人見狀,知神見錢塘鄉人虔誠熱情,此地景致優美,賢才輩出,故顯赫不肯回鄉,忙召眾跪下,叩頭好話說盡。過後從鄉中拿得一木作為轎扛,奇怪的是此時神轎一扛便起,過後至此,其鄉若再往南安金淘進香後則不敢扛神像入鄉,怕再有類事發生。

拜請五府大人神咒

扶乩者七天素食,保持一身清淨。先點燭、焚香、燒金紙、再念咒:

一、總請五府大人咒

  拜請代天巡狩五府王爺,三十六官將隨吾行。

  身受玉皇上帝敕,三十六王爾兄弟。

  代天巡狩遊天下,敕降凡間救萬民。

  若是邪魔並惡鬼,押落酆都受罪刑。

  為官忠正報君恩,除瘟儘是救萬民。

  玉帝敕封代天府,酆都法去展威門。

  治病救苦消災厄,威深顯赫救萬人。

  五王玉皇上帝敕,焚香拜請到壇前。

  第子一心三拜請,代天巡狩五府王爺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二、單請李府大人

  拜請玉敕巡狩府,敕賜遊遍天下行。

  驅邪壓煞鬼神驚,化身顯現在壇前。

  上在天曹朝玉帝,下在地府查生靈。

  中在人間理善惡,賞善罰惡己分明。

  執掌陰陽諸善惡,萬般神將總來迎。

  吾奉玉皇上帝敕,代天巡府天下行。

  法門弟子專拜請,李府王爺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三、單請池府大人

  拜請池府一王爺,腳踏七星五雷雲。

  手執鐵鞭天地動,玉皇賜我把天門。

  吾今鎮守天門口,把守天門為元帥。

  弟子有何先開壇,為吾見過下壇來。

  列位弟子焚香請,速降壇前來扶童。

  發出口願救弟子,今日下壇救萬民。

  吾奉玉皇上帝令,代天巡狩天下行。

  法門弟子專拜請,池府王爺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四、單請范府大人

  拜請範府大將軍,英雄猛勇天下行。

  英靈顯現為猛勇,手執寶劍斬妖精。

  玉皇賜吾七星劍,斬除天下不正神。

  執掌陰陽諸善惡,萬般神將總來迎。

  吾奉玉皇上帝敕,焚香拜請到壇前。

  法門弟子專拜請,范府王爺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十二都錢塘石鼓廟五府大人靈感簽詩

第一簽:

  簽頭萬事皆大吉,求神許願可得力。

  添油添香添福壽,即達平坦始自由。

第二簽:

  寶鏡團圓日月明,琴瑟和鳴暢我情。

  婚姻買賣皆合意,君汝何故問中行。

第三簽:

  鯉魚志氣本英雄,屈守池中運未通。

  一日崢嶸頭角現,風雲際會化成龍。

第四簽:

  釋迦牟尼化色身,老君抱送玉麒麟。

  真宗求嗣生貴子,聖父禱丘產聖人。

第五簽:

  太公家業八十成,日出光輝四海明。

  命內自然逢大吉,祈保分明轉自安。

第六簽:

  昔日螳螂去捕蟬,豈知黃雀在身旁。

  莫信此人直中直,須防他心仁不仁。

第七簽:

  張弓射月望高天,百發於中往徒然。

  雲棋秦嶺家何在,雪擁南關馬不前。

第八簽:

  白虎下山欲害人,蟲飛入火自損身。

  關門改求冤不獄,病者求神便得輕。

第九簽:

  梅花帶雪振芳菲,江中魚翁不落垂。

  夜靜水寒魚不釣,滿船容載明月歸。

第十簽:

  鬼門關上險無常,鐵船過江遇風行。

  只恐冤家如羅網,汝若去時有禍凶。

第十一簽:

  官府朦朧欲愛錢,重疊發來相共連。

  欠望清官今日得,貴人扶持感皇天。

第十二簽:

  雷霆霹靂震空中,天公差我觀吉凶。

  積善之家必有慶,積惡之家必有凶。

第十三簽:

  魚在小澗上高難,以水急流魚身難。

  但看龍蛇交會日,何處遠遊別處安。

第十四簽:

  日上東風吹散雲,光明清彩照乾坤。

  萬事和合皆稱意,久望婚姻得成緣。

第十五簽:

  三藏取經往西天,路途險難遇齊天。

  雲棋秦嶺家何在,雪擁南關馬不前。

第十六簽:

  風恬浪靜可行舟,暢飲高歌樂遊遊。

  君子求官衣錦還,江山萬裏任君遊。

第十七簽:

  囚人出獄上酒樓,暢飲幾杯改心愁。

  母子妻兄同敬賀,火裏蓮花再發開。

第十八簽:

  八仙過海付蟠桃,龍王把下藍采和。

  因奪碧玉兵刀接,佛祖慈悲來講和。

第十九簽:

  若要求財未得財,只死賊鬼相侵害。

  關門閉戶家中坐,恐有禍上天上來。

第廿簽:

  禾稻漸漸結完成,此事必定有相連。

  黃金忽然變成鐵,何用作福問神仙。

第廿一簽:

  兩人各性同一心,前途且看事相成。

  昆山美玉皆是寶,我身是鐵變成金。

第廿二簽:

  啞子得夢實難言,盲人觀針看不見。

  九曲明珠是不過,孔子在陳必絕糧。

第廿三簽:

  一盞明燈終休減,主人有福再添油。

  任他險處從他險,定見憂時不見憂。

第廿四簽:

  滄海微風波浪靜,葉葉魚商再揖行。

  求財求利皆無處,雖是多得亦無驚。

第廿五簽:

  葉落根深霜不怕,枯木逢春再發花。

  雖然中間逢進退,錢財到底屬我家。

第廿六簽:

  夫妻有意兩相謀,暢飲幾杯改心悉。

  萬事和合皆稱意,久望婚姻得成緣。

第廿七簽:

  牛郎織女本天仙,銀河阻隔路渺然。

  百年富貴風中燭,一旦榮華夢裏身。

第廿八簽:

  伏羲八卦最是靈,六十甲子推五星。

  暗室虧心天地見,舉頭三尺有神明。

錢塘石鼓廟五府大人對聯:

  石壁開大人廟貌,

  鼓琴留盛世母音。

  石金敦友誼,

  鼓樂譜梵音。

  石泉施化雨,

  鼓角助英風。

  石可點頭誰雲土木冥頑無事百叩,

  鼓能作氣欲使邪魔消沮故爾三撾。

  

錢塘許氏祠堂神祗

錢塘許氏祠堂淵源

錢塘者,許氏之錢塘也。其地在府治之西,南安詩山十二都。粵稽所自起始于始祖景玉公自晉江石龜之大蓬擇美乎!此逐人居於是焉。溯元至正年間,迄明以距今年代湮遠,約有十七世。相傳祠堂前有池,池有錢,且有灣環屈曲之勢,故謂之錢塘(錢塘之名蓋取諸此),亦雲上塘。其龍自舟山,發祖天柱梯,蓬萊起將軍卸,下穿田振大山過娘畔,由石蒲逶蛇迤邐而入。塔山聳起屏帳,三台並立一齊,降下中抽一口,蛛絲馬跡婉轉,伏口分金入穴,而許氏之祠堂在焉。

  節選自舊譜《錢塘許氏祠堂記》清仁宗嘉慶十五年庚午桂月 華陽呂純陽降乩撰贈

風水格局

錢塘在縣治之西,十二都詩山,因歐陽詹居高蓋山蘼,以詩名故,韓昌黎號其裏居詩山。層巒聳翠,回峰繞塘,識者以為大龍停驛山中,科甲地之也。其龍自天柱發祖遠自永春白格,舟山來者勿論,辭樓下殿過大格,石亭子格峽,聳東山迄將軍卸下穿田酉峽起大山,磐石蒲逶迤。而入塔山展列帳,中抽一脈踞慎斬關,而許氏祖祠建焉。形唱騎龍,坐醜向未兼癸丁,左右自屏抽下抱拱,各二中間,一塘坦平周正而朝峰,則自塘左微起,一脈漸次而高矗起庵模,亦開屏帳抽枝作迎,連峰疊嶂,奔邑尊星,以與蓮花卸下,諸山分隊來迎,枝枝固抱,而交合於魁鬥。左帳角自金雞遞大嶺,開臂展翼,趨衛貴人,以與許垵卸下,諸山逐隊來迎,重重內護而關鎖于龍井、許山祭、大口、小口回入府志,仙人井八字分流,共計迎送三十裏,許其後樂。則呂洋貞格玉華連列于北,高蓋卓立回顧於東,自去龍拖左攔住隨龍,及去龍回拖之水,會於山城交合之處。大獅模踞把守於西,大獅自龍右拖,近身隨龍血汗一收黃山橋,一收虎尾侖,而兩龜夾守左右,對峙登堂而望,但見旗槍森嚴,牌印整列,誠尊官衙門一大觀也。而前隊雖去,去而仍回,其特幹餘枝蜿蜒所及結縣治縣成巨族各績累累,不可勝紀。經雲:騎龍去愈遠,而氣愈旺,力愈強,福愈大。通計全局遙結六七十裏,為南邑之名區,奇峰積秀,曲澗滿流英峽,小穀有城邑之觀,誠水源,木本規模也。

  抄自舊譜《錢塘記》

錢塘許氏祠堂祖王來源

在錢塘許氏祠堂殿左龕中右邊有一龍椅,中並坐文武尊王,即文安尊王張巡公坐於右邊,武安尊王許遠公被尊為我許氏祠堂祖王故坐於左邊,兩尊合稱:文武尊王,同時世代香火供奉於此。以昭示子孫受神保佑,文武賢能,盡忠報國,忠孝禮廉,仁義智信齊全。並於每年正月初二日淩晨,香迎武安尊王為祖王作主同清水祖師前往他處割火迎香接春祈福。

一、文安尊王來源

神俗姓張名巡,唐(七零八~七五七年)河南鄧州人。是“安史之亂”時期的著名英雄,其祖籍蒲州河東(今山西芮城),出生于河南南陽鄧州。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出口成章。長大後有才幹,講氣節,傾財好施,扶危濟困。唐開元(七一三~七四一年)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書舍人,天寶年間(七四二~七五五年)調授清河縣令,任滿回京。不願阿附權貴,雖政績突出也未遷升高官,不久調譴授為真源縣令。

“安史之亂”後,至至德二年(七五七年)正月,遭安莊緒部尹子琦合兵十餘萬圍攻,其以數千兵卒逝死守衛睢陽,雖為文官,卻精通兵法,屢次擊敗叛軍,被封為禦史中丞。但終因寡不敵眾,戰死于睢陽,殉國時,其身首慘遭支離,芮城、鄧州、睢陽三地皆招魂而葬,並被唐皇追封:“通真三太子”、“文安尊王”、俗稱為:大使公。

每年農曆正月廿五日為聖誕

二、武安尊王來源

神俗姓許名遠,字令威,唐(七零九~七五七年)杭州鹽官(今海甯伊橋)人。唐開元末年進士,曾入劍南節度使府為從事,因忤節度使章仇兼瓊被貶為高要尉。唐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召其為睢陽太守。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遭安莊緒部尹子琦合兵十餘萬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以數千兵卒協力固守睢陽城,堅持至十月,糧盡羅雀掘鼠,致張巡殺妾煮犒許遠奴童給士兵充饑。終因外援不至,城破被執送至洛陽,在安莊緒兵敗渡河北時慘遭殺害。

韓愈評雲:“守一城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茲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之,其誰之功也?”後詔封為:荊州大都督,武安尊王,畫圖像於淩煙閣,並敕建雙忠廟于睢陽,歲時致祭。家鄉鹽官縣城中亦建雙忠廟以奉祀。宋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題詩,廟中有:“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聯傳誦於世。其基在伊橋楊園埭俗稱許公墩,其讀書處在泗水亭相傳至今。在錢塘許氏祠堂中因同為許氏被奉尊為祖王,亦俗稱為:二使公。

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日為聖誕 兩尊並祀合稱:文武尊王

九天玄女來源

九天玄女亦稱元女、玄女、九天娘娘,為上古女神,玄鳥化身,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是上古熟諸兵法戰事的軍事家,曾乘丹鳳,禦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黃帝前,贈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通靈五明之印,五陰五陽遁甲之式寶物,又精通玄學,發明羅盤辨別方向,助黃帝在涿鹿戰勝蚩尤,世傳為黃帝之師。

又曾賜宋江仙棗,授天書三卷,囑他替天行道,輔國安民。三卷天書皆言兵戎之事,後宋江果然借它成了大功。因她常除暴安良,護民有功,玉帝敕封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在錢塘許氏祠堂殿左龕中供奉聖像為:秀髮披肩,五彩翠衣,左手平放於膝上,右手持一圓形羅盤,平身而坐,慈目向前,朱口欲言,楚楚欲動。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聖誕

九天玄女扶乩咒:

扶乩者一般為女性,吃素七天,並保持清淨方可拜請,先點燭、焚香、燒金紙、幹茶菜酒,三盤蘋果、梨、蘆柑順盤為敬,再念神咒:

  拜請九天玄女娘,騰雲駕霧扶化筵。

  符水救民功妙應,桃桑打鬼法無邊。

  天上陽陽隨娘轉,地下亡亡隨娘行。

  芎鞋化造三港口,角巾飛上九重天。

  身在盧山傳法界,救諸苦難速消災。

  吾是三師三女子,降落桃園動女仙。

  法門弟子專拜請,九天玄女降臨來。

  神兵火急如律令!

普庵祖師來源

佛俗姓郭,名(難考),北魏(五三零年)時期出生於陝西涇陽。少年出家,隨止圓禪師習苦行頭陀,摒絕世務,辛苦執勞,後投奔曇靄法師研讀《三藏經》、《華嚴經》諸書。

到北周武帝時期逐佛法,便隱居於終南山中,與靜淵法師同住,研討玄理,又邀三十餘人前往聚會共同習經典,以乞募衣食度日。至隋文帝在位時,大興佛教,召還逃僧。於開皇八年(五八八)被召返長安,後任太子門師,住靜法寺中。至隋煬帝大業七年(六零九)十一月五日坐化,終年八十歲,葬於終南山至相寺,並建普庵塔。

敕封:普庵祖師

每年農曆十一月廿七日為聖誕

在錢塘許氏祠堂殿左龕中,供奉在九天玄女右邊的聖像平身端坐,頭戴僧帽,右手托一瓶,左手平放於膝上,兩眼前視有神,可醫救苦疾,玄理風水,無所不能。

福德正神來源

神俗稱土地公、福德爺、後土、或簡稱土地、客家人稱大伯爺、伯公、起源於上古的社祭,據《孝經緯》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而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

至周武王二年二月初二日,誕生一張姓名德的人,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便官至朝中總稅官,並一生清正廉明,至周穆王三年以一百二十歲高齡坐化於一村頭大樹下,過後三日,容顏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塊圍成一屋奉祀,過了不久便由貧變富,百姓信為神恩保佑,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以前在村頭大樹下常見一小屋供奉土地爺之來源,生意人也喜祀之。

至秦朝始皇暴政,征民建萬裏長城。孟薑女之夫韓紀郎受征不幸死於城下。孟薑女尋夫不遇,哭倒長城,露出白骨無數,難能識別。遇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者為夫骨,並勸其無法尋得,還是還鄉為好,若能尋到,願為其守墓。孟薑女執意滴血遍尋,終得夫骨。但白骨因潤血淚卻漸生筋肉,似將生還,這時老翁再現,並說此時可裝袋背負回家。孟薑女依言而作,遺骨忽複原狀,便大怒不已,要老翁為其夫守墓,老翁只得信守承諾,這就是後來墓邊後土之來源。其實守墓之後土,風水中妙用以顧出水口而守財。民間又信,龍脈真氣為土地所管,

有俗語說:“人善就有福,土地公龍牽倒返。”故奉後土以守龍脈真氣,流水聚財,以達丁財兩旺之意也。

至元末,朱元璋以乞討為生,一日,饑餓難忍,路過泉州北門土地公廟時,見供桌果品,便蔔杯充饑保得一命,後建立明朝感念神恩便下旨封福建土地公為:福德正神。並有聯:“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或:“福建福人崇福德,正心正意敬正神。”這就是福德正神封號之來源。

又傳,福德夫妻皆一百二十歲羽化,生有十個女兒,卻無有子嗣,後收留兩條大蛇為子,一條取名為:“噫”,一條取名為:“喔”。

一日,為總稅官的福德夫妻外出,唯留兩蛇在家。兩蛇餓時難忍便偷食一壇雞蛋,後怕父母回家責怪就偷出家門直入金鑾殿中藏了起來。皇帝見後大驚,金鑾殿中突出大蛇,以為妖物,禦林軍也無人敢捉拿,就貼皇榜看誰能治妖,便封做大官。福德回家進城路中見榜後知為養子作亂,便揭榜前往見駕。他一到金鑾殿中見到這兩條蛇便大罵起來說:“畜生,你們競敢到此驚動聖上,還不趕快出宮去!”兩蛇聽後立刻乖順即走。皇帝見後大喜欲加封福德高官,福德說:“我夫妻合起來近兩百四十歲,再加官已是無用。”皇帝又欲賜金銀,福德又說:“我萬金如土,無子絕嗣才收留這兩蛇為子。”皇帝又說:“加官你不做,給錢你不要,那就封你為:寸土寸金,寸土上王。”後來,“土”為五行之中,民間也尊稱為:中央大帝。那兩條蛇被命看管金鑾殿大門,所以至今古裝戲一上場唱白大喊“噫”“喔”這兩字就是這兩蛇之名字,意叫其回避,以免驚動聖駕。

在閩南民間時常可聽到稱孩子為“大蛇”或避稱“鱸鰻”,平時也叫孩子為“噫、喔”以求乖巧臭賤,健康成長好養飼。生活中若見蛇入屋,只要焚三支清香禱告福德正神,不久蛇自出隱避。

據說,土地公土地婆羽化後,有一蛇厭煩看管皇宮金鑾殿大門,便逃出居於深山之中。日亦長大,身粗如桶,吸收日月精華便成為蛇精,又常出山傷害人畜,百姓苦不堪言。一天,玉帝知道此事,速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皆打不過而回。玉帝大怒,後來查明為土地公之子,立即下旨調土地公土地婆上天,責備其教子不嚴,令速下凡收伏。

土地公到凡間後見子便大罵:“你這孽子,我養你是來做好事,想不到你卻胡作非為,還不快隨吾上天庭伏罪。”土地婆也說:“孩子你快變小,讓母帶你上天庭。”蛇精順從聽母話,就變至約七八寸長,由土地婆帶上天庭交旨。玉帝見到這麼小的蛇就問土地婆說:“你這小小蛇兒怎會如此兇惡?”土地婆啟奏說:“這是我叫它變好變小的,不信可看它再變。”蛇精聽了就變成原樣。玉帝和天神們見後大驚不已,怕它變得更大更厲害就大喊住說:“好了,變小再變小!”蛇隨聲而小,再變至約七、八寸時。玉帝說時遲那時快,忙拿玉璽猛向蛇頭壓去,命神將把它拋下凡間受苦。從此,蛇精再也無法變大,四腿趴在地上,頭上有一紅點,即為玉帝用玉璽蓋下的印記,這就是“土地公蛇”之來源,也稱四腳蛇。由於土地公收伏孽子為凡間除害有功,被玉帝封為:“天下都總管。”的官職,人間有什麼都由他管,致使天下各鄉各裏、家家戶戶都有神位供奉。故有俗語:“土地公白目眉,免請自己來。”“土地公項項管,隨地呼請隨地顯。”

又說,玉帝命土地公土地婆下凡受祀時,問土地公有什麼願望,土地公說:“願天下太平,人人富足安康。”土地婆接者說:“這哪行,天下若人人富足安康,還有誰會供奉我們,應當有窮有富才對。”這才致使人間有窮有富。到了凡間,土地公見一人死後,其家人痛苦萬分,欲作起死回生之術。土地婆忙攔住說:“生死輪回仍人間之常事,若世人生而不死,豈不人嚇死人。”至此,人間才有生有死,輪回不休,就因兩神意志不合,故人們不喜供奉土地婆。而按男尊女卑制右同觀音菩薩同祀。又因土地公,曾為總稅官為祿的象徵,又一百二十歲高齡飛升為長壽的象徵。一生無嗣生有十女,而女主財運,又養二蛇為子,以應一年十二月皆能發財。是為福、祿、壽、財集於一身之神而主財,故有聯:“白髮知君老,黃金賜福人。”而觀音菩薩本為男身,只因救婦人難產沾血光而化為女身,能送子賜福而主丁,又慈悲為懷,普度眾生,隨請隨到,有求必應。兩尊並祀意求丁財兩旺也!故有:“家家有土地,戶戶有觀音。”之說。在錢塘許氏祖厝左龕中,神像自開光供奉後而不可移動位置,在於土地觀音主一鄉之福、祿、壽、丁、財、之氣永駐,故不可亂動。

在古代,播種的時候就會祭祀土地公,祈求豐收,這就是春祭。故谷種下土,常在田頭插以紙旗並壓金紙以敬田頭土地公,祈求五穀豐登。到收成時也祭祀土地公,報告豐收,以謝土地公。在閩南中秋日敬土地公的同時拔一帶泥之晚稻甩粘於正堂中梁中謂之“栽須”意為:“中秋若栽須,晚穀會豐收。”這就是秋祭。凡做生意,養殖業中,閩南人慣俗稱掙“土地公錢。”或“蜜蜂豬母羊,皆掙土地公錢。”

土地公同觀音菩薩並祀是佛道儒溶合的結果,也是民間對丁財兩旺的祈求和願望。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為聖誕

觀音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至唐朝因避李世民諱,去“世”字簡稱觀音,沿用至今。民間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觀音大士等,閩南慣稱:觀音媽、觀音佛祖。

觀世音之意為: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中說:“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但觀音身世記載各異,資料最多首推《悲華經》,據此經所說,觀音為遠古刪提嵐國轉輪王無諍念的太子,名叫不絢。長大後和父王一起隨寶藏如來出家修行,後來,父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絢太子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國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記為大勢至菩薩。其次據《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授記經》所說,觀音和大勢至菩薩為蓮花所化生。三是《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觀音為遠古時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靜往如來”的弟子等等,都是為大乘佛教中救苦救難能度一切厄的慈悲菩薩。

魏晉時期,社會動亂,淨土宗信仰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觀音菩薩隨之盛行而深入民心。至唐宋後,印度男觀音變成為春秋時代楚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化身。這在於按佛理,佛和菩薩皆無生死,亦無性別,可根據不同需要變現各種化身,《妙華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中就具體說觀音顯現各種化身救度眾生,故不以為怪。至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傳記,後以此為藍本,陸續出現《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觀音菩薩寶卷》等書。

相傳浙江普陀山為觀音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寺廟供奉觀音菩薩場所通常稱“圓通殿”。

  二月十九日為聖誕日

  六月十九日為成道日

  九月十九日為涅盤日

在許氏祠堂左龕中供奉為揚枝觀音坐像,同土地公並祀為一鄉丁財兩旺之意,故不可移動。
供奉觀音菩薩以素食為主,即五果六齋,鄉人常以下物為敬:

香、燭、金紙、編炮、香花、三杯幹茶、三或五種果實、素食菜肴即可。

魁星來源

魁星源於上古對星辰的崇拜。據顧炎武《日知錄》釋雲:“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主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鬥。”

據傳,古代有一姓氏難考的秀才,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能誦,出口成章,就是奇醜無比。他滿臉麻子,一腳還瘸,走路一拐一拐,但文章寫得好,便順利鄉試,會試,多次高中榜眼,到了殿試,卻落第而歸。至第三次殿試,皇帝看他面容和上殿走路姿勢,心中甚是不悅。並問他的臉何以如此?他答說:“麻面映天象,棒摘星斗。”皇帝便覺有趣又問那腳又為何?他又答:“此為一躍龍門,獨佔鰲頭。”皇帝見他機敏心中暗自高興而問其今天文章是誰寫得最好?他想了一下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聽後龍顏大悅,再閱他的文章,更是拍案叫絕,連說:“真不愧是奇才,天下第一!”於是欽點他為狀元。

過後,據說狀元還要經皇后禦插金花,才算禮畢。這位狀元一到皇后面前,因醜把皇后嚇得不給簪金花,因此又落第。出宮後在回家的路上越覺得無顏見人。便到一江邊踢翻書鬥,手握朱筆,縱身躍入江中。過後被一條鼇魚托起而飛升。因其一腳踢翻書鬥意為才高八斗,又傳其手中朱筆批什麼就是什麼。故自古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鬥,就怕朱筆不點頭。”就源於此。

神像供在祠堂左邊意可保佑一鄉登科發跡,文章錦繡、才高八斗、並獨佔鰲頭。

農曆七月初七為聖誕

三星來源

三星即福神、祿神、壽神、三星,有雕塑金身也有畫成圖掛奉,若有香燭供敬更佳,因其善施福,祿、壽、喜、財,丁、故而不可面對正門,方能招祥納福。因此畫像供奉在許氏祠堂中殿左邊,面向殿右。

一、福神來源

福神即歲星,起源甚早,包括範圍也廣。據說,唐德宗年間,道州一帶多出侏儒,常被選送入宮中為玩物。史陽城為道州刺史時,便冒犯上的危險奏請皇帝廢除這項進貢,道州百姓為感念史陽城恩德而奉他為福神。

古時,男耕女織,人們只要有田耕種就能五穀豐登而不饑,有衣物禦寒而無憂冬寒,生活安康即是福,這就是“福”字之來源。人們過年時貼春聯也喜將福字貼倒,以祈“福到”之意。

二、祿神來源

祿神來源於上古對星宿的崇拜,為北斗之杓,連於龍角南斗六星,為天廟丞相太宰之位,主授爵祿,也稱文曲星或文昌星也被尊為文昌大帝。

至五代時期,有一名張遠霄在四川青城山修道成仙被尊為祿神,也稱送子張仙,故手抱一童子。

三、壽神來源

壽神即角亢二宿南極老人星,為上古星象崇拜。至宋末開始人格化,據明小說集《警世通言》中有“福祿壽三星度世”中寫為一老人,乘白鶴升天,能降妖伏魔,一手拄拐杖,一手托仙桃也稱南極仙翁而主壽。

普庵祖師來源
佛俗姓余,名印肅,法號普庵。江西宜春縣石裏鄉太平裏,今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余坊村人士。宋微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十一月廿七日,餘坊村中一戶餘家,室內祥光燭天,隱現蓮花,祖師聖誕。

至六歲時,夢有僧點其胸,醒見胸前有赤點如櫻桃,知非凡物。于宋高宗紹興廿三年(一一五三)出家,拜慈化寺正賢和尚為師。據說一日,正賢授其《法華經》,普庵卻說:“諸佛玄旨覺悟於心,數墨循行何益於道!”可見其悟性。後來讀《華嚴經》至:“達本情之,知心體合”時遍體流汗豁然大悟,便曰:“我今親契華嚴境界矣。”而得道圓寂。

宋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普庵祖師以原寺所處“地氣索莫”難成氣候而擇南泉山開基興建,兩年落成。又傳其善神術,屢為民消災去病,救旱抗洪,故歷代加封。

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禪師”,南宋淳佑十年因救旱加封“妙齊禪師”,因禳疫加封“真覺禪師”,南宋鹹淳四年又封“昭賜禪師”,大德四年加封“大德禪師”,皇慶元年加封“慧慶禪師”。

至明代時,普庵祖師被抬高至菩薩地位,永樂皇帝評其:“萬行圓融,廣通具足,端嚴自在,變化無方,哲學悟於群迷,普利益於庶類,如溥甘霖於六合,膏澤均沾,猶現滿月于千江,光輝傍燭。”普庵祖師圓寂前曾費五年功夫刺血泥金書寫一部《金剛經》,同蘇東坡手書《金剛經》碑刻為鎮寺之寶。

農曆十一月廿七日聖誕

南安錢塘許氏宗祠對聯

  太嶽拓鴻基佐堯輔舜赫赫勳名昭千古,

  銀青貽燕翼開國成家綿綿瓜瓞播來茲。

  高陽流澤長忠孝廉節歷代烜昭史冊,

  光祿傳芳遠禮樂詩書明經裔煥宗 。

  由石龜而蔔此一塘迥回環並分清溪兩派,

  自至正以距今七甲焜 耀高掇盛世巍科。

  侍禦流馨名績昭丹霞郡志,

  石龜衍派巍科煥太岳家風。

  太岳耀宗風評高月旦望肅睢陽閥閱千秋光史冊,

  錢塘鐘地脈前拱南山后依北塔扶輿百代毓人文。

  開閩者三東漢唐初五季,

  溯源惟一霞漳晉水南溪。

  奉簡長驅開閩國,

  承勳丕振入紫垣。

  唐室忠良裔,

  元朝理學家。

  錢潮澎湃源流遠,

  塘水晶瑩世澤長。

  景德長存光日月,

  玉華永茂布山川。

  名重浙江縣,

  科登太岳家。

  南山豹變蔚,

  北塔雁題名。

  

彩雲軒來源

彩雲軒俗稱仙庵,位於錢塘南山之中,許氏祠堂對面,為“蓮花卸下”之穴也。本為民居,約建於清朝時期,為一許氏名尊稱為萬金公居之。至於萬金之尊稱,在於其當時在錢塘鄉中擁有萬貫家財,富甲一方,故鄉人而尊呼之。後來由其出資在此辟為書塾,聘請先生為其房中子弟教讀四經五書,學忠孝禮廉之儀,以望能登巍科,光宗耀祖。

據說,有一年曾聘鄰鄉杏塘一陳姓書塾先生為教,這陳姓不但文彩不凡,書畫卻也精通,常昂慕八仙中呂仙之氣質。閒時畫得《呂洞賓背劍圖》一幅飄然灑脫,栩栩如生,掛于中堂之中,每日閑興而賞之。

有一年九月初九日重陽佳節時,呂洞賓雲遊至錢塘空中,見下鐘山福地、奇峰積秀、風景如畫,如入蓬萊仙境之中,不由心迷陶醉,難以忘返。突聽南山中一屋書聲朗朗,傳上九霄,不由按下雲頭看個究竟。見屋中童子專致讀書,先生教導有方,中堂又掛己圖像,可見人們的昂慕尊崇,不由感動,便身一躍入於畫中。後來逐漸顯靈福佑鄉人,常借童乩顯赫指點迷津,施藥救人,名聲遠播。鄉人便聘巧匠用香木雕成金身,並精製聖殿主祀供奉。

另傳,有一年九月初九日,呂洞賓背劍騰雲追逐一千年狐妖至錢塘上空,眼看追上,狐妖卻一頭栽下鑽入許氏宗祠前七星池畔中(今學校門口臺階下)而不出。呂洞賓著急之時,突聽南山一屋中書聲朗朗傳來,定睛一看那屋中中堂卻有一幅自身畫像,而屋恰好在七星池之上山中,便縱身入於畫中,眼盯等待狐妖出地而不去。後來逐漸顯靈福佑鄉人,而被塑成金身供奉,自此狐妖再也不敢露面。

又因此宮地處半山之中,每逢清晨或雨過之時,常有五色雲彩飄於其中,在陽光照耀下絢麗多姿,亭宇若隱若現,如處同宮闕瑤台之中,故名彩雲軒。

至清末時期,詩山大庭鄉(今屬碼頭鎮)有一戴姓名希朱原名鳳儀號敬齋,生於道光三十年(一八五零)逝世於民國初期(一九一八)年的清朝內閣中書舉人。有一年春中清晨慕名呂仙公之顯赫而到錢塘來。路至許氏宗祠前一望山中流雲飄渺,五色煥彩溢光映地,集于南山之中,如同蒸氣般徐徐上升與天相連接的美景不由感概而作聯:“彩絢空中光映地,雲封洞上氣連天。”佳句。到彩雲軒門前時又見宮在雲霧中,雲戴在宮亭之上,此時剛好旭日東昇,斜輝照霧,如同瑞彩鎏金,似入仙境之中又作:“瑞彩斜輝紫閣,祥雲高掛朱亭。”一聯。再回頭縱觀四周,群山村落如同彩筆揮畫,讓人如癡如醉,特別是雲薄如同輕紗細裳織錦之處,更讓人歎為觀止,不由又作:“彩筆酣時搖太嶽,雲賞織處奪天孫。”

又一年中秋夜,有一黃姓名懋和的文人同鄉人閒遊至彩雲軒門前見夜中仍然香火旺盛,香煙在潔白的月色照耀下如同五色祥雲環繞,從天井徐徐而上,若青龍吐霧於月下,又同奇花吐蕊而盛開,讓人不由稱歎而作:“五色雲中浮紫氣,一團月裏吐奇葩。”當編炮一響,硝煙迷漫,庭院前的樹如在瑤台仙島之雲霧中,那月下的亭更像蓬萊中的亭,讓其不由又作:“樹同瑤島雲中樹,亭是蓬萊月下亭。”

一入宮中更是讓眼前的情景所感動,在這中秋佳節舉家團圓的日子裏,普天同慶。村中善男信女卻成群於此叩拜呂仙,更不由想起:呂、盧、高、紀、許、五姓同宗為高陽後裔而作:“同是高陽苗裔,何分天上人間。”登上殿前可見堂中雕刻金碧輝煌,彩鳳飛騰,雲龍變幻之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再作:“彩鳳飛騰騰,雲龍變化間。”

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香客,善男信女,到此叩求膜拜,仙公無不威靈顯赫,有求必應,讓人不得讚歎地靈仙顯而使彩雲軒聲名遠揚。

風水格局

彩雲軒一宮位於“蓮花浮台”的南山之中,居於蓮花瓣卸下之左,為“蓮花卸下”之穴也。左有松柏頭、天邊山,右有庵模、尾山寨,多侖圍拱,周護甚密。前北塔似筆架作案,吊燈、將軍、文章、諸山來朝,中大明堂聚氣。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鄉人俗稱仙公,常扶乩降世,救助指點眾人,有求必應,香火旺盛,可見穴真仙顯,不愧仙家勝地之名。

鐘離權來源

仙也稱“漢鐘離”,據《續文獻通考》所載:“鐘離權,字雲房,號和穀子,一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生而奇異,美髯俊目,身長八尺餘。仕漢及魏晉,首遇上仙王元甫,再遇華陽真人,授秘訣,遂棄世事,於縣東四十裏正陽洞修煉登仙,今號正陽帝君。”這裏所敘是將他當成漢代人,又認為鐘離權常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即言己為天下第一閒散之人,後後人卻將“漢”字當朝代名,以訛傳訛,遂成“漢鐘離”之來源。

鐘離權後受李鐵拐度化成仙,玉帝封為“太極左官真人”。其曾飛劍斬虎,點石成金濟眾,且度化了呂洞賓,故世稱其為呂洞賓之師。宋金後,全真教與正一道為道教中南北兩支,鐘離權被全真教奉為五祖之一,號“正陽祖師”。至元時,元世祖封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武宗加封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位在呂洞賓之上,在錢塘彩雲軒故供奉于殿左。

農曆四月十五日為聖誕

農曆五月十八日飛升日

呂洞賓來源

仙亦稱“呂純陽”、“呂真人”、“純陽子”,世稱“呂仙”、“呂祖”,據說他常自稱“回道人”、“回處士”,因與我許姓同為高陽苗裔,故在錢塘鄉中尊稱為“仙公”。

據《呂真人本傳》載:“呂岩,字洞賓,世為河中府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已時,生母就蓐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一白鶴白天飛下,竟入帳中不見。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風,鶴頂龜背,虎體龍腮,翠眉層棱,鳳眼趄髯,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樑聳直,面色黃白,左眉角一黑子,左眼下一黑子,筋斗大如功曹使者狀,兩足下紋隱起如龜,性敏,日記萬言,出口成文。”又《東遊記》載,他二十未娶,兩舉進士不第,後遊廬山,遇大龍真人,授其遁劍祛魔之法。六十歲時于長安酒肆始遇鐘離權先後十次考驗,見他精誠至極,便悉傳上真秘訣,度化成仙。據說他自有了火龍真人劍法,後又得雲房之道,常仗劍而遊江湖,行俠仗義,度世救人,曾憑三尺青鋒,斬蛟劈虎,除暴安良。亦憑所學醫法仙藥,問疾施醫,救人無數。又遨遊江湖,度化何仙姑。宋金後,被全真教奉為北五祖之一。至元朝至正三年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至清朝時期的一年九月初九日,駕鶴雲遊至彩雲軒上空,見錢塘鐘山福地奇峰積秀而陶醉,忽聞彩雲軒中書聲朗朗傳上九霄,便近一觀而見中堂有幅為教書先生所畫的《呂洞賓背劍圖》,知為所崇敬而感動,便投畫而顯靈福佑鄉人,有求必應,香火遂旺,後被塑金身雕殿供奉。又傳為追一千年狐妖將至,妖急遁於錢塘許氏宗祠前七星池畔中而不出(今學校門口臺階),呂洞賓急時恰聞到彩雲軒中書聲傳來,轉睛一看正堂中剛好掛幅己像,便投入日月守護,狐妖因而不敢再出。自此,常顯赫降乩扶助指點世人,消災解厄,治病風水,無所不能。

農曆九月初九日為聖誕。

顯赫事蹟

一、死被虎咬

民國丙寅年(一九二六)庚寅月丙寅日前一天,鄉中有一家拜請仙公降乩上壇處理要事。其中鄉中有一人在現場觀看畫糠言語而不信服,便脫口而出說:“嗥囂仙,七說八說。”此時只見童乩回言:“汝明天將被虎咬死。”此人不信,哼了一聲說:“我明天足不出戶,坐臥於床上,命子孫守護,看還有什麼虎能咬於我。”說完就走,但心仍有餘悸,吩咐子孫次日不可外出,在家守候。當晚睡至半夜醒來時突發現自身難以動彈,忙叫子孫集於床前。問知時日便方然大驚,歎仙公之靈顯,其命該此而終,並吩咐子孫日後在聖誕時不可做九月初九日,要提前於九月初八日做完,以表敬奉!至庚寅時,此人真的安然仙去。過後眾人方知所謂被虎咬死是在於虎年虎月虎日虎時而逝,並非身被虎所咬而死也,此時剛好是丙寅年庚寅月丙寅日庚寅時所逝則應仙公所言,讓人無不驚歎,老仙扶乩之靈顯,無事者不可胡言。自此,從這戶子孫傳出的人家至今仍尊祖遺願,於每年農曆九月初八日作為呂仙聖誕日而奉敬,以表尊崇。

二、言辯風水

民國時期,錢塘鄉中有一移民于江西的人員子弟回鄉探親,聽聞其人曾讀三年堪輿真經,精通風水地理,故回鄉後聽聞仙公能指點風水,故不信而想親身一試靈驗。

有一次,恰逢一家拜請老仙扶乩問風水。此人便往圍觀,見扶乩畫糠所言風水卻不符合自己的心水而不服,便閒言碎語幾句。只聽童乩回頭對其而言說:“汝給自家所點的“秀女坐閨”格局,和給別人家所點的“睡牛臥囤”格局風水皆大錯也。”那人一聽頓時大驚,自己曾點穴名未曾同人言過,其怎知道?但仍不服便問:“何以見得?”童乩釋言:“秀女坐閨”還未出嫁故動在乳,而你卻認為女職生子便點穴於陰,而“睡牛臥囤”動在於鼻出氣而呼吸,而你卻認為牛耕而點於肩,真是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也。”說完便退乩而去。

此時那人聽了這翻話不由頓悟,又驚又喜,無不叩拜謝服仙公之顯赫。方知人不可自傲,在仙公面前鬥地理,如同關公門前舞大刀。

三、莫管閒事

民國時期,錢塘鄉中有一人常往于安溪之間,見魁鬥鎮有一厝,白蟻滿駐門楣,日亦倡狂。心感不快則想,彩雲軒仙公顯赫,以後若遇降乩時何不順便一問即知,再告訴其厝主祛蟻之方,日後若再路過時,也好討一杯茶喝。

過後有一次,恰遇鄉人拜請仙公降乩上壇,這人便往觀看恭候。等其家要事問完,就順便將此想法問於仙。只聞童乩雲:“各人自掃門前雪,何管他人瓦上霜。其人無心來問吾,汝卻有意又何妨?”說完即退乩而去,這人聽後頓悟,心感慚愧,其人不知來求問於仙,而此事又於己無關,天機難泄,而己又何以多管閒事,不由拜謝仙公一語之教悔!

四、破土現死

民國時期,在錢塘鄉中有一人,其母病重,醫治難愈,唯臥床上奄奄一息。至一天傍晚,有一親堂見老人病苦難受,便提議何不拜請仙公降乩上壇下藥救治,說不定還有一點希望。這家人眼見到無能為力之境地,也只好當晚拜請一試。只見拜請仙公降乩後並非直接畫符或下藥,而命其家人速拿鋤頭提著馬燈跟隨其後,至寨後找得一風水墓地,並吩咐按時辰破土開挖,而後退乩而去。當這家人開鋤破土時,就有人氣喘息息來報其母剛已仙逝,這人悲痛萬分,心想其母連仙公都無法挽救,是天年已到矣,拜請扶乩連夜挑燈速尋風水墓地,而一鋤破土,母命即終,可見仙公之靈顯讓人無不敬之。

五、葬見靈物

民國末期,在錢塘水尾有一戶人家,欲拾祖父遺骸入于金罐中再遷葬。事先焚香拜請仙公扶乩安排事宜,擇葬於外角土樓山中金雞垵頭的“五行伴土”佳穴中,並擇於夜間時辰安葬,吩咐葬時可見天上有靈物飛過,不必驚慌,墓不可立碑,以保自然。

次日,這家人一邊拾遺骸入金罐,一邊由親堂幫忙至金雞垵破土挖穴于土地公石左邊。奇怪的是此穴位居於石中,將土挖空,僅能金罐斜入方容剛好放正。至夜中良辰吉旦之時,幾人抬得金罐入葬,當入穴之時,突聞空中有奇聲傳來,大家嚇了一跳,抬頭僅見一隻不知名的大鳥從空中飛過,消失於夜幕中,過後人們無不嘖嘖稱奇,仙公顯赫如同明月照鏡,佳穴僅有福人仙緣方得,過後此家人丁興旺,移居於臺灣。

六、扶乩采藥

民國末期,錢塘鄉中有一人病重,四處尋醫無果,甚是失望。後來病急無奈下便拜請仙公扶乩派藥治病。

仙公下乩後所派藥單,命人速至藥店取藥,恰逢藥劑不全。此時唯見童乩飛奔山中而去,記事者尾跟其後,速度之快讓人眼睜口呆。至一溪澗時,兩人一躍而過,身輕如燕,當到一刺叢時,扶乩仍過,記事者此時卻心感剛才過溪之奇異,便生雜念,一躍刺叢時便雙腳滑跌,一屁股坐入刺中,頓感疼痛難忍,回頭一看,扶乩者已采完藥回還。過後,那人被醫治全愈,備得三牲果盒至仙庵中叩謝仙公顯赫扶乩采藥救命之恩。

七、鉤吻一袋

民國末期,在錢塘頂角有一人,身患難治之症,日越嚴重,四處求醫無果,皆吩咐安排後事。奄奄一息之情形,如到奈何橋前,每日病痛催殘,讓人糾心頓生憐憫。

其家在這無耐之下,便焚香拜請仙公扶乩救治。仙公降乩畫糠雲:“若想命不休,鉤吻頭來救。挖食一布袋,逍遙得自由。”此人聽完如同晴天霹靂,心想,鉤吻劇毒,其葉服下不三即死,更何況是一布袋鉤吻頭呢?看來,天日已到,命將無救矣。但病痛折磨之苦實在讓人日子難過,既然藥為老仙所派,命已該終,那就此尊照服下,也得早日解脫苦海。過後其家人就進山尊照仙旨挖得一布袋鉤吻頭回家煎服,奇怪的是其人服下卻無死,病痛卻漸漸有所減輕,日後續服,至藥用完時,病情便康復如故,讓人無不深感奇異,這是以毒攻毒之方也。這人欲如脫胎換骨,萬分叩謝仙公恩情似海之深。

八、北塔造亭

一九八五年後,鄉人對於甲子輪回甚久鄉中斷斷續續方出得文人,甚是百思不得其解。便請仙公扶乩問事,拜請降乩指點言:應在宗祠騎龍之上北塔之中造一亭立我祖景玉公石碑以祭寨尾可保日後每年至少出一大學生等。

鄉人集眾照辦,並請道士開光點眼石碑,普示山神土地,作法祈福,安溪虞都、光德等地許氏族人紛紛回鄉祭祖。說來也甚奇怪,從那年起至今,鄉中大學生、博士生等層出不窮,人們無不敬奉仙公之靈驗。至於宗祠前後立祖公石碑在於應古時歷來說法雲:“宗祠前後,立祖石碑,祖恩福澤,可保長興。”之說。

九、畫符救急

一九八九年後,錢塘頂角經路邊有戶人家為其祖上做功德法事,並大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

當日中午,仙公的童乩也應邀撲宴。在開席前突逢仙公降乩其上大喊而說,今天此地將有兩事發生,望大家應以注意,並命取來筆紙書得兩道靈符壓於土地公的香爐之下。頓時,大家人心慌慌,吃喝皆感無味,議論猜測欲生何事。至宴席中,突然有一青年男子暈倒在地,大家急忙扶起掐人中但皆無濟於事。著急之餘,只見扶乩者拿得一碗清水,並取符火化其中灌下,不一會兒,那青年便睜眼康復如故。過後問知那人生肖,方知此時患沖煞之害也,故食間暈迷不醒。

至散筵席時,客人們紛紛離去,因此厝位於路邊,故多有閒人出入。有位貞洋人氏剛好扛一棵大杉木從經路而上至其房角時,在拐彎瞬間卻與一客人相撞,杉木頭一不小心將其背上劃了一道口子,頓時流血不止。這家人忙拿止血藥物止血,但都無以為用,這時,那位扶乩者忙從香爐下取得靈符往傷者身上一貼,傷口剛好與靈符同長,奇怪的是靈符貼上,血便止住。過後人們紛紛稱為奇異,幸有仙公顯赫保佑,降乩畫符救急,方免造成大礙。

十、童睡案上

一九九零後,在錢塘頂角有一孩童,時年約六歲左右,常常獨自一人到彩雲軒中玩耍。

一天中午,這位孩童爬到中堂案上玩時,不一會兒便伏案而睡。過後家人尋得方喚回家。至當夜間,這位孩童卻難以安眠入睡,其家人身感反常知為孩童不懂事,爬案而睡,對仙公無禮,方得難睡之症。在老人的催促下,這孩童之父忙執三根清香趁夜至仙庵中祈禱於仙公,說孩子年幼不懂禮儀,才會爬案伏睡,望能原諒保佑。過後回家入門時,其家人便說,自你去庵中燒香時,孩子便安然入睡,以後還是注意為是,多督促孩子凡事應以禮儀為重養成好習慣,長大後方能成為正器。

十一、符鎮靈牌

一九九五年,在錢塘外角有一老夫人,其夫早逝,唯其守寡含辛茹苦養育四子一女至成家立業,後分家各自另建新厝遷居。

至一天,廳堂中所供先夫牌位突然折斷趴在案上,讓人驚慌失措,不知為何。至第二天,四子在外打工紛紛重病而回,更加增添幾分奇異。結果大家商議拜請仙公降乩幫忙處理此事。至一夜,扶乩者來到其舊厝中堂,念咒焚香拜請,仙公即降乩忙畫符鎮於靈牌之上,並吩咐說其父風水有厄,已到期限,當開棺拾得遺骸入金罐另擇他地安葬,一切方可平安順利,並安排作業良辰吉時等事宜後便退乩而去。

過後,眾兄弟尊照仙旨開棺拾父遺骨入金罐擇地再葬,至今一卻順利平安,並致富發跡,紛紛感激拜謝仙公靈顯指點,恩光普照於心。

十二、大火難燒

一九九零年後,彩雲軒因以前屬民居,故除了中堂下廳以外,其餘房間大多受人儲藏柴草之用,因此隱藏火患。

至一天下午,左邊廂房不知何故起火然燒起來。邊鄰見後紛紛取水猛潑,但火因柴草乾燥而難撲滅,不一會兒屋中梁櫸盡遭焚盡。奇怪的是,當火焚至中堂牆路而難燒過,不一會而便被人們撲滅,過後人們紛紛稱讚仙公顯赫才致使大火隔強而難燒。

十三、救死回生

一九九六年夏天,在錢塘鄰鄉鳳翔洋處有一女,先前受人從外省騙嫁於此,生活倒還過得如意,但天不從人願,人有旦夕禍福。一天,此女卻暴病臥床不起,家人著急萬分。

過後速送泉州第二醫院醫治,醫生檢查後直搖頭,吩咐其家人而說,此人將不久于人世,快接回家準備安排後事。這家人聽後如遭晴天霹靂,心似刀刺,未來失望於迷途之中。回家後,厝邊,親堂朋友紛紛前往看望,皆搖頭直說痛惜。至一天,錢塘鄉中有一其親戚前往看望,並談論前因後果後,這人突然想起彩雲軒中的仙公而對其家人說:“我錢塘仙庵中的仙公顯赫應感,常借扶乩派藥醫治病苦,事已至今,何不拜請一試?”這戶人家如得一線希望,也曾耳聞仙公聖跡,心想:拜請一試也好,反正已經求醫難治,說不定還有希望。再說,此女生辰八字不明,若過逝後也難書於靈牌之後,到時也可順便問於仙公。次日安排事宜便請仙公童乩至其厝中,並說因由。等焚香拜請念咒後,仙公便降乩其上,不一會兒就畫糠書得藥方,並說出那女之生辰八字,過後便退乩而去。

此後,這家人按方取藥,灌服至三天,奇異卻發生了,其病有所好轉,再服幾劑則康復如故,讓人不得不拍案稱神,驚喜萬分,過後一家人備得三牲果盒之彩雲

十四、分靈鼇峰

一九九九年,鼇峰有幾人士耳聞仙公靈顯也常拜請處理要事,開工廠,陰陽宅風水,無所不求,降乩指點,順利消災解厄,發家致富,因此對仙公崇拜漸深。

在鼇峰古宅處有戶吳氏人家在香港生意遭遇不順,拜請仙公至其家中降乩指點在廳堂中安置一八卦,自此得心應手平安順利。至一天,見廳中八卦突然裂開,吳家大驚,不知吉凶,再拜請降乩指點,後知得八卦裂開是其運正昌,生意興隆之時更心安歡喜。過後,一切如扶乩所示,無不實現,萬分感激仙恩浩蕩,幸運己身福份不淺。

過後同其鄉人商議用信杯蔔可,請人香木裝得金身聖像再至我錢塘彩雲軒中用香火分靈開光點眼,長年奉祀,福佑其鄉之信眾。

十五、偷吃仙丹

二零零零年,在錢塘頂角有一頑童,時約七八歲,常到彩雲軒中玩耍,也曾聽聞仙公顯赫降乩煉製丹藥放於殿右供信眾蔔取服用之事,便存心好奇。

至一天,看到有電視臺在播演《西遊記》一劇,其看得甚是入迷,津津有味。特別是孫悟空偷吃仙丹一事,讓其浮想連篇,又聽聞仙丹之作用,讓其更加易想天開。一次,再到仙庵中玩耍時,趁四下無人之際,見殿右玻璃罐中丹藥甚是心動,不忍伸手也學起了孫悟空來,大把大把地抓起偷吃。過後回家不久便腹痛難忍,其父母身感奇怪,便問他是否吃到其他不良食物,此時的他不得不將偷吃丹藥之事說出。其父母聽後又氣又笑,責怪其太過頑皮,便取香燭金紙在仙公面前禱告,並自責自身教子不嚴,望請恕罪。說來也奇怪其子腹痛即不治頓好,大家感激仙公寬宏慈悲之恩。

十六、降真得財

二零零三年,鄉人對仙公崇拜日盛,眾多信眾聚集用信杯蔔得九月初九日做夥頭資格,正頭者可抱得聖像供奉於廳堂之上。<br/>外角有戶人家,兄弟幾人卜得香火奉祀,不甚歡喜至及。至一日,各位夥頭人聚眾上山砍得降真香木回家後在門口鋸成寸段再用柴刀劈開晾乾,備於九月初九日仙公聖誕時放香爐中焚燒敬奉。大家邊做邊聊天說笑,當日正逢香港馬票開碼日,其間有人提議,何不蔔問一下仙公?大家應同,由一人焚香禱告用信杯蔔得特碼,至晚上,大家皆買全中,每人得到幾百元不等錢財,歡喜至及,次日買得果盒香紙拜謝仙公聖顯,大家相聚笑談說:“人若有誠心,仙自有保佑,咱們昨天劈降真香木都有工錢可掙,真是福氣啊。”就此鄉中每年自願蔔做夥頭者倍增,仙公也顯赫,心誠者則靈,有求就必應,每天彩雲軒中香火旺盛不亞於寺觀。

十七、特在柚中

二零零四年,在錢塘鄉中有戶人家拜請仙公降乩處理要事,外角有一人在現場觀看。

當那家處理完要事後,這人就順便求問仙公指點下期欲出特碼。只見扶乩者隨手從供桌上托一顆柚子給他說:“特碼在此柚中。”那人接過拜謝後忙剝開一看,數了一下柚瓣,共十四瓣。至開碼日就主買十四號為特碼,當晚卻真的開出來,掙了幾千塊錢,歡喜至及,次日忙買得果盒香紙至仙庵中叩謝,至此求財者日增,仙公也常降乩作詩指點信眾,故鄉人常有福多得,無福怨失。

十八、鄉中做主

二零零六年,在錢塘外角與南壟交界處欲造一座風水橋。此處本為一水壩,原名境主公壩,鄉人欲造風水橋,但不知應如何做是好,才有風水效果,心中都沒有底。

主事者著磨著,便拜請仙公降乩幫忙處理此事,後受指點,此橋不可造成流水直出的橋墩拱,應在中間製成弧形折角的橋墩,上面仍為平常路面,又因此地處於扶正宮許真人腳下故將此橋改壩名為“真人公壩橋”方能聚財福利鄉人。三年後,屬此水尾系的鄉人發展越是富裕,也許就是仙公安排造此風水的奇妙發跡。

至二零零九年,全鄉進行續修族譜,男女老幼高興至及,這是八十幾年來世代要完成的夙願,也是連接各路鄉親,延續景玉子孫血脈相連的橋樑和紐帶,至八月初十日全村續譜叩謝天恩酬願,四面八方一派喜氣祥和,家家酒宴、百里飄香、千燈懸空、萬炮震撼、場景前無僅有,讓人留戀忘懷,七八十歲的老人趕上了都驚歎不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說:“此生足矣!”

像這樣的大事,主事者無不是請仙公顯赫安排日子等事宜的以服眾人,可見其在錢塘人民心中的地位,在大事情前都能起到主導的作用,時時刻刻福佑鄉人,也可以說,鄉人有富裕的今天和宜居的人文環境,都是與彩雲軒中仙公的顯赫保佑是分不開的。

關帝來源

神俗姓關名羽字雲長,為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與劉備、張飛於桃園三結義。其曾平定西蜀,督師荊州大破曹軍,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據史書載,東漢延熹三年(一六零),農曆六月廿四日,關羽生於直隸校尉部河東郡縣下馮村(今山西運城常平鄉常平村)。十七歲結婚,十八歲生子名關平,二十九歲時因當地鹽商欺壓百姓,被其挺身殺死,後出逃到河北涿州結識張飛,再遇劉備三結金蘭兄弟。從此跟隨劉備為匡複漢室而南征北戰。四十歲被封為壽亭侯,四十九歲時被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五十四歲被封為董都荊州事,五十九歲(西元二一九年)時守荊州,因麻痹輕敵而兵敗身亡,諡號忠義侯。

據說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須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故有贊曰:“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其千里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故為“孝悌忠信禮義廉仁”集於一體之化身。

宋哲宗封其為“顯烈王”,宋徽宗時封為“義勇武安王”,元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神宗先後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後世遂有“關聖帝君”之稱。清朝時封為“武聖帝君”。南宋後佛教尊為護守佛法的伽藍神。道教以為其前身乃雷首山老龍,彼多神跡,因此奉他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在民間信仰中,關帝神職甚廣,遠不止於護法伏魔,治病除災,驅邪辟惡、招財進寶,都可祈求於他。並尊稱為“關公”、“帝爺公”“恩主公”、等等。

又說,關帝為朱衣神轉世化身,據《桃園明聖經》雲:“關帝君乃紫徽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故古人常與朱衣神、文昌帝君、魁鬥星君、呂府祖師、並祀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至宋代前,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被視為“天龍生日”,又稱“竹醉日”。是日常會下雨,宜種竹子,主人丁平安。明清以後遂改祀關帝,謂這天為關公過江到吳國赴會,之前會磨礪寶刀,故下雨為關老爺的“磨刀雨”也。清代常州名家趙翼描寫廟會遇雨情景詩雲:“龍舟猶鬥彩霞紅,又聳雲車絢半空。一雨磨刀都嚇退,煞風景究是英雄。”在閩南又說這天為關帝公在南天門外磨刀,故常會下雨,其雨水被稱為“關刀水”有毒,據說落地會化為蟲。也有雲:“五月十三關刀水,。”為氣候諺語。在錢塘彩雲軒中,關帝供奉在呂仙公右邊,同鐘離權並祀也合稱為:“文武三帝君”。

農曆五月十三日為聖誕

仙童之來源

仙童又稱道童或侍童、童子、呂仙弟子、俗姓名難考,一說為呂仙之弟子柳仙或盧生,或說為呂仙背劍之化身也。其供奉在錢塘彩雲軒中呂仙前左邊,為左手拿畚鬥,右執掃把,頭頂結雙髻,身穿道袍之立像,專守宮觀之職。有時仙公外出雲遊,逢信眾拜請降乩處理要事時,其常借乩前來代言,祈求之無不靈顯。

仙丹來源

在錢塘彩雲軒中殿右有一玻璃罐,罐中有大如牽牛花籽之丹形藥物,信眾病時若到仙公面前求醫,除了抽藥簽,按供桌上醫書所載藥方到藥店去買藥外,也可用信杯蔔問,經允許後方可入罐取丹,拿到藥後可隨心意添油也可不添,此丹藥,人們稱之為仙丹。

所謂仙丹非長生不老藥之仙丹也,而在於呂仙公降乩時採制之丹形藥物,以供信眾祈求醫用而故名,據說有百味藥研製而成,有病治病,無病可健身。論其成份有:香末、甘草、白術、伏苓、陳皮、桔梗……等等百味藥物,故能治病而有益。

錢塘彩雲軒對聯

  彩絢空中光映地,

  雲封洞上氣連天。

  瑞彩斜輝紫閣,

  祥雲高掛朱亭。

  彩筆酣時搖太嶽,

  雲裳織處奪天孫。

  五色雲中浮紫氣,

  一團月裏吐奇葩。

  同是高陽苗裔,

  何分天上人間。

  樹同瑤島雲中樹,

  亭是蓬萊月下亭。

  彩鳳飛騰騰,

  雲龍變化間。

錢塘彩雲軒關帝咒

  拜請拜請拜請

  桃園結義關將軍,赫濯無窮動乾坤。

  一刀不殺下馬將,為人正直盡忠臣。

  投告普庵上帝聖,安在上界守天門。

  凡間弟子虔心請,飛雲走馬降臨來。

  急急如律令!

 

Copyright©2006 - 2016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傳真:0852 - 2911 4810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